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 人性与制度的动态平衡

合集下载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对人性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本无可厚非,但更多的人认为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两个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概念,谈制度化就不能谈人性化,谈人性化就不能谈制度化。

这种观念的背后是对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间的关系的误解,把人性化和人情化混为一谈,更有甚者是,对他人要制度化,对自己则要人性化。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真的不能共生吗?制度化和人性化到底是何关系?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语道破天机,在管理中,阳即管理的制度化;阴即管理的人性化。

制度化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

20世纪,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代表的制度化管理曾风行全球。

中国也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由此可以看出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因此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没有制度,企业很难正常运行;规矩太繁琐,则会降低工作效率,制约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制度化管理要求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应有详细的说明,应能做到真正的量化,不搞模棱两可、做表面文章。

海尔公司将农民培训成为熟练的生产技术工人用不了一个月时间,靠的就是详尽的规定。

制度化管理以人性化管理需要为原则不断进行完善。

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度的完善,不能脱离制度而独立存在,它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不断开拓新的优良业绩。

人性化管理更有弹性和更能体现人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符合辨证法的。

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公司或者部门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

谈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与制度化-最新年文档

谈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与制度化-最新年文档

谈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与制度化制度化管理能够帮助现代企业增强管理的规范化力度,是企业硬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满足企业成员的内在需求,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企业管理的软性手段,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能够发挥出软硬兼施的作用,使管理工作更具实效性,进而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也是现代企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

一、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关系(一)人性化与制度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现代企业的管理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是对于人的管理,做好的人的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员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首先企业员工具有着自然人的基本属性,因而也就有着体力、智力、生理、心理等自然方面的要求,满足员工的自然需求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要求,这就要依靠人性化的管理来予以实现。

其次,企业员工处于社会系统当中,其还具有着社会人的属性,其行为要受到整个社会及所处群体所共有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约束,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也需要通过对员工思想、行为的统一规范来形成合力,以支持企业的良好发展,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予以保证。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两者都是围绕着“人”这一核心进行的,基于人的双重属性的辩证统一,也决定着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与制度化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人性化与制度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措施,其关注点主要放在实际的人身上,并更加注重从员工需求角度出发,是以员工内在需求的实现为主导,强化内部驱动力的有效措施,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这也能够为员工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人性化管理对于员工发展需求的规划与满足,也能够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员工在个人发展需求的激励下,更加努力的工作,这也是增强企业管理制度生命力,保证制度化管理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制度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和管理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

而人性化管理则是强调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激励,注重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与共赢。

制度管理在企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制度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能够遵守公司规定的行为准则。

这不仅可以保护员工的权益,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

其次,制度管理可以保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明确的制度,可以规范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最后,制度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

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遵守法律法规,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然而,单纯依靠制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时就需要人性化管理的思维和方法。

人性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

首先,人性化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权益,给予他们一定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工作动力。

其次,人性化管理可以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

通过提供培训、晋升和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最后,人性化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员工在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中,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互相矛盾的。

相反,二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制度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规范,为企业运作提供保障;而人性化管理则以员工为中心,通过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激励,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首先,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持续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制度。

其次,鼓励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和改进过程,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同时,关注员工的需求,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制度管理与人性的平衡

制度管理与人性的平衡

制度管理与人性的平衡现代社会,社会制度对于个人行为的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制度管理下,人们需要在保证个人行为合规的同时,机构也应该注重个人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来维持制度管理与人性的平衡。

本文将从制度管理和人性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制度管理的作用制度管理是在制度框架下,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或影响力的规范性要求,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制度管理不仅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还促使社会组织更好地协调和运作,并通过执法机构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对不遵循规范化行为进行处罚和监管,维护了社会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二、人性的需求人性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需求,包括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住所和安全感,还有更高级的需要如亲情、友情、爱情、自我认同、尊重和自由。

这些需求无法轻易被规模完全满足,有时个人需求会与制度要求相冲突。

过于强调制度管理,很容易将个人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排斥在外,失去了人性的关爱和体贴。

