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美学角度赏析红楼梦
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中的文艺美学文艺美学,是研究文学艺术这种社会现象的特殊的审美性质和特殊的审美规律的科学。
在西方,美学大都包含在哲学的范围内,专门论述文艺的著作也很多。
如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论家布西洛的《论诗艺》,18世纪德国莱辛的《拉奥孔》,19世纪俄国别林斯基的《文学的幻想》以及普列汉诺夫、卢卡契等人研究文艺问题,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但尚未能建立起独立的文艺美学学科。
只有到了当代,随着文学艺术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对文学艺术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文艺美学才从美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蚀立的学科。
20世纪西方美学和诗学的发展,导致文艺美学研究的重心不断转移:从对创作心理的重视(直觉主义和精神分析方法)到对作品本体的关注(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再到对作者本体的执着(接受美学、读者反映批评)。
现象学美学,阐降学美学、分析哲学美学也对文艺和美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它同美学文艺学密切相关,但同时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有着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由此也构成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
这也是它得以独立存在的价值所在。
那为啥要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来赏析《红楼梦》呢?首先是红楼梦的悲剧美。
悲剧的美在于以美好事物的毁灭换来深思或者完成对某种事物的控诉,往往可以给人以启迪,净化心灵,提升认知水平,它让读者掩卷的心理经历由压抑、不满、悲痛到同情、释放、审美快感的曲线轨迹。
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
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悲剧的美是沉痛而伟大的。
中国人喜欢逃避,不习惯做哲学式的悲剧思考,热衷于大团圆式的结局。
而《红楼梦》则“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作者自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并在书的第五回便写出众女子的判词,将她们不幸的结局透露给读者,使得整本书中,无论什么场合都笼罩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剧气息。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分析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一部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性描写而享誉世界,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还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价值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艺术魅力1. 独特的叙事结构与故事情节《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而著称。
小说以贾宝玉的梦境为背景,通过回忆和描写,呈现出贾宝玉所在的贾府和其他人物的生活,展示了一个富有封建社会特点的家族生活图景。
小说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充满悬念和戏剧性,使得读者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2. 纯熟的艺术语言和描述技巧曹雪芹以其纯熟的艺术语言和细腻的描述技巧打动了读者。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环境场景和情感描写的细致刻画,使得小说情感更为饱满、形象更为生动。
读者在阅读时往往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笔触,仿佛置身其中。
3. 深刻的人性描写与情感表达《红楼梦》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
曹雪芹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深入剖析人性的复杂性,让读者对人类情感和人性的理解更为深入。
4. 隐喻与象征的运用《红楼梦》以其丰富的隐喻与象征而吸引了众多读者。
小说中的各种物象和景物常常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和运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度。
读者通过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更好地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
5. 揭示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红楼梦》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方方面面。
小说通过描写贾府和其他人物的生活方式、思想观点和家族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婚姻制度、宗族文化等诸多方面。
读者通过阅读《红楼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艺术价值1. 文学成就与杰出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艺术评价
红楼梦艺术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曹雪芹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卓越的艺术表现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一直备受推崇,被视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首先,从艺术表现上评价《红楼梦》,我们不得不赞叹曹雪芹在情感描写上的高超技巧。
小说中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他们的爱恨情仇、嬉笑怒骂,将人物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中,对黛玉和宝玉之间那种深沉的爱情,以及对家族命运的悲天悯人之情,都表现出了曹雪芹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和精湛的表达能力。
其次,从结构和形式上评价,《红楼梦》在叙述方式和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功力。
小说延续了中国传统叙事方式,采用了多元叙事视角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将宏大的家族命运叙事与个人感情纠葛相结合,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和优美的文字表达。
曹雪芹将小说分为五十四回,并进行了精心编排,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再者,从文化内涵上评价,《红楼梦》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的哲学思想、佛家的超脱境界等,赋予了小说深刻丰富的意蕴。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对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风俗和人性的洞察和思考,使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载入史册的文化经典。
