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51b38b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0.png)
3
4
避免生食:避 免食用生肉或 未煮熟的肉类, 以及未经高温 消毒的奶制品。
定期检查:定 期进行弓形虫 检测,特别是 孕妇和免疫系 统较弱的人。
诊断方法
01 显微镜检查:观察粪便、血液 或组织样本中的刚地弓形虫
02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液中刚地 弓形虫抗体
03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样本中的刚地弓形虫DNA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风险
谢谢
刚地弓形虫的危害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01
感染刚地弓形虫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或胎儿畸形
02
感染刚地弓形虫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03
感染刚地弓形虫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04
感染刚地弓形虫可能导致眼部疾病,如视网膜炎、脉络膜炎等
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01
感染刚地弓形虫可能导致动物出现神经系统 02
裂殖体呈圆形 或椭圆形,直 径约10-20微 米
刚地弓形虫具 有两个核,一 个为母核,一 个为子核
生命周期
壹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 单细胞原生动物, 属于孢子虫纲。
贰
生命周期包括两个 阶段:无性生殖和 有性生殖。
叁
无性生殖阶段:刚 地弓形虫在宿主细 胞内进行自我复制, 产生新的子代。
肆பைடு நூலகம்
有性生殖阶段:刚 地弓形虫在宿主细 胞内进行有性生殖, 产生新的孢子。
04 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样本中的 刚地弓形虫抗原
治疗方案
01
抗寄生虫药物:如磺胺类药物、乙胺嘧啶
等
02
免疫疗法:通过提高免疫力来抵抗刚地弓
形虫感染
03
预防性治疗:针对高危人群,如孕妇、免疫
刚地弓形虫课件
![刚地弓形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b0d3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9.png)
2、 刚地弓形虫感染普遍的原因是什么?(6点)
4、 刚地弓形虫的实验诊断: A.主要以检查血液包囊为主 B.主要以动物接种试验为主 C.主要以体外培养试验为主 D.病原学检查成功率低, 多采用免疫学诊断 E.以上都不是
假包囊:
圆形或椭圆形,透明囊壁,内含2个孢子囊, 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新月形子孢子。卵囊是 有性生殖的产物,而包囊是无性生殖的产物。
卵囊:
速殖子(tachyzoite)
假包囊(pseudocyst)
包囊(cyst)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卵囊(oocyst)
02
刚地弓形虫 卵 囊 包 囊 滋养体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在突尼斯的一种啮齿动物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内发现,其滋养体呈弓形,故名弓形虫。
弓形虫寄生在人及其他多种哺乳动物除红细胞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孕妇在孕期感染可致流产、早产、死胎 、畸胎;后天感染常损害脑、眼等多种脏器,引起脑炎、癫痫、精神异常等。我国首例弓形虫感染是钟惠澜1957年从猫和兔中发现,续后江西医学院谢天华教授1964年在人体进一步证实。
感染方式多种,如经口、胎盘、输血感染。此外在尿液、精液、唾液眼分泌物均找到弓形虫 。
寄生部位特殊,于有核细胞内,在人体可侵入多种脏器与组织,其导致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无特异性,仅靠临床症状较难诊断。
生活史各阶段均能感染人。
中间宿主广泛,除哺乳类外,如鱼类、鸟类、爬行类均可感染,在鸡蛋中也有弓形虫。
第二章 原虫--刚地弓形虫
![第二章 原虫--刚地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a357d40e10a6f524ccbf85d1.png)
第二章原虫第六节刚地弓形虫属于孢子纲,真球虫目,弓形科。
是由一法国学者首先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故而得名。
引起的疾病称弓形虫病,人和动物均可感染,是人兽共患病。
一.形态弓形虫发育全过程有5个不同形态阶段: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①~②阶段寄生在中间宿主(人和各种动物)的有核细胞内;③~⑤阶段寄生在终宿主(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1.滋养体:在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发育的阶段,因繁殖速度快,又称速殖子。
弓形。
被寄生的细胞内以二分裂法、二芽殖法、裂体法繁殖。
当多个速殖子聚合在细胞内时形成所谓的假包囊。
速殖子繁殖多时,即可挤破细胞,有时可进入血流,侵犯其他组织细胞。
2.包囊:仍是在中间宿主细胞内形成,是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速殖子繁殖速度减慢,形成包囊。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外有一层具弹性坚韧的囊壁包住,内含数个至数百个滋养体,包囊内滋养体也称缓殖子。
包囊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破裂,缓殖子重新侵患新细胞。
3.裂殖体:在猫科动物小肠绒毛细胞内发育增殖而形成。
形态:长椭圆形,裂殖子形如新月,4.配子体:在小肠上皮细胞内,裂殖体破裂,裂殖子侵犯新的上皮细胞,又形成新的裂殖体5.卵囊:见于猫粪便中。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2μm。
囊壁:光滑、透明,两层。
内含物:为二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
未成熟的卵囊仅见一个孢子囊,约10天左右发育到成熟卵囊。
成熟卵囊也有内含4个孢子囊的。
二.生活史1.生活史过程需要二个宿主:终末宿主:猫科动物——①有性生殖阶段;②无性生殖也进行——即裂体增殖。
中间宿主:非常广泛。
哺乳类(包括人、猫均可)、爬行类、两栖类、鸟类2.人体的感染:感染阶段:①成熟卵囊(子孢子);②假包囊(速殖子);③包囊(缓殖子)。
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尤以包囊、卵囊具囊壁更强。
