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第一章名词解释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概论的核心内容。

4.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和一般规律。

所以,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历史观。

5.爱德华·吉本:(1737--1794)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

传世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安敦尼王朝奠基,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轫,共6卷71章,约300万字,可谓体大思精、卷浩繁。

尽管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6.奥古斯丁:(354---430)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代表人物。

曾信奉摩尼教。

387年皈依基督教,并在故乡希波获任主教职。

奥古斯丁用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基督教的教义,提出“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和“上帝的选民”与“上帝的弃民”等理论。

主要著作有《上帝之国》《忏悔录》等。

简答:1.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什么是史家描述的历史?二者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历史,它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它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

描述历史它是历史记录者、研究者、认识者通过对客观历史的记录,描述研究而形成的历史著述,它是客观历史经过记录者和研究者主体加工而形成的含有主体烙印的历史。

2.历史学的学科结构。

史学概论答案整理哈尔滨学院11级

史学概论答案整理哈尔滨学院11级

(名解)史学概论:史学概论是介绍史学研究的入门性读物。

主要讲述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史学写作等内容。

其中史学理论包括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

(名解)历史:历史是指人类过去发生的事以及历史学家对过去发生的事的记载和研究。

(名解)历史观:人们对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史学的灵魂、史学概论的核心内容。

包括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名解)历史本体论:历史本体论是对历史本质和本源的思考。

其中包括:历史客观性、历史规律论、历史动力论、历史分期论、历史过程论、历史进步论。

(名解)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后现代哲学主要代表人物。

其主要著作有《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知识考古学》、《性史》、《词与物》等。

福柯认为,历史真理是不存在的“真理”(其实是在某一历史环境中被当作真理的事物)是运用权力的结果,而人只不过是使用权力的工具。

拥有权力的人的话语形成历史。

由此提出“历史、权利、话语”的观点。

强调历史文本,并认为历史文本没有确定不变的内涵。

因此真理与谬误、理性于非理性之间并没有静止不变的分界线。

因此,他的认识常常持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的特点。

(名解)ST·奥古斯丁:(约354-430)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思想家、神学家、教父哲学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作有《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运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的教义,提出“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和“上帝的选民”与“上帝的弃民”以及将人类历史分为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半老期和老年期这样的“六段年龄”的理论。

体现了线性的时间观念与历史分期理论。

然而也将所有社会历史现象的产生归结于上帝的意志。

い(名解)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一般有实物史料包括遗址和墓葬,文献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可以分为:史部类;经、子、集类;档案类;地方志类;甲骨和金石铭文类以及外国人著述类。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人文学院09历史系考古专业逯志飞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

对于历史事件,时而诉诸神的意志和命运,时而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

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1、取材宏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2、视野广阔,具有通史的规模3、求真的精神4、歌颂民主自由,重视道德垂训;5、文笔华美,描写生动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

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在雅典的极盛时期。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思想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力求使自己的叙述与客观事实相符2、注意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3、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4、歌颂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5、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3、波里比阿:《通史》波里比阿一直被认为是实用主义历史学的最早代表,他的著作已经具有了追索历史演变动因的思辨色彩1、注重历史的因果关系2、视野广阔,具有世界通史的眼光3、一丝不苟的求真的精神4、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5、强调历史的垂训作用4、塔西佗——(约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

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

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

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1、歌颂共和2、痛恨暴君3、文笔犀利4、赏善罚恶,秉笔直书5、李维——(前59—公元17年)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历史:这一名词来源于日语,具有三个基本意义,1)过去发生的一切,过去发生的客观事实2)用文字写成的历史,是主观的历史3)一门学科,一门专业。

从广义来说历史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侠义而言则是人类社会史历史记录:属于主体历史的初始层次,是对历史现象的记录,而非分析因果关系、相互联系,其特点是侧重于记人、事、物,而较少的分析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

历史著述:属于主体历史较高层次,它是历史认识者,研究者通过对历史事物、现象、过程的把握,借助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历史记录在内的各种史料进行鉴别,分析所达到的对历史时间或过程的联系历史学:以史料为基础和中介,在一定观念、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帮助下,记载或思考,重建客观历史,并寻找其发展规律及特点的学科史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历史科学:历史偶然性:历史必然性:思辨:从观念推出实在的思维方式。

