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曲解“把客户当上帝”的意思.
为什么说顾客是上帝
为什么说顾客是上帝问题一:为什么说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
汉语词典上说:“顾客是到商店或服务行业来买东西的人或服务对象。
”企业必须仔细的了解它的顾客市场,这样,可具体深入地了解不同市场的特点,更好的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人们对顾客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商品短缺,什么都凭票供应。
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等,举不胜举。
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变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物。
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力里。
那时候的百货商店里,售货员对顾客很少有笑脸。
而是顾客拿出笑脸一遍又一遍讨好店员,想买点紧俏商品。
问个三声五声,得到的是冷冰冰的态度,生硬的回答。
那时候的顾客根本不可能会想到能成为今天的“上帝”。
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谁赢得顾客,谁就赢得市场,谁的企业就能够有所发展。
所以“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
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
为了全面、深入的理解“顾客是上帝”这个命题,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顾客是上帝”,就要尊重顾客的人格、满足顾客的需求现在我们常常讲“以人为本”,那么,商家就要更多地体现对顾客的人文关怀。
企业的生命之源在于使顾容满意。
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已使今天的顾客不同于以前的顾客,今天的市场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场。
现在,市场的主导权已由厂商转向了顾客手中。
了解了顾客的需求,就等于了解了市场。
人类社会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是指人们对生活消费资料和对生产消费资料的一种需求和欲望。
实现消费需求,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消费欲望。
就是对市场提供的消费品的购买欲求。
二是要有货币支付能力。
仅有欲求而不具备货币支付能力,并不能成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不要把客户当上帝要当朋友
不要把客户当上帝要当朋友不要把客户当上帝,要把客户当朋友,我们要客户与我们贴近,与我们同欢乐,与我们共进退。
为什么要把客户当朋友呢?下面,店铺就来和大家看一个案例。
销售人员大刘说:“我的销售业绩一直就不好,不是我不勤快,主要原因是我不会讲笑话。
一次,我和我们经理去谈生意,不到几分钟,经理就和客户像朋友一样开玩笑了,笑哈哈的。
可我呢,像个木头桩子似的戳在那里,太失败了!”经理看到他这个样子,就对他说:“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
如果那个客户说他很忙,你可以说,你不要赚那么多钱就好了嘛。
这样,一边说一边笑,气氛很快就能缓和下来。
”其实,销售人员最关键的是要有灵活的头脑,思维敏捷更有利于沟通。
在谈判的时候不要把客户当上帝,要把客户当成你的朋友,保持一种对待朋友的心态,客户就不会有拘束感!很多销售人员觉得与客户谈生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自己要注意礼节,说话要严谨,谈话内容最好是围绕着生意来进行。
殊不知,很多经理级别的销售人员和客户谈判时,都会特别注意一些生意以外的东西,这些看似和生意无关的东西反而能影响到一桩生意的成败。
要赢得生意,首先要赢得客户的心尤其是远道而来的客户,在短暂的宝贵的时间里,销售人员不可能马上就和客人谈什么新的采购计划,一般都是非常随意地与客人闲聊,比如什么生活情况、家庭、教育、有趣的事情等,完了再邀请客户吃晚饭。
这种感觉就好像“他乡遇故知”一样,把客户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
像朋友一样和客户谈生意,不仅能让客户感觉到自己受重视,也会对销售人员产生信赖感。
长时间地保持这种信赖关系,会最大程度地发掘客户的终身价值。
即使做不成生意,多个朋友也不是什么坏事!当然,你也不可能和每一个客户谈生意的时候都像朋友一样,从客户关系管理上看,也不可能有那样的精力和资源。
销售人员在和客户谈生意的时候还要注意,必须保持一种认真、务实、诚信的态度,最好能形成一种习惯。
想把生意做得长久一些,就一定要坦诚相待,努力去争取一个双赢,而不是花心思去算计对方!把一个客户谈成你的朋友,有时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把顾客当上帝?不,中国不应该有上帝!
