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生平介绍及作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ppt课件
30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
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
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
《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行考
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
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
李白对杜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9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0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 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的一些 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 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 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 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 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 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 级的罪恶。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 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 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但 他至死也未忘记心系家国天下。
23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4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 亲友
34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
生活。
❖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 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 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 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 ,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 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 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 广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 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
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
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
《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行考
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
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
李白对杜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9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0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 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的一些 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 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 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 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 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 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 级的罪恶。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 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 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但 他至死也未忘记心系家国天下。
23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4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 亲友
34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
生活。
❖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 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 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 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 ,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 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 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 广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 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通用课件
详细描述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杜甫的诗歌逐渐被世界其他地 区的读者所认识和欣赏。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 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2023
PART 04
杜甫的历史评价和影响
REPORTING
杜甫的历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01
杜甫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 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进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023
PART 02
杜甫的诗歌风格
REPORTING
杜甫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01
02
03
关注社会现实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 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和社 会矛盾,反映了唐代社会 的真实面貌。
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 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 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 任感。
历史思考与反思
杜甫的诗歌中经常涉及到 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对 历史的反思和评价,表达 他对社会和政治的见解。
2023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通 用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杜甫的生平简介 • 杜甫的诗歌风格 • 杜甫的文学成就 • 杜甫的历史评价和影响
2023
PART 01
杜甫的生平简介
REPORTING
杜甫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 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杜甫诗歌的影响和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 峰之作,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 的地位,被视为唐诗的代表和典 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和启迪。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杜甫的诗歌逐渐被世界其他地 区的读者所认识和欣赏。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 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2023
PART 04
杜甫的历史评价和影响
REPORTING
杜甫的历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01
杜甫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 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进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023
PART 02
杜甫的诗歌风格
REPORTING
杜甫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01
02
03
关注社会现实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 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和社 会矛盾,反映了唐代社会 的真实面貌。
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 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 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 任感。
历史思考与反思
杜甫的诗歌中经常涉及到 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对 历史的反思和评价,表达 他对社会和政治的见解。
2023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通 用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杜甫的生平简介 • 杜甫的诗歌风格 • 杜甫的文学成就 • 杜甫的历史评价和影响
2023
PART 01
杜甫的生平简介
REPORTING
杜甫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 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杜甫诗歌的影响和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 峰之作,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 的地位,被视为唐诗的代表和典 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和启迪。
关于杜甫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的(共19张PPT)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 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 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 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 ,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 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 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古人“开涮”,看似无伤大雅,但是炒作和公众的围观,恰恰折射出了当下 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杜甫涂鸦现象,也给当下社会一个善意的 提醒:对于李白、杜甫诗歌这样支撑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巨石,人们或 许还是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仰望”,而不是视如玩物。
谢谢观赏
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
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
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
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
点击继续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再创作恶搞令人捧腹,适逢杜甫诞辰1300 周年,突然的风靡网络恐怕是杜甫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80、90后的网友,对杜甫这样的人物非常的熟悉,都是自己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人物,
因此,面对着对杜甫很忙图片的恶搞,很多一部分是对自己儿时的回忆,有网友戏称,这是对 那些年,我们一起恶搞过的古代人物!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 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 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 《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
杜甫简介 PPT课件
漂泊西南时期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 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 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 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 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 夔 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 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 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 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 甫 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 (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 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 《登高》、《又呈吴郎》等。
登兖州城 楼、 望岳
分 期
年代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 品
一 、 漫 游 时 期
开元开十元九二 年九七三(年四一公(一年元公年七)元) 开元二三 年玄(宗公天元宝七 三三年五(公年元) 开七四元四二年四) 年(公元七 三天六宝年四) 年 开(公元元二七四八 年(五公年元) 七 四○年)
2300
24 33 25
杜甫生平经历及作品简表
分 期
年代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 品
玄宗先天 元年(公元 1 七一二年)
诞生于巩县(河南巩县)东三里 瑶湾
玄宗开元 六年(公元 7 七一八年)
开元十三 年(公元七 14
二五年)
始作诗文
出游翰墨之场,颇受赞赏。 (结交岐王李范、李龟年等)
凤凰诗
分 期
年代
年 龄
杜甫精美简介ppt课件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 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14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 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 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 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 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 虽不足鼓吹(宣传,宣扬)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 顿挫,随时敏给(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甫避走三川。
15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穿破旧的衣服)欲奔行在, 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 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jù 贫穷,贫寒), 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徙还京师,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 不至。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 与田畯野老相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荡,无拘检。严 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 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乂yì)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 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 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 楚,扁舟下峡,未维舟(系船停泊)而江陵乱,乃溯沿 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 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 年,啖牛肉白酒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 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 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 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 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 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 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 君王看不足。……
