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
关于“民参军”企业保密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军民融合发展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加以推进,明确要求“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工领域的大门正式向民营企业打开。
在这一战略决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到军工领域,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及维修活动。
军工领域有其特殊性,涉及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保密工作是“民参军”企业必须重视和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民参军;保密工作;分析思考1做好“民参军”企业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武器装备研制涉及国家秘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
武器装备研制领域大门向民营企业打开的同时,面临的失泄密风险及隐患也随之增大。
为应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行保密资格认定制度,实行“准入制”,制定并实施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等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管理要求。
因此,做好保密管理工作,取得保密资格证是“民参军”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研制领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取得保密资格,才能承担相应密级的武器装备研制任务。
另一方面,军工领域因其核心及战略地位,历来是境外敌对势力实施窃密及渗透的重点。
“民参军”企业如忽视保密工作,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发生失泄密事件,不仅会使企业被吊销保密资格证,丢失进入武器装备研制领域的“准入证”,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更是会导致武器装备的涉密信息泄露,直接威胁到部队战斗力和国防安全。
因此,做好“民参军”企业保密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高度抓紧抓实。
2“民参军”企业保密工作存在的59研究与探讨DISCOVERY格做好保密有关工作。
另一方面,要强化项目甲方的监管责任。
“民参军”企业如忽视保密工作,存在问题隐患致使发生失泄密案件,首先是对合作项目造成影响,直接对项目甲方利益造成危害。
项目甲方应提高思想及责任认识,加强对“民参军”合作企业的监管,在项目签订时明确保密责任及管理要求,并定期组织对“民参军”合作履行保密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保密管理落实不力,问题隐患突出多次督促仍未整改的应暂停合作项目执行甚至取消其配套单位资格。
公司军民融合规章制度

公司军民融合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军民融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军民融合工作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军民用技术优势,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第三条公司军民融合工作要坚持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与军队、科研院所、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第四条公司军民融合工作要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提升公司整体实力,为实现国防现代化和公司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公司设立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军民融合工作的总体协调和决策。
第六条公司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协调。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子公司要明确军民融合工作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子公司的军民融合工作。
第八条公司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军民融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技术研发与转化第九条公司加强与军队、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军民通用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第十条公司建立健全军民融合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鼓励创新、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第十一条公司对军民融合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明确项目负责人,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第十二条公司加强军民融合技术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
四、产业布局与市场开拓第十三条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第十四条公司加强军民融合市场开拓,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和军事采购,拓展民用市场。
第十五条公司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军队要求。
五、保密与安全第十六条公司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加强军民融合工作中的保密管理。
第十七条公司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军民融合工作安全可靠。
六、考核与激励第十八条公司对军民融合工作实行年度考核,评估工作成效,提出改进措施。
军民融合 团体标准

军民融合团体标准
军民融合企业团体标准应由企业自行制定,以满足军民融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军民融合企业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
1. 范围:明确标准适用的领域和行业,如航空、航天、船舶、核能等。
2. 术语和定义:对军民融合相关术语进行定义和解释,以统一认识和避免歧义。
3. 军民融合企业的基本要求: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要求。
4. 军民融合企业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检验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5. 军民融合企业的服务要求:包括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客户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
6. 军民融合企业的知识产权要求: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7. 军民融合企业的保密要求:包括保密管理体系、保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不被泄露。
8. 军民融合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9. 军民融合企业的国际化要求:包括国际市场开拓、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要求,以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军民融合企业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进行制定。
同时,在制定标准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关于“民参军”企业保密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