把顾客当上帝?不,中国不应该有上帝!经常听有些店铺老板跟员工说:“客户就是上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谁见过上帝?上帝喜欢吃什么?喜欢喝什么?没人知道。
当我们把客户当成上帝的模式去理解的时候,我们发现,是无法揣测顾客需求的。
做互联网营销的时候,我只做一件事情。
我不思考上帝需要什么,我思考我的朋友需要什么,我思考我的邻居需要什么,我思考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思考的每一个点,就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什么。
服务营销不是把客户当上帝,而是把客户当朋友,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我绝对不会把客户当成上帝,因为那会让我感觉到服务客户并不是我的责任,而是我的压力。
同样,如果把顾客当上帝,那么顾客久而久之不仅不会领情,反而会觉得这是本来就应该的,成为一种毫无忌讳的享受,最后只能获得一个车毁人不爽的结局!只有把顾客真正的当成朋友,亲人,这样才会用真心去对待,公平的去处理。
把顾客当上帝,就好像现在家家户户把孩子当皇帝一样,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时间一长孩子就麻木了。
这些孩子渐渐的就忘记了感恩,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未曾生在帝王家,却受到了帝王般的待遇,本应是历经锤炼和千百痛苦后振翅与天空的主宰,却因为这罪恶的温柔让孩子养成有翅无力的雏鸡。
从小在北方长大,各种小皇帝却不稀罕,上小学六年级时,我还能看到跟我住同一个小区的同学需要爷爷奶奶每天骑个小三轮车来回接送。
路上三轮车擦肩而过时还能依稀听到那胖嘟嘟的小皇帝嘟囔着各种抱怨,各种索取。
这变了质的上帝,不正是巧妙的上演在生活之中?这些问题,我以前察觉未深,今有此感,皆因看到对比,由心而叹!这变了质的上帝,让本该是在祖国散发花朵香气的幼苗变成了不除不快的杂草。
本应是皆具任义礼智信之才,却层出不穷坑蒙拐骗偷之辈。
现在的生活文化,真的对了吗?后来才慢慢明白,人果真是环境的产物,古有孟母三迁,择善而居,高智慧。
今有沐君多游,物以类聚,高格局。
孟母的故事家喻户晓,沐君我想还没人知道。
来到广州后,对这里的生活环境感觉很刺激。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
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综合起来深刻理解“顾客是上帝”顾客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
汉语词典上说:“顾客是到商店或服务行业来买东西的人或服务对象。
”企业必须仔细的了解它的顾客市场,这样,可具体深入地了解不同市场的特点,更好的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人们对顾客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商品短缺,什么都凭票供应。
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等,举不胜举。
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变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物。
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力里。
那时候的百货商店里,售货员对顾客很少有笑脸。
而是顾客拿出笑脸一遍又一遍讨好店员,想买点紧俏商品。
问个三声五声,得到的是冷冰冰的态度,生硬的回答。
那时候的顾客根本不可能会想到能成为今天的“上帝”。
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谁赢得顾客,谁就赢得市场,谁的企业就能够有所发展。
所以“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
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
为了全面、深入的理解“顾客是上帝”这个命题,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顾客是上帝”,就要尊重顾客的人格、满足顾客的需求现在我们常常讲“以人为本”,那么,商家就要更多地体现对顾客的人文关怀。
企业的生命之源在于使顾容满意。
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已使今天的顾客不同于以前的顾客,今天的市场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场。
现在,市场的主导权已由厂商转向了顾客手中。
了解了顾客的需求,就等于了解了市场。
人类社会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是指人们对生活消费资料和对生产消费资料的一种需求和欲望。
实现消费需求,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消费欲望。
就是对市场提供的消费品的购买欲求。
二是要有货币支付能力。
仅有欲求而不具备货币支付能力,并不能成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客户是朋友,不是上帝
客户是朋友,不是上帝工作室成立三天,就有朋友预约了。
有点兴奋,有点紧张。
兴奋是因为坚持有了结果,这是一种鼓励,一种动力;紧张来自要如何服务客户,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感,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实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好的产品,而是服务。
我们受到的教育和媒体总在告诉我们:客户是上帝。
如果把客户当成上帝来伺候,会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那些在各个领域的销售高手,不会把客户当成上帝,而是把客户变成朋友。
什么是朋友,真心的付出。
然后把这个理念坚持下去,总会影响到他人,当朋友越来越多,就有了成交。
之所以选择这份事业,首先并不以赚钱为目的,而是能帮助别人解决痛苦,赚钱只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痛苦过程中的结果;当客户告诉你不疼的时候,当客户因为你的服务被打动了的时候,总会得到更多,会让你觉的这件事情有了价值。
阿德勒说: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
什么是贡献,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当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感就会体现出来。
如果连付出的心态都没有,也就谈不上自我的价值。
你要知道宇宙总是遵循零和博弈的规则。
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不会多,也不会。