最后,从影响和价值上评价,《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文学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其影响之深远,传承之久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外文学交流的桥梁。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传承,都离不开《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的启示和影响,它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永恒的名著。
总而言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卓越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红楼梦》古典美学解读
《红楼梦》古典美学解读《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对古典美学有着深远影响,展现了古人对美的独到见解和对艺术的追求。
本文将从古典美学的角度解读《红楼梦》。
首先,古典美学注重审美观念的源流。
《红楼梦》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追求和独特的观美方式。
作品中描写的贾府、王府等豪门世家,以及其中人物的言谈举止,都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在小说中,贾府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等角色都充满了古人对自然、人文、音乐等元素的赞美和推崇。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曹雪芹成功表达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华丽、唯美、雅致的审美情趣。
其次,古典美学注重物我关系的建构。
《红楼梦》以宝黛之爱为主线,深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一个关于情感的辐射与传承,他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一种自然与音乐相融合的美的交流。
小说通过这对恋人,寓意了古代文人通过自然、音乐等元素的交流与传承来塑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三,古典美学注重抒写情感与境界升华。
《红楼梦》中情感的描写颇多,尤其是宝黛的悲欢离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到黛玉对宝玉的美好期许,小说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情感的处理方式和境界的升华。
通过描写二人感情的转变和成长,读者对古代文化中关于情感处理和境界升华的理解也得到了丰富。
最后,古典美学注重审美规律的呈现。
《红楼梦》通过精妙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审美规律的深刻意识。
作品中的众多角色,无论是贾府的人物还是其他家族世家的人物,在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上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审美规律的追求。
尤其是贾府的环境描写,如贾母的庭院、贾府的花园等,都充满了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规律的尊崇。
综上所述,《红楼梦》从多方面展现了古典美学的内涵。
通过古典美学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代文学巨著,也能更深入地领略古代文人对美的独特见解和对艺术的追求。
从美学角度看《红楼梦》
从美学角度看《红楼梦》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是要通过直接的美感来体会的,很难用逻辑的判断、命题来表达。
意象世界用逻辑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把意象世界转变为一个逻辑的判断,它的意蕴就会改变,甚至完全的丧失。
有人问爱因斯坦觉得巴赫的作品怎么看,爱因斯坦回答说:“热爱它,静静的听它,同时闭上你的嘴巴。
”宋代朱熹也说:诗歌有内在的血脉,要反复地吟诵它,去体会它的血脉,它的意蕴,而少用外来的道理语言分析它。
但并不是对文学艺术作品就不能说了,文学批评,文学研究,文学评论,都是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对作品进行阐释,都力图把作品的意蕴说出来,如果说的好,对读者和作者都有帮助。
金圣叹评《水浒传》、《西厢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人称赞他的评点“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阐释是不可避免的,阐释的好对读者和作者是有帮助。
但是作阐释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说出来的东西,说得再好也只能是作品意蕴的一种近似的概括和描述,这种概括和描述跟作品意蕴本身是两回事;二、有一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如《红楼梦》,意蕴极其丰美,一种阐释往往只能照亮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全部的意蕴,因此,对这些作品的阐释就可以无限的继续下去,这就是伟大文学艺术作品阐释的无限可能性。
所以,西方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国有说不完的《红楼梦》,对《红楼梦》的阐释是可以无限继续下去的。
《红楼梦》的意蕴:《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分三个方面:一、《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
《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等,描绘各种各样的人物,极为真实,极为深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空前的。
中国以前的小说,有神物传说,如《西游记》;有英雄传奇,如《水浒传》;有历史演义,如《三国演义》。
到了《金瓶梅》,出现了转折,《金瓶梅》通过描写暴发户西门庆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艺术美学与独特的审美观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独特之处。
首先,红楼梦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于自然、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独特审美追求。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色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意象隐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瑰丽和壮丽。
在描写人物形象时,作者注重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绘和心理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世界。
这种对于自然和人物形象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和谐”、“典雅”等审美价值的追求。
其次,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独特理解。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形式,如诗词、曲调、对话等,使得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态。
例如,在描写情感时,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诗词形式,通过对诗词的运用,使得情感更加饱满和深入人心。
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作者注重对话的节奏和语言的美感,通过对话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
这种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此外,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还体现了作者对于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深刻思考。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于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例如,在描写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时,作者通过对于两个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交流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两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情感的深沉。
