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开展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衡量一名幼儿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指标。

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对策,以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

一、选题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师在选择集体科学活动的内容时容易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选题太大,定位模糊。

一些教师由于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缺乏了解,加之对所选内容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大主题下,各种内容都被“蜻蜓点水”式地涉及到了,可又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探究。

例如在中班“我们怎样过冬”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引导幼儿探讨了不同动物的过冬习性,而且讨论了人类怎样过冬的问题。

如此多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不仅组织者自己概念模糊,幼儿在活动过后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存在畏难思想,只图简便。

操作与探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材料。

这使一些幼儿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只想选取一些不需准备材料或只用很少材料的主题,结果使科学活动像语言谈话活动。

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动物怎样运动”的科学活动时,整节课就是让幼儿谈自己认识什么动物及这些动物是怎样运动的,然后做模仿动物运动的游戏。

整个活动因没有材料的支持而显得十分沉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所选主题因很难收集材料而无法开展。

教师一般都知道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来学习科学,但因所选主题不易收集材料,而造成材料单一、数量有限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如在中班“好玩的石头”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鹅卵石可供操作,又怎能感受到石头好玩呢?
四是选题不符合幼儿年龄水平,不具挑战性。

只有所选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探索和学习。

一些教师因对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需要欠了解,使所选主题太浅或太难,导致幼儿对活动毫无兴趣。

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调制泡泡水”中,教师准备了洗手液、洗衣粉、肥皂片和洗洁精四种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调制泡泡水。

因准备的材料都很容易调出泡泡水,而且操作方法非常简便,对大班孩子不具挑战性,所以孩子们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然后就到处追跑,干别的事去了。

针对幼儿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一是分管教学的园长、教研组长与教师共同分析主题。

通过共同分析,可以使教师深入了解所选主题蕴含的教育内容,明确重点与难点,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等。

二是让教师进行比较性尝试,即让教师比较使用操作材料与不使用操作材料两种情况下幼儿的学习效果,从中体会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

三是提示教师选题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条件,以能否收集到相应的充足材料为重要的活动取舍标准。

四是倡导教师多与幼儿接触,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能够根据幼儿的一般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施教。

二、目标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目标是教育要达到的要求,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

选好了活动主题,怎样分析、挖掘这一主题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准确定位并合理表述教育目标,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目前,在具体设计与表述活动目标时,幼儿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定位模糊、表述空泛、针对性不强。

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我们怎样过冬”中,教师将
活动目标设计为:“知道动物与人怎样过冬。

”由于人与动物在过冬的方式、方法、行为、习性、对环境的依赖与改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也就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

而如此空泛的目标定位也反映出教师对主题缺乏深入的分析,自身概念模糊,自然在目标定位时会不着边际。

二是目标缺乏层次性,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如在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将目标表述为:“发现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学会用词‘沉浮’。

”这一目标只提出了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未考虑幼儿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的发展,反映出教师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的价值倾向,容易导致只重活动结果,而忽视活动过程和幼儿探索体验的现象。

三是表述角度混乱。

如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的目标被表述为:“让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和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此目标中,既有站在教师培养角度的表述(“让幼儿……”),又有站在孩子发展角度的表述(“乐意……大胆……”)。

表述角度的混乱必然会制约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

针对幼儿教师在目标设计与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一是指导教师多实际演练。

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帮助教师学会分析每个主题内容的内涵、涉及的关键概念及相关知识,以准确定位,并使活动组织目标明确、具体。

二是选取教师在目标设计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予以具体指导和修改。

如针对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目标设计的问题,通过组织教师讨论,可以将目标修改为:“观察、探索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感知水的浮力;学习细致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大胆探索。

”如此表述就全面、规范多了。

三是让教师相互改错。

如针对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组织教师讨论、改错,最后将其修改为:“运用看、摸、闻、尝等多种感官途径,观察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愿意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意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并能大胆参与活动。

”修改后的目标显然表述角度统一,也更具操作性。

三、材料准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科学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因此材料准备是组织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在准备材料方面,幼儿教师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材料种类不丰富,不能支持幼儿通过操作达成活动目标。

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给幼儿准备的糖果只有两种,即软的和硬的纸包糖,而且数量有限,每位幼儿不到两粒。

由于材料的种类很有限,无法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糖果,其活动效果必
然大打折扣。

二是材料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如在小班“传声筒”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只有一个传声纸筒。

由于小班幼儿缺乏主动交换、比较探索的意识,活动也就无法达到通过幼儿探索,发现纸筒传声条件的目的。

三是材料摆放不当,影响幼儿操作与教师指导。

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将水、教师自己折的纸杯、涂了蜡的纸杯、毛笔等材料全放在桌上,而桌子就放在幼儿面前。

