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及案例分析共68页文档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94bb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2.png)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自闭症儿童是指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和行为兴趣方面存在障碍的一类儿童。
为了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行为功能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一个自闭症儿童进行个案分析,介绍行为功能评估的步骤及其意义。
该自闭症儿童名为小明,男性,7岁,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流、行为刻板等特点。
针对小明的情况,进行行为功能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收集信息了解小明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以及注意到小明行为异常的时间和情境等。
向小明的家长或其他相关信息提供者收集这些信息。
第二步:观察在小明生活的不同场景中进行观察,例如家里、学校等,观察小明的行为表现以及观察是否有特定的刺激引起了他的注意。
第三步:确定目标行为根据收集的信息和观察结果,在观察中选择几个特定的目标行为,例如小明是否会与他人交流,是否会从数量有限的物品中选择,等等。
第四步:实施干预计划通过制定干预计划,使用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来增加或减少目标行为的出现。
例如鼓励和奖励小明与他人的交流、鼓励他自己选择物品等。
监测干预计划的效果,例如观察小明是否出现某个特定的行为,记录出现了多少次以及持续的时间等。
此外,也要记录干预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实施的时间、措施的具体细节等。
根据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发现行为功能评估具有以下意义:第一,了解小明的情况行为功能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小明的情况,包括他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明的行为问题。
第二,发现问题并确定目标通过行为功能评估,我们可以发现小明的问题和行为困难,并根据这些问题和障碍来确定目标。
这有助于我们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计划,帮助小明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第三,监测干预计划效果行为功能评估可以监测干预计划的效果,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一旦干预计划开始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细致的数据收集来监测干预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便于达到预期目标。
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及案例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a6456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1.png)
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及案例分析一、内容描述当我们谈论自闭症儿童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一群特殊的孩子们,他们因为某种原因,可能在沟通、社交和行为方面与我们平常的孩子们有所不同。
如何评估这些孩子,并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尝试了解他们的生活世界。
首先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无法轻易与他人建立眼神交流,也可能在沟通上有困难,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的行为有时会显得比较刻板,比如特别喜欢某种物品或行为模式,这可能让人感到困惑。
为了准确评估他们的状况,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方法。
这其中包括观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行为模式;还包括与他们的家长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表现和挑战。
我们还可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如儿童心理学家或者康复治疗师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孩子的状况。
这些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他们。
这些孩子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潜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找到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
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最好的支持和帮助。
1. 阐述自闭症儿童的重要性和关注点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可能不太善于与外界沟通,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他们虽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但他们同样拥有梦想和潜力,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及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自闭症的定义、症状和诊断依据自闭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状况,常见于儿童群体。
它是一种会影响社交交流和行为模式的状况,对于自闭症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沟通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
接下来我们就来更详细地了解一下自闭症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自闭症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可能会表现得不太愿意与人眼神交流,或者无法很好地理解别人的情绪。
2023年版 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
![2023年版 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e0545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6.png)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一、个案资料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
