小间距大跨度隧道施工变形

合集下载

小间距平行隧道施工加固措施和影响因素分析

小间距平行隧道施工加固措施和影响因素分析

小间距平行隧道施工加固措施和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小间距平行隧道施工加固措施进行分析,并探究不同加固方式受加固范围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加固范围以及影响加固的因素,以便为小间距平行隧道加固施工提供参考,保障加固措施的作用充分发挥。

关键词:小间距平行隧道;施工加固措施;影响因素在城市建设中,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给排水工程都会对隧道施工造成影响,尤其是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十分突出,但目前针对隧道施工安全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先行隧道加固方案的敏感性或后行隧道注浆压力、埋深等方面上,对小间距平行隧道施工加固措施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较少,所以在施工中无法提供有现实意义的指导。

为此,文章结合案例对此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工程概况简述某市进行地铁修建,修建路段先行隧道与后行隧道的长分别为1012.3米、943.8米,其中盾构外径为6.34米,隧道的最小曲线半径为300米,衬砌管片的材料为C50钢筋混凝土;在该隧道区间中小间距路段的长度为244米,最小间距达到了2.48米;隧道之间的净距在2.48米至2.8米范围内,长度为94.8米,具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1]。

施工中地层有不同土质组成,具体的有粉质粘土、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

图1受土质以及地下水文环境的影响,需要在先行隧道外侧地层利用注浆管进行加固,降低后行隧道对其造成的影响,其中注浆管委钢花管,规格分别为:3m的Φ42共5跟、1.5m的Φ42共1根。

再通过对先行隧道裂缝、应变、位移等参数的监测,反复测试加固方法与加固范围,最后确定再使用台车支护对先行线隧道进行加固,隧道的各项参数都处于规范标准内[2]。

所以,通过这一过程,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了解在不同加固方式下、不同加固范围以及不同地层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二、不同加固措施对先行隧道变形的影响文章以加固、未加固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加固情况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其中加固分为两种情况:注浆加固、注浆加固与台车加固结合。

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 203 —
原则, 爆破剥离已损毁的钢拱架, 减小爆破时对已注 浆固结围岩的扰动。
º 孔位结构: 沿隧道开挖断面方向钻孔时, 钻孔 深度宜大于初期支护喷层厚度的10~15 cm , 以达至 爆破破坏损毁工字钢及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最佳效 果; 对于Ⅱ、Ⅲ类围岩, 因围岩较为松软, 为避免造成
较大 超 挖, 不 宜 采用 深 孔爆 破, 一般 孔 眼间 距 为 30~40 cm, 钻孔方向宜垂直爆破面; 沿隧道开挖外 轮廓线方向( 即线路方向) 钻孔时, 孔眼相当于辅助 周 边眼, 孔深宜控制在开挖进尺长度的 1/ 2, 孔眼间 距宜为 30~40 cm, 以便达到光爆效果。见图 4。
表1
名称和规格型号
主要用途
L YS EC 液压潜孔钻机 英格索兰 VHP- 700 空气压缩机
HBW - 100 型高压注浆机 ZBX - 500 液压油泵
导管钻孔 供 风 注 浆
回油设备、辅助钻孔
º 施工工艺流程简介, 见图 2。 2. 2. 2 扩挖换拱施工技术处理
以新奥法“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 支护、勤量测”为指导思想, 在合同工期内, 科学合理 地安排隧道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发达隧道的断 面型式及工程特点, 为确保隧道扩挖换拱质量, 制定
— 20 2 — 公 路 2005 年 第 10 期
图2
了以下施工方案。 2. 2. 2. 1 全断面( 局部) 扩挖换拱初期支护、二衬参
数的选择 ( 1) 初期支护措施。 隧 道初 期支护设置为 I20b 工字钢架, 间距为 50 cm / 榀, 纵向连接采用 <25 钢筋进行连接, 并采用 剪刀型形式, 环向间距为50 cm/ 根, 钢筋网采用双层
拱脚处宜加强药量, 各孔装药量宜控制在200~ 400 g 范围内, 并采用 5 或 7 段微差毫秒雷管进行引 爆; 拱部多钻孔, 少装药或不装药; 各炮孔装药后应