三、如何平衡制度管理和人性需求为了平衡制度管理和人性需求,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考虑:1. 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制度建立一个符合广大民众需要的制度是保证制度管理与人性需求平衡的关键。

制度不能太过僵化和刻板,应该具有弹性和包容性。

2. 强调完善法治规则完善法规标准是制度管理的基础,它应该是客观、公正、适当的。

符合正义感和公平原则的法律规范,能够真正被人民所接受和支持,而不是不合理空洞的法律规定。

3. 强调个体关怀和情感需求一个强有力的制度管理,不应该将个人的情感需求与价值观排斥在其之外。

反而应该强调个体关怀和情感关注,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年龄层次,推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4. 促进舆论宣传和道德引领提高公众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法律制度的作用和必要性。

舆论引导和道德教育的力量,不仅可以在理论上提升人的认识水平,更可以直接在社会管理和道德习惯上产生实质性影响。

综上所述,制度管理和人性需求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权衡和妥协,而是一个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管理:刚性与人性的动态平衡

管理:刚性与人性的动态平衡

顾情绪 、 满足需要 、追求和谐 ;管理者过
分注重人性而忽视各种 制度管理 。 2 人性化管理 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 . 管 理体制下 ,由于只讲情感 并无 限度 的
提高 ,企 业为 制度带来 的业 绩提 升而 自
豪 , 随着企业 的发展 , 但 由于过分看重制 度而忽视人的 因素 ,便产生 以下 问题 :
刚性化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1 冈. 化管理内涵及特点 所谓刚性 .l J } 生
人为本” 这一核心 , 员工实施无微不至 对 紊 情化管理 的一种管理模式。 其特点是人
性化管理充满魅力 , 它最大限度去满足人 们的需要 , 而这种关怀又成为企业 、 管理 者与员工的情感纽带; 人性化管理营造 了
者 应始 终树 立 “ 领导的生命 在员工之 中”
这一理 念 , 努力关注每一件事 , 关心每一
工, 只要管理模式员工认可形成 共同的价 值观 , 业就会发展壮大。 因此 , 企 提高人
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是企业 管理 中首先要
名员工, 加强交流与沟通。同时 , 改善员 工的硬件工作环境 ,定期 向员工公开管 理层的重大决策 ,及 时听取 员工的心里
1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共 同的价 .
值 观 不管 刚性化管理共 同的价值观。没有一个优 秀
准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 下形成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 面的体系 。
所谓人性就是在一 定的社会制度和

定历 史条件下形成 的人的本性 ,人们
工整天围着领导转, 另一部分员工对领导敬 而远之,最终形成集团化,丧失团队精神。
只有寻 找这对矛盾 中的平衡点 ,才能提 升管理水平 ,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 那么如 何寻找这种 矛盾 中的平衡 点呢?

管理者要如何平衡“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关系(职场经验)

管理者要如何平衡“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关系(职场经验)

管理者要如何平衡“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关系(职场经验)管理者经常会问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原则,什么情况下应该运用灵活性?在工作中怎么样才能做到既坚持原则而又不失灵活性?有什么工作技巧,如何自我提升?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中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从两个维度了解问题的本质:首先,从管理者的角度,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问题;其次,从管理的对象和工作性质上看,是如何处理人和事之间的冲突的问题,在领导行为上表现为对人的关心和对事的关心。

其实这是一个管理的本源问题,在管理方格、支持关系、情境领导等很多行为科学和领导理论中,都是从这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分析领导行为的。

管理方格理论从关心人员和关心工作两个维度,依据领导者对两者的关系程度,把领导行为分为五种典型的管理类型:(1)贫乏型管理,是一种既不关心工作,也不关心人员的管理方式;(2)权威型管理,是一种一心扑在工作上,但忽略对人的关心的管理方式;(3)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是一种对人非常关心、注重关系,但是忽视工作的管理方式;(4)中庸型管理,是介于权威型和乡村俱乐部型之间,寻求妥协和权宜、缺乏主动和创新的管理方式;(5)团队型管理,是一种实现个人与组织、工作与情感高度和谐的管理方式,是最成功的管理方式。

