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大全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7f5deb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7.png)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加减方剂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方,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山药以及牡丹皮、芍药等药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的不同,可以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下面就对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进行介绍,并探讨一些加减方剂的情况。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1.熟地黄:具有滋阴润燥、补肾阴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口干口渴、潮热盗汗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山药:能够补脾健胃、益肺生津,对于脾肾两虚引起的疲乏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山茱萸:主要用于温阳补阴,对于阳虚阴盛、畏寒肢冷等有帮助。
4.山药:具有益胃健脾、补益元气的作用,适合于脾胃虚弱或者消化不良的患者。
5.牡丹皮: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血瘀阻滞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6.芍药:能够疏肝解郁、活血止痛,适用于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疼痛等情况。
以上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材组成,通过协同作用,可以达到滋补阴虚、调和气血的效果。
加减方剂的情况在使用六味地黄丸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加减方,以增强疗效。
例如:1.加黄柏:用于症状中有明显的湿热证候,具有泻火利湿、止痒的作用。
2.加茯苓:适用于患者有尿频尿急、心悸多汗等症状,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3.加桑葚壳:对于患者有明显的燥热症状,如口干、便秘等,能够清热润燥,调理肠胃。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减少某些药材的用量或者替换为其他适合的药材,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方剂,以增强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合理搭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https://img.taocdn.com/s3/m/e30e3c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0.png)
六味地黄丸〖中医药文化〗酸咸甘苦各五味,药材身心实金贵。
不比黄条与股票,仓储得当保家身。
『组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
中医学认为,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能,适用于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等症。
同仁堂古方六味地黄丸要求使用出自河南的怀地黄和怀山药(四大怀药)。
怀地黄则要求第一要大,第二要熟,只用三等以上的高品质原料,再将生地黄以黄酒泡透蒸熟,遵循古方“九蒸九制”;而山萸肉除采用道地药材“杭萸”,含核量控制在1%以内;丹皮只用安徽地产“凤丹皮”等。
名方之所以有名有效就是从源头用好材制成。
『药性分析』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
3.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
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配伍特点』君药: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臣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
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
佐药: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发展历史』东汉: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宋代: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
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
元代:朱震亨的门人及其私淑者所辑《丹溪心法》一书中,六味地黄丸被用于治疗咳嗽、小便不禁、虚损、淋证以及消渴等多种内科疾病。
在杜思敬所辑《济生拔萃》一书中,已经提到肾脏虚损,久病之后身体高弱不堪,虚烦盗汗,骨蒸发热,肢体痿软、诸般血证,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功能主治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417118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b.png)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功能主治
1. 六味地黄丸概述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药复方,由六种主要草药制成。
这个配方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旨在调和阴阳、滋补肝肾,增强人体的阴液,以达到滋补肾阴、益精血的作用。
2. 六味地黄丸的成分
六味地黄丸由以下六味草药组成:
•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血;
•山药:健脾益肺,补阴液;
•牛膝:活血祛瘀,强筋骨;
•红花:活血化瘀,舒经络;
•海石榴:收敛止泻,固涩肾气;
•桃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3. 六味地黄丸的功能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功能如下:
•益肾养阴:熟地黄和山药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发的阴虚内热、腰膝酸软等症状。
•补肺润燥:山药和牛膝可滋阴润燥,对于治疗阴阳亏损,肺阴不足引发的干咳、久嗽等症状有效。
•活血化瘀:红花和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不畅引发的经行不调、痛经等症状。
•固涩肾气:海石榴是一种收敛滋润的草药,能够固涩肾气,治疗肾虚气滑导致的遗精、尿频等问题。
4. 六味地黄丸的主治
基于其成分及功能,六味地黄丸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
•肾阴不足导致的阴虚内热、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病症;
•肺阴不足引发的干咳、久嗽、咯血等病症;
•气血不畅造成的经行不调、痛经、月经量少等病症;