关于“民参军”企业保密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作者:王雅琳张星昊张鹏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7年第2期王雅琳张星昊张鹏军民融合是惠及社会多方的战略,不仅能推动装备更为优质、高效地发展,亦可拉动社会经济增长。
但由于军品生产的特殊性,军民融合的发展过程仍存在一定的阻力,其中“民参军”企业的保密监管问题便是关键之一。
军方为此顾虑颇多,军品生产不敢放手。
民企缺乏保密监管经验,也担心发生失泄密问题。
这些顾虑在客观上放慢了融合的步伐,阻碍了融合的深度。
因此,切实可行的保密监管工作建议对于推动军民深度融合、防止出现失泄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总结“民参军”企业保密工作的现状为加强“民参军”企业的保密监管,首先应认清民营企业的现实情况,以便找准其保密监管工作的薄弱点,对症下药。
(一)保密意识淡薄初涉军品行业时,民营企业整体的保密基础较差、保密意识缺失,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密意识渗透不够。
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转中缺乏将保密要求纳入行动标准的意识。
例如,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可能因未考虑保密因素而招聘了政治立场、思想水准等不适于就职“民参军”企业的员工。
其次,不易接受保密规定。
能够承担军品研制生产任务的往往是该领域的领军企业,这样的企业通常思想较为开放、对外交流较多。
但踏入军品领域后必须接受军方的保密规定,部分领域的交流将受到限制,企业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再次,对部分保密规定敷衍了事。
民营企业有自己的商业机密及配套的保密守则,但军方的保密规定有其特殊性,通常更为细致和严格。
企业往往存在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按照惯有的保密方法行事,对于军方制定的部分条款不以为然,敷衍了事。
(二)人员流动较大人是保密监管工作的主要客体,只有把企业中的人管住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失泄密的情况。
为随时吸纳可为企业创造更高利润的优质人才、淘汰工作效率低下的庸才,民营企业选人用人制度较为灵活。
无论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还是后勤岗位,人员流动普遍较大。
人员的较快流动使得企业对员工保密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时间较短、任务较重,有的人员还未培养起保密意识就选择跳槽。
军民融合工作中的保密管理问题探讨

关键词:军民融合;保密管理;探讨
一、军民融合保密工作中面临的问 题
1保密意识淡薄 在军队刚进去人们的视野中时。人们 就缺少保密意识。首先就是保密意识淡薄。 在个人入伍之前就要将保密要求作为最基 本的标准,例如:在入伍之前,要做好政 治审查工作,对于一些政治立场不高的和 思想水平不高的就首先给他们做好保密教 育工作。但是有的人对部分保密规定并不 重视,所以军队对这些保密规定的制定一 定要更为严谨,毕竟军队的特殊性是有目 共睹的。其次。对于一些企业需要给军队 提供一些用品。所以企业军队在进行雇佣 工作者时,一定要清清楚楚的了解该员工 的政治面貌,企业也要和私人一人做好保 密工作签订一系列的保密合同。对于不按 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一定要严肃处置。 2人员流动较大 每个军队的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地 方,所以本身就是一人员流动较大的群体, 但是在军队内部本身的封闭性就比较好保 密工作就做的比较好。所以会出现问题的 主体就是提供军品的企业。 在保密工作中,人占据着主题的地位, 而企业中只有做好工作人员的保密工作才 能降低泄密情况的出现。为了提高企业的 发展水平,一般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用 人制度也较灵活。因此,人员的变化也比 较的大,可能每年都会注入一些新鲜的血 液,所以企业给员工的保密培训就显得尤 为重要,甚至一些人员没有得到合适的培 训就流失。其中有些人的保密意识不够强, 这就给保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3日常管理松懈 这一点也是针对企业而言,企业的最 终目的是获得利益,而非为了提供服务。 当然,要想极大的提高保密工作的监管水 平和培训水平,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 人力,所以多数企业对于人员保密工作的 培训就会草草了事,并不注重最后的结果, 只是表面上做了一个形式工作。
“民参军”企业认证后保密建设问题研究