在团队型管理方式下,领导者既善于运用人性化方式,最大限度体现对员工的关心,又能把握好理性和原则,最大限度体现对工作的关心,在团队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团队的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没有原则的灵活叫圆滑,没有灵活的坚持原则叫僵化;偏执于理性叫冷酷无情,一切都讲人性和感情叫没有职守。

那么,在面对实际工作和解决管理问题时,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恰当运用自己的工作技巧呢?依据对以上问题的本质分析,管理者需要修炼以下解决问题的思维技巧:1.以对人的关心为主的工作,必须坚持人性化和灵活性。

人是有感情和情绪的,正如梅奥所言,人的问题要求人性地解决,如果完全理性和原则化,必然会把人机器化,进而破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管理的核心是人性与制度的动态平衡

管理的核心是人性与制度的动态平衡

管理的核心是人性与制度的动态平衡今天我们来重塑下什么是管理,很多人说啊,管理就是管人理事,大家决定有没有道理,既然大家认可“管人理事”这个概念,那我们一起来解读下这个概念。

根据“管人理事”的字面理解,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大的前提1/人是需要管理的,而且是可以被管理好的,这一点大家同不同意?2/事情是需要去整理的,而且是可以被理清的,这一点大家同不同意?根据以上的两大前提我们可以做以下推论:1/因为人是需要被管理的,为了达到管理好的效果,就需要制定管理人的制度,只要制定出好的管理制度就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2/因为事情是需要被整理的,为了达到整理的效果,就需要制定工作流程,只要制定出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以上的推理大家认不认可?对,这是很多人对管理的普遍认知。

我个人有长达19年的管理经历,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尤其深刻,我记得在19年前我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做经理的时候,算算的话应该2003年(哈哈,一不小心暴露来自己的年龄)尴尬2003年刚坐上经理的我也把“管人理事”作为我的管理准则,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并制定出严谨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工作流程,效果自认不能做到100分,当时自我感觉良好,70分还是有的。

2007年我跳槽进入互联网行业用同样的方法还是很有用,当时一度为自己掌握来一套长期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而沾沾自喜,内心澎湃。

但时间来到2010年,我用同样的方法去管理团队的时候,效果就非常糟糕,人员流失,效率低下,不服从管理,没人愿意加班,业绩低迷,团队问题层出不穷,自己毫无招架之力。

于是乎:我就复盘,总结,分析,我的管理方法没问题啊,之前7年我都是用同样的方法效果都很好的,不可能是方法的问题,绝对不可能,那难道是我状态有问题?应该也不会啊,我从英语培训行业跳槽进入互联网行业,短短6个月就从经理晋升为分公司总经理,无论和收入还是职位都是感觉最好的时候,怎么可能状态有问题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事实上,我忽略了两个重要且致命的变化,1/团队的人员发生变化,03年我的团队成员已80后为主,10年我的团队成员已90后为主,不同年代的对工作和被管理的定义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

管理就是对人性的管理等3则

管理就是对人性的管理等3则

管理就是对人性的管理企业建立制度、体系及机制要基于正确的人性假设,法律、法规是最低的道德底线,是我们企业必须要遵守的。

如果我们企业的管理底线是设在最低的道德层面上,那么应如何有效实施管理呢?“格物致知”,穷究事物。

就是有一种信念: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很多问题的解决才能够顺理成章,我们实施起管理才会行云流水。

在管理当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认为就是没有抓住管理的本质,结果使我们的实践行为反而离管理的本源越来越远,这样企业产生的问题势必就会越来越多。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管理他人和团队;管理任务。

最终归结起来,管理的对象就是人。

对于人,我们必然是要认识和了解的,当然这种“研究”会是永恒的。

到底我们管理人的什么呢?比如,选人的时候,我们要会识别人,要考察人的最基本属性是否与岗位的特质相匹配;用人的时候,是要将人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实现价值增值,如果我们要判断一个人会出现何种管理行为,我们研究他的管理素质,就能按逻辑进行推理,等等。

我们发现在管理过程中,都是在探求人的最基本特质、属性、潜能、需求……人的一种常态的东西,这些就可以统称为人性。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与理性。