14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 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 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 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 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 虽不足鼓吹(宣传,宣扬)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 顿挫,随时敏给(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甫避走三川。
15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穿破旧的衣服)欲奔行在, 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 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jù 贫穷,贫寒), 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徙还京师,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 不至。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 与田畯野老相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荡,无拘检。严 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 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乂yì)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 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 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 楚,扁舟下峡,未维舟(系船停泊)而江陵乱,乃溯沿 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 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 年,啖牛肉白酒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 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 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 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 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 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 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 君王看不足。……
杜甫诗歌专题ppt课件
杜甫的诗歌作为东方诗学的杰出代表, 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 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
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潮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 推广,杜甫的诗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 国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形成了全球 范围内的杜甫研究热潮。
杜甫的诗歌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的瑰宝,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主要文学形式。
社会背景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士人崇尚风 雅,注重文化修养。同时,唐代 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期,各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唐代文化
注入了新的活力。
杜甫创作历程及风格演变
创作历程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读书和漫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陷贼和为官时期、西南 飘泊时期。每个时期的创作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杜甫个人的思想情感。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中,杜甫以自身遭遇为切入点, 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
忧虑。
杜甫的诗歌中还表达了对仁政、 德治的向往和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体现了其高尚的政治理想和远大
的抱负。
03
杜甫诗歌艺术特Βιβλιοθήκη 分析雄浑豪放、气势磅礴风格
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内容赏析
通过行人答问的方式,从 人民的角度揭露了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歌艺术特色
采用乐府民歌的形式,语 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 人。
同类题材作品推荐
《三吏》、《丽人行》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生活题材作品感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介绍
诗歌内容赏析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遭遇秋风破屋, 生活困顿。
世界文化遗产
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潮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 推广,杜甫的诗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 国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形成了全球 范围内的杜甫研究热潮。
杜甫的诗歌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的瑰宝,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主要文学形式。
社会背景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士人崇尚风 雅,注重文化修养。同时,唐代 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期,各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唐代文化
注入了新的活力。
杜甫创作历程及风格演变
创作历程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读书和漫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陷贼和为官时期、西南 飘泊时期。每个时期的创作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杜甫个人的思想情感。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中,杜甫以自身遭遇为切入点, 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
忧虑。
杜甫的诗歌中还表达了对仁政、 德治的向往和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体现了其高尚的政治理想和远大
的抱负。
03
杜甫诗歌艺术特Βιβλιοθήκη 分析雄浑豪放、气势磅礴风格
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内容赏析
通过行人答问的方式,从 人民的角度揭露了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歌艺术特色
采用乐府民歌的形式,语 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 人。
同类题材作品推荐
《三吏》、《丽人行》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生活题材作品感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介绍
诗歌内容赏析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遭遇秋风破屋, 生活困顿。
杜甫以及他的作品介绍ppt课件
15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6 被驱不异犬与鸡。
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 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 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 样的不幸。
18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 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 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 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 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 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 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 实。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
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
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6 被驱不异犬与鸡。
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 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 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 样的不幸。
18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 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 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 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 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 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 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 实。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
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
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
杜甫个人简介PPT课件
战乱流离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 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 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 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 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 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 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 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仕途不顺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 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 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 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 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 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 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西南漂泊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 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 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 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 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生平及作品ppt课件
1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 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 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 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 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 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 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 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 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 (间歇﹑转折);也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 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 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9
❖ 杜甫,若说千百年后他的诗作不一定会流传 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时代将 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10
一、背景简介
旅夜抒怀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到成都,入 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 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
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11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朗诵
天地一沙鸥。
1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 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 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 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 桅杆。
4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 诗干谒,不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 识.天宝十四载,仅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 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 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炎凉有了深刻的认 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 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 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 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 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 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 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 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 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 (间歇﹑转折);也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 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 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9
❖ 杜甫,若说千百年后他的诗作不一定会流传 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时代将 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10
一、背景简介
旅夜抒怀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到成都,入 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 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
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11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朗诵
天地一沙鸥。
1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 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 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 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 桅杆。
4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 诗干谒,不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 识.天宝十四载,仅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 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 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炎凉有了深刻的认 识.