•肾虚气滑导致的遗精、尿频、夜尿频繁等病症。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不同,使用六味地黄丸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
注意:本文是根据一般性知识和文献整理而成,并不作为任何治疗或药物指南。
在使用任何草药治疗前,请首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
![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75d49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d.png)
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的中药制剂,主要由六味药材组成,包括土茯苓、山药、牡丹皮、芡实、山茱萸和枸杞子。
下面将简要介绍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
首先,需要准备六味药材。
土茯苓需要洗净、切片,山药、牡丹皮、芡实需要洗净,山茱萸和枸杞子需要晾干备用。
第二步是炮制土茯苓。
将洗净的土茯苓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直至土茯苓变为褐黄色,水含量减少。
第三步是炮制山茱萸和枸杞子。
将山茱萸和枸杞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炖煮30分钟,直至水含量减少。
第四步是炮制山药。
将洗净的山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小火炖煮1小时,直至山药变软。
第五步是炮制芡实。
将洗净的芡实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直至芡实变软。
第六步是炮制牡丹皮。
将洗净的牡丹皮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再用小火炖煮2小时,直至牡丹皮变软。
第七步是将炮制好的六味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粉。
第八步是将六味药材粉末放入药材混合机中,加入适量糊精,边搅拌边加水,使其成为均匀的糊状物。
第九步是将糊状物放入造粒机中,将其压制成小丸状。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六味地黄丸的丸子大小、形状要一致。
第十步是将制作好的六味地黄丸进行烘干,使其水分蒸发,达到合适的含水量。
第十一步是将干燥的六味地黄丸包装存放,以便后续使用。
以上是六味地黄丸的工艺流程。
通过逐步的炮制、研磨、造粒等步骤,将六味药材加工成均匀的糊状物,并且制成统一的小丸状,以达到提取药效、方便携带和服用的目的。
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配比等因素,以保证制剂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
![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5efd660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8.png)
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细嚼《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从古至今,它都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里最出名的偏方之一。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它运用了六种中药材(葛根、芍药、黄芩、陈皮、白术,和茯苓),以形成一种混合药物。
《六味地黄丸》既可以治疗多种病症,也可以起到养生之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功能如下。
首先,葛根,它的五味介于甘酸之间,具有很好的温热、降血压、清热凉血、消炎止血、抗氧化保健等功效。
此外,还有两种芍药,芍药虽同属芍药科,但性质不同,其中一种温热,可温上焦、活血行气,治疗阴虚之病;另一种酸甜,具备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利咽通窍的功效。
其次,黄芩,它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特别是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炎、慢性咽炎、以及肝炎等疾病。
第三,陈皮。
它性味酸涩,具有散寒、理气、祛痰、止血的功效,主治痰多、体质虚寒、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症,有助于预防咳嗽、痰多、腹泻、腹痛等症状。
第四,白术。
它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健脾止泻的功效,可以治疗久湿不消、痔漏、痢疾和跌打损伤等疾病。
最后,茯苓性味甘淡、温热,可以健脾祛湿、清热润肺、止痢利尿、活血解毒,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泻、肾炎、脾虚腹痛等疾病。
以上就介绍了《六味地黄丸》组成成分的主要功效,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药物体系。
《六味地黄丸》不仅有助于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传统医学认为,《六味地黄丸》有助于调节人体内部气血、湿润体内机能,从而达到调养人体内部疾病的效果。
据说,它不仅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肝病、肠胃病等疾病,还可以帮助人体调节血压,改善内分泌功能。
此外,它还有助于抗衰老,延缓人体衰老过程,延年益寿,使人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虽然《六味地黄丸》药物功效多样,但要注意口服剂量,以免出现副作用。
传统医学认为,《六味地黄丸》最好在周期性服用,按时服药,可以提高药效。
与其他药物相比,《六味地黄丸》的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和治疗多种疾病,是中国古代和现代备受欢迎的传统中药之一。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https://img.taocdn.com/s3/m/699543f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d.png)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最出名的补肾良药,那么六味地黄丸由什么药组成?又有什么功效作用?下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希望能帮到你。
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方剂名称】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歌诀】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
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
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使用方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
