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简介

合集下载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
Hale Waihona Puke 1.克里米亚战争2.克里米亚问题





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在克里米亚登陆。某种程度上, 克里米亚战争对沙俄的意义有类于甲午战争之于满清王朝,用保 罗· 肯尼迪的话说,它“证明了俄国的落后十分惊人”。俄军使用木 制帆船,而英法是蒸汽炮艇;俄军的老式燧发步枪射程仅 200码,英 法联军的来复枪却可以射到1000码;英法联军从本国经海路到克里 米亚只需三周,而莫斯科以南没有铁路,俄军靠两条腿走路,有时需 要三个月。 战争之初,俄军储存有100万枝枪,到1855年底,只剩下9万支, 1656门野战炮只剩下253门,英国的封锁使俄军无法进口新式武器, 还切断了俄国的粮食等出口。战争带来严重的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 逼使沙俄政府大量印钞,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到1856年1月,沙皇 的顾问委员会接到警告说,如果继续克里米亚战争,国家将要破产。 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克里米亚战争以沙俄的失败始终。 沙俄为何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不少史家指出,沙俄军队英 勇善战,沙俄败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新即位的沙皇 也痛苦地意识到战败的症结,“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 了”。1861年,沙俄废除了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在历史云烟深处尘封已久。其实,这不仅是沙皇俄 国由盛转衰的一道历史分水岭,也被后人视为“第一次现代化战争”。
多极化趋势 围绕乌克兰入欧盟问题欧美之间,欧美与俄之 间还将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美国希望乌入欧 盟更快;欧希望不要过急;俄不希望乌入欧; 乌是否入欧对我利益关系不大,中国不希望北 约东扩,在这一点上中俄有共同利益。 美国的衰退对中欧俄三方在战略上有共同利益, 都想借机扩大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这种共同利 益对中、欧、俄来说都非常重要。如果欧俄在 乌克兰问题上过于较真无法达成妥协,那对与 美博弈就会出现问题,大国合纵共同对付美国 就不可能了,中国需要作出必要的调整以获得 最大利益。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 70万俄军对抗百万大军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 70万俄军对抗百万大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 70万俄军对抗百万大军导语:1853克里米亚之战:克里米亚战争也称克里木战争,是俄国与土、英、法和撒丁王国组成的同盟国争夺近东统治权的战争。

19世纪中叶前夕,欧洲各1853克里米亚之战:克里米亚战争也称克里木战争,是俄国与土、英、法和撒丁王国组成的同盟国争夺近东统治权的战争。

19世纪中叶前夕,欧洲各国,首先是英法两国加紧东扩,以争夺新的市场和殖民地。

而俄国正致力于维护它在黑海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力图巩固它在巴尔干和外高加索的地位。

1853年6月21日尼古拉一世派兵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土耳其苏丹要求俄国归还这两个公国,并于当年的10月4日对俄国宣战。

战争初期,局势对俄国有利,经过4次战斗,土军败局已定,这促使英法两国很快参战。

1853年12月23日,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俄国被迫以70万的总兵力与拥有100万大军的同盟国联军进行战争。

到1855年,战事在所有战区展开,但克里米亚仍然是主战区。

这次战争中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最为著名,历时349天,同盟国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共进行了6次炮击和强攻,夺取了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体系中的锁钥阵地马拉霍夫岗。

俄军统帅部随后决定放弃这座城市,撤到塞瓦斯托波尔港湾北岸,将舰船全部沉没。

此后,双方在维也纳进行了谈判,俄国政府被迫作出让步。

1856年3月18日签署的巴黎和约,俄国不得不接受苛刻的条件: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准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设防等等。

克里米亚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这场战争俄军损失52万2千人,土英法联军损失51万7千人。

列宁说:“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沙皇俄国的失败,使其君主专制制度遇到了生活常识分享。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

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克里米亚战争分析中文名称:克里米亚战争参战部队:俄国军队(含保加利亚志愿军)、英法联军(含土耳其军、萨丁尼亚军)战争结果:英法联军获胜时间:1853年7月—1856年2月地点:克里米亚半岛、巴尔干半岛、黑海、波罗的海人物:费兹罗伊·萨默塞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克里米亚战争详情锡诺普海战整个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于对手有利的态势,1853年10月28日土耳其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

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

补给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俄国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

对土耳其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但巴尔干山脉和当地居民的叛乱使得运输也十分困难。

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

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

11月27日,一只土耳其小型舰队到达希诺普港。

土耳其舰队指挥官命令部下不准首先开火。

不久他就发现六艘俄国战列舰在港外巡弋。

他发出急件请求增援,但杳无音信。

这些俄国战列舰从一百英里外的塞瓦斯托波尔赶来,属于俄国黑海舰队,由海军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指挥。