小间距大跨隧道冲沟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小间距大跨隧道冲沟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束 , 质 构造主 要 由一系 列 的褶 皱和 断裂组 成 。地形 相 地 对 高差较 大 , 山体连 绵 , 沟狭 窄 , 冲 谷坡 较 陡 。隧道 区地 层 主要 为 第 四系 全 新 统残 坡积 和 下 伏燕 山期侵 2 + 4 2 4 6 1 2 4 6 7由于冲沟 原 因出现 了 围岩偏 压 的情况 ,且 洞身 部 分区域 埋深 较 浅 ,
2工 程概 述
林屋 隧道 为广 ( 乐 ( 高速 公路 的控制 工程 。 州) 昌) 该 侧壁 有 时会失 去稳 定 。由于 该段隧 道地 质情 况较 差 , 易 隧 道 为 小 间 距 双 向 六 车 道 大 跨 隧 道 , 单 洞 全 长 造成 塌方 和 冒顶 , 工 时存 在 极大 风 险 。为确保 隧道 施 施 8 5 5 + 8 m 开 挖 最 大 跨 度 为 1 . 3 ,最 大 高 度 为 工 安全通 过该 地段 , 7 .m8 0 , 8 2m 开挖 前必 须采 取切 实可 行 的工程 处 1.5 。 2 3 m 隧址所 处 的区域在 大地 构造 上隶 属于湘 粤拗 皱 理措 施进 行加 固及支 护 , 防止 出现坍 塌等事 故 。
土质 较均 匀 , 有 少量砂粒 。 风化 花 岗岩 呈砂 土状 , 含 全 主
要 为砾质 黏性 土 , 围岩稳 定性 差 , 隧道 施工 易坍 塌 , 壁 侧
易 失稳 。强风 化花 岗岩 , 节理 发育 , 闭合 或微 张 , 岩体 呈 块 ( 石 镶 嵌结 构 , 部无 支 护 时 可产 生较 大 的坍塌 , 碎) 拱
关键词 :浅埋偏压; 小间距隧道; 地表加固
1引言
大跨 度 小间距 隧道 由于开 挖 断面大 、形状扁 平 、 双 洞 施 工相 互影 响 , 围岩 整体 稳 定性 较 一 般 断面 差 , 别 特 是 在浅 埋偏压 段 , 由于其 埋深 较浅 , 围岩 多 风化破 碎 , 承 载 能力 极 低 , 且偏 压 普 遍存 在 , 围岩 和支 护 结 构应 力 分 布 及变 形情况 复杂 ,稍有 不慎 ,就 会 导致衬 砌 开裂 、 渗

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

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

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浅谈摘要:通过对香溪洞千枚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滑塌、侵限等病害的分析、处理,探讨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浅谈1 工程概况香溪隧道位于陕鄂界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安康东段,安康市汉滨区香溪洞风景区,隧道区属微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310m~350m,最大高差约40m。

山体自然坡度20°~35°,植被较发育。

进、出口均位于陡斜坡,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两端洞口处均发育有一条冲沟。

隧道左线位于线路直线段,纵坡为-2.3%。

隧道左右线进口间距22m,出口左右线间距65m,隧道最大开挖断面163m2。

隧道起止里程为zk117+484~zk117+673,全长189m,为三车道大跨度千枚岩隧道。

隧道地表为回民墓葬区,墓葬众多,并在zk117+645处穿越香溪洞旅游专用公路,隧道埋深仅为10m。

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较差,主要为v级强风化千枚岩,支护形式为v浅埋(加管棚)30m、vx浅埋加双层小导管40m、v浅埋加双层小导管56m、v浅埋30m管棚、8m回填暗挖,隧道左线出口段埋深为1~23m,最大埋深40m。

明暗洞交界里程分别为zk117+499、zk117+663。

隧道断面图如下:2 地质特性香溪隧道隧址区属第四系覆盖层薄,大部分路段基岩裸露,出露岩层为志留系梅子垭组(s1m)千枚岩,岩体呈褐黄色、灰绿色,强风化,变余泥质结构,千枚状构造,受断裂带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屑状和碎块状,岩质软,岩体极破碎,局部炭质含量较高,片理发育,片理面手感光滑,有丝绢光泽,岩质较软,岩体极破碎,自稳能力差,开挖时拱部易坍塌,侧壁易失稳,该层揭露厚度为34.8m~43.8m。

十堰端洞口段岩层产状为148°∠33°,节理j1:160°∠65°;节理j1密度5-7条/m;节理水平延伸一般小于1.5m,竖向切深约1.0m,微张至闭合状,裂隙为方解石脉、泥质充填。