【功效和作用】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临床应用】1、本方为补阴之代表方,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其滋阴降火之力更大,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等证;各加入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黄丸,着重滋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视物不清及眼睛涩痛等症;若加五味子、名都气丸,用于肾虚气喘、呃逆等症;若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虚,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症。
2、本方对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机能亢进、肾结核、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使用。
3、本方加入当归、柴胡、五味子等治疗球后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
【加减化裁】1、若病人腰膝疼痛,则加入牛膝12g、杜仲15g、桑寄生12g。
六味地黄丸(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六味地黄丸(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4ecfcb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7.png)
六味地黄丸(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六味地黄丸(汤)【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
【用法用量】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成年人每次服1丸,每日3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功用】滋补肝肾。
【加减】诸多滋补肾阴的常用方剂都是由本方加味而成。
(1)本方加知母6克,黄柏6克组成知柏地黄丸。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2)本方加枸杞子9克,菊花9克组成杞菊地黄丸。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
(3)本方加五味子6克组成都气丸。
功用:滋肾纳气。
主治:肾虚气喘,呃逆之证。
(4)本方加麦冬9克,五味子9克组成麦味地黄丸。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之喘嗽。
【主治】肝肾阴虚。
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牙齿动摇,耳鸣耳聋,盗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论】本方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子所组成。
原著用于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今用通治成人小儿肝肾阴虚不足诸证。
本方所治诸证均为肝肾阴虚所致,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为君药。
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涩精补气;山药滋肾补脾,清虚热于肺脾,二药同为臣药。
君臣相协,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而且兼具养肝补脾之效。
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伍熟地黄而泻肾降浊,并防熟地黄滋腻敛邪;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配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配伍山药而渗脾湿,防山药敛邪。
三药相合,一是渗湿浊,清虚热;二则制约上述滋补之药的副作用,此即所谓“三泻”,或称“三开”。
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滋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
六味地黄丸标准配方
![六味地黄丸标准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c6b1f2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0.png)
六味地黄丸标准配方六味地黄丸,是一味中药方剂。
主要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六味药材组成。
它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常用于肾阴亏损、肾阳不足、肾阴虚火等症状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该方剂的标准配方。
一、熟地黄。
熟地黄,为萝藦科植物熟地黄的根茎。
其性甘、微苦,味甜、微苦。
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阴亏损、肾阳不足、肾阴虚火等症状。
二、山药。
山药,为百合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其性甘、微温,味甘、微涩。
具有益气健脾、补肺益肾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脾肺肾虚、肺肾阴虚等症状。
三、山茱萸。
山茱萸,为茜草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实。
其性温,味辛、微苦。
具有温肾固精、止血安胎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虚遗精、带下等症状。
四、牡丹皮。
牡丹皮,为蔷薇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其性苦、微寒,味苦。
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阴虚火、带下、尿血等症状。
五、泽泻。
泽泻,为禾本科植物泽泻的干燥根茎。
其性甘、寒,味甘。
具有利水渗湿、清热除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热淋等症状。
六、茯苓。
茯苓,为茯苓科植物茯苓的菌核。
其性平,味甘、淡。
具有健脾利湿、益气安神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脾虚湿浊、心神不安等症状。
以上六味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可以制成六味地黄丸。
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清热的功效。
在使用时,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六味地黄丸(水蜜丸)说明书
![六味地黄丸(水蜜丸)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67cc42dce2f0066f4332276.png)
六味地黄丸(水蜜丸)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六味地黄丸(水蜜丸)汉语拼音:liu wei de huang wan(shui mi wan)【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山药、泽泻。
辅料为蜂蜜。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味甜而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
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1.忌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服感冒药。