在描写宴会和游园活动时,作者通过对于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对于环境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情感和环境之间的交融和共鸣。
这种对于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深刻思考,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情感共鸣力的作品。
总之,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于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深刻思考。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艺术美学和独特的审美观。
这部巨著不仅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着读者,更在艺术表现的诸多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
从人物塑造来看,《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富有层次感,体现了一种真实而细腻的美学观念。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并非简单的刻板印象,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面性。
以贾宝玉为例,他既有着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又有着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同时还带着几分贵族子弟的慵懒和任性。
这种多维度的人物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王熙凤则是另一个典型,她精明能干、泼辣狠毒,但在面对家族的困境时,也展现出了无奈和疲惫。
这种真实而复杂的人物塑造,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性的善恶美丑,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环境描写方面,《红楼梦》更是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书中对贾府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宏伟的建筑到精致的摆设,从热闹的庭院到幽静的花园,无一不展现出贾府的富贵奢华。
然而,这种描写并非单纯的炫耀,而是通过环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比如,林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清幽宁静,翠竹环绕,与她敏感细腻、孤高自许的性格相得益彰。
而薛宝钗的蘅芜苑,朴素淡雅,没有过多的装饰,也反映了她稳重端庄、藏拙守愚的特点。
环境与人物的相互映衬,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服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元素,在《红楼梦》中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书中对人物服饰的描写极其讲究,从材质、颜色到款式,都精心设计。
王熙凤出场时的“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通过她华丽的服饰展现出了她的权势和地位。
而贾宝玉的服饰则常常以鲜艳的颜色和精致的图案为主,体现了他作为贵族公子的身份和不拘一格的性格。
这些服饰的描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视觉美感,更成为了人物性格和身份的象征。
饮食文化在《红楼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
《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
《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精致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
除了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更以其卓越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珍品。
本篇文章将着重探讨《红楼梦》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以及应用于文学创作中的手法。
通过对唯美主义、双写技巧和情感描写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作品背后蕴含的艺术之美。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文章内容和结构,并明确目的。
接着,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包括唯美主义、双写技巧和情感描写等方面。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重点讨论美学思想在人物形象刻画中的体现,如对比与矛盾营造、幽默与讽刺手法以及艺术表达效果的追求等。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究文学创作手法对情节发展的影响,包括隐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时间叙事结构的变化与跳跃性描写技巧以及运用典故和寓言丰富作品内涵等内容。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本文将给出结论,并总结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及贡献度,并展望它们对今后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的启示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红楼梦》这一经典之作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并通过详细剖析,揭示其在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红楼梦》这一伟大成就,还能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2. 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在《红楼梦》中,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被充分体现,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节将重点探讨其中的唯美主义、双写技巧和情感描写。
2.1 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红楼梦》的核心美学思想之一。
小说通过描绘华贵的景物、精致的艺术品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世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红楼梦艺术手法赏析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红楼梦》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很高的美学价值。
它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的缩影,以小说的形式、以家庭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红楼梦》不仅在小说背景方面有特殊的构思,在小说艺术手法上面更是独具一格,达到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具有了相当的美学价值。
下面,我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历,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浅谈一二.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完美地做到了在同一阶级中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且不说人物本身千差万别的,单是本身思想性格及身份地位类似却又处处不同的形象就有很多为众人所熟知。