11月30日早晨,俄国舰队进入希诺普湾要求土耳其舰队升起白旗投降,土耳其指挥官拒绝投降并下令开炮,几分钟后俄国战列舰开炮。

当早晨结束时,俄国舰队取得完全的胜利。

俄国俘虏土耳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1853-1856

前言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了欧洲大陆自维也纳条约以来,历时30年的大和平时期。

这场军事冲突的主要诱因在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逐渐衰弱,在与欧洲之间的各项事务中暴露在了欧洲列强的面前,同时土耳其基督徒也在奋力地反抗着这个没落帝国的压制。

梦想登上帝位的法国新总统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决定利用奥斯曼政F的软弱,以确保土耳其在巴勒斯坦的基督教会问题上作出让步,使基督教会的修士们能在与耶路撒冷的东正教会之间的争斗中获得优势。

通过这个决策,路易•拿破仑寄希望于获得法国保守派人士对他在国内的政变计划给予支持。

而在另一方面,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急忙作出了反应,针对法国的干涉,他决定以保护希腊东正教会的权益的名义作出反击。

土耳其人没有对法国的干涉作出让步,处于少数派的帝国基督教会的权益问题,将由他们自己来解决。

登上帝位后的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由于土耳其人的反对,很快就失去了他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而尼古拉沙皇却准备在那插上一脚,一次性解决这个“欧洲病夫«Hommemalade de l’Europe ».”的所有问题,进而获得让俄罗斯海军进入地中海的航道。

为了能够得到普鲁士、奥地利及英国人的支持,尼古拉沙皇致力于瓜分奥斯曼帝国,使各欧洲列强至少能在此获得部分利益来换取他们的支持。

可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了尼古拉沙皇的计划是糟糕而不可行的,无论是奥地利人还是英国人,都不打算看到由俄罗斯人来控制联接着黑海和地中海的战略要地-达达尼尔海峡。

外交努力的失败与战争的爆发此时,法国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外交努力有可能会出现危机,于是下决心以合约来支持英国人改变立场。

这样,就意味着英国人将拒绝俄罗斯人的主张,这势必会使俄罗斯人感受到这是极具侮辱性的。

由于西欧各列强政F针对沙皇俄国的立场越来越強硬,俄罗斯人遂决定主动采取行动。

1853年7月,俄罗斯人强占了多瑙河公国(现今的罗马尼亚),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能更好地压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一直是俄乌两国之间的争议焦点。

克里米亚半岛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地缘战略意义,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领土争端。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影响,并分析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争端。

一、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克里米亚战争发生于2014年,但其起因可以追溯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

在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半岛由于俄罗斯人口的存在和历史上的联系,成为争议的焦点。

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共和国的一部分。

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开始出现民族矛盾。

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人口占多数,他们希望脱离乌克兰,回归俄罗斯。

而乌克兰政府则力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这种矛盾在2013年时达到了顶点。

2013年底,乌克兰爆发了一系列示威与抗议活动,抗议乌克兰政府的腐败和亲俄政策。

由于政治动荡,乌克兰政府最终垮台,导致政权真空和乌克兰的分裂局势。

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出现了干预乌克兰的机会。

二、克里米亚战争的过程1. 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2014年2月,乌克兰政权垮台后,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俄罗斯利用乌克兰政权真空的机会,派遣特种部队占领了克里米亚,并举行了“公投”,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

这一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2. 国际社会的反应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的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行动表示强烈的反对,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

乌克兰政府请求国际社会的援助和支持,并呼吁北约加强对乌克兰的保护。

3.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动荡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激发了乌克兰东部地区俄亥俄斯克和顿涅茨克的分离主义情绪,导致了一系列的武装冲突和战斗。

三、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1. 领土变更克里米亚战争导致克里米亚半岛从乌克兰划归俄罗斯。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

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涛天。

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

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就可能避免这次风暴的袭击。

1855年3月,他向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观测网,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一地,分析绘制天气图。

勒氏的建议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

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正规的天气服务系统。

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以及美国、日本也都相继组织观测网,开始拍发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绘制天气图,开展天气预报服务。

天气图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开端,它使天气预报由点扩展到面,使人们从“坐井观天”飞跃到“放眼世界”。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1853年7月初,俄国出兵8万人占领了在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并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要求。

10月,土耳其政府向俄国宣战。

这样,在俄土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在多瑙河上开始了,对于双方来说,这是宗教狂信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战争”。

1854年3月底,英法正式向俄国宣战,1855年初,法国附庸撒丁王国也宣布参加对俄战争,从而使俄土交战发展成了一场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和黑海的国际战争。

