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研究进展
银杏达莫联合脂必泰胶囊对小鼠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性研究
银杏达莫联合脂必泰胶囊对小鼠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性研究李健【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脂必泰胶囊对小鼠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将随机分模型组、银杏达莫组以及联合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尾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尾部静脉注射,联合组在银杏达莫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脂必泰.观察并比较各组用药后小鼠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酐酸(CK)、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记录心电图ST段.结果:银杏达莫组及联合组可明显抑制小鼠心电图ST段抬高,可显著抑制小鼠血清LDH和CK的增加,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及NOS活性,同时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病理损伤.结论:银杏达莫联合脂必泰对小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S、SOD活性、抑制MDA含量和血清LDH、CK活性增加有关.%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peptides from the velvet antler of Ginkgo bilobate extract and Zhibitai on acute 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 in rats. Method; The ischemia model was made by using subcutaneous of isoproterenol in mice. And it was will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10 normal mices were select as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were given intravenous saline. The Ginkgo bilobate extract group was given Ginkgo bilobate extract of mo tail vein injection, the joint group were given Zhibitai on the basis of Ginkgo bilobate extract group. The ischemic size, ST elevation ,serum levels of creatine kinase(CK)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NOS) ,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maondialdehyde (MDA) , and levels of SOD, MDA inmyocardial tissue were measured. Result; The Ginkgo bilobate extract group and joint group also inhibited Iso-induced mice of ST segment of ECG,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creases of LDH and CK activity in mice serum , remarkably the content of MDA, SOD activity and NOS activity, and also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myocardial ischemic injury. Conclusion; VAP exerts significa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acute 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 in mice.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activity of NOS and SOD,the reduction of MAD content ,LDH and CK activation.【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2【总页数】3页(P154-155,173)【关键词】银杏达莫;脂必泰胶囊;小鼠;心肌缺血【作者】李健【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济南2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学“胸痹”范畴,是目前引发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张云【摘要】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ISO 通过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诱导氧化应激和心肌细胞凋亡等对心肌造成损伤,表现为心电图、血流动力学、血清及心肌组织生化指标和组织微观形态结构学改变.现就ISO诱导心肌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心肌缺血表现以及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23【总页数】5页(P3527-3531)【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作者】张云【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免疫研究室,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目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防治研究多采用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广泛采用的有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诱导左室心肌缺血模型、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全心缺血模型和 Langendorff体外灌流全心缺血模型。
ISO诱导心肌缺血模型因制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理、药效学的研究。
ISO是一个强的β受体兴奋剂,能通过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等环节增加心肌耗氧量,造成心脏负荷过重,心肌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梗死样变化、心肌坏死、甚至猝死。
这些病理损伤可能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凋亡基因的激活、氧化应激等有关[1]。
1 ISO诱导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1.1 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和呼吸链功能线粒体由两层膜包被,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两层膜之间有腔,线粒体中央是基质。
基质内含有脂肪酸β氧化和三羧酸循环所需的全部酶类,内膜上具有呼吸链酶系及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复合体。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形成ATP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常常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如肌细胞的肌纤维中有很多线粒体。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辅酶 A,经三羧酸循环释放 ATP是心肌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对维持心功能起重要作用。
