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主要人物及思想(超全版)
【教师考编必备】教育学人物及思想总结

教育学人物及思想总结战国末年《学记》: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启发诱导、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学不躐等】孔子:《论语》、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仁、礼”孟子:“性善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内发论”→关注“生长”、荀子:“性恶论”;教育作用是“化性起伪”;强调尊师、“外铄论”→关注“学习”、“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墨翟:“兼爱”“非攻”;人性素丝说;亲知、闻知、说知,重视“说知”、量力性行为朱熹:神话起源说、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廖世承:1924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凯洛夫:1939《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教师中心论杨贤江:1930《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古希腊)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培养统治者亚里士多德:百科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班级授课制思想萌芽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归纳法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清末)、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优越的职业”(德)康德:《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讲座;“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英)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论(瑞)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个体本位论卢梭:《爱弥儿》、“性善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学生中心论(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即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生物起源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美)孟禄:心理起源说;《教育史教科书》→心理成熟说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美)杜威:1916《民主主义与教育》;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新三中心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实用主义教育学;学生中心论;设计教学法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美)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教育万能论;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1970《终身教育引论》(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即学生中心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苏)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敬一个人”尊敬信任、严格要求学生彼得·麦克费尔:体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埃拉斯莫斯:提出“班级”一词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杰克逊:1968《班级生活》→隐性课程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编制四个问题;目标模式【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可操作性】;“课程评价之父”;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一步(英)斯腾豪斯:过程模式:鼓励发展学生个性,教师是核心人物(美)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批评目标评价模式(美)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英)贝尔、兰喀斯特制: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教师→年龄较大学生→年幼学生(美)柏克赫斯特:道尔顿制;教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美)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综合教学(英)斯宾塞:生活本位论;《教育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西方最早出现“课程”一词;实质教育论(美)克伯屈:改进并推广设计教学法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结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即获得、转化、评价】(苏联)赞科夫:教学发展理论;《教育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使一般学生得到一般发展(德)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儿童中心论:卢梭、杜威形式教育论(智力):洛克、裴斯泰洛奇实质教育论(知识):赫尔巴特、斯宾塞教育万能论:(英)洛克、(德)康德、(美)华生、(法)爱尔维修。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人物篇”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会涉及众多人物混淆知识点,因此特在此总结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记忆和学习。
1.孔子:《论语》“仁、礼”;“有教无类”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博学于礼,约之于礼”。
2.孟子:“性善论”、“发掘人的潜能”、“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理想的大丈夫人格”。
3.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知微而论”。
4.墨子:“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逻辑能力、实用技术”;“亲知、闻知、说知”。
5.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归纳法”“讽刺定义助产术”“美德即知识”。
6.柏拉图:《理想国》“理性的培养是教育目的论的核心”;“教育于游戏之中”“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
7.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首提教育遵循自然”;“对儿童进行分阶段(7年)教育、和谐教育”“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应受同样的教育”。
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西方最早教育著作“教学法大师”“班级授课进行阐述萌芽”。
9.培根:“首提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归纳法”。
1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学科的标志,1632年,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提出普及教育思想”《世界图解》“教育适应自然”。
“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尚、最优越的职业”11.卢梭:《爱弥儿》“性善论”“发现儿童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中心论”12.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哥尼斯堡大学开设讲座”13.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绅士教育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助于个别教导”1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伦理学、心理学”“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必要的目的: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道德观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明了、联合、系统、方法”;“课堂教材、教师中心”;“传统教育理论代表”;“统觉理论”。
2022年教师资格笔试《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人物思想汇总

1.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1、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义影响。
2、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教育目的:永生、现世4、泛智教育,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5、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微信订阅号NTCECN6、论述班级授课制7、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
8、高度评价教师职业,强调教师作用。
9、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育家。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2.卢梭法国《爱弥儿》1、性善论2、教育的任务“归于自然“,倡导自然主义教育。
3、教育目标:培养与公民、国民对立的自然人。
4、教育目的:个体本位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5、学生观:儿童中心论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6、把儿童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
3.康德 18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理性主义。
著作:《康德论教育》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对象”2、教育目的:自由3、教育万能论。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特普拉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4.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1、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2、要素教育论3、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4、个人本位论。