的 会 议 保 密、 技 术 资 料 保 密、 生 产 经 营 保 密 等 事 项 之 外, 还 要 让 员 工 知 晓 哪 些 内 容 是 不 能 触 碰 的 红线。
第一,明确与军队相关的一切情况,不管是知道的、 猜测的,还是道听途说的,都不能传播,都是要保守 的秘密 ;第二,与装备有关的信息,不管是自身承担 产品,亦是配套的产品,以及总装厂要求等与装备战 术技术指标相关联的信息都是必须保守的秘密 ;第三, 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信息,特别是关键核心 技术,要严格遵守保密要求 ;第四,不管生产进度多 么紧迫,保密要求决不能丝毫松懈和疏忽,决不能为 了生产进度而放弃保密要求。
据统计,截至 2013 年底,在全国获得武器装备科 研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中,民营企业已占到持证单位总 数的 2/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 的领域众多,特别是随着军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民 企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几乎覆 盖了整个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全过程。
2 民企参军后保密建设的范畴
3 保密建设的具体措施
根据民企参军后保密建设的要求与特点,实行如 下具体措施。
3.1 结 合 自身 实 际情 况, 量身 打造特殊保密 制度
保密是涉军企业至关重要的生命线、高压线,建 立完善健全的保密制度可以为涉军企业进入军品市场 添砖加瓦,为企业在军品市场中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企业建立保密制度,需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符合现 实生产需求,同时须留有足够的冗余,以便于企业在 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完善。
3.4 加强人员监管,做好涉密管理 民企为了效益采用的优胜劣汰制度,除了一些核心 岗位,其他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人员,流动普 遍较大。而在涉密单位中,人员是保密管理的直接对象, 对人员的保密素养要求是摆在第一位的,高于文化素质 与业务水平。企业在对涉密岗位的人员进行入职甄选时, 除了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除了 对入职人员的基本学历、业务要求等方面进行考核外, 对其家庭背景、政治面貌等情况应进行排查 ;第二,在 入职之前,提前告知拟就职岗位相应的保密要求与行为 限制 ;第三,签署保密协议,明确涉密人员承担的保密 义务 ;第四,建立健全企业完备的保密教育培训体系, 以适应人员的快速流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员 工的保密教育,培养保密意识。 3.5 夯实主体,兼顾其他 工业化精细分工使得各个企业既相互独立又紧密 连接,因此企业在建立健全自身保密管理体系的同时, 应加强对配套公司、材料供应公司、劳务供应公司等 单位的保密要求,并纳入企业的保密管理范围,确保 保密体系形成完善、闭合循环。 第一,对没有保密资质的配套企业或外协企业, 按保密制度提出签署保密协议的要求,在合同执行过 程中严格履行对合作企业的正当保密要求,强化日常 的保密监管; 第二,制定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
“民参军”企业保密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

“民参军”企业保密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摘要:“民参军”企业承担了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一旦发生失泄密事件,必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胁和损害。
本文分析了“民参军”企业保密工作的现状,阐述了构建保密考核评价机制的意义,系统总结所在单位针对保密考核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构建的“1+5”考核评价机制的主要做法,为“民参军”企业开展保密考核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保密考核评价机制1 引言保密资格是企业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必要条件,是企业保守国家秘密安全、防止和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民参军”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中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在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然而,这些“民参军”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以生产电子元器件、零部件等配套为主,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精简,人员配置非常精干,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非常普遍,集管理者、执行者、监督者职责于一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利于保密资格标准的贯彻实施。
近年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为切实加强对保密检查事中事后监管,紧盯保密管理体系常态化运行这个关键,在保密资格审查、复查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双随机”抽查,对违规情况及时督促整改,列入不良信用记录。
无论是保密资格现场审查、复查,还是新推行的“双随机”抽查,专家组坚持的根本遵循始终是一个标准立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程序走到底,不会因为是“民参军”企业而降低标准、放松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境外间谍机关和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情报渗透活动也更加活跃,搜集、获取和分析我国全领域开源信息的力度前所未有,拉拢、策反我国军工企业涉密人员屡有发生,窃取我国核心机密情报的活动日益猖獗,窃密技术非常隐蔽,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保密形势十分严峻。
笔者所在单位属于军工企业,主导产品为工业基础件,产品最初主要应用在民用领域,后来逐步推广到军用领域,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
企业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

