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夏洛特烦恼》的改编看剧场IP的银幕转换
观点▏《夏洛特烦恼》——中小成本类型片的成功案例
观点▏《夏洛特烦恼》——中小成本类型片的成功案例《夏洛特烦恼》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虽然投资成本不高,但是最终的观影效果却是不错的,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影整体创作水平的进步,也展现了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类型电影的借鉴与创新。
在这里,从剧作角度解构一下《夏洛特烦恼》的一些创作特点。
一、首先,《夏洛特烦恼》的成功依赖于“白日梦”影片类型的成功类型片是美国人玩转了几十年的玩意,从几大传统类型到种间融合变种创新,大大小小有着几十种不同的门类。
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电影的有识之士们一直在尝试发展国产电影类型片创作,然而进展却比较缓慢,除了国产武侠电影、古装魔幻剧和贺岁片(严格来说是档期不是类型)以外,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电影产业的井喷发展,电影类型和质量都有了迅速发展,一些类型片佳作也纷纷横空出世。
夏洛特烦恼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夏洛特烦恼》实际上走的是魔幻现实喜剧的套路,在《救猫咪》中可以把它称为“美梦成真”型故事,宽泛点说倒不一定是美梦,其变种也包括类似《土拨鼠之日》这样的被动噩梦。
这类现实生活童话般的“白日梦”电影在美国有着诸多成熟的先例。
比如《超级遥控器》《母女互换》《冒牌天神》之类。
韩国的《奇怪的她》也可以算作这一范畴。
这类影片的类型成功基本依赖于以下四点:核心创意让故事条件高度统一简单地说,“美梦成真”类故事在现实背景下,虚拟出一种轻松的魔幻的超现实情景,让人物的初始欲望和动机以荒诞和夸张的效果达成,利用环境和人物之间的落差充分做戏,一种是正常人不正常环境,或者正常环境不正常的主角,先经过爆笑的窘境和阶段性的成功,最后让角色在愈发混乱的局面中努力醒来。
作为叙事脉络的故事核心都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其涵盖了电影的诸多要素。
人物的状态,人物的动机和欲望,以及故事的展开方向是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
以《夏洛特烦恼》为例,“一个厌倦现在爱情生活的男主角重返中学改写历史”,正因为夏洛对现实的生活不满,穿越到了梦中的年轻时代,环境变了但是人物还是他自己,他如何重新把握历史,整个故事的起因,推动力和所面临困境都是清晰的。
中国电影改编的历史、发展与当代实践
116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小说和戏剧一直是电影热衷于取材的故事原型。
作为戏曲舞台的纪录片段,中国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可被视作电影改编的初试莺啼。
《定军山》不仅实现了从戏曲到电影的媒介转换,还奠定了中国电影的“影戏”传统与改编的历史渊源。
改编本质是一种再创作,它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加工。
它不仅对本土文本进行改编移植,更是跨文化、跨语言与跨国别的比较文化研究范本。
除此之外,改编前后所涉及的媒介转译也延伸出了媒介比较、跨媒介文化传播等议题与视角。
本文将从中国电影改编的历史谈起,总结产业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改编的形式与特点,并尝试厘清改编现象带来的理论问题。
一、中国电影改编叙事的历史渊源与理论依据早期中国电影的改编活动更多地取材自古典戏曲或情节性较强的古典小说,如《西游记》《杨贵妃》等等。
由于电影的篇幅原因,无法将古典文学作品完整地搬上银幕,因此多采用选段的形式,节选出作品中的某一独立章节和情节,如但杜宇导演的《盘丝洞》(1927)等。
除了古典小说之外,20世纪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与其作家的编剧创作也为早期的电影改编活动推波助澜。
除了本土文学作品外,早期中国还频频将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改编。
如根据小仲马小说《茶花女》改编而成的《新茶花》(张石川,1913);莫泊桑的《项链》改编而成的《一串珍珠》(李泽源,1926)等等。
随后,在孤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时期直至改革开放,文学和戏剧一直都是电影故事借鉴和改编的范本。
沈从文、矛盾、夏衍、巴金等小说家的经典作品纷纷被改编为电影,借助电影的形式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如十七年电影中的《林家铺子》(水华,1959)、《青春之歌》(崔嵬,1959)与《早春二月》(谢铁犁,1963)等片;80年代的改编作品《黑炮事件》(黄建新,1985)、《红衣少女》(陆小雅,1985)、《天云山传奇》(谢晋,1981)、《牧马人》(谢晋,1982)……这些铸就影史的经典作品令改编成为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力量。
文学与改编:从文字到银幕的转变
文学与改编:从文字到银幕的转变在当代文化中,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要求改编者不仅要忠实原著的精神和风格,还要考虑到影视媒介的特性,使作品在新的形式中焕发生命力。
首先,文学与影视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文学依靠文字来构建世界,它的描述细腻、内涵丰富,可以通过内心独白和详细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复杂的情感变化。
相比之下,影视作品则更侧重于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它通过画面、音乐和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因此,在改编过程中,如何将文字中的细腻情感和深层意义转化为影像语言,是改编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以《红楼梦》为例,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在改编为电视剧时,制作团队不仅还原了原著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对话,还通过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服装设计和摄影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氛围。
