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特征及机制分析_柴彦威
天津市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居住状态研究
异质 型聚 居 区两种类 型. 同质 型聚 居 区是 指 以地 缘 、 缘 、 亲 业缘 等 关 系 为纽 带 而 自发 形成 的流 动 人 口聚居 区. 质 型聚居 区则 是 由来 自不 同地域 , 异 从事 不 同职业 的外来 人 口 自发集 聚 所 组成 的聚 居 区Ⅲ. 津市 流 天 动人 I聚 居 区多为 异质 型聚 居 区 , = l 也有 小范 围 的同质 型 聚居 区.
进 入 2 世 纪 以来 , 1 随着我 国城 市化 进程 和城 市发 展速 度 的加快 , 市 中的农 民工 、 城 外来 工等 流 动人 口
已经 成为 城市 中一个 不 可缺少 的群体. 他们 在城 市建 设 、 市 制造业 、 市服 务业 中承担 着 重要 的角 色 , 城 城 却
是被 排 除在城 市市 民外 的边 缘群 体 , 市社 会保 障体 系 等一 系 列对 城 市 弱势 群 体 的补 偿 措 施都 没 有 将 流 城 动人 口考虑在 内. 以下 从居 住状 态 的角度 , 天津市 流 动人 口中 弱势 群体 进 行 了调研 分 析 , 望 能借 此 引 对 希
* 天津城市居住模 式发展研究 ( 津建研字 2 0 —2 ) 0 2 2
收 稿 日期 :0 5 l一 3 2 0一 l O
维普资讯
6 0
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 2 7卷
2 天津 市 流 动 人 口居 住状 态 分 析
2 1 天津 市流 动 人 口的基本 情况 .
20 0 5年天 津社会 科 学 院社 会 学所 和天 津市 人 民政 府 流动 人 口办公 室 联 合 进行 的一 次 城 市 流动 人 口
收入低 且不 稳定 的职 业 , 没有舒 适稳 定 的居住 环境 , 法 享受 城市 的社会 福 利 和优 惠政 策 , 无 因此使 得 他 们
1954-1987年天津市历年人口迁移状况
平均人口年份Average of 人数迁入率人数迁出率人数Year population Number IMR Number OMRNumber (Person)(Person)(‰)(Person)(‰)(Person)1954468975427014857.6023122149.30389271955483674321323344.0928239658.39-691631956497371135309770.9927634855.56767491957519721930001957.7322223342.76777861958560000026090646.5918298532.68779211959596176722003836.9115375025.79662881960607371819890632.7514797224.36509341961613276410396116.9515710225.62-531411962607305811606219.1116485427.15-48792196360827727613612.527983913.13-3703196462798059035914.397916412.6111195196563857398166512.7912462419.52-42959196664395127545811.7213263620.60-57178196764528506650010.3117769 2.7548731196865238057980012.239262414.20-12824196965289388460012.9618251127.95-97911197065172478500013.0412047018.48-35470197165394107249711.09626669.589831197266784919833114.726784410.1630487197367508058658012.837365210.91129281974684559210149214.83682979.98331951975694544712407417.867093510.2153139197670201747531810.73658259.389493197770716879802713.867984511.29181821978715621113078118.288395411.73468271979733746621261428.9813650918.6076105198074639787941110.6441327 5.54380841981757061426499735.0023997431.70250231982770316522512029.2219292225.0432198198378321868053210.28689228.80116101984793724010131212.768068510.1720627198580364558853811.02612687.6227270198681358398750710.76593837.3028124198782561019362511.34691278.3724498资料来源:1.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公安部三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 汇编(1949-1985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1月.2.其中1985-1987年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 年鉴(1989).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3. 1967-1970年的数据来自:沈益民,童乘珠.中国人口迁移.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8月.SOURCES:1.Population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Statistics Bureau (SSB),Third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China. Compilation of Population Statistical Data of People's Republic迁入In-migration 迁出Out-migration 净迁移Net migration 1954-1987年天津市历年人口迁移状况MIGRATION STATUS BY YEAR IN TIANJIN MUNICIPALITY, 1954-1987of China,1949-1985. Beijing:China Finance & Economics PublishingHouse. January, 1988.2.Figures from 1985 to 1987 are from Population StatisticalDepartment of SSB. China Population Statistics Yearbook, 1989.Beijing: Science & Technical Document Publishing House.December, 1989.3. Figures from 1967 to 1970 are from Shen Yimin and Tong Chengzhu. Population Migration of China. August, 1992.Net migration净迁移率NMR(‰)8.30-14.3015.4314.9713.9111.128.39-8.67-8.04-0.611.78-6.73-8.887.55-1.97-14.99-5.441.514.561.924.857.651.352.576.5510.385.103.304.171.482.593.393.462.97。
天津市常住人口发展新特点
