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电磁兼容技术(2)
“电磁兼容技术”课程案例导入式教学实践
me h d t a r u h t e p fc s — p r e e c i g t o o c r y o tt e a t m t o a e i o t d t a h n .Th a e r e e t d c r f l e e d n n m e c s s a e s lc e a e u l d p n i g o y
人 式 教 学法 的尝 试 , 据教 学 进 度 , 心选 择 案 例 , 学生 参 与 进 来 , 而 实现 了理 论 和 实践 相 结 合 , 得 了 良好 的教 学 效 果 。 依 精 让 从 取 关键词: 电磁 兼 容 ; 教学 改 革 ; 例 导 人式 教 学 案
中 图 分类 号 : TM6 5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80 8 ( 0 1 0 — 0 40 1 0 — 6 6 2 1 ) 40 9 — 2
tc sa hive . W e lt a h ng r s ls a e r a h d i e i c e d l e c i e u t r e c e .
Ke wo d : l c r ma ne i o p tbiiy;t a h n e or to y r s e e t o g tc c m a i lt e c i g r f ma i n;c s —mp t d t a h ng a e i or e e c i
t e s ud n s ha e o i t r s i . The ut o s c m bi h i w n r s a c x e i n e n o h e c i g h t e t v n n e e tng a h r o ne t e r o e e r h e p re c s i t t e t a h n
电子通信行业电磁兼容技术与优化研究
电子通信行业电磁兼容技术与优化研究第一章电磁兼容基础理论 (2)1.1 电磁兼容概述 (2)1.2 电磁兼容基本参数 (2)1.3 电磁干扰源与传输途径 (3)1.4 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 (3)第二章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3)2.1 滤波器设计与应用 (3)2.2 屏蔽技术及其应用 (4)2.3 接地与搭接技术 (4)2.4 电磁干扰抑制材料 (4)第三章电磁兼容设计原则与方法 (5)3.1 电磁兼容设计原则 (5)3.2 电磁兼容设计流程 (5)3.3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6)3.4 电磁兼容设计案例分析 (6)第四章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6)4.1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7)4.2 电磁兼容测试设备 (7)4.3 电磁兼容评估方法 (7)4.4 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案例分析 (7)第五章电磁兼容技术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8)5.1 通信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8)5.2 通信设备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8)5.3 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8)5.4 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9)第六章电磁兼容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9)6.1 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9)6.2 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9)6.3 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10)6.4 无线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10)第七章电磁兼容技术在数据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10)7.1 数据通信设备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0)7.2 数据通信设备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11)7.3 数据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11)7.4 数据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11)第八章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2)8.1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2)8.1.1 电力系统的电磁环境特点 (12)8.1.2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类型 (12)8.2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12)8.2.1 设备选型与布局 (12)8.2.2 屏蔽与接地 (13)8.2.3 电路设计与滤波 (13)8.3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13)8.3.1 测试方法 (13)8.3.2 测试设备 (13)8.3.3 评估方法 (14)8.4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14)第九章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子战系统中的应用 (14)9.1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4)9.1.1 电子战系统概述 (14)9.1.2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问题来源 (14)9.1.3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5)9.2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15)9.2.1 电磁兼容设计原则 (15)9.2.2 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15)9.3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 (15)9.3.1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15)9.3.2 电磁兼容评估方法 (16)9.4 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16)9.4.1 案例一:某型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设计 (16)9.4.2 案例二:某型电子战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处理 (16)第十章电磁兼容技术发展趋势与优化研究 (16)10.1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电磁兼容技术优化方法 (17)10.3 电磁兼容技术优化案例分析 (17)10.4 电磁兼容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电磁兼容基础理论1.1 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其环境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电磁兼容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它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维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发挥着关键作用。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可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兼容试验技术电磁兼容试验技术是指对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以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其中包括:(1) 辐射发射试验:通过外部电磁波源在电磁环境下对待测设备的辐射发射进行测试。
(2) 抗干扰试验:是针对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承受外界电磁影响而采取的试验措施。
(3) 静电放电试验:在模拟静电放电干扰环境下,对设备进行静电放电测试,以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2. 电磁兼容测量技术电磁兼容测量技术是指测量电磁环境下设备的电磁参数,以验证其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1) 辐射场测量:是对电子设备周围辐射场进行的测量,并对其辐射程度进行分析。