感染途径:①食入污染了卵囊的食物②食入含有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各种动物的内脏、奶制品、蛋类等③先天性感染: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即血中束殖子可进入血液中传播。
【动物寄生虫病课件】刚地弓形虫的形态特征
![【动物寄生虫病课件】刚地弓形虫的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942b7d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d.png)
终末宿主(如猫科动物体内)
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三型,位于肠上皮细胞内。
滋养体(trophozoites 速殖子)
呈弓形、月牙形或香蕉形,一端偏尖,一端 钝圆,平均大小为(4~7)µm×(2~4)µm。
主要出现于急性病例的腹水中,常可见到 游离的(细胞外的)单个虫体。
➢ 包囊破裂,虫体溢出进入新的细胞内繁殖。
➢ 在患畜脑组织中包囊数可占包 囊总数的57.8%~86.4%。
见于终末宿主肠上皮细胞内,呈圆形,直径为 12~15μm,内有4 ~20个裂殖子, 游离的裂殖 子大小为( 7~10)µm×(2.5~3.5)µm,前端 尖,后端钝圆,核呈卵圆形,常位于后端。
刚地弓形虫 的形态特征
主讲教师:
任务 目标
认识弓形虫的形态 认识弓形虫的结构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属真球
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 发现于世界各地人和动物的弓形虫只有一
个种,但有不同的虫株。 虫体在其生活史中可出现5种不同的形态。
刚地弓形虫
中间宿主(如家畜和人的体内)
裂殖子进入另一个细胞内重新进行裂殖生殖, 经过数代增殖后的裂殖子变为配子体。
见于终末宿主肠上皮细胞内,配子体分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 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形成卵囊。
卵囊
呈椭圆形,无色或淡绿色,大小为11~ 14µm×7~11µm
在终末宿主(猫科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 胞内产生
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内充满均匀小颗粒
一端钝
经饱子化后
每个卵囊内有2个饱子囊 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 胞浆内含淡蓝色的核
一端尖
Sporulated oocyst (12.4×10.5μm) of Toxoplasma gondii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33848a156c175f0e7cd13708.png)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Introduction1.Toxoplasma gondii 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因其滋养体形似弓形而得名。
2.其分类地位是:Kingdom Protista>Subkingdom Protozoa>PhylumApicomplexa>Class Sporozoa>Order ?>Family Toxoplasmatidae> Toxoplasma gondii3.该虫呈世界性分布,可感染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和人,引起Toxoplasmosis.人群平均感染率33%,有5亿人抗体阳性。
我室血清学检查数据显示重庆地区孕妇抗体阳性率20%以上。
4.Morpholog y Trophozoite (tachyzoites and bradyzoites)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Slide shows endozoites exposed to antibody containing serum and then treated with fluorescein conjugated anti-human globulin. There is a zone of light green fluorescence around each organism. The cytoplasm appears reddish as it was counterstained with Evan's blue. ×1000. Enlarged by 5.4.In the centre is a macrophage filled with endozoites. This stage is also known as the pseudocyst. Giemsa stain. ×1000. Enlarged by 9.6.A ruptured macrophage which has liberated endozoites. Many are still lying close to the macrophage nucleus. Giemsa stain. ×1000. Enlarged by 9.6.A ruptured macrophage with the endozoites dispersed in the background. Some parasites are undergoing division. The large dense body is the macrophage nucleus. Giemsa stain. ×1000. Enlarged by 5.4.A macrophage containing endozoites and some free endozoites, stained with acridine orange. The cytoplasm of the endozoites consisting mostly of RNA takes up a red color and the nucleus consisting mainly of DNA takes up a yellowish green color. ×1000. Enlarged by 5.4.Intracellular tachyzoites of Toxoplasma gondii.Freshly passed Toxoplasma oocysts. Most of the oocysts have a single spororblast. Interference contrast. ×400. Enlarged by 5.4.Toxoplasma oocysts after incubation in vitro for 12 hours.Most of the oocysts have now sporulated. Interference contrast. ×400. Enlarged by 23.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 The cyst has partly detached from the brain tissue. Phase contrast. ×400. Enlarged by 5.