天津市常住人口发展新特点天津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共登记常住人口1293.87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99.1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12%。
与2000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较,我市常住人口发展有以下七个特点:一、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增加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我市在此次人口普查中共登记1644.43万人,其中,2010年11月1日零时,天津市常住人口达到1293.87万人,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增加292.9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3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60%。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新世纪头十年常住人口的增量和增速是最高的,上世纪80、90年代增量分别为10.76万人和11.69万人,增速分别为1.31%和1.25%;新世纪头10年的增量是以往的近3倍,增速也达2倍以上;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常住人口由2006年的1075.00万人猛增到2010年的1293.87万人,年均增量为54.72万人,增速达到4.74%,是改革开放以来前25年平均水平的3.62倍,表明新世纪第一个10年,特别是最近的5年来,我市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二、人口区域分布形成新格局普查结果显示,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总量为248.2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量的19.18%;市内六区434.33万人,占33.58%;新四区251.68万人,占19.45%;武清、宝坻两区174.85万人,占13.51%;三县184.80万人,占14.28%。
滨海新区为我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县,最少的区县是和平区,常住人口为27.35万人;全市人口密度达1100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内六区人口密度均超过20000人/平方公里,和平区最高,为27347人/平方公里;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其他区县均低于1000人/平方公里,其中宁河县最低,仅为321人/平方公里。
天津市人口分布特征研究
N orthwest population2015年第2期第36卷一、引言人口分布是指特定时间段内人口在各地区中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1-3]。
人口空间格局研究对揭示人口分布空间特征、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对行政管理、制订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4-13]。
在天津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研究区域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立足天津市基本地理国情,探索天津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估算区县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评估区域环境空气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制度等提供决策参考。
天津市是中央直辖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经116°43'至118°04',北纬38°34'至40°15'之间。
地域面积约11916.85平方公里,南北长189公里,东西宽117公里。
截止2012年年底,天津市共下辖13区3县,常住人口1413.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993.20万人。
二、数据源与研究方法1.数据源鉴于数据易得性和精度,本研究的空间分析尺度为县域空间尺度,包括天津市16个区县。
人口数据与行政区面积来源于2009—2013年《天津市统计年鉴》,行政区划等GIS图层来源于1:4M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库。
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居民数量来表示,也称为人口算术密度,它是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D=P/S其中D为人口密度,P为人口总数,S为土地面积。
3.人口分布的结构指数人口分布的结构指数包括不均匀指数(U)和集中指数(C),反映某地的人口集中或分散趋势[14]。
U 数值越小,表示区域人口分布均衡;C数值越小,表明区域人口分布越均衡。
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地区总数,x i为第i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y i为第i地区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Σx i=1,Σy i=1。
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2城市居住空间-PPT精选文档
居住分异的衡量2
区位熵(地点指数)
LQ < 1表征的是特定地区的特征人群其集聚度低于城市理想均质情 况的水平, 而LQ > 1则代表了在特定空间上比较高的集聚度
居住分异的衡量3
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和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 行为学派构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居住空间区位选择研究的理 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派、以韦伯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的制度学派以及考虑 社会文化因素的城市社会文化学派的理论影响了我国城市居住空 间分异形成机制、特殊地域与特殊人群居住空间分异以及对策措 施等方面的研究
过滤现象:由于最高收入阶层的 搬迁而启动的所有住宅和所有邻 里转移到较低收入阶层的一个连 续性过程。
(塔娜,柴彦威,2019)
过滤过程导致城市居住空间演替
过滤过程的终端是一批最低质 量的住宅被放弃被拆除或被转 化为非住宅用途
当新住宅都建在城市的边缘区 时,过滤过程会象波浪一样指 向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心,每一个收入阶层 都向外迁居。
对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转型期的特殊性的关注,“社会主义 转型国家”、“后社会主义城市”等特殊形态的社会空间分异研 究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阶段
(孙斌栋,吴雅菲,2019)
参考文献:
周春山,2019,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人口分布与迁居研究——以广 州市为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启焰.,2019,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 版社
(9)中国城市居民迁居的变化
住房福利制度对人口迁居的影响
中国城市单位居民的迁居_生命历程方法的解读_柴彦威
The Residential Mobility of Urban Danwei Residents: A Life Course Approach柴彦威 陈零极中国城市单位居民的迁居:生命历程方法的解读1 引言迁居是地理学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般而言,迁居指的是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内的人口或住户移动(周春山, 1996)。
在西方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研究中,迁居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市场化条件下的研究框架及研究理论方法。
而在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居民的迁居呈现出了与西方城市完全不同的特征。
随着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单位制度的开始解体等一系列制度性的变革,我国城市的经济、社会空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面临体制性与市场化的双重力量而不断重构,单位作为基本的经济生产单元和社会组织制度正逐步解体,城市人员流动、福利分配方式、居民就业方式、居住空间和生活活动空间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柴彦威, 刘志林, 2003)。
另外,土地、住房的市场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空间资源的分配和生产生活的组织,成为影响当代中国城市转型与空间重构的关键要素(Wu, 2001)。
城市居民的住房行为与城市社区变化作为透视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重要视角,得到了城市地理学者的关注。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社会主义转型期,单位都在居民住房的获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计划经济时代,住房是由单位提供的最典型的福利品,也是国家生活再分配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李汉林, 1993, 2004)。
这一时期,住房由国家—单位—个人自上而下层层分配,单位几乎成为城市居民住房的唯一来源,单位级别的高低以及个人在单位中的级别、资历成为住房分配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住房改革在中国城市的深入,以及90年代初住房和土地市场的相继建立,住房逐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下的福利品向自由市场中的商品转变摘要:本文运用生命历程研究方法,基于深度质性访谈资料,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中国城市单位居民的迁居历程。
天津市2024人口数据分析报告
天津市2024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引言天津市是中国的直辖市,是国家重要的经济、金融、航运和工业中心之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本报告旨在分析未来几年内天津市的人口数据,以便为人口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人口总体情况根据数据显示,天津市的人口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截至2020年,天津市的总人口为15,621,200人。
预计到2024年,天津市的人口将达到17,500,000人,相当于每年增长率约为1%。
人口分布情况城市人口天津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时,天津市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5,000,000人。
这意味着城市人口占天津市人口的比例将超过85%。
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等群体。
农村人口尽管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但天津市的农村人口也在逐渐减少。
截至2020年,天津市的农村人口为1,621,200人。
预计到2024年,农村人口将减少到500,000人左右。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对于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天津市2024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情况:•0-14岁:占总人口的20%•15-64岁:占总人口的70%•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10%从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天津市处于一个相对年轻的阶段,且劳动力资源相对充沛。
这对于推动天津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口性别比例人口性别比例在人口分析中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数据显示,天津市的性别比例相对平衡,男女比例接近1:1,这与全国平均水平相似。
人口流动情况人口流动是一个城市发展中常见的现象。
以下是天津市2024年人口流动情况的分析:•户籍迁移:由于经济和教育机会的吸引,大量人口外迁至天津市并办理了户籍迁移手续,这是主要的人口流入方式。
•务工人员流动:天津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
预计2024年,外来务工人员将占天津市总人口的10%左右。
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分布重心向西南和南部偏移,如南开区内的华苑居住区和河西区内的梅江南居住区房价明显高于市内其他四区。
第三,在基础条件比较好或者政府重点建设的地段,房价等值线形成“岛状突变”,如自然风景较好的水上公园、干部俱乐部及天塔附近,以及政府重点建设的梅江南居住区等地,房价都比周边地区有所提高。
第四,传统上被认为下层居民居住的地域仍然处于低价位,如河东区虽然与和平区仅以海河相隔,又毗邻海河沿岸上一轮总体规划划定的商贸区,但历史的包袱却使该区的房价呈现出低价位。
圈22004年天津市房价分布等值线圈资料来源:根据天津搜房网(http://tj.80ufun.com)的有关数据绘制。
4.中心区内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偏低天津市的住宅建设一直以多层住宅为主。
截至2003年末,高层住宅也仅占住宅总面积的7%,而多层住宅的比例则高达66%。
对比北京市新建住宅竣工面积中的高层住宅所占比例,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2000—2002年,北京城市新建住宅竣工面积中的高层住宅占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天津市的这一比例最高年份仅为9%,最低仅为3%。