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的是官僚贵族的当权者,有的是锦衣玉食的公子王孙,有的是年轻貌美的大家姊妹,有的是经受豪宅欺凌的丫头仆役,这些人,同一类人大都有着相似的出身经历或者身份地位,但曹雪芹却同中求异,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对比手法,使得那些易被人混淆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使读者毫无类同之感。
比如,《红楼梦》中著名的两位名门千金小姐,薛宝钗和林黛玉。
她俩的出身和学识教养基本类似,都有沉鱼落雁之貌,都有出口成章之才。
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按理说很难区分。
然而在《红楼梦》中,显然她俩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形象。
曹雪芹通过对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风格的刻画,表现了这两个形象内在的迥异.这种迥异在宝钗和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黛玉对于宝玉,是一片纯真的爱情,她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爱情,含蓄而明心.而宝钗,却是因宝玉是贾府的宠儿而爱上宝玉,这种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未来的地位,她的爱谨慎而谋世。
再者,在处世为人方面,黛玉高洁,自尊,从不轻易迎合世俗,无论是对至高无上的贾母,还是对管家少妇王熙凤。
美学意义上的红楼梦之美
美学意义上的红楼梦之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其独特的美学意义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作为红学专家,我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红楼梦中的美,并探讨其美学意义。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在小说中,景物描写常常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在草庙的相遇,作者通过对草庙的描绘,展现了两位主人公的心境。
庙中的草木葱茏,清新宜人,与两人纯真的感情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和谐美的画卷。
除了自然景物,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贾宝玉是一个纯真善良、富有创造力的少年,他的形象代表了人性的美好和纯洁。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敏感多愁、独立自主的女子,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韧。
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感受到小说中的美。
红楼梦中的语言艺术也是其美学的重要方面。
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音乐感。
例如,作者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绘,以及对音乐的描述,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氛围。
在描述宴会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音乐词语,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音乐的声音,感受到宴会的热闹和欢乐。
这种语言艺术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红楼梦中的情节布局也是其美学的重要方面。
小说通过巧妙地安排情节,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荣辱浮沉。
其中最为经典的情节之一是宝黛之死。
作者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两人的深情厚意。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两人最终无法在一起,林黛玉因此而病倒并最终离世。
这一情节的发展既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伤感,又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这种情节布局使小说更加丰富多样,引人入胜。
红楼梦中的意象和象征也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使作品具有深层次的内涵。
例如,贾宝玉的石头,象征着他的纯真和善良;贾母的脸上的胭脂,象征着她的虚荣和世俗;黛玉的泪水,象征着她的忧伤和痛苦。
《红楼梦》之美学鉴赏与人生哲理解读
红楼梦之美学鉴赏与人生哲理解读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作品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一批世代人物的命运,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
除了剧情丰富外,《红楼梦》还富含了丰富的美学元素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将从美学鉴赏和人生哲理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
美学鉴赏1.叙事艺术:《红楼梦》以巧妙动人的叙事手法引领读者进入故事情节,并通过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描述艺术:作品中精细入微地描述了庭院建筑、服饰装束、花卉翠竹等各种景物,展现了清华园的美丽景色,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对白艺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揭示出深层次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的动态变化。
4.诗词境界:在作品中穿插了大量媲美古典名篇的诗词,包括宴会歌舞、对联、对诗等形式,以及贾宝玉自创的红楼梦之书等,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文学气息。
人生哲理解读1.家族衰落:《红楼梦》通过家族贾府的衰落和主要人物命运的转折,传达了无法逆转的命运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阶级固化、权力斗争以及道德伦理观念对个体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个体选择的思考。
2.爱情与婚姻: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制度束缚下爱情的局限。
如黛玉与宝玉之间复杂纠葛的爱情故事以及凤姐与荣府凤凰台一幕,呈现出婚姻制约对爱情可能造成的伤害和关系的复杂性。
3.追求真我:通过贾宝玉等人物的形象塑造,作品传达了追求真我、自由自在、超脱世俗束缚的哲学思考。
这种追求真实、排斥虚伪的理念,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4.人生矛盾与无奈:《红楼梦》展示了人生的诸多矛盾和无奈。
如太虚幻境与尘世纷扰、个体利益与家族利益之间的冲突,以及荣府争斗等,使读者深思人生现实困境中智慧与无助之间的反复。
总结《红楼梦》是一部集美学鉴赏和人生哲理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美学元素如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对白艺术以及诗词境界进行鉴赏分析,以及对人生哲理如家族衰落、爱情与婚姻、追求真我以及人生矛盾与无奈进行解读,我们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红楼梦》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红楼梦》的艺术之美和最高境界
《红楼梦》的艺术之美和最高境界《红楼梦》的艺术之美和最高境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无论是其艺术性还是其思想性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而其中的美学价值和境界更耐人深究,揣摩品味。