可不可以这样说,管理就是基于人的正常的情感与理性的管理,就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人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激励制度、体系及机制均是基于正确的人性假设,会不会使很多问题都不再那么难解决了呢?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如果都是“通人情,办人事”的话,我们的组织氛围是不是真的能达到人们心中所期待的那种“天人合一”“和谐”境界,组织的效率会大幅提升呢?民企治理新思维:兄弟射雁之“笑”摘要: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当“大雁”从头顶飞过时,便能伺机而动。

明朝刘元卿的《应谐录》里面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追求人性与制度的平衡

追求人性与制度的平衡

追求人性与制度的平衡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性和制度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

追求人性与制度的平衡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理念和目标。

人性体现了每个个体所拥有的独特特质,包括情感、道德、理性和智慧等等。

制度则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约束,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然而,人性和制度之间常常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何在追求人性和制度的完美平衡中实现社会进步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1. 人性的重要性人性是指人类共同的本质和特点,是每个个体所拥有的一种基础特质。

人性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推动着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1.1 情感与人际关系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爱、喜、怒、哀等各种情感表达。

情感使人们产生社交需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深入交流。

在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获得支持、建立信任和共同合作的基础,而情感的表达和接受是实现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1.2 道德与价值观人性中的道德和价值观是人们行为准则和判断标准的来源。

无论是传统道德观念还是现代价值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道德和价值观的存在,使人们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3 理性与智慧理性和智慧是人性的高级表现,它们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思考问题、做出抉择时所展现的能力。

理性和智慧的发挥,帮助人们做出理性的决策,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慧和动力。

2. 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和规范,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性。

2.1 维护社会稳定制度为社会提供了组织、规范和管理的手段,通过明确权利和义务,分配资源和权力,维持社会的稳定。

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成员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能够遵守规则,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减少社会冲突和分裂。

2.2 促进公平正义制度能够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防止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不公现象。

良好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辩稿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辩稿

一辩立论一辩: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现场的朋友们,大家好!古语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今天企业管理的辩题中,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二者看似矛盾,但实则相辅相成,在刚性制度下达到柔性化管理境界才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今天,我方的立场就是在企业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更为重要,我们要做“人性化的制度”。

(重点强调)首先,试问大家什么叫管理,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那么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围绕人的行为、需要、动机等人性本质而探索的管理模式。

既然科学管理在强调要以人为本,那么在企业管理中更要多点人性化,才更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唯有真正关怀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不胜。

因此我方认为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其次,俗话说“三流企业是人管人,二流企业是制度管人,而一流企业则是文化管人。

”事实中很容易发现,企业在制度化管理过程中,为了制定企业行为规范,会降低企业员工的自主性,让员工认为我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剩下的是制度的事情了,这样很容易让员工丧失自主创新的动力,而一些制度把员工限制在条条框框内,不仅打击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更无法让企业在创新中蓬勃发展。

那么随着新时代智慧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人才争夺愈发激烈,而企业发展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出发点才能筑牢企业文化发展基石。

而企业员工恰恰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和最重要的资源,但现阶段劳动者对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把工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希望被肯定信任尊重,想要在工作中寻求人生意义。

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更加关注了解员工,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而且更要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而人性化管理更能激发企业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持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社会价值,做到企业与人性的双赢!最后,我想强调,人是制度的导向,制度更是由人而制定出来的!制度是基础,但人性化管理更是制度的发展完善,是管理的更高级阶段。

企业管理中人情和制度须平衡

企业管理中人情和制度须平衡

企业管理中人情和制度须平衡在企业管理中,人情和制度的平衡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情是指员工之间的情感、互动和默契,而制度则是指公司所设立的规则、流程和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稳定性、员工的满意度和公司的长期发展。

首先,人情的存在对于公司的发展和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人情可以有效地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帮助员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当员工之间有了人情关系时,他们更愿意相互帮助、包容和理解,这对于一个团队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人情关系可以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减少员工流失,保持稳定的员工队伍。