×××××公司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军民融合业务(以下简称“军融业务”)发展,保守公司所涉及的军事工程秘密,维护国家军事利益,保障军事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管理规定(试行)》以及与军委各军种签订的保密协议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军融业务所涉及的军事设施、设备秘密是关系国家军事利益,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军事秘密是国家秘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为公司保密工作的分支,在执行公司保密工作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军融业务的具体保密要求。
第四条保守涉及军融业务秘密是公司每一个员工应尽的职责,都有保守军融业务秘密的义务。
各级各类涉密工作人员要熟悉自身业务工作中涉及保密工作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第五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军融业务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
第六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原则是:最小化、全程化、精准化、自主化和法制化。
第七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控制知密范围,防范窃密活动,消除泄密隐患,确保军融业务秘密安全。
第二章保密机构及职责第八条公司设立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参与军融业务的单位原则上均应设立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承担军融业务保密日常工作。
第九条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在公司保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设在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由市场营销部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具体职责如下:(一)负责与军队保密机关的沟通和联络;(二)具体贯彻落实公司保密委员会关于军民融合业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部署;(三)制定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管理规定,负责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四)负责对各单位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业务指导、工作检查、考核评价;(五)负责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归口管理。
(完整)企业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

×××××公司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军民融合业务(以下简称“军融业务")发展,保守公司所涉及的军事工程秘密,维护国家军事利益,保障军事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管理规定(试行)》以及与军委各军种签订的保密协议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军融业务所涉及的军事设施、设备秘密是关系国家军事利益,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军事秘密是国家秘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为公司保密工作的分支,在执行公司保密工作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军融业务的具体保密要求。
第四条保守涉及军融业务秘密是公司每一个员工应尽的职责,都有保守军融业务秘密的义务。
各级各类涉密工作人员要熟悉自身业务工作中涉及保密工作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第五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军融业务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
第六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原则是:最小化、全程化、精准化、自主化和法制化.第七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控制知密范围,防范窃密活动,消除泄密隐患,确保军融业务秘密安全。
第二章保密机构及职责第八条公司设立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参与军融业务的单位原则上均应设立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承担军融业务保密日常工作.第九条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在公司保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设在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由市场营销部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具体职责如下:(一)负责与军队保密机关的沟通和联络;(二)具体贯彻落实公司保密委员会关于军民融合业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部署;(三)制定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管理规定,负责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四)负责对各单位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业务指导、工作检查、考核评价;(五)负责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归口管理.第三章军融业务秘密的范围和等级第十条军融业务秘密包括符合本例第二条规定的下列具体事项:(一)公司参与建设军事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地点、性质用途、驻屯部队、档案文件、图纸资料、电子信息等;(二)公司参与生产的设备、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地点、技术性能、用途、设计图纸、电子信息等;(三)工程项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军事物资的筹措、生产、供应和储备等情况;(四)军事设施及军事设施保护情况;(五)其他需要保密的事项。
军民融合:筑牢强军基石保障国家安全

2017.12.上3MOTHERLAND程四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军民融合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强调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出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要求。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强调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强调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国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融合才能强大,一体才能制胜。
军民融合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关乎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当前中国的军事工业发展到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装备制造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部分装备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这其中就有不少军民融合的成果。
充分发挥军地优势、军民优势,同时,又相互弥补发展中的不足,实现竞争优势,是促进我国军事工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并全面赶超军事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军民融合同样给地方经济带来重大利好,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高科技产品,都来自于军工或拥有军工技术的成分。
和平年代,军工技术广泛地服务于全社会,在国家和人民群众之间实现了双赢。
军军民融合:筑牢强军基石 保障国家安全民融合作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概念和发展方向,近年来也为各地的发展贡献了宝贵力量。
我国军事工业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发展,但始终广泛应用源自地方的优势技术和国外先进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倾举国之力、集军地之优是我国军事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以贯之的方针路线,如今的军民融合事业正是这一方针路线的继承和发展。
军民融合保障措施