这种改编方式既保留了原著的文学价值,又增添了影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改编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有时候,由于商业考量或审查制度的限制,改编作品可能会对原著进行删减或改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深度。
观众对于改编作品的评价也因此褒贬不一。
例如,一些根据畅销书改编的电影,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和电影时长的限制,往往简化了原著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性格,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但也容易招致原著粉丝的批评。
在讨论文学与改编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跨文化改编的问题。
当一部文学作品跨越文化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如何处理原作中的文化元素和背景成为了关键。
一方面,改编者需要保持对原著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使作品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接受和欣赏。
如《西游记》的多种改编版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表现形式,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特点和审美偏好。
总之,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是一门需要深厚文学修养和影视制作技能的艺术。
它不仅要求改编者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敏感性,还要求他们能够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跨越媒介和文化的界限,创造出能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从话剧到电影:论开心麻花话剧的电影化改编
从话剧到电影:论开心麻花话剧的电影化改编田琳【摘要】话剧与电影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得话剧影视化如今已成为热门趋势.喜剧与智慧结合、美丑结合、寓教于乐等特质使得开心麻花喜剧电影三部曲《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成为话剧改编电影的成功之作.【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2页(P76-77)【关键词】话剧;电影;开心麻花;改编【作者】田琳【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在近几年影视领域热炒IP的情况下,电影领域专注于购买大IP,他们不仅购买具有人气的小说等文学作品,还对话剧作品、网络游戏、综艺节目等进行版权的购买、开发和电影改编。
随着当下艺术领域中话剧与电影差距的缩小,IP改编电影的热潮中,话剧的电影改编是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
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三部曲《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上映后都获得了较高的票房和较好的口碑,甚至已经成为青年人观影的指向标,并且以上三部电影都是由话剧改编而来。
另外,《十二公民》《分手大师》《七月与安生》《你好,疯子!》等优秀电影都是根据话剧改编而来,可见,话剧影视化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趋势。
1 话剧与电影的联系与区别话剧与电影都是在演员的表演中将一个故事呈现给观众,都是运用视听觉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并且,话剧和电影都是以剧本为表演的基础,表演内容主要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呈现,不过两者仍有本质区别。
舞台和镜头呈现出的视听觉差异是话剧和电影的根本区别。
话剧是在舞台上进行的实时表演,注重在真实的表演中增添魔幻性和舞台性,并且由于观看话剧的观众们的视角是固定的,场景的转换依靠的是转场,所以话剧具有线性叙事的特点。
另外,话剧所要遵循的“三一律”原则(即话剧所叙述的故事要有一个主题、要在一天之内、要在一个场景之中)虽然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演变,已经放宽至仅要求故事情节要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和一条明确的叙述主线,但这其实依然没有改变话剧是一种线性的表演活动的性质。
《夏洛特烦恼》身陷抄袭门,细数涉嫌抄袭的十大影视剧
《夏洛特烦恼》身陷抄袭门,细数涉嫌抄袭的十大影视剧近年来,在热钱和互联网的催动下,一批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国产影视作品泛滥。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发现,76.9%的受访者认为国产影视剧存在抄袭现象,受访者认为,整个影视行业追求短期利益和抄袭代价低,是造成抄袭存在的主要原因。
当然,有些影视剧,它的大致模式是完全从西方的影视剧来的,但艺术创作往往很难量化,尤其是影像的东西,抄袭还是借鉴其实没法精准界定。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近年来涉嫌抄袭的十大影视剧。
《夏洛特烦恼》国庆档大黑马《夏洛特烦恼》票房破10亿,近日却有消息爆出:“《夏洛特烦恼》全片基本上都在抄袭美国大导演科波拉的《时光倒转未嫁时》”。
日前,有影评人文白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炸裂!<夏洛特烦恼>居然全片抄袭了<教父>导演的旧作!》的文章,引发轩然大波。