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导联心电图, 颈部皮肤备皮消毒, 胸骨上窝上正中 切开皮肤 0 5 cm, 向上钝性分离推开下颌下腺, 剪除 气管前肌肉, 使气管在没有任何拉钩牵引的情况下 能充分显露, 彻底止血后于第 2~ 3 气管环间行气管 横行切开, 注意不要切断气管软骨环, 切口长度不超 过气管周径的 1 3, 擦干其内分泌物后插入气管插管 ( 用小儿吸痰管自制) , 深度为 0 5~ 1 cm。连接空气 呼吸机进行人工控制呼吸, 呼吸频率 90 次 min, 潮 气量 10~ 12 ml, 呼吸比设为 1 1。左前胸去毛, 消毒 铺巾, 顺肋间隙方向于胸骨左旁第 3~ 4 肋间切开皮 肤, 长约 1 cm, 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肌肉, 于 2~ 3 肋 骨间撑开进胸, 向右上方推开胸腺, 可暴露心脏及大 血管根部, 切开心包, 轻挤大鼠胸廓, 将心脏挤出, 有 部分动物在左心耳下缘与肺动脉圆锥间可以看见左 冠脉前降支起始部, 用 6- 0Prolene 线缝针, 进针深度 控制在 0 1 cm, 宽度为 0 1~ 0 2 cm( 图 1 见封 4) ; 回 纳心脏入胸廓, 待动物的数十次心动周期后, 收线打 结; 观察数分钟后, 彻底止血后逐层关胸。关胸过程 中于切口内 放置排 气管 ( 用 小儿头 皮针的 软管自 制) , 关胸毕, 抽空胸腔积气后拨除。恢复大鼠自主 呼吸, 拨出气管内插管, 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气管切 口及颈部切口开放, 不作缝合。手术过程中分开胸 后、缝针后、结 扎后和关胸后四个 点记录心电图变 化; 合格动物 2 周及 6 周后均复查心电图。以上手 术均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肌内注射青霉素 钠 2 105 U d, 连续 5 d 抗感染。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心肌缺血动物模型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常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制备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具体步骤。
材料与仪器1. 大鼠或小鼠2. 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3. 麻醉仪4. 灭菌扫描仪5. 心电图仪6. 鼠标心脏解剖仪7. 组织染色和电镜检查仪8. 淬灭钳和缝合针9. 氧气麻醉设备10. 细胞色素标记试剂盒方法1. 麻醉动物:选择体重在200-300g的大鼠或小鼠,放入麻醉仪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注入到呼吸气道,使动物处于深度麻醉状态。
2. 在鼠胸部上方剃毛并用消毒酒精擦拭,再使用灭菌扫描仪对鼠胸部进行消毒处理。
3. 开始进行手术:使用淬灭钳,穿刺胸骨左侧的第三根肋骨,插入心包中,直到感觉到心脏跳动。
4. 使用鼠标心脏解剖仪,在心脏上滑动,找到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并用缝合针把它们包扎。
包扎的宽度应约为1毫米。
5. 撤回钳子,使心脏恢复跳动,观察心电图,以确认心肌缺血已有效制备。
6. 等待适当的时间进行操作,最好在10-30分钟内制备完毕心肌缺血。
7. 消毒手术部位,关闭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将动物放回代表室,进行观察。
8. 24小时后,给予动物一次肟酸钾(16mg/kg)注射治疗。
分析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心脏和组织染色检查,以及电镜检查。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细胞色素标记试剂盒来检测细胞色素C的排放情况,以评估心肌细胞受损程度。
另外,观察动物濒临死亡时的行为变化,可以对模型的制备成立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使用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以生成动物模型来模拟心肌缺血的病理过程,进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研究,对制定相应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
股静脉置管注射垂体后叶素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股静脉置管注射垂体后叶素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黄汉超;吴永刚【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Pit)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比较肌肉注射、股静脉、腹腔注射Pit方法,股静脉置管注入不同剂量Pit,结合心电监测及心肌肌钙蛋白等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评估不同给药方法和股静脉置管注入不同剂量Pit的造模效果.结果:股静脉滴注Pit造成心肌缺血时间>60min,与其它给药方式比较,P<0.01;动物模型的心肌缺血效应及不良反应事件与Pit用量呈正相关.结论:股静脉置管滴注Pit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方法可靠.【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5)006【总页数】3页(P584-586)【关键词】垂体激素类,后叶;心肌缺血;模型,动物;大鼠【作者】黄汉超;吴永刚【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095;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垂体后叶素(Pit)是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中较为理想的造模药物[1,2],常采用腹腔注射或尾静脉、舌下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3,5]。
腹腔注射由于首过效应以及个体吸收差异等问题,模型稳定性不确定,并且由于造模过程中肠腔缺血,不利于观察灌胃药物的干预效应。
静脉注射有尾静脉及舌下静脉注射两种,前者由于大鼠尾巴皮肤厚,尾静脉难以暴露清楚,一次注射成功率不高;后者虽操作成功率较高,但多为瞬时给药,心肌缺血效应多为一过性,难以造成稳定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相对于舌下静脉和尾静脉,股静脉位置固定、变异小、管径较粗,可做置管操作,有利于进行持续的静脉注射观察,并可同时进行药物灌胃观察,本实验采用该法进行造模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SD大鼠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粤)2003-0002],均为SPF级,雌雄各半,共计52只。
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来自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90501),规格为6 U/2 m l,麻醉用药为乌拉坦,配制浓度25%。
冠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冠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1.1实验材料1.1.1实验动物清洁级Wistar近交系大鼠100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均为雄性,体重245~320g(平均278.2±22.2g),饲养环境为清洁级。
1.1.2试剂3%戊巴比妥钠,1%肝素钠,Evans蓝和N-BT磷酸缓冲液(Sigma公司)。
1.1.3实验仪器心电图机,动物呼吸机(浙江医科大学医疗仪器设备厂,DH150型动物呼吸机),Buxco系统(Buxco公司)。
1.2模型制作1.2.1动物分组根据研究目的,实验动物共分六组;其中五个组需手术制作模型,合称手术组,另一个组为假手术组。
为满足每组12只的要求,先后有100只动物随机进入手术组(85只)与假手术组(15只)。
1.2.2制作方法1.2.2.1手术组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满意后置于手术台,四肢及头部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四肢皮下连接心电图电极,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颈部皮肤备皮消毒,胸骨上窝上正中切开皮肤0.5cm,向上钝性分离推开下颌下腺,剪除气管前肌肉,使气管在没有任何拉钩牵引的情况下能充分显露,彻底止血后于第2~3气管环间行气管横行切开,注意不要切断气管软骨环,切口长度不超过气管周径的1/3,擦干其内分泌物后插入气管插管(用小儿吸痰管自制),深度为0.5~1cm。
连接空气呼吸机进行人工控制呼吸,呼吸频率90次/分,潮气量10~12ml,吸呼比设为1﹕1。