军民融合保障措施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军民融合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军民融合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技术保密、人员管理、物资保障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以促进军民融合保障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信息安全首先,信息安全是保障军民融合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1. 发展保密技术:加强对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管理,提高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
2.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广大军民融合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建设信息安全检测与预警系统:建立信息安全检测与预警系统,对军民融合中可能遇到的信息泄露、攻击和恶意篡改等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和处理。
二、技术保密军民融合中,技术保密是确保国家核心技术安全的关键要素。
为了保障技术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技术保密立法:制定完善的技术保密法律法规,明确技术保密的标准和责任,加强技术保密的监督与管理。
2. 建立技术保密制度:建立健全技术保密制度,在军民融合中明确技术保密的范围和要求,加强技术保密的宣传教育。
3. 管理技术出口:加强对关键技术出口的管理,严格审查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输出,提高技术出口的安全可控性。
三、人员管理军民融合过程中,人员管理的规范与科学性对于保障措施的落地非常重要。
以下是人员管理方面的保障措施:1. 建立清晰的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军民融合人员的准入、递进和退出机制,确保人员合规、法制和规范的参与军民融合工作。
2. 提升人员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军民融合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军民融合工作的需求。
3. 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加强军民融合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确保军民融合工作不受安全威胁。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保密管理工作探析

档案保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保密管理工作探析文/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党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团委) 齐雅萍保密工作素来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新时代,保密就是保党的长期执政、保国家安全、保人民幸福、保民族复兴。
对企业来说,保密工作关乎企业的安全与利益。
2017年雅虎30亿用户账户信息泄露事件,2019年TrueDialog数据库数千万条SMS短信及超10亿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2021年Facebook超5.33亿用户信息泄漏等事件,均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这进一步凸显了新时代信息泄露渠道的隐蔽性、规模的庞大性、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更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企业对保密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威胁到企业的安全稳定,使企业遭到了巨大损失。
一、加强国有企业基层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保密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关乎国家安全和利益,又关乎国有企业的命脉。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保密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保密工作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因素。
国有企业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保密工作方针与政策,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不动摇的需要,是确保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的需要,也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需要,更是国有企业必须履行的职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并就加强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作出重大部署[1]。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而我们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上级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就必然要持续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稳步提升重点区域和领域、重大事项等方面的保密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国有企业基层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国有企业在保密管理工作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效果不佳。
保密工作管理方案

保密工作管理方案一、背景和目的保密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本方案旨在规范和完善企业的保密工作管理体系,强化保密意识,提升保密工作效能。
二、保密工作的基本原则1.法律法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密档案按照规定保存和管理。
2.保密责任原则:明确保密工作分工和责任,各级部门和人员都应自觉履行保密责任。
3.需要保密原则:遵循需要保密的原则,确保对涉密信息进行适当保密措施。
4.防范风险原则:建立完善的保密风险评估机制,防范和应对各类保密风险。
5.技术应用原则: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加强对信息系统和网络的保密防护。
6.军民融合原则:军地融合单位要加强保密合作,共同建设保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保密工作的基本内容1.保密管理机构和人员: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保密管理机构,明确保密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保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保密管理制度,包括保密规章制度、保密文件管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等。
3.保密宣传教育: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保密知识培训。
4.保密行为监督检查:建立保密审核和监察机制,对保密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5.保密技术设施建设:采购和建设符合保密要求的技术设施,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6.保密事件的应急处理:建立健全保密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各类保密事件,减少损失。
7.保密室建设:建设符合标准的保密室,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
8.保密资金和物资保障:为保密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和物资保障,确保保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保密工作的实施步骤1.制定保密工作计划:制定年度和季度的保密工作计划,明确保密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级部门和个人。
2.建立和完善保密档案: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和完善保密档案,确保涉密信息的保存和管理。
3.加强保密培训:开展保密培训工作,包括新员工的保密入职培训和定期的保密知识培训。
中国军民融合最新政策分析和军民项目申报