一、红楼梦的艺术之美《红楼梦》语言艺术之美在其用的恰到好处,二百年来,竟无人能动其一字,天下才子尽多,竟无人能写出第二部类似的作品,何也?红楼梦的艺术之美,集中表现在它对中国古典美的深刻反映和刻画上。
红楼梦算得上是描写我国封建社会各方各面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中的文学、音乐、建筑、绘画、雕塑、风俗人情、宗教祭祀、衣食住行中蕴含着的美令人叹为观止。
文学上,其中的诗词曲赋深深体现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幽、雅、朴、深得特点。
其中的描写秦可卿一句:“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语言虽朴质无华,但其中的意味无尽。
将抽象的,难以形容的“气质”“才华”用可嗅可视的兰,仙比喻,淡雅贴切。
而更为重要的是,曹雪芹对汉语有深刻的造诣,游刃有余地运用了文字的意境,这当然也得益于汉字的简而深,朴而广的特点。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如此宝贵的财富,而曹雪芹超乎常人且游刃有余的将其达到极致。
而将中国古典艺术之美运用如此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曹雪芹一人而已。
《红楼梦》中的语言是如此有意境,并且这种意境是多样的。
同是咏柳,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唐多令*咏柳》中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凭尔去,忍淹留”与自傲世故的薛宝钗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绝然两种不同的境界。
一为婉约,一为豪放,一以悲情惆怅胜,一以自负不羁胜。
《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即将人物与诗词的意境紧密结合,同时也赋予普通事物以更广阔更深的内涵,而第一点尤引人注目。
《红楼梦》语言的佳处在于它的全体,而不在一枝一节,很难举出某一处来说明它语言艺术的成就,最好的办法是通读全书。
而且,它的表现力不是呈现在词句的表面,而是含蕴在内里。
它把宝黛爱情写得极其缠绵旖旎,作者只用普通的朴实的口头语来写,却把“儿女真情”表达得极为深婉曲折,许多盛大热闹的场景、粉淡脂浓的人物,并不是用华美的词藻堆砌出来的。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视为一部艺术宝库。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描绘了丰富多样的美学观念和塑造了众多引人入胜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分析《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1. 音韵之美《红楼梦》中通过描写诗词、歌唱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展现了音韵之美。
作者巧妙运用平仄、押韵和对偶等手法,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和谐与流畅,进而体验到声音和语言带来的愉悦感。
2. 色彩之美小说中刻画了丰富多彩的环境与景物描写,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之美。
通过对宫廷、园林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的精细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色彩的鲜明与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进而产生对美的享受。
3. 姿态之美《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姿态和形象的角色,展示出姿态之美。
无论是贾宝玉的忧郁、林黛玉的傲人、薛宝钗的温柔还是贾母的睿智,这些角色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姿态,并由此向读者传递出深刻而真实的情感。
4. 空灵之美小说中亦包含了空灵之美的描绘。
作者通过诗词描写和气氛营造等手法,将一些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灵性境界和纯粹爱好者(如黛玉)等形象刻画得既真实又艺术化,在作品中营造出清净、虚幻但又引人遐思和想象的氛围。
5. 情感之美《红楼梦》以其精湛细腻地描写了丰富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感,展示了情感之美。
通过对各式人物间的爱恨纠葛、友情与亲情的表达,使读者能深入感知到不同情感带来的喜悦、痛苦和思考,进而引发共鸣。
结论《红楼梦》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以及其描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之美、色彩之美、姿态之美、空灵之美和情感之美等方面的探索及呈现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无数次的艺术享受与思索。
以上是《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初步字数已超过2500个中文字,如需更详细内容请指示补充的方向。
红楼梦艺术评价
红楼梦艺术评价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
它的艺术评价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文学、美学、哲学、历史
等多个领域。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红楼梦》的情节丰富多样,人物形象鲜明
立体,结构巧妙严谨,语言优美生动,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之作。
它通过对家族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其次,从美学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细腻
入微的描绘和深刻的审美表达上。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建筑布局、
服饰妆容、饮食器具等各个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和审美情趣,同时也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传达了作者
对于美学的深刻理解。
此外,从哲学角度来看,《红楼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作者
通过对人物性格、人际关系、命运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性和社
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如人性复杂、命运无常、道德价值等。
这些思想
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从历史角度来看,《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反映了
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为后人了解封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总的来说,《红楼梦》的艺术评价极高,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的艺术价
值不仅在于其文学、美学和哲学方面的成就,更在于其深刻的社会价
值和历史价值。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与艺术表现
近年来,《红楼梦》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热点,其中美学观和艺术表现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 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和艺术表现进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红楼梦》简介
作品概述
《红楼梦》是一部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 ,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各种社会力量冲突和矛盾的巨著。
THANKS
感谢观看
作者及创作背景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生活在一个由盛转衰的封建家庭,对封建社会的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创作《 红楼梦》时,他融入了自己的家族经历和社会见闻,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创作了这部不朽的 文学经典。