诗圣杜甫的一生课件
赠花卿
锦官城里每日音乐声轻
锦城丝管日纷纷, 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
半入江风半入云。 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
人间能得几回闻。 有,人世间芸芸众生哪 里能听见几回?
• 花敬定,唐朝武将,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
[zǐ]
• 公元761年,梓州刺使段子璋叛乱,自称梁王。 五月,受崔光远派遣,花敬定攻克绵州,斩杀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朝庇扣天富下儿寒门士,俱暮欢随颜肥!马尘
饥饿动即向一旬,
晚期
衣何啻[chì] 悬百结 入门闻嚎啕,有子饥已卒疏ຫໍສະໝຸດ 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杜甫草堂
• 759年(48岁),杜甫弃官到达成都, 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杜甫草 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 生活。
杜甫还是位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 强者。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 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心系苍生的济世 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意义和政治性 最强的伟大诗人。
四、 “情圣”杜甫
• 梁启超先生称杜甫为“情圣”,这个“情”,一是 对国对民的情,二是对妻对友的情。 • 杜甫一生只娶了一妻,可谓平生“一生一世一双 人。 • 杜甫之妻——杨氏,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杜甫29岁 时,19岁的杨氏嫁予杜甫,从此不离不弃。
作业
1、背诵杜甫诗篇 2、抄写前三首诗。
……
《石壕吏》
3、大爱精神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漂泊无依,却满腔 报国热忱,惦念国事、担心百姓。
•“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
整年都在为百姓的生活担忧
•“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
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匡救时世
三、杜诗的影响力
《杜甫个人简介》课件
02
杜甫的诗歌
杜甫诗歌的主题
01
02
03
政治与社会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及政治 、社会等主题,反映了唐 代社会的矛盾和动荡。
人文关怀
杜甫的诗歌关注人民疾苦 ,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 的同情和关怀。
自然与景色
杜甫的诗歌也描绘了自然 景色和山水风光,展现了 他的自然情感和审美追求 。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雄浑豪放
Hale Waihona Puke 杜甫的成长经历总结词:勤奋好学
详细描述:杜甫自幼聪颖好学,七岁能作诗,十五岁便已扬名。他刻苦钻研,对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均有涉猎,并深受 儒家思想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杜甫的仕途与文学创作
总结词
仕途坎坷,文学成就卓越
详细描述
杜甫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中举。仕途上的坎坷使他的创作更加深入人 心。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沉郁,被誉为“诗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杜甫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民 生活,对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
杜甫的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性和人文精 神,对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价 值和意义。
他的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唐 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加深对唐 代文化的认识。
THANKS
感谢观看
杜甫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 ,语言质朴有力,气势磅 礴。
细腻抒情
杜甫的诗歌也善于细腻地 表达情感,深入人心。
叙事与描写
杜甫的诗歌在叙事和描写 方面也非常出色,能够生 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社会 场景。
杜甫诗歌的影响与地位
历史地位
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被尊为“诗圣”,其诗歌被誉为
“诗史”。
文学影响
古代诗人名人杜甫人物介绍PPT
相关资料
杜甫死因
唐人刘斧的《摭遗》、李观的《杜传补遗》都提出了“淹死 说”。《杜拾遗补传》记载:“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 尸不知落于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 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日: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 矣。以此事闻。”“聂令”为掩盖事实,制造假坟,并骗玄 宗说杜甫是因为“牛肉白酒”撑死的。
作品特点
理论主张
杜甫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他创作的诗歌都表现出有益于国家人民。 他在诗中经常赞美《国风》《楚骚》。杜甫重视诗歌的形式和技巧。 杜甫对诗歌艺术反复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晚节渐于诗律细。”道出他对诗歌形式、技巧、格律、语言 的追求。在继承文学遗产方面,杜甫包容海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批判地继承前人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杜甫艺术眼界的开阔,对较全面 地欣赏文学作品的宏伟、清词、豪迈等多样风格。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后世影响
杜甫一生写作了大量诗歌,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甫集》六十卷。 《全唐诗》存其诗一九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文苑》《新唐书》卷 二零一、《文艺》有传。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 18卷,题为《杜工部集》。宋元明清时期,杜诗学成为显学,出现“千家 注杜”的诗学壮观。历代整理、笺注、评点、研究杜诗的著作,今存者尚 不下二百余种。
表现手法的成熟运用
杜甫的诗表现手法多样,《前出塞》《后出塞》《石 壕吏》《无家别》《垂老别》等,用寓普遍性于特殊 性之中典型的手法;《枯棕》《三绝句》等,用带有 象征意义的比喻的典型的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 苍耳》)则用贫富对比的手法;还有白描勾勒的方法, 瘦语(不用辞藻)盘空,委婉曲折等。
《杜甫个人简介》课件
杜甫的艺术魅力
语言表现力
杜甫的诗作语言生动有力,充满 音乐感。
感染力、魅力
杜甫的作品能够深深感染读者, 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杜甫研究现状
1
学术界评价
杜甫的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赞誉。
2
相关研究成果
有很多关于杜甫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多个方面。
3
学术热点
目前的学术热点包括杜甫的政治观点和诗歌创作技巧。
结语
杜甫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杜甫对我们的启示
杜甫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杜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展杜甫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杜甫的魅力。
《杜甫个人简介》PPT课 件
# 杜甫个人简介
杜甫的生平概述
出生、家庭背景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出自一个世代文人的家庭。
求学、任官经历
杜甫曾在洛阳学习,并担任过多个官职。
家庭生活
杜甫娶了两位妻子,并有多个子女。
杜甫的文学成就
诗作风格、特点
杜甫的诗作风格既深沉激昂, 又富有感悟力。
代表作品介绍
杜甫的代表作品有《登高》、 《月夜忆舍弟》等。
影响与地位
杜甫以其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中 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杜甫的思想与人生观
1 人生态度、价理和 正义。
2 政治观点、主张