(2) 反射场测量:是对电子设备所反射出来的信号进行的测量,可通过调整反射屏幕的结构改变设备的反射特性。
(3) 传导场测量:是对电子设备周围传导场强度的测量,以确定其对设备的影响。
3. 电磁兼容性评估电磁兼容性评估是根据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的结果来对设备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包括:(1) 辐射发射评估:通过对设备的辐射发射测试,评估设备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干扰程度,以确定是否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抗干扰评估:通过对设备的抗干扰试验和测量,评估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3) 辐射耐受性评估:根据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工作特性,对其所能接受的辐射程度进行评估,以确保设备能够在不同强度的辐射环境下均能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保障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和维护通信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得到充分保证。
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电磁兼容性(EMC)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干扰(EMI)的测试方法,以及学习如何评估和改进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原理: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电源线、信号线和空间辐射。
通过测量设备在特定条件下的辐射和传导干扰水平,可以评估其电磁兼容性。
实验设备与材料:1. 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一套,包括接收机、天线、测试软件等。
2. 待测设备,例如个人电脑、手机等。
3. 屏蔽室或开放场,用于进行辐射干扰测试。
4. 电源线、信号线等连接线。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确保测试设备和待测设备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将待测设备放置在屏蔽室内或开放场中,连接好所有必要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3. 打开测试设备,设置测试参数,包括频率范围、测试模式等。
4. 进行辐射干扰测试,记录待测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干扰水平。
5. 进行传导干扰测试,使用接收机测量待测设备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产生的干扰。
6.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待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个人电脑和手机进行了电磁兼容性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个人电脑在高频段的辐射干扰水平较高,而手机在低频段的传导干扰水平较高。
这可能与设备内部的电路设计和屏蔽措施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测试来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干扰水平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在设计和使用电子设备时,需要考虑其电磁兼容性,以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建议:1. 加强对电子设备内部电路的屏蔽,减少辐射干扰。
2. 优化电源线和信号线的布局,降低传导干扰。
3. 在设计电子设备时,应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标准,确保设备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电磁兼容性的认识。
电磁兼容与可靠性
电磁兼容与可靠性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和可靠性是电子与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磁兼容和可靠性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电磁兼容与可靠性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技术。
一、电磁兼容的概念与意义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周围电子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密集使用导致了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和电磁干扰的增加。
如果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将会导致通信中断、数据丢失、设备损坏等问题,甚至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电磁兼容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磁兼容的技术与方法1. 电磁干扰的特点与来源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之间或电子设备与电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影响。
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电磁波的传播和电磁辐射。
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包括导线传输、空间传播和电磁波辐射。
电磁辐射主要包括电磁波的辐射和电磁波的散射。
了解电磁干扰的特点和来源,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电磁兼容技术和方法。
2. 电磁兼容的技术措施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例如,通过合理的电磁屏蔽设计,减少电磁波的传播路径,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
同时,通过合理的布线和接地设计,减少电磁波的辐射和散射。
此外,还可以采用滤波器、隔离器、抑制器等电磁兼容器件,对电磁干扰进行有效的抑制和控制。
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三、可靠性的概念与意义可靠性是指电子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电子与电气工程中,可靠性是评价和保证电子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不仅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还关系到用户的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因此,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可靠性的评估与提高1. 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可靠性的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分析,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电磁兼容技术(第二章)
电容引线电感对策
高频(不能滤掉)
短
短引线电容、贴片电容
三端电容,
四端电容
三端电容
插入损耗:没有接入时,从噪声源传输到负载的噪声功 率P1和接入后噪声源传输到负载的噪声功率P2的比值
片状固态电容器阵列
数个三端电容的集成 各信号线之间的串扰很低 简化印制板板的设计、减少对印制板的占 用面积,方便滤波器的安装
3. 大部分干扰在进入系统后都会演变成传导干扰。
4. 抑制传导的关键在于找出传导干扰与信号之间可 以被利用的差异。
5. 分布参数的存在,使得EMC更加复杂和困难。
6. 如果传导干扰无法利用“一般”方法剔除,可以 考虑数字化、运算处理等“先进”方法。
§2 公共阻抗干扰
A
B
C
DC
Za
Zb
Zc
Za、Zb、Zc的存在会对电路的工作产生什么影响? 噪声电流在系统间的公共阻抗上产生噪声电压,并 由此对系统的工作产生干扰。
LPF 信号+干扰 信号
加设各种滤波器,其中最常用的滤波 器是低通滤波器(LPF)
常用的几种无源低通滤波电路
d B
敏感电 路
fo
f
1 2 LC
高通滤波器
d B
f
帯通(带阻)滤波器
(带通带阻滤波器)
d B
+
f
d B
dB
=
f f
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有什么区别?
