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诚”与“成”肖凌之①“诚”与“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字,我们仔细想过他们的因果关系吗?②“诚”,乃真实、真挚、真情、真意,是一种优良的态度、作风和品质;“成”,则是成绩、成果、成效、成就,是一种符合预期的结局、结果和状态。
“诚”是“成”的必备和基础,“成”是“诚”的投入与结局。
可以说,若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需以真诚待之。
③孔子在多个场合提到“人无信不立”;《韩非子·说林上》讲到“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礼记·中庸》谈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这些古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诚”既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人应秉承的行为操守,“诚”能助人走向“成”、接近“成”、实现“成”,人要有所“成”,就不能忽略“诚”的存在与作用。
④常人都有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
但是,无“诚”则不“成”是铁的定律。
在现实具体的求“成”实践中,总有人把“诚”束之高阁,要么投机取巧,要么瞒天过海,要么出尔反尔,要么掺杂使假……凡此种种,都是以“欺”和“诈”的手段盗取功名。
这种“成”,是不踏实的“成”,以不“诚”而求“成”,其结果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是丢失信誉,断送根本。
⑤一个人拥有了“诚”,就有了待人处事的真,就能获得理解、信赖和尊重,得到配合、支持与帮助,得来成事的各种条件和基础。
“诚”能帮愚者变聪、弱者变强。
现实中,以“诚”为人做事,也可能有一时无“成”的现象。
但是,有了“诚”的投入,人们的心灵便有了纯洁与高尚、坦然与无悔,也就收获了精神上的“成”。
“诚”者终究能“成”,在具体的行业与领域,以“诚”待学而成学、以“诚”待艺而成艺、以“诚”待业而成业的事例举不胜举。
“诚”不仅最能打动人心,而且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⑥人与人相处,无处、无时、无事不需“诚”。
“成”,是每个奋发进取者的良好心愿,社会发展需要每个成员都有“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议论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议论文,完成下面题目。
为“《十万个为什么》再版”捏一把汗①50年前,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横空出世,风靡数十年。
50年后,该丛书在隆重庆祝其50岁生日时,也将迎来第六次改版。
有专家称,这是一次魅力十足的“科普大事件”。
对于作为国内首套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历经五次修订,曾让几代人受益。
对于它的再版,社会公众应乐观其成,并给予足够的鼓励。
但也有一种担心在坊间弥漫:《十万个为什么》再版,能否再续原先的“传奇”?②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的直接原因。
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饺子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我能穿越回过去吗”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③但也应看到,正因时代不同,孩子们的理想与兴趣也发生了变化——从前问孩子“你有什么理想”,十有八九会说要做科学家,但今天再去问,多数会说“我长大要当老板”。
整个社会氛围变了,科普市场已显疲软之态,书店里的科普读物销售不理想可兹佐证。
如今发行第六版,究竟是能创造曾经的辉煌,还是会陷入落寞,恐怕不难预料。
1④正因时代变了,孩子们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可谓多多。
有专家指出,《十万个为什么》当年之所以辉煌,成为老幼咸宜的科学宝库,缘于那些年信息闭塞、科普内容匮乏和形式呆板,也缘于经济短缺和一定程度的“书荒”。
而如今,已不是靠一本热门科普书就能“打天下”的时代,再加之科学内容早已铺天盖地,让人们的科普神经不再敏感。
网络互动如此发达,有问题上网搜,何需《十万个为什么》慢慢作答?⑤也因时代不同了,在市场盈利难、作者队伍浮躁而青黄不接、专职写手不能糊口等现实情况下,自然难出精品或经典。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知足①“知足常乐”这一古老的命题,在当今纷繁杂乱、诱惑多多的世界里,我看应是我们立身处世、自制自律的金玉良言。
②曾读过“齐人攫金”的故事,说齐国有个财迷,整天想着要有许多金子。
一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一家金店,直奔柜台,揣起金器就跑。
几个路过的巡吏将他抓住。
县官审问他:“当着那么多人,你竟敢去抢别人的金子!”那人这才清醒过来,答道:“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看到。
”③明代的刘元卿曾撰写《王婆酿酒》的寓言,读来颇为有趣。
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
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
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
以后道士又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
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
”写完之后,这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④这些故事、寓言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五色之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古人总结教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就是说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可以保持长久。
“人贪酒色,如双斧伐孤树,未有不仆者!”一个人,尤其是执掌权力的人,一旦对自己的地位、待遇不知足,欲壑难填,迟早会出事。
那么,如何识高低、知满足?这道问题确实考验着每个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⑤现实生活中,知足之乐是以忍痒换来的。
权力、地位、金钱、美色,对人的诱惑和杀伤力极大,见之“心痒”可以理解,关键是对非分之利要忍痛煞痒。
有位县官死后留下一只小木箱,后人打开一看,是满箱血迹斑斑的草纸,以及一封信件。
原来这位县官生前面对贿银,内心也曾一次次发痒。
为戒贪拒贿、煞住心痒,他以锥刺股,以纸拭血,久而久之,集满木箱。
信末,他以苏轼名言告诫儿孙:“忍痛易,忍痒难!”⑥极少数位高权重的“聪明人”,书读得比别人多,见识比别人高,可关键时刻,忘记了祖宗的良言,忘记了前车之鉴,见利便如蚁挠心,奇痒难支。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匠人与大师梁衡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
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
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利益与理想①“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
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②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
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
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③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
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
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
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
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很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量。
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为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④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隐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
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
利益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⑤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
写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经历“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拒绝利益主义,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⑥就像文学家所说的那样,“理想有如星——我们永远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的海洋中远航”。