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The cyst has completely detached from the brain tissue. Phase contrast. ×400. Enlarged by 5.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Showing the argyllophilic nature of the cyst wall after silver staining. This is the best method for demonstration the cyst wall. ×1000. Enlarged 5.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 Showing the PAS positive cystozoites. The cyst wall is faintly visible. This is the best method for demonstrating the cystozoites. ×1000. Enlarged by 5.4.Toxoplasma cyst from mouse brain after H and e stain.The cyst wall is faintly visible and the nuclei appear as dark bodies inside the cyst. ×1000. Enlarged by 5.4. Life Cycle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1 Infective stage:(1) Oocyst in feces of cat(2) cyst or pseudocyst in muscle of animals.2 感染方式和途径经口感染。
刚地弓形虫检验及临床意义
![刚地弓形虫检验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3adf0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0.png)
刚地弓形虫检验及临床意义
一、正常值
刚地弓形虫寄生于细胞内,且无组织器官选择性,病原检查较为困难,直接涂片法阳性率较低。
多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查。
正常人血清抗弓形虫抗体(IgG类、IgM类)为阴性。
二、影响因素
1、试剂从冰箱取出后应恢复至室温(18~25℃)。
2、不同厂家、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3、标本应避免溶血、脂血。
三、临床意义
1、弓形虫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由猫与其他宠物感染人的可能性较大。
后天感染轻型者常无症状,但血清中可查到抗体;重型者可有各种症状,如高热、肌肉和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
2、通过胎盘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各种异常,患儿出生后可表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眼及内脏的先天损害。
3、由于弓形虫在人体细胞内可长期存在,故检测抗体一般难以区别现症感染或以往感染,可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以及其动力学变化加以判断。
血清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如在新生儿体内检测到血清抗弓形虫IgM抗体,则表示其有先天的弓形虫感染。
医学寄生虫学-刚地弓形虫(首都医科大学)PPT课件
![医学寄生虫学-刚地弓形虫(首都医科大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b763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7.png)
目
CONTENCT
录
• 刚地弓形虫概述 • 刚地弓形虫对人体的影响 • 刚地弓形虫的治疗与预防 • 刚地弓形虫与其他医学寄生虫的比
较 • 展望与未来性
分类地位
刚地弓形虫属于真核生物界、孢子虫门、球虫纲、 肉孢子虫目、肉孢子虫科。
刚地弓形虫和其他一些医学寄 生虫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寄生 部位,如肠道、脑部等。
症状表现
感染某些医学寄生虫后,患者 可能出现发热、腹泻、头痛等 症状,这与刚地弓形虫感染的 症状有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
宿主范围
刚地弓形虫主要感染人类和猫科 动物,而其他一些医学寄生虫可
能感染多种动物宿主。
寄生部位
虽然刚地弓形虫和其他医学寄生 虫都可在肠道寄生,但刚地弓形 虫还可以侵入其他器官,如脑、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对弓形虫病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 预防方法。
加强宠物管理
避免与猫、狗等宠物过于亲密接触,定期给宠物 进行弓形虫检查和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生肉、未煮熟的肉和未经过滤的奶制品 ,应将肉和奶制品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加强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厨房用具、餐具等,避 免污染食物和水源。
公共卫生防控策略研究
针对刚地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途径,制定和优化公共卫生防控策略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这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等措施。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与挑战
刚地弓形虫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刚地弓形虫病是一种广泛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对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感染 后可导致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此外,孕妇感染后还可能 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刚地弓形虫[调研知识]
![刚地弓形虫[调研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4d8f498cfc789eb162dc88e.png)
优选分析
12
刚地弓形虫生活史图
优选分析