孩子自然会被材料所吸引,结果是不仅孩子难以专心听教师讲解,而且孩子们你玩这个,他拿那样,弄湿了衣服,打翻了纸杯,整个活动乱成一团。

四是材料呈现不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科学活动讲究“以材料说话,让材料引领幼儿学习”,因此对材料的呈现方式很有讲究。

一般来说,材料呈现应根据活动环节需要,采用
逐步呈现的方式。

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本是让幼儿猜测“老师带来了什么礼物?”然而,由于教师一开始就将糖果呈现在桌上,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一猜测问题,孩子们自然就没有了想像的必要。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呈现材料时,还要注意不能干扰幼儿的注意。

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一种纸杯装水漏水,而同样是纸杯的另一种纸杯却不漏水”这一问题时,配班教师在每个孩子的座位后放了一个未涂蜡的纸杯,以为他们下一步操作“给纸杯涂蜡”做准备。

然而,配班教师突然在孩子后面这样神秘地走一圈,还是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纷纷转头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从当前讨论的问题转移开了,从而影响了讨论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

五是材料的卫生与安全未受到高度重视。

幼儿操作的材料应尽量注意安全与卫生,这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大前提,但一些教师在设计组织科学活动时会有考虑不周的现象。

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给纸杯涂蜡,以发现蜡可以保护纸杯不漏水。

教师事先未做任何示范与要求,就让孩子自己去用烧融的蜡给纸杯涂蜡,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可能导致幼儿被烧伤或烫伤,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注意。

针对在材料选择和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一是针对问题,组织教师讨论。

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结束后,让执教教师与观摩教师围绕“活动效果不理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展开充分的讨论,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材料准备上的问题,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提出更好的教学实施策略,如有老师提出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糖果的包装纸颜色、外形、种类、软硬、大小、气味、口味、数量、剥开方法等。

如此深入挖掘材料的探究价值后,再次试教时,教师就懂得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质地与不同包装外形、大小、软硬、颜色、气味、口味的糖果了,活动也由此生动起来。

二是让教师多次试教,比较体验。

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失败后,经集体讨论,发现问题的关键是材料摆放太集中,没有合理利用空间。

再次试教时,教师将孩子听课的座位与操作区相对分开,从而保证了孩子在听教师讲解和进行问题讨论时不受干扰。

当然这样的调整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后才能完善。

三是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事先应当尽量排除;确实需要幼儿操作的,教师必须先讲解示范,并强调注意事项,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四、设计与组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活动目标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

当前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单一,环节设计缺乏趣味。

如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中,教师开始将环节设计为:“让幼儿用两个纸杯(一个涂了蜡,一个未涂蜡)分别装水,发现一个漏水、一个不漏水的现象,然后引导幼儿抠一抠、刮一刮,发现不漏水的杯上涂了蜡,接着让幼儿在两张纸(一张有蜡、一张未涂蜡)上做滴水实验,发现涂了蜡的纸不透水,最后小结结束。

”从这一设计可以看出,整个活动全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操作任务,幼儿被动操作,毫无趣味可言。

二是未注重各领域内容的整合,内涵单一。

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中,教师第一次设计时,只知围绕糖果的外形、口味这些单一的维度进行,致使活动内容不饱满,孩子感知不充分。

三是设计提问不精练,不能激活幼儿思维。

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幼儿探索,因此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设计的提问通常十分空洞,指向性和引导性不强,或者多为封闭性问题,只有惟一的答案,不能激活幼儿
思维,或者不符合幼儿的年龄水平,幼儿不理解或不好回答。

四是教师缺乏激情,也未注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科学概念要求严谨与准确,使部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不苟言笑,语言呆板生硬,过分严肃,在活动过程中只注重怎样清楚地向幼儿解释概念,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与探索。

五是语言不精练,概念表述欠清晰。

对科学概念,教师有时自己也把握不清,导致在组织活动时环节展开不充分或各环节只是走过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未能落实到位,组织语言罗嗦,表述繁杂,一句话反反复复,越说幼儿越糊涂。

六是教案表述欠规范,层次不清。

教师的教案要么过简,只有对主要环节的表述,对各环节引导的关键语和提问未作设计,使他人无法知道她将怎样指导活动,或者是过繁,将教师课堂中可能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表述出来,又未理出层次,他人也很难明白其设计的各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解决上述设计与组织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的对策就是与教师一起反思,分析问题,调整方案,并通过多次试教,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与指导策略。

如针对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过程设计太简,提问不精炼等问题,针对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过程设计太繁,环节过多,缺乏趣味性等问题,教师经过课后反思与多次试教,最后找到了较优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