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作者:曾赛星林翰《光明日报》(2017年04月25日 14版)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的国际合作倡议,承载着全新的历史使命:既连接过去、指向未来,又纽系中国、融通世界,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全球合作共赢激发新的活力。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重要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
春赏其花,秋登其实。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从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到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从贸易投资大幅增长到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纵贯古今、统筹陆海、兼济天下的“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着包容互鉴的东方智慧,见证了知行合一的中国担当。
在这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建设,将构建一个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彻底改变目前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为当今世界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奠定基础。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含欧盟成员国)覆盖近50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39万亿美元,分别达到全球总量的70%和52%。这些国家和地区普遍具有刚性的财政约束,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支出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相关指标如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远低于我国;同时,我国涉及“一带一路”对接的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需求旺盛。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发展中国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但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估计到2020年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需要5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巨大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需求,为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结缘世界,推动开放型经济格局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我国的工程企业开始快速扬帆出海。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760亿美元,同比增长9.7%,占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比重为47.7%。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初步完成规划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精耕细作、持久发展阶段迈进,一批早期收获成果喜人,尤其是互联互通推进迅速。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一批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进展顺利,瓜达尔港正式开航……
但同时,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必须特别强化工程建设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尽快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参与方的社会责任履行,增强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可忽视的问题。
倡导社会责任,为“一带一路”装上推进器和稳定器,需要在三个层面实现协同治理。
首先,公共部门要起到“领头羊”作用。相关部门要出台用于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参与方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系统性政策及法律法规。同时,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工程绩效审计范围,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刺激和引导参与方承担社会责任。应带头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比如在工程立项决策时规范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实现民主决策等。
其次,行业协会要发挥“黏合剂”的作用。当前,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主体已经突破
了传统的承包商(分包商)、设计方、监理等类型,延伸至重大设备制造商、新型材料供应商、金融、法律等诸多产业。因此,行业协会作为桥梁纽带,协调、组织、配合的功能与作用会更加凸显。行业协会间需加强沟通,共同培养“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的相关人才,促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团队专业化、国际化;总结吸收各行业的社会责任最佳实践,明确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众多参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共同理解,树立社会责任建设的标尺和全球责任观念,以绩效评价活动为依托,引导和促进行业社会责任建设。
最后,企业要扮演好“执行者”的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有别,文化传统各异,利益诉求不同,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规避各类风险,需要参与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尊重国际通行规则和当地的文化及政策,将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期望和要求纳入企业决策中来。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员工权益与职业发展、客户(业主)权益、供应链管理、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发展等核心议题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防灾减灾、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谋求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发展成果。
(作者:曾赛星、林翰,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