1853年11月30日,俄国海军中将纳希莫夫率领的俄国分舰队,突然袭击在黑海南岸的土耳其其海军基地锡诺普,打败了土耳其分舰队,俄国取得了黑海制海权,激化了同英法的矛盾,1854年1月,英法联合舰队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

此后战区,迅速扩大,战争不仅在黑海、巴尔干和高加索进行,而且扩大到波罗的海、白海和远东。

俄国在外交上陷于完全孤立,军事上面临优势敌人从各个方面发动的进攻。

克里米亚战争从1854年8月起,联军扭转了兵力分散的态势,集中兵力于克里米亚半岛,从俄国手中夺取黑海制海权,1854年9月中旬,联军出动60多艘战舰,6万多名士兵和3个攻城炮兵团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叶夫帕托里亚登陆。

9月20日,双方在阿尔马河畔进行第一次陆战,俄军一败涂地,损失5700多人,退向俄国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

9月25日,联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开始了长达11个月的围攻战。

9月5日,联军用700门大炮倾泻了15万发炮弹,摧毁了俄军的全部工事。

俄国近代最大失败,30万人战死,沙皇服毒自杀

俄国近代最大失败,30万人战死,沙皇服毒自杀

俄国近代最⼤失败,30万⼈战死,沙皇服毒⾃杀俄罗斯被称为战⽃民族,从崛起之⽇开始不断的战争,蚕⾷周边邻国的领⼟,经过的战争可谓是不计其数。

在⼏百年间领⼟暴涨了400倍,成为世界上最⼤的国家,领⼟⾯积最⾼的时候超过2000万平⽅公⾥。

可以说,历来只有俄国取得⼟地,⽽没有割地的传统。

但是俄国历史上也有⽐较惨的时候,如下⾯这场战役,俄国惨败,阵亡30万⼠兵,沙皇服毒⾃杀,还被迫出卖60万平⽅公⾥的领⼟来还债。

这场战争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克⾥⽶亚战争。

克⾥⽶亚战争也称为东⽅战争,是沙皇俄国为了进⼀步蚕⾷⼟⽿其,控制巴尔⼲半岛⽽进⾏的战争。

在1853年沙皇俄国派特使到奥斯曼⼟⽿其,要求要求⼟⽿其政府承认俄皇对苏丹统治下的东正教⾂民(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以及希腊⼈等)有特别保护权。

其实就是将这些地区拱⼿让给沙俄,⽽此时奥斯曼⼟⽿其爆发⾰命,于是⼟⽿其苏丹答应了沙俄的要求。

但是沙俄却变本加厉,提出了新的⽆理要求,要求奥斯曼⼟⽿其让出整个的巴尔⼲半岛,这⼀苛刻条件被苏丹拒绝。

⽽在1853年10⽉16⽇,沙俄向奥斯曼⼟⽿其宣战,克⾥⽶亚战争开始,很快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也加⼊作战,共同对付沙俄。

这场战⽃沙俄倾全国之⼒,本来是势在必得,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惨败。

战场阵亡30多万精锐部队,整体伤亡达到52.2万,沙皇尼古拉⼀世⽆法承担责任,也⽆颜⾯对沙俄⾂民,于是在战后服毒⾃杀以谢罪。

这场战争俄国花费了8亿卢布,战后国内空虚,内忧外患不断。

最为紧迫的是⾯临严峻的财政危机,国家⽆法正常运转。

⽽继位的亚历⼭⼤⼀世不得不决定出卖领⼟来缓解财政危机,同时缓解英法对沙俄远东地区的觊觎。

于是最后选中了阿拉斯加这块近60万平⽅公⾥的巨⼤领⼟。

⽽为了顺利卖出这块领⼟,缓解财政危机沙俄重⾦贿赂美国记者,让其⿎吹和游说,最终美国才同意以720万美元买下这块领⼟。

卖领⼟还债挽救国家,这在沙俄历史上也就仅此⼀次,因此,此战被称为沙俄史上最⼤的屈辱,到现在还没能释怀。

世界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

世界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

世界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世界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领土争端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之间核心利益的争夺焦点,世界历史上涌现过众多的领土争端事件。

其中,克里米亚战争作为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土争端,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本文将围绕克里米亚战争展开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各方立场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克里米亚战争的背景克里米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北黑海地区,历史上曾为多个帝国的争夺焦点,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廷、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19世纪初,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了俄罗斯的重要地缘战略要地。

1844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维也纳体系崩溃,战争推动了国际体系的变革。

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索是当时主要争议焦点之一——拜占廷圣地争夺。

当时的俄国、奥斯曼帝国以及法国、英国等大国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权有所争夺。

战争最终以俄国战败收场,签订了《巴黎和约》,确认了克里米亚半岛归属奥斯曼帝国。

二、克里米亚危机的爆发2014年,乌克兰总统亨尼亚库奇下台,对乌克兰的亲俄派政府表示不满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开始了推翻中央政府的行动,并向俄罗斯发出求援信号。