水钢隧道下穿在建铁路王家山隧道施工技术探究

水钢隧道下穿在建铁路王家山隧道施工技术探究

水钢隧道下穿在建铁路王家山隧道施工技术探究摘要:文章结合“水钢隧道下穿在建铁路王家山隧道”工程实例,探讨了小间距大跨度公路隧道下穿在建隧道段施工技术,在做好长管棚施工的基础上,对开挖断面进行控爆开挖,并进行了准备、高效的监控量测,确保在建铁路隧道安全的同时,保障了开挖段隧道的安全、顺畅施工,也保证了开挖段隧道的施工质量,并确保了王家山隧道通车后两条隧道安全运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隧道小间距下穿施工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wangjiashan tunnel project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small spacing span highway tunnel benea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section, based on good long tube shelf construction, take controlled blasting excavation for section dug, and do the preparation, efficient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to ensure secur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railway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ensure a safe, smooth construction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sections, and also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sections and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wangjiashan tunnel opened to traffic after two tunnels,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and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of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 tunnel; spacing; under wear;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路、铁路、地铁、市政等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众多隧道的下穿段情况的发生,对既有建筑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

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任强(1980—),男,陕西渭南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

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任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4)摘要:针对中老铁路普亚村一号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初期支护裂缝、大变形、侵限以及塌方等病害问题,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整治措施,详细介绍了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确保了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中老铁路;隧道工程;隧道大变形;塌方;侵限中图分类号:U457.2文献标识码:B0引言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国技术和标准建设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段即玉磨铁路(玉溪至磨憨)正线全长508.53km ,玉溪至西双版纳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为单线。

老挝段即磨万铁路全长414km ,设计为单线隧道,其中桥梁长度近62km 、隧道长度近198km ,桥梁和隧道在线路总长度中的占比达到了62.7%。

目前正在修建的中老铁路老挝段即磨万铁路(磨丁至万象)普亚村一号隧道穿越复杂地质区,初期支护变形、开裂、脱落、侵限甚至塌方等病害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提出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的防治问题,我国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王云龙等[1]依托木寨岭隧道,在研究板岩隧道塌方的工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板岩的层状特性,指出了初期支护跟进的不及时是发生塌方的主因。

许占良[2]针对板岩隧道塌方问题提出了超前全断面注浆加固塌体、选择合理的注浆钻孔机械和加强监控量测并严格预警的处理措施。

本文针对普亚村一号隧道1号横洞、2号横洞以及进出口段施工中出现的初期支护变形、开裂、侵限以及塌方等病害,提出对应的整治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1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普亚村一号隧道位于相嫩站—班普亚站区间,隧道全长6023m ,最大埋深695m ,为单线铁路隧道,设计车速为160km/h 。

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浅谈

大跨度小间距千枚岩隧道施工工艺浅谈

A kn 2 0 0 C ia 2 et et f ha x E pes a o p n i td X h 10 4 C ia n ag7 5 0 , hn ; .T s C nr o S an i x rs yC m ayLmi , in7 0 5 , hn ) e w e
c nsr c in o h lie s ci n o a g ic v o tu t fp ylt e t fXin x a e,p o lmss o l e ̄c s d o he ln o o r b e h u d b u e n t o g—s a mals a i u n l p n s l p cngt n e
1 4
第1 期
NO. 1
21 年 01
陕 西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 011
图 1 Vx 型 复合 式 衬 砌 设 计 图 ( : 0 ) { 戋 1 10
Co s r c i n Te h i u s o n e t n — s a n t u to c n q e f Tu n lwih Lo g — p n S a lS a i g i y l e G r un m l p c n n Ph l t o d i
Ab t a t sr c :Afe n lss o h ie s nd te t n f su p n nd p n tai n lm i h p n d i u n l tr a a y i ft e d s a e a r ame to lm i g a e er t i t a pe e n t n e o
3 。植 被较发 育 。进 、 口均位 于 陡斜坡 , 5, 出 山坡处 于
4 4~Z 17+ 7 , 长 19 为三 车 道 大 跨 度 千 8 K 1 63全 8 m, 枚 岩隧道 。 隧道 地 表 为 回 民 墓 葬 区 , 葬 众 多 . 墓 并 在 Z 17+6 5处 穿 越 香 溪 洞 旅 游 专 用 公 路 , 道 K1 4 隧 埋 深仅为 1m。 0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施工的概述为基础,然后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发展现状,最后对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净距,大跨度,施工技术一、前言随着近年来由于施工水平的不断进步,进而要求我们对工程质量更加重视,这无疑更应该为我们关注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活动敲响警钟。

因此,提高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有利于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

二、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施工的概述为缩减征地面积,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高速公路的领域,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径距隧道。

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陕西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谭坝四号隧道为小净距并行隧道,采用两相邻隧道同工序相隔一定距离平行施工,采用控制爆破技术,长台阶法开挖,开挖后立即喷锚和支护,及时量测监控及施工地质工作检测,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小净距隧道的受力特点比分离式隧道复杂,但从施工的角度出发,小净距隧道与分离式隧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而且质量相对容易控制,工程成本也可大幅度降低。