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功的秘诀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
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
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
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
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
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
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
[全]中考语文最新议论文训练(10篇)及答案
中考语文最新议论文训练(10篇)及答案(一)柔软地带□查一路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
“再等会儿,再等会儿。
“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
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
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莱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
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 1992 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
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
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
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
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
”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
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
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
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
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
最新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一股“清流”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
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
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
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
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等。
这一股股清流,以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生活,还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
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
古人云:“源洁流清。
”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
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歪了则正。
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激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
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
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⑤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别让“垃圾快乐”毁了你的生活①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本想刷一会手机,就去睡觉或者读书。
结果手指一动,滑开手机,就再也停不下来。
看看朋友圈的消息,看看微博上的热搜,玩玩小游戏,刷刷短视频。
结果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懊悔、心痛瞬间涌上心头,可再追悔,也已于事无补。
②其实刷手机、电子游戏、打麻将等等带来的都是“垃圾快乐”。
所谓的“垃圾快乐”,就是能带来短暂的精神快感。
比如搞笑的短视频、好玩的综艺、肥皂剧,看着非常过瘾,让人不禁沉浸于“哈哈大笑”的喜欢。
③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垃圾快乐成瘾,比毒品成瘾更可怕。
毒品成瘾,每个人都知道是件必须拒绝和远离的事。
而垃圾快乐,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忍不住地想要更多,让你的意志迷失,忽略本来应该做的事情。
它默不作声地,让你慢慢成瘾,一层“快乐”的糖衣之下,也许会有刹那甜蜜的错觉,但久而久之,你就会尝到它带来的苦。
④为什么人会沉浸于“垃圾快乐”中呢?心理学的角度说:反馈时间越短的越容易获得快感。
你玩一会游戏,看一个搞笑短视频,马上就能哈哈大笑。
情绪带来的快感,让人忍不住上瘾,这么舒服的事情,谁愿意舍弃呢?反之,对于那些反馈模式比较长,获取快感的时间比较慢的事情,我们通常会觉得厌烦,难以坚持。
⑤比如,想要收获好身材,必须克服高热量美食的诱惑,再加之一次次挥汗如雨的运动。
学习读书亦是。
一两个小时的学习并不会让人直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它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在不知不觉中沉淀在看不见的气质、谈吐之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些我们所追求的美好,亦不是唾手可得。
⑥我一直相信,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
⑦毛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不喜欢的事。
”。
在人生路上,想要走得更长更远,你就必须一次次地去突破自己。
⑧在《声临其境》节目中,宁静的表现让我印象很深刻。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有答案。
每一套题目序号都是从“1”开始,便于对照答案。
答案附在每一套的后面,以减少翻检查找之苦。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中考议论文试题汇编答案【一】(2024年·北京卷)(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共7分)①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这就为我们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迅速发展、壮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应。
②究竟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所谓“尖”,即在从事的领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高水平的业务素养和技能,能够占据前沿领军地位;所谓“新”,是指能够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技术。
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向上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
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要以时代、国家需要为己任,勇于担当。
正如七十多年前,一批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这样一批具有高尚爱国情怀、强烈担当意识的顶尖人才,勇敢地担起了强国的时代重任,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应该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肩负起国家和时代使命。
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明确自主创新这一培养方向。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自主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我国自主开展的5G技术研究,从标准引领到应用规模化发展,从技术突破到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专题16:现代文阅读(议论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6:现代文阅读(议论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尹双红①得益于“导师帮带”制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民袁荣丽,凭借特色枸杞,推开致富之门。
去年以来,同心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择优选择178名政治素质过硬、奉献精神好、带富能力强的乡村能人作为帮带导师,精准结对451名帮带对象,收获良好成效。