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出动军队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并举行了公投,宣布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这一事件引发了乌克兰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和不满,认为俄罗斯的行动违反了国际法和乌克兰的主权。

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制裁措施,试图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施压俄罗斯。

三、各方立场和影响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在各方产生了不同的立场和影响。

1. 乌克兰:乌克兰视克里米亚作为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俄罗斯的占领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

乌克兰政府坚决主张恢复克里米亚的控制权,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但目前仍未能实现收复。

2. 俄罗斯: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半岛是其传统的领土,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具有历史和地理的合理性。

英国与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帝国霸权的对抗

英国与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帝国霸权的对抗

英国与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帝国霸权的对抗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是英国与俄国帝国霸权争夺的典型案例之一。

该战争从1853年持续到1856年,涉及了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并造成了战争局势的激化与升级。

本文将从战争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英国与俄国在战争中的对抗。

一、战争背景克里米亚战争发生的背景复杂多样。

首先,英国和俄国作为欧洲两大帝国,彼此之间存在着领土扩张和海洋霸权的竞争。

英国希望保持其在地中海和黑海的影响力,而俄国则试图通过占领土耳其的克里米亚半岛,进一步巩固其在黑海地区的地位。

其次,当时的克里米亚半岛地处战略要地,对控制黑海航道和进入地中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宗教和民族问题也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一大导火索,特别是在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中。

二、战争过程1. 开战与盟友的选择英国与法国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的主要反对势力。

1853年,当地一起教堂争端引起口角升级,最终导致了英法联合宣战。

英国对俄国的侵略行为进行了严厉抗议,并寻求与欧洲各国建立联盟来对抗俄国的帝国野心。

2. 决战克里米亚1854年,盟军在法国皇帝拿破仑的领导下登陆了克里米亚半岛,在塞瓦斯托波尔发动了决战。

整个战役持续了近一年,盟军和俄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虽然双方都遭受了许多伤亡,但最终盟军在1855年成功攻陷了塞瓦斯托波尔,并迫使俄国撤离了克里米亚半岛。

3. 和平谈判与战争结果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消耗和俄国内部的政治压力,1856年,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一世宣布停战,并同意与英法两国进行和平谈判。

1856年签订的《巴黎和约》结束了战争,并确认了克里米亚半岛的所属权。

此外,俄国还同意限制其在黑海的军事力量,并保证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完整。

三、英国与俄国的对抗1. 格局对比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对抗可谓极具代表性。

英国以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和全球殖民地网络,秉持着保护利益和维护平衡的外交政策。

而俄国则试图通过强大的陆军和地缘优势来争夺黑海地区的控制权。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欧洲的博弈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欧洲的博弈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欧洲的博弈克里米亚战争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一场冲突,涉及到的主要双方是俄罗斯与欧洲诸国。

该战争的发生与发展,既是各方政治利益和地缘战略的博弈,也与当时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国家安全问题有关。

一、背景及起因19世纪初,随着欧洲工业化的兴起,各国开始加强对海外殖民地和贸易路线的争夺。

而黑海地区,尤其是拥有战略地位的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不少国家争夺的焦点。

此外,俄罗斯作为一个东欧强国,也一直渴望扩张自己的国土和影响力。

1840年代至1850年代,克里米亚地区的各种争议和冲突不断升级,引发了冲突的爆发。

其中一项重要争议的焦点是对克里米亚地区的管辖权。

俄罗斯帝国主张其对该地区的控制权,而法国、英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国家则持不同立场,认为该地区应该是开放的国际区域。

二、对抗与战争爆发1853年,法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双方发生了争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试图通过侵占克里米亚半岛来展示自己对东方事务的控制力。

随后,英国等欧洲诸国也加入了对抗俄罗斯的行动。

由此导致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全面爆发。

双方在克里米亚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其中包括包括有名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等。

在战争初期,俄罗斯势头强劲,获得了一定的战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联军逐渐取得优势,最终在1856年以英法联军的胜利告终。

三、博弈与影响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对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的影响都十分深远。

首先,该战争加剧了俄罗斯与欧洲诸国之间的敌对关系。

战争期间,双方都采取了相互制裁和封锁等手段,对彼此的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此外,法国和英国等国也在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上对俄罗斯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其次,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战争结束后,克里米亚成为了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区,不再受俄罗斯的直接控制,实现了国际化管理。

这也使得欧洲各国对该地区的争夺得到了缓解,为后来的一系列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

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也对整个国际事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争夺持续了许多年。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纷争的综合体现。