目前对于小间距隧道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院)依托实体工程对小间距隧道工程问题从理论基础、数值模拟仿真、现场监测与反演分析、设计原则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给出了多项可供小间距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的重要信息,获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对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将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小间距隧道设计规范与施工规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对丰富和发展小间距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小净距隧道的发展现状日本及欧美等隧道修建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从70年代就开始了小净距隧道的相关研究。

日本铁道技术学会于70年代初发表了《关于平行隧道研究的报告》,认为平行隧道的中心距在可以把地层看作完全弹性体时,约为开挖宽度的两倍,而在粘土等软地层中,则为开挖宽度的五倍,并且规定平行公路隧道的中心距为30米(约为开挖宽度的三倍),国铁单线隧道的标准净距是20m。

施工要点(十二)塌方、大变形、岩爆

施工要点(十二)塌方、大变形、岩爆

第十二部分塌方、大变形、岩爆在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不出现灾害性事故,就是成功的范例。

一旦发生灾害性事故,不仅延误工期、大幅度地提高工程费用、也会出现对人身的伤害;同时如处理不当,也会遗留工程质量后患,给维修养护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从另一个角度看,正由于地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根据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岩爆、大变形、塌方、突泥突水等,应变地采取各种措施,也应该是动态施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因此,在事故过程中极力避免和防止灾害性事故的发生,是施工技术人员重要的职责。

当这些预计到或不能预计到的突发现象发生时,工程技术人员的应变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施工中常常出现的事故有:塌方;大变形;岩爆等。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灾害,如突泥突水、瓦斯爆发、有害气体的逸出等。

这里重点说明以上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也是比较模糊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施工要点1.塌方塌方是最为经常的、比较典型的一种事故。

造成塌方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地质上突发的因素,也有人们认识上的因素,但归根结底,地质因素是决定性的。

因此加强施工地质工作是避免和防止塌方事故发生的根本手段。

必须改变“地质工作是设计人员的任务,而不是施工人员的事”传统观念。

把施工地质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予以重视。

另外也必需改变“不塌方、不赚钱”的观点,树立塌方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观点,不断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

1.塌方实例下面通过一些工程实例,说明处理塌方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1)成渝高速公路缙云山隧道缙云山隧道是成渝高速公路东段的两大隧道之一,分为左、右两线,长度分别为2478m,2528m。

地质主要为灰岩和砂岩,其中灰岩占40%左右,有少量的泥岩和页岩,隧道通过4个断层、5个煤矿采空区,在此段落存在一定浓度的瓦斯,有较大的涌水,最大涌水为20000~30000m3/d,灰岩和砂岩的强度分别为80~120MPa和50—90MPa。

其中Ⅳ、V级围岩占29%,无I、Ⅱ及Ⅵ级围岩。

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浅谈

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浅谈

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浅谈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广东博深高速公路水涧山隧道施工技术和工法,施工中顺利地解决了隧道线间距小、洞口段浅埋偏压严重等技术难题,在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相类似的小间距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0前言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间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分离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隧址区为山岭重丘区,受地形的限制路线分幅展线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小净距隧道显示出了优势,与分离式隧道型式相比,隧道两端接线的长度大大缩短,与双连拱隧道相比,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工程工期和造价。

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水涧山隧道位于广东博深高速公路珠海段第四合同段内,设计为双洞六车道,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29+471~ZK32+400,长2929m,右线起讫桩号YK29+495~YK32+401,长2906m。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水涧山隧道位于低山地貌区。

地层岩性主要由坡残积土层、白垩系下统白云嶂组熔结凝灰岩及其风化层组成。

隧址区岩性单一,未发现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等不良地质存在,属较稳定地块;但局部存在浅埋、偏压、波速异常带等。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以潜水为主,局部为承压水,水量较丰富。

1.3结构类型按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在洞口段辅以型钢拱架、钢格栅和超前小导管(钢插管)超前支护,二次衬砌采用曲墙式、防水等级S6混凝土模筑衬砌,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铺设无纺布+PVC防水板作防水层。

1.4工程特点隧道为双洞六车道,隧道单洞最大开挖宽度16.78m,左、右线隧道(面向路线前进方向分左右)的线间距最小处约20m,最大处约30m,最小开挖净距为7m,隧道开挖后的净距小于隧道1倍开挖宽度。