文章质疑热门喜剧《夏洛特烦恼》抄袭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电影《佩姬苏要出嫁》,并截图逐条分析《夏洛特烦恼》抄袭证据,经过对比,两部电影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对此,凤凰娱乐第一时间连线了男主角夏洛的扮演者沈腾,对于抄袭质疑,沈腾坚决否认,他表示:“没看过新闻,也没看过那部电影,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港囧》日前,有一篇分析包括《港囧》在内的三部“囧系列”电影涉嫌抄袭好莱坞电影的文章,开始在很多微信公众号上传播开来,一石激起千层浪。
该文详细分析了《人在囧途》、《泰囧》和《港囧》三部电影和多部好莱坞电影在主题、情节以及人物设置上的相似之处,几乎以“拉片”的方式列出各种截图,对这些电影中的疑似“抄袭”之处进行了汇总。
对文章中“抄袭”的说法,《泰囧》及《港囧》的编剧束焕做出了回应。
束焕承认,这三部电影在创作时确实有借鉴过一些好莱坞电影,但是本土化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原创”。
《飞虎队》10月2日,百度“铁道游击队吧”中一篇《<飞虎队>恶意抄袭王新民怒发律师函》的帖子,惹起广大网友的关注。
从《夏洛特烦恼》看国产怀旧青春电影创作新走向
从《夏洛特烦恼》看国产怀旧青春电影创作新走向陈慧敏【摘要】近年来,怀旧青春电影作为一种鲜明的"现象级"影片,不仅唤回了观众的青春集体记忆,也在艺术和商业中取得了较好的平衡.电影《夏洛特烦恼》是国产怀旧青春电影创作的一次新突破,借助"白日梦"的叙事方式,将幻想和现实相结合.同时打破线性叙事,运用多元化的美学策略,将各种电影类型融合泛化.这部电影在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同时,兼具社会批判性,预示了国产怀旧青春电影的新走向.【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5页(P71-75)【关键词】怀旧青春电影;创作方法;新走向【作者】陈慧敏【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22010年,大陆微电影《老男孩》的高点击率,和2012年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高评价,正式拉开了怀旧青春电影的帷幕。
在此之后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小时代》系列,《后会无期》等多部此类电影的热映,使怀旧青春电影逐渐成为一种现象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青春电影是“依靠电影中反映出来的某种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来归类的,这种情感就是人所共有的青春情怀”[1]80,在怀旧符号的典型运用下,观众获得了情感渲泄和心理补偿。
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观众的需求推动了“怀旧青春”这一类型电影的发展,同时由于青春电影的青年文化性加上怀旧性,使受众面极为广泛。
随着各种主题的怀旧青春电影充斥荧屏,出现了大量雷同的剧情,青春疼痛被过度消费,青春理想被肆意解构,怀旧青春电影逐渐失去了反抗精神,进入了发展瓶颈期。
此时,2015年上映的小成本电影《夏洛特烦恼》为怀旧青春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将青春怀旧与现实回归联系在一起,对怀旧青春电影的创作做出了调整和创新,创造了一种新的美学风格,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
最新 传播学下《夏洛特烦恼》的成功之处-精品
传播学下《夏洛特烦恼》的成功之处自2013年以来,国产电影频频发力,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的火爆,带动青春题材电影的崛起,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邓超的《分手大师》、张一白的《匆匆那年》等影片一再刷新票房纪录。
闫非、彭大魔的电影《夏洛特烦恼》正是在此背景下利用自身题材背景的优势成功破局之外,重视传播学角度的立意也是其实现影片突围的关键。
一、经典母题的运用母题,是指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一再出现在作品中,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
电影《夏洛特烦恼》正是采用母题的方式将影片的精神内涵融入于母体之中,使受众在观影过程中自然接受影片传播的理念。
(一)逃离与出走母题逃离与出走是青春文学常用的母题之一,是青年人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是他们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妥协办法。
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马小军的一次次精神上的幻想亦是早期电影中有关母题逃离与出走的写照。
《夏洛特烦恼》也采用了这样的叙事策略,夏洛在一场无法收拾的闹剧之后,逃离了当下的生活,回到过去。
与其他影片不同的是,这是一种先知型的,参照着之前生活的经验,逃离现在的生活,将设想中的生活全部过一遍。
当发觉失去意义之后,他又想逃离第二次,从而发现对于之前生活的眷恋和不舍,使得逃离和出走最终变成了回归和怀念。
让占据票房群体大多数的青年人找到共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得到更多的受众认可度。
(二)爱情母题爱情母题以其绝对的普遍性和神秘性,自古以来就是永恒的命题,更是影视作品在选题制作时的经典母题。
作为一部经典商业片,《夏洛特烦恼》也不例外,但又不同于其他影视作品,它侧重的爱情更像是一种中年式爱情危机――青涩过了,激情过了,只剩下漫长的,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当爱情渐渐地被磨平,中年人该如何找回最初的美好。
影片以讲述这样的爱情为基调,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关注度和讨论度。
另一方面,影片在叙述爱情时,注意抒情浪漫与幽默搞笑相结合,影片中充满了大量幽默搞笑的场景和桥段自然是满足大多数观影受众的保障。
话剧《开心晚宴》《夏洛特烦恼》IP营销案例解析