本文将详细探讨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对两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战争起因俄乌领土争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克里米亚半岛的历史背景。

毗邻黑海,克里米亚一直被视为战略要地,因其地理位置、资源丰富及重要的海军基地而备受争议。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但俄罗斯一直未承认此归属。

而在2014年,乌克兰发生政治动荡,导致俄罗斯认为时机已到,可以通过行动来重新夺回克里米亚。

二、战争过程1.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2014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因政治压力辞职,这导致了乌克兰内部的混乱。

不久之后,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城市克里米亚开始占领,并通过举行一次非法公投来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并将其并入俄罗斯联邦。

2. 国际社会的立场这场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行动表示强烈的不满,并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

然而,俄罗斯坚决维护自己的行动,并表示这是为了保护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群利益。

3.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冲突战争并未停止在克里米亚半岛,而是扩展到了乌克兰东部地区。

亲俄分离势力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宣布独立,这引发了与乌克兰军队之间的激烈冲突。

整个地区陷入长期动荡不安,成千上万的人被迫逃离家园。

4. 特罗斯特卡拉和明斯克协议的签署2014年9月,为了寻求终结战争,两国代表于白俄罗斯的特罗斯特卡拉签署了停火协议。

然而,这一协议并没有被完全执行,冲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仍然频繁发生。

直到2015年2月,明斯克协议的签署终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和平。

三、战争影响1. 地缘政治影响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格局。

俄罗斯获得了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维持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使得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无法缓解。

克里米亚战争与俄罗斯帝国的衰落

克里米亚战争与俄罗斯帝国的衰落

克里米亚战争与俄罗斯帝国的衰落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叶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它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格局,也对俄罗斯帝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衰落,从而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一、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于1853年,当时的俄罗斯帝国试图通过扩张势力来增强自身在黑海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这种野心引起了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与俄罗斯帝国对抗。

战争的导火索是俄罗斯帝国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行为,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斗。

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1. 欧洲格局的改变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格局,标志着旧有的大国体系的瓦解。

战争中的英法联军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俄罗斯帝国的军事优势受到严重挑战。

此后,欧洲的力量平衡开始发生变化,其他国家也开始崛起,对俄罗斯帝国形成了更大的威胁。

2. 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衰落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罗斯帝国军事实力的薄弱。

虽然俄罗斯帝国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被英法联军打败。

这场战争揭示了俄罗斯帝国在军事技术和组织能力上的不足,使得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3. 社会改革的需求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引发了俄罗斯帝国内部的动荡。

战争期间,军队的指挥混乱、后勤不善等问题暴露无遗,这引发了国内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和对社会改革的需求。

这些不满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帝国内部的改革浪潮,试图通过改革来强化国家的实力。

三、俄罗斯帝国的衰落克里米亚战争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衰落,它揭示了帝国内部的腐败和弊端。

战争期间,俄罗斯帝国的军队受到了严重的挫败,国内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也开始崩溃。

这场战争使得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们认识到他们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从而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满。

帝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最终导致了1905年的俄国革命,这标志着帝国的进一步衰落。

克里米亚战争可以说是俄罗斯帝国衰落的开端,它揭示了帝国内部的问题和弊端,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伏笔。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1820—1910年)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由此导致战场医疗的改善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诞生。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大事记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士耳其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克里米亚半岛地区图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

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

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背景历史俄国在19世纪前半期,封建农奴制度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了工业革命;农奴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日益高涨;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洛留波夫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兴起,这一切便为促使俄国农奴制度瓦解的国内因素。

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28—1829年对土耳其战争中,占领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岛屿及高加索的大片上地。

1848年革命晚间,沙俄军队帮助奥军摧毁了匈牙利的独立,同时镇压了多瑙河流域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尘封的克里米亚战争

尘封的克里米亚战争
力均衡开始朝奥地利不 利的 变化 。 奥地利的削弱同时 也使
皮德蒙特一 萨丁尼 不断增强。 皮德蒙特一 萨丁J g . , l I  ̄ 任意大利统 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 的地位。 1 8 6 1 年在法围的支持下皮德蒙 柑一 r 尼亚达到了建立 ‘ 个崽火利王国V ' J H的。
战争意义

~。
2 01 4— 4《生 命与 灾 害 》 33



半 岛上的统治此 时显然摇摇 欲 坠, 而 俄 罗斯则 争取 获得对恰 纳
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 的控制 。 英 国和法国反对俄 罗斯的扩 张, 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 战略要地 以维持它们 自己在东南
欧的势 力和利 。
战争 过程
l 8 5 4 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 罗斯宣战 I 8 5 5 年皮德 蒙特一 萨r 尼 加 入这 个同 。 奥地利迪使俄罗斯从 多瑙河撤军 但并没有帮