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
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
集体活动时,总漠然地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
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地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
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
做了。
〃等二.调查与分析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
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解在裤子上。
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教育策略我们知道,患有自闭症孩子不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封闭自己。
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
自闭症个案分析
![自闭症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98729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9.png)
-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成效与反思
早期评估和诊断是关键
01
自闭症儿童在早期阶段的表现可能比较隐蔽,容易错过最佳干
预时机。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
02
常应及时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 综合干预措施是必要的
03
自闭症儿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包括语言治 疗、社交技能训练、认知训练等。家长应与专业人员密切合作,
挑战与应对
尽管小明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 情绪管理。由于自闭症儿童往往对刺激过度敏感,导致他们在面对压力或不适时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大喊大叫、打人、自我伤害等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管理情绪,父母和干预治疗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建立日常的情绪日记:记录小明每天的情绪变化,以及触发情绪的原因,以便更好地 了解他的情绪模式
5 倡导正面形象:通过媒体和宣传活动,展示自闭症儿童的正面形象和才能,改变社会对他们的刻板印象
6 提供个性化支持:针对每个自闭症儿童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培训和支持方案
7 跨学科团队合作:医生和专业人员应组成跨学科团队,共同为自闭症儿童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社会接纳与支持
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自闭症儿童创 造一个更加友善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 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自闭症个案分 析
1 基 本 信 息 3 干 预 与 治 疗 5 挑 战 与 应 对 7 家 庭 支 持 与 参 与
-
目录
2 评估与诊断 4 成效与反思 6 展望与期望 8 社会接纳与支持
自闭症个案分析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 育障碍,其特征表现为社交 沟通障碍、语言发展迟缓、 重复性行为和兴趣狭窄等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16691cf7ec4afe05a1df26.png)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姓名:彭馨怡专业班级:特殊教育(本)13-2 学号:5230一、目的通过对此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得到评估结果,并针对该儿童的功能性行为评估结果设计干预方案,进行实施。
在对该儿童观察时注意与挑战性行为有关系的事件,配合个案观察记录表进行实施。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姓名:兮兮性别:男是否接受过医学治疗□否是接受过哪些治疗1、学习人际交往能力。
2、学习情绪调节方法。
是否接受过康复训练□否是接受过哪些方面的康复训练言语运动□其他效果如何效果较明显是否接受过学校干预□否是接受过哪些方面的干预1、学校可以适当的降低对他的学习要求。
2、安排小伙伴帮助他。
3、进行个训。
三、评估及干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确定兮兮需要干预的行为此过程作为干预计划制定的首要过程,应当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以及记录来完成。
对行为发生频率根据从不、有时、常常、频繁及绝大多数进行5级评分。
通过对兮兮的观察,发现目前兮兮主要的挑战性行为是:上课期间下位四处乱晃,上课期间不看书一直用手翻课本,不听老师的指令,重复自己的话语,上课时抢夺其他同学的书本,擅自拿别人的东西。
教师对上述行为发生频率的评分如表1。
表1 挑战性行为发生频率评分结果行为发生频率评分(1-5)上课时四处乱晃5不断翻课本4上课时抢夺同学书本4自说自话3不听老师指令3擅自拿别人的东西2对教师评分为5分和4分的行为进行了3周的课堂观察和记录。
结果表明,兮兮四处乱晃的行为每堂课上课时都会出现,每堂课四处乱晃的时间长达十五分钟。
翻课本的行为除了部分兮兮感兴趣的绘画、舞蹈等课堂不会出现以外。
其他课程都会出现。
而抢夺课本的行为同样每天都会出现。
而根据观察结果,确定四处乱晃,不断翻课本,抢夺同学书本等行为作为干预的目标。
2、确定挑战性行为的发生情境和行为结果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情境中引发和维持挑战性行为的因素。
在4周的观察时间内,运用ABC行为观察法对个体行为发生的前奏事件、行为表现及行为结果进行了记录。
评估指南经典案例
![评估指南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eb005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a.png)
评估指南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一:小明自闭症儿童的评估
小明是一名8岁自闭症儿童。
他的语言开发明显滞后,社交互动能力也非常差。
为了给小明安排合适的早期干预计划,我们进行了跨领域评估,包括:
1. 言语语言评估:测评小明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结果显示词汇量和语法结构能力较同龄儿童滞后1-2年。
2. 社交开发评估:观察小明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结果显示他难以建立眼神交流,基本无法进行合作性游戏。
3. 行为问题评估:通过问卷和观察,小明容易发生肢体伤害性行为,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情绪。
4. 智力能力评估:测试小明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结果显示他的总体智力水平略低于同龄人。
小明符合自闭症的主要特点。