5、形式教育论。
个人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和萨特。
5.洛克《教育漫话》1、“白板说”“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教育万能论”2、绅士教育论3、形式教育论6.保罗.朗格朗 1970出版《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7.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苏联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8.斯宾塞教育目的上:教育准备生活说,最早提出课程一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倡导科学教育。
9.凯洛夫(1893-1978)《教育学》193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类考点总结整理版(全)

3.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初级概念是通过亲身直接经验获得,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获得。
4.概念形成是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 化。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概念同化论的三种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6.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一一“先行组织者”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
完成的。
(八)布鲁纳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2.领导美国20C60y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 学习,重视智力发展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一一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t检验t再假设t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9.产生式迁移理论
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
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
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一“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孟子
1•《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古之王者, 教学为先”一教育与政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藏息相符”一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人物及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人物及考点2012-12-21 09:50:50 来源:点击:80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人物及考点1.利托尔诺与沛西·能是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孟禄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
4.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是产婆术。
5.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6.亚里斯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7.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8.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他的《大教学论》(1632)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0.裴斯泰洛奇最早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11.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12.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他的代表作是《教学与发展》。
13.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14.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全面和谐教育的思想。
15.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16.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凯兴斯泰纳、涂尔干。
17.主张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
18.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
19.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学家泰勒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理论之父”。
20.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述。
21.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家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3.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
24.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教师编制必考!人物及其思想 教育学

孟子: 1、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孟子*尽心上》2、性善论,教育目的:明人伦;民贵君轻荀子:性恶论(外铄论)墨子:素丝说(外铄论),亲知,闻知,说知许慎:东汉《说文解字》解释教育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利托尔诺,沛西*能(利息)心理起源:孟禄(心理仿梦露)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这个人有故事)(米夫爱劳动)凯洛夫:劳动起源说,主编《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教学是一种认识的过程,“感知,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苏格拉底:问答, 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重视女子教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希腊百科全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分班授课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实验归纳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教育学之父、,泛智,学年制,学日制,班级授课制(夸大三颗痣)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洛克:《人类理智论》,《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德育在首位(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造物者东西都是好的,到人手里就变坏(卢梭的儿子爱自然),自然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
裴斯特洛奇: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化,西方第一个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康德:教育学首次列入大学课程,“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设计和实施班级教学2、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4、四阶段论:明了,联系,系统,方法。
(小明联系小方)5、最高目的是道德6、社会本位论(一二三四和最高目的)和杜威是死对头学科课程“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杜威: 1、《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2、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3、推崇教育无目的4、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教师考编—学习教育学—人物主要观点.docx

中国一、孟子1、“教育”一最早于《孟子* 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也”。
(10)2、持“性善”。
( 22)3、“大丈夫”人格,“富不能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4、内的代表人物。
“万物皆有于我” 。
(个体身心展的因)(43)5、个人本位代表人物。
(有利坦、赫斯、奈勒、斯洛、特等)(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 60)6、儒家思孟学派在《礼 * 中庸》提出“博学之,之,慎思之,明辨之,行之”的学程。
(史上教学程的各种理解)( 139)二、朱熹1、支持神起源。
(教育的起源)( 13)2、朱熹:“ 者,⋯⋯;悱者,⋯⋯;启,⋯⋯;,⋯⋯”。
(启)(22)3、《朱子全 * 学》“ 着期限,着程”。
首次使用“ 程”一,与我在多人程的理解有相似之。
(程)(108 )4、“循序而,熟而精思”。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循序原)(146)5、“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因材施教原)(146)三、孔子1、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 22)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2)3、启:“不不启,不悱不,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也” 。
( 22)(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启性原)( 145)4、学、思、行相合:“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殆”(22)5、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22)6、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式教学的人,也是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人。
(22)7、把学程概括“学——思——行”的一程。
(史上教学程的各种理解)(139)8、“学而之”。