洞口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浅埋偏压现象,其中隧道右线洞口端尤为突出。

1.5施工重点、难点隧道进出口洞口段地形呈南高北低走向,坡率约为50°~70°,右线进口段30m范围埋深仅有2~13m,出口段40m范围内埋深约为3.5~15m洞顶覆盖层为松散欠密实粘土、亚粘土和节理裂隙极发育、风化程度高软质岩层,综合以上情况,洞口段存在明显的浅埋、偏压;断裂宽约2~3m的断层,隧道中部轴线存在350m左右近似平行展布、南北水平走向、断裂宽约0.5~0.8m的岩性接触带引起的构造破碎带;同时,左右线隧道线间距过小、同步掘进施工干扰大也是控制隧道施工的不利因素;另外,防大变形、防坍方、冒顶也是本工程的难点。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摘要:基于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水平的目的,围绕隧道施工过程的变形监测问题,做简单的论述,提出监测与控制的方法,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根据课题研究提出,采用现代化监测装置,构建动态实时化监测系统,掌握隧道施工变形情况,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

关键词: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变形监测;控制方法近年来,建造高速路成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目标。

隧道的建设可达到缩短距离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建设。

从建设实际分析,隧道施工潜在很多风险,尤其是变形风险,增加了安全危险系数,因此要做好全面严格的把控,保障作业的安全。

1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的目的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实践总结,做好监控量测,能够起到保障施工作业安全和质量以及地面车辆正常运行等的作用。

监测实施的目的如下:1)通过工程监测掌握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例如地表沉降以及地上建筑物沉陷等。

2)通过动态监测掌握施工动态变化,实现对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指导隧道施工作业。

3)采取变形监测手段,分析支护参数以及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为后续的支护与衬砌施工作业提供依据,保障支护结构的效果。

除此之外,方便及时确定隧道施工对策与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

2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与控制的实例分析2.1 案例概述以A项目为例,属于双洞双向隧道,选择右线施工变形监测进行研究。

工程施工长度大约为1456m,最大开挖跨度参数为14.173m,开挖高度参数为10.8m。

V级围岩段的开挖作业宽度参数为12.16m,开挖总高度参数为9.923m。

按照施工设计,预留变形量初定为12cm,后期结合围岩变化加以调整。

经过综合分析,采用了三台阶施工方案。

2.2 隧道施工变形风险分析根据隧道施工经验分析,开展各项操作,将会给地层结构的完整性带来影响,造成一定的损坏。

土体受损之后,增加了沉降的风险。

隧道情况不同,例如围岩或埋深差异等,组织开展开挖作业,造成的地形变形范围也有着很大不同。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

目录小断面进入大双断面施工方案 (1)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2)三、现场水文地质情况 (2)3.1水文情况 (2)3.2地质情况 (2)四、目前施工情况 (2)五、过渡段施工方案 (3)5.1方案 (3)5.2渐变段初期开挖支护施工 (5)5.3渐变段二衬施工 (5)六、针对方案分析 (5)七、监控量测 (6)7.1监测项目 (6)7.2监测布置、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 (7)7.3 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 (7)7.4监控量测工作流程 (9)八、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0)8.1 安全保证措施 (10)8.2 质量保证措施 (11)九、应急预案 (12)9.1 应急小组 (12)9.2 应急设备及物质 (12)9.3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2)十、附件 (15)小断面进入大双断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99-2003);(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施工组织设计;(13)土建工程施工项目承包合同;(14)土建工程招标、投标文件;(15)土建工程现场踏勘报告;(16)土建工程施工设计文件;(17)地铁公司下发的管理文件;1.2编制原则(1)认真阅读理解和全面响应合同文件,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所有条款;(2)严格按设计图纸所要求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文件执行;(3)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4)施工方案经济合理,施工方法先进、成熟、有效,能够全面指导工程的施工;(5)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采用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信息反馈指导施工;(6)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体系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7)严格执行。

某核电站海底排水隧洞施工安全监护及深基坑变形分析

某核电站海底排水隧洞施工安全监护及深基坑变形分析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3.007某核电站海底排水隧洞施工安全监护及深基坑变形分析高 宇,夏朝娟(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摘 要:本文以某核电站机组海底排水隧洞工程为例,阐述了建设施工期间安全监测的原则与实施方案;利用7年2个月的全方位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工程重要节点的深基坑施工阶段的变形特征与规律。

基于该核电站项目所处的地理区位,针对特殊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场区情况,拟定了确保施工安全的岩土体应力应变监测等诸项内容,并设置相应的预警指标,对深基坑工程开展水平位移、垂向形变、边坡测斜等实时监控。