我们建议为他安排以语言训练、社交技巧培养和行为干预为主的早期治疗计划。
该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进行多评估。
经典案例二:李老师教学能力的 360 度评估
(此处省略案例内容)
以上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如何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以及如何对教师进行 360 度评估,是评估工作的典型参考例子。
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及案例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cef23acf84b9d529ea7a42.png)
谁人做 —资格(曾接受相关的评估训练) —准备(熟识内容、物资:箱/评估册) 环境物料 —光线、通风、不受骚扰、空间玩耍、椅子 —评估物料(箱内/外)、完成篮摆放位置 关注 —状态:轻松、疲倦 —学习模式、发展中能力
注意事项—小秘方
摆放完成蓝 安排自由时间 工作盘×1或×2 熟识内容,随时观察(先检出手摇铃、哨子,记得做
项目分析(附加的内容)
1、厚本的项目分析和薄的IEP一起考虑
2、如果有冲突时需要二选一选厚的
3、熟悉后再加入 ABLLs或其他的评估内容
4、里程碑部分:针对语言行为实际发展年龄是4岁或以下的孩子 (看孩子语言的实际发展年龄,而不是实际年龄) 5、评估时要考虑孩子实际年龄、发展年龄、同龄段孩子的发展情 况(对于大龄孩子有一些不合适的内容空就空着)
能力评估的方式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
PEP-3:旨在协助家长及老师设计家居训练 及康教课程
合适的对象: 2至7岁孤独症及其它相关发展 障碍儿童
目的:增加信度与效度,使评估工具能切合 使用者的需要
全套PEP-3包括: 测试员手册 使用册 测试用书 书写薄 儿童照顾者报告 测试员记录册 评分光盘
(ABLLS;Partington&Sundberg,1998)
关于VB-MAPP你需要 知道的第一个10件事
1、是针对语言行为为基础的一套评估系统 2、作者是mark L.Sundberg教授 3、三个相对独立的评估:里程碑、障碍、转衔, 可以单独进行
4、二个评估系统的附加内容:项目分析、IEP 5、里程碑部分:针对语言行为实际年龄是4岁 或以下的孩子
写“饼干” 非明确要求强化⁄社会强化
儿童自闭症的心理评估与病例分析
![儿童自闭症的心理评估与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5981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9.png)
儿童自闭症的心理评估与病例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早期发展障碍,常常影响到他们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对于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评估,是确立诊断、制定干预计划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心理评估方法,并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心理评估方法1. 综合观察法综合观察法是常用的自闭症心理评估方法之一。
评估者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情、语言交流、社交互动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
重要的评估指标包括:沟通能力、情绪表达、关注度、刻板重复行为、社交互动、注意力和集中力等。
这种评估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工具,能够全面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为后续的治疗和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2. 标准化问卷调查标准化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自闭症心理评估方法,它采用系统化的问卷调查工具,通过收集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关键人的意见和观察,评估儿童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
例如,常用的问卷工具包括儿童孤独症行为问卷(CARS)、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ADOS)等。
这些问卷通过统计分析,能够客观地评估儿童的发展情况,并与典型发育儿童进行对比。
3. 认知能力评估认知能力评估是自闭症儿童心理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通过测量儿童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各个方面,如语言、记忆、学习、思维等,为评估者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提供依据。
常用的认知能力评估工具包括斯坦福-比内特智力量表(SB5)、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
二、病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儿童自闭症的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小明,男,6岁,目前就读于一所普通学校。
他的父母在5岁时发现他存在与同龄孩子不同的行为特征,例如,不喜欢与人交流互动、固执己见、刻板重复行为较为明显等。
为了了解他的发展情况和评估是否存在自闭症特征,进行了心理评估。
通过综合观察法和标准化问卷调查,评估者发现小明的社交互动能力明显受限,他很少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也不喜欢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同时,他的非言语表达能力也较差,很少使用手势、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情绪和需求的表达。
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小学(3篇)
![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小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65cd7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a.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
在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文将通过对一名小学自闭症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华(化名),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小华出生时一切正常,但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自闭症状。
经过医院诊断,小华被确诊为自闭症。
小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以下特点:1. 社会交往障碍:小华不喜欢与同龄人交往,经常独自一人玩耍;在与他人交流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兴趣,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关心。