1、IP简介《开心晚宴》是以高晓攀领衔首度跨界出演的国内热门爆笑话剧,高晓攀被誉为“相声界最高颜值”的人气明星,这让《开心晚宴》聚集了不少人气。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话剧除搞笑外,还传递着温暖动人的情感,话剧讲述了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来自各方的压力也不断增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渐复杂,剧中将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婚外恋现象进行着重体现,并将亲情、友情、爱情这三者的关系、利益点放大,在这件不能说的秘密面前,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情感危机”也由此开始,剧中人物也绞尽脑汁开始各种“破解”之道。
此剧揭示了爱情是需要经营,彼此信任、尊重方可建立美好的婚姻关系。
话剧《夏洛特烦恼》讲述了,昔日校花秋雅的婚礼正在隆重举行,学生时代暗恋秋雅的夏洛看着周围事业成功的老同学,心中泛起酸味,借着醉意大闹婚礼现场,惹得妻子马冬梅现场发飙,而他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
梦里他重回校园,追求到他心爱的女孩、让失望的母亲重展笑颜、甚至成为无所不能的流行乐坛巨星。
醉生梦死中,他发现身边人都在利用自己,只有马冬梅是最值得珍惜的,所以,在他梦醒又回到现实时,再也不愿离开马冬梅,进而衍生出了“夏洛抱”。
2、社会影响力本次IP营销结合话剧《开心晚宴》&《夏洛特烦恼》将核心受众锁定社会痛点:压力。
压力人群主体年龄处于20~40岁之间的都市群体,并按照时间周期分为【单身青年男女】、【强迫症人群】、【加班狂人群】、【备考族学生群体】,针对该阶段观众主打拯救单身、拯救强迫症、拯救加班狂、拯救备考族四个话题,以TCL拯救不开心为话题传递解压理念,解决社会主流痛点,并广受好评。
在话剧植入层面上,我们采用了舞台道具及台词展示的形式。
在剧中人物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体现了TCL品牌,包括与主人公发生故事关联,合理贯穿剧情,使观众在观看剧目时体验顺畅、不突兀,并形象而自然的传达了TCL产品的功能、理念。
在娱乐内容营销上,利用话剧“开心”打造TCL拯救不开心之几大族群,从而引申出“TCL 拯救不开心”的营销主题。
《夏洛特烦恼》叙事架构分析
我们都是夏洛——评《夏洛特烦恼》故事结构分析《夏洛特烦恼》是一部没有明星的小成本电影,但是却能在强强联手出台的国庆档杀出重围,成为观众口中:“不看《夏洛特烦恼》就没法聊天的”的热门电影,这必定是由它的过人之处。
《夏洛特烦恼》杂糅了青春怀旧、浪漫爱情、搞笑扯淡等诸多电影元素,并且所有的语言梗都是原创的,他们将北方人那种“逗贫”的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
笑点也很平均,不是刻意的卖弄或是调侃,所有的吐槽都是生活化的,接地气的。
而且这部喜剧的笑点在类型上是丰富,既有从舞台转移过来的造型类、语言类、肢体类笑点,还有很多充满智慧的幽默,更有他们对社会事物不经意的讽刺。
比如高考、早恋、校园歌曲大赛等等,原本会被浪漫化的东西。
在他们这里统统变成了辛辣猛料。
其实《夏洛特烦恼》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它沿用了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穿越剧情,以自嘲的方式,套用经典老歌谱写一曲充满笑与泪的青春之歌。
许是多年的舞台剧经验给予了创作者更为精准的“笑觉”敏锐度,使得全篇充满更富荒诞性的喜感,运用颠覆性的创作手法将青春“毁”给观众看,在一场梦境中体验一把疯狂的快感。
本片的片名直指“烦恼”二字,片中的笑点与泪点也集中表现于烦恼之中。
与其说这种烦恼是主人公夏洛的一种完全个体的情绪表达,毋宁说它是一种时代的普遍症候,带给青年观影者一种强烈的情感与价值认同,以及由认同而产生的观影期待。
《夏洛特烦恼》中,沈腾饰演的“窝囊废”夏洛参加中学班花秋雅的婚礼,然而他的一番精心的准备与伪装并未获得同学的尊重与认可,反而被妻子马冬梅大闹婚礼现场,让他颜面尽失,最后一块遮羞布都被撕碎。
酒醉的夏洛睡梦中踏上了重返青春的奇幻之旅,回到了1997年。
在梦中,他殴打老师、追求校花、通过盗用2015年的音乐而成为1997年的音乐教父,收获了财富与爱情,一段美满人生就此展开。
重生的他得到梦寐以求的所有,却渐渐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追求的终点,仿佛曾经追求的一切都无法将他带往幸福的天堂,待其倾其所有挽回时,却发现已经没有机会。
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语言幽默——以《夏洛特烦恼》为例
2021年第14期391影视传媒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语言幽默——以《夏洛特烦恼》为例苗蕊扬州大学文学院 文字学,江苏 扬州 225000摘 要:作为开心麻花从自身话剧IP 孵化出的第一部商业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一经上映便赢得了高票房。
充满幽默性、讽刺性、现实性的台词艺术也是电影受到众多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选择对影片台词幽默性生成的语用手段进行分析,探讨电影台词中幽默语言的独特魅力,揭示语言手段对于幽默语言创造的技巧性,以及幽默语言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
关键词:《夏洛特烦恼》; 幽默语言; 语言手段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引言:电影《夏洛特烦恼》是根据“开心麻花”同名舞台剧改编而成,讲述了从学生时代就暗恋校花秋雅的夏洛盛装出席婚礼,无意重返高中时代而后发生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台词语言的作用。
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人物形象,更能深刻揭示电影内涵、表明作者态度和兼具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欣赏价值。
而要做到这些,必定需要一定的语言驾驭技巧。
语用意义,是一种与语句本身意义不同但又有连带关系的意义。
这一意义的实现离不开语境和在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对于幽默语言来说,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人物关系,理解和分析语言的形成和灵活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通常会从语用学的角度,依据语境、合作原则、预设、会话结构的相关原理,分析电影中的幽默语言语用手段的运用。