先凭空构造出一种普通的世界发展模式,然后再用一些事实加以填充或说明。

实证:从事实推出观念。

以客观存在事实为依据,在实践中经过科学证明得出结论,这是孔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分析哲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个西方哲学流派,他们认为,在研究哲学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一番科学的、逻辑的、数理的和语言的分析。

历史动力:只能影响、制约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哪些因素。

广义上包括影响人类历史一切运动(包括前进和后退)的;力量或因素,即对历史的整个运动曲线的影响。

狭义上仅指能推动历史发展、前进的力量或因素。

自然动力论:是指用自然界对人类的影响或自然界的法则来解释人类历史面貌以及寻找历史运动员因的理论。

其中:前者代表是地理环境史观后者的代表是生物进化(社会达尔文主义)史观。

合力论:由任宗华冉光荣1979年提出的历史发展动力论。

他是用社会运动的诸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总的力量来说明社会历史运动的原因,发展轨迹的理论。

广义是把合力看作一个系统,各种因素在这个系统中交互作用,从而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狭义则主要是指具体事件中,各种意志间交互作用而形成合力。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历史学概论:以历史本身产生、发展为对象,旨在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为以后历史学的发展和写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2历史学本体论:(历史本体论、历史理论)即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与性质的观点和理论,其核心既社会历史观。
3史学方法论: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
11客观主义史学:19世纪主要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兰克,主张历史学应该着重对过去客观历史进程的研究,注重对资料的搜集和批判。
12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合力:
最后动力:(即原动力)恩格斯将其定义为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历史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在生产领域则指生产力与支换关系的发展。
7启蒙史学:指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流派,发展学派,代表人物有伏尔泰、赫尔德、爱德华?维科,主张历史发展的理性主义,主张对世界史、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8人文史学:指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发展学派,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瓦拉主张人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主张历史学研究要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控制,并注重历史研究中考证方法的运用,是西方资本主义史学的开端。
22客体历史:指主体化历史的“生产者”进行加工的自在原形,二者间的关系:既相互吻合又相互背离。
直接动力:(即上层建筑)非原动力的动力,一切来源于经济运动反过来又对经济运动发生反作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动力,即“直”,历史的“助产婆”。
合力:历史是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是直接动力和最后动力的结合。
13导向性方法:及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即帮助研究者“解释事实”的方法。
9实证主义史学:指19世纪下半期史学代表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德,主张历史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派,主张历史研究不能满足于过去发展,且对历史应进行因果规律研究,促进历史学的科学化。

《史学概论》A答案

《史学概论》A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 3 分,共18 分)1、《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3、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4、所谓校勘,就是校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的字辞、语句上的讹误。

5、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6、西方心理史学方法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集团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

二、简答:(共7 题,每题6 分,共42分)1、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A、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B、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的精神品格;C、温故知新——穿城文化财富。

2、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这三层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导向性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社会历史观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而技术性方法虽然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与某种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导向性方法联系在一起运用,但它本身作为纯技术性方法并不与任何特定的社会历史观一史学本体论相联系。

因此,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

每个研究者都只能采用与自己信奉的社会历史观相一致的导向性方法。

其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能互相取代的互补关系。

这是因为:其一,既然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而科学研究主要就是做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这样两件事,这就决定了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6*5=30)(1)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2)循环史观: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念。

循环史观发源于古中国、埃及、印度、两河流域,而在中国有着重大的发展和体现,该观念早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如孟子中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对实际是有害的。

(注意:该题是由本人自己解答的)(3)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该学派提倡秉笔直书与如实客观,通过史料批判检验,由此再现历史;其历史编纂出的历史著述特点是偏重叙事、描述,并非分析、概括,而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

(4)年鉴学派:是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所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

经历三个阶段,即创建以费希尔、布洛克为创始人,发展在布罗代尔时代,转型是1968年之后。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5)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学派。