2. 沟通障碍:小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词汇量较少,句子结构简单;在表达需求时,常常使用哭闹、尖叫等方式。
3. 重复刻板行为:小华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对玩具、动画片等,反复观看、操作;同时,对环境变化敏感,一旦发生变化,就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二)家庭背景小华的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但教育方法较为简单,主要以溺爱和严厉为主。
小华的祖父母对小华十分宠爱,但缺乏对自闭症的认识,无法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三、教育干预措施针对小华的自闭症症状,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干预措施,旨在提高小华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学校教育干预1. 特殊教育课程:学校为小华开设了特殊教育课程,包括感觉统合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等,旨在提高小华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2. 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小华的兴趣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辅助、实物操作等,提高小华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同伴互助:学校鼓励小华与正常儿童进行互动,通过同伴互助,提高小华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干预1.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定期为家长提供自闭症知识讲座,帮助家长了解自闭症,掌握教育方法。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个案分析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8e04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6.png)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及个案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困难、语言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需要面对自闭症儿童,提供特殊的教学和支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融入学校环境。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情况。
案例分析:小明(化名)是一名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幼儿园儿童。
他在社交和沟通方面存在困难,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刻板重复的行为。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小明融入学校环境,并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个案教育方案:1.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小明的特殊需求,幼儿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特殊教育课程和个别辅导。
通过细致的教学计划,帮助小明在语言、社交和情绪管理方面得到改善。
2. 提供情感支持: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注重情感支持,尤其是对自闭症儿童。
他们通过建立信任和理解,并给予特殊关注,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注重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丰富多彩的教学工具和活动。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 家校合作:幼儿园与小明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帮助自闭症儿童顺利融入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因素。
个案总结:通过幼儿园的个案教育方案,小明在教育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他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技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也展现出了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说明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教育方案是十分有效的。
观点和理解:个案教育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特殊需求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细致的关怀,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融入学校环境,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家长和特教老师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共同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干预方案案例分析与评价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干预方案案例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60970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c.png)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干预方案案例分析与评价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干预方案是帮助这些孩子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行为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价,来探讨幼儿园儿童自闭症干预方案的有效性。
二、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刚刚入读幼儿园的自闭症儿童,他面对陌生人缺乏交流欲望,无法理解他人情感,并经常出现焦虑、情绪暴躁等问题。
针对小明的情况,幼儿园制定了个性化的自闭症干预方案。
1. 社交技能训练幼儿园老师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小明和其他孩子建立社交互动的机会,引导他主动与他人交流,提高他的社交技能。
2.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殊情况,幼儿园老师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与他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让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家校共同幼儿园积极与小明的家长沟通合作,制定共同的干预方案,使幼儿在家和学校得到一致的支持和规范。