你付出爱,就会得到爱,你付出恨,就会得到恨。
虽然在当下里不会显现,但总会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如果以赚钱为目的,有了功利心。
就做不好服务,那么就会散发功利的味道,会被用户感知,慢慢的远离你。
如果带着爱去服务,同样会被客户感知。
圣经上说:要爱你的邻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爱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动作,持续的行为。
这款产品只要涂涂抹抹就可以,但很多女性朋友说:回家没人帮我。
我说:可以找你对象,但大部分人会摇头。
现实是妻子给丈夫做身体的多,但丈夫却很少。
02-1把顾客当成人来尊重而不要当成上帝来供奉
把顾客当成人来尊重而不要当成上帝来供奉尊重顾客是商家共同认识,很多商家都有这样的标语:“宾至如归,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些都说明了商家认识到对顾客要有足够的的尊重。
对于商家来说,顾客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然而,一味地迁就顾客也不是一个好事情。
现在的顾客都被宠坏了,被市场竞争宠坏了,我们的市场被西方的上帝文化侵略了。
很多服务行业的企业给顾客的承诺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服务,你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在,顾客永远是对的。
在很多顾客的眼中,卑微的服务业员工似乎已经不再是人,而是超人,永远应该随叫随到,必须按着顾客的时间安排来做事。
只要顾客有投诉,必须一直围着顾客转,风雨无阻,上门道歉,直到给出顾客满意的答复。
顾客是人,商家也是人,商家与顾客是在交换满足彼此的需要,所以商家与顾客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人与神的关系;商家要把顾客当成客人来尊重,不要把顾客当成上帝来供奉。
你算哪根葱某天中午,一骑着摩托车的男人风风火火地将摩托车骑到菜场门口,刹车,跨在摩托车上,对菜场里面距离甚远的摊贩很豪爽的喊了一嗓子“哎——拿一毛钱葱来!”结果呢,摊贩木然地看了一眼,继续干他自己的活,这位帅哥只好自己下车,走到小摊前面,“亲自”买了一毛钱的葱。
众人不禁摇头暗笑——“你算哪根葱!”这样的客户,他既想得到VIP级的服务,又不付出VIP级的消费。
尊重就是尊敬和重视人们普遍有一种自尊的心理,按布朗戴斯大学教育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解释,人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即对力量、权势、信任、名誉、威望的向往,对地位、权利、受人尊重的追求。
有调查表明:有15%的客户是因为“其他公司有更好的商品”转向竞争者,另有15%的客户是因为发现“还有其他比较便宜的商品”转向竞争者。
但是70%的客户并不是产品因素而转向竞争者,其中20%的客户是因为“不被销售员重视”而转向竞争者。
李嘉诚先生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
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客户服务理念
客户服务理念1. 视客户为上帝:在我看来,客户就是企业的上帝。
只有将客户放在首位,才能真正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们应始终保持对客户的尊重和关注,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2. 提供个性化服务:每个客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背景、需求和喜好。
因此,我们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客户的要求和期望为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并时刻准备为客户提供定制的服务。
3.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客户服务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更应该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开始和保持。
我们要积极地与客户建立联系,并维护好这些合作关系。
关怀客户,关心他们的反馈和意见,并及时作出回应和改进。
只有与客户保持密切的互动和合作,才能建立起持久的关系。
4. 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了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我们应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我们要善于倾听客户的声音和意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只有客户对我们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成功和发展。
5. 解决问题和处理投诉:客户服务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投诉。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妥善处理客户的投诉。
我们要倾听客户的问题和不满,理解他们的需求,并用真诚和耐心的态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要始终保持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努力让客户感到满意和开心。
6. 团队合作:客户服务不能只是由个别员工来完成,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在客户服务过程中,我们应该相互协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加强内部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之,客户服务理念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客户,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来满足客户的要求。
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顾客是上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顾客是上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现代意义的“以顾客中心”也早已从“满足顾客需求”发展到了涵盖品牌、服务、广告、公关、企业文化以及业务流程重组等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神经。