然而,过于依赖人情关系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

首先,人情关系往往容易导致不公平和不公正。

如果员工之间的人情关系过于紧密,那么在一些重要的决策和分配上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员工的利益受损,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稳定性和发展。

此外,人情关系所带来的情感因素也容易干扰员工的判断和决策。

有时,员工会因为个人情感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这对公司的长期利益是不利的。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必要的。

制度是公司内部规范和流程的集合,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约束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和员工的权益。

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人情关系对于公司运作的干扰。

通过制度,公司能够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确保公司的资源和权益能够合理分配。

此外,制度的存在还可以提供一个公正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制度太过僵化和繁琐可能会对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过多的规定和限制可能会让员工感到束缚和压抑,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此外,制度无法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也无法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

在应对一些特殊情况时,制度可能会显得过于僵硬和不灵活,无法处理实际问题。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目录:1.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的重要性2. 理解科学性与人性化的概念3. 科学性的体现与实施方法4. 人性化的体现与实施方法5. 如何平衡科学性与人性化6. 成功案例: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7.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探讨这一平衡的意义,以及为什么需要在管理制度中同时重视科学性和人性化。

2. 理解科学性与人性化的概念首先,需要理解管理制度中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概念。

科学性指的是管理制度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制定目标和策略,实现高效的管理。

而人性化则强调尊重员工的需求和情感,关注员工的发展和幸福感。

3. 科学性的体现与实施方法科学性在管理制度中的体现包括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科学的指标和评估体系,以及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和改进。

文章将提供一些实施科学性管理制度的方法和步骤。

4. 人性化的体现与实施方法人性化的体现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等。

本节将介绍如何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效能。

5. 如何平衡科学性与人性化平衡科学性与人性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本节将提供几种方法,如设定目标时的权衡、灵活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员工的需求等,以帮助管理者实现这一平衡。

6. 成功案例: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在实际中,一些组织已经成功实现了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

本节将介绍一些成功案例,并探讨其背后的关键因素和经验。

7.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本节将探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基于技术的创新、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和挑战。

通过以上目录的划分,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探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平衡,并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案例。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企业要做到有情管理,无情制度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企业要做到有情管理,无情制度
评估下属工作成绩时,描述问题要力求准确,泛泛而谈是不能起到好效果的。因为,你的下属不能具体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是好还是坏。泛泛评估根本就不能说服你的下属,反而让他觉得你是在有意和他过不去。
在评估下属工作时,与其说“你的这份报告做得太马虎了,我实在不能接受”,还不如说“你的报告中的数据不够准确,市场分析也不够精确,与当前真实的市场情况尚有一定差距……”这样,你的下属必定会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中国企业的一些领导也往往不能免于此,对自己喜欢的员工时常会赞誉有加,而对自己不喜欢的员工则往往吹毛求疵。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在给员工作绩效评估时千万要避免这种情况。
你在为下属作绩效评估时,应在心中先问问自己:“我对这个人看法如何?我喜欢他吗?我不喜欢他吗?为什么?”如果你不能找到足够的原因加以证明,那你极可能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而这些潜意识形成于一些和工作无关的事。
具体处理时要尽可能灵活,探讨各种可能的办法,这样即便不得不否决他的请求,你为此所作的努力也有助于消除员工的怨恨。
有些时候,准许员工偶尔稍许迟到或早一点走,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重要的是一定要事先征得你的同意,不然,你迟早会发现下属自行其是确定上下班时间。
有时你准许某个员工提前下班,而有时候又不得不否决这类要求,这时一定要跟员工讲清楚原因,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办事没有原则或偏袒某些人。
(二)不要因奖励一个人而失去很多人
中国企业的领导眼中,不能只有“超级明星”,还要有整个企业。企业领导者是金字塔的塔尖,而更多的企业员工是金字塔的基座。事实上,所有赢利的企业都是靠拥有中等技能、知识的一群人,加上少数的“明星”来运作的。
只有一个人频繁地得到某种奖励或认可,就意味着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偶尔,某个人会比其他人更为突出,这时没有谁会妒忌他所得到的褒扬——但这种事并不多见。企业领导如果非要从一批非常出色的员工中挑出一个人来,常常会挫伤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并导致他们工作表现的恶化。