A ̄ - 时间表
1 8 5 3 年7 月 3 日 : 俄 军开入多瑙国家。

1 8 5 3 年l o , 1 1 6 日 : 奥斯 曼 帝 国向俄 罗 斯 宣战。
1 8 5 4 年3 Y J 2 7 日和3 月2 8 日: 英 国和法 国向俄 罗斯 宣战。
l ・
, - 1

克里米亚 战争 ( C f . i m e a n wa r ) 是l 8 5 3 年至 1 8 5 6 年 问在 欧洲爆 发的一场 战争, 作战的一方是 俄 罗斯 另一方是奥斯 曼帝 国、 法 圈、 英国, 后来皮 德蒙特 一 萨丁尼亚也 加入了这…方。 一开始它被

称为第七次俄土战争, 但 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 的战役在克 里米亚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是如我闻,皆是言唱;世人翻书,菩提微笑。一切智慧,当做如是观。
回复 引用 TOP
forederick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forederick 当前在线
UID4 帖子6265 精华15 积分8943 积分8943 银子939 表扬104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143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11 最后登录2010-4-17
进程演变
到了1850年,欧洲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事件。而主角之一的法国此时政权落到了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的手上。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路易菲力普称帝,尽管沙皇讥笑其为“街垒国王”,但这并不妨碍英国率先承认革命后的路易菲力普政权,其他君主国无奈也先后予以承认,正统原则看来不是铁律。路易波拿巴投机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推翻了路易菲力普王朝并伺机取得政权,3年后他称帝,号称拿破仑三世。如果说1830年革命其他列强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路易波拿巴的掌权则几乎挑战了维也纳体系每个原则,拿破仑家族东山再起足以启动《四国同盟条约》,而1848年革命神圣同盟也拥有干涉的借口,但什么也没发生,还是英国率先承认了路易波拿巴政权,奥地利惟恐落于人后日后留给路易巴拿巴打击奥地利的口实也迅速承认了法国新政权。正如一位资深奥地利外交官所言:“如今讲原则之时代已经过去。”路易波拿巴在阴谋中取得政权,对于阴谋手段自然十分在行。其要领是没有人知道他想什么,做什么。他一面以人民的皇帝自居,主张民族自决和支持革命,另一方面内心又渴望得到传统君主国的正名。
回复 引用 TOP
forederick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forederick 当前在线
UID4 帖子6265 精华15 积分8943 积分8943 银子939 表扬104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143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11 最后登录2010-4-17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沙皇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战争简介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

英、法、奥斯曼帝国(1299~1922)和撒丁王国结成同盟同沙皇俄国进行的一次战争,也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圣地”—耶路撒冷之争。

长期来,东正教和天主教一直在争夺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一个省份的巴勒斯坦“圣地”的管辖权,在“圣地”之争的背后,隐藏着欧洲列强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瓜分。

1853年1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出以缅什科夫为首的高级使团,向奥斯曼帝国苏丹提出,要求将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东正教臣民由沙皇俄国来“保护”,力图把奥斯曼帝国变为俄国的保护国,进而,俄国可以独占博斯普鲁斯两个黑海海峡,打通进入地中海通道,实现其扩张野心。

俄国的这一企图自然为英法所不能容忍。

在英法的支持下,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谍。

随后缅什科夫宣布同土耳其断绝外交关系。

历经时间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河流域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国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

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克里米亚战争分析中文名称:克里米亚战争参战部队:俄国军队(含保加利亚志愿军)、英法联军(含土耳其军、萨丁尼亚军)战争结果:英法联军获胜时间:1853年7月—1856年2月地点:克里米亚半岛、巴尔干半岛、黑海、波罗的海人物:费兹罗伊;萨默塞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克里米亚战争详情锡诺普海战整个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于对手有利的态势,1853年10月28日土耳其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

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

补给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俄国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

对土耳其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但巴尔干山脉和当地居民的叛乱使得运输也十分困难。

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

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

11月27日,一只土耳其小型舰队到达希诺普港。

土耳其舰队指挥官命令部下不准首先开火。

不久他就发现六艘俄国战列舰在港外巡弋。

他发出急件请求增援,但杳无音信。

这些俄国战列舰从一百英里外的塞瓦斯托波尔赶来,属于俄国黑海舰队,由海军中将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指挥。

11月30日早晨,俄国舰队进入希诺普湾要求土耳其舰队升起白旗投降,土耳其指挥官拒绝投降并下令开炮,几分钟后俄国战列舰开炮。

当早晨结束时,俄国舰队取得完全的胜利。

俄国俘虏土耳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

这是木制风帆战列舰最后的辉煌也是俄国黑海舰队最后的辉煌,本次海战也作为帆船舰队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交战而载入史册,正是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蒸汽动力战舰被英法广泛使用,技术兵器的优势大大体现出来。