3.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4.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有效期】48个月。
【执行标准】2000版药典【注意】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word范文模板 (16页)
![【最新推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word范文模板 (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4404a51a26925c52dc5bf29.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篇一: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和丹皮方解: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
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是八纲辨证,即表里,虚实,寒热,和阴阳。
系统观:标为肾虚,一剂中药包含了对肾,肝,脾的调理。
整体观:以人的健康为根本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肾虚普遍联系观:根据五行理论,肾水生肝木,肝木克脾土本方证以肝肾阴虚为本,兼有虚热内扰。
治宜滋补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
本方为《金匮要略》所载之"崔氏八味丸"(仲景易名日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臣以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
三药配合,是为"三补".佐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三泻".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
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根据病人不同的症候,六味地黄丸可以衍生出知柏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柴芍地黄丸;加味地黄丸等等。
(比如有实热,加知母,黄柏变为知柏地黄丸;肺虚,加麦冬,五味子成麦味地黄丸;肝肾同时阴虚,症见眼花的,加枸杞和菊花成杞菊地黄丸。
)--- 这就叫辨证后对方剂的加减。
一、六味地黄丸处方来源:宋《小儿药证直决》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阴之六味地黄丸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阴之六味地黄丸](https://img.taocdn.com/s3/m/18d9b6e002d276a201292e49.png)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阴之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滋阴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五心烦热,咽干颧红。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Ⅰ类方,应该看作基础方,是滋补肝肾阴虚的一个基础方。
从它的主治来讲,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肾精不足的基本表现。
由于它肾精内含元阴、元阳。
它阴的成分不足以后,叫它阴虚而不叫精亏,是由于它有虚热内扰,由于它突出反映在一种肾精不足,又反映在一种阴不制阳产生虚热,虚热内扰证。
一般肾精不足,譬如腰膝酸软,头部眩晕、耳鸣耳聋,脚跟疼,牙齿松动。
像这不仅仅是阴虚有,精亏一样有。
小儿囟门迟闭,这反映出一种五迟证。
肾精不足,加上虚热内扰,就是典型的肝肾阴虚证,它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骨蒸潮热。
这里讲骨蒸潮热,程度不重的。
骨蒸潮热,如果热很高,比较高了,现代临床上譬如有时候这种虚热,三十八度五以上,有出现这个,往往要考虑火旺,火为热之极。
特别是伴随有明显的盗汗,规律性的持续盗汗,这是有这个火旺了。
一般盗汗较轻,骨蒸潮热热度不高的,这个都属于虚热内扰,虚热扰乱精室,可以遗精、滑精。
肾精不足可以肾虚牙痛。
一般虚热可以,当然虚火上炎那个牙痛,伴随着可以牙龈溃烂,甚至灼伤肺络出血这个都可能。
阴虚的消渴,涉及到肾阴不足,在此基础上,也涉及到中焦的阴伤。
这个舌红少苔,脉细数,是肾阴虚,以及阴虚火旺共有的,普遍有的。
所以六味地黄丸是个基础方,针对的基础病机,这个基础病机可以两部分组成来体会。
一部分是一种肾的,肾精不足,基础物质不足,加上虚热内扰证,阴不制阳的虚热内扰证,基本就肾阴不足证。
如果虚火突出,或者虚热较旺,有上炎之势,那就叫阴虚火旺证。
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候的分析,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一种肝肾阴虚的基础的见症,也就是肾精不足,再加上阴不制阳的虚热内扰这两部分构成。
六味地黄丸配方用量
![六味地黄丸配方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8f7dd2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c.png)
六味地黄丸配方用量六味地黄丸是一种非常著名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是由六种不同的中草药组成,每味地黄丸都含有适当的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和用量。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主要由以下六味中草药组成:淫羊藿、山药、牡丹皮、泽泻、熟地黄和丹皮。
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它们共同作用才能发挥六味地黄丸的疗效。
淫羊藿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用量一般为30克。
它有滋阴补肾、固精止遗的作用。
山药是补中益气的药材,用量一般为15克。
牡丹皮则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用量一般为15克。
泽泻是利水渗湿、通便利水的中草药,用量一般为15克。
熟地黄是滋阴补肾的一味药材,它还能养血生津、益气补血,用量一般为15克。
丹皮是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药材,用量一般为9克。
根据以上配方和用量,六味地黄丸一般配方如下:- 淫羊藿 30克- 山药 15克- 牡丹皮 15克- 泽泻 15克- 熟地黄 15克- 丹皮 9克以上是六味地黄丸的标准配方和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个别情况下的变化。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中医医生可以调整某些药材的用量,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它主要用于肾阴亏损所引起的肾虚证。
肾虚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具有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不同类型。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型,具体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等症状。