13
在中间宿主体内
卵囊 吞食 包囊
假包囊
子孢子 缓殖子 速殖子
血流 速殖子
假包囊(急性期) 包 囊(慢性期)
中间宿主:除人外,尚有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与人关 系密切的有牛、羊、猪、猫、鼠等),鸟类、鱼类、 爬行类。
优选分析
14
1、感染 :
(1)阶段: 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弓形虫寄生在人及其他多种哺乳动物除红细胞
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 病(toxoplasmosis)。孕妇在孕期感染可致流产、 早产、死胎 、畸胎;后天感染常损害脑、眼等多 种脏器,引起脑炎、癫痫、精神异常等。当宿主免 疫功能低下时,往往引起严重的后果,如AIDS患者 中有 5-10%的人合并弓形虫感染。是重要的机会 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
优选分析
1
优选分析
2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优选分析
3
引言(introduction)
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在突尼斯的一种啮齿
动物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内发现,其滋养体 呈弓形,故名弓形虫。
优选分析
21
三、致 病 (Pathogenic)
优选分析
22
(一) 致病阶段:
速殖子(急性期),包囊(慢性期)
(二) 致病机制:
1、虫体毒力:
(1) 强毒株(RH株)(急性感染) (2) 弱毒株(Beverly株)(多为隐性感染) (3) 弓形虫毒素有: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435a8babcc22bcd126ff0cd1.png)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HIV感染者的获得性弓形虫病 单一器官受累(孤立性): 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 多个器官受累(播散性):见于免疫功能异常者。 脑(88.3% )、心肌(85.0%)、肺(58.3%)等;
5个以上器官(36%);
最多可累及16个器官。
弓形虫肺部感染病理组织切片
19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15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 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 类型,多见于颌下和颈后淋巴结。 较硬,有橡皮样感,伴有长时间 的低热、疲倦、肌肉不适。
16
耳后淋巴结肿大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弓形虫脑炎 发热、头痛 90%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定位症状 (抽搐、偏瘫、失语) 脑水肿样症状(精神错乱、痴呆、 昏睡、昏迷)
24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五、流行与防治
1
流行
流行环节 (3)易感人群 • 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 • 孕妇易感性比常人高 • 胎儿和幼儿易感性比成年人高 • 免疫功能功能受损或缺陷者易感性增加
25
Hale Waihona Puke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五、流行与防治
2
防治
(1)治疗病人:乙胺嘧啶、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孕妇应使用 螺旋霉素治疗。 (2)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和肉类的检疫。 (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14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7bd1603e0912a216147929b0.png)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具有广泛的宿主,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人和许多脊椎动物为其中间宿主,可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
当人体感染弓形虫后,其免疫功能正常时常表现为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造成严重后果,为目前医学上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受到重视。
一、形态在弓形虫生活史中有五个不同形态阶段即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对人体具致病或传染性的阶段为速殖子、包囊和卵囊。
1.速殖子(tachyzoite)主要寄生于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呈不对称的新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侧扁平,另一侧膨隆,大小约4~7μm×2~3μm。
用姬氏液染色后,可见核位于虫体中央偏后,呈紫红色,胞浆呈蓝色,在虫体靠尖端半部有染成浅红色的颗粒为副核体。
从有核细胞内逸出游离于体液或组织液中的速殖子能作螺旋式转动。
在细胞内寄生的虫体以内二芽、二分裂及裂体增殖等方式不断增殖,一般含有数个至十几个虫体,这个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体称为假包囊(pseudocyst)。
2.包囊(cyst)包囊寄生于中间宿主组织内,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至5μm,大的可至100μm 以上。
最外层为虫体分泌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坚韧囊壁,囊内为生长缓慢、不断增殖的缓殖子(bradyzoite),虫体的数量由数个至数千个,缓殖子在形态上与速殖子相似,但是虫体较小,核稍偏后。
包囊可在宿主组织内长期存活,在一定条件可破裂,释出的缓殖子又侵入周围的细胞形成新的包囊。
3.卵囊(oocyst)卵囊是随猫科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10~12μm, 有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囊内充满均匀的小颗粒。
成熟的卵囊多为椭圆形,大小约为9~11×11~14μm,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呈新月形的子孢子。