三、方案评价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案是深度和广度兼具的。
从深度上来看,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幼儿园采取了个性化的干预方式,包括社交技能训练、个性化教学以及家校共同合作等方面。
这些措施充分考虑了小明的特殊需求,有效提高了干预的效果。
从广度上来看,幼儿园不仅注重了在学校内的干预方案,还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使幼儿在家庭和学校得到一致的关爱和教导。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儿童自闭症干预方案的制定需要兼顾深度和广度。
只有深度的个性化干预能够满足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让他们获得有效的帮助;而广度的全方位支持则能够确保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一致的关爱和规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结回顾通过对幼儿园儿童自闭症干预方案的案例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和全方位的支持体系是幼儿园自闭症儿童干预的关键。
只有在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基础上,才能帮助这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案例分析和治疗方案.docx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案例分析和治疗方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ace71aec281e53a5902ff56.png)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案例分析和治疗方案一、儿童孤独症的表现案例分析4 岁的祁琪至今无法上幼儿园 , 因为她是个孤独症患者 . 从外表看 , 她是那么可爱 , 但是 , 唯独她眼睛是冰冷的 . 祁琪的妈妈一谈起孩子就声泪俱下 , 后悔自己当初忽视了孩子的异常现象 , 以至于很晚才意识到孩子患有孤独症 .祁琪是个顺产儿 , 在 1 岁之前 , 妈妈还曾庆幸这孩子真好带 ! 因为她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吵闹 , 总是很安静 , 大家都夸她很乖 . 但是那时候祁琪就和别的孩子有所不同 , 别的孩子如果离开妈妈的怀抱 , 或者妈妈在离开后返回家时 , 会伸手让妈妈抱 , 可是祁琪从来不会主动索求妈妈的拥抱 , 不仅对妈妈 , 对其他亲人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很依恋的样子.尤其是目光从来不愿意与人交流 , 当妈妈有时候抱过她让她的脸面对自己时 , 她也总是将自己的目光移开 . 当时 , 因为孩子年纪小 , 妈妈也就没放在心上 . 祁琪 1 岁之后 , 妈妈上了班 , 由外公外婆来照顾孩子. 按理说 1 岁多的孩子已经开始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汇了 , 可是祁琪还只是会发出“啊啊”的音 , 老人说孩子说话有早有晚 , 年龄大点自然就会说话了 , 由于妈妈和爸爸都忙工作 , 也没有把孩子说话的事情放在心上 .祁琪 2 岁多了 , 依然不爱说话 , 但也能发出“爸爸、妈妈”的音来 , 祁琪妈以为孩子就是太孤僻了 , 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 . 这一下 , 祁琪与其他孩子的反差一下子就变的很明晰了 , 幼儿园老师观察到祁琪到了幼儿园只是不停地来回跑 , 喊她的名字 , 她也不理不睬 , 好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 , 不论问她什么 , 她都不回答 . 她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 .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 , 因为小朋友拉她一起玩 , 她就把小朋友的手用力甩开,还推了这个小朋友一把 . 毕竟幼儿园的老师有一定的经验 , 她怀疑孩子患有孤独症 , 并认为孩子无法上正常的幼儿园 .祁琪妈妈这才重视起女儿的问题来 , 她发现女儿确实与其他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 , 她就喜欢跑来跑去 , 很难让她停下来 , 或者有时候低着一个用脚踢 , 一踢就是好几个小 . 她只喜看的西 , 所有形的西都非常感趣 , 着不停地看⋯⋯孤独症也叫自症 , 是一种广泛性展障碍 , 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害以及刻板的行、趣和活特征的精神疾病 . 根据 , 孤独症儿童的病率 1/150, 目前全球有 6500 万患者 , 我国有患者 700 万人以上 . 孤独症男女病率差异著, 男女的比例 4:1, 在我国比例似乎更殊 , 6:1 —7:1, 孤独症儿童数量近年有逐年上升的 .祁琪身上所表出来的行 , 都是孤独症的典型症状 . 首先表在社会能力缺陷方面 , 在儿期她就表出不与人有目光接触 , 而且父母也没有切的依恋 , 当喊她的名字 , 她也表得无于衷 . 她其他小朋友也不感趣 , 不愿参加小朋友的游 .言育障碍在孤独症中很普遍 . 祁琪尚且有一些言能力 , 能出“爸爸、”的音来 , 有的孩子只会出古怪的尖叫声 , 无是高、生气、有需求或其他候 , 均只会以叫声表达 . 有的孩子然有一定的言能力 , 但是根本无法与人交流 . 但是 , 如果你不理解他的需求 , 他会用尖叫、哭和激烈的行表达不的情 , 有的候 , 会家无法控制局面 , 家来深深的痛苦 .在趣和行模式方面 ,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也与其他正常的孩子有很大的区 . 如祁琪形的西非常感趣 , 喜不停地来回跑 . 有的患儿旋的西感趣 , 有的喜是拿着一个玩具 , 不管走到哪里都不撒手 , 有的喜不停地笑⋯⋯之 , 他都有一些不常的趣或特殊行 , 但是趣非常狭窄 , 行模式也非常僵硬并且十分着 , 不容易改 .二、儿童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孤独症的病因至今未明 , 可能包括 : 心理因素、因素、期并症、器性因素等 . 也正是因病因不明 , 所以很症下 . 家必在日常相 , 注意察 , 及早 , 有些是及找家断 , 找出不同病因 , 及合理治 ,2 ~6 是治自症的最佳间段 , 因为这一阶段大脑的分化刚刚开始 , 可塑性最大 , 发现和治疗的越早 , 效果越好 .三、儿童孤独症能治好吗到目前为止 , 所有治疗孤独症的药物尚在研究之中 , 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开展培训 . 最好能在两三岁就开始 , 这样他获得的技能会比年龄较大才接受培训的孩子更多 , 更好 , 尤其在语言能力方面 . 孩子掌握了语言 , 社会交往也能得到提高 , 主动性交往也会增多 , 其他的问题也会相应得到改善 . 但是 , 不能单一地培训某一方面的能力 , 而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 , 制订个别化、系统化的培训方案 , 坚持长期的培训,争取让孩子能回归主流社会 . 孤独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训练过程 , 而且相当消耗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 这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四、专家妈妈贴心话需要注意的是 , 有些人为的教育也有可能让孩子容易患上孤独症 . 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孩子 , 过分关注和过分满足孩子 , 孩子一抬手一投足,大人就领略了孩子的意思 , 替孩子将一切都办理好了 . 孩子任何事情不用亲自动手和动口就能得到满足 , 在语言和动作发展的黄金期就会得不到开发和锻炼, 使得孩子生活空间狭小, 最后导致不说话、不合群、不爱与其他人交往的社会能力缺陷 .。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分析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11ab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2.png)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分析一、个案背景小明,男,4岁,就读于某市幼儿园,被诊断为自闭症。