而战前拥有4艘120门炮战列舰,12艘84门炮战列舰和4艘60门炮巡洋舰以及大量辅助舰的俄国黑海舰队不久就消失了。

消息很快传到伦敦和巴黎,两国的舆论迅速升温(在英国,锡诺普海战被更是渲染为锡诺普属杀),两国民意高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锡诺普海战的胜利,是俄国在战略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俄国的胜利就意味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地区利益的损失,因此两国很快参战。

1854年1月4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为土耳其运输船队护航。

这只舰队规模十分可观。

英国舰队拥有11艘主要战舰,而法国舰队拥有14艘,并且装备了更多的舷炮,超过100门舷炮的军舰共有8艘(法国5艘,英国3艘)。

英法舰队战舰由风帆和蒸汽混合驱动,机动优势非常明显。

一天之后,土军在西塔特击败俄军的进攻,这是俄军的一翼。

1854年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交,作为英法联合舰队驶进黑海的回应。

10日,英国和平代表团到达俄国作最后的外交努力并面见了沙皇。

双方分歧很大,沙皇担心与英法开战,但也不愿意就此退让,尼古拉对英国特使讲:“你们不要以战争威胁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维也纳。

”以此警告英法可能再次引起欧洲大战。

然而神圣同盟早已貌合神离。

普鲁士对1850年俄国在普奥争端中袒护奥地利早有怨言,此时更不会为巴尔干这个与自己毫无利益瓜葛的问题为俄国火中取栗。

而奥地利就更加高深莫测了,尼古拉一世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之后奥地利的背叛。

21日,俄国政府宣布与英国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

俄国被迫以70万兵力与拥有约100万军队的同盟国进行战争,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战斗在几个战区同时展开。

1854年2月23日,第一批英国陆军上船前往土耳其。

1854年2月27日,英法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4月30日之前撤离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

沙皇置之不理。

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成同盟。

3月19日,法国陆军也登船前往土耳其。

一天后,俄军渡过多瑙河。

法国于3月27日,英国于3月28日相继对俄国宣战。

当时的三大列强一齐登场,战争扩大了。

战争扩大4月5日,英国陆军在加拉波利登陆。

随后联军的作战计划在这里诞生。

由6万英法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6星期内拿下俄国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这个目标很有限,目的是消灭俄国的黑海舰队,结束俄国在黑海的优势。

这符合英国的愿望,对法国而言,开战本身就达到了目的。

随着更多的部队到达,联军开始向君士坦丁堡进发。

当地的酒和女人非常便宜,梅毒在联军士兵当中非常普遍。

当地的卫生条件非常糟糕,英国的后勤也同样糟糕。

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英军的后勤训练被荒废了。

大多数军官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哪怕是低强度殖民地冲突。

法军情况要好的多。

拿破仑被打败了,但法国并没有失败。

法军陆军仍是欧洲装备最好、组织最完善的军队,很多军官拥有作战经验,后勤系统也很有效。

武器装备方面,英法的优势来源于新式线膛步枪----米尼步枪。

线膛步枪相对于滑膛枪最大的优势在于射程和精度。

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码(一码约合0.914米),并且精度很低。

而线膛步枪有效射程也达到500码。

法军在1840年代后期率先装备了米尼步枪,这使得它在同时期列强陆军中拥有巨大的技术和战术优势。

新步枪带来新战术。

拿破仑时代的散兵线队形可以进一步拉大,避免被对手火力密集杀伤。

而对手的密集队形将在更远的距离上遭到精确火力射击。

此外炮兵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因为野战火炮的典型射程大多数在1000-1500码,有的轻型火炮甚至只有600-800码,相对于步枪射程优势变小。

炮兵的作用变的类似后来的机枪,作为步兵的火力倍增器。

尽管高层反映迟钝和对线膛步枪的不信任,英军还是在1851年装备了1851式米尼步枪,这构成克尼米亚战争中英国陆军的主战单兵武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英军陆军的参战部队包括4个步兵师,1个轻装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

整个师在6000人左右。

法国陆军的参战部队是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

编制情况和英军差不多。

根据当时的炮兵技术水平,法军的做法更适应实战需要。

骑兵在法军中的地位比起拿破仑时代大大下降,新式米尼步枪使得骑兵突击力下降,因此法军很少使用大骑兵军团。

英军指挥官是拉格伦男爵。

一个平易近人的贵族。

法军司令是阿尔芒;雅克;勒鲁瓦;德;圣阿尔诺元帅。

法国大革命造就的新一代法国军人。

1854年4月20日,俄国遭到开战以来的最大打击,普奥两国宣布保持中立,并秘密结为防御同盟。

中立的理由显而易见,但沙皇看不到这一点。

神圣同盟在最关键的时候失灵,使他感到沮丧和愤怒。

仿佛为了给沙皇伤口再撒一把盐,英法舰队于1854年4月22日炮击奥德萨,表明英法实实在在准备跟俄国打一仗。

1854年6月3日,奥地利完成部署,在匈牙利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边境陈兵8万,并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立即从两公国撤军。