深基坑工程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位于距离基坑0.5倍基坑深度处位置,最大沉降量约为开挖深度的0.13%,地面沉降主要影响范围为2倍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在桩顶部位,约为开挖深度的0.18%;桩身位移和淤泥层分布厚度显著相关,淤泥层分布越厚,支护桩位移也越大。

此工程实践可为类似核电项目建设的安全监护提供有益借鉴,也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案例。

关键词:核电站;隧洞施工;深基坑;地面沉降;变形分析;工程监测;安全监护中图分类号:P258;P6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3)03-0043-06核电站是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设施,因其具有高效、清洁等优势,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际上已相继研发出四代核能利用技术,以进一步降低建造成本,更有效地保证安全性。

我国的核电站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核电站基建投入较高,安全要求严格,基础施工复杂。

本文以某核电站机组海底排水隧洞工程为例,阐述建设施工安全监测的准则与实施方案;通过7年2个月的全方位连续监测及其数据处理分析,揭示该工程重要节点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特征与规律,以期为类似核电项目的安全监护与施工建设过程中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借鉴。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
我 们 再 来 分 析 南 京 地 铁 。其 中某 段 线 路 采 取 了 管棚 法 , 把 隧 承受的限度 内尽可能进行加宽。 道安置在了民宅 的下方 。线路 的地层进行了硬塑层处理 , 渡线区 3 . 2 盾构 隧道 的施 工控 制 的跨 度 达 到 1 5 m。管 棚 法 由此 获 得 了成 功 。 过去在进行盾构 隧道 的施工时,多数都采用气压平衡盾构 ,

图 I 小间距隧道施TI E序 示 意 图
从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 ,小间距暗挖浅埋法 的施 工难点在
较短 , 普 遍希望能够尽快建设完 毕并投入使用 , 以确保投 资可 以 于 : ①保 留和加固 间隔土 ; ②后挖 隧道对先 挖隧道的结构影响 以 最快的发挥 出作用, 收获利润 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决策部 门在 及控制; ③管棚地施工精度控制 。 选择方案的时候 , 会 尽 可 能 的要 求 缩 短 建 设 的 周 期 。因此 周 期 紧 2 . 3 非 开挖技 术 就成 了我 国城 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另一个重要 的特 点。针对工期 在辅助工法 中因水 土流失而造成 的地层沉 降是 浅埋暗挖法 时 间短 的要求 , 我们必 须探索 出新 的方法 。以下就来详细介绍这 施工 的关键问题。 施工人员将利用非开挖技术修建管棚的方法来 些新兴 的方法 。 克服这一 问题 。程控 和管棚 的推进机具和工 艺; 管棚 施工的定位
何避免把对较小的间隔土产生不 良影响降到最低 , 仍是一个关键
和地下车站 的修 建都是在软土层 中进行 的;② 以青岛和重庆 为 问题 。 如 图I 所示 , 先对较 小断面的隧道 I 进行开挖 , 然后进行 二 代表 的岩层 ; ③ 以广州和南 京为代表 的软弱地层与岩层 的交变;
④ 以北京和成都为代表 的砂卵层 。因为地质条件各不相 同, 所 以 相对应 的施工方法都不 同,在地铁建设 中就会呈现 出明显 的多

富水软弱地段大跨度隧道初支变形控制施工工法

富水软弱地段大跨度隧道初支变形控制施工工法

富水软弱地段大跨度隧道初支变形控制施工工法1前言大跨度隧道遇富水软弱地段,容易出现初支变形甚至开裂的情况,处理难度大、耗时费力,且往往导致掌子面停工,影响隧道内正常掘进流水作业,从而大大增加成本,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产生较大安全隐患。

午塘头隧道长266m,隧道类型为连拱隧道。

隧道处于剥蚀丘陵区,地形坡度约20-30度,山体植被较发育,隧址区地面最高点高程约为175m,属越岭隧道,洞口段为V级围岩,洞身段穿越中风化岩,为IV级围岩,土层均匀完整,无地下水渗出,采用台阶法施工。

但施工完初期支护后,遭遇连续暴雨,致使此段初支出现较大下沉变形,局部甚至开裂掉块。

因该段初支背后及拱脚均为软弱土层,传统的架设锁脚锚杆和加大拱脚效果有限,为解决该问题,在吸取各方面专家的经验建议下,采用“套拱+临时仰拱+周边径向注浆”的方法,并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衬砌紧跟”的原则,施工取得了成功,在未影响后续掌子面开挖施工的前提下,简便快速地对初支变形进行了有效控制,安全、质量、工期均得到了有效保证。

经总结形成本工法,并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隧道水压光面爆破施工安全防护装置(专利号:ZL202020032460.3)和一种软弱围岩偏压连拱隧道初期支护装置(专利号:202110517046.0)。