无庸置疑,“顾客是上帝”的企业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那么顾客是上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顾客是上帝的五个真正含义:顾客是上帝的真正含义一、上帝不会无礼如果以“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以顾客为尊,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当然无可厚非。
“上帝”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与礼待,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要“顾德”,不能违背起码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才好。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以“顾客是上帝”为由要求企业员工迎合甚至满足顾客所有的要求则未必妥当。
因为上帝不会无礼,而顾客却经常发生“无礼”的错误。
《现代快报》就曾转载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酒店服务生在推门送客时,不慎碰到一位顾客的胳膊,服务生忙不迭赔礼道歉,但这位顾客却得理不饶人,破口大骂;上海某餐厅在晚间营业时,由于突然跳闸停电,食客竟趁黑逃单;武汉某商场为顾客备了几百把“雷锋伞”,结果借出去的伞除了一小学生归还外,其余的竟有借无还……面对这样的“上帝”,我们如何能够坚持“顾客永远是对的”的原则?面对这样的顾客,我们又如何能够“参照第一条”?(服务理念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第二:如果顾客有错,请参照第一条)另一个更为可笑的例子是,在“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指导下,湖南某酒店餐饮部的女经理竟然总结出一套“发嗲服务法”并授之于麾下的服务小姐。
该女经理训示服务小姐要尽量用眉目和身体语言来招徕挽留顾客,要“零距离”接近顾客,甚至发生身体接触,并要求做事、说话都要肉麻,用“发嗲”招呼顾客,越肉麻客人会越喜欢。
试想一下,如果这也算是“顾客是上帝”的话,是不是中国所有的酒店都应该再“改进改进”,以满足“上帝”更多需求,招揽更多顾客(最好别收费)。
甄别管理 客户不都是上帝
甄别管理| 客户不都是上帝昨天我们通过介绍作业成本的概念,让你知道了客户是有差别的。
其实,不用我介绍,你肯定也知道客户是有差别的,但你可能说不清客户的差别在哪里。
现在,起码从成本的角度,我们可以对客户进行甄别对待,进行差异化管理了。
1.“顾客就是上帝”的由来中国有句话,领导们要求下面的人时常说,“客户就是上帝”。
这个话的来源是这样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搞了很多年的计划经济,东西不够,都凭票证。
到饭馆吃饭,除了要有钱,还要有粮票。
买衣服,也要凭布票。
所以,商店里面的售货员就是大爷,你要求他。
我记得小的时候,商店都是有柜台的。
买什么,他去给你拿,你如果要挑来拣去,他肯定不高兴。
所以,我经常在商店里看到售货员和顾客吵架。
后来,开始搞市场经济了,最初的几年东西还没有那么多,所以,售货员还是服务态度不好。
于是,中国就开始提了一个口号:客户就是上帝。
其实,客户是不是上帝,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东西卖不出去,挣不到钱,客户自然就成了上帝。
现在是供给过剩的时代,多数商品都是过剩的,这又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上帝太多,商家分不出谁是真上帝,谁是假上帝。
昨天和你分享了“作业成本法”,你如果真的掌握了,就有了区分真上帝和假上帝的本事。
2.区分客户上面这张图示,是把客户按照销售额和利润进行区分的图示。
没错,又是万能的四象限图。
我们画一个横轴为销售额,纵轴为利润的二维空间,然后依照客户在一个时间段里的销售和利润数据,在这个坐标空间里面描点。
如果你的成本数据算得清,你的客户位置,就会画得准,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
位于第一象限的客户,是最好的客户,销售额大,利润贡献大。
这部分客户就是上帝,这是企业一定要花大力气来维护的客户。
航空公司为什么要花大力气维护头等舱客户、维护贵宾客户,就是因为他们的利润贡献远远高于后舱、买打折机票的客户。
我相信你手里一定也有很多这样的重要客户,今天的课后,请你好好想想,你对于这些客户的服务是到位的吗?如果你是一位上帝级的优质客户,你希望得到怎样的关注?位于第四象限的客户,是交易数量比较大,但是利润贡献比较小的客户。
驳斥“顾客是上帝”论点要点
驳斥“顾客是上帝”论点沃尔玛行的通,但小企业或连锁店就不见得行得通,必须通过差异化来吸引顾客。
顾客是上帝?上帝看不见,摸不着,太虚幻,所以说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人,都是普通的人。
要将顾客放在一个对等的平台来对待,而不是顾客高高在上,企业要低低在下,这也是不对的。
顾客就是上帝,是一种观念,一种了解顾客心理、行为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落在口头上的宣传口号。
所以说,“说的比唱的好听”的企业,(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顾客也不要认为是“服务”最好的企业,就算“服务”最好,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营销伎俩而已。
看过那些今年3.15晚会报道的“亲情营销”的神水和神床没有?他们的服务有多好啊?简直就是比对待自己的亲爹、亲娘还要好百倍,可惜,在这层“服务”的外衣之下,“顾客是上帝”的糖衣炮弹包裹之下,顾客真正得到了什么?只有处于一个平等的平台之上,顾客才会得到来自内心的尊重。
企业对员工、对客户都一样,如果一个消费者感觉到这个公司对员工非常苛刻,没有人文关怀,我想,这样的企业对消费者又能好到哪里去?员工不是上帝,那么,顾客也不应该是上帝。
从营销、社会学观点来看,我们都是相互依存在这个社会上,不要因为是顾客就要高人一等,我们也仅仅是社会各个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地点、时间的转换。
将心比心,也是常说的同理心。
怎么看待“服务”“服务”是现在零售业说的最多的词汇。
但往往被狭隘的理解了,上面说到的:顾客永远是对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在误导零售行业和零售从业人员。
谁的服务最好?是餐饮店还是五星级酒店?(你见过哪个外资五星级酒店围着你热情洋溢的?)都不是。
是那些打着服务,亲情营销的骗子公司,皮包公司,他们的“服务”是一流的,让你成为售前和售中过程中的“上帝”,但之后呢,可能会让你掉进“十八层地狱”。
其实,又何止骗子公司呢。
因此,“服务”不是越热情越好,越“无孔不入”越好。
沃尔玛说:顾客永远是对的,并不代表沃尔玛毫无原则一味迁就顾客;也不见得就是在卖场就一大推营业员围着一位顾客转。
客户当然是上帝,客人永远不会错
客户当然是上帝客人永远不会错——《客户世界》2007年10月刊首语作者:袁道唯 | 来源:客户世界 | 2007-10-22 14:51:42最近,曾经和我在某跨国公司共事过的一位营销专家出了一本新书——《谈“2.0”时代的赢利模式》。