左前胸去毛,消毒铺巾,顺肋间隙方向于胸骨左旁第3~4肋间切开皮肤,长约1cm,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肌肉,于2~3肋骨间撑开进胸,向右上方推开胸腺,可暴露心脏及大血管根部,切开心包,轻挤大鼠胸廓,将心脏挤出,有部分动物在左心耳下缘与肺动脉圆锥间可以看见左冠脉前降支起始部,用6-0Prolene线缝针,进针深度控制在0.1cm,宽度为0.1~0.2cm(图1);回纳心脏入胸廓,待动物的数十次心动周期后,收线打结;观察数分钟后,彻底止血后逐层关胸。
清醒无拘束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
・
38 ・ 9
山西 医科 大 学学 报 ( S a x Me i)2 0 年 5月 ,3 ( J hn i dUn v 07 8 5
文章编号 : 10 —6 1 (0 70 —0 9 —0 0 7 6 12 0 )5 3 8 3
清 醒 无 拘束 大 鼠心 肌 缺 血 模 型 的 制 备
王 洁 吕吉元 张 明升H , 牛拴 成0 张轩 萍 杨 彩 红 ( , , , , 山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太原
00 0 ; 3 0 1 山西 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 内科 ; 。山西医科大学机能实验 室; 通讯作者 )
摘要 : 目的 结果
研究 清醒无拘束大 鼠心肌缺血模型 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 方法
i n i s net ie t P<0 0 ) T e oad lshmimo e i cnc u n e rie t w s nt ce ce f — nc s o r r n r s( o c uu s a d a .1 . h c ri e c d lno s os r t n 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sr t S cs u my ai c i u s a d a c o u d u sl
l. Co cu in Th oada h mi mo e o siu n etan ascn b r ea l t v ut h feto rg . y n s l o emy c rils e c d ln cn co u r rie rt a emo erl be o ea aet eefc fdu s i c i s s d i l
采用 D t c n eIt n t nlD I心 电血 aaSi c ne ai a( S ) e r o
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CK、CK-MB影响的研究
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CK 、CK-M B 影响的研究宋春华1,孙景明2,王聃红2(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21)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10ml//kg ,针灸治疗组针双心俞穴,通电,连续波,频率120H z/min ,20min ,日1次,治疗10日。
末次治疗结束30min 后,将大鼠麻醉后腹部多点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监测心电图,标测波J 点;造模6h 后取血测血清CK (心肌肌酸激酶)、CK-MB (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
结果:电针治疗组可使心肌缺血后升高的血清CK 、CK -MB 减低。
结论:针刺预处理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为针灸抗心肌缺血损伤提供思路。
关键词:针刺预处理;心肌缺血;机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24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779(2008)03-0039-02作者简介宋春华(66),女,副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已从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得以证实,其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机理研究也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活性物质、局部心肌组织调节以及抗氧自由基作用等方面予以探讨,并取得一些成果。
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应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针灸作用机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研究,同时关注并结合现代医学相关进展、研究热点,以实现针灸治疗冠心病作用机理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针灸抗心肌缺血实验研究较少,且针刺对心肌缺血后血清CK 、CK-MB 水平影响的研究也几乎没有。
异丙肾上腺素可引起大鼠心肌缺血,成模后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肌代谢的改变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有某些相似之处。
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
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
心肌缺血是指心肌组织血液供应不足,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
为了模拟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通常采用离体心脏或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案,仅供参考:
材料:
体外或动物模型(例如,离体心脏、大鼠或小鼠)
模拟心肌缺血的缺氧/低氧环境
组织染色剂(如TTC染色剂)
生理盐水或PBS缓冲液
透明贴膜
步骤:
制备缺氧/低氧环境。
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
体外模型:将心脏取出后置于含有缺氧/低氧气氛的培养皿中。
动物模型: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氧气供应中断等方式诱导心肌缺血。
确认心肌缺血程度。
使用心肌缺血标志物(如心肌细胞色素C释放)或可视化方法(如TTC染色)确定心肌缺血的程度。
对缺血心肌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如再灌注)来减轻心肌缺血造成的伤害。
分析结果。
通过对处理后的心肌组织进行染色或其他实验方法来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处理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因具体实验目的和条件而异。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根据实验目的、研究问题和实验条件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
此外,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动物伦理审批程序进行动物实验。
家兔心肌缺血实验报告
家兔心肌缺血实验报告1. 引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为了研究心肌缺血的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家兔心肌缺血实验。
2. 实验设计我们选取健康的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家兔将接受心肌缺血的处理,而对照组家兔则不受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3. 实验步骤3.1. 家兔手术准备首先,我们对实验组家兔进行手术准备。
家兔被放置在手术台上,经过局部消毒后,进行麻醉。
麻醉后,我们使用外科手术器械进行胸骨切开,插入心肌缺血模型。
3.2. 实验组心肌缺血处理在心肌缺血模型插入后,我们通过控制血管供应来模拟心肌缺血的情况。
通过调节实验组家兔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处于缺氧状态。
3.3. 对照组观察对照组家兔并不进行任何处理,我们将观察其心肌细胞的正常状态作为对照。
3.4. 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的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心肌缺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4. 实验结果4.1. 心电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家兔的心电图显示出明显的异常。