经查新,国内尚无此工艺和工法。

2工法特点2.0.1施工效率高。

在富水软弱地段,周边围岩软弱,在锁脚锚杆及大拱脚作用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在变形段初支内侧增设临时套拱的方式,可实现对初支下沉变形的快速有效控制,避免了因初支变形过大造成严重侵限需换拱或返工的情况,同时增加了一道施工人员安全防护保障,且钢拱架套拱拆除方便,降低施工难度,减少软弱围岩变形大对现场施工循环流水作业的影响,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2.0.2安全性更高。

通过在台阶底部设置临时仰拱,大大加强套拱受力性能的同时可作为施工临时通道,满足后续掌子面开挖施工需要,改善洞内作业条件,保证施工更加安全可靠。

大跨度超小净距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方法模拟优化分析

大跨度超小净距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方法模拟优化分析

3 e igR a n r g osu tnGo pC . B in 0 26, hn ) .B in odadB i eC nt ci ru o , eig120 C ia j d r o j
Absr c : ih te c n tu to fs alw —b re —e c v t n t n e fs b y sain p r i g s c in a h t a t W t h o sr ci n o h lo u id x a ai u n lo u wa tto a k n e t s t e o o
长 沙市轨 道交 通 2号 线一 期工 程 S 3标 段 G一 渫湾镇 停车线 区间位 于 枫林 一路 与 渫 湾路 交 叉 路 口, 且靠 枫林一 路北 侧设 置 。枫林 一 路地 面现状 为
停车 区间 A, B和 C3个 断 面均 采用 浅 埋 暗挖
施工 方 法 施 工 , 中 C断 面 隧 道 跨 度 最 大 , 到 其 达 1 . C断面 与右线单 线隧道 所夹 中岩墙 宽度仪 4 4m, 为 6 7~1 5 m, 2 0m 比通 常意 义上 的小 净距 隧 道还 6
收 稿 日期 :0 1— 6— 8 2 1 0 2 作者简介 : 蒋 彪( 98一) 男 , 南湘阴人 , 17 , 湖 博士研究生 , 从事隧道与地 下工程 、 结构工程研究
第 5期

彪, : 等 大跨度 超小净距 暗挖地铁 隧道施 工方法模拟优化分析
4 7
工 方法 对 围岩扰 动次数 较 多 , 拟对 其进 行优 化 。
第 8卷 第 5期 21 0 1年 1 0月
铁 道 科 学 与 工程 学 报
J OURNAL OF R /A S ENCE AND NGI Al\『 Y CI L\ E NEERI NG