书中有一部分专门批判中国式营销的误区,五大误区之一便是信奉“客户是上帝”。
专家告诫我们,客户是上帝之所以是误区,一是理念错误,二是无法操作。
理念错误在不把企业和客户看成是平等的伙伴,操作问题则因为这是永远兑换不了的一个口号。
专家建议把客户当成“恋人”对待。
实际上,任何比喻都不能太极端地硬较劲,否则就不成其为比喻了。
如果客户真的可以当成恋人,那同样也违反了作者所理解并不断强调的“平等利益交换”原则。
在热恋中谈利益交换恐怕是最不合时宜的想法了吧。
至于操作层面,“恋人说”大概也不会比“上帝说”更具操作性,因为对单一上帝的共同理解比对千差万别的恋人行为的解释终归会更加一致些。
尽管对宗教没有什么研究,但我想“客户是上帝”的意义在现在的中国比在笃信宗教的西方社会恐怕意义更大,因为我们还严重缺乏“现代服务”的理念和积累。
一是提醒企业的真正衣食父母是客户。
由于传统的垄断体制和计划经济的影响,至今许多企业对于谁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依然不是太清晰。
上帝是万物之源,同样客户也是企业能够生存的最终理由。
至今许多服务场合,比如南航,国航的飞机落地时的感谢语依然是“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配合”。
我曾经专文剖析过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感谢观。
在国际航班上,可以听到的感谢是,“我们知道您这次飞行可以有许多选择,但您还是决定乘坐我们的航班,对此我们表达深深的感谢”。
而我们的许多服务企业,感谢的是“配合企业工作”的行为。
没有这种将客户当上帝的认识,企业在服务上的眼界,追求和创新必然会非常局限。
二是要经常学习,理解客户的需求。
信教的人花费许多时间去教堂,读圣经,不断理解上帝的旨意,感悟上帝的教诲。
从事企业活动的人需要不断理解客户的显性的和潜在的需求,预测客户行为的趋势,使用其喜好的接触方式和通路。
正确认识“客户是上帝”
Page 7
6.向客户表示职权有限,无法做主
有时,我们可以向客户指出他的某些要求不属于我 们的职权范围,我们做不了主,这样既向客户表示 了拒绝,又使客户对自己的拒绝能够谅解。比如: “对不起,刘总。这个已经超出了我的权力范围, 请见谅……”
Page 8ຫໍສະໝຸດ 7.向客户推荐其他公司当我们确实不能接受客户的要求,而且又不忍心让 客户失望时,可以在通话结束时向客户推荐其他公 司。这种做法很容易使我们在客户心中树立起诚实 可信、为人热情的良好形象,为以后的合作留下余 地。比如,“王先生,真对不起,这个价位我们不 能满足您,不过,您可以和××公司联系,那里可 能会让你满意。”
Page 11
谢谢观赏
FROM:
Page 6
5.以小换大
在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有的客户比较难缠,奉行强硬政策, 单方面要求对方让步。对于这种客户不要硬碰硬,而要巧妙 周旋,轻易不让步,即使让步,也要在我们让小步的基础上, 换取对方让大步或对等让步。客户:“小王,我们是A地区的 经销商大户,在这里,只要我们称自己是第二,没有人敢说 他是第一。你们要进入A地区还要通过我们。这样吧,进货价 格就再降5%吧。”销售员:“李总,对于贵公司的实力,我 们当然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跟您谈判这么久。这次给您 的价格已经是最低价了。要不然,你再多进30%的货,我向 总部打个申请,申请进货价再降低2%,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批 下来。”
总结:
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能够充分运用各种因素,协调公司、客 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但能够为客户着想,也能够为公司谋 利。他们不但掌握基本的销售技巧,在与客户产生矛盾时, 还能够化险为夷,变不利为有利。所以,销售员要掌握客户 的心理,学会说“不”的艺术。只要“不”说得恰当,客户 常常会宽容地说:“没关系”。 销售员不要曲解“客户是上帝”的意思,认为“上帝”得罪 不起。其实,只要让客户了解自己的苦衷,态度诚恳、语言 温和地表示歉意,“上帝”还是能够体谅的。在对客户说 “不”时,切莫使用含糊的字眼,如“我再考虑考虑”等, 以免客户误认为销售员是真心地替他想办法,这样一来,反 而耽误了客户。
千万别把用户当上帝
千万别把用户当上帝在当前的消费文化下,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顾客就是上帝。
这种说法的背后,是对顾客的高度重视和对顾客权利的充分保障。
然而,在数字化时代,许多企业、品牌和服务提供者在处理与用户的关系时,往往因为过分追求用户满意度而忽视了自身的利益和品牌价值。
把用户当上帝,虽然能够确保短期内的用户满意度,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企业为什么不能把用户当上帝。
一、过度“宠爱”用户会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把用户当上帝,看似能够让企业在用户心中的形象更加良好,但事实上,过度考虑用户的利益,往往会损害到企业自身的利益。
这种损害包括两个方面:1. 对企业利润的长期影响企业为了让用户满意,不断地打折、优惠和降价,会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降。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核心目标就是盈利。
而一旦企业为了迎合用户而不断降低价格,自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模式。
如果企业不能够持续地盈利,那么它就很难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对品牌价值的负面影响企业追求用户满意度,往往会忽略自身的品牌价值。
事实上,一个好品牌的形成是在企业的经营、营销和服务多个方面的协同下实现的。
而一旦企业过分追求用户满意度,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品牌形象,在用户心目中形成一种低价的概念。
这种形象势必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品牌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二、过度“顺从”用户会损害企业的服务质量把用户当上帝,很容易让企业变得过分“顺从”用户的需求和诉求。
这种过分“顺从”可能会导致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 服务质量下降当企业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迎合时,服务质量往往会下降。
因为长期下来,企业会习惯了“被用户管着”,而且往往在服务上追求“快速”和“简单”,而忽视了服务的质量。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服务质量在用户心目中逐渐下降,进而影响品牌的形象和用户忠诚度。
2. 企业运营难度加大当企业过分追求用户满意度时,往往会在运营上增加了很多难度。
驳斥“顾客是上帝”论点要点