无源滤波器:这种电路主要有无源元件R、L和C组 成。 有源滤波器:集成运放和R、C组成,具有不用电 感、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电容的使用
电容的等效电路 不同类型电容,特点不同,适用场合也不同 电容值不是越大越好 电容的容值越大,谐振频率越低,电容能有效补 偿电流的频率范围也越小。 同样容量的电容,并不是并联越多的小电容越好 焊点阻抗、漏电阻 电容都有一定的耐压值,要合理选择
电磁兼容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电子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所在环境中的电磁场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以及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磁兼容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电磁兼容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电子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实习期间,我担任电磁兼容工程师助理,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及整改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测试方法和整改措施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电磁兼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实习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电磁兼容测试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电磁兼容测试工作。
测试过程中,我负责操作测试设备、记录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
主要测试内容包括:辐射骚扰测试、传导骚扰测试、抗干扰能力测试等。
3. 电磁兼容整改针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协助工程师进行电磁兼容整改。
整改措施包括:优化电路设计、改进布局布线、增加滤波器、屏蔽等。
在整改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整改方案,并协助工程师实施整改。
4. 电磁兼容报告撰写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电磁兼容测试报告的撰写工作。
通过整理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撰写了详细的电磁兼容测试报告,为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实习收获1. 电磁兼容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2. 掌握了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和整改措施。
3. 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电磁兼容实习,我对电磁兼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磁兼容测试和整改的基本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电磁兼容水平,为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设计原则。
3. 学习电磁兼容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不干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的能力。
2. 电磁兼容的基本设计原则:a) 屏蔽:采用金属屏蔽或导电涂层等方法减少电磁干扰。
b) 滤波:利用滤波器去除电源线和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
c) 接地:合理设置接地,降低设备之间的干扰。
d) 布线:按照电磁兼容原则进行合理布线,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1. 实验桌椅2. 计算机3. 示波器4. 信号发生器5. 功率放大器6. 接收器7. 屏蔽盒8. 滤波器9. 接地线10. 导线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电磁干扰的产生与检测a) 连接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
b)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信号。
c) 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信号,观察接收器接收到的干扰信号。
d) 分析干扰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 实验二:屏蔽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屏蔽盒。
b) 将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放入屏蔽盒内。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屏蔽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屏蔽的作用和效果。
3. 实验三:滤波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滤波器。
b) 将滤波器串联在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之间。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滤波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滤波的作用和效果。
4. 实验四:接地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接地。
b) 将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分别接地。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接地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接地的作用和效果。
5. 实验五:布线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按照电磁兼容原则进行布线。
b)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布线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范本(2篇)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范本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在相互干扰的电磁环境下,保持其正常工作和互不干扰的能力。
而接地技术是电磁兼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基于电磁兼容的实际需求,介绍一些接地技术的范本,包括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隔离接地等。