浅谈小间距大跨度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

浅谈小间距大跨度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

1 工程概 况
增强管棚 的刚度和强度 。5 注 浆采用分 段注浆 。6 注浆前用 钢 ) )
一 一个 排气 ) 2 6 5孔 口管 , 然后 西商高速公路秦岭隧道处 于秦岭山脉腹地 , 隧道全长 5 5 1 板在管棚端头预 留两个 ( 个注浆 , 01, 4 1 其最大埋深 50m, 1 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六车道高速公路曲线型特 注浆 。
最 后适 时施 作 二 衬 。
2 2 技 术方 案 .
2. . 前期准备 21
文地质情况 , 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 和施工设计 , 详细分析 了解工 程地质 和水 2 4 其他控 制要 点 .
1 准备前洞的前期 准备工作 , ) 包括征拆 、 大小临建、 大管棚施
关键词 : 隧道 , 前 支护 , 爆 控 制 超 钻
中 图分 类号  ̄ 4 54 U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随着 我国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 , 由于特 殊地质及地形 条件 制定施工监测计 划。
的限制 , 并为了满足车流量大的要求 , 出现 了小 间距 大跨 度隧道 。 2. 2 超 前 支 护 控 制 2. 该种公路 隧道 间距小、 跨度大 、 扁平率低 , 针对小 间距大跨度 隧道 1 严格控制仰角 , ) 以保证不侵 限 , 过高 。2 采 用二次补 浆 不 ) 的施 工方案 、 钻爆 控制 、 监控量测 等 问题 进行 系统 深入 的研究 具 确保注浆饱 满。3 钢管 内预穿 4 8钢 筋 , ) 2 增强 管棚 的抗拉 强度 。 有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 4 注浆结束后及时清除管 内浆 液 , ) 并用 M3 0水泥砂浆 紧密填充 ,
采用“ 两平行 ” 方案 , 后 洞滞后 前 洞约 5 即: 0m距 离平行 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203 20 [作者简介] 高 洁, E-mail : bridget. ko. ko@ gmail. com 硕士研究生,
The analysis result was compared to on-site tunnel method ;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unnels. two side-surrounding pilot
可以较 好 地 模 拟 隧 道 开 挖 和 衬 砌 施 工 的 全 过 程 。 本文应用 该 软 件 进 行 某 高 速 公 路 小 间 距 大 跨 度 隧 得出隧道围岩位 道施工全过程的有 限 元 数 值 模 拟, 移随施工过程的变 化 规 律, 对该隧道的设计和施工 具有指导意义 。 1 工程概况 卧龙岗隧道为 大 跨 度 大 断 面 小 间 距 隧 道, 隧道 开挖 最小 净 距 ≥ 12m 。 隧 道 最 大 开 挖 宽 度 为 17m ,
2 面积 160m 。 隧 道 施 工 具 有 断 面 大 、 小 净 距、 埋深
浅、 围岩破 碎 、 偏 压 等 特 点。 参 考 目 前 国 内 外结合卧龙岗隧道大跨 大断面等 实 际 情 况, 洞口段隧道 V 级加宽围岩 度、 开挖, 采用 双 侧 壁 导 坑 法 进 行 开 挖, 浅眼轻药松动 爆破 。 初 期 支 护 采 用 喷 、 锚、 网、 钢格栅或型钢拱 架, 并预留 钢 管 对 初 衬 背 后 进 行 补 强 注 浆 加 固; 二 次衬砌采用 钢 筋 混 凝 土 衬 砌, 并 视 地 层、 地质条件 增加管棚 、 小 导 管、 超 前 锚 杆 等 预 加 固 措 施; 偏 压 、 浅埋地段 施 工 时 还 可 考 虑 采 用 地 表 砂 浆 锚 杆 或 反
Abstract : Closely-spaced tunnels with large spans hav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rge excavation sections , small intervals and special structural forms. They add extra difficulty for tunn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hen the left and right tunnels were excavated and supported alternatively. The excavation procedure of a closely-spaced large-span highway tunnel was simula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is software. The major parameter to be analyzed was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during the excation construction of two side-surrounding pilot tunnels. Key words : tunnels ; monitoring ; displacement 小间 距 隧 道 相 对 于 连 拱 隧 道 具 有 施 工 工 艺 简 单、 工程造 价 低 等 优 点; 同 时 相 对 于 普 通 分 离 式 隧 又可增 加 路 线 布 线 的 自 由 度 、 减小分离式路基 道, 的规模 、 减少隧道 洞 口 的 开 挖 工 程 量, 有 利 于 环 保。 因此, 小间距隧道是 目 前 交 通 运 输 界 广 泛 关 注 的 热 点问题之一 。 在我 国, 小间距隧道的出现和研究较 晚, 目前还 没 有 较 明 确 的 规 范, 仍处于边施工边探 理 论 研 究 滞 后 于 工 程 建 设 需 求 的 发 展。 讨的阶段, 近年来, 国 内 学 者 对 此 做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工 作, 取得 了一些很 有 应 用 价 值 的 研 究 成 果 。 大 跨 度 小 间 距 隧道由于其开挖断 面 大 、 间距小以及结构特殊等特 在左右 洞 同 时 交 错 开 挖 和 支 护 的 同 时, 增加了 点, 隧道设计和施工 的 难 度 。 因 此, 需要全面了解大跨 度小间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特征 。 同济曙 光 岩 土 及 地 下 工 程 设 计 与 施 工 分 析 软 件( GeoFBA2D ) 充 分 考 虑 了 地 下 工 程 的 施 工 特 点,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selyspaced Largespan Tunnel
Gao Jie ,Liu Xuezeng
(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
76
施 工 技 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2 年 10 月上 第 41 卷 第 374 期
小间距大跨度隧道施工变形分析
高 洁, 刘学增
(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
[摘要] 小间距大跨度隧道由于其开挖断面大 、 间距小 以 及 结 构 特 殊 等 特 点, 在 左 右 洞 交 错 开 挖 和 支 护 的 同 时, 增 加了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难度 。 采用某分 析 软 件 对 某 高 速 公 路 小 间 距 大 跨 度 隧 道 的 施 工 全 过 程 进 行 有 限 元 模 拟 。 得到双侧壁导坑开挖时的围岩内部位移变化规律, 并将 其 与 现 场 监 控 量 测 得 到 的 围 岩 内 部 位 移 进 行 比 较 , 所得到 的结论对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双侧壁导坑法; 有限元模拟; 监测; 位移 [中图分类号] TU74 ; U455. 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498 ( 2012 ) 190076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