驳斥“顾客是上帝”论点沃尔玛行的通,但小企业或连锁店就不见得行得通,必须通过差异化来吸引顾客。
顾客是上帝?上帝看不见,摸不着,太虚幻,所以说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人,都是普通的人。
要将顾客放在一个对等的平台来对待,而不是顾客高高在上,企业要低低在下,这也是不对的。
顾客就是上帝,是一种观念,一种了解顾客心理、行为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落在口头上的宣传口号。
所以说,“说的比唱的好听”的企业,(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顾客也不要认为是“服务”最好的企业,就算“服务”最好,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营销伎俩而已。
看过那些今年3.15晚会报道的“亲情营销”的神水和神床没有?他们的服务有多好啊?简直就是比对待自己的亲爹、亲娘还要好百倍,可惜,在这层“服务”的外衣之下,“顾客是上帝”的糖衣炮弹包裹之下,顾客真正得到了什么?只有处于一个平等的平台之上,顾客才会得到来自内心的尊重。
企业对员工、对客户都一样,如果一个消费者感觉到这个公司对员工非常苛刻,没有人文关怀,我想,这样的企业对消费者又能好到哪里去?员工不是上帝,那么,顾客也不应该是上帝。
从营销、社会学观点来看,我们都是相互依存在这个社会上,不要因为是顾客就要高人一等,我们也仅仅是社会各个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地点、时间的转换。
将心比心,也是常说的同理心。
怎么看待“服务”“服务”是现在零售业说的最多的词汇。
但往往被狭隘的理解了,上面说到的:顾客永远是对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在误导零售行业和零售从业人员。
谁的服务最好?是餐饮店还是五星级酒店?(你见过哪个外资五星级酒店围着你热情洋溢的?)都不是。
是那些打着服务,亲情营销的骗子公司,皮包公司,他们的“服务”是一流的,让你成为售前和售中过程中的“上帝”,但之后呢,可能会让你掉进“十八层地狱”。
其实,又何止骗子公司呢。
因此,“服务”不是越热情越好,越“无孔不入”越好。
沃尔玛说:顾客永远是对的,并不代表沃尔玛毫无原则一味迁就顾客;也不见得就是在卖场就一大推营业员围着一位顾客转。
顾客不再是上帝
顾客不再是上帝“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一个经营理念,在中国市场经济初期时被传到了中国,“顾客至上”被我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译解为“顾客就是上帝”,这也昭示着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
企业与顾客不存在仰视或是俯视的关系,因为,企业为顾客创造以商品为载体的价值,顾客用金钱作为酬劳来交换这种价值,谈不到人与上帝的关系。
而且,顾客也不需要一个虔诚的信徒,需要的只是一个能为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人,那么不用把顾客视为上帝,顾客也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反之,如果你所提供的产品不是顾客需要的,即使你烧香叩头消费者也不会对你这个虔诚的信徒多看上一眼。
而且,现在这样一个事实摆在我们企业面前:即使把顾客当作是上帝,也不会获取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甚至被宠坏了的顾客会反复无常,经常发脾气,给企业难看,使企业忙前忙后,焦头烂额。
顾客是惟利是图者这里说的惟利是图不是贬义词,只是描述顾客的消费立场与消费特征。
顾客付出了金钱、时间、购买风险等各种成本,目的当然是要换取自己期待的利益,顾客并不想做上帝,只想合理的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你能提供,顾客自然忠诚于你,你的对手能提供其更想要的价值,其自然会毫不犹豫的离开你。
MP3播放器的行业领导者,拥有大量高满意度,忠诚度的顾客,但当其对手推出MP4的时候,这些高忠诚度的消费者并没有等待这家企业生产出MP4后在购买,而是马上把消费转移到那家最先推出MP4的企业。
市场交易中顾客对企业或品牌忠诚的前提是谁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价值,因此,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顾客的满意与忠诚是在动态变化着的。
面对“惟利是图”的顾客,我们做一个虔诚的信徒是不够的,只有持续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消费者没有比选择你的商品更好的选择时才会忠诚,此时,也许你还会是顾客的上帝。
顾客是朋友企业与客户产生友谊,主要是建立在双方利益交换的基础之上,因此,这是一种比较合理也相对稳定、恰当的关系。
企业如果能做到以顾客为友并使其也以你为友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别把客户当上帝,否则你将成为魔鬼
这篇《别把客户当上帝,否则你将成为魔鬼。
》的文章至2005年起在网络流传,才得以在设计界受到瞩目。
当时是易百的成立初期,由于我们受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也因为接受了很多业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才能走的更好。
05年易百团队将突破出来的经验发布在网站和博客,被诸多的同行朋友转载。
带着感恩的心,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回报行业,将自己的点滴经验和心得与其分享,让更多年轻的设计师朋友得到启发。
客户就是上帝,没错,这是谁都放嘴边的服务宗旨。
而在我的观念里,设计师应该没有上帝,我也绝对不会把客户当作上帝,而应该正确的把客户当作朋友。
因为平等的合作关系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设计就是需要沟通,而沟通就一定需要平等,平等的沟通才会有好设计。
在设计行业中若是将客户当上帝般供奉那是错误的,那只会将自己变为魔鬼。
很多人怕得罪客户,在不理智的操作中随意承诺一些细节,事实却很少兑现,最后事情联联发生,落的口碑也不好。
在设计过程中也是按照客户单方面去做,生怕客户生气不能继续合作。
他们认为不管行不行,只要不得罪客户,让客户享受上帝般的待遇就是正确的,然而最后做出来的设计,成了客户自己是设计师,什么效果都没了。
我不喜欢称我的客户是上帝,我更希望将客户当作朋友,我们做对得起朋友的设计是最重要最真实的。
甲方和乙方都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现代文明推翻了封建社会的男女不平等关系,而如今是男女平等,社会更和谐。
无论是什么协议,都必须是平等的。
那么我认为,设计项目更应该得注重平等关系。
在西方国家,体现合作的平等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而在我们国家,通常因为是客户,所以就形成了不平等的合作关系,乙方就会乞求甲方给予项目合作,于是就有了不平等的自然关系。
