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1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定期组织课堂讨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3.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2.图表: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便于学生分析数据;
3.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为今后学习农业地理和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 (共52张PPT)
[训练评价]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3 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B.副热带高气压带 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C )
47
[训练评价]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3 题。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
施加了影响?( C ) A.① B.④C.⑤ D.⑥ 48
如果利用人水类循用环的水原过理多分, 超过析:水人体类的不合更理新的的利 速遭度受用 的 响水水?,污资 资或染源 源者,会 产对 生水就地 哪资会球些源导上影 致水资源的短缺。
28
29
30
31
32
33
水循环的意义
2、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第三章 第一节
水 循环
34
C.②③
D.③④
B.①④
50
三江源自然纪录片——中华水塔51ຫໍສະໝຸດ 内容回顾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
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的意义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 降水→径流→下渗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促进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参与营造地表形态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第三章 第一节
水 循环
52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
11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1)观察右上图,分析砂石覆 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砂 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 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一节
水 循环
12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3)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4月 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 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价格的上涨又会刺激人们扩大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会刺激人们缩小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比如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来调节温度,光照以及湿度等可以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导致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
也因此形成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6.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某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中重要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限制因素:指影响农业的不利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影响农业的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水源因素。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含义
在水循环系统中,水 的连续运动、转化, 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更新状态
从总体上看,海洋 水、陆地水、大气水 不会增多,也不会减 少
理解
气态水、液态水与固 态水,大气水、海洋 水与陆地水相互转 化、不断更新
①局部地区短时间内 可能有变化;②平衡 过程中水循环一直在 进行
意义
3.过程及主要环节
类型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环节名称 A 蒸发→B__降__水___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IF__植__蒸__物__发__蒸____腾____→D 降水
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 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 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 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章 环的规律,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海水的性质包括海
概 述
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资料归纳这三者
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因素。海水的运动包括海浪、潮汐和洋
流,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比区分三者形成机制的不同,重点分析
海水运动对人类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运动的影响,做到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第1课时常见天气系统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B.②
C.③
D.④
答案:A
3.位于北半球且受其控制多阴雨天气的示意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探究点一 锋与天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 年 12 月 29 日,山东省受冷锋影响,多个县市 区出现大到暴雪,最大积雪深度 20 厘米,最低气温降至 -16 ℃,山东海上有 10 级阵风。 1.描述本次冷锋的形成过程。 答案:北方冷空气南下,遇到南方的暖湿气团,暖 湿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雨雪天气;冷暖气团 交界处,气温差异大,气压差也大,形成大风。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 面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 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 制,天气晴 朗
气 特 征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 升,常出现阴天、 降水、刮风、降温 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 团徐徐爬升, 冷却凝结产生 连续性阴雨天 气
答案:1.B 2.D
3.下图是某日影响甲地(40°N,110°E)和乙地(45°N, 120°E)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图,在该天气系统的影响下, 乙地的雨区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及天气系统符号的判 断。甲地锋面与地面夹角大,为冷锋,甲地位于冷锋的锋 后。乙地锋面与地面夹角小,为暖锋,乙地位于暖锋的锋
⊙判断正误 1.低压一定是气旋,高压一定是反气旋。( ) 2.气旋、反气旋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形成。( ) 3.气旋近地面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散。( ) 答案:1.√ 2.× 3.×
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第 1 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质年代与地球演化
40
☺38~19亿年 强酸性水圈
硅酸盐矿物风化,析出
K+、Na+、Ca++、Mg++离子
弱酸性水圈(氯化物水圈)
大气CO2、O2作用, 碳酸盐(Ca、Mg)CO3沉积
弱酸性水圈(碳酸盐水圈) ☺19~0亿年
弱酸性水圈
弱碱性水圈
碳酸盐沉积,Ca++、Mg++ 进入岩石;K+、Na+增多
41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42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43
地 球 水 圈 的 形 成
44
地 球 水 圈 的 形 成
45
地 球 大 气 的 分 层
46
地 球 大 气 的 分 层
47
谢谢
表层衍生出了最古老的地壳。 地壳:为富含Al、Ca的铁镁硅酸盐 世界上最古老矿物和岩石年龄:44~ 40亿年
26
生
地
命
球
-------
宇
太
宙
空
物
中
质
璀
演
璨
化
的
的
蓝
必
宝
然
石
27
☻ 地球的起源: 作为太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和太阳系
同时形成的。
大约46亿年前,在银河系的某个区域, 混合着许多死亡的恒星的残骸和爆炸的灰
CO、CO2、NH3、CH4及水蒸气,强烈的温室 效应 -----CO2水准是今天的20万倍!
