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答案

1. 简述生命的基本特征

答:1、生长 2、繁殖与遗传 3、调节与应激性 4、原生质与细胞 5、新陈代谢

2. 举出几例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有影响的成就。

答: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

4)、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

5)、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

3. 举出几个方面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主要热点。

答:1)、人类基因组及后基因组计划 2)、基因治疗 3)、生物芯片及基因芯片 4)、动物及人的克隆 5)、转基因植物 6)、胚胎干细胞 7)、太空生物育种

4.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答: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1)、在未来提高粮食单产的过程中,生物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2)、如何保持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环境正在成为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解决能源危机,利用新的可再生的能源 4)、在基因水平上诊断,治疗多种遗传性疾病成为可能

5.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哪些主要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区别?请列出三个细胞工程的应用实例。

答:(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有核糖体、但无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内膜系统简单,有细胞壁,无丝分裂,转录和转译出现在同一地点。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和核仁,染色体多于一个由DNA与蛋白质组成,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内膜系统复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以有丝分裂为主,转录在核内、转译在细胞质内。

(2)动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

(3)应用实例:1、单克隆抗体 2、克隆羊多莉诞生 3、小鼠背上长耳

6. 癌细胞有哪些特征?

答:(1)无限增殖(2)迁移速率快(3)失去接触抑制

7、什么是单克隆抗体技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有什么特点?(1)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的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通过筛选﹐经单个细胞无性繁殖(克隆化)后使每个克隆能

持续地产生只作用于某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的技术。

(2)特点是:无限增殖以及分泌抗体、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

8、什么是干细胞?干细胞能做什么?

(1)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2)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成年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9、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克隆有什么区别?

①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②前者运用的是植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后者运用的是

核移植技术

③前者是离体培养后者不是,

④前者遗传了两个亲本的特性,后者只遗传一个亲本的特性。

10、什么是基因?现代对基因的概念认识有何发展?

(1)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2)1909年W.L.约翰森提出了“基因”,用它来指任何一种生物中控制任何性状而其遗传规律又符合孟德尔定律的遗传因子,并且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这样两个术语,前者是一个生物的基因成分,后者是这些基因所表现的性状。1910年T.H.摩尔根在果蝇中发现基因可以发生突变。1911年摩尔根指出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可以通过染色体交换而分处在两个同源染色体上。1955年S.本泽发现在一个基因内部的许多位点上可以发生突变,并且可以在这些位点之间发生交换,从而说明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但并不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1969年J.夏皮罗等证实了一个基因可以离开染色体而独立地发挥作用,更加确立了颗粒性的遗传概念。随着重组DNA技术

和核酸的顺序分析技术的发展,对基因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发现了重叠的基因、断裂的基因和可以移动位置的基因。

11、请说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和影响?(此资料只供参考,自己总结提取)

意义主要从以下几点阐述:

1、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2、对医学的贡献。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

3、对生物技术的贡献

(1)基因工程药物:分泌蛋白(多肽激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等)及其受体。

(2)诊断和研究试剂产业:基因和抗体试剂盒、诊断和研究用生物芯片、疾病和筛药模型。

4、对细胞、胚胎、组织工程的推动

胚胎和成年期干细胞培养、克隆技术、器官再造。

5、对制药工业的贡献

筛选药物的靶点:与组合化学和天然化合物分离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的受体、酶结合试验以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基因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分析、预测、模拟—药物作用“口袋”。

影响主要是:

1、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

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如减肥药,增高药)

2、对生物进化研究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史,都刻写在各基因组的“天书”上;草履虫是人的亲戚——13亿年;人是由300~400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来的;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200万年的古猿;人类的“夏娃”来自于非洲,距今20万年——第二次“走出非洲”。

3、带来的负面作用

种族选择性灭绝性生物武器;基因专利战;基因资源的掠夺战;基因与个人隐私。

12、简述基因的定义以及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医药、农业、环境方面的应用。

(1)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操作步骤如下:①、获取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应用:

农业:①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②培育出具有各种抗逆行的作物新品种。

医药:①生物基因工程药品。②用于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环境:①用于环境检测。②用于被污染环境的净化。