“温故而知新” 。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巩固性原)(146)9、回价孔子“夫子循循然善人,博我以文,我以礼,欲不能”。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疏原)(181)10、孔子很早就提出了“ 其所以,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行有区的教育。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因材施教原)(181)四、荀子1、持“性”。
教师招聘考试人物观点梳理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人物及教育观点系统梳理孟子:1.最早将“教”字和“育”字合在一起使用;2.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写了《学记》;3.内发论代表人物;荀子:1.最早将“德”字和“育”字合在一起使用;2.外铄论代表;3.提出“闻之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知之不若行之”艾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孔子:1.《论语》;2.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3.庶富教;墨子:1.“兼爱”“非攻”;2.注重实用技术;3.三表法老子:绝圣弃智论王守仁:1.心学;2.随人分限所及;3.“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颜之推:1.提出“与善人居,如如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观点;朱熹:1.因材施教;2.《四书集注》;3.读书法苏格拉底:产婆术又叫问答法和助产术柏拉图:1.《理想国》;2.“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3.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1.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3.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4.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5.提出“文雅教育”概念昆体良:1.《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2.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培根:1.科学归纳法第一人;2.近代实验科学鼻祖;3.首次提出把教育学独立出来;4.代表作《新工具》夸美纽斯:1.教育学之父;2.《大教学论》;3.班级授课制;4.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6.“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康德: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卢梭:1.《爱弥儿》;2.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3.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和“自由人”;4.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洛克:1.《教育漫画》;2.白板说;3.绅士教育;4.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裴斯泰洛奇:1.慈爱的儿童之父;2.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3.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4.提倡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6.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7.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科学教育学之父;2.现代教育学之父;4.传统教育代表人物;5.代表作《普通教育学》;6.认为伦理学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旧三中心----教师、教材和课堂中心;7.四阶段教学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8.教育性教学原则;9.社会本位论代表;10.实质教育论代表杜威:1.实用主义代表;2.进步主义代表;3.现代教育代表;4.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5.新三中心----儿童、活动和经验中心;6.教育的本质----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重组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7.五步教学法;8.教育无目的论;9.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10.教育适应生活说斯宾塞: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教育预备说(也叫教育准备生活说);3.科学知识最有价值;4.将课程一词用于教育学科领域;5.实质教育论代表人物赞可夫:1.《教学与发展》;2.发展性教学理论;3.促使学生得到一般发展;布鲁纳:1.《教学过程》;2.结构主义学说;3.发现教学法;4.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苏霍姆林斯基: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2.《帕夫雷什中学》;3.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4.“除了教育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之外,教师不作任何别的计划”布鲁姆:1.掌握学习理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能掌握一切知识”;2.教育目标三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梅尹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鲍尔斯、阿普尔:批判教育学代表马卡连柯:1.《教育诗》2.《塔上旗》3.从事流浪儿童和少年犯的教育改造工作;4.提出集体教育理论或者平行教育理论;5.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理论,体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凯洛夫:1.《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2.《教育学》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3.劳动起源学说的代表;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学说代表;孟禄:心理起源学说代表;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劳伦兹:“关键期”概念,也叫敏感期或最佳发展时期弗洛伊德:1.内发论;2.提出人格三我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完善或道德原则;3.动机说威尔逊:1.基因复制;2.内发论代表格赛尔:1.双生子爬楼梯实验;2.成熟势力说;3.内发论代表霍尔: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内发论代表高尔顿:1.优生学;2.内发论代表勒温:将教师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怀特海:综合课程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观点:社会问题是学校课程的核心问题奈勒:存在主义课程论---观点:课程应该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观点: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泰勒:1.“现代课程之父”;2.泰勒原理---即目标、内容、方法、评价;3.目标评价模式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柏克赫斯特:道尔顿制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英国)罗杰斯:1.人本主义代表人物;2.非指导性教学;3.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4.认为师生关系的品质有:真诚、接受、理解迪克和科里:目标模式肯普:过程模式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沙塔洛夫:纲要信号教学法皮亚杰: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道德认知发展模式;3.道德对偶故事法;4.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四个阶段科尔伯格:1.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2.道德两难故事法;3.海茵兹偷药拉斯、哈明:价值澄清模式麦克菲尔:体谅关心模式班杜拉:1.社会模仿理论/社会学习理论;2.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性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创造性的观察学习;3.将强化分为:直接性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4.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影响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是:成败经验维果斯基:1.最近发展区;2.文化历史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3.心理发展观;4.内化学说;5.支架式教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其中重点是:0-1.5岁培养信任感;1.5-3岁培养自主性;3-6岁培养主动性;6-12岁培养勤奋感;12-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
常见教育学人物及思想(备考教资)

常见教育学人物及思想(备考教资)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1)孔子与《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庶—富—教”思想。
②普及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③启发诱导思想:“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④因材施教思想:“闻斯行诸”“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⑤学思结合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温故知新思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2)《学记》及其教育思想。
《学记》成书于战国晚期,收录于《礼记》中,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①教育的功能。
社会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②学校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③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相长。
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尊师重道。
如:“师严而后道尊”。
藏息相辅。
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豫时孙摩。
如:“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启发诱导。
