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美学角度赏析红楼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赏析
提要:文艺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但蓬勃发展的学科,对于中国传统美的研究总结做出了很大贡献。《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代之作,内容广博思想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赏析《红楼梦》,即能够利用这一学科的综合优势,又有利于对《红楼梦》的理解研究。
关键词:文艺美学红楼梦美艺术
文艺美学作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经过几十年年来的发展,已经获得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我国文艺学、艺术学和美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和科学研究方向。它同美学文艺学密切相关,但同时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着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由此也构成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它得以独立存在的价值所在。宗白华曾说,在西方,美学是大哲学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属于哲学的内容,是哲学家的美学,但中国美学思想却是对艺术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影响艺术的发展。而中国古代很少有向西方那样的哲学的抽象的美学。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看来,没有哪个词比“博大精深”更能贴切地形容中国的文化了。儒道释理各家学派交相辉映;文学作品创作形式多种多样,诗歌词曲,文章骈赋,章回小说,每一种又各自包括下一级的的分类;书法篆刻各个派别各个朝代都各具特色;不管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的绘画都自成体系;另外还有雕塑造像,传统音乐、舞蹈,古曲戏曲,史官史学,武术棋艺,园林建筑,古玩器皿,衣冠服饰,美食名饮,法制民俗……真是道也道不尽。西方那种抽象的局限于对美的本质的研究方法就无法满足对中国特有传统美的研究的需要。文艺美学虽无法回答人类宏观的美学问题,也无法解决文学艺术审美创美以外的问题,但它专注于对文学艺术的创作与审美经验的研究,因此也就适应了上述需求。这些跟《红楼梦》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上文所列举的一些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几乎都或深或浅的被它包罗,它是一部同样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的奇书。毛主席曾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有一部《红楼梦》。”将这本书同中国的“大、博、多”相提并论,足可见它的广博。因此,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去赏析它可以更好的挖掘研究它的美以及给读者的审美体验。
首先是它的悲剧美。悲剧的美在于以美好事物的毁灭换来深思或者完成对某种事物的控诉,往往可以给人以启迪,净化心灵,提升认知水平,它让读者掩卷的心理经历由压抑、不满、悲痛到同情、释放、审美快感的曲线轨迹。所以莎士比亚悲剧才会有如此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悲剧的美是沉痛而伟大的。中国人喜欢逃避,不习惯做哲学式的悲剧思考,热衷于大团圆式的结局。而《红楼梦》则“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作者自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并在书的第五回便写出众女子的判词,将她们不幸的结局透露给读者,使得整本书中,无论什么场合都笼罩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剧气息。“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与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黛玉和宝玉知心相交,且都拥有着那个时代少见的叛逆思想,然而前者含恨而终,后者遁入空门;同样有着反抗精神的晴雯含冤香消玉殒;温顺贤良的尤二姐吞金而亡;敢爱敢恨的尤三姐自刎而逝;忠心的鸳鸯为不受大老爷的迫害上吊自尽;司琪潘又安双双自尽有情人难成眷属。而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人则是甘心的自行将自己有价值的思想因素毁灭,沉浸于旧道德,醉心于权术不择手段捞取金钱或者死心塌地为奴为婢,她们甘心成为旧制度的维护者殉葬者。更为可贵的是,这些悲剧冲突没有局限于善恶的伦理道德范围内,曹雪芹诚实地将悲剧的缘由指向了社会本身的矛盾、缺陷和荒谬。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是无法避免的,这种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真实的揭露了那个残酷的现实世界。其悲剧效果和对人的警醒启迪都是卓绝的。
《红楼梦》不像《水浒传》等书有着紧张曲折的情节,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过是一个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与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然多少年来却令多少人唏嘘落泪,拍案叫
绝,很大一部分是被书中的“情”所打动。作者编织了一张人情的大网,交织于整部书中。说到人情,不得不谈的自然就是书中的爱情。曹雪芹安排了多条爱情线索。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爱情,秦钟与智能儿的爱情,司琪与表弟潘又安的爱情,还有小红与贾芸,龄官与贾蔷……而每一段爱情都有着传统爱情小说不同的闪光点。宝玉厌恶文章经济,反对封建思想对人性的荼毒,称为一心期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为“禄蠹”,因此在众人眼中他是一个不爱读书不求上进的公子哥,多少人曾苦口婆心的劝过他,连一向与他玩得最好的“假小子”史湘云也未能免,唯独黛玉不曾。黛玉从不因他不喜四书,爱厮混于闺中而认为他“没出息”,第八十二回中她曾暗想:“倘若父母在时,别处定了婚姻,怎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才心地?”可见她是唯一能够理解宝玉的人,两人原是一样的心地,可谓举世皆浊二人渡清,举世皆醉而二人独醒,宝玉虽也爱慕宝钗的丰姿,但毕竟比不上与黛玉心灵契合之乐,因此两个灵魂自然越靠越紧。宝玉更是不避人地称赞黛玉:“林妹妹说过这种混帐话不曾?要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这种由共同的志向思想为主导的爱情,其价值与深度远远超过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生性刚烈的尤三姐为像心上人证明自己的清白毅然自刎,秦钟与智能儿不畏世俗羁绊相恋,深宅大院规矩森严也无法阻止司琪与表弟爱情的萌发,贾芸与小红,贾蔷与龄官,在爱情面前抛开了主仆身份的束缚……这些爱情故事都闪烁着自由独立平等的美,激励着人们对真心的追求。除了爱情,书中的友情描写同样可以触碰人们心中的弦。宝玉与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的友情,不似薛蟠同贾蓉、金荣等的关系,表面热闹,实际上靠食色维持。他们是真正的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所以秦钟死了宝玉才会痛哭不已,所以宝玉在因与戏子相交被父亲毒打后仍坚定地说就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值得的,所以“冷郎君”柳湘莲才会待宝玉亲近。《红楼梦》让人在纯真的爱情友情中徜徉同时在对比中明白什么样的爱情友情才是美的。
语言是艺术的载体,离开语言,很多艺术的美就无法展现,而文学是完全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传情达意的,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将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首先是形象性。文学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曹雪芹在书中对人物的塑造就一直备受称道。书中人物有四百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除了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外,很多小人物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忠心耿耿但爱酗酒的焦大,一心想出头的小红,淫荡但尚有良心的灯姑娘。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曹雪芹往往在他每一次出场时都添上几笔,这样反复刻画渲染,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而对于小人物则通过几笔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叫两个小丫头把风,看到凤姐突然回来,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过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就来了”。只这样一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丫头的不同性格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但每个人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性格特点,每个人自己的性格丰富复杂多面的。以宝钗为例,她虽然一直严格按封建道德要求自己,举止端庄,理智圆滑,但有时少女的天性也会流露出来,比如她去探望被打的宝玉时无意间的真情流露和扑蝶时的天真孩子气。另外作者也很擅长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尤其是宝黛相爱却小心翼翼的不断试探、猜疑,微妙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更加打动人。还有作品的情感性与思想性。任何作品都包含了作家的主观情感,都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服务的。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往往是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深深蕴藏在文学形象中,通过形象的描绘来表情达意。曹雪芹从不单纯说教,他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寄于人物的一言一行。如贾宝玉新奇的论断:女孩子未出嫁时是无价珍珠,出家后褪去光泽成为死珠子,老了便成鱼眼睛。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扭曲人性的封建社会的控诉和自由平等的观念,避免了理念说教,给读者带来格外真实自然的审美享受。
当然,仅凭一篇文章还远远无法将《红楼梦》各角度各层面的美挖掘出来《红楼梦》,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一幅由无数生活画面和日常细节构成的艺术画卷,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