三.军转民产业模式
我国军工产业工业类型主要分为6大类
三.军转民产业模式
军转民带动的经济发展领域如下
工业类 型
主要产品
涉及行业
核产业
地质勘探、化学、电力、机械制造、 核原料、核燃料、核动力装置、核 电机和精密仪表、物理、化学、电子
武器、核电力、应用核技术 学、半导体、计算机、自动控制、材 料学等
航业空产 飞飞固机机定、发翼地动飞面机机效、、应机旋飞载转行设翼器备飞、、机飞机、艇载偏、武转气器翼球等、冶 新金 能、 源化、学基、础金先设融进施服材建务料设等、、人电员子培信训息、、
航业天产 弹火、箭空发对动空机和载生地人产对航、空天弹导器道弹等导、弹卫、星续发航射导、
电子、计算机、冶金、材料、机械、 测试、控制、测控等
船舶产 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和舰群、各类军、
业
民用水面舰船、水下舰艇等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
兵器产 业
坦克、装甲战斗车辆、枪械、火炮、 火箭、战术导弹、弹药、爆破器材和
远程器材等
电子信息、化学、电力、机械、精密 仪表等
信息电 指挥和通讯系统、电子或系统、探测
子
和预警设备等
雷达、通讯、导航、电子对抗等
四.民转军产业模式
“民参军” 中国“民参军”尚处于起步阶段,兼具机制灵活、 效费比高等诸多优点,未来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 景。“民参军”,即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或者以 民品为主的国资进入军工行业。
二.军民融合体系建设
1、组织管理体系 2、工作运行体系 3、政策制度体系 体系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破除现有军民之间的信息 壁垒、准入门槛等的过程,是为二者融合落地激发 活力、降低成本、构建桥梁和纽带,“三大体系” 统一于推进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之下。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涉密犯罪风险分析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涉密犯罪风险分析作者:刘冠利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4期刘冠利摘要:军民融合背景下军民两用技术之间的交流转移愈发频繁,再加上涉军企业保密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监管举措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无疑增加了军事秘密外泄的风险。
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侵犯军事秘密安全规定了严密的犯罪构成,本文详细论述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主体可能涉嫌的罪名以及共犯形态,警示相关人员要牢守法律底线;此外,在刑法规定之外建立更加周全的保密举措,才能最大程度上守护我国的军事秘密安全。
关键词:军民两用技术;军事秘密;犯罪一、问题的引入随着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军用和民用活动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军民两用技术互相转化的能力显著增强。
由军用技术高度保密化的特性所决定,其向民用技术转化或将民用技术升级为军用技术过程中,难免涉及保守军事秘密的问题,而军事秘密能否被严格保守不仅关系到军工企业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关乎国防安全。
对此,我国法律法规做出了较为详尽的保密规定,以制度保障我国军事秘密安全,并且将侵犯军事秘密安全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其行为人将依据我国《刑法》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有必要明晰军事秘密在军民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外泄风险以及技术主体有可能触犯的涉密犯罪。
二、军民技术转移过程中涉密犯罪风险(一)我国刑事法律关于军事秘密保护的规定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要求刑法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语义不明,司法机关认定有罪更要紧紧围绕刑事法律关于犯罪构成的规定展开,认定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涉密犯罪也不例外。
事实上,在《刑法》及其司法解释之外,《保密法》《保密条例》《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监督管理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了规制军人保密问题做出了更为详尽具体的规定,但需注意违反上述前置法并不必然构成犯罪,犯罪成立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是否满足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
军民融合保密资质办理流程

军民融合保密资质办理流程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achieving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军民融合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
It involves the convergence of defense and civilian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resources, to promote national defen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这涉及国防和民用技术的融合,以及军民资源的整合,以促进国防和经济发展。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s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sensitive information and classified materials. 军民融合的关键方面之一是对敏感信息和保密材料的管理和保护。
This requires a rigorous process for obtaining security clearances and qual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defense-related projects. 这需要对从事与国防相关项目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安全许可和资质的严格程序。
The process for obtaining security clearances and qualifications for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projects involves multiple steps and requirements. 获取军民融合项目的安全许可和资质的程序涉及多个步骤和要求。
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相关规程