接地是电磁兼容技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接地设计和布线,可以有效减少或排除设备之间的共模干扰和接地回路的回流干扰。
单点接地是一种常用的接地技术,它是将所有设备的接地线连接在一个点上,通过该点与地之间建立低阻抗的连接,形成一个共同的参考电势。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设备箱体或设备电源的负极作为单点接地的位置,通过将所有设备连接到该负极上,实现接地的有效集中,从而减少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多点接地是另一种常用的接地技术,它与单点接地相比,可以更好地解决长距离设备之间的接地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设备通常会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通过将每个设备的接地线分别连接到地线阵列上,构成一个新的地面点,可以有效降低设备之间的接地电位差,进而减少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隔离接地是一种常用的应对电磁干扰的技术,它通过在设备与地之间设置隔离体,将设备与地之间的电气连接割断,实现设备与环境之间的电气隔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绝缘胶垫、绝缘导线等隔离材料或隔离器件来实现电气隔离。
隔离接地在一些对地线干扰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疗设备、高精度测量设备等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接地技术范本,还有一些其他的接地技术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一些对地线电阻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使用大面积的接地网格或接地板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在一些对地线电感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使用平行的接地导线,通过电感的互感效应降低互相干扰的程度;在一些防雷接地的场合,可以采用地下埋深较深的接地棒或接地钉,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综上所述,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降低设备之间的干扰,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性技术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电磁兼容性技术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电气系统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电磁干扰问题。
电子电气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不仅可影响到它自身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周围的其他设备和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定义、应用、标准等多个方面阐述电磁兼容性技术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1. 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定义电磁兼容性技术,即是指在一个有多种电器设备和系统的环境下,通过降低电磁干扰的程度和电器设备的敏感程度,保证各种设备能够在同一环境中相互协调工作。
简单来说,它是指保证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之间互不干扰的一种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2. 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电子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电子系统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车载电子系统是由很多模块和器件组成的,这些模块和器件之间的电磁互相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在整个系统中形成干扰,甚至可能引起系统故障。
因此,在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中,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汽车电子系统中应用的电磁兼容性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泄漏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从而使整个电子系统稳定运行。
(2)无线通信设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线通信设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干扰,会对其他无线设备及周围通讯设施造成干扰,对通讯设备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电磁兼容性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可以有效的降低无线通信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和受到的电磁干扰,使无线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并保证通信的质量。
(3)家用电器家用电器越来越依赖于低功率电子设备的应用,它们不仅具有稳定的性能,而且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性、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电磁兼容测试常见故障及排除技术
电磁兼容测试常见故障及排除技术以下为正文:什么是电磁兼容之测试故障?有什么解决办法?对于从事EMC的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瓶颈,而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
比如说,EMC测试包括两大方面内容:对其向外界发送的电磁骚扰强度进行测试,以便确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限制值要求;对其在规定电磁骚扰强度的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敏感度测试,以便确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抗扰度要求。
对于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掌握一定的EMC测试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EMC测试(1)测试环境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测量对测试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测量场地有室外开阔场地、屏蔽室或电波暗室等。