再从天津市中心城区中环线内10层以上住宅的空间分布(图3)情况来看,10一11层住宅栋数占总数的40%,12—18层住宅占37%,19层以上住宅仅占20%。
这种低强度的居住用地开发,与城市中心区内的人口高密度明显不匹配,妨碍了中心区城市职能的正常发挥。
图3天津市中环线内十层以上住宅分布图资料来源:天津搜房网(http://tj.soufun.com)。
兰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因素1.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宅商品化政策是基础条件1988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同年12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将依法试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1990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0203-天津市河西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西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河西区统计局2011年5月16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河西区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
在国务院、天津市政府和河西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级普查机构通力合作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天津市河西区常住人口[2]为8706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9135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79282人,增长10.02 %,年平均增长率为0.96%。
二、家庭户人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 293578 户,家庭户人口为7533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2.84人减少 0.27人。
三、性别构成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28075人,占49.17% ;女性人口为442557人,占50.83% 。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39下降为96.73 。
四、年龄构成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1127人,占7.02 %;15-64岁人口为699931人,占80.39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9574人,占12.59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48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9 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9418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4267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192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 7619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9538人上升为3378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30772人下降为2787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9431人下降为2518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13876 人下降为8751人。
1990年以来广州市人口迁居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990年以来广州市人口迁居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李新郭宁宋芙蓉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3期[摘要]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搬迁已成为城市内部人口变动的重要推动因素。
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1990年以来广州人口迁居的特征,分析了影响广州人口迁居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人口迁居特征影响因素一、引言人口迁居是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内的住户移动。
西方国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做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如入侵演替理论、过虑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等。
中国关于人口迁居的研究主要在1990年以后,学者们多从人口迁居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对策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周春山以广州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初期单位分房制度下广州人口迁居的特征及动力机制。
1990年以后,广州取消了单位分房,各项制度与改革初期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旨在探讨此背景下广州人口迁居特征及影响因素。
二、资料获取论文数据有两类:统计资料,包括《广东省统计年鉴》、《广州市统计年鉴》、《广州市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问卷调查:2001年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的“市场化下住宅搬迁与城市重构”广州老八区部分的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500份。
三、人口迁居的特征1.人口迁居在人口总迁移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但总体水平不高人口总迁移包括区域外的迁移和城市内的人口迁居两部分。
1980年~1992年年均迁居率为4.6%;1992年~2000年年均迁居率为6.7%,1998年最高,为9.2%,而区域间的迁移率在此期间仅为2.1%。
说明进入1990年以后,广州迁居率增加,并在人口总迁移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与国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韩国在1970年~1995年间的年均总迁移率为21%,其中迁居率为14.2%,区域间的迁移率为6.8%。