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是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
为了规范和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的规程和标准,以保障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相关规程的一些重要内容:一、基本原则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相关规程的制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合法合规:在推动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项目的合法合规进行。
2. 安全可靠: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必须确保其设备、技术和服务的安全可靠性,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3. 开放共享: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必须积极推动技术的开放共享,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4. 效益最大化:在发展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组织管理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的组织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具体要求包括:1. 项目组织: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实施工程项目,明确各方责任,有效推动项目的落实。
2. 管理体系:项目组织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
3. 信息公开: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必须充分保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项目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三、技术标准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的技术标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具体要求包括:1. 制定标准:国家必须建立健全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工程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标准等,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 推动创新: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必须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制定相关技术创新政策和措施,为工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3. 提高标准: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标准水平,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安全保障国家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的安全保障是工程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军民融合工作

企业军民融合工作是指在国防和军事领域与民用产业和经济领域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和协同合作的一种模式。
这种融合旨在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防实力,并在民用领域推动经济发展。
以下是与企业军民融合工作相关的一些关键方面:
1. **科技创新:** 企业军民融合工作促使军事和民用领域共享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
这有助于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2. **双重用途技术:** 促进军事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以及在民用技术中寻找军事应用,实现技术的双重用途。
3. **共享资源:** 通过合作,军民两个领域可以共享资源,包括研发设施、人才和技术创新,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4. **人才培养:** 企业军民融合需要具备军事和民用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促使培养适应这一需求的人才体系。
5. **产业协同:** 鼓励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军民融合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
6. **信息安全:** 加强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确保在军民融合中信息的保密性和可靠性。
7. **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包括激励措施、法规制度和产业政策,以促使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军民融合。
8. **国际合作:** 推动国际间的军民融合合作,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企业军民融合工作有助于促进军事技术的创新和提升国防实力,同时也对民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需平衡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
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动×××××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军民
融合业务(以下简称“军融业务” )发展,保守公司所涉及的军事工程秘密,维护国家军事利益,保障军事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管理规定(试行)》以及与军委各军种签订的保密协议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军融业务所涉及的军事设施、设备秘密是关系国家军事利益,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军事秘密是国家秘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为公司保密工作的分支,在执行公司保密工作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军融业务的具体保密要求。
第四条保守涉及军融业务秘密是公司每一个员工应尽的职责,都有保守军融业务秘密的义务。
各级各类涉密工作人员要熟悉自身业
务工作中涉及保密工作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第五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
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军融业务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
用,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
第六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原则是:最小化、全程化、精准化、自主化和法制化。
第七条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控制知密范围,防范窃密活动,消除泄密隐患,确保军融业务秘密安全
第二章保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公司设立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参与军融业务的单位原则上均应设立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承担军融业务保密日常工作。
第九条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在公司保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军融业务保密办公室设在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由市场营销部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具体职责如下:
(一)负责与军队保密机关的沟通和联络;