在我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卓有成效,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默默奉献、无私付出。
只有奉献和付出,才能有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振兴。
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
②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王进喜心甘情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杨善洲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就在于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忠诚奉献的觉悟、甘于奉献的美德、拼搏奉献的追求、为民奉献的情怀。
弘扬奉献精神,自觉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竭诚奉献,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必定更为强盛。
③践行奉献精神,能实现自我价值。
奉献精神,关键要付诸行动、见诸实效。
教育工作者,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奋斗不息;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发扬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苦乐观、得失观……每个人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能点点星火,汇聚成炬。
④践行奉献精神,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鼓舞斗志、凝聚力量。
重庆北碚区缙云山突发山火,消防员向火场进发,而他们身后,有许许多多志愿者专门赶来协助,“你守护山城,我守护你”。
奉献精神传导给更多人,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感召人们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积蓄起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语文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议论文专项练习(3篇)
语文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议论文专项练习(30篇)一、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回答1-4题。
(12分)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
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
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
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
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
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
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1.(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2.(2分)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2)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3.(3分)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4.(4分)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答:一、1.(3分)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2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3分)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4分)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练习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练习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51题)1.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
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
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
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
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
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
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
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
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
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
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
”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
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
新初中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①人生需要参照系。
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
②《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
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
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
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
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
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④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
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
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⑤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
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
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⑥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
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
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
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7篇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7篇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坐忘》,完成下列各题。
坐忘叶春雷①“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
我很欣赏这个词,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用心专一”,“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
②《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耐人寻味。
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外面经过一辆华丽的轩车,大约是高官的车马,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出门观望。
管宁遂与华歆割席绝交。
两个人一个有定力,一个太浮躁,高下分野,判若云泥。
③《庄子》里讲了许多“凝神”的故事,“佝偻承蜩”就是其中之一。
鸡胸驼背的老人虽然残疾,但用竹竿上的蛛丝粘蝉,百发百中。
当老人伸出竹竿的时候,身子就像枯树枝,稳定性绝佳,用竹竿捕蝉自然是手到擒来,万无一失。
孔子向他讨教,他说,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
老人把外面的世界忘得一干二净,肯用万物来换取蝉翼,还有什么蝉捕不到?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曾引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倘若用全部的生命去做一件事,必定会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从而成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第一等人,她的用心专一有例为证:居里夫人好读书,一进入书中,就忘了外面的世界。