一、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格赖斯在哈佛大学题为《逻辑与会话》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流活动中,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默契,无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文化背景有如何大的差异,双方都应该遵守会话的合作原则,这样可以使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够进行得有意义。
”[1]合作原则包括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因此,成功的交流建立在遵循这些原则之上,而幽默语言通常会故意与这些准则相违背,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关《夏洛特烦恼》电影的优秀观后感
有关《夏洛特烦恼》电影的优秀观后感《夏洛特苦恼》是欢乐麻花2021年首度推出的话剧,由闫非和彭大魔联合编剧、执导。
2021、2021、2021年仍在上演。
该作讲解并描述了一个一般人在穿越重回到高中校内并实现了种.种幻想的不行思议的经受。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夏洛特苦恼》电影的优秀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关《夏洛特苦恼》电影的优秀观后感1《夏洛特苦恼》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片,它也是一部让人撕心裂肺的教育片,它告知我们一个真实的道理,那就是:无论你如今活得怎么样艰苦,你都不要放弃如今的自己,你也不能丢失如今的亲人和爱人,因为这就是属于你的人生和宿命,你除了坦诚面对、坦然接受之外,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去转变它,你唯一可以做得到的就是全力以赴去改善它,这样才算是活得有味道,这样才算是过得有意义。
《夏洛特苦恼》里的主人公夏洛曾经说道,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他情愿付出一切代价来换取这个重来的机会,即使这会让他失去最爱的人。
所以当夏洛真的有幸回到了高中时代的时候,他毫不留情的甩掉了以前无知卑微的生活,变成了一个有才华有智慧的天才,他也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曾经陪他同甘共苦的马冬梅,选择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梦中情人,开启了自己全新的生活,这让他一度以为自己得到了美妙。
可是有时候那些你羡慕的生活可能并不适合你,那些你宠爱的人也可能并不适合你,所以当你固执的让自己陷进去的时候,你就要有士气去接受生活会玩弄你的现实,你也要有骨气去面对爱人会背叛你的事实。
夏洛便是这样,他曾经以为最好的东西如今成了最没意义的事物,他曾经以为最好的生活如今成为了最单调无味的日子,而他曾经以为最想摆脱的生活和爱人如今却成为了他最为渴望和最为想要的,这真是造化弄人,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
不过好在幻想只是幻想,夏洛还是回到现实中去了,如今的他明白了什么是珍惜,明白了什么是生活,明白了什么是真是,这让他觉得温馨又实在。
总之,看过《夏洛特苦恼》这部影片之后,我想问一句,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你还会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你还愿不情愿接受这样的宿命?我不知道你的回答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情愿,因为我不想放弃那些深深爱着我的人,我也不情愿离开那些让我痴痴眷恋着的人。
最新【成功】开心麻花—时尚舞台剧领导品牌.教学讲义ppt
目 录 / contents
01 公司简介 02 创业团队 03 创业历程 04 商业模式
01 产品与服务 02 核心竞争力 03 未来发展战略 04 创业启示
02 创业团队
开心麻花创始人—张晨
张晨,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城市建 设专业。但在大学时期,他表现出对 文化娱乐业的深厚兴趣,搞过剧社和 乐队。尽管当时认为这些纯属个人业 余爱好,但对其未来职业转变还是起 着重要影响。自开心麻花创立以来, 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
名称变更:11月,更名为北京开心麻 花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股权转让:11月,孙梅翠将其全部股 权转让给新股东天津市迪健商贸有限公 司,张一微将其全部股权转让给张晨, 以此解除他们之间的股权代持关系。
股权转让:9月,因公司亏损及个人原因, 田有良退出,将其全部股权转让给遇凯。 增资:5月,公司注册资本由639.391304 万元增至3000万元,全部由资本公积按 持股比例转增。
*
开心麻花目前开发了独立 票务销售系统,售票的同 时可以提供媒介宣传,以 赚取流量费用。
流量端盈利
多屏整合运营 的盈利模式
影视收入
2012 年 , 北 京 开 心 麻 花 影 业 有 限公司成立,负责制作电影、电 视剧和网络剧。作为开心麻花的 子公司,麻花影业在 2015年国 庆档成功推出了第一部电影《夏 洛特烦恼》。截至目前,该电影 票房已超过十亿,为公司带来丰 厚的利润。另外,已完成的网络 剧也实现了收入。
开心麻花创始人—遇凯
遇凯,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在《中国商检》杂志社任编 辑、记者。后与张晨合伙创立开心 麻 花 前 身 —— 自 由 元 素 影 视 文 化 传播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公司。 2014年7月至今,任北京百艺千寻 娱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来源:2018中国文化IP及创新设计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一、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文化IP(一)IP重定义:从“IP”到“文化IP”IP即“Intellectual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原指权利人对其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