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

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

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6)《廿二史札记》: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是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它总结历史变化规律,注意揭露历史上的弊政和当权者的罪恶。

(7)百衲本:书籍出版术语,是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

《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步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约前480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西方文学的奠基人。

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

波里比阿的最主要历史著作是《历史》,是人类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之一。

该书由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始,主要叙述了公元前220-公元前146年间的历史,叙述了罗马霸权在西方崛起的过程。

该书现在只有40卷中的前5卷完整地保留下来,叙述到公元前216年,其他则以片断或引用的形式存在于李维及普鲁塔克的著作中。

《历史》在古代希腊、罗马历史著作中是最符合科学方法和要求的,故被誉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塔西佗(约公元前55~120年)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又译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

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

史学概论中史论的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中史论的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中史论的名词解释史学概论是一门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历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史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论分析和阐述。

史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问题时运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的深入思考和总结。

在史论中,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进一步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史论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人物史论、国家史论、社会史论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解读和分析。

人物史论是史学概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历史人物的生平、人物形象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解释,人物史论可以深入探讨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国家史论是史学概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

通过对国家史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演变。

社会史论是史学概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变迁、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社会史论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路径。

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史论、经济史论、法律史论等等,它们都是史学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历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

在史论的研究中,历史学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来解读和阐释历史事件和现象。

这些方法和理论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简而言之,史论是史学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论分析和阐述,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对历史人物、国家、社会和其他相关内容的研究,史论可以深入探讨历史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规律。

同时,在史论的研究中,历史学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来解读和阐释历史,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整理版)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以“如实直书”为基础2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3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

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汇编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汇编

绪论(概要)一、名词解释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二、论述历史学的学科结构①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时间(上古史、中古史、古代史、近现代史)空间(美国史、中东史、欧洲史)内容(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综合(秦汉专题史)②以特定对象和特定方法为轴心的综合研究科目(历史文献学、器物学、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年代学)第一章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二、列举1.修史制度论(1)君举必书----慎言行(2)人君不观史(3)设官修史,唐代开始(4)整体修史制度2.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1)梁启超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1920年以后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1901年《中国史叙论》(2)章太炎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论文集(3)夏曾佑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4)陈黼宸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3.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三个层次(1)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2)异族之故书与吾国旧籍互相补证(3)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考证4.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及其相关代表作品A、史学思想:“求真实,供借鉴”精义B、学术信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2)重视制度史,社会阶层的分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3)从文化看历史演变《元白诗笺证稿》(4)通过历史看文化《柳如是别传》三、简答或论述1.解释胡适的历史演进法;(1)按时间长短依次排列;(2)时代的具体内容;(3)逐渐演变,“由简单变复杂,由疏漏变雅驯,由地方变全国”(4)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2.中国古代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史学宗旨,史学原理,史学方法论,史学流变论,史家标准论,史籍优劣论,修史态度论,治史态度论。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1. 史学概论史学概论是对历史学的初步介绍和概括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它主要包括历史学的定义、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学的分类和研究对象等内容。

2. 史学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包括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田野调查等,旨在通过对历史现象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演变的原因。

3. 摄影史学摄影史学是研究摄影史的学科,它涵盖了摄影术的发展历程、摄影技术的改进、影像创作的变革和摄影作品的分析等内容。

摄影史学帮助我们了解摄影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功能和影响,并且对于当代的摄影创作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4. 社会史学社会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演进和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

社会史学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统计数据等的分析,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因,以及社会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文化史学文化史学是研究文化历史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文化在历史过程中的形成、变迁、传播和影响等方面。

文化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传统习俗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现象,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的轨迹。

6. 经济史学经济史学是研究经济历史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经济变迁等方面的研究。

经济史学通过对历史文献、经济数据、考古材料等的研究,揭示经济制度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7. 历史学家历史学家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证据、口述资料等的研究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历史学家的工作包括历史文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历史学理论的构建等。

8. 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研究历史的哲学学科,它探讨历史的本质、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总复习题第一章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一、名词解释。

1、历史一是指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事;另一是指对以往事情的记载和研究,特别是对人类社会的记载和研究。