有一次,她的姊妹们要干扰她,就在她的座椅周围叠加椅凳,然而,居里夫人读书入了迷,硬是纹丝不动,直到读完站起,椅凳倒塌,才发现姊妹们的恶作剧,也只是淡然一笑。
⑤用心专一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苦短,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惶惶然似丧家之犬,但始终坚持恢复传统“周礼”的志向,百折不回,不计衰荣。
而现在一些人做事,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个事值不值得去做,而是做出来对我有没有利,“利”字当头,追求短期效益,稍与自身利益相抵触,就放弃掉,没有一点定力。
这就像风波中的水草,随波逐流,到头来,很可能一事无成。
⑥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简单了。
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
一事当前心无旁骛,执著一点,方能滴水穿石。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含解析)
议论文阅读一、(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备份英雄”①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伴月升空,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了为期半年的空间站生活。
至此,我国圆梦太空的航天员已有13位,这一数量是我国所有航天员人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在天宫号空间站展示了一张我国现役共34位航天员的合影。
其中有一个人显得很特别,他是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尚未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邓清明。
自1998年宣誓成为一名航天员,23年间,邓清明每一天都在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
因为微弱的差距,他先后错过了成为神舟九号、十号、十一号执飞航天员的机会,并数次进入备份乘组。
每一次从零开始备战,邓清明都和主份航天员一样完成同样数量、难度和标准的训练。
②如今,55岁的邓清明依然坚持训练。
他说他永远记得,和自己同为第一批航天员的陈全说过,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我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通过媒体报道,人们了解了邓清明的故事,给予了他不亚于任何飞天航天员的肯定和赞扬——“虽未披甲征战,已是鞠躬尽瘁。
”“鬓微霜,又何妨?”“你同样是中国航天的英雄。
”③事实上,除了邓清明,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有包括陈全等在内的5名直到退役也没能飞上太空的航天员。
然而,正是有了他们与战友间相互督促、你追我赶的训练,才让我国拥有了各方面素质均过硬的飞天好手;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多年一丝不苟地执行备份任务,才让所有参与发射任务的人既踏实又安心。
在那些圆梦太空的航天员中,最海胜也曾3次备份,驾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的刘旺,则为那一刻整整准备了14年!④这样的“备份英雄”,同样存在于其他领域。
在2015年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女飞行员陶佳莉作为备份和编队战机一起起飞,但没有通过天安门广场。
她说,这也是一种受阅,检阅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态度。
2024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专题练习题(附答案)
2024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专题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当助人识己①古希腊苏格拉底在德尔斐神庙上刻下这一铭语:认识你自己。
它成为千百年来人类自我觉醒的警句。
现代人的悲剧就在于由于不能认识自己而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科学的关系等。
人类的各种危机根源于人类自身,要克服这种危机,需从人自身入手。
这方面文学(),因为文学是“人学”,正是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的学问。
②文学要帮助人类认识自己,首先要有自审意识。
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他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现更隐蔽的东西。
鲁迅十分赞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灵魂“挖掘得深”的本领,说他能在“()”。
同样,一个“洁白”的人拷问到最后,也可以挖出他的污秽来。
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怪诞、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
③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
卡夫卡小说《地洞》中有这样一句话:“危险迟迟不来,但又时时防备着它来。
”这句话言简意赅,堪称现代人生存境况的写照。
事关人类生存问题,文学可关注的空间很大。
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
20世纪20年代,生态问题还没有突显出来的时候,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
④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文学家应该具有人类良知。
例如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一经问世,一年半之内仅在德语国家就上演了1500多场,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深层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聪明人与“笨功夫”“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钱钟书先生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有时候,“笨功夫”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愚公率子孙挑石移山,智叟笑其痴。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笨功夫”的背后却是智者的远见。
聪明人很多,可是能下“笨功夫”的人也同样多吗?拥有了聪明的头脑就一定会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
贝索,爱因斯坦好友,被他称为“在全欧洲都找不到第二个的知音”。
贝索思维敏捷、鉴别能力强、知识渊博,在“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中曾经给予爱因斯坦很多的启示,甚至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士”。
这样聪明的一个人却一辈子也没有过自己的建树。
说到原因,爱因斯坦用过这样一个比喻:贝索是灵活、敏捷、讨人喜爱的蝴蝶,却又像蝶儿那样少了专注的精神,在某个地方稍作停留便飞走了;而他自己则像一只愚笨的鼹鼠,挖起洞来心无旁骛。
正是这种差别,使爱因斯坦成就了伟业,贝索却一事无成。
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贝索式的人物。
他们天资出众,却对事业少了一种专注的精神,对待问题常常是浅尝辄止,最终浪费了天资,“泯然众人矣”。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小山般的稻谷堆中。
他承诺,谁能找到手表,就给他50美元作为赏钱。
人们都卖力地四处翻找,可在成堆的谷粒中“大海捞针”,谈何容易。
许多人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最后,仓库里只剩下一个贫穷的小孩。
天慢慢变黑,四下一片寂静。
小孩虽然害怕,却不愿放弃,仍在翻找。
突然,“滴答、滴答”的声音传进耳鼓,他停下动作,凝神细听。
仓内更静了,滴答声也变得更为清晰。
“是手表的声音!”小孩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循声在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手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专注地对待一件事,总有一天,你会打开成功的大门。
如果能“一生磨一剑”,何惧宝剑不够锋利?如果不畏苍山远,自然能够做到“山高人为峰”。
台上三分钟的光鲜,是台下十年功的辛苦。
下得了“笨功夫”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聪明的人,你说呢?(1)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4)央视记者柴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所有的好东西都是聪明人用笨功夫做出来的。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结构上引出下文的论述。
内容上引出下文贝索的例子,说明拥有了聪明的头脑也不一定会成功的道理。
(2)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贝索思维敏捷、鉴别能力强、知识渊博,却不能下笨功夫,最终一辈子也没什么建树,自已能专心致志地下苦功夫、突出强调了“笨功夫”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下得了“笨功夫”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的论点。