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我国目前已进入“混态融合”时代,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更为明显,小说、动漫、影视剧、游戏,乃至一切娱乐形式不再孤立发展,而是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协同,构建出了一个泛娱乐产业生态圈。
IP经济已成为中国文娱产业发展的新形态。
而IP这个知识产权的概念对我们今天特定的文化现象而言,就过于宽泛而无法准确定义。
本文丰富了IP的内涵,对IP进行了重定义:特指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符号称为“文化IP”。
从消费者角度看,文化IP代表着某一类标签、文化现象,可以引起兴趣,用户愿意追捧,可能转化为消费行为;从运营商角度看,文化IP代表着某一个品牌、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商业化运营、产业化融合,转化为消费品,实现价值变现。
在中国当代语境下,文化IP已不再局限于文学、动漫、影视作品,诸如清明上河图、曾侯乙编钟等国宝重器,敦煌飞天壁画、秦兵马俑等景区文物古迹,LineFriends表情包,马拉松、世界杯等顶级赛事均可成为文化IP。
文化IP的核心属性是内容和流量(粉丝)。
文化IP以其优质的原创内容聚合初代粉丝,通过衍生为影视剧、游戏等方式指数级扩大粉丝群体,同时反哺原始文化IP。
两者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生态链条,文化IP价值最终得以转换、变现、放大和生态化。
(二)高价值文化IP特征解构随着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青年新生代群体的崛起,通过类型化、标签化对处于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形成的亚文化圈层正在不同的领域萌芽、成长、开花,也正逐渐影响、改变着主流文化的形态与观念。
真实的梦境:电影《夏洛特烦恼》剧本解读
真实的梦境:电影《夏洛特烦恼》剧本解读
许梦雪;张娟
【期刊名称】《影视制作》
【年(卷),期】2016(0)12
【摘要】电影剧本的优劣决定了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剧本作为电影拍摄的基础,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夏洛特烦恼》作为2015年的票房黑马,在剧本创作方面有着许多为人称道的闪光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创意构思三点对影片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剧本创作的成功之处.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许梦雪;张娟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影与梦境——《夏洛的烦恼》中梦境的解析 [J], 姚舜
2.电影《夏洛特烦恼》的拉康式解读 [J], 孙慧;张瑞瑞
3.幻境再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r——论《夏洛特烦恼》的剧本创作 [J], 许梦雪;张娟
4.华莱坞电影中年危机主题的符号化现象解读——以《港囧》《夏洛特烦恼》《情圣》为例 [J], 祝旸彤
5.电影《夏洛特烦恼》的电影剪辑特点分析 [J], 郑雅心;吕永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喜剧电影的后期特点
浅析喜剧电影的后期特点作者:王耀威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7期摘要:纵观国内电影市场的喜剧片,《夏洛特烦恼》是具有标杆性质的,不仅打破了喜剧片的票房记录,而且赢得了优良的口碑,在喜剧电影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不仅让人看完哈哈大笑,而且会在笑中感悟生活与人生的真谛,本文将从剪辑的特点,色调的运用,以及音乐的角度分析整个故事结构,如何通过这些后期手段实现导演的意图,并将这种意图展现给观众。
关键词:夏洛特烦恼;剪辑;色调;音乐一、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蒙太奇在电影中是一种剪辑手法,就是把一个一个的镜头重新组接在一起,可以理解为剪辑就是一种蒙太奇,而蒙太奇就是借助剪辑来完成的,同时,又延伸出一些具体的蒙太奇方式,而这些具体的蒙太奇方式,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意义,在展现电影风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夏洛特烦恼》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尤其是在展现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平行蒙太奇升华电影主题平行蒙太奇是把不同时间、事件按照一定的情节需要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展现一种对比,是两条线索以上,交集点是人物矛盾的集中爆发点,是情节推进的契机点,同时又有省略情节,节省叙事时间的作用。
影片中当夏洛找到了马冬梅时,还是那40平米的小房子,还是那熟悉的地方,还是那耐人寻味的茴香面,在这里,导演的第一个镜头借用错位的拍摄方式,借助镜子,展现了之前夏洛和冬梅在一起的小细节,随后冬梅端着面走过来,镜头又拉回到夏洛坐在沙发上,当夏洛吃完面后,告诉冬梅做了一个“现实中”的梦,在其中的一些场景都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交叉的展现出来,表达出夏洛对以往平淡生活的向往,虽然平淡但是很幸福,现在的生活虽华丽但并不充实,并以此升华出对人生幸福的追问。
(二)积累蒙太奇增强电影的叙事积累蒙太奇可以强化主题、激发情绪、对观众有较强的心里暗示,积累蒙太奇因相似的程度不同,组接顺序也要调整,使得效果最大化。
电影中,有多处运用了积累式蒙太奇,不仅仅增强了电影的叙事结构,而且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透过“开心麻花”《驴得水》解析话剧IP时代
透过“开心麻花”《驴得水》解析话剧IP时代“开心麻花”作为当下舞台戏剧演出的支柱团队,在20XX年以“贺岁舞台剧”为起点,推出了一系列以搞笑、戏谑、讽刺为特点的喜剧,并形成了麻花团队独有的创作风格。
“开心麻花”真正为广大观众所熟知,还是在春晚的舞台上,沈腾、马丽主演的《今天的幸福2》《扶不扶》,艾伦、王宁、常远主演的《大城小事》等春晚小品,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受到好评。