历史也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包涵着人类能动的主体活动以及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常划分为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类史和自然史。

2、历史学历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历史学不仅包括完全独立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即历史,而且包括对这种客观才存在和过程的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仅指后者。

马克思主义史学是指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目前这种史学在中国大陆影响最大,受众最多。

3、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理论认识,同时它也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历史学理论的核心。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产物,而不是超然于它们之上的某种抽象的精神或观念的产物。

历史观是历史学的理论指导。

4、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不能完全属诸史学,也不能完全属诸哲学。

它旨在探讨历史的模式与意义,历史学的性质与方法,历史学的结构和规律等问题。

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和叙事的历史哲学。

它是史家的历史观的渊源,也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

二、问答题1、历史的根本属性答:历史就是不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人类存在发展的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人的活动必须服从于各种客观条件,为客观条件所制约。

所以,历史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历史学的学科特点(1)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它虽然建立在翔实可靠地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历史研究主要是通过史料进行的,但史料并不等于史学。

史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历史的真相,总结历史的经验,把握历史的规律。

(2)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个人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地位、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差异,以及史料的局限等因素,对历史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又称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历史哲学。

史学概论的内容:(1)史学本体论,即对历史本体、客体历史的认识(客观规律)(2)史学认识论,即历史认识来自哪里,其源泉在哪里?历史认识的结果能否检验、检验标准?(3)史学方法论,即研究历史方法学的问题<导向性&技术性方法>历史理论:指对客体历史的理论反思。

其内容包括在史学本体论之中。

史学理论实际上是对历史学自身的反思。

历史哲学:指用哲学的思辨性透析历史现象,“给人以教益的哲学”(康德)分期:19世纪中叶前,思辨的历史哲学(受思辨哲学影响),即对宏观的历史过程及性质、规律的看法。

19世纪中叶后,分析和批判的历史哲学为主,与思辨历史哲学并存,即思辨历史哲学并存,即只关注于某人在某时期的某一行为。

PS:思辨哲学: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本源的探讨,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一章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史学认识论)客体历史与历史认知存在差异(前代史、当代史都是如此)历史的概念:(1)指以往人类社会客观的历史过程或过去发生过事情的历史,即作为史学家的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历史(2)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的集中成果的历史著作,即作为认识主体对客体历史进行重建的主体化历史(3)指历史学这一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PS: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受社会历史观、阶级立场、价值取向、好恶情写作及研究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过去发生过的历史现象是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客体历史: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独立于历史学家主体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外在客体。

历史学的认识对象具有一去不返性,无法复制,因此史学家只能通过前代所遗留的遗物、遗迹和历史材料(又统称“中介客体”)来认识历史。

历史科学的特点:主观臆测性&阶级性主观臆测性:历史起源得很早,当时,史主要是实录,左史阶级性::对过去发生过的历史现象是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的回答,观点不同一:分段第一:英雄时代—英雄史观古希腊是西方史学的开端,中国则以《史记》为端反映了某种历史事实,但又处于后人追溯,研究的某一方面(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此时,历史的含义是(1)人类历史的本身(2)人们对这种历史的记忆和思考PS:三大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英雄史诗希腊祖先英雄的事迹、与异族和大自然的抗争《摩柯婆罗多》&《那摩衍腊》:古印度史诗《格尔萨王传》《荷马史诗》是西方上古传说中最著名的,从此处可看出上古传说中的历史观带有英雄性的历史观。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专业整理.《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工具的、体系的理论著作。