小明是幼儿园中的一个特殊儿童,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与其他孩子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小明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平时照顾小明的时间非常有限。
小明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是对于小明的治疗和康复,父母非常重视。
二、个案分析1.自闭症概述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流障碍、语言发育缺陷、行为刻板、兴趣狭窄等。
自闭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自闭症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为1:68,男性患者比女性多4倍。
2.小明的自闭症表现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明显的自闭症症状,比如他很少与其他孩子玩耍,总是独自一人玩耍;对于老师的询问和引导,他没有积极的回应和合作;言语能力欠缺,很少主动和别人交流;对于环境变化和新事物缺乏适应能力等。
3.个案治疗方案针对小明的自闭症症状,我们采取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行为疗法、语言治疗和药物治疗。
(1)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向强化和负向惩罚,来达到改变孩子行为的目的。
我们对小明进行了积极的正向强化,比如表扬他的进步和努力,给予小礼物等。
对于小明不良的行为,我们采取了负向惩罚,比如让他做一些额外的劳动或者限制他的某些活动。
(2)语言治疗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育缺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小明的语言治疗,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良好的交流环境,鼓励小明主动和他人交流;2)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小明理解和表达;3)采用图像化的语言训练方法,让小明通过看图片来学习语言;4)引导小明进行语言游戏,比如说唱歌曲、讲故事等。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药物来改善孩子的症状。
我们为小明开了一些镇静剂和抗抑郁药,来帮助他缓解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
4.个案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对于老师的询问和引导也能积极地回应和合作。
自闭症小孩案例分析
![自闭症小孩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78be69168884868762d677.png)
P•基本情况:小正,男,6岁半。
早产儿,早产一个多月。
有疫苗接种史,儿童该接种的疫苗都有接种过。
有过敏史,对鱼肉、牛肉、肌肉、饮料类会过敏,吃鸡肉会发癫痫,只吃猪肉。
药物是对阿莫西林过敏.小孩有既往史及治疗史:出生8个月时第一次发癫痫,到景东县中医院进行治疗一个星期出院。
直到2岁右又发癫痫,此次发作频繁,到昆明市儿童医院治疗。
医生说喝水都困难,治疗的希望不大,家长带回家还找了一些中医偏方给小孩吃。
吃了效果还好,癫痫次数减少了,一直吃了三个多月后再没吃了。
直到一个多月前才到小孩到昆明市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进行治疗。
他能用全手掌拿勺饭,左手比右手灵活。
不会使用筷子吃饭。
坐姿良好,会跑。
上厕所会拉妈妈手带她去,摔了或撞上会哭找大人处理。
会自己穿裤子尽管是反的。
手部肌力很好,拿东西很稳。
他基本不挑食。
E•家是农村的,空气清新,噪声污染小。
家庭环境良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农村要干农活,尖锐的器具较多,小孩喜欢爬高上低会•损伤肢体或跌倒。
社会交往范围小,基本上不和村里的小朋友玩。
•自闭症中心在7楼,小孩爱爬高喜欢跑到窗边探头往外。
自闭症中心•每间训练室灯光、帘子地板都布置得温馨。
训练器材很齐全O•该小孩是半天的训练课,个训室老师让他一步指令做拍肚子、伸手、跺脚这几个简单动作的模仿一节课只能学会一个,做的过程给食物和玩具的奖励。
精细室老师让他插钉板、插图形板和镊子夹玻璃珠,两指捏不太好,玻璃珠大多都会夹掉,插图形板分不清形状,有时偶尔能碰对一个。
做感统训练情绪是最差的,羊角球他不想做就往外跑有时会哭。
圆筒吊缆他很喜欢。
丢沙包活动他只会用手接不会扔• (SI)感觉统合•感觉:平衡能力不够好,单脚站立不会,会跑动但会摇晃不很稳。
本体感觉冷热水刺激、痛、压觉刺激都有好的反应,但触觉感不好,尤其是对陌生人触摸会回避,表现很紧张,不喜欢触摸。
叫他的名字他会转过头看几秒,听觉很好。
拿不同玩具让他会自己选喜欢的,视觉没问题。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320f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8.png)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一、儿童基本资料:姓名:小华(化名)性别:男年龄:4岁6个月二、主要问题描述:小华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由于缺乏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导致他无法与他人良好地交流和互动。
他常常会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和不安,并经常产生焦虑情绪。
此外,他在语言和认知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障碍。
三、个案分析:1.家庭环境:小华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对他非常关注和疼爱。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和指导,他的父母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
因此,他们经常采取过于保护和溺爱的方式来对待小华,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社交障碍和焦虑情绪。
2.学校环境:小华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幼儿园,但由于他的特殊情况,学校并没有为他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他在学校中经常与其他孩子独立玩耍,缺乏与他人合作和互动的机会。
此外,由于他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较差,他很难理解老师的指令和课堂内容,这进一步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交往。