13、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谈谈你对它的看法。

(1)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2)主要从两点出发:1、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2、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4、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及菌落特征是什么?发酵工程运用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种类

原核: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

菌落特征:细菌:凝胶状、表面光滑、与培养结合不紧密,易挑取,正反颜色一致。放线菌:致密、坚硬、多皱、不易用针挑起,不透明。孢子成熟后,表面粉末状,干燥。酵母菌:比细菌大而厚,不透明,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易用针挑起。多呈乳白色。霉菌:比细菌菌

落大,由菌丝组成的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无固定大小,延至整个培养皿中,产色素,使菌落显色。

(3)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在医药工业上,生产了种类繁多的药品,如抗生素、维生素等;在食品工业上,生产了许多食品添加剂,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钠等。

15、什么是传染病?请你谈谈如何有效地预防艾滋病?你从2003年SARS(非典型性肺炎)的爆发流行中得到什么启示?

(1)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①洁身自爱

②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③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④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⑤扩大防治知识的覆盖面及普及程度。

⑥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3)启示自己思考

16、什么叫人类遗传学?人类遗传性状的传递规律有哪些?

(1)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人类遗传学即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

(2)遵守分离规律、自由分配规律和连锁遗传规律三大基本规律。17、在婚姻法中为什么有严禁“近亲结婚”的条文?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请问数量性状有何遗传特点?假若有一个人患有遗传性的高血压,你能给他何种建议?(1)由于同一家族各成员中具有相同隐形基因的可能较不同家族要大得多,所以如果近亲结婚会使得生育的后代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结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样,由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就有更大的几率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一形状的两条基因都为隐性时,由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所以国家才会以法律形式禁止近亲结婚(2)数量性状特点:有两点:第一,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的,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例如,烟草植株的高矮,产量的高低,叶片

的大小,叶数的多少等性状,F1的表现型一般都是双亲表现型的中间型,不同品种间杂交的F2、F3等后代群体,都有多种变异类型,不能明确地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和每组的个体数,

求出分离的比例;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第二,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

传的,但它往往和那些能够遗传的数量性状表现型混淆在一起,给这类性状的遗传分析增加麻烦和误差。)

(3)①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②适量运动③戒烟限酒④自我管理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⑤按时就医。

18. 举例说出3种遗传病?你认为该如何做到优生?优生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假性肌肥大营养不良、白化病、血友病、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粘多糖贮积症、色盲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

(2)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接受婚前咨询和检查,防止遗传病传给下一代。③、保持身体健康,怀孕之前和怀孕期间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④、做好孕期保健,预防病毒感染,注意孕期用药和营养卫生。⑤、定期做产前检查。

(3)答案同二题

19. 什么叫适应?什么叫生物进化?

(1)适应:生物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包含两方面涵义:①生物的结构大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②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

(2)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20. 请例举几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请例举几例说明生物适应方式的多样性。

(1)①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②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③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④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适应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分泌臭液等等。⑤骆驼有高高的驼峰储藏大量的脂肪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2)体色上适应环境如:北极狐,北极熊的白色体色

体态: 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 尺蠖的形状像树枝, .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等

从结构上适应:如骆驼的驼蜂、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鸟的骨中空、很薄(适应飞行)、鸟的双重呼吸(适应飞行)21. 达尔文自然选择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4、适者生存。22.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生态系统有哪几个功能?它们之间是怎么联系的?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 1.生态系统的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生物群落中两者都是以概链和食物网为渠道流动的,而且能量流动必须伴随着物质循环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研的不同之处是: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周而复始地循环.

23. 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有什么特点?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输入和输出相等)

②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③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 ④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

(3) 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如:火山爆发、水灾,旱灾等。人为因素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

24. 现代文明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我国环境问题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可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2)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污染面积广。如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淡水资源的枯

竭等。

②生态破坏严重,修复难度高。如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土壤退化

及沙漠化、森林面积等。

③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发生频繁,化学品的污染日趋严重并且转

移速度快。

④污染来源复杂,影响范围广,危害长远等。

(3) 加强加快工业化进程,全面施行环保化工业生产,实施环保化农

业生产,严禁有害有毒物品的滥用。

25.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加以改善?

同24题答案

26.请解释适应(adaptation)、适合度(fitness)的含义并说明适合度的两个重要内涵是什么?