杜甫关注社会问题,主张 官员廉洁以保护人民的权 益。
3 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思想观点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 很多文人墨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下 继续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 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 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 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 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 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 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 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 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 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 马诗》、《赠李白》等。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
课
件 制
1
作 人
请欣赏
:
王
依
目录
1
杜甫的生平简介
2
杜甫的诗歌成就
3
杜甫的创作经历及作品
4 杜甫的死因之谜及其猜测
5
杜甫的诗歌的思想核心
6 杜甫意外走红网络(外一篇)
-
一.杜甫生平简介
712 770
759-766
杜另“之 工响留忧迁甫野杜
甫 与 李 白 又 合 称 “ 大 李 杜 ” 。
•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 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这里用“忆昔” 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繁华热闹的文字。
•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 头产生的感慨。分为两层。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 至“去住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和杨 贵妃的悲剧。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 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前 两句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 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 永无尽期。
非 常 深 远 , 备 受 推 崇 , 后 世 诗 人 有 “ 最 尚 杜
了 下 来 , 诗 艺 精 湛 , 在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中 的 影
1500
国 忧 民 , 人 格 高 尚 , 他 的 约 首 诗 被 保
居 巩 县 。 盛 唐 时 期 伟 大 的 现 实 主 义 诗 人 。 他
曾 祖 父 ( 杜 审 言 父 亲 ) 起 由 襄 阳 ( 今 属 湖 北
-
三.杜甫的创作经历及作品
•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 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 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 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 “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 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 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 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 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 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老 , 汉 族 , 巩 县 ( 今 河 南 巩 义 ) 人 。
杜
甫 ( - ) , 字 子 美 , 自 号 少 陵
)
-
二.杜甫的诗歌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 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 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 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 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 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 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 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 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 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 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 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 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
12
• 此诗前半首回忆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幸曲江 的盛事,后半首感伤贵妃之死和玄宗出逃 ,哀叹曲江的昔盛今衰,描绘了长安在遭 到安史叛军洗劫后的萧条冷落景象,表达 了诗人真诚的爱国情怀,及对国破家亡的 深哀巨恸之情。
-
13
•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 江景象。
-
9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 鄜(fu)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 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 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 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 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 [fáng guǎn])事被 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 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 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 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 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 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
10
-
11
哀江头
•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二圣 右为李白
-
6
一 会 决荡 阴造齐岱 览 当 眦胸 阳化鲁宗 众 凌 入生 割钟青夫 山 绝 归层 昏神未如
望 小 顶 鸟云 晓秀了何 岳
杜 甫
-
7
赠李白
•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8
困居长安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 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 人中举。后来杜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 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 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 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 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 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 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 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
两 位 诗 人 李 商 隐 与 杜 牧 即 “ 小 李 杜 ” 区 别 ,
诗 史 ” 。 杜 甫 与 李 白 合 称 “ 李 杜 ” , 为 了 与
。 杜 甫 被 世 人 尊 为 “ 诗 圣 ” , 其 诗 被 称 为