3.治疗计划:为了帮助小华克服自闭症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治疗师制定了以下计划:(1)社交技能训练:通过模拟不同社交场合,教授小华与他人沟通和互动的基本技能,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2)行为干预:通过对小华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纠正,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3)语言治疗:通过针对小华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的特殊训练,提高他的语言和理解能力。
(4)家庭支持:通过向小华的父母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信心。
四、治疗效果: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华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能够与其他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此外,他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缓解,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五、结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治疗师的共同协作和努力。
只有在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自闭症儿童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418c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1.png)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个案分析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常见于儿童时期,其主要特征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对于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一个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个案为例,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及效果。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6岁的男孩,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
他在学龄前进入了特别教育班,并接受了多种康复治疗,但效果不佳。
父母听说某医院有一位有经验的康复师,于是来到该医院寻求帮助。
治疗过程1. 初步评估康复师与小明及其父母进行了初步交流,并针对小明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评估方案。
评估内容包括: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动作协调等方面。
2.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康复师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
该计划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动作协调训练等多个方面。
3. 社交技能训练在社交技能训练中,康复师主要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教授小明正确的社交技能和行为礼仪,包括:如何与他人打招呼、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分享玩具等。
在此过程中,康复师采用了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增强小明积极性和自信心。
4. 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康复师主要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针对小明的语言障碍和沟通困难,康复师制定了相应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训练计划。
在此过程中,康复师采用了图像和声音辅助教学,并鼓励小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5. 认知训练在认知训练中,康复师主要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问题进行治疗。
康复师采用了多种认知训练方法,包括游戏、模拟和角色扮演等。
在此过程中,康复师注重培养小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 动作协调训练在动作协调训练中,康复师主要针对小明的运动发育迟缓问题进行治疗。
康复师采用了多种体育运动和舞蹈等活动来提高小明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
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小明在社交技能、语言表达、认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他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分享玩具等社交技能,并且对于父母的话语也有更好的理解和回应。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分析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bf7414240c844768eaeea7.png)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分析摘要:自闭症患儿大都孤僻,不善沟通,有语言障碍,多动,自我封闭,我们要用爱心唤起他对学校的依恋,用游戏打开他心中的症结,使他尽快融入学校生活,融入班集体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闭症成因爱心【基本情况】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九岁。
【日常表现】有语言障碍,不主动与人交流,喜欢自言自语,说反话,所问非所答。
极不合群,喜欢独处。
上课不听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参与课堂活动;下课后,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或独自一人在操场上玩耍,喜欢玩体育器材,并且样样拿手。
喜欢攀高,站在高高的房顶或柴草垛上,丝毫没有恐惧感,且乐此不疲。
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动作极不协调,但是他舞蹈时很快乐。
对新环境有恐惧感,对汽笛声特敏感,听到汽笛声本能地捂住耳朵,且浑身颤栗。
【情况分析】这是一例典型的自闭症患儿,在孩子十个月大时得了病毒性脑膜炎,由于用药过猛,小明的命是捡回来了,但是落下了后遗症,语言中枢受损,四岁才会说话。
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前庭中度失调,触觉防御重度失调,本能性重度失调。
学习能力发展受阻,因此厌恶学习。
由于从小生病,家人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自理能力很差,甚至丧失基本的生活本能。