(2)测试设备电磁兼容测量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电磁干扰测量设备,设备接上适当的传感器,就可以进行电磁干扰的测量;另一类是在电磁敏感度测量,设备模拟不同干扰源,通过适当的耦合/去耦网络、传感器或天线,施加于各类被测设备,用作敏感度或干扰度测量。
(3)测量方法电磁兼容性测试依据标准的不同,有许多种测量方法,但归纳起来可分为4类;传导发射测试、辐射发射测试、传导敏感度(抗扰度)测试和辐射敏感度(抗扰度)测试。
(4)测试准备①试验场地条件:EMC测试实验室为电波半暗室和屏蔽室。
前者用于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测试,后者用于传导发射和传导敏感度测试。
②环境电平要求:传导和辐射的电磁环境电平最好远低于标准规定的极限值,一般使环境电平至少低于极限值6dB。
③试验桌。
④测量设备和被测设备的隔离。
⑤敏感性判别准则:一般由被测方提供,并实话监视和判别,以测量和观察的方式确定性能降低的程度。
⑥被测设备的放置:为保证实验的重复性,对被测设备的放置方式通常有具体的规定。
(5)测试种类传导发射测试、辐射发送测试、传导抗扰度测试、辐射抗扰度测试。
(6)常用测量仪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测试,需要用到许多电子仪器,如频谱分析仪、电磁场干扰测量仪、信号源、功能放大器、示波器等。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现代电子设备开发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电磁兼容性进行试验和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磁兼容性概述电磁兼容性是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在相互之间以及与环境中的其他电子设备之间正常工作,而不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各种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各种电子设备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相互干扰。
二、电磁兼容试验技术1. 辐射发射试验:辐射发射试验是指对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
通过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对设备进行发射试验,可以评估设备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程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开路辐射试验和传导辐射试验。
2. 抗干扰能力试验:抗干扰能力试验是指对电子设备在外界电磁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
通过模拟外界电磁干扰,如电磁波、电磁脉冲等,对设备进行试验,评估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抗辐射干扰试验和抗传导干扰试验。
3. 静电放电试验:静电放电试验是指对设备在静电放电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
通过模拟人体静电放电,对设备进行试验,评估设备的抗静电放电能力。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人体模拟静电放电试验和机器模拟静电放电试验。
三、电磁兼容测量技术1. 辐射发射测量:辐射发射测量是指对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频谱分析仪、天线等测量设备,对设备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辐射进行测量,并评估辐射的强度和频率分布。
2. 抗干扰能力测量:抗干扰能力测量是指对电子设备在外界电磁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等测量设备,模拟外界电磁干扰,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进行测量,并评估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3. 静电放电测量:静电放电测量是指对设备在静电放电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量。
《电磁兼容和测试技术》课件2-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雷电 NEMP
脉冲电路
无线通信
ESD
直流电机、变频调速器 感性负载通断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大气干扰
雷电干扰
宇宙干扰
自然 干扰源
热噪声 电气化铁路
无线电广播
电磁 干扰源
无线通信
功能性
人为 干扰源
非功能性
电视 雷达 导航
办公设备
输电线
点火系统
家用电器
工业、 医疗设备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电磁兼容性控制技术
传输通道抑制 空间分离 时间分隔 频谱管理 电气隔离 其他技术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
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是采用计算机数字仿真技术,将各种 电磁干扰特性、传输特性和敏感度特性用数学模型描述,并编制 成程序对潜在的电磁干扰进行计算。
• 数学模型
干扰源模型、传输损耗模型、接受器模型
• 系统法
从电子设备或系统设计开始就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方法。它在设备或 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中贯彻始终,全面综合电磁耦合因素,不断进行电磁兼容 性分析、预测,对各阶段设计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措施。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EMC措施与费效比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为了实现系统内外的电磁兼容,需要技术上和组织上两方面采取措施。
Ea , Ha ;Eb , Hb
S
Va
V
J
a
,
J
m a
Sa
Va
J
b
,
J
m b
Sb
2. 传导耦合的基本原理
传导耦合按其耦合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①电路性耦合 ②电容性耦合 ③电感性耦合 实际工程中,这三种耦合方式同时存在、互相联系。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评估和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并与其他设备相容的一项关键技术。
而电能质量测量方法是用于评估和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参数的方法。
以下是关于这两个方面的简要介绍: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试验和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磁辐射测试:通过测量电子设备辐射出的电磁波,评估其对周围设备的影响。
-电磁感受性测试:测量电子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敏感性,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传导干扰测试:测量电子设备对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地线传导的干扰的抵抗能力。