年 间 曾 居 成 都 , 后 世 有 杜 甫 草 堂 纪 念
部 之 系 心 国 民 ” 之 语 ( 《 载 敬 堂 集 》 ) 。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 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 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 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 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 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 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 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 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 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 马诗》、《赠李白》等。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
课
件 制
1
作 人
请欣赏
:
王
依
目录
1
杜甫的生平简介
2
杜甫的诗歌成就
3
杜甫的创作经历及作品
4 杜甫的死因之谜及其猜测
5
杜甫的诗歌的思想核心
6 杜甫意外走红网络(外一篇)
-
一.杜甫生平简介
712 770
759-766
杜另“之 工响留忧迁甫野杜
甫 与 李 白 又 合 称 “ 大 李 杜 ” 。
•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 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这里用“忆昔” 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繁华热闹的文字。
•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 头产生的感慨。分为两层。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 至“去住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和杨 贵妃的悲剧。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 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前 两句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 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 永无尽期。
非 常 深 远 , 备 受 推 崇 , 后 世 诗 人 有 “ 最 尚 杜
了 下 来 , 诗 艺 精 湛 , 在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中 的 影
1500
国 忧 民 , 人 格 高 尚 , 他 的 约 首 诗 被 保
居 巩 县 。 盛 唐 时 期 伟 大 的 现 实 主 义 诗 人 。 他
曾 祖 父 ( 杜 审 言 父 亲 ) 起 由 襄 阳 ( 今 属 湖 北
-
三.杜甫的创作经历及作品
•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 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 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 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 “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 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 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 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 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 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老 , 汉 族 , 巩 县 ( 今 河 南 巩 义 ) 人 。
杜
甫 ( - ) , 字 子 美 , 自 号 少 陵
)
-
二.杜甫的诗歌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 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 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 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 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 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 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 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 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 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 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 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 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
12
• 此诗前半首回忆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幸曲江 的盛事,后半首感伤贵妃之死和玄宗出逃 ,哀叹曲江的昔盛今衰,描绘了长安在遭 到安史叛军洗劫后的萧条冷落景象,表达 了诗人真诚的爱国情怀,及对国破家亡的 深哀巨恸之情。
-
13
•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 江景象。
-
9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 鄜(fu)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 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 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 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 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 [fáng guǎn])事被 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 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 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 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 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 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
10
-
11
哀江头
•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二圣 右为李白
-
6
一 会 决荡 阴造齐岱 览 当 眦胸 阳化鲁宗 众 凌 入生 割钟青夫 山 绝 归层 昏神未如
望 小 顶 鸟云 晓秀了何 岳
杜 甫
-
7
赠李白
•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8
困居长安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 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 人中举。后来杜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 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 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 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 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 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 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 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
两 位 诗 人 李 商 隐 与 杜 牧 即 “ 小 李 杜 ” 区 别 ,
诗 史 ” 。 杜 甫 与 李 白 合 称 “ 李 杜 ” , 为 了 与
。 杜 甫 被 世 人 尊 为 “ 诗 圣 ” , 其 诗 被 称 为
年 间 曾 居 成 都 , 后 世 有 杜 甫 草 堂 纪 念
部 之 系 心 国 民 ” 之 语 ( 《 载 敬 堂 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