除了玩,不主动做任何事。
上厕所要大人帮助,从小有攻击性行为,小伙伴见他人人避之,使得他丧失了和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也失去了平行学习的机会。
观察记录一:第一天报到,小明紧紧拉住父亲的手,向父亲身后躲,目光惊恐而多疑。
我问他话它不应,拉他手,他闪开,并用敌视的目光看着我,显然他不接受我。
第二天正式上课,还是父亲送他来的,当他父亲要离开时,小明紧紧抓住父亲的手不放开,要同父亲一起离开。
我费了好大的劲,拉住了小明的双手,一边和他父亲聊天,一边用眼神示意他父亲离开,果然父亲趁孩子不备巧妙脱身,小明发觉父亲不在,嚎啕大哭起来,哭声异常,我拉住孩子,把他揽在怀里安慰他,虽然效果不佳,但却阻止他挣扎着要去追父亲的行为。
明知道父亲已经走远,但小明哭声依旧。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7856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9.png)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幼儿期就能被发现。
对于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分析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并探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二、个案分析1. 儿童背景这个个案是一个5岁的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在幼儿园中已经读了一年级的课程,但是他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困难。
他很难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总是喜欢一个人玩耍,对于老师的教导也不够配合。
在面对新的环境或变化时,小明经常会表现出情绪失控的行为,比如大声哭闹或者撕扯东西。
2. 学习情况小明在学习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他对于数字和文字有着一定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但是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幼儿园中,老师会给他一些特殊的学习任务,比如拼图和简单的算术题,以帮助他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3. 社交能力小明的社交能力较差,他很难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在幼儿园中,老师通常会安排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小明对于社交互动的欲望并不强烈,更喜欢独自一人进行活动。
4. 情绪管理小明的情绪管理有着较大的问题,他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爆发出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会选择给他一些安静的时间和空间,以帮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
但是在幼儿园中,这样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三、需求分析1. 学习需求小明需要更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以满足他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更加具体和形象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视觉工具和游戏进行教学,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2. 社交需求小明需要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其他孩子,并且需要老师的帮助来引导他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在班级中,老师可以鼓励其他孩子主动与小明交流和互动,以促进他的社交发展。
3. 情绪管理需求对于小明的情绪管理,幼儿园需要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情绪管理技巧。
在他情绪失控的时候,老师可以选择给予他更多的理解和耐心,以减轻他的焦虑和压力。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f0073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d.png)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一.个案基本情况悦悦(化名),男,2岁半。
语言方面:没有目光对视,无语言,但是有很多无意识的音。
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不住。
有刻板行为。
身体不协调,走路摇晃。
感知觉方面:听觉敏感,对疼痛比较迟钝,无安全意识。
情绪情感: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哭闹严重。
对母亲比较依恋,有严重的母子共生现象。
针对悦悦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情绪问题。
二、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办法悦悦从来到宜童中心第一天开始就伴随着哭闹问题,这个行为大概持续一周左右,继而哭闹升级成为躺在地上哭闹,这个行为大概也持续了一周左右,最后升级到脱了裤子、鞋子、袜子,躺在地上哭闹。
刚开始来的孩子,都会对新环境、新老师有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哭闹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悦悦哭了大概一周左右,在这一周,我是哄着他过来的,但是哭闹伴随整节课。
一周后哭闹行为没有消退,反而升级到躺在地上哭闹。
这种问题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
我把这种行为确定为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并制定了矫正计划及处理方法。
在行为问题的处理上,首先要观察这个问题行为,其次就是对这个行为给出一个功能假说,我给出的功能假说是孩子为了达到出去的目的,逃离这个环境去找妈妈。
根据这个功能假说我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继续坚持让他在屋子里呆着,哪怕什么也不做,也要在这个屋子里。
同时我也用一些玩具去转移他的注意力,只是我不在他面前玩,而是我在一边玩,同时发出一些〃好玩〃〃太好玩了〃等这样的感叹语来引起他的注意,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没有效果,他在地上躺着哭的时候根本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事情。
所以我最后采取了忽略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在初期是有一定效果的,孩子从哭闹继而变成哼哼,音量也由大到小。
但是在这个方法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时候,中间出了一个新的状况,同时也是孩子哭闹升级的关键所在。
一次,悦悦仍然躺在地上,但能稍微安静一点,这时候,他想去厕所,自己就起来脱裤子,我就对他有了回应,马上跑过去带他去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