二、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两个专一性(1)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
7-刚地弓形虫
![7-刚地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cd243e139e3143323868933f.png)
临床表现
1. 先天性弓形虫病 — 经胎盘传播
妊娠早期感染(前3个月) — 流产、早产、畸胎和死胎 妊娠后期感染 — 受染胎儿多为隐性感染→ 先天性弓形虫
病(脑积水、大脑钙化灶、脑膜脑炎和运动障碍;视 网膜脉络膜炎;发热、皮疹、心肌炎等)
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可导致孕鼠流产
不同孕期注射弓形虫ESA 会导致不同的妊娠结果
(2)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法 小鼠腹腔接种,1周后取腹 腔液镜检。或接种于离体培养的单层有核细胞。
2. 基因诊断方法
PCR、DNA杂交探针等
3. 免疫学试验(常用)
❖ ELISA
❖ Sabin-Feldman氏染色试验 为经典试验,感染后1-2 周滴度即可达1:1024。但需活虫作抗原,操作复杂。
IgM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简介
➢虫体因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分为以下5个形态阶段: 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刚地弓形虫寄生在人和多种动物的有核细胞内。
➢属于机会性致病原虫,大多数人感染呈隐伏状态; 一旦宿主功能受累时,可大量增殖,并诱发明显的 临床症状或体征。
➢ 可垂直传播,引起先天性弓形虫病。,
形态—卵囊
5. 卵囊(oocyst)
• 卵囊主要是体外生活阶段 • 卵圆形,双层囊壁,表面 光滑。大小为10-12 µm • 成熟卵囊含2个卵圆形的孢 子囊,分别由4个新月形的 子孢子组成 •重要的感染阶段
生活史
人 们 对 弓 形 虫 的 生 活 史 在 1970 年 赫 奇 生 (Hufchison. W.M)等人发现了在猫的肠道中弓形虫 存在有性生殖阶段之后,对于弓形虫的生活史才 弄清楚。解决了以往只知道弓形虫寄生于宿主的 有核细胞内,以二分裂法及内出芽法,有时以复 分裂法进行繁殖的情况。
刚地弓形虫简介
![刚地弓形虫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ecdd03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6.png)
刚地弓形虫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刚地弓形虫的形态o 3.1滋养体o 3.2包囊o 3.3卵囊(oocyst)o 3.4裂殖体o 3.5配子体•4刚地弓形虫的生活史o 4.1宿主体内的发育o 4.2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5刚地弓形虫的致病o 5.1致病机制o 5.2临床表现•6刚地弓形虫的免疫•7刚地弓形虫的实验诊断o7.1病原学检查o7.2血清学试验•8刚地弓形虫的流行病学o8.1流行概况o8.2流行环节•9刚地弓形虫的防治1拼音gāng dì gōng xíng chóng2英文参考toxopla *** a gondii刚地弓形虫(T oxopla *** a gondii Nicolle &Manceaux, 1908)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的脾脏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故命名为刚地弓形虫。
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都能感染,引起 *** 共患的弓形虫病(toxopla *** osis),尤其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致严重后果,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
我国首例弓形虫感染是钟惠澜(1957)从一例患者的肝穿刺涂片中发现,之后有关弓形虫病的报道逐渐增多。
3刚地弓形虫的形态弓形虫发育的全过程有5种不同形态的阶段: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其中滋养体、包囊和卵囊与传播和致病有关。
图1 弓形虫在人体内寄生的形态3.1滋养体指在中间宿主细胞内营分裂繁殖的虫体,包括速殖子(tachyzoite)和缓殖子(bradyzoite)。
游离的速殖子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边扁平,另一边较膨隆。
速殖子长47μm,最宽处24μm。
经姬氏染剂染色后可见胞浆呈蓝色,胞核呈紫红色、位于虫体中央;在核与尖端之间有染成浅红色的颗粒,称副核体。
刚地弓形虫ppt课件
![刚地弓形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1cfa21376baf1ffc4fadec.png)
斜视
斜视、脑瘫
斜视、弱智
弓形虫所致胎儿畸形
无脑儿
胎盘粘住头部
弓形虫所致胎儿畸形
脑膜膨出
巨结肠
弓形虫所致胎儿畸形
脊柱裂畸形
பைடு நூலகம்内脏外翻畸形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 谢 大 家
流行
接触受感染的猫等动物宿主
哪些因素
可致弓形虫感染
食入受污染的肉、奶、蛋 输血、器官移植 虫体经损伤的皮肤粘膜侵入
实验室偶然感染
弓形虫病广泛流行的原因
①生活史各阶段都具有感染性; ②中间宿主广泛;
③在终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之间以及终宿主与
中间宿主间均可互相传播;
④包囊在中间宿主组织内长期存在;
⑤卵囊排放量大,每天可排上亿个; ⑥滋养体、包囊和卵囊均具有较强抵抗力。
药物治疗
乙胺嘧啶
磺胺嘧啶
常用化疗药物
螺旋霉素
克林霉素
终宿主体内
包囊 假包囊 卵囊 猫食入 小肠腔 缓殖子 速殖子 子孢子 小肠上皮细胞 裂殖体 裂殖子 小 肠 上 皮 细 胞 裂殖体
合子 数代裂殖增殖
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体
裂殖子 小 肠 上 皮 细 胞 裂殖体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 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引起弓形虫
病(toxoplasmosis)。弓形虫病为人兽共患病。
猫科动物为终宿主,中间宿主广泛,主要是人和多种哺乳 动物。
麻雀 1900年, Laveran(拉费朗) 从麻雀体内观察到疑似今日 弓形虫的虫体.
中间宿主体内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https://img.taocdn.com/s3/m/b297b2ea998fcc22bcd10db0.png)