02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
自然美
四季景色
书中细腻地描绘了四季的变换,春天 的花朵、夏日的绿荫、秋天的月色、 冬日的雪景,都展现了自然之美的丰 富与多彩。
园林艺术
通过对大观园等园林的描写,展示了 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 古代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人物美
形象塑造
书中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无论 是贾宝玉的多情、林黛玉的聪慧,还 是王熙凤的泼辣、薛宝钗的端庄,都 展现了人物之美。
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 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进一步丰富 了人物美的内涵。
连贯性和趣味性。
叙事节奏
03
通过控制叙事节奏,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给读者带来强烈的
阅读体验。
人物塑造艺术
01
02
03
个性化人物
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形 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贾 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心理描写
《红楼梦》中的美学与审美观念
《红楼梦》中的美学与审美观念《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真实生动的描写和卓越的艺术创造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这部小说中,曹雪芹巧妙地融合了各种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红楼梦》中的美学与审美观念。
一、意境构筑的美学追求《红楼梦》是一部以意境构筑为核心的小说。
曹雪芹通过精心的描写和细腻的叙述,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他以画面感十足的描写和细致入微的语言,塑造了丰富的景物、人物和事件,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曹雪芹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比如,他以荣府的凄凉、黛玉的矛盾心理、宝玉的苦闷等形象,寄寓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探讨。
同时,曹雪芹通过反复出现的意象,如雨、雪、风月等,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深刻。
二、形象描写的审美追求《红楼梦》中的形象描写是曹雪芹的另一项美学追求。
他以至真至美的笔触,将那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尤为出色,他巧妙地运用形象的对比和夸张,营造出了鲜明的人物特征。
比如,黛玉和宝玉是小说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曹雪芹通过对两人相貌、性格和命运的描写,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形象。
黛玉温婉多情,宝玉聪明伶俐,两人的性格互补又有所区别,给人以强烈的形象印象。
除了人物形象,曹雪芹对于物象的描写也充满了审美追求。
他对衣物、饰品、建筑等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入微,充分展示了古代华贵生活的奢华和细腻。
通过对这些物象的描写,曹雪芹创造了独特的审美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
三、情感表达的审美追求《红楼梦》中的情感表达也是曹雪芹的审美追求之一。
他通过情感的描写和叙述,展示了一个繁复多变的人生世界,使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力量和感染力。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与文学特点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与文学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构思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故事,融合了丰富的美学元素,同时展示了独特的文学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楼梦》在美学价值和文学特点方面的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红楼梦的美学价值1. 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刻画了大量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形象。
其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的聪明才智和敏感情感,贾宝玉的纯真善良和感性情感,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和独立意志,都使人们对其产生共鸣。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立体感,还通过多维度的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变化,从而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2. 情感主题的表达红楼梦以情感为主题,以爱情、亲情、友情等多种情感纠葛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微妙。
小说中充满了辛酸、动人和悲剧的故事,使读者对人性的善与恶、欢与乐、爱与恨产生思考。
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尤其令人难忘,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执着爱情,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纠结情感。
这些情感主题的表达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展现了红楼梦的深厚美学价值。
3. 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红楼梦》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
作者采用了汉语言词汇的最高级和最含蓄的表达方式,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尤其出色,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手法,展示了时光无情和人世沧桑的主题。
这种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沉浸在故事之中,体验文学的独特魅力。
第二部分:红楼梦的文学特点1. 多重叙事结构《红楼梦》采用了多重叙事结构,通过贾宝玉的梦境和书中嵌入的诗词歌赋等形式,展示了家族兴衰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诗词和歌赋,通过这种形式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社会写实与幻想世界的结合《红楼梦》融合了社会写实和幻想元素,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基础,展示了清代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诞。
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
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深刻、文学价值极高的经典作品,其中涉及了许多美学思想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就《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
1. 艺术形象的创造《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有意义的,它们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形象和情感,这些形象是作者所力求创造并塑造的。