(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适合度(fittness):适合度是指生物生存和生殖并将基因传给后代的能力

27. 生物多样性研究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哪些?你认为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研究(2)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

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③科学研究保护

④法律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管理

28. 什么是生物安全(biosafety)?生物安全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1)生物安全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风险与威胁。

(2)一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二是转基因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三是生物科学研究开发应用。29. 请举三个由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并阐明问题的两面性以及你的观点

①克隆:正面——能为医学治疗提供源源不断的活体器官;反面——如果用于人类自身的复制、繁殖,将打破人类的伦理界限。

②转基因:正面——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提供了无限空间;反面——为生物的基因突变埋下了定时炸弹。

③生态系统调控:正面——为局部改善生态环境有利;反面——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拿完全认识和掌握,目前看了有利的调控,将来很可能成为生态灾难的根源。

30. 结合你自已的专业谈谈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导论》?

自己谈

31.举例说明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农业方面: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两系法培育杂交水稻,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2)医药卫生方面:干扰素、青霉素

(3)轻工业、食品工业、酶工程、发酵工程:生产了许多食品添加剂,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钠等。

(4)其他方面: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超级细菌分解重油。

智慧树知到 《生命科学导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命科学导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多选题】(1分) 以下元素中哪种是微量元素?(F;Se;Cr) 2、【多选题】(1分) 生命科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创造生物学;描述生物学;实验生物学) 第二章 1、【单选题】(1分) 多肽中,邻近几个氨基酸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称为:(二级结构) 2、【多选题】(1分) 以下哪些是生物大分子? (DNA;蛋白质;核酸;多糖) 3、【多选题】(1分) 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区别,哪些话是正确的? (淀粉是葡萄糖构成的; 纤维素是β(1-4)糖苷键形成; 淀粉是α(1-4)糖苷键形成) 4、【单选题】(1分) 多糖链是由单糖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糖苷键) 5、【单选题】(1分) 肽链是由氨基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肽键)

6、【单选题】(1分) 核酸链是由核苷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磷酸脂键) 7、【单选题】(1分) 核酸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什么键形成?(氢键) 第三章 1、【单选题】(1分) 以下有关酶的催化效率的表述,哪句是错的: (细胞内生化反应速度可通过酶的活性来调节,但不能通过细胞产生酶的数量多少来调节。)2、【单选题】(1分) 反密码子位于:(tRNA) 3、【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途径是用于固定CO2的:(卡尔文循环) 4、【单选题】(1分) 磺胺可以杀死细菌是因为:(磺胺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 5、【单选题】(1分) 科学家发现大肠杆菌可以进行多种代谢方式,以下哪种方式产能最多:(有氧呼吸) 第四章 1、【单选题】(1分) 与动物细胞相比,以下哪种结构不是植物所特有的:(线粒体) 2、【单选题】(1分) 以下哪类生物的细胞壁可能由脂单层膜而非脂双层膜所构成?(古菌) 3、【单选题】(1分)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甲、乙两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B. 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 C.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实验者用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的DNA加入R型细菌培养基中,结果有新的S型细菌生成,下面关于这种新的S型细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 A.与原始S型细菌相同 B.可以将其性状遗传给后代 C.同时具有R型细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D.仍然具有毒性 3.下面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相对性状中,若孩子的性状表现与双亲不同,则孩子所表现出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B .在100人当中,少数人表现出来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C .若家庭所有成员都表现出相同的性状,则这一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能稳定遗传 D.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就被抑制,所以生物就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测交后代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数量接近1:1,则被测个体一定是杂合体。其原理是( D ) ①亲本中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仅含隐性基因的配子②子代的性状种类和数量比就是被测个体 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量比③亲本中隐性个体对测交后代没有影响④只有杂合体才产生性状分离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下面关于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都通过孢子繁殖 B. 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C. 都具维管组织 D.都有胚的形成 6.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决定某种氨基酸在肽链中的位置的是( C ) A. 核糖体 B. DNA的遗传信息 C.mRNA的遗传密码 D. tRNA的反密码 7.在细胞起源的过程中,最早形成的细胞器是(C)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 溶酶体 8.下面是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A.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分开,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 C.染色体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 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D.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 ),在这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D) 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酶、载体、抗体 D.载体、抗体、酶10.下面关于基因表达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在真核细胞中,R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细胞质完成