2.人口以向郊区迁居为主表1表明,1982年~1990年广州市无论中心区还是郊区人口都在持续增加,1990年~2000年中心区人口开始下降,而郊区人口增加很快,近郊区、远郊区人口分别增长了241.45万和104.72万。
中国城市人口迁居特征
中国城市人口迁居特征、迁居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心区人口减少、外围区人口增多的变化趋势,其中,市内人口的迁居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迁居特征和迁居原因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迁居者本身、社会因素、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土地制度和住房政策等因素对人口迁居的影响,认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是现阶段影响中国人口迁居最根本的因素。
一、迁居特征1.迁居者特征为了弄清迁居者的自然特征、社会特征以及迁居的原因,以广州市为对象,设计了问卷,对迁入城市外围成片新住宅区(1980年以后建成的住宅区)的住户进行抽样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共回收284份(即284个,916人,抽样率达1‰以上。
(1)性别在所调查的916人中,男性448人,女性468人,性别比为96(女=100)。
另外,对广州市人口减少的清平街、人口增多的江南中街派出所进行了调查,据整理出的户口登记资料表明,清平街迁出、江南中街迁入的人口都是以女性居多,前者为83.16,后者为97.53(1992年)。
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户口登记资料都是迁居的女性人数多于男性。
这与中国的传统及妇女地位等因素有关,表现在:①男性的迁居往往有女性迁居的伴随,即夫走妻从;②因婚姻(结婚、离婚)发生的迁居又以女性占多数,即男婚女嫁;③男性就业率高,单位分房的可能性大,所以在迁居总量上表现出女性略多于男性。
(2)年龄迁居者年龄集中于20~59岁之间,大于60 岁的和小于14岁的人口分别仅占10.7%和12.26%。
户主的年龄集中在30~59 岁之间,占72%,60岁以上仅占16%。
30以下近占12%。
其中,20~29岁正是结婚的年龄段,也是最需要住房的阶段;30~49岁多是生育小孩、家庭成员增多的年龄,是家庭追求扩大住房面积的阶段;50~59岁往往是一个人在事业上逐渐获得成功、资历加深的年龄,是调整住房机会最多的阶段。
天津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状分析
天津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状分析摘要:住房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城市空间发挥巨大影响,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日益显现。
本文以天津的三个社区为实案例,分析说明由于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住宅区的社会群体空间分异。
关键词:天津;社会空间分异;社区与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52LJ16)联合资助城市的发展必然引起了社会极化和社会空间分异。
在大城市中,以不同收入水平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分层现象非常明显,贫富差距已成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最大因素之一。
由于居民的职业类型、收入水平及文化背景差异产生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区,其实质是社会分层在居住空间地域上的反映。
1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状况住房具有商品性和福利性特征,根据居民的不同支付能力和实际需要,对住房消费产生各个档次的需求。
住房需求层次与居民收入层次有很强的关联度,收入的阶层化特点也决定了住房供给的层次性。
较低收入阶层的居民受物质条件较大程度的刚性制约,消费方式为生存型消费;在住房消费上着重于满足“基本需求”,首先考虑住房的价格,其次是面积,住房消费能力低;在居住区位选择时,选择权利差。
中等阶层收入居民在经济承受范围内适度表达品味,其消费方式属于约束型消费;在住房消费上首先看重住房的“地段位置”,其次是“周边环境”、“地域交通”等;在居住区位选择时,只能选择适合于自己购买能力的区位。
较高收入阶层居民因其强大的经济支付能力,拥有较多的可支配住房资源。
他们首先看重住房的“地段位置”,其次是“周边环境”、“配套设施”,并进一步关注房屋的升值潜力,其住房结构也越趋向于大空间与复杂结构。
2 天津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天津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基本符合同心圆原理。
围绕中央商业区(CBD)的内城区主要居住着中高收入阶层,还有部分低收入、贫困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他们的住房主要是中心城区未改造过的旧房简屋。
从中心商业区到梅江形成了一个扇形区域,聚集着高收入人群。
迁居对单位老年人日常生活社会网络的影响
迁居对单位老年人日常生活社会网络的影响
李鹏飞;柴彦威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13(28)3
【摘要】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维度。
本文以单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观察、追踪研究、结构访谈、案例剖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比迁居前后单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状态,分析迁居后单位老年人应对新居住空间与原有社会交往空间分离下的日常活动与交往模式的调整与变化,重点剖析迁居老年人与原单位社区之间的互动,进而归纳迁居对单位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机制,并从老年人迁居与社会交往的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老龄政策。
【总页数】8页(P78-84)
【关键词】单位老年人;迁居;社会网络;老年人宜居社区
【作者】李鹏飞;柴彦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1
【相关文献】
1.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方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护理 [J], 宋亚军;张保利;王红霞;李菲菲;赵丽俊
2.社会支持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 [J], 蒲在春;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3.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 [J], 魏蒙; 张文娟
4.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 [J], 魏蒙; 张文娟