(二)具体贯彻落实公司保密委员会关于军民融合业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部署;
(三)制定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管理规定,负责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
(四)负责对各单位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业务指导、工作检查、考核评价;
(五)负责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归口管理。
第三章军融业务秘密的范围和等级
第十条军融业务秘密包括符合本例第二条规定的下列具体事项:
(一)公司参与建设军事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地点、性质用途、驻屯部队、档案文件、图纸资料、电子信息等;
(二)公司参与生产的设备、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地点、技术性能、用途、设计图纸、电子信息等;
(三)工程项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军事物资的筹措、生产、供应和储备等情况;
(四)军事设施及军事设施保护情况;
(五)其他需要保密的事项。
第十一条军融业务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军融业务秘密,泄露会使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是重要的军融业务秘密,泄露会使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秘密”是一般的军融业务秘密,泄露会使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遭受损害。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30 年,机密级不超过20 年,
秘密级不超过10 年。
国家秘密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 、“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 。
第十二条军融业务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依据军委后勤保障部以及国防科工委的规定确定,并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
第四章军融业务秘密密级的确定、调整与解除
第十三条产生军融业务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军融业务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
在确定密级前,产生该事项的单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
第十四条军融业务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或者解除。
密级和保密期限的调整或者解除,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决定。
第十五条军融业务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产生该事项的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决定;军融业务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
密的,产生该事项的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
第五章保密制度
第十六条各单位要健全保密制度机制,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保
密法规,建立完善并严格落实保密管理制度,主动承担保密责任。
各单位负责人为保密第一责任人。
第十七条接触军融业务秘密以工作需要为原则。
产生军融业务秘密事项的单位,应当确定接触该事项的范围;接触军融业务秘密事项的单位,应当确定接触该事项的人员并严格人员政治考核,考核情况报所属建设单位复核,合格后方可参与建设活动,人员发生变动时,应提前向所属建设单位申报,并履行相关政治考核程序。
第十八条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管、移交、销毁军融业务秘密载体,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登记、签字手续,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十九条复制军事秘密载体,必须严格控制。
确需复制时,须经原密级确定的单位同意或者依照规定的权限审批。
复制件不得改变原件的密级。
第二十条携带军事秘密载体外出,必须依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携带绝密级载体外出的,还必须报同级管理保密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未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任何单位或者人员不得将军融业务秘密载体携带、传递出境。
因特殊原因需要向境外组织、人员提供军融业务秘密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经有军方相应批准权限的机关批准,并报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不需要保存的秘密载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
审批、登记手续后,及时销毁,并由二人以上到指定场所监销。
第二十三条存储、处理、传输军融业务秘密的技术设备、设施、系统、网络、场所等,必须符合技术安全保密要求。
军事设施建设项目图档资料实行专人管理、专室专柜存放,不得擅自复制、扩散。
不得在联网计算机中处理或者存储涉密信息。
不得通过非保密电话、传真、邮政、快递和互联网等渠道传递涉密信息。
第二十四条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军融业务秘密,必须根据其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严禁使用明码或者未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密码传递军融业务秘密。
第二十五条军事工程设施和其他涉密场所、部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保密防护措施,未经公司有相应批准权限的机关批准,不得对外开放,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第二十六条掌握和主管重要军融业务秘密的人员出境,必须严
格控制;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工作主管部门认
为其出境后会危及军事秘密安全的,不得批准出境。
第二十七条涉及重要军融业务秘密的会议,主办单位应当对会议场所组织保密安全检查,采取保密措施,并指定人员按照保密规定管理会议文件、资料。
第二十八条承担军融任务的单位,人员应相对固定,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工程建设项目情况,不得将承建项目作为企业业绩进行宣传,不得参加地方组织的施工项目评优评奖。
第二十九条严格施工现场保密管理,落实所属建设单位现场安
全保密要求,主动接受和配合现场保密检查。
不得将手机带入施工区域。
未经所属建设单位允许,不得在施工区域摄影、照相和录音,确需的设备和影像资料列入保密范围管理。
施工现场标语标示等不能出现涉军涉密内容。
第三十条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模范遵守保密规定,不得向家属、亲友及其他无关人员泄露军融业务秘密。
第三十一条发生泄密事件应当及时报告保密工作主管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并迅速查明被泄露军融业务秘密的内容、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围和程度,采取补救措施。
对造成失泄密或存在重大失泄密隐患的单位,5年内不得参与国防工程建设活动。
第三十二条公司所有参与军融业务的单位都应当对所属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组织岗前保密培训,定期开展保密形势分析和保密教育,加强检查督导,对失泄密风险隐患及时整改纠治。
保密教育列入培训计划,分别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各单位负责培训的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对所管理的军融业务秘密载体、涉密技术系统、涉密场所和保密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联合检查、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工作落实。
保密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及所属单位的保密工作。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及所属各单位、分公司。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