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④论教师。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产婆术)著名。
其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
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人物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人物总结中公教师考试网帮广大考生整理了历年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中常考的十位教育家,包括人物及其理论观点和他们的历史地位,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并祝考生早日圆梦教师!孔子东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主张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本位论);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诞生;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本科学的教育学;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主张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本位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提出教学四步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萌芽的标志。
主张课程是教材;教育要适应自然(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的本能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个人本位论);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泛智”的思想。
苏格拉底因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
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教育思想体现于其著作《理想国》中。
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主张人的本能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个人本位论)。
杜威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主张课程就是课程,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无目的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提出设计教学法;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师招聘考试必知的20个教育家及其思想!(笔试)

教师招聘考试必知的20个教育家及其思想!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对于教育家等人物的考察点一般都比较的零碎,其中有很多易混淆点。
今天小编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必知教育家考点,赶紧收藏起来吧!一赫尔巴特考点一1806 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考点二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
考点三传统教育的代表人,传统教育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考点四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后由他的学生席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考点五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体现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也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的规律。
考点六教育目的理论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考点七属于学科课程的代表人考点八实质教育的代表人考点九赫尔巴特主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让教育学更加的科学完整。
考点十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二杜威考点一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考点二现代教育的代表人,强调儿童的中心地位,“三中心论”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考点三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考点四提倡“做中学”。
考点五经验课程的代表人。
考点六学生中心主义(经验主义、活动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
考点七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
考点八杜威被称为实用主义代表人物。
考点九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考点十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考点十一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三夸美纽斯考点一被誉为“教育学之父”考点二1632 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师考编—学习教育学—人物主要观点

中国一、孟子1、“教育”一最早于《孟子* 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也”。
(10)2、持“性善”。
( 22)3、“大丈夫”人格,“富不能够淫,不能够移,庄严不能够屈”。
(22)4、内的代表人物。
“万物皆有于我” 。
(个体身心展的因)(43)5、个人本位代表人物。
(有利坦、赫斯、奈勒、斯洛、特等)(有关教育目的确定的理)( 60)6、儒家思孟学派在《礼 * 中庸》提出“博学之,之,慎思之,明辨之,行之”的学程。
(史上授课程的各种理解)( 139)二、朱熹1、支持神起源。
(教育的起源)( 13)2、朱熹:“ 者,⋯⋯;悱者,⋯⋯;启,⋯⋯;,⋯⋯”。
(启)(22)3、《朱子全 * 学》“ 着限时,着程”。
首次使用“ 程”一,与我在多人程的理解有相似之。
(程)(108 )4、“序次而,熟而精思”。
(我国中小学主要授课原——序次原)(146)5、“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我国中小学主要授课原——因材施教原)(146)三、孔子1、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 22)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2)3、启:“不不启,不悱不,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也” 。
( 22)(我国中小学主要授课原——启性原)( 145)4、学、思、行相合:“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殆”(22)5、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能够矣”。
(22)6、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式授课的人,也是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授课方法的人。
(22)7、把学程概括“学——思——行”的一程。
(史上授课程的各种理解)(139)8、“学而之”。
“温故而知新” 。
(我国中小学主要授课原——牢固性原)(146)9、回价孔子“夫子循循然善人,博我以文,我以礼,欲不能够”。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疏原)(181)10、孔子很早就提出了“ 其所以,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认识学生的有效方法,并依照学生的特点行有区的教育。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因材施教原)(181)四、荀子1、持“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人物大全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
2. 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
3. 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
(后人概括为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4. 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7.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
8.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①《爱弥儿》《忏悔录》;②“教育上的哥白尼”;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④个人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中主要人物与主要思想中国萌芽时期1. 孔子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教育作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③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④教育过程:学思行相结合。
⑤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⑥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2. 孟子①.性善论②•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③.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
④. 思孟学派教育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 荀子①.性恶论②•外铄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③.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
④.教育目标: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圣人。
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⑤.学习过程:闻见思行⑥. 强调尊师。
4. 墨子,墨翟兼爱非攻①. 教育作用:人性素丝说②. 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技教育、文史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技术。
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
③. 论‘强力而行' ,重视道德行为的锻炼,刻苦磨练精神。
④. 知识的来源: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与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5. 道家“绝学、愚民”①遵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发展。