5.特质性与状态性孤独、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舒适影响的路径分析 [J], 宇寰;赵梅;谢伦芳;吴猛;李加敏;陈乐;刘子璇;李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市人口迁移情况的研究与思考
天津市人口迁移情况的研究与思考李鸥【期刊名称】《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03(005)003【摘要】迁移加速是本世纪前半叶我国人口变动的突出特征.从迁移总量、迁移人口的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迁移原因及迁入人口的来源等研究天津市的人口迁移状况,对于揭示天津人口流动规律、资源配置效果、社会管理水平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总页数】4页(P77-80)【作者】李鸥【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应用经济学教研部,天津,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1【相关文献】1.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11年7月6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J], 李亚力;2.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11年7月6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J], 王宝弟;3.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11年12月29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J], 李润兰;4.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施情况的报告——2010年7月22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J], 李亚力;5.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10年7月22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J], 李润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与优化策略-以天津市为例
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与优化策略-以天津市为例刘爱华;邹哲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6(032)010
【摘要】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直接影响城市形态及其土地利用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及交通、居住等多个方面。
特大城市处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层,是重要城镇群的核心和领导城市,对外来人口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文章在分析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天津市的人口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判断其人口分布趋势,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优化、公共设施建设和外来人口市民化方面提出应对人口增长与优化人口分布的策略。
【总页数】6页(P103-108)
【作者】刘爱华;邹哲
【作者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3
【相关文献】
1.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为例 [J], 童玉芬;马艳林
2.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的量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童玉芬;阳圆;张欣欣
3.经济-生态导向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优化--以无锡市区为例 [J], 段学军;陈雯;许刚;孙伟
4.中国副省级及以上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多中心性研究 [J], 赵新正;李梦雪;李秋平;李同昇;芮旸
5.基于GIS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型与应用--以长春市区为例 [J], 林飞娜;赵文吉;张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市区迁入新辟住宅区居民生活待遇问题的通知-津政发[1984]62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市区迁入新辟住宅区居民生活待遇问题的通知正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市区迁入新辟住宅区居民生活待遇问题的通知(1984年4月26日津政发〔1984〕6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近几年来,我市新辟的丁字沽、北仓、密云路、长江道、天拖南、体院北、小海地、珠江道、新立村、真理道、建昌道、程林庄、王顶堤等住宅区,大部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这些住宅区以及在此以前建成的一些小区(如永红工业区等),对于疏散市区人口,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解决住房难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鼓励居民到新辟住宅区定居,解决居民群众在上述地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市人民政府曾于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发出《关于由市区迁入新辟住宅区的居民仍享受市区居民生活同等待遇的通知》(津政发〔1981〕226号),在执行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新区的发展和建设。
但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市、区人民代表和居民群众曾来信来访,提出批评、意见。
据调查了解,主要是有些规定没有很好地落实,使新区居民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为使迁入新区的居民安居乐业,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市人民政府特重申并作以下规定:一、户口管理。
凡由市区迁入新辟住宅区的居民,其户口仍按市区户口对待。
今后根据户口成员的变动情况或生活变化的需要,可随时迁回市区居住。
市、区公安局和派出所要进一步加强户口管理工作,提高公安干警的政策、业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对移入新辟住宅区居民的落户,应根据户口管理规定,及时予以办理。
二、升学、就业。