管理制度和人心

管理制度和人心

管理制度和人心管理制度是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组织运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而人心,则是指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

管理制度与人心是组织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管理制度规范了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而人心则是管理者需要了解和把握的员工思想、情感和行为动机,只有管理制度和人心相互配合,组织才能健康发展。

管理制度的作用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具有以下几点作用:1.规范员工行为。

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员工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定和要求,使员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通过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员工的违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2.维护组织纪律。

管理制度规定了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标准和流程,有利于维护组织纪律,确保组织内部的秩序良好。

3.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制度规定了各项管理活动的流程和标准,使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4.保障员工权益。

管理制度规定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5.规范组织发展。

管理制度规范了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有利于组织有序发展,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目标。

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以组织的发展目标为基础,从整体角度考虑,确保管理制度与组织的发展方向一致。

2.调研分析。

了解组织内部的实际情况,分析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建立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和参考。

3.制定计划。

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建立管理制度的具体计划,明确目标、步骤和时间表。

4.制定管理制度。

根据组织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符合组织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项管理活动的流程和标准。

5.宣传培训。

建立管理制度后,需要对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使员工了解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人心的作用人心是组织管理的核心,具有以下几点作用:1.激励员工。

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动机,针对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看待制度化管理与人性

如何看待制度化管理与人性

如何看待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在各种组织和机构中,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因素常常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的平衡和互动至关重要。

制度化管理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和流程来规范组织运作,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稳定性的维护,而人性则是指组织成员的情感、需求和行为特征。

如何看待制度化管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

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范员工行为等。

制度化管理打破了以往依靠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组织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制度化管理都是确保组织健康发展的基石。

然而,过度的制度化管理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规章制度过于僵化和繁琐时,可能导致员工的创新力和积极性受到压抑,限制了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此时,就需要在制度化管理中加入人性化的因素。

人性化管理强调尊重员工的个性和多样性,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提供有意义的工作、激励机制、员工关怀等方式来实现人性化管理,从而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忠诚度。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如何有效结合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的平衡:1.制度与人性相辅相成:制度化管理是确保组织秩序和运作的基础,而人性化管理则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工作体验。

制度应该为人性提供保障和支持,而不是约束和限制。

2.灵活调整管理策略:随着组织环境和员工需求的变化,管理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

及时调整制度和管理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员工的实际需求。

3.倡导平等和信任:建立互信互敬的组织文化,让员工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只有在信任和支持的氛围中,员工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4.提倡激励而非惩罚:激励是推动员工积极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更应该倡导正面激励而非过度惩罚。

员工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更有动力和热情工作。

在组织管理中,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与人性关怀平衡

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与人性关怀平衡

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与人性关怀平衡在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人性关怀是一对看似矛盾却相互依存的因素。

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是保证组织顺利运行和达到目标的重要保障,而人性关怀则是关乎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动力。

如何在管理中平衡这两者,并使其相辅相成,成为了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第一,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是保证组织运行的基础。

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明确组织的目标和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

例如,制定明确的流程和工作分工可以提高组织内部协调的效率,确保工作按时完成。

此外,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还包括规范与惩罚机制,如工作纪律和奖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员工的负责态度和工作品质。

第二,人性关怀是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工作动力的重要因素。

人性关怀体现在对员工的尊重、理解、关怀和帮助。

一个关爱员工的组织能够让员工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同时还能提高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

然而,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与人性关怀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强调过分的管理制度执行往往会使员工感到束缚和压力,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情绪不稳定和工作倦怠。

相反,过分强调人性关怀则会导致组织内部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管理者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以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第三,管理者可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标准,来平衡执行力和人性关怀。

制定清晰的目标可以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考核标准的设定应具体明确,让员工能够根据标准评估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此外,在规定考核标准的同时,管理者可以考虑设立合理的考核时间和频率,以减少员工过度的压力和焦虑感。