除了肾阴虚之外,六味地黄丸还可用于治疗一些妇科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等。
对于这些妇科疾病的治疗,一般将一些适合妇科疾病的药物加入到标准的六味地黄丸配方中,以益气养血、调理阴阳的效果。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六味地黄丸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方进行调配和用量控制,遵医嘱服用。
总结起来,六味地黄丸是一种非常著名的中药方剂,配方中包含淫羊藿、山药、牡丹皮、泽泻、熟地黄和丹皮这六种药材。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药量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药量](https://img.taocdn.com/s3/m/b4b021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f.png)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药量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具有补益肾阴、滋养肝肾之功效的中药方剂。
其组成主要包
括以下几味药材:山药、山茱萸、牛膝、枸杞子、熟地黄、牡丹皮,六味药相互搭配,形成了一味温和而具有益气补阴作用的药丸。
配方组成及药量
1.山药(30克):味甘性平,具有益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功效。
2.山茱萸(20克):味甘、性温,具有温肾固精、止遗尿的作用。
3.牛膝(15克):味苦、辛,性凉,有滋肾养血、强筋骨的功效。
4.枸杞子(15克):味甘性平,有补肝肾、明目润燥的作用。
5.熟地黄(15克):味甘、苦,性平,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滋阴润
燥作用。
6.牡丹皮(10克):味苦、辛,性寒,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效果。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医师的指导决定剂量和用药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6-10克,一日
2次。
可冷开水送服,也可煎汤后饮用。
在服用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以帮助药效发挥最佳作用。
六味地黄丸主要适用于肾阴亏虚、肝肾不足、虚劳自汗、脾肺不和等证的患者,但对于孕妇、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是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药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
及时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和功效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和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967bc9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1.png)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和功效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传统名方之一,具有滋阴补肾、温阳固精的功效,适用于肾
阴亏虚、肾阳虚弱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味药材:
1. 熟地黄
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的作用。
它能够滋养肝肾,补益精血,对于肾
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黄精
黄精具有滋阴养血、补肾固精的功效,能够增加肾脏的气血供应,改善肾阳虚
弱引起的遗精、阳痿等症状。
3. 山药
山药被称为“补益的圣品”,具有健脾补肺、益肾固精的作用,能够提高肾脏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肾阳虚引起的体虚乏力、食欲减退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4. 川牛膝
川牛膝主要是滋补血肾、舒筋活络的功效,对于肾阴亏虚引起的骨蒸潮热、夜
尿频多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 益母草
益母草具有温补肝肾、调经止痛的作用,能够舒筋活血,缓解肾阳虚弱引起的
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等症状。
6. 巴戟天
巴戟天具有滋阴补阳、强精益气的功效,对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尿频遗
尿等有辅助调理作用。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含有多种滋补药材,可滋养肾阴、润肺、温
阳固精,适用于肾阳虚、肾阴亏虚等证候的辅助治疗。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医嘱正确使用,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中成药配方详解:六味地黄丸(浓缩丸)
![中成药配方详解:六味地黄丸(浓缩丸)](https://img.taocdn.com/s3/m/e3d3686df61fb7360b4c65a9.png)
药典中药材:泽泻
性味: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泽泻
功效: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 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 淋涩痛,高脂血症。
药典中药材:泽泻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泽泻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浓缩丸)配方详解>>>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状: 淡红色或淡棕色。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 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 淡红色或淡棕色。
药典中药材:茯苓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 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茯苓
性味: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药典中药材: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 安,惊悸失眠。
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浓缩丸)配方详解>>>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 LiuweiDihuangWan
药典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浓缩丸)配方详解>>>
配方: 熟地黄120g、酒萸肉60g、牡丹皮45g、山 药60g、茯苓45g、泽泻45g。
药典中药材:熟地黄详解>>>
性状:
连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 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 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 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 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 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 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 坦,淡粉
药典中药材:山药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克数是多少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克数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de1c38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b.png)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克数是多少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名剂方,起源于明代的《金匮要略》。
这是一种具有益肾阴的作用的中药,广泛应用于肾阳不足、虚火炽盛、阴虚火旺等症状的治疗中。
六味地黄丸的经典配方包括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和泽泻,下面将详细介绍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克数。
1.熟地:熟地为本方的主料之一,其味甘、性平,有滋阴补肾、养血
止血的功效。
在六味地黄丸中,熟地的用量一般为60克。
2.山药:山药也是六味地黄丸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性平味甘,具
有补脾益肾、养阴生津的作用。
在配方中,山药的克数通常为30克。
3.山茱萸:山茱萸味辛、性温,有暖肾助阳、固精益肾的功效。
六味
地黄丸中,山茱萸的用量一般为12克。
4.牡丹皮:牡丹皮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在本方中主
要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牡丹皮的用量为9克。
5.茯苓:茯苓味甘、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在六味地
黄丸配方中,茯苓的克数约为12克。
6.泽泻:泽泻味甘、性寒,具有利水除热、泄热利湿的作用。
在配方
中,泽泻的用量一般为6克。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的经典配方中,各味药的克数分别为熟地6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2克、牡丹皮9克、茯苓12克、泽泻6克。
这些药物搭配合理,各司其职,共同发挥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一定类型的肾阳虚、阴亏阳亢等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在选用六味地黄丸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来决定服用剂量,遵医嘱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剂量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剂量](https://img.taocdn.com/s3/m/a52419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4.png)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剂量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于中医药理疗方的药物,主要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腰
酸腿软、耳鸣耗损、头晕、潮热、夜尿频多等症状的调理治疗。
下面将介绍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各种药材的剂量。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
1.熟地黄(12克):入肾经,滋阴养血,补肾益精,主要用于肾阴亏
虚、腰膝酸软;
2.山药(12克):入脾、肺经,益气健脾,补肺养阴,主要用于脾肺
阴虚、久咳痰喘;
3.知母(12克):入胃、肺经,清热润肺,滋阴养阴,主要用于阴虚
火旺、津伤热证;
4.牡丹皮(9克):入心、肝经,凉血解毒,活血化淤,主要用于心火
上炎、气血瘀滞;
5.芍药(9克):入心、肝经,活血调经,养血缓急,主要用于血瘀症;
6.芒硝(15克):燥湿利水,清热泄火,主要用于湿热壅滞。
各药材的剂量
•熟地黄12克
•山药12克
•知母12克
•牡丹皮9克
•芍药9克
•芒硝15克
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状况和症状轻重,可以适当调整各药材的剂量,但在一般情
况下,以上剂量是常见的配方组成。
需遵医嘱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不良反应。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剂量详细介绍如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在使用中遵
医嘱,合理搭配药材,以达到最佳疗效。
六味地黄丸方剂
![六味地黄丸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c2fc71c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f.png)
六味地黄丸方剂六味地黄丸:【简介】本方来源于《小儿药证直诀》,是滋阴补肾的名方。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造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囱开不合,赢瘦骨蒸,行迟。
【组成药物】熟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药120克,牡丹皮90克,白茯苓90克,泽泻90克。
【用量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汤送下。
小儿每次3克,空腹用白开水送下。
亦可减量作水煎服。
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2次。
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诱生干扰素,有抗肿瘤和抗细胞突变作用,能减轻和对抗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应激反应和抗疲劳作用。
此外,本方还具有抗心肾缺血、抗心律失常、增强性功能、保肝、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修复牙周组织损伤及治疗甲亢、肾炎、无菌性炎症等多方面的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原治小儿发育不良,表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证。
迄今为止,其适应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小儿“五迟”,而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
它在滋补强身方面的显著疗效而成为补阴的著名方剂。
本方重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两药都可协助熟地以充复肾中阴精,共为臣药。