该书侧重论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请乞降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论述了作者关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组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及心理分析,关注历史现象和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历史当作一个客观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 试图揭示出隐藏在历史活动 背后的规律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证主义史学家身上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7.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 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 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 作为一种 社会学理论,斯宾塞这种观点无可厚非。然而,他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 念引进社会学,就未免有些牵强;至于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 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与斯宾塞同时代的赫胥黎,在其《天演论》中,根据自然界“食 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社会达尔 文主义有其学术价值,不能完全否定。 8.通史:指对历史作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作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文由拓跋泓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 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 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 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 通过史料 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 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 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 累累的著名史学家, 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 而兰克本人则被尊 为近代史学之父。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 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 记等。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 否认史家对史 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遭到哲学家 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 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 以“如实直书” 为基础 2 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 3 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 19 世纪 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 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 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 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客观主义史学最大的“失” 就在于这些史学家消极地放弃了他们主观上企图放弃、 而事实上又不可能完全放弃的这种对 “过去”的解释,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结果反而放弃了对本应可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的 争取。 6.实证主义史学:在历史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证来源与证据形态的不同,旁证又可分为书证和物证。 22.理证:即是指在找不到任何证据或现有证据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情况下,以义理作为判定 是非的依据,从而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 23.《十七史商榷》 :王鸣盛撰著。全书共 100 卷。其内容除校勘文字,补正讹误外,大量考 证史事,详于地理沿革、职官及典章制度。本书所考上起《史记》 ,下迄“五代”。书名十七 史是沿用宋人旧称,书中虽论及《旧唐书》《旧五代史》 、 ,但没有列入数内。 24.《廿二史考异》 :钱大听撰著。全书共 100 卷。所考廿二史,即从甘四史中除去《旧五代 史》和《明史》 。本书对各史记载出入、矛盾、讹误之处,以及年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 和辽金国语、蒙古世系等方面,作了大量考订。 25.《廿二史劄记》 :赵翼撰著。全书共 36 卷。所考实为廿四史,因其将新、旧唐书、新、 旧五代史看成是分别反映同一时代的史书,不予分开考证,故称廿二史。作者意图在总贯群 史,敌对每一部史书,先叙述著作沿革,评介其得失;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再以原书排比 史事,考证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识。 26.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 学派。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乾嘉学派推崇汉代 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 王念孙。 27.考古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
1
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 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 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 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 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8.史学理论:关于历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概括。以历史学自身的理论问题为研 究对象,如关于历史学的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认识的特点,史学发展与 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文献和史学方法问题,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历史研究成果的社 会表现形式问题,史学家的素养与时代使命问题等等,均为史学理论研究的范围。 29.历史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 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 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 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具体说来,它是 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和 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 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严格说来,历史 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 也即历史理论, 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 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代又 称校勘为“校雠”。 17.辨伪学: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就会遇到有一部分古文献存在问题,或书名古而内容不甚 古,或书与作者不一致等,因之产生了“辨伪学”。辨伪,即辨别古书的真伪。 18.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他从语言的角度研 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 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 19.考证:又称考据,是研究历史文献或历史问题时,依据资料对其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 是指考订一书中所记载史事的真假对错问题。 考证是整理、 鉴别史料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 节和重要方法。 20.本证:本证又称内证,即是指利用某一书内部的资料发现问题,求得证据,以达到考订 史事的目的 21.旁证:又称他证或补证。即是指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证据,考订本书的问题。由于取
著。 9.断代史:原指中国史学中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其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 ,后来的正 史亦都是断代史,现在,可以泛指对某一历史时期历史的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著。 10.世界史,指其研究、阐述内容涉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著。 11.国别史,凡其研究、阐述的内容只包揽一个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 书著都称国别史,如,英国史、法国史、日本史和中国史等的学科及有关史书。 12.地区史,指只涉及到世界上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研究和阐述的史学学科和 书著。如,非洲史、拉丁美洲史、东南亚史等的学科及相关史书。 13.乡土史,一般指对我国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区、乡等)历史的研究及有关 书著。如,东北史、西藏史、台湾史、北京史等的研究及书著。 14.目录学:目是指篇名或书名,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目录有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之分。 群书目录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目录学就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 的一门学科。 15.版本学:研究图书在制作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和流传过程中的递变演化,考辨其真伪优劣 的专门科学。在古籍研究中尤显突出。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的物质形态及特点风格, 版本的源流系统,不同历史时期、地域的版刻特点,版本的识别与鉴定等。 16.校勘:又称校订,更通俗的说法叫校对。是指用古书的原本或定本及有关资料进行核对, 比较文字篇章的异同,订正其错误。即主要看其文字是否有脱、衍、讹、倒等情况。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