☺38~19亿年,缺氧还原大气圈(富CO2 ) 28亿年前,出现释氧光合作用系统:
nCO2+nH2O→(CH2O)n+nO2 ☺19~4亿年,含O2、N2大气圈(游离氧)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第一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教案(含解析)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讲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小船创作一、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二、读常见气象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相关知识。
(一)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时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二)台风灾害1.构成由图甲可知,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2.源地及其影响范围由图乙可知,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3.危害(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三)寒潮灾害1.概念寒潮是因为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热过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宇宙中的地球”、“大气的组成
和垂直分层”的深化和承接,又是后续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教材分
析
用。
从具体内容来看,本节内容“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含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两个教学因子。其中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为之后学习“热 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风”做铺垫。“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地面对大气的保温作 用” 部分需要扩展波长类型及特点概念,重点介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 互转换的过程以及大气的热源。
确说明
快。
所以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 多。
一、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 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引导学生分组讨 论,学生运用已经 学习的原理来解释 这一现象的原因。
案例应用
二、 为什么农民利用烟雾防霜冻?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的 原理解释农业实践中 的现象,培养地理实 践力和地理素养。
课堂小结
【作业评价】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 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 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 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 极其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增多,致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设置提问,启发思考 鼓励猜想假设,培养 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的能力,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望。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 )(共20张PPT)
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域分异
[课堂小结]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赤道向两极)——热量
经度地带性(沿海向内陆)——水分
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规律,特别是从自然地 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 性,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 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 候、植被、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 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雅加达
武汉
北京小组讨论:1源自沿途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带?请依次 说出他们的名称。 2.请思考,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不同? 影响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俄罗斯 雅库茨克 (62N130E)
北京 (40N 116E)
武汉 (30N 114E)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6S 107E)
雅库茨克
(3)命名:温度带+植被类型+带
小组讨论:
1.沿途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带?请依次 说出他们的名称。 2.请思考,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不同? 影响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俄罗斯 雅库茨克 (62N130E)
北京 (40N 116E)
武汉 (30N 114E)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6S 107E)
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课件)
水
下 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总结】水循环的类型与过程
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发生 海洋与陆地 领域 之间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 上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 上空之间
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
2021年第1号热带风暴“杜鹃”于2月22日在菲律宾东南部 沿海一带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读“海陆间循环 模式图”,回答1~2题。 1.登陆时该热带风暴主要参 与了( )
下图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5.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爱德华 · 利纳克尔发明了一套能 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 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 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 6.该系统主要干预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影响环节: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作用: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 保墒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3、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
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 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件(共31张ppt)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现在的西安 人为什么可 以吃到新鲜 的广东荔枝? 推测当年贵妃姐姐当年食用的荔枝有可能来自何地?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第三步: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物流)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冷藏保鲜技术 (科技:化肥、农药、良种、机械、 种植技术与经验)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发展
化
市场变化
市场影响的地 域范围扩大
生产经营 规模和地 域类型发 生变化
文 化 、 科 技 的
玻璃温室 光、热、湿度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地形 人工培育土壤(无土栽培) 土壤
自 然 环 境
扩大种植 范围,影
发
响生长时
展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
间、季节
荷兰的鲜花
美国的乳畜带
改造——热量
塑料大棚、 玻璃温室的农业
1.平原地区(或坡度<25°的地 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丘陵 山区(或坡度>25°的地区)适 宜发展林果业与畜牧业。
2.千烟洲是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地区的耕 作活动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 人工草场。缓坡适宜发展人工草地或果园。地势较 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 发展耕作业。地势较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易出 现洪涝灾害,可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殖业。