又配泽泻泻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共为住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以补为主,肾肝脾三阴并补,为补肾阴为主,构成通补开合之剂,共奏滋肾益精之功。
如在本方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则名知柏地黄丸,功偏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之证;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则名杞菊地黄丸(见下方);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五味子,则名七味都气丸,功偏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气喘之证;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五味子、麦冬,则名麦味地黄丸,功偏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咳嗽、气喘。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c5e0f4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e.png)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
备注: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药中备受推崇的一种方剂,其配方组成口诀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下面将介绍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及其相关知识。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
六味地黄丸,六材分明非模糊;
熟地、黄柏、山药片,大黄、泽泻、牡丹皮;
七味居中方才妙,一齐煎熬为真味;
甘肉都属于温药,利水、益阴又暖心。
六味地黄丸的详细配方及功效
1. 熟地
•性味:甘、寒。
•功效:滋阴润燥,养血生津,滋阴清热。
2. 黄柏
•性味:苦、寒。
•功效:泻火解毒,清热干湿,收敛涩湿。
3. 山药片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滋液,固精止带。
4. 大黄
•性味:苦、寒。
•功效:泻下行滞,清热凉血,解毒排脓。
5. 泽泻
•性味:苦、寒。
•功效:利水消肿,湿热泻下。
6. 牡丹皮
•性味:苦、辛、凉。
•功效:凉血消瘀,活血散瘀,调经止痛。
六味地黄丸的适用范围
•阴亏虚热:口干舌燥、盗汗潮热、耳鸣耳聋等。
•阳虚阴干:眩晕、夜尿频多、耳聋、头晕等。
•肝肾阴亏:头晕目眩、多梦易醒、头发早白等。
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
•孕产妇慎用,儿童及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以上是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及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加深入了解六味地黄丸的药材组成及功效。
祝您健康!。
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地黄丸)](https://img.taocdn.com/s3/m/ec74abd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a.png)
六味地黄丸(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八钱(24g)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各20g)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9g)【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温水化下三丸(现代用法:亦可不煎服)。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解】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响。
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小儿囟门不合;脑为髓海,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或虚热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系宋·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证。
《小儿药证直诀笺正》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虚火明显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脾虚气滞者,加白术、砂仁、陈皮等以健脾和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大全
六味地黄丸是中成药的一种,主要治疗的就是人体肾虚症状,可以有效的补气固精、降热去火、对于人体肝脏等等都很有好处。
六味地黄丸其是很传统的一种品牌,再过去就有六味地黄丸这一个产品,而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产业也越来越先进,人们改善了其配方,那么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其配方。
六味地黄丸配方的组成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
和丹皮
方解: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
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
又用泽泻清泻肾火, 并防熟地黄之滋腻; 茯苓淡渗脾湿, 以助山药之健运, 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
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是八纲辨证,即表里,虚实,寒热,和阴阳。
系统观:标为肾虚,一剂中药包含了对肾,肝,脾的调理。
整体观:以人的健康为根本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肾虚
普遍联系观:根据五行理论,肾水生肝木,肝木克脾土
本方证以肝肾阴虚为本, 兼有虚热内扰。
治宜滋补肝肾为主, 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
本方为《金匮要略》所载之 " 崔氏八味丸 " (仲景易名日肾气丸 )减去桂枝、附子而成。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 填精益髓, 为君药。
臣以山茱萸补养肝肾, 并能涩精,取 " 肝肾同源 " 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
三药配合,是为 " 三补 ". 佐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
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虚热, 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 " 三泻 ".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
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