由市区迁入新辟住宅区居民子女的升学、就业,与市区居民子女一视同仁,凭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准予报名和应试,并根据德、智、体的全面考核,按同一标准择优录取和录用。
天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及驱动机制
天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及驱动机制发布时间:2021-05-17T14:19:54.20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4期作者:董沣毅[导读] 在土地城镇化研究中,发达地区城镇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也使城镇结构由农业形态转变为城市形态。
董沣毅柳州工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0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在土地城镇化研究中,发达地区城镇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也使城镇结构由农业形态转变为城市形态。
当城镇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空间形态完成了快速扩张之后,随之将进入挖潜、优化的阶段,产业结构和城镇结构都将发生重要的转变。
发达地区城镇政府如何保障城镇得到有序、合理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保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会进步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增强综合竞争力,已经严峻地摆在城镇政府的面前,迫切需要对发达地区城镇的城镇结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来保障城镇结构的转变,使城镇得到科学、有序和健康的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镇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必然反映在城镇结构与形态上,因此,各地区城镇的发展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寻求不同的发展模式,政策及各具特色的建设途径。
但是,对于发达地区城镇结构转变的保障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天津市地区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为欠发达地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1.1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研究方向王婧(2014)等应用脱钩理论和模型,发现中国25个省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两者协调性欠佳,呈现弱脱钩状态,将环渤海地区为典型,方创琳(2014)研究了在城乡快速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规律,得出该地区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大 学文学博士学位 , 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地理。 已发表多篇论文 , 近著 《中日城市结构 比较研究》、 《城市空间》 , 合著 《中国城市地理》 等。
4期 柴彦威 等: 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特征及机制分析
3 93
我们选择天津市内区域特征各不相同、 在建设时期、 住房形态、 居住环境及空间分布 等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5个居住区 (图 1, 表 1) , 随机抽取 1000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 其中包括了居民个人及家庭的属性、 迁居的次数、 时间、 地点、 原因、 意向等问题。 鼓楼 北里小区是典型的老居民居住区 , 谦德庄是正在改造中的旧居住区 , 丁字沽是与大单位配 套的工人居住区 , 小海地是配套较好的干部居住区 , 王鼎堤是新型的居住区。
分析迁居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性质可知 , 48. 8% 是在工厂从业 , 其次依次是在公司类和 商店类单位上班者 (占 18. 7% )、 科研、 文教、 卫生类单位上班者 (占 13. 7% ) 和机关单 位上班者 (占 12. 9% )。这些职业的居民的迁居一般是与单位分房相关联的。而择居比较自 由的个体业主只占 4. 8% 。 3. 4 教育水平特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 北京 100871)
摘要: 在对天津市民问卷调查等第一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 总结出天津城市内部人口 迁居的迁移性、 迁移方向性、 迁移距离和迁移空 间类型等特征 , 初步分析了迁居机制及其变化 , 提出天津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 关 键 词: 城市内部人口迁居 ; 迁移性 ; 空间类型 ; 迁居原因 ; 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 K928. 5 文献标识码: A
从迁居者的文化程度看 , 受过初、 高中教育者占到一半以上 , 受过大专和本科等高等 教育者较少 (占 24. 8% )。并且 , 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离高校和科研院所较近的王鼎堤 新居住区中 , 迁居者中的本科以上学历者最多 (占 11% 左右 ) ; 而与王鼎堤小区形成鲜明对
39 4
地 理 研 究
从地区之间的横向对比来看 , 王鼎堤小区、 谦德庄小区和小海地小区属于迁移比较活 跃的地区 , 而丁字沽小区和鼓楼北里小区的迁移性较弱。 并且 , 王鼎堤小区居民的迁居率 达到 91% , 而鼓楼北里小区却只有 24% ; 丁字沽和鼓楼北里小区的户均迁居次数仅为 1. 3 左右。 这既说明老居住区居民构成的相对稳定性特点 , 也反映出居民向新居住区多次搬迁 后居住环境加以改善的过程。
三次迁居 户数及比例
5 ( 8. 4% ) 10 ( 11. 1% )
1 ( 4. 6% ) 6 ( 10. 2% )
22 ( 7. 5% )
四次迁居 户数及比例
3 ( 3. 3% )
1 ( 1. 7% ) 6 ( 9. 5% ) 10 ( 3. 4% )
五次迁居 户数及比例
2 ( 2. 2% )
1 ( 1. 7% ) 3 ( 4. 8% ) 6 ( 2. 1% )
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不仅是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活力的主要标志 , 而且与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 因此 , 城市地理学一直十分重视城市内部人口迁移以及对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西方国家理论界对此做了大量研究 , 总结出不少理论与学说 , 这 既包括聚焦于城市人口迁移的入侵演替理论 [ 1]、过滤理论等古典理论 [ 2] , 也包括解释现代城 市居民移动 -活动系统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3 ]、 互补理论 [4 ]、 行为主义理论 (压力学说 ) [5 ]及 时间地理学理论 [6]。但是 , 这些主要以西方国家城市为研究对象而概括出来的理论与方法 , 能否对处于大变革、 大转型中的中国城市研究起到指导与借鉴 , 还有待于大量中国城市实 证研究的验证与发展。