水源
六、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材料一:视频介绍桑基鱼塘。 材料二: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工 商业凋零,市场停滞,丝织品销路锐减,生丝价格狂跌, 销量下降,桑基鱼塘面积大大缩小。 材料三: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 与市场经济的影响,由于蚕桑业相对花卉工多、生产周 期长,产值低,桑基鱼塘基本消失,部分向珠三角外围 地区发展,部分改为果基、蔗基、花基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三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2)
人体(réntǐ)健康
第五页,共40页。
2.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我国水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__(r_é_n__jū不n足) 。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由东南向西递北减__(_d_ìj_iǎ_n。) ②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__大__,年内分配不均。 ③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3)危害缺:水_(_q_u_ē_s_h已uǐ)经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材料二 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1)根据材料及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 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要解决材料三中 a 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应采取哪 些措施? (3)说明 b、c、d 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第九页,共40页。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 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 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 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 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 等。
第一页,共40页。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lìyòng)与 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第二页,共40页。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lìyòng)与 保护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一节水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判断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 ×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 √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3.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判断1.江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 × )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 )3.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 )探究点水循环中国科学院表示,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
作为国际上首个对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要素进行综合观测的地球科学卫星,它对深入了解水循环有着重要作用。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答案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2.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某些环节,试把下表补充完整。
人类活动影响环节跨流域调水降水植树造林蒸腾、______、地表径流兴修水利工程______、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修梯田及平整土地下渗、地表径流答案地表径流人工降雨下渗蒸发3.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和再生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答案不可以。
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
解析:第 1 题,图示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因此蔬菜种植 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热量不足。第 2 题,该地区的温室种植发 展较晚,采用的是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历史不悠久、生产技 术也不先进,同时又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但能 源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足。第 3 题,材料显示该地区的蔬菜 供应原先依赖进口,发展了温室生产后,可满足当地约 20%的 需求,说明直接目的是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答案:1.A 2.D 3.A
3.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古诗中体现的影响农业生产的 人文因素是什么?
提示:由“乡村四月闲人少”可知是指劳动力因素。
[知识生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 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
A.市场
B.政策
C.气候
D.水源
3.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消费市场广
阔 ④对外交通便利 ⑤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
洋,光照充足,但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光照充足为发
2.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城镇化发展形成大批农副产品 生产基地 。 (2)生活水平提高增加 高品质农产品 的需求。 (3)技术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 传统地域 的限制。 (4)城镇化推进选择易于 机械化 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微点拨]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往往是较为稳定 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影响到某些 地区的农业发展。 (2)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而影 响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之《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服务社会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采用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脆弱,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本节课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主题,通过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一辨 (2009·广东文基改造)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 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 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高山冰川融水。
解析 结合我国的气候特点,冬季气温低且降水少,该时期 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地下水。 答案 错误。
解题秘笈
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第二步,依据图 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 找准解题依据;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其中 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
水循环和海水运动对地表形态、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和 分布影响巨大,因而成为高考的常考内容。考查的形式一般 以图像资料为载体,考查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的补给 类型及影响因素、湖泊(含人工湖泊)的水面变化及影响因 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将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关注 点。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该题组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主要考查 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图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 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乙水文站比甲水文站曲线平稳,可知这次 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且湖泊对河流发挥 了调节作用,判断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中的④地。