第四,管理者可以通过沟通和反馈机制,增强人性关怀。

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及时给予回应和解决方案。

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工作表现。

第五,管理者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规划,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管理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管理

如何看待公司以制度化管理和人性管理的关系?
答: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中也要结合人性化管理,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真正贯彻。

企业管理离不开制度化,只有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做到依法治企,依制治企,企业才能建立公平科学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才可以让公司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当然,任何制度都需要人来贯彻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实践制度化管理,对制度化提出新的要求并加以完善。

所以,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

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

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

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总之,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管理就是要符合人性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管理就是要符合人性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管理就是要符合人性“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制度是最好的老板”,“制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等这样的理论很多。

可在企业真正的管理过程中,虽然企业也制定了一些很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

员工的执行力差,工作效率低等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老板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好的制度能够在企业落实下去?怎样才能让制度发挥出它的作用?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考虑公司的发展,也要考虑员工的利益,只有在二者的基础之上,制度才能顺利的实施。

其次,公司制定制度的时候也要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计划来制定,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做出调整。

企业想要让制度执行下去,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以下这几个要素,这样员工才会愿意接受,制度才能更好的落实下去。

一、制度要符合人性制度制定的出发点必须是“以人为本”,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时候,一定要让制度符合人性,处理事情要让员工满意,老板满意,不能生搬硬套。

二、制度要与文化结合制度与企业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套好的制度,是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的,这二者不能发生背离。

制度如果与文化偏离,这样的制度也只是摆设而已,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企业的文化倡导什么,就要在制度中体现什么,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制度。

三、制度要考虑激励因素制定制度时,企业一定要考虑激励因素。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从以往的用制度去要求他遵守转变为他自愿去遵守。

实现自我管理需要激励的辅助,否则也很难成为现实。

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解决不了人性的问题。

企业经营就是经营人心,企业管理就是管理人性。

为什么你的企业内部潜流涌动,你总觉得员工对你有意见,不服气,甚至是很愤怒?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出不了头,光荣都是老板的,他们都是无名小卒,只配给老板做衬托,去为老板鼓掌喝彩。

对此,老板的应对也是简单粗暴,加大管理力度去压服员工,在他们看来,管理就是监督和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就是人性与制度的动态平衡
阿里巴巴的上市把互联网企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关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影响这一话题也被炒得热火朝天,而扁平化、去管理、去管理层、去部门化、无边界等概念更是成为网络热词。

张瑞敏甚至也提出了三个颠覆,认为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的管理思想。

互联网为企业的组织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最大的改变是沟通方式上,现实企业中,哪怕互联网企业,真正去管理层也是不现实的。

必须兼顾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因积累和沉淀,总结出来的、可以按部就班执行的工作,可以不经过管理层的决策、用流程和授权来解决,这些工作的决策,叫程序化决策。

国内一些公司的管理层,会经常代替流程管理,把精力用于程序化决策,增加了沟通环节和人为干预,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市场反应速度缓慢,这是管理层错用了权力,把本该不需要管理层参与的程序化决策拿过来用人管控,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没有能力承担公司程序化(流程化)建设重任,没有扮演好管理人员的角色。

对于国内企业,积累程序化决策、开展流程标准化建设,是积累企业管理资源、从人治向制度化管理过渡的必经阶段。

而很多跨国公司,走的恰恰是跟我们相反的过程,即为了增加企业的灵活性,减少企业内的流程化决策,让员工拥有更大的权利去应对市场变化。

然而,只要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非程序化决策、人为的决策就不可避免。

管理人员的价值就无可替代。

分工是企业组织存在的根本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分工理论基础,分工导致专业化,专业化带来部门化。

然而,分工到极致,工作变得枯燥、没有挑战,《摩登时代》演绎的就是这种极致。

富士康的低成本制造也源于这种极致分工。

但人性的觉醒,对枯燥工作的厌倦,导致1990年代出现大量的工作重组、工作扩大化,这是过度分工的逆向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个性化和更高的便利性要求,因此现代工业发展正向两个趋势迈进:一是满足人们个性需求的小批量、定制化柔性制造;一是对基础设施基础用品的配套化、便利化、通用化的要求,这推动了更广泛的标准化和大批量制造。