-静电放电测试:评估设备对静电放电(如人体静电放电)的敏感性。
这些测试和测量方法有助于确定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并减少对其他设备造成的干扰。
2.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电能质量(Power Quality)测量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参数,以确保供电系统正常运行,并满足相关的电能质量标准。
常用的电能质量参数包括:-电压稳定性:包括瞬时电压波动、瞬时电压闪变和长时间电压偏差等。
-频率稳定性:评估供电系统的频率稳定程度。
-谐波含量:测量供电系统中的谐波含量,包括电压谐波和电流谐波。
-电能质量事件:记录电力系统中的突发电压变化、短暂中断和持续中断等异常事件。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专业的电能质量仪器和传感器进行实施,获取相关的电能质量参数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以及电能质量测量方法都是复杂的领域,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在进行相关测试和测量时,建议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第一章电磁兼容技术概述电磁兼容技术(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保证自身正常功能的同时,不对周围环境的其他电子设备造成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也不受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而影响自身正常工作的能力。
电磁兼容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汽车、航空、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
电磁兼容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电磁兼容(EMC)、电磁干扰(EMI)和抗干扰(ESD)。
第二章电磁兼容技术的作用及意义现代电子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复杂的电子产品,从单片集成电路(IC)到复杂智能系统,大多数都会被周围环境的其他设备所影响,往往引起电磁干扰,导致设备失效。
尤其是在电磁辐射严格控制的特殊环境下,例如数据中心和医疗设备,电磁兼容技术的风险管理更加必要。
因此,电磁兼容技术在实现产品品质控制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各国对EMC产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电磁干扰产生及其类型电磁场的物理特性使得电子设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因此,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不可避免,会产生电磁干扰(EMI)。
电磁干扰按照其产生方式,可划分为连续性干扰和间歇性干扰两类。
其中,连续性干扰是周期性的,例如高频振荡器和同步信号,会引起测试仪器的频谱干扰;间歇性干扰则是不规律性的,例如闩锁开关频繁切换时序,会产生窄带干扰。
此外,电磁干扰还可按照干扰信号的频率、幅度、时域波形等特征进行分类,例如短时干扰、长时干扰、导电干扰、辐射干扰等。
第四章电磁干扰的防治方法有效的电磁干扰控制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电磁兼容技术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传输线理论、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和分离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等。
电磁兼容实习总结
电磁兼容实习总结引言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涉及到电子设备在共存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本文旨在总结我在电磁兼容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的设计与执行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理论知识学习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系统地学习了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电磁波的特性、电磁传播模型、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设计等方面。
我了解到电磁兼容是为了确保电子设备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同时也不会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
这涉及到信号的辐射和抗干扰两个方面。
通过学习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我对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电磁辐射的特性以及电磁干扰的防护措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设计与执行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电磁兼容的实验项目,并负责实验的设计与执行。
以下是其中几个实验的介绍:实验一:电磁辐射测试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试设备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
首先,我们确定了测试场地和设备布局,避免了外界电磁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然后,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对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电磁辐射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程度,同时也认识到了合理的电磁屏蔽设计对于降低电磁辐射的重要性。
实验二:电磁抗干扰性能测试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试设备的电磁抗干扰性能。
我们通过在设备周围放置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磁干扰源,观察设备的正常工作情况及其受到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记录了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并分析了干扰源的特性对设备产生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干扰源对设备的影响因素包括干扰源的强度、频率、距离等。