20XX年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二部原创IP电影《驴得水》上映,其剧情简而言之不过是一个小团体为了某种利益而互相猜忌、互相背叛,从而映射出人的本性的故事。
故事笼罩在黑色幽默的氛围之中,农村小学的校长和教师因为教育部委派下来的特派员而撒了一个谎。
因要争取到养驴的钱,所以谎称有一名叫“吕得水”的英语教员,用他的工资来支付养驴的费用,当上级来检查的时候,他们找了铁匠来冒充“吕得水”老师,后来误打误撞地混过了检查人员,却因为教育部发给“吕得水”老师的教学补助而展开争斗,同时在不断圆谎的过程中一步步把事情推到荒诞且不可理喻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为活人办丧事的荒诞情节。
在语言的使用和情节的设置上,戏谑和嘲笑的风格贯穿整部影片。
虽讲述了看似无厘头的故事,却展现了生活中的真实,爆粗口、性暗示、打架、扇耳光、杀人等一系列情绪的发泄,都是生活中最真实也最直接的动作,也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性。
故事发生在民国,但却在语言上融合了当下流行的词汇,以强烈的讽刺性和批判性来影射当今社會的某种现象。
影评和口碑双高的《驴得水》在票房上却相较于《夏洛特烦恼》要滞后许多,截止到电影上映26天,总共累计1.72亿票房,《驴得水》既没有大牌明星的衬托,也没有知名导演的执导,营销思路和发行渠道就显得滞后。
票房不理想的背后反应出的还是在话剧改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话剧改编电影的过程中,舞台同电影的表达理念和表现形式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话剧导演对电影的元素、结构等创作的把握还是缺少经验。
有观众指出,该片话剧腔过浓,演员念台词用力过度,且刻意煽情,有画蛇添足之感。
夏洛特烦恼从剧本 拍摄场景化妆进行分析
夏洛特烦恼从剧本拍摄场景化妆进行分析《夏洛特烦恼》源自开心麻花的招牌贺岁舞台话剧,台词经过之前话剧的打磨已经很流利了。
具有典型东北风格的小品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叙事结构的安排更加自由,画面剪辑的合成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再加上对演员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大量镜头特写,放大了影片人物和剧情的荒诞滑稽,使用现代化手段使影片的动漫式,幽默搞笑的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现。
本片对幽默效果的设定是成功的,但却难以掩盖影片逻辑结构散乱的硬伤。
《夏洛特烦恼》影片借用大量段子的组合编排营造出喜剧效果,场景的段落式独立于故事情节外,缺乏逻辑关系。
影片对喜剧段子的演绎仍是相声小品的表演形式,脱离故事情节,笑点的制造仍采取的目前国内喜剧电影的惯常套路:对经典歌曲、影视剧台词、娱乐圈话题、网络热点的恶搞和调侃。
恶搞经典曲目《一剪梅》,将袁华与秋雅的你侬我侬,恶搞为哭笑不得的言情戏码;一曲“刘德华”版《咱们屯里人》倒土不洋,倒成为年轻人的手机铃声;编剧甚至直接山寨那姐、周杰伦等明星,并拿《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话题开涮。
各种网络语言和流行元素的拼贴,将影片叙事彻底碎片化。
这种碎片化的叙事策略在恶搞、戏仿、拼贴和无厘头等手段下,对影片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彻底的解构。
电影的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能通过一系列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能突出故事发生的场景,烘托剧情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
在影片开头,夏洛在洗手间推开那穿越时空那扇门后,突然出现的黄光照射在夏洛身上。
当他走进教室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口照进教室,照到了每个同学的身上。
这一系列的暖黄色光映入眼中,给我们视觉造成冲击,让我们陶醉在回忆温暖的气息中。
暖黄色的色调加上模糊泛白的处理,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不真实的场景,同时也能描述夏洛的心情是开心和幸福的。
黄色作为暖色调,一般是象征希望、幸福和温馨。
相反,冷色调一般代表冰冷悲观、沉重的心情。
影片中,袁华在电话亭打电话给秋雅,问秋雅报了哪所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电影《夏洛特烦恼》的改编看剧场IP的
银幕转换
对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艺术而言,改编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当下,曾经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正以影像的形式获得意义的延伸,经典的好莱坞故事通过融入动漫游戏而再度席卷全球,广受追捧的网络小说成为音乐或漫画创作的素材来源,而在消费时代相对小众的戏剧艺术也在极速繁荣的IP改编模式中备受瞩目。
2015年国庆档,改编自同名舞台剧的小成本影片《夏洛特烦恼》在《港�濉贰毒挪阊�塔》等众多热门商业大片中脱颖而出。
电影不仅连映长达62天,获得超过14亿人民币的票房,还被视为“2015年最受认可的国产电影”{1}。
《夏洛特烦恼》的成功提升了国产电影市场对戏剧故事的关注热度。
随后,《恶棍天使》《驴得水》《你好,疯子》等众多改编自热门话剧的电影作品也先后登上银幕。
尽管这些影片均改编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成熟话剧作品,然而,在这众多改编案例中,仅有《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等个别作品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
本文在对电影改编理论进行简要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影片《夏洛特烦恼》改编的得失之处,并借此从内容、文化和产业角度对IP电影
的改编实践进行思考。
一、电影改编理论的发展脉络