1医学寄生虫——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机会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某些寄生虫在健康宿主体内不表现明显致病,处于隐形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力受损时原虫出现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加,可使患者致死。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弓形虫概述世界性分布人畜共患中间宿主—人和猫等温血动物终宿主——猫科动物形态(1)(中间宿主体内)人或温血动物有核细胞内速殖子:弓形,内二芽殖;胞内繁殖(假包囊)包 囊:有囊壁,内含大量缓殖子形态(2)(终宿主体内)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裂殖体:无性增殖配子体:雌雄配子受精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各含4个子孢子生活史(循环传播型)特点:两类宿主,两种生殖方式猫科动物为终宿主-配子生殖人或其它温血动物为中间宿主-无性生殖(包括猫科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弓形虫的生活史卵囊(随粪便排出) → 子孢子 → 速殖子(假包囊)↑ (口入)(1)合子 (2) ↑ (4) 配子体 ↑ (3)裂殖体 包囊(缓殖子)↓ ↑裂殖子 (中间宿主人、猫等动物)1.终宿主→中间宿主:卵囊→子孢子2.终宿主→终宿主:卵囊→裂殖体3.中间宿主→终宿主:速殖子或包囊→裂殖体4.中间宿主→中间宿主:速殖子→包囊生活史要点感染期:卵囊,包囊,速殖子感染方式:垂直传播 - 胎盘水平传播 - 口入、输血、伤口等 (终宿主猫)寄生部位:淋巴结、脑、眼、肌肉、肝、心、肺等致病机制速殖子细胞内增生与破坏包囊累及重要脏器、组织代谢物等致变态反应获得性弓形虫病免疫功能正常时多数无症状(90%)少数可见:急性淋巴结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罕见肺炎,肝炎,心肌炎,脑膜脑炎免疫功能缺陷时隐性感染激活,发病重症型,全身性感染,预后差临床类型:先天性弓形虫病四联症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脑钙化小头畸形实验室诊断病原学:组织体液活检,涂片染色动物接种分离、细胞培养、PCR测DNA。
免疫学:测抗体(IgG+:有感染;gM+:可能是新感染)测抗原、羊水测抗体流行传染源:猫、家畜和野生温血动物传播途径:人→(胎盘,输血)→人动物→(肉食品,水)→人动物→(食肉)→动物流行特点生活史多期均有传染性多传播途径多宿主、寄生部位中间宿主间可相互传播组织内包囊存活长,卵囊抗力大猫为主要传染源(粪便内卵囊污染)防治原则治疗患者:乙胺嘧碇,磺胺嘧啶螺旋霉素预防为主:不食未煮熟肉类/生菜严格个人卫生及食品卫生要求孕妇防止与猫接触、产前检查2医学寄生虫——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https://img.taocdn.com/s3/m/e3b349dace2f0066f53322b6.png)
刚地弓形虫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虫体呈弓形,命名为刚地弓形虫。
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都能感染,引起人畜共患的弓形虫病,尤其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造成严重后果,属机会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
生活史弓形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阶段,全过程需两种宿主,在猫科动物体内完成有性世代,同时也进行无性增殖,故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兼中间宿主。
在其它动物或人体内只能完成无性生殖,最为中间宿主。
有性生殖只限于在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称肠内期发育。
无性生殖阶段可在肠外其它组织、细胞内进行,称肠外期发育。
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极不严格,除哺乳动物外,鸟类、鱼类和人都可寄生,对寄生组织的选择也无特异亲嗜性,除红细胞外的有核细胞均可寄生。
致病1.致病机制弓形虫的侵袭作用除与虫体毒力有关外,宿主的免疫状态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弓形虫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虫株的侵袭力、繁殖速度、包囊形成与否及对宿主的致死率等,刚地弓形虫可分为强毒和弱毒株系,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强毒株代表为RH株;弱毒代表为Beverley株,极大多数哺乳动物、人及家畜家禽类对弓形虫都是易感中间宿主,易感性则因种而有所差异。
2.临床分类有先天性和获得性弓形虫病二类。
先天性弓形虫病只发生于初孕妇女,经胎盘血流传播。
受染胎儿或婴儿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有的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症状;也可造成孕妇流产、早产、畸胎或死产,尤以早孕期感染,畸胎发生率高。
获得性弓形虫病可因虫体侵袭部位和机体反应性而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因而无特异症状,须与有关疾病鉴别。
患者多数与职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
淋巴结肿大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多见于颌下和颈后淋巴结。
其次弓形虫常累及脑、眼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表现为脑炎、脑膜脑炎、癫痫和精神异常。
弓形虫眼病的主要特征以视网膜脉络膜炎为多见,成人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婴幼儿可见手抓眼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也有出现斜视、虹膜睫状体炎,色素膜炎等,多见双侧性病变,视力障碍外常伴全身反应或多器官病损。
刚地弓形虫概述
![刚地弓形虫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e3a38dc647d27284a7351a0.png)
4. 宿主 终宿主为猫科动物;中间宿主 为包括猫科动物、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恒温动 物及少数变温动物。
5.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的配子生殖、无 性生殖的裂体生殖。其中配子生殖在猫科动 物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完成;裂体生殖在 猫科动物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或其它细胞、 其它动物(包括人)的有核细胞内完成。有 此可见弓形虫的生殖方式为世代交替。