生命科学导论题目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题目及答案广告1002班徐宇青31007278 1.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基因治疗只能治疗一些遗传病 B.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让患者口服一些健康的外源基因。 C.基因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来纠正或弥补患者的基因缺陷带来的影响 D.基因治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 2.基因治疗是指(A )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对有缺陷的基因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下列致癌因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B )A、病毒引起细胞癌变B、紫外线引起皮肤癌 C、防腐剂引起消化道癌变 D、吸烟引起肺部癌变 4.绿色食品是指(D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C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6. 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B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7.我国全多耕地少,劳动力过剩,根据这一国情,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D )A、围湖造田,增加粮食产量B、将山地平原化,建立更多工厂 C、填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8、“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下列哪项所致(C ) A、汽油大量燃烧 B、农药的大量使用 C、煤的大量燃烧 D、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 9.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C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标准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 ,新陈代谢,生长特性,遗传和繁殖能力,应激能力,进化。 2 微生物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有哪些? 在医药方面,很多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医学方面很重要的药品,比如胰岛素的大量制取,抗生素的大量制取等。在食品方面,酵母菌发酵制酒,醋,黄色短杆菌发酵制味精,以及一些高蛋白含量的细菌的菌体就是很好的食物。在农业方面,转基因的农作物的目的基因一般用微生物体内的质粒作载体,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圆褐固氮菌等。在生物工程方面那就更多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本上都离不开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根据科学的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植物的育种,用到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产生新的遗传基因的植物,加快植物进化,选取出更优良的植株。在工业发酵,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3 为什么说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但对人类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先进而重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除。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4 简述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各自组成和各自特点? 天然免疫,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结构为:(1)皮肤粘膜屏障—体表皮肤与腔道黏膜(2)物理屏障(3)化学屏障(4)生物屏障(5)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其效应分子有:(1)补体系统(2)细胞因子(3)溶菌酶(4〕其他分子;其免疫细胞有:(1)吞噬细胞(2)NK细胞(3)肥大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免疫效应:从即刻起到96小时之内被启动。由于是非特异性的,所以抗原识别谱广,无免疫记忆,且作用时间较短 适应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体提呈抗原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年股份自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 3. 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1章 一、名词解释 生命新陈代谢基因组生物多样性 二、判断题 1、假说和理论没有明确的分界。( ) 2、自然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 三、单项选择题 正确的生物结构层次是() 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 B. 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细胞器、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 C.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器官、生物体、生态系统 D. 原子、分子、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 四、问答题 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第2章 一、名词解释 蛋白质变性结构域碳骨架糖类 二、判断题 1、肌糖原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源。() 2、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三、单项选择题 1、每个核苷酸单体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 A. 一个己糖分子 B. 一个戊糖分子 C. 一个磷酸 D. 一个含氮碱基 2、蛋白质的球形结构特征()。 A.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B.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C.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D.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或四级结构 3、蛋白质变性中不受影响的是()。 A、蛋白质一级结构 B、蛋白质二级结构 C、蛋白质三级结构 D、蛋白质四级结构

4、下列细胞器中,作为细胞分泌物加工分选的场所是()。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四、问答题 叙述提取DNA的常规操作及原理 第3章 一、名词解释 去分化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内膜系统染色质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周期检验点 二、判断题 1、细胞学说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组成;(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 ) 2、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也相应增大。() 3、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阶段和幼体发育过程中。() 4、生物体细胞与细胞之间是有各种连接的,它们对细胞的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 三、单项选择题 1、细胞膜不具有()的特征。 A. 流动性 B. 两侧不对称性 C. 分相现象 D. 不通透性 2、下列()细胞周期时相组成是准确的。 A.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G1- S- G2-M C.G1- G2 - S - M D.M- G1-S -G2 3、下面()不是有丝分裂前期的特征。 A. 核膜裂解 B. 染色质凝集 C. 核仁消失 D. 胞质收缩环形成 4、细胞膜不具有()的特征。 A. 流动性 B. 两侧不对称性 C. 分相现象 D. 不通透性 5、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 A. 端粒 B. 核小体 C. 染色质纤维 D. 着丝粒 6、下列细胞器中,作为细胞分泌物加工分选的场所是()。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7、生物体细胞种类的增加通过( )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去分化 C. 减数分裂 D.细胞分化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生命科学导论思考题