我认为那是生意场上和官场上出现的世俗表现,然而很多设计师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将自己列为低级的乞求者,那真的很可悲、可恨。
现在市场几乎形成做装饰行业的人,地位都很低微。
必须要打破这样的常规现象,才能更好的发挥设计作用。
客户就是上帝
客户就是上帝2011444367 陈高威客户就是上帝,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时髦的名词,上帝比比皆是,大到国家政府机关的服务,小到直接面对一个单一的消费者,但是谁又能真正的把上帝当成皇帝呢,因为上帝从名词上讲是一个未来的以后的思想寄托的地方,上帝意味着一个远期的空空的承诺,因为上帝只有在最后关头才会决定你的抉择,所以我们从来不把顾客当成上帝,而是当成皇帝,因为皇帝决定了你的生存,那么你的服务才是真实的有效的客观的,而不是在和顾客成交之前他是上帝,成交之后变成奴隶的做法。
围绕如何让客户满意,以客户为核心成为了各个商业关注的话题,随着时间和阶段以及环境的不同,服务顾客、让其满意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和方式,我们作为企业来讲服务终端的客户即最终消费者是力不从心,因为中间隔着好多层,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来讲真正的让客户满意,服务顾客首先是要让你的直接经销商满意,然后服务逐级传递才是真理。
作企业其实和做人一样,做人要有人品,企业的真实定位就是做人的人品,人品好,朋友自然喜欢,企业定位心口如一,客户自然满意,而在现实中确实存在有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客户成交以前,说的比唱得好听,承诺的天花乱坠,而真正钱款一打,所有的服务开始打折,承诺变成了泡沫,而顾客也由上帝变成了奴隶,这样的企业往往是短线操作,路子越走越窄,因为世界很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负面口碑比什么都快;所以客户要想满意,首先取决与企业决策层的定位,承诺自己能够兑现的服务是让顾客满意的首要条件,因为你的所有员工将在这个指导条件下来完善服务条件,如果这个前提没有,你的经理和员工在努力也无济于事。
换位思考,什么是客户最需要的。
而不是站在自己企业单独经营的立场上决策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杭州的一次项目拓展会议上,作了一个调查,题目是如果你是经销商的话,你最需要总部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我们举了几个优惠例子:赠送产品、赠送宣传材料、降低价格、派人培训、央视广告等等,前提是不能全选,有一个经销商回答的很经典,我记忆犹新,他说:“你的这些优惠现在对于我来讲都不需要,我们加盟一个连锁公司,首先需要的是总部能够提供真正的实战营销模式,没有这个,其他的支持都是假的,价格在低、货物卖不出去,也是白搭;培训再多,培训方向错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表达客户是上帝的句子
表达客户是上帝的句子1. 顾客就是上帝,呢句话到底有没错顾客是上帝是一种心态,就是说自己在面对顾客的时候要把他们放在上帝的位置上,叫他们满意。
但是叫他们满意并不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明白,要顾客满意的是我们在出售商品的时候,顾客满意的是商品及购买商品时候的满意,不是任何时候都要他们满意,或者任何事情叫他们满意。
我们做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尊心,所以有时候顾客如果侵犯了你的尊严的什么,你可以说不。
即使是上帝也不能轻视我们的尊严呀。
遇到不讲理的顾客,你可以不去理他。
我们去真诚对待别人不要叫别人以为自己傻。
我也做过销售,遇见不讲理的顾客一般的好脾气,好态度不好用的话,最后一招就是走。
2.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是谁说的我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他当成上帝来看待。
我们如果是做生意的一定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且如果没有顾客来买我们的东西,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可能获得利润,所以照顾顾客的利益也就是照顾好我们的利益。
顾客就是上帝说的是我们要从顾客的角度出来,以最好的态度让顾客满意,以此来提高我们的销售,实现我们的利润。
顾客是上帝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如果对别人不尊重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钱可以出卖自尊的.你有选择我服务的权力,我也有受尊重的权力.辱人者人必辱之.与人相处,处于优势的时候,对待人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教养和人品.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往自己嘴里送,但太长了,自己永远都送不进嘴里。
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是一样的筷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食,其乐无穷。
其实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是: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爱心,有替别人考虑的责任心,生活是必然美好的!心里只想着自己,而不为别人考虑,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营销人员的。
把客户当上帝没必要!
把客户当上帝?没必要!为什么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总是紧张不安?这篇文章将会对你已有的观念或者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
很多营销类的书籍都在灌输一种理念,要销售人员把客户当作上帝一样来伺候,微信朋友圈里也一直互相转发一句话“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其实,这是一种很要命的理念。
这种理念导致的可怕后果是什么?1、销售顾问接待客户时畏首畏尾,在客户面前说话做事变得不自信。
2、总是不敢主动出击,处于被动的状态,客户来店后,很少引导客户的购买行为,而是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3、影响销售技能的正常发挥,练习好的销售策略、销售话术到了实战就瞻前顾后的不敢用,不敢说,患得患失。
4、心态上已经输给了客户,把客户当大爷,把自己当孙子,得不到客户应有的尊重。
5、在价格谈判时,一退再退,毫无反抗之力,总是在不断的满足客户的要求,却不敢向客户提出自己的要求。