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
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南部 沿海 地区
西北 内陆 地区
5 月因锋面雨,出现第一次汛 期;8、9 月份多台风雨,出现 第二次汛期;本地区处于低纬 且临海,降水丰富,所以流量 大,汛期长,无结冰期,水位
差较小 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 水。冰川消融量随气温的增高 而增加,故该地区河流 7、8 月 水量最大;冬季气温低,冰川 不融化,河川断流;由于冰川 融化量有限,加之蒸发强烈和 下渗量大,故该地区河流流量
地区
图示
特点分析
春季积雪消融,4、5 月份出现
东北 地区
第一次汛期(春汛);7、8 月份夏 季风带来降雨,河流又出现第 二次汛期(夏汛);冬季气温低,
河流封冻,小河流会断流
降水集中在 7、8 月,故汛期为
7、8 月或稍晚一些时间;由于
华北
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
地区
12、1、2 月份。本区以雨水补
特别提醒 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 (1)依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 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 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 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径流变化较大,与降水 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 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 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1.相互联系的水体。
海洋 水:最主要的,占96.53%
大气 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1)水体的类型 陆地水湖 陆泊 地咸 淡水 水和 :地冰下川咸水是主体2/3
(2)关系:从水的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 具有水__源__相__互__补__给__的关系。
一. 陆地水体类型
冰川水
地表水 江河水
注意 河流往往是由多种形式补给的,如黄河夏秋以雨水 补给为主,冬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春季又有积雪融水补 给。
• 我国某河流上、中游流量比较示意图
• 5.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湖泊水
D.季积雪融水
B
典型例题:
读下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
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2)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丰水期时,湖泊储蓄部分河 水,而在枯水期,湖水补给河流,因而位于湖泊下游的河流流量 曲线将变得平稳。故在湖泊的调节作用下,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 值小于甲水文站。
答案:(1)D (2)C
难点
图表思维程序
突破
一、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例 1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
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 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 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 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 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春季 东北 气温 地区
夏季 永久
汛期, 性积
冬季 雪和
封冻, 冰川
小河 融水
断流
西北和 夏季
青藏高 气温
原地区
对河流径流起调 节作用:在河流 湖 源头,调节河流 泊 水量;在河流中 水 下游,洪水期削 减河川洪峰,枯 水期补给河流 地 补给稳定可靠, 下 且与河水互补 水
湖泊 普
蓄水 遍
量 地下
一般不超过 250m3/s
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河流补给的五种类型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汛期
分布规律
我国主要分 布区
雨水补给
径流量随降水 量多少而变化, 补给量不稳定
雨季
较湿润地区
普遍,尤以 东部季风区
典型
冰川融水补给
径流量随气温 高低而变化
夏季
高纬,高山, 高原
季节性积雪融 径流量随气温 水补给 高低而变化
C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
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
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完成49-51题。
C 49.甲图中AB段河流( )
A.水位A处低于B处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不能确定
50.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何种现
象造成的( 下水补给
与河水互补, 无汛期(全年) 普遍 补给量稳定
西北地区和 青藏高原 东北地区
普遍
方法 整合
• 3、河流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分析 • 分析思路:①找汛期(夏汛、春汛、凌汛)
②推断补给类型(是否断流,春汛,联系 气温变化) • ③分析径流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规律 ④估测季节内或年径流总量(面积或坐标) • ⑤河流的地区分布推测
普 水位
遍 高低
长
洪水期
江
枯水期
洞庭湖
1、湖水对河流有怎样的调蓄作用?
调节作用(削峰补枯)
2、在我国,湖泊对哪条河流的调
蓄作用最明显? 长江
丰水期
地下水位
河流
枯水期
地下水位
河流
河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取决于什么?
关系:互补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 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则 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 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 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 的作用。
河流补 径流变 径流量的季节 给水源 化规律 变化示意图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典 型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区,全年汛 期;地中海气 候区,冬季汛 降 期,夏季枯水 水 期;季风气候 区,夏秋汛 期,冬春枯水
期
降水 量的 季节 变化
普遍, 尤以东 部季风 区最典
型
季节 春季积 性积 雪融化 雪融 常形成
水 春汛
A.气旋活动频繁 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 D.春雨霏霏
51.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
• 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 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 ④由于该河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易利用
空间分布
陆地水
(1).
地下水
湖泊水 埋藏深度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潜水 埋藏条件
承压水
自主 2. 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梳理
雨水
冰川融水 积雪融水
雨水
湖泊水
地下水
河水
课堂对点落实
考查点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 1. 下图为“某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图中 M 表示
()
A.形成地下水
B.形成生物水
高中地理
陆地水和水循环
考纲展示
•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复习要求 • 1.知识要求:重点掌握各种水体类型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河流的补给的类型和特点。水循环与水资 源的关系。 • 2.能力要求:着重对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水循 环模式图的读图。理解,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例】 (2012·上海卷)读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 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回答(1)~(2)题
(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A.恒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亚马孙河流域 C
(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2012·广东卷)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 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
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故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
①③,即选C。
答案:C
(A ) B
C.形成湖泊水与沼泽水
D.形成冰川等固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