第一章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命的定义 1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2从物理学角度的定义: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的增加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3从生物物理学角度的定义: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4“生命”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的涵义 1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2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3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 1生长发育2繁殖与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 本质特征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严整有序的结构 3应激性 4内稳态 5新陈代谢 6生长发育 7繁殖与遗传 8适应 1、简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1生命科学是解决世界难题的关键 2生命科学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 3生命科学正渗透到各学科领域 4生命科学充满未解之谜 5生命科学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4、试就“病毒是生命吗?”发表你的观点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5、试就“现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吗?”发表你的观点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

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细胞学说: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水对生命有何重要意义? 二、维生素对动物有何重要意义? 三、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请简述其意义。

四、谈谈你对基因工程的认识。 五、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机体什么症状?为什么?

六、什么是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体的抗病能力。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制剂,以及结核菌素、诊断血清、诊断菌液等诊断制剂,我们统称为生物制品。人工免疫分主动和被动两类。 生物制品有用于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两类。一般来说,自动免疫专用于预防疾病,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免疫作用出现,即形成免疫力的时间较慢,但免疫力维持的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被动免疫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或应急的预防,接种的物质是抗体,免疫作用可以在接种后立即出现,但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数周至数月)。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疫苗有多种类型。死疫苗是选用能够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制成。常用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在4℃时可以保存1年左右。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副反应较大,且常需接种多次。 活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很小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叫活疫苗。活疫苗的毒力低弱,不会引起人类生病。例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用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把细菌毒素的毒性消除,但仍旧保留抗原作用的生物制品。例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现在已经可以把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综合在一起,打一针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我们把这类疫苗叫做多联疫苗。近来开发出一些新类型疫苗。它们是:亚单位疫苗、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 如果宿主已受到感染,采用人工主动免疫便为时过晚,此时应该进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注射细胞因子等细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导论 历年试题 修订版

生导07期末考题) 名词解释: 化学渗透学说 细胞全能性 半变态 半保留复制 双受精 限制性内切酶 阈刺激的全或无定理 伴性遗传 简答题: 连线:植物动物种类和代表生物 生命的特征 图表说明五界学说,列表比较五大分类系统的特点以及其代表生物 达尔文进化论内容与主要证据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 yc08生命科学导论试题 名词解释一共十个其实还蛮简单,ppt上都有的貌似回忆不全了,求强人补全 选择,比较难的一个是光呼吸的底物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内脏机能的重要调控中枢是什么 判断,原核生物是否都只能进行无性繁殖,还有一个细胞分裂的M期和S期分别代表什么期被我弄反了 连线,难度在于水稻和苹果哪个是单子叶哪个是双子叶植物 05 1免疫与免疫应答 2卡尔文循环 3突触与神经元 4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5生态系统和生态演替 2008年06月25日 名词解释:(5*3) 氧化磷酸化 减数分裂 全或无定理

全能干细胞 双受精 问答:(5*5) 三种RNA在蛋白质翻译中的作用 种群的特征及具体举例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题中两个哪个是人的DNA,哪个是病毒的单链DNA,并说明理由 影响微管和微丝的毒素对细胞分裂分别有什么影响 06生导题 第一大题是名词解释,3*10 中心法则,种群,移码突变,静电位和动作电位,完全变态,生物多样性,能障,流动膜蛋白结构 第二大题是选择题,2#17 反正书后练习看下,提纲背背就可以了 第三大题是问答题,4+8*4 1.配对,就是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和它们作用等的配对 2.简述磷酸化降解和无氧降解的区别 3.举出3种以上动物王国决定性别的机制 4.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哪些内容,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有什么区别? 5.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特点,分裂以及意义 07生命科学导论试题 选择(1*40)不难。例如: DNA中如果有30%是T,则() A有70%的嘌呤,B有30%的胞嘧啶,C有30%的腺嘌呤,D有20%的尿嘧啶(差不多这个意思) 判断(1*20)不难。例如: 类病毒是只有蛋白质没有RNA。 也有偏一点的: 天花是由病毒引起的。 名词解释(3*5)答准不容易 同义突变和无义突变 同源染色体 中心法则 双名法 生态多样性 问答(5*5) 酶催化的特点