你的企业,要满足谁的需求?你该更个性化柔性制造,还是更标准化批量制造?哪些环节要标准化和效率,哪些环节要弹性和创新?哪些产品需要大规模集团军制作,哪些客户通过小团队的多兵种合作满足?
只要是企业,就一定存在分工,鼓吹全员对外、全员做业务的企业只是在走极端。

当你的企业研发人员自己去找客户了,生产人员自己去拉业务了,你的企业秩序就将失控,而失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不是越扁平越好
跨国公司早在1980年代就提出扁平化概念,1990年代成为热点,杰克·韦尔奇通过10余年时间,把GE由原来的12个层级减少到6个层级。

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推动过程,过于激进,只会导致混乱。

扁平化的核心内容,是减少管理层级,其中有两个制约因素,一个是减少之后的管理层是否能在管理跨度和管理方式上满足扁平化需求,二是基层员工是否有足够的知识、经验、技能和道德水平担当起足够的授权。

企业组织,不是越扁平化越好。

在顺驰,孙宏斌把充分授权和减少管理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结果导致了混乱。

加上无节制的扩张,让他彻底失去了对顺驰的控制。

对于跨国公司,需要打破官僚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控制环节,保持关键环节可控的前提下,尽力扁平化。

而对于以人治为主的国内多数企业,推动扁平化的同时,必须开展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内控机制规范化建设。

组织管理的核心原则是平衡
西方组织管理的核心原则与西方民主法治的思想都源于西方核心价值观。

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源于基督精神,即一方面,人的生命、自由、尊严是天赋的,不可任意剥夺。

另一方面,人的堕落本性需要管理。

管理的扁平化与纵向控制,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授权与集权,其根本都是来源于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平衡。

人的堕落本性,需要用制度约束,因此在组织中需要明确职责、受控的权限以及管理人员的监督。

而天赋人权不可剥夺,因而不能单纯用制度约束,需要用更恰当的责任、授权激发人性中的光辉,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

而中国的大多数民营私有企业或国有企业,高层的权利得不到制约,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情况普遍存在,还是皇权思想、官本位思想,没有天赋人权的众生平等思想。

现在热热闹闹地讲去管理层,让员工拥有足够权利去解决问题,应对市场变化。

然而,需要明确有是,当前企业管理层及各级员工的思想意识、职业素质、道德水平,正成为能否去管理层的关键制约因素。

谷歌公司很少制度化,极少规矩约束,因为,他有高素质、追求极致创新的一批“疯子”,这些人有信仰、有道德底线,而公司有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因而谷歌在保持了最大限度创新的同时没有发生混乱。

而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文化,不过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能发挥多大作用?
还是回到组织管理的核心思想——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平衡上来吧。

人性有善恶,因此,组织管理中,没有绝对的无管理,没有绝对的扁平化,平衡才是硬道理。

互联网思维下的组织变革
跨国公司经历了百年规范化之后,在过度僵化的官僚机制中,减少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干预,
推动内部的无边界沟通,是适应互联网思维、提升企业灵活性的重要手段()。

而大多数国内企业,还处于从不规范的以人治为主的发展阶段。

当前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学习跨国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把可以按部就班的工作用职责分工、流程和标准化相对固化下来,而把那些需要灵活、快速反应的环节,用相对弹性的管控模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分的授权和快速灵活的沟通决策机制动态管理起来。

对于个别还未做强就已经变成官僚机制的企业组织,他们比跨国公司要走的路更难,也更需要谨慎。

不要指望真正去部门、去管理层,也不要指望半年时间就让企业达成扁平化目标,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机制管理和人员管理的平衡。

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与中国的法治建设一样,还处于制度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过度去管理层、去部门化、扁平化,结果只有一个:混乱。

对于国内企业家而言,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面对网络流行语和铺天盖地的概念炒作,保持冷静的头脑,谨慎把握企业组织管理的动态平衡,理智地在用人管理和用制度管理之间寻找最佳平衡,才是应对互联网冲击、稳健发展的硬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