防治原则
1.治疗病人 常用药物,乙胺嘧 啶、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孕妇应使 用螺旋霉素治疗。
2.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和肉类的检疫。 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生活史要点
1. 在人体内寄生部位及寄生细胞 弓形虫可 寄生于人体的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寄生于所有 的有核细胞。弓形虫属于细胞内寄生虫。
2. 感染期 卵囊、滋养体、包囊及假包囊。 3. 感染方式 Ⅰ、经口感染,感染期为卵
囊、滋养体、包囊及假包囊;Ⅱ、经伤口感染、 输血感染、胎盘感染、器官移植感染,感染期为 滋养体、包囊及假包囊内的速殖子和缓殖子。
致病
(1)先天性弓形虫病:经胎盘感染, 严重时可致流产、早产、死胎、畸形。
(2)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多为隐性 感染,依不同的寄生部位,表现出不同 的临床症状 。
先天性弓形虫病
眼弓形虫病眼底病变
流行
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多种哺乳动物都可 感染,群感染率为25%~50%,多数属于隐性感染。
流行的原因是: 1.与养猫关系密切,卵囊的排放量大。 2.感染阶段多(如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等) 3.对中间宿主和寄生的组织细胞(任何有核细胞) 选择性不强。 4.可在中间宿主之间、终宿主之间、终宿主与中 间宿主间相互感染。 5.包囊在中间宿主组织内成活时间长,卵囊和包 囊对外界抵抗力强。 6.感染方式多而简单。
刚地弓形虫简介
![刚地弓形虫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c21274f960590c69ec376fa.png)
2、免疫学诊断
⑴ 染色试验(DT)
⑵ 间接血凝试验(IHA)
⑶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
⑷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基因诊断
PCR及DNA探针——灵敏、特异、早期诊 断
2021/8/22
31
八防治
重在预防:
⑴ 加强家畜、家禽的管理 ⑵ 严格肉类及制品的检疫 ⑶ 教育孕妇远离宠物——不养猫,不玩猫 ⑷ 做好产前检查
18
2、P22(SAG2)和P43(SAG3)
P22(SAG2)和P43(SAG3)在虫体胞膜位 置上与P30靠近,能协助P30使虫体迅速入侵。 用抗P22单克隆抗体,速殖子与宿主细胞共同 卵育,虫体在宿主细胞外堆积,延缓对宿主细 胞的附着。当抗体压力解除后,堆积的虫体侵 入细胞的活动力增强。
19
2 线粒体DNA
为环状双链,长度36kb,有一个10kb的反 向重复序列。编码虫体代谢过程中与呼吸链相 关的物质,还可能编码虫期转化的有关物质。
13
3 质体DNA
呈环状,大小为35kb,可能编码DNA依赖 的RNA聚合酶亚单位β和β’及核糖体RNA小亚单 位。
4 弓形虫RNA
主要有3个组分,分别为24S、19S和5S。
4、微线体蛋白
由弓形虫虫体前端散布在棒状体周围的微线体 分泌的、属于成员众多的家族蛋白质。在弓形虫粘 附、侵袭宿主细胞期间,虫体的滑行移动和侵入宿 主细胞都与信号分子介导的钙依赖激酶等调节、肌 动球蛋白作用微线体蛋白的释放有关。
分类:1、具有跨膜性质的微线体蛋白MIC2、6、7等
2、不具跨膜特性的可溶性黏附蛋白MIC1、3 、4、5等
8
4 配子体
配子体有雌雄之分: 雄配子体呈卵圆形,直径10um,成 熟雄配子体内含12-32个雄配子,雄配子 近似新月形,两端尖,长约3um。 雌配子体呈圆形,染色后呈深红色 ,较大的核,位于虫体一侧,雌配子体 发育成熟后,虫体略变大,可达1520um,称为雌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临床分型:
2、后天性弓形虫病:
大多数无临床表现而成为隐性感染者。淋巴结
肿大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见于颌下、颈后淋巴结) 其次累积脑、眼,表现为脑膜脑炎、癫痫、精神异常 及脉络膜视网膜炎。
3、隐性感染急性发作:
⑴ 免疫功能降低:AIDS患者,恶性肿瘤(白血病)、
孕妇(美疾控中心报告14510例AIDS并发弓形虫
三、致 病 (Pathogenic)
(一) 致病阶段:
速殖子(急性期),包囊(慢性期)
(二) 致病机制:
1、虫体毒力:
(1) 强毒株(RH株)(急性感染) (2) 弱毒株(Beverly株)(多为隐性感染) (3) 弓形虫毒素有:
a. 弓形虫毒素(toxotoxin)
b. 弓形虫素(toxoplasmin)致畸作用 c. 弓形虫因子(toxofactor, TF)
(一) 致病阶段:
速殖子(急性期),包囊(慢性期)
(二) 致病机制:
2、宿主免疫状况: (1)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速殖子在细胞内大
量繁殖,破坏细胞,引起组织的炎症、水肿、 单核细胞浸润。 包囊因缓殖子增殖而体积增大,挤压器官, 可致功能障碍。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包 囊活化、复苏、缓殖子转化为速殖子,破坏 组织细胞引起炎症。
(2)
(三)
临床分型:
1、先天性弓形虫病
只发生于初产妇。受染胎儿或婴儿多为隐性感染,有 的出生后数月或数年才发病。 一般只发生母体在怀孕期感染者。据统计,母体在孕 期感染者,约50%的胎儿得先天感染。 (1)妊娠早期(前3个月):感染的胎儿病情较重,往往 不能完成妊娠(流产、早产、畸胎、死胎)。
(2)妊娠中晚期:胎儿感染率相对较高(与早期比), 但病损多数较早期轻,常见的有小脑积水,小脑畸形、脑 钙化,精神障碍,眼球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及肝脾肿大 合并黄疸等。存活的胎儿常因脑部损害,智力发育不全或 癫痫。
1、感染 :
(1)阶段: 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2)方式:A. 猫粪中卵囊污染食物、水源、手; B. 食入动物肉类(猪、羊、牛)中 包囊、假包囊; C. 孕妇体内的假包囊中的速殖子随 血流经胎盘传给胎儿; D. 滋养体经伤口感染。 (3)途径:A. 经口(主要) B. 胎盘 C. 损伤的皮肤粘膜 D. 输血或器官移植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引言(introduction)
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在突尼斯的一种啮齿 动物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内发现,其滋养体 呈弓形,故名弓形虫。 弓形虫寄生在人及其他多种哺乳动物除红细胞 外的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 病(toxoplasmosis)。孕妇在孕期感染可致流产、 早产、死胎 、畸胎;后天感染常损害脑、眼等多 种脏器,引起脑炎、癫痫、精神异常等。当宿主免 疫功能低下时,往往引起严重的后果,如AIDS患者 中有 5-10%的人合并弓形虫感染。是重要的机会 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