1854年6月14日,奥地利又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土耳其同意奥地利占领两公国直到战争结束。

奥地利的轻率和贪婪将1815年以来的俄奥友谊彻底葬送,从此两国关系再也没有好过。

沙皇此时感到可耻的背叛,他终于明白自己落入一个可怕的陷阱。

战争和他当初的预想完全两样,敌人越来越多,而朋友加兄弟的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背叛,使他对战争开始失去信心,但战争还要打下去。

奥地利皇帝此时正忙于迎娶来自巴伐利亚的茜茜公主,可谓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尼古拉严令俄军取得一场胜利来稳定局势。

6月22日,俄军统帅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亲王亲自指挥对斯里查要塞的围攻。

俄军倾全力苦战一天,米哈依尔;戈尔恰科夫本人也在战斗中负伤,还是没有拿下斯里查要塞。

俄军士气空前低落,第二天向北方撤退,斯里查要塞解围。

土耳其军队乘胜追击,1854年7月7日,在古杰沃,俄军再次被击败。

疲惫的俄军开始全面撤退,先是布加勒斯特,到7月28日,俄军完全撤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

俄军已经撤退到1853年的出发点。

战争从政治上讲已经没有理由继续。

8月8日,维也纳方面提出四点建议来结束战争。

俄国认为接受这一建议意味着失去自1829年以来得到的全部利益,沙皇无法接受,他决心继续打下去,求得一个体面的和平。

英法也不想俄国此时求和。

在英国看来,要结束俄国在黑海的优势的最好办法是将俄国黑海舰队消灭掉。

维多利亚女王力主继续战争,她催促驻扎在瓦纳的联军尽快行动。

拿破仑三世认为他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俄奥翻脸了。

但是他想继续维持苦心经营的英法合作,他也批准了联军继续行动。

于是战争不但没有停,而且还要扩大。

要塞攻防战联军的登陆英法土三国军队在瓦纳相处的很融洽。

但是健康问题却越来越让人担心。

潮湿、小昆虫和血吸虫侵袭军营。

英国后勤组织的缺陷非常明显:没有人知道邮局在哪里,野战医院在哪里,甚至他们的将军在哪里。

1854年7月19日,法国军营中霍乱爆发。

22日蔓延到英国军营。

尽管所有帐篷被销毁,瘟疫仍然没有得到控制。

1854年8月10日,一场大火烧掉了很多军需品,包括16000双靴子和150吨饼干,使得情况更加糟糕。

来自伦敦和巴黎的命令不断催促联军展开行动。

联军并不知道克里米亚到底有多少俄军,估计从45000人到140000人不等,实际上俄军此时只有36000人。

1854年8月24日,联军开始登船,计划1854年9月2日完成全部登船任务。

能够参加行动的部队包括27000英军、30000法军和7000土军。

1854年9月7日,联军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邓达斯下令起航。

圣阿诺德因为患上霍乱在5日就出发了,独臂的拉格伦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

拉格伦的旗舰卡拉多克号悬挂俄国军旗前出侦察,最终选择塞瓦斯波托尔以北35英里的卡拉米塔湾的耶夫帕托里亚作为登陆地点。

9月12日,联军舰队到达耶夫帕托里亚。

耶夫帕托里亚的镇长同意投降,但鉴于联军带有瘟疫,镇长要求联军必须进行隔离。

9月14日黎明,联军开始登陆,登陆一切顺利。

每个联军士兵都负荷沉重,19日上午9点,联军主力55000人出发,登陆场交由土耳其军队把守。

但是霍乱又使一部分士兵染病。

在巴尔干涅克河,联军首次与俄军前哨遭遇。

英军骑兵要求追击,被拉格伦拒绝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个陷阱。

俄国骑兵的远方还有俄军第17师的6000人。

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英军获胜。

俄军撤退到奥马的主要阵地,他们希望在那里阻止联军向塞瓦斯波托尔前进。

当夜,联军宿营准备进攻奥马,英军由于没有帐篷只能在寒冷中入睡,而法军则舒服的多。

俄军方面,黑海舰队被英法联合舰队困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

俄军统帅缅希科夫亲王的打算是利用阿尔马的有利地形给予联军重大打击,然后反攻,将联军赶下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