②教育目的:培养上士,隐君子。
③•教学原则:“用反” “虚静”,等充满辩证法的原则。
6.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成文于战国时期。
I. 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II.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建立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察标准。
III. 论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等西方萌芽时期的教育思想1. 苏格拉底① . 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2. 柏拉图《理想国》①.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 “理念世界” ,走向理想世界,要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世界“。
②.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的渊源,国家主义思想19 世纪达到高潮。
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①•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4.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②•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 世纪以后,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归纳法为教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这一时期主要的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认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学学科建立1.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I. 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义影响。
II. 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III. 教育目的:永生、现世IV .泛智教育,提出普及教育。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V.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VI. 学制系统VII. 班级授课制VIII. 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
2. 卢梭法国《爱弥儿》⑴.性善论⑵. 教育的任务“归于自然“,自然主义教育。
⑶•教育目标:培养与公民、国民对立的自然人。
⑷•教育目的:个体本位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⑸.学生观:儿童中心论⑹ .把儿童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
2. 康德18 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理性主义。
《康德论教育》⑴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对象“⑵ . 教育目的:自由⑶ .教育万能论。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特普拉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3. 裴斯泰洛齐⑴ .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⑵ .要素教育论⑶ .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⑷ .个人本位论。
⑸. 形式教育论。
个人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和萨特。
4. 洛克⑴ . “白板说“ ‘教育万能论”⑵ .绅士教育论⑶ .形式教育论P151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⑴.《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⑵ .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与心理学⑶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⑷•教育性教学原则⑸•教学过程4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定型P162。
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5 阶段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和应用。
⑹.实质教育论。
⑺.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轮的其他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2.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现代教育派⑴ • 教育即生活即生长。
⑵ . 学校即社会。
⑶. 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内在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说。
⑷. 教育过程:从做中学⑸ . 课程观:活动课程(设计教学法)3. 陶行知⑴ . 生活即教育。
⑵ . 社会即学校。
⑶ . 教学做合一。
1. 皮亚杰 (1896-198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创立日内瓦学派,建构主义,创立发生认识论。
代表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导论》、《生物学与认知》。
主要理论(教育心理学) :1.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认识发生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2. 布鲁纳 (1925-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当代结构主义和认知学派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倡导发现教学法。
3. 华生美国教育家,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4. 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家,创立范例教学法。
5. 保罗朗格朗1970 出版《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6. 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苏联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7. 斯宾塞教育目的上:教育准备生活说,最早提出课程一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P120,实质教育论P151 。
8. 凯洛夫 (1893-1978)《教育学》1939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9. 克鲁普斯卡亚《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教育学著作。
10.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11.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2. 梅伊曼/ 拉伊P26 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实验教育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产生于德国。
13. 比纳法国,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P2614. 霍尔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实验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15.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16. 乌申斯基19 世纪俄国教育家,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人是教育的对象》P15517. 巴格莱1875-1946 美国教育家,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学科课程中心理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18. 泰勒P115&P134 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
“课程评价之父” ,目标评价模式19. 斯克里文P134 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20. 斯塔弗尔比姆提出CIPP 评价模式。
21. 思太克P135 提出CSE 评价模式。
22. 博比特P114 美国学者1914 年出版《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 。
23. 古德来赛关于课程的定义: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24. 加涅( 1916-200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理论。
学习的分类 (教育心理学)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25. 赞科夫 ( 1901-1977)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教学与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论与生活》.26.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27. 斯金纳程序教学论28. 布拉梅尔德P121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29. 班杜拉P192 德育模式:提出社会模仿模式30. 彼得麦克菲尔英国德育教育家,提出体谅模式。
31. 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
32. 沙塔洛夫P161 苏联教育家,“刚要信号”图表教学法33. 洛扎诺夫P161 保加利亚医学心理学博士,首创暗示教学34. 罗杰斯P161 非指导教学法35. 伯克赫斯特道尔顿制36.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37. 利托尔诺法国社会学家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说38. 孟录:美国心理学家,心理起源说39. 华勒:美国学者,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
40. 格塞尔:美国心理学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成熟势力或”内发论。
内发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基因复制” 、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
41. 科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论P48.42.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