对销售顾问来说,这种认为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害人不浅!试问一下,真正的上帝的职责是什么?上帝是用来创造世界万物的,是接受人们的膜拜和祷告的,是人类的守护神,是保佑我们度过每一个天灾人祸的,他理应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那么,总是虐我千百遍的客户还算得上是上帝吗?绝不是!那是魔鬼!现实中的客户不是上帝,也不是我们的兄弟,他们就是专门折磨我们销售人员的大坏蛋。
他们是骗子,甚至还可能是我们每一个销售人员的敌人!为什么这么说?他们来到销售展厅的时候,明明在口袋里或银行卡里揣着15万元,却撒谎说只带了10万元,而想要购买的是价值13万的车子,为达目的,就使尽浑身解数折磨我们。
他们提出苛刻的成交条件,而我们不管心里刚受过多大的委屈,都要陪着笑脸,热情的,穿着那些怎么看都觉得是质量低劣的工作套装,让他们满意点头。
我们还要像非法商贩一样到处散发产品宣传资料,要接受厂家没完没了的检查和考核,还要去听那些不知道哪里请来的烂老师讲授的培训课。
他们经常在电话里承诺礼拜六下午一定会来店的,结果我们等到晚上都见不到人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曲解“把客户当上帝”的意思
不要曲解把客户当上帝的意思
在销售过程中,客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面对这些不合理要求,一些销售员谨遵客户是上帝的原则,不肯轻易对客户说不,怕伤了双方的感情,从而影响交易。
但是这样小心谨慎的结果,往往导致销售失败或使卖方吃亏。
因为客户一旦发觉我们不敢说不,马上就会信心十足,得寸进尺。
客户是上帝的意思是说销售员必须为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而非一味无原则地对客户的不合理要求进行迁就。
要知道,企业是靠利润生存的,赔本的买卖是不能去做的。
所以,销售员一定要学会勇敢地对客户说不。
但是在拒绝客户的时候我们应该委婉一些,不要伤了双方的和气,为以后的合作留有余地。
具体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幽默的方式拒绝客户
幽默可以使客户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领会销售员的意图而不伤和气。
在遇到客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化解危机。
比如我们在电话中可以这样对客户说:王经理,您出的这个价格不是逼我喝西北风嘛!通过这种说话方式,指出客户的要求不可能实现,不易造成客户的尴尬,容易为客户所接受。
2.对客户晓以利害
销售人员遇到客户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说明如果顺从客户会引发
的利害关系,使客户了解由此对他产生的损害,从而取得客户的谅解。
客户:请问我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收房呀?销售员:一般情况下,是签完合同,收到首期房款三个月之后。
客户:要这么长时间呀,一个月时间行不行呢?销售员:如果要求一个月时间收房的话,装修人员就要赶工。
慢工出细活。
赶工的时候容易忙中出错,最后影响您房子的装修质量,那就划不来了。
客户:噢,是这样呀。
那就按正常时间收房吧。
3.稳住客户的情绪
有时候,客户由于心情不好或者本身比较挑剔,他们会提出一些过分甚至无理的要求。
这时候,如果销售员没有经验,直接拒绝很容易激化矛盾。
有经验的销售员会先平息客户的情绪,消除争议,待双方气氛缓和了,再进行推销工作。
客户:小王,你们公司怎么搞的,签合同的时候,写明5月10日到货,可是现在都5月15日了,一件货都没到。
你说这件事怎么处理吧,不行就退货!销售员:李总,对不起,由于现在火车运力吃紧,调拨给我们的车皮不够,造成部分经销商延迟到货。
对这部分经销商我们额外申请了特殊促销政策,加送5%的促销礼品。
不过您放心,您的货已经在路上了,预计5月20日就可以到了。
对于我们工作造成的失误,再次向您道歉。
说到退货多伤感情呀,咱们合作了这么久,我平时也帮过您不少忙,您不看僧面看佛面,您就给我一个机会吧。
客户:好吧,大家都不容易,这次就算了。
不过我的货你可要盯
4.对客户实施苦肉计
向客户说明,如果接受客户的要求,自己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由此争取客户的同情和谅解。
客户:小王,本来这个月要结清欠你们公司的30万货款,但是,由于最近是销售旺季,进货较多,挤占了一部分资金,这个月先结清15万,剩下15万下个月结清,行不行?销售员:李总,上次进货的时候,由于您是我们多年的老经销商,在正常进货价的基础上,我向公司申请特殊政策,额外申请了一个点的价格优惠,同时,还多申请了100件促销礼品。
为这事,我没少受公司的批评,上礼拜公司开全国销售人员会议的时候,销售总监还点名批评,要我作出检
讨。
李总,你可不能再让我难做了。
客户:噢,是这样啊。
咱们多年合作愉快,你也帮了我们经销商不少忙。
好吧,资金再紧张,我也要及时和你们公司结清货款,可不能让你再难做了。
5.以小换大
在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有的客户比较难缠,奉行强硬政策,单方面要求对方让步。
对于这种客户不要硬碰硬,而要巧妙周旋,轻易不让步,即使让步,也要在我们让小步的基础上,换取对方让大步或对等让步。
客户:小王,我们是A地区的经销商大户,在这里,只要我们称自己是第二,没有人敢说他是第一。
你们要进入A地区还要通过我们。
这样吧,进货价格就再降5%吧。
销售员:李总,对于贵公司的实力,我们当然是知道的。
要不然也不会跟您谈判这么久。
这次给您的价格已经是最低价了。
要不然,你再多进30%的货,我向总部打个申请,申请进货价再降低2%,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批下来。
6.向客户表示职权有限,无法做主
有时,我们可以向客户指出他的某些要求不属于我们的职权范围,我们做不了主,这样既向客户表示了拒绝,又使客户对自己的拒绝能够谅解。
比如:对不起,刘总。
这个已经超出了我的权力范围,请见谅
7.向客户推荐其他公司
当我们确实不能接受客户的要求,而且又不忍心让客户失望时,可以在通话结束时向客户推荐其他公司。
这种做法很容易使我们在客户心中树立起诚实可信、为人热情的良好形象,为以后的合作留下余地。
比如,王先生,真对不起,这个价位我们不能满足您,不过,您可以和公司联系,那里可能会让你满意。
8.对客户进行额外补偿
在客户对产品或服务不太满意,而你又无法答应他的要求时,可以有意提出给予一定的补偿。
即使客户仍不能接受,那么他也会觉得没有受到断然地拒绝,以后还有可能与我们合作。
例如,对不起,这是最低价了,这样吧,我可以帮您免费安装机器,您看怎么样?
总之,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能够充分运用各种因素,协调公司、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但能够为客户着想,也能够为公司谋利。
他们不但掌握基本的销售技巧,在与客户产生矛盾时,还能够化险为夷,变不利为有利。
所以,销售员要掌握客户的心理,学会说不的艺术。
只要不说得恰当,客户常常会宽容地说:没关系。
销售员不要曲解客户是上帝的意思,认为上帝得罪不起。
其实,只要让客户了解自己的苦衷,态度诚恳、语言温和地表示歉意,上帝还是能够体谅的。
在对客户说不时,切莫使用含糊的字眼,如我再考虑考虑等,以免客户误认为销售员是真心地替他想办法,这样一来,反而耽误了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