在百余年的光影长河中,改编始终是中外电影史上常见的创作手法,而戏剧艺术因兼具叙事性和表演性,更成为电影改编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中国电影诞生早期,电影人就创作出《黑籍冤魂》{2}《一剪梅》{3}《西厢记》{4}等等改编自戏剧的电影作品;而美国好莱坞更自1920年代开始,将几乎所有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作品改编为电影,《欲望号街车》{5}《为戴茜小姐开车》{6}《心灵触洞》{7}等等奥斯卡佳作也由此诞生。
伴随着不断演进的改编实践,电影改编理论也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长期以来,“忠实性”始终是电影改编研究的关键词。
其中,“力求忠实”的改编原则多产生于电影艺术诞生初期,这一观点基于新生艺术形式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内容依赖,认为作为范本的文学作品“能为电影提供复杂的人物,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小说更严谨、更精巧,银幕还不习惯做到这一点。
”{8}而与相对保守的早期改编理论家相比,其后的改编研究者大多秉持原有文本与改编文本对立统一的准则,一方面承认原作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强调改编生成的媒介语境和文化语境,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忠实程度对改编创作进行划分。
例如美国学者克莱・派克将改编总结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改编严格忠实于原著的“叙事”“中心思
想”“主要人物的特征”“环境气氛”和“风格”;第二种仅“保持了原作叙事结构的核心,但对它进行了明显的重新阐释,或者在某种情况下进行了重新结构”;第三种则是“把原著完全看作一种原始素材”。
{9}与此相似,美国学者杰・瓦格纳也以“忠实度”为标准,总结了出“移植式”、“注释式”和“近似式”三种改编类型。
{10}我国艺术理论家汪流在《电影编剧学》一书中则更细致地总结出了六种改编方式,分别为移植、节选、浓缩、取意、变通取意和复合。
{11}然而,不管是克莱・派克和杰・瓦格纳的三分法,还是汪流的六分法,都以电影相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作为划分准则。
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始普及,媒介力量日益凸显。
一些学者开始突破聚焦“忠实性”的改编研究范式,将改编视为一种跨媒介的内容流动。
在这一理论视角下,电影改编被视为“故事从一种媒介向另一种媒介的转换”{12},而改编研究则需要建立在媒介本体性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新世纪,随着媒介融合{13}进程的迅速推进,尤其是动漫、游戏、互联网等多媒体改编实践的丰富和积累,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在传统的改编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跨媒体叙事”的概念,并将其描述为“跨媒体故事横跨多种媒体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14}与传统的改编研究相比,这一概念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精神:其倡导消解
中心文本,强调改编文本的多元性和异质性。
其中,“跨媒体”不仅体现在“横跨多种媒体平台的内容流动”方面,还体现在“多种媒体产业之间的合作以及那些四处寻求各种娱乐体验的媒体受众的迁移行为”。
{15}据此,这一概念不仅关注改编文本的变化,还关注跨媒体改编中产业形态和受众角色的变化。
可以说,“跨媒介叙事”不仅是对改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为改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当下热门的IP改编提供了有力的阐释角度和理论支撑。
就影片《夏洛特烦恼》而言,在改编过程中,电影一方面忠实地保留了话剧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人物;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发挥电影的艺术特性,注重对“电影本性”和“戏剧本性”进行区分。
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r代的传媒艺术产物,电影同样带有一定的“跨媒体叙事”特点,对当下繁荣的IP改编产业具有启示意义。
二、《夏洛特烦恼》电影改编的得失
话剧的电影改编不仅意味着将故事内容从剧场再现到银幕,或将原本受制于舞台的表演空间无限扩大,更重要的是将戏剧思维转为电影思维。
对于长期从事舞台剧创作的导演闫非和彭大魔来说,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创作思维的转换。
倘若将《夏洛特烦恼》的话剧版本和电影版本进行对比,会发现电影既继承了话剧作品的故事内核以及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依据电影的媒介性,在情节设置、叙事手
段等方面做出删节或改动。
1. 情节选取与叙事手法
电影和话剧版本的《夏洛特烦恼》拥有相似主题。
两部作品都通过讲述小城青年夏洛的时空旅行而追忆一代人的成长经历、表现真挚情谊与平凡生活的可贵之处。
与话剧版本相比,电影版《夏洛特烦恼》的时长更短、叙事节奏更快。
在剧情方面,电影《夏洛特烦恼》移植了话剧版本的绝大部分情节,仅舍弃话剧版本中开家长会、海边游乐、众人探病等少数为增强喜剧效果或讽刺意义而设立的情节,使得电影故事脉络更加清晰、剧情也更为集中。
在叙事结构方面,话剧和电影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囿于极其有限的表演空间,话剧《夏洛特烦恼》严格依循着“现实――梦境――现实”的叙事顺序。
而电影版《夏洛特烦恼》则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影视语言的叙事特性,建立了更为复杂的叙事结构:影片情节不仅在真实与虚幻中切换,也在往事与现状中穿梭。
例如,在表现袁华坐在夏洛豪宅里回忆冬梅和陈凯的往事时,电影画面折回到中学时代两人在小树林的场景;冬梅在夏洛病床前唱歌时,画面又切回二人少年时代,展现旧日的美好时光等等。
叙事在时空间的自由跳跃,不仅彻底解放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同时,也通过现实与梦境、过往与当下的对比呼应,细腻地表现了人物情感和际遇的变化,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