⑴ 染色试验(dye test, DT): 是检查弓形虫的独特方法,活滋养体与样 本中异性抗体结合,不为美蓝着色,视为 阳性;被美蓝着色者则为阴性。 间接血凝( IHA): 特异性、敏感性均高,广泛应用。
⑵
⑶
ELISA: 特异性、敏感性高,方便快捷,应用十分广泛。
五、流行与防治
(Epidemic & prevention)
虫 种(Species)
弓形虫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即刚 地弓形虫( T.gondii )。但根据不同地域、 不同宿主、毒力大小等差异将其分为许多不 同的虫株,如世界上公认的强毒株 RH 株, 弱毒株Beverley株。有些弓形虫虫株在实验 室经小鼠腹腔传代次数太多而丧失了在猫体 内形成卵囊的能力,称为不完全株。
脑炎者有508例,大多在2-8月死亡)。 ⑵ 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先天性弓形虫病(婴儿肠管外露)
先天性弓形虫病(无脑婴儿)
先天性弓形虫病(婴儿肠管外露)
先天性弓形虫病(胎盘与头连在一起)
视网膜脉络膜炎
眼底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约1-3个视乳头面积大 小,边界清楚,病灶内组织消失。
四、实验诊断
1、 分布: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血清学调查人群抗体阳性率为 25%~50%,全球约有10亿人受感染,多属隐性感染。且 为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家畜感染率亦高。
我国血清调查人群感染率为5±%,家畜10-50%, 我省11%±(均为人群抗体阳性率)。
其流行与生活习惯(如养猫)、生活条件、职业( 动物饲养员等)等因素密切相关,与地理、气候等自然 条件关系不大。
一、形 态 (Morphosis)
1、滋养体: 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 平均大小 1.5um×5.0um 。包括速殖子和 缓殖子(虫体较小,核稍偏后)。 2、包囊: 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物,有坚韧囊壁,内有 数个至数千个缓殖子。 3、假包囊: 在组织细胞内,内含数个至十几个速殖子。 4、卵囊: 圆形或椭圆形,透明囊壁,内含2个孢子囊, 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新月形子孢子。卵囊是 有性生殖的产物,而包囊是无性生殖的产物。
速殖子(tachyzoite)
假包囊(pseudocyst)
包囊(cyst)
卵囊(oocyst)
二、生活史 (Life Cycle)
刚地弓形虫生活史图
在中间宿主体内
卵囊 包囊 假包囊
吞食 子孢子 缓殖子 速殖子 血流
假包囊(急性期) 包 囊(慢性期)
速殖子
中间宿主:除人外,尚有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与人关 系密切的有牛、羊、猪、猫、鼠等),鸟类、鱼类、 爬行类。
阶段:包囊
部位:有核细胞内(脑、眼、骨骼肌…) 寿命:数月、数年、甚至终身。
注:急性期与慢性期可因宿主的免疫状况而相互转换
在终宿主体内
卵 囊
假包囊 包 囊 子孢子 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配子
裂殖子
♀配子体 ♀配子
合子
卵囊
裂体增殖 配子生殖
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虎、狮)
猫(既是弓形虫的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六、思考题
(Exercise)
弓行虫部分思考题:
1、 为什么弓形虫感染多为隐性感染?转为急性弓形虫病 的条件有哪些? ① 该虫呈机会致病原虫,免疫功能正常者大多无明显症 状,可不致病,为隐性感染 ② a. 先天免疫功能缺陷者 b. 后天免疫功能缺陷AIDS,恶性肿瘤 c. 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功能抑制剂使免疫功能低下 2、 刚地弓形虫感染普遍的原因是什么?(6点) 3、 刚地弓形虫的感染宿主为: A. 人 B. 哺乳动物 C. 鸟类 D. 以上都是
2、寄生:
⑴ 急性期: 阶段:速殖子(假包囊)。 部位:有核细胞内(脑、眼、淋巴结、肝、心…) 繁殖:内二芽殖、二分裂、裂体增殖 。 (内二芽殖:无性增殖方式的一种,首先胞 核前沿长出 2 个花蕾样突起物,逐渐伸展 形成 2 个子核,胞质一分为二,虫体分裂 成 2 个滋养体)。
2、寄生:
⑵ 慢性期:
2、流行因素:
(1) (2) (3) (4) 多个生活史期都具有感染性 中间宿主的广泛存在(140+多种哺乳动物) 相互传播(终-终,终-中,中-中) 包囊可长期存活在中宿主体内
(5) 卵囊排放量大(1000万个/天)
(6) 卵囊抵抗力强(室温3个月,常温湿条件下1-1.5年)
3、防治:
⑴ 药物治疗: ① 磺胺嘧啶+乙胺嘧啶(首选) ② 孕妇初次感染》螺旋霉素(毒性小) ③ 若胎儿已感染:磺胺嘧啶+乙胺嘧啶 与螺旋霉素交替作用 ⑵ 疫苗研制
(Diagnosis of laboratory)
1、 病原学检查:(检出率低)
⑴ 涂片染色:急性患者的体液:腹、胸、羊水、
脑脊液、血液离心浓缩后涂片。
⑵
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织活检:骨髓、淋巴结穿剌。
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材料同 “ ⑴ ” ), 阴性肓传2-3次。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扩增。
⑷
2、 免疫学检查:
1、 发育部位: 猫小肠上皮细胞(亦称肠内期) 滋养体亦可进入肠外其它组织细胞(肠外期,此 时猫为中间宿主)。
2、 发育时间: 包囊从进入猫体到排出卵囊:3-10天 假包囊、卵囊从进入猫体到排出卵囊:20天以上。
3、 卵囊排出量: 1000万个/日,持续10-20天。
生活史小结
1、感染阶段多: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2、寄生的组织部位多:所有有核细胞,特别是脑、 淋巴结、肌肉、心、肝、肺等。 3、中间宿主多:除人外,140多种哺乳动物,鸟类, 鱼类。 4、繁殖方式多:内二芽殖、二分裂、裂体增殖、孢子 生殖(无性); 配子生殖(有性)。 5、猫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4、 刚地弓形虫的实验诊断: A.主要以检查血液包囊为主 B.主要以动物接种试验为主 C.主要以体外培养试验为主 D.病原学检查成功率低, 多采用免疫学诊断 E.以上都不是
5、`刚地弓形虫寄生在人体的阶段: A.仅有滋养体 B. 裂殖体 C. 仅有包囊 D.仅有假包囊 E. 滋养体、包囊、假包囊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