不同的设备在干扰源的作用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抗干扰性能,这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电磁兼容进行综合考虑。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实习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实验中的测量误差、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困难等。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2. 适用课程:电磁学、电磁兼容性原理、电子工程3. 课时安排:2学时4. 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兼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3) 学习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实验器材: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滤波器、电磁屏蔽材料等。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2) 电磁兼容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3) 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4) 电磁兼容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2. 教学步骤:(1) 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磁兼容的重要性;(2) 讲解电磁兼容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兼容的实际应用;(3) 教授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电磁兼容设计;(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影响因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3. 实验操作法: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小组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磁学、电磁兼容性原理等相关教材;2. 网络资源:相关电磁兼容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3. 实验器材: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滤波器、电磁屏蔽材料等。
4.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2) 电磁兼容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3) 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4) 电磁兼容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电磁兼容 emc 技术及应用实例详解
电磁兼容emc 技术及应用实例详解电磁兼容(EMC)是指不同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共存并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互相干扰和互不干扰的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EMC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案。
EMC技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抗扰度和抗干扰。
抗扰度是指设备自身的能力,即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而抗干扰是指设备对其他设备干扰的抵抗能力。
EMC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EMC技术应用的实例:1. 汽车电子系统:现代汽车装备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车载导航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
这些设备之间需要保持相互兼容,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
同时,汽车内部的电子设备也需要抵抗外界干扰,以避免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产生影响。
2.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EMC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它们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直接相关。
例如,电子血压计、心电图仪、医用电刀等设备都需要抗扰度和抗干扰能力,以确保准确的测量和治疗结果。
3.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互相干扰可能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或通话中断。
通过使用EMC技术,可以降低设备对未经授权的频谱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4. 工业自动化:工业设备通常集成了大量的电子控制器和传感器,用于监测和控制各种工艺。
这些设备之间需要保持相互兼容,以确保工业过程的正常运行。
此外,工业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电磁噪声,工业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以上只是一些典型的EMC技术应用实例,实际上,EMC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设备的相关领域。
通过正确地应用EMC技术,可以避免电子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兼容技术本节主要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源,分析现代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问题及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等。
一.电磁兼容基础1.1 电磁兼容的含义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相关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该表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②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对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电磁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环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且不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学科与技术,其应用范国又几乎涉及所有用电领域。