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才华,曹雪芹成功地把自己的思想将到每一个人物形象中去,使得这些形象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成为读者心中不可磨灭的形象。
2. 意境营造《红楼梦》中表现了丰富的意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生动的想象力。
比如,《红楼梦》中的孝感天下园林景象,作者写的极为精彩,青翠欲滴的草木、流水潺潺的河流、鸟语花香的气息,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美好、安静、祥和的世界,这种意境使人们感受到了融于自然、如在仙境的感觉。
3. 诗化的文学语言《红楼梦》中的语言是极其美丽和优美的,曹雪芹采用了诗化的文字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这句“白云深处数峰重,青霭满空自雾浓。
”描述了大观园的美景,给人们的感觉是云雾缭绕、烟霞缤纷,山峰轮廓分明、云雾映衬,如诗如画,让人们感受到了静谧、悠然、梦幻的气息。
4. 人生哲理的探讨《红楼梦》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曹雪芹在书中模拟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寓意了人生的苦短和世态人情的无奈,使读者得到了深深的启示。
比如,《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贾宝玉的性格和遭遇,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人生的真谛,明确人生的意义所在。
并且作者曹雪芹的一些总结与思考给了读者很多的启示,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感受生命的美好的重要性。
总结:《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作品,它成功地传递了曹雪芹的思想和美学思想。
这部小说通过形象的创造、意境的营造、诗化的文学语言和人生哲理的探讨来展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让读者不仅仅得到了美学上的享受,也得到了人生的启示和反思。
红楼梦中式古典美学的瑰宝
红楼梦中式古典美学的瑰宝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典美学的瑰宝。
它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精妙的艺术构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将从古典美学的角度,探讨红楼梦中所蕴含的瑰宝。
一、意境的创造古典美学注重意境的表现,而红楼梦则以其独特的意境而著称。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贾府、荣府等府第的宏伟景象,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奢华与荒诞。
同时,通过诗词歌赋的运用,展现出红楼梦独特的浪漫情调和优美的意境。
例如,林黛玉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将寒凉和孤寂的意象融入到景色之中,给人一种深沉的感受。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其古典美学的瑰宝之一。
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作者刻画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
例如,贾宝玉的纨扇轻摇,玉石冰寒,形象地表现出了他柔弱的性格和对红楼梦的执着追求。
而林黛玉的忧郁和自卑,则通过她的诗作和行为得以完美展现。
三、意象的运用红楼梦中的意象是其古典美学的又一瑰宝。
意象是作家用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手法,通过运用形象直观的语言,将文学内涵融入到形象中。
红楼梦中充满着各种意象,例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暗示了虚荣和外表掩盖内心虚弱的主题;林黛玉掉入省亲的石阶中,暗喻她的命运坎坷,寓意深远。
这些鲜明的意象无形中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红楼梦以其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成为古典美学的瑰宝之一。
古典美学注重表现现实和虚幻之间的边界,而红楼梦则将两者相融合。
通过揭示贾宝玉的梦境和幻觉,作者将现实与虚幻相互映照,使作品充满了梦幻般的氛围。
虚实结合的手法也让红楼梦成为一部奇幻而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
五、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红楼梦中式古典美学的瑰宝还表现在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上。
红楼梦中不乏精美的歌词和乐曲,诸如《葬花吟》、《庆红楼梦》等。
这些歌曲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音韵之美,丰富了作品的听觉感受,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赏析
提要:文艺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但蓬勃发展的学科,对于中国传统美的研究总结做出了很大贡献。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代之作,内容广博思想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赏析《红楼梦》,即能够利用这一学科的综合优势,又有利于对《红楼梦》的理解研究。
关键词:文艺美学红楼梦美艺术
文艺美学作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经过几十年年来的发展,已经获得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被广泛认同的我国文艺学、艺术学和美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和科学研究方向。
它同美学文艺学密切相关,但同时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有着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由此也构成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
这也是它得以独立存在的价值所在。
宗白华曾说,在西方,美学是大哲学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属于哲学的内容,是哲学家的美学,但中国美学思想却是对艺术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影响艺术的发展。
而中国古代很少有向西方那样的哲学的抽象的美学。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看来,没有哪个词比“博大精深”更能贴切地形容中国的文化了。
儒道释理各家学派交相辉映;文学作品创作形式多种多样,诗歌词曲,文章骈赋,章回小说,每一种又各自包括下一级的的分类;书法篆刻各个派别各个朝代都各具特色;不管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的绘画都自成体系;另外还有雕塑造像,传统音乐、舞蹈,古曲戏曲,史官史学,武术棋艺,园林建筑,古玩器皿,衣冠服饰,美食名饮,法制民俗……真是道也道不尽。
西方那种抽象的局限于对美的本质的研究方法就无法满足对中国特有传统美的研究的需要。
文艺美学虽无法回答人类宏观的美学问题,也无法解决文学艺术审美创美以外的问题,但它专注于对文学艺术的创作与审美经验的研究,因此也就适应了上述需求。
这些跟《红楼梦》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上文所列举的一些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几乎都或深或浅的被它包罗,它是一部同样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的奇书。
毛主席曾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有一部《红楼梦》。
”将这本书同中国的“大、博、多”相提并论,足可见它的广博。
因此,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去赏析它可以更好的挖掘研究它的美以及给读者的审美体验。
首先是它的悲剧美。
悲剧的美在于以美好事物的毁灭换来深思或者完成对某种事物的控诉,往往可以给人以启迪,净化心灵,提升认知水平,它让读者掩卷的心理经历由压抑、不满、悲痛到同情、释放、审美快感的曲线轨迹。