最新整理生命科学导论题库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物与生命科学 四、简答题 1. 病毒是不是生命? 为什么? 2. 当今人类社会面刷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请举出至少4个。 3. 一个假设需要有其逻辑性和可验证性,在生命科学中经常通过提出假设进行研究,应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对假设进行否定,但不 一定能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因为常常不可能对假设进行完全验证,请举例说明。 4. 你将如何验证“SARS”疫苗对人体的有效性? 5. 科技论文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五、思考与讨论 1. 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 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 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 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 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 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一一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 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 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 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 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而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请您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显示,除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外,生物以及相关专业就业机会还有以下相关产业: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摄影、生物统计学、消费品研究、动物营养、兽医、环境教育、水产业、基因顾问、工业卫生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医学插图、核能医药、公众健康、科学图书管理员、科普作家、科技插图画家、科技信息专家、科技代表、销售、科技写作、保险索赔、教育节目制作、职业杂志编辑等等。 随着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的人才。由于生物学正在高速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4. 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双盲设计是指被试和研究实施者(主试)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双盲的实验设计有助于预防偏见,消除观察者偏差和期望偏差,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因不确定因素引起误差)和系统误差(由方法、仪器和人为因素而引起误差)两类。 5. 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本书第六章图6-8和图6-9所介绍的实验研究实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 般步骤。 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包括: (1)归纳和演绎; (2)分析和综合; (3)抽象和具体; (4)逻辑的和历史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科学的思维,这就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辨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科学研究遵循的一般步骤: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剖析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潜在使用价值:生物种类繁多,但人类对它们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占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5.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其功能是:①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 ②致病作用;③抗原性;④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2.鞭毛:其功能是:①鉴定价值,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②致病作用:鞭毛运动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侵害,因运动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可避开有害环境或向高浓度环境的方向移动。③抗原性:鞭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每个核苷酸单体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 A. 一个己糖分子 B. 一个戊糖分子 C. 一个磷酸 D. 一个含氮碱基 2.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多糖() A. 纤维素麦芽糖 C. 糖原 D. 淀粉 3.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E. 以上都不是 4.下面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可以缩短反应时间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C. 许多酶还需要非蛋白的辅助因子和辅酶才能完成催化功能 D. 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5.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能够() A. 与酶的底物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C. 与酶的特殊部位结合,破坏酶的活性 D. 同时和酶与底物结合,使酶无法和底物直接结合 6.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是() A. ATP B. 葡萄糖 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7.下列对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酶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酶的变构位点经常和反应抑制有关 D. 酶的催化专一性通常比化学催化剂的专一性差 8.Griffith和Avery所做的肺炎链球菌实验是为了() A. 寻找治疗肺炎的途径 B. 筛选抗肺炎链球菌的药物证明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蛋白不是遗传物质 D.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9.1952年Hershey和Chase利用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完成的噬菌体实验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 PCR技术 B. DNA重组技术 D.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10.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A. 细胞核核糖体 C. 线粒体 D. 类囊体 11.蛋白质的合成是直接以()上的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单体合成多肽的过程() A. 单链DNA B. 双链DNA D. tRNA 12.如果黄色果实(Y)对绿色果实(y)为显性,矮株(L)对高株(l)是显性,那么YyLl 基因型的植株和yyll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 A. 所有后代都是矮株,黄果 B. 3/4是矮株,黄果 C. 1/2是矮株,黄果是矮株,黄果 13.在DNA复制时,序列5′-TAGA-3′合成下列()互补结构。 ′-TCTA-3′ B. 5′-A TCT-3′ C. 5′-UCUA-3′ D. 3′-TCTA-5′14.反密码子位于() A. DNA B. mRNA D. rRNA 1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等基本功能动物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性,而植物则几乎没有 C. 动物与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都是由原始的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分化而来的 D. 生物进化遵循着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16.Darwin《物种起源》问世于() A. 1831年 B. 1836年年 D. 195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