因为其理论基础宽、工程实践综合性强、物理现象复杂,所以在观察与判断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实验与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新能汽车上采用了更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同时车辆工作电压一般可以达到几百伏,尤其是采用高频调制的电机驱动系统,谐波现象明显,所以电磁兼容问题就越加突出。
1.2 现代汽车电磁兼容问题随着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汽车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猛。
据统计,近年来,有关汽车的技术创新70%都来源于汽车电子;在国内外生产的部分轿车中,汽车电子设备价值超过了整车价值的30%。
然而随着汽车电气设备数量、种类和密度的不断增加,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内的电磁环境更加悉劣,各电子设备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愈加严重,导致了诸多汽车电磁干扰问题。
例如,各种信号指示灯的误动作,刮水器、安全气囊的误开启,ABS制动效能降低等。
这些电磁干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汽车的内部,如点火系统、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各种电机、一些集成芯片的控制器、通信系统等高频工作的设备和大量开关性元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小电感寄生电容的方法
如果磁芯是导体,首先: 用介电常数低的材料增加绕组导体与磁芯之间的距离 然后: 1. 起始端与终止端远离(夹角大于40度) 2. 尽量单层绕制,并增加匝间距离 3. 多层绕制时, 采用“渐进”方式绕,不要来回绕 4. 分组绕制 (要求高时,用大电感和小电感串联起 来使用)
28
V
ICM
4
开关电源噪声
1. 50Hz的奇次谐波(1、3、5、7 ) 2. 开关频率的基频和谐波(1MHz以下差模为主,
1MHz以上共模为主)
5
干扰滤波器的种类
衰减
低通
衰减
高通
截止频率
3dB
衰减
带通
衰减 带阻
6
低通滤波器类型
C
L
反
T
7
电路与插入损耗的关系
100 插 80 入 损 60 耗 dB 40
C = 3.48pf 19%
C = 51pf
4%
26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 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
PCBA
键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 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20
fc
5阶 4阶 3阶 2阶
1阶
20N/十倍频程 6N/倍频程
10fc
100fc
1000fc
8
确定滤波器阶数
欲衰减20dB
50 100
L、C的数值决定截止频率
欲衰减20dB
10
100
4 6=24 20 至少4阶滤波器
阶数决定过渡带的陡度
1 20 = 20 1阶滤波器就可以了 为了保险,可用2阶
地线电感起 着不良作用
19
三端电容的正确使用
接地点要求: 1 干净地 2 与机箱或其它较大
的金属件射频搭接
✓
20
三端电容器的不足
寄生电容造成输入 端、输出端耦合
接地电感造成旁 路效果下降
21
穿心电容更胜一筹
金属板隔离 输入输出端
一周接地 电感很小
22
穿心电容的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
普通电容
理想电容 穿心电容
无屏蔽的场合
滤波器靠近被滤 波导线的靠近器 件或线路板一端。
有屏蔽的场合:在屏蔽界面上
板上滤波器
35
板上滤波器的注意事项
滤波器靠近接口
为滤波设置干净地
滤波器要并排安装 在接口处设置档板
线路板的干净地与金属机 箱或大金属板紧密搭3接6
31
干扰抑制用铁氧体
Z = jL + R
L
R(f)
Z
R
1MHz 10MHz 100MHz 1000MHz
32
铁氧体磁环使用方面的一些问题
125
600
300个
1250
30个
4500
1
10
100
1000
0.1 1 10 100 1000
½匝
无偏置
1½ 匝
有偏置
33
低通滤波器对脉冲信号的影响
34
信号滤波器的安装位置
第四章 干扰滤波技术
干扰滤波在EMC设计中作用 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常用滤波电路 怎样制作有效的滤波器 正确使用滤波器
1
滤波器的作用
信号滤波器
电源滤波器
切断干扰沿信号线或电源线传播的路径,与屏蔽共同构 成完善的干扰防护。
2
共模和差模电流
~ ~
3
共模/差模干扰的产生
IDM
ICM
V
ICM
磁芯为导体时,CTC为主要因素, 磁芯为非导体时,CTT为主要因素。
17
克服电容非理想性的方法
大容量
衰减
大电容
小容量 并联电容
小电容
电容并联 LC并联 电感并联
频率
18
三端电容器的原理
60 普通电容 40
三端电容
20
30 70 1GHz
引线电感与电容 一起构成了一个T 形低通滤波器
在引线上安装两 个磁珠滤波效果 更好
1GHz
频率
23
馈通滤波器使用注意事项
• 必须安装在金属板上,并在一周接地 • 最好焊接,螺纹安装时要使用带齿垫片 • 焊接时间不能过长 • 上上使用馈通滤波器
上面 底面
线路板地线面
25
磁芯对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
铁粉芯
C = 4.28pf
铁氧体(锰锌) C = 49pf
COG X7R
Y5V
-80 0 20 40 60 80 100
%额定电压(Vdc)
15
实际电感器的特性
ZL
实际电感
理想电感
1/2 LC
f
L
C
绕在铁粉芯上的电感
电感量 (H)
3.4 8.8 68 125 500
谐振频率
(MHZ)
45 28
5.7 2.6 1.2
16
电感寄生电容的来源
每圈之间的电容 CTT 导线与磁芯之间的电容CTC
L
R
R
C
L = R / 2FC
C = 1 / 2RFC
对于T形(多级T)和 形(多级)电路,最外 边的电感或电容取 L/2 和 C/2,中间的不变。
12
实际电容器的特性
ZC
实际电容
理想电容
1/2 LC
f
C
L
引线长1.6mm的陶瓷电容器
电容量 谐振频率(MHZ)
1 F
1.7
0.1 F
4
0.01F
12.6
共模扼流圈
有意增加漏磁, 利用差模电感 共模扼流圈中的负载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销,因此磁 芯不会饱和。
29
电感磁芯的选用
铁粉磁芯:不易饱和、导磁率低,作差模扼流圈的磁芯
铁氧体:最常用
锰锌:r = 500 ~ 10000,R = 0.1~100m 镍锌:r = 10 ~ 100,R = 1k ~ 1Mm
3300 pF
19.3
1100 pF
33
680 pF
42.5
330 pF
60
13
温度对陶瓷电容容量的影响
0.15 COG
%C 0
5 0
X7R
%C -5
-10
-0.15
-15
-55
125
-55
125
20 Y5V
0
%C -30
-60
-30
30
90
14
电压对陶瓷电容容量的影响
20 0
-20 %C
-40 -60
超微晶:r > 10000,做大电感量共模扼流圈的磁心
30
电感量与饱和电流的计算
S
饱和电流:
电感量
Imax = Bmax S (D1-D2)/2L
D1 D2
厂家手册给出
电感量: L (nH)= 0.2 N2 r S(mm) ln (D1/D2)
厂家经常给出每匝的电感量“AL”,则 L (nH)= AL N2
9
根据阻抗选用滤波电路
源阻抗 高 高 低
低
电路结构 C、、多级 、多级 反、多级反
L、多级L
负载阻抗 高 低 高
低
规律:电容对高阻,电感对低阻
10
插入损耗的估算
IL
Zs
C
ZL
~
Fco = 1/(2 Rp C) Fco = Rs/(2 L)
Zs
L
ZL
~
Zs、ZL串联
Zs、ZL并联
11
器件参数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