(3)能。
宋濂在学习上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功,正是下笨功夫最终取得成功,能有力地论证“笨功夫”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的论点,故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4)我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能下得了笨功夫,下得了“笨功夫”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无论是在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如果你不能下笨功夫,做什么事惰都是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你永远聪明的脑袋,那你终究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解析】【分析】(1)第二段是设问句,两个问题并给予否定,引出下文贝索的例子,说明“拥有了聪明的头脑也不一定会成功”的道理。
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2)文中划线句“说到原因,爱因斯坦用过这样一个比喻:贝索是灵活、敏捷、讨人喜爱的蝴蝶”这明显是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贝索是灵活、敏捷、讨人喜爱的蝴蝶……而他自己则像一只愚笨的鼹鼠”是对比论证,说明贝索思维敏捷、鉴别能力强、知识渊博,却不能下笨功夫,最终一辈子也没什么建树。
自已能专心致志地下苦功夫。
突出强调了“笨功夫”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下得了“笨功夫”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的论点。
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
论证方法就是为论证观点服务的。
(3)本题材料内容是宋濂在学习上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功。
正是“下笨功夫最终取得成功”,论证了“笨功夫”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的论点。
所以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4)开放性试题。
一要结合原文,二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特别是要结合自己对“下笨功夫”的认识作答。
如:“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的名言。
他泡图书馆读书之勤之久的“笨功夫”几乎无人可及,下决心“横扫清华图书馆”。
我认为想要成功,真正的聪明人往往舍得下笨功夫,踏踏实实做事情,而不是总想着走“捷径”、投机取巧。
故答案为:⑴结构上引出下文的论述。
内容上引出下文贝索的例子,说明拥有了聪明的头脑也不一定会成功的道理。
⑵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贝索思维敏捷、鉴别能力强、知识渊博,却不能下笨功夫,最终一辈子也没什么建树,自已能专心致志地下苦功夫、突出强调了“笨功夫”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下得了“笨功夫”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的论点。
⑶能。
宋濂在学习上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功,正是下笨功夫最终取得成功,能有力地论证“笨功夫”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的论点,故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⑷我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能下得了笨功夫,下得了“笨功夫”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无论是在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如果你不能下笨功夫,做什么事惰都是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你永远聪明的脑袋,那你终究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全文的行文思路进行分析,可以从结构严谨的角度解答。
⑵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⑶本题考查判断论据和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观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补充倒立论据时,要引用权威性的名言警句,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⑷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
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注意答题时一定围绕中心论点来作答。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自立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
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
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
”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
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
“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播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的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
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成才?【答案】(1)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2)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爱迪生自立自强的事例,论证了“要想成才,先得自立”的观点(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开篇借俗语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立的重要性,并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
(4)要有吃苦的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感恩社会、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
【解析】【分析】(1)这篇文章的题目“自立”点明了文章的论题,那么对于这个论题的观点和看法即中心论点,第①段“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这句话明确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因此,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2)结合这段话的内容分析,这段话首先提出“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的观点,然后举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
最后总结了自立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3)分析论述思路要看文中的标志性语句,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性语句,如本题中的“同样,人也是如此”就是关键的提示。
答题时先把文章整体感知一遍,然后分成几个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为提出论点部分,第二至四段为论证部分,最后一段是总结归纳。
符合议论文是基本的论证结构。
然后把各部分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4)能结合文章“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的观点并结合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富二代”的父辈们已经为他们创造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他们有条件享受父辈的成果,但是如果不摆脱父辈的庇护,那么结果就守不住父辈创造的家业,更不能提发展和壮大父辈的创下的家业。
因此他们首先也和普通孩子一样,①要有吃苦的精神,要自立、自强;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感恩社会、报效国家;③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
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才能肩负着继承、发展壮大父辈基业的责任。
故答案为:⑴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爱迪生自立自强的事例,论证了“要想成才,先得自立”的观点(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