进入 80年代以后 , 关于中国城市内部人口迁移的研究不断增加 [ 7~ 17]。概观这些研究成 果 , 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研究和居住郊区化研究。 前者的问题意识是探 讨中国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 而后者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中国城市郊区化理 论的建立。 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归属于前者类型。
39 2
地 理 研 究
19 卷
本文在对天津市民问卷调查等第一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 总结出天津城市内 部人口迁居的迁移性、 迁移方向性、 迁移距离和迁移空间类型等特征 , 初步分析了迁居机 制及其变化 , 提出天津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相关建议。
2 研究对象地区概况
天津是具有行政、 经济、 文化、 教育等职能的典型的综合性超级大城市 , 其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经历过若干发展时期后 , 形成了现在的 “三环十四射” 的城市总体框架 , 即围绕 城市中心商务区形成第一环带 , 围绕城市主要居住区形成第二环带 , 围绕城市工业区形成 第三环带 ; 十四条城市主要干道贯穿其中 , 形成环形放射状的城市发展模式①。从城市居住 空间的角度看 , 经历了解放后几个大的居住小区的建设阶段 , 天津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在总 体上形成同心圆状的同时 , 主要沿东南、 西南、 正西、 西北和东北的五个方向轴向外扩展 (图 1)。 目前 , 天津市正处于旧城改造和郊区化的新时期 , 城市内部人口迁移日益活跃化 , 城市空间结构处于调整与转型阶段。
第 19卷 第 4期 2000年 12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IC AL RESEARC H
V ol. 19, No . 4 Dec. , 2000
文章编号: 1000-0585( 2000) 04-0391-09
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特征及机制分析
柴彦威 , 胡智勇 , 仵宗卿
表 2 调查居住小区迁移性的比较 Tab. 2 Comparison in migrant mobility between survey areas in Tian jin city
迁居率 户均迁 调查小区
/% 居次数
丁字沽
66
1. 35
王鼎堤
91
1. 67
鼓楼北里
24
1. 32
谦德庄 66. 3 1. 76
表 1 天津市调查地区比较 Tab. 1 The comparison of survey areas
鼓楼北里小区
谦德庄小区
丁字沽小区
小海地小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鼎堤小区
建设时期 1949年以前
平房 50年代 楼房 9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期
80年代中期
90年代初期
所处位置
旧城区 内环线内
旧城区
新城区西北郊
新城区东南郊
4期 柴彦威 等: 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特征及机制分析
3 95
图 2 各居住小区迁居者前住地的空间分布 Fig . 2 The spa tial distribution of mig rant destina tio n fro m surv ey areas
口迁居的距离衰减十分明显。 7 km以内的迁居在各居住小区中都占到 80% 以上 , 说明目前 天津人口迁居的近距离特征。其中 , 鼓楼北里旧居住区的迁居距离衰减最快 , 5公里以内的 迁居次数就达到 95% 以上 ; 而王鼎堤新居住区的衰减最慢 , 5 km 以内只占 60% 。总之 , 天 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以短距离的蔓延扩展为主要特点。 4. 4 迁居空间类型特征
1 研究问题意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 , 在强有力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 中国城市中的各种管理制度很大程度 上限制了城市内部人口的迁移流动 , 形成了城市内部人口移动性较低的显著特点。但是 , 这 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城市就业制度、 住房分配 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过程中 , 居民在城市地域内部自由择业、 择居的能力大大提高 ; 特别 是在进入 80年代以后 , 许多城市的大规模旧城改造、 新开发区的建设、 外来人口的大量集 聚等都促使当代中国城市向经济活跃、 流动性大、 迁移性高的现代化大城市发展。
3. 1 经济属性特征 收入是影响居民择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发生迁居的居民住户中 , 家庭月均收入在
500~ 30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占了绝大多数 ( 83. 5% ) , 其中 , 月均收入在 500~ 1 000 元之间的家庭又占多数 ; 而月均家庭收入超过 3 000元的高收入家庭很少 (占 2. 4% )。 这 与天津市民人均年收入为 6 600元的现状基本吻合。可见 , 天津市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是目前 限制居民自由迁居的主要瓶颈。 并且居民收入的地区间差异不明显 , 所谓的城市两极分化 现象在天津并不突出。 3. 2 家庭结构特征
4. 2 迁移方向性特征 把每个居住小区迁居住户的前住地标在地图上 , 以便分析迁居的方向性特征和空间特
征 (图 2)。 总体上看 , 老居住区鼓楼北里和谦德庄的住户主要是较早时期由城市周边地区 迁入 , 而新建设的丁字沽、 王鼎堤和小海地小区的居民主要是后来城市中心区内人口的分 散 , 居民来源地也相对集中一些。 各居住小区人口原住地的相互重叠区域大部分落在市中 心的和平区范围内 , 这说明和平区是市内各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出地。 这是天津市积 极建设中央商务区、 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原居住人口大量外迁的空间反映。 另外 , 市内 各区内部的近距离人口迁居较多也是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一大特征。
由于迁居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 所以家庭结构状况也是影响居民迁居的重要因 素之一。 从对天津市民的调查结果看 , 二代三人户和二代四人户的完整核心家庭是迁居的 主体 , 占到迁居住户数的 58% ; 其次是三代五人户和三代四人户的大家庭 (总共占 20% )。 可见 , 家庭规模对迁居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3. 3 职业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