所以莎士比亚悲剧才会有如此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悲剧的美是沉痛而伟大的。
中国人喜欢逃避,不习惯做哲学式的悲剧思考,热衷于大团圆式的结局。
而《红楼梦》则“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作者自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并在书的第五回便写出众女子的判词,将她们不幸的结局透露给读者,使得整本书中,无论什么场合都笼罩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剧气息。
“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与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黛玉和宝玉知心相交,且都拥有着那个时代少见的叛逆思想,然而前者含恨而终,后者遁入空门;同样有着反抗精神的晴雯含冤香消玉殒;温顺贤良的尤二姐吞金而亡;敢爱敢恨的尤三姐自刎而逝;忠心的鸳鸯为不受大老爷的迫害上吊自尽;司琪潘又安双双自尽有情人难成眷属。
而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人则是甘心的自行将自己有价值的思想因素毁灭,沉浸于旧道德,醉心于权术不择手段捞取金钱或者死心塌地为奴为婢,她们甘心成为旧制度的维护者殉葬者。
更为可贵的是,这些悲剧冲突没有局限于善恶的伦理道德范围内,曹雪芹诚实地将悲剧的缘由指向了社会本身的矛盾、缺陷和荒谬。
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是无法避免的,这种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真实的揭露了那个残酷的现实世界。
其悲剧效果和对人的警醒启迪都是卓绝的。
《红楼梦》不像《水浒传》等书有着紧张曲折的情节,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过是一个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与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然多少年来却令多少人唏嘘落泪,拍案叫
绝,很大一部分是被书中的“情”所打动。
作者编织了一张人情的大网,交织于整部书中。
说到人情,不得不谈的自然就是书中的爱情。
曹雪芹安排了多条爱情线索。
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爱情,秦钟与智能儿的爱情,司琪与表弟潘又安的爱情,还有小红与贾芸,龄官与贾蔷……而每一段爱情都有着传统爱情小说不同的闪光点。
宝玉厌恶文章经济,反对封建思想对人性的荼毒,称为一心期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为“禄蠹”,因此在众人眼中他是一个不爱读书不求上进的公子哥,多少人曾苦口婆心的劝过他,连一向与他玩得最好的“假小子”史湘云也未能免,唯独黛玉不曾。
黛玉从不因他不喜四书,爱厮混于闺中而认为他“没出息”,第八十二回中她曾暗想:“倘若父母在时,别处定了婚姻,怎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才心地?”可见她是唯一能够理解宝玉的人,两人原是一样的心地,可谓举世皆浊二人渡清,举世皆醉而二人独醒,宝玉虽也爱慕宝钗的丰姿,但毕竟比不上与黛玉心灵契合之乐,因此两个灵魂自然越靠越紧。
宝玉更是不避人地称赞黛玉:“林妹妹说过这种混帐话不曾?要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这种由共同的志向思想为主导的爱情,其价值与深度远远超过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生性刚烈的尤三姐为像心上人证明自己的清白毅然自刎,秦钟与智能儿不畏世俗羁绊相恋,深宅大院规矩森严也无法阻止司琪与表弟爱情的萌发,贾芸与小红,贾蔷与龄官,在爱情面前抛开了主仆身份的束缚……这些爱情故事都闪烁着自由独立平等的美,激励着人们对真心的追求。
除了爱情,书中的友情描写同样可以触碰人们心中的弦。
宝玉与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的友情,不似薛蟠同贾蓉、金荣等的关系,表面热闹,实际上靠食色维持。
他们是真正的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
所以秦钟死了宝玉才会痛哭不已,所以宝玉在因与戏子相交被父亲毒打后仍坚定地说就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值得的,所以“冷郎君”柳湘莲才会待宝玉亲近。
《红楼梦》让人在纯真的爱情友情中徜徉同时在对比中明白什么样的爱情友情才是美的。
语言是艺术的载体,离开语言,很多艺术的美就无法展现,而文学是完全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传情达意的,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将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是形象性。
文学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曹雪芹在书中对人物的塑造就一直备受称道。
书中人物有四百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
除了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外,很多小人物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忠心耿耿但爱酗酒的焦大,一心想出头的小红,淫荡但尚有良心的灯姑娘。
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曹雪芹往往在他每一次出场时都添上几笔,这样反复刻画渲染,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而对于小人物则通过几笔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叫两个小丫头把风,看到凤姐突然回来,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过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就来了”。
只这样一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丫头的不同性格生动地刻画出来。
不但每个人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性格特点,每个人自己的性格丰富复杂多面的。
以宝钗为例,她虽然一直严格按封建道德要求自己,举止端庄,理智圆滑,但有时少女的天性也会流露出来,比如她去探望被打的宝玉时无意间的真情流露和扑蝶时的天真孩子气。
另外作者也很擅长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尤其是宝黛相爱却小心翼翼的不断试探、猜疑,微妙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更加打动人。
还有作品的情感性与思想性。
任何作品都包含了作家的主观情感,都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服务的。
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往往是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深深蕴藏在文学形象中,通过形象的描绘来表情达意。
曹雪芹从不单纯说教,他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寄于人物的一言一行。
如贾宝玉新奇的论断:女孩子未出嫁时是无价珍珠,出家后褪去光泽成为死珠子,老了便成鱼眼睛。
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扭曲人性的封建社会的控诉和自由平等的观念,避免了理念说教,给读者带来格外真实自然的审美享受。
当然,仅凭一篇文章还远远无法将《红楼梦》各角度各层面的美挖掘出来《红楼梦》,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一幅由无数生活画面和日常细节构成的艺术画卷,每一
笔每一划都精深微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留下了多少美的空白供人遐想。
它需要并值得我们一次次的从不同角度去赏析、探索。
它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书。
参考文献:王国维蔡元培《红楼梦评论: 插图本. 石头记索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何永康《红楼美学》广陵书社2009
曾繁仁《文艺美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何林军《美学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