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电活动的异常,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变化。
4.2. 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实验组家兔的血液生化指标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损伤指标的水平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等代谢指标也出现异常。
5. 结果分析心电图异常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表明,心肌缺血导致了明显的心脏损伤。
心肌缺血引起的缺氧和代谢紊乱破坏了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
6. 结论通过家兔心肌缺血实验,我们验证了心肌缺血对心脏功能的不良影响。
这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缺血的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7. 参考文献•张三,李四,王五等(2020)。
“心肌缺血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实验医学杂志》。
以上为家兔心肌缺血实验报告的简要内容,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心肌缺血对心脏功能的不良影响,这对于研究心血管疾病和寻找适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心肌缺血预适应是一种针对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进行的自我保护性调节方式,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变化,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发现和机制研究1990年,Murphy等人首次描述了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在犬心肌缺血模型中发现,一次短暂缺血会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肌缺血预适应是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调控实现的。
目前已知的预适应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损伤、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改变、细胞能量代谢的调整等。
二、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小动物和大动物模型,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前广泛采用的心肌缺血预适应评价指标主要有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谱、心脏功能和电生理参数等。
此外,通过遗传学方法筛选特定基因在心肌缺血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因素尽管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其影响因素仍存在争议。
众所周知,预适应时间、强度和模式是影响预适应效果的主要因素,此外,研究也表明环境刺激和调节药物的应用可以改善预适应效果。
四、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临床应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临床应用已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预适应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手术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预适应还可以提高冠脉血流储备,从而减少阻塞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
五、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展望心肌缺血预适应目前已成为心肌保护的重要手段,然而,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和小样本量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探究预适应机制,明确影响预适应效果的因素并探寻新的预适应手段。
总之,心肌缺血预适应是心肌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将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白玉花;辛颖【摘要】目的:归纳总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方法:以“心肌缺血再灌注”等作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体外细胞水平和体内动物水平对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
结果:建立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心肌细胞缺氧与缺糖的联合应用;建立体内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包括在大鼠、小鼠、兔、猪等实验动物上通过心脏原位结扎法、提线法(推管法和压管法)和腔内堵塞法等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结论:选择适宜的建模方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可为药物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 effective method on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ethods:The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were reviewed by literature retrieval. We used“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as keywords and chose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January 1979 to February 2014 in CNKI and PubMed. Results:The 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for myo-cardial ischemia in vitro is mainl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yocardial cells with hypoxia and glucose deprivation;an in vivo animal model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mice, rabbits, pigs and other experimental an-imal was established by heart in situ ligation method, mention line method(push tube method and pressure tube method) and luminal occlusion method. Conclusion: Selecting appropriate modelingmethod and making correct evaluation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on research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251-256)【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白玉花;辛颖【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全世界对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到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程,在心肌梗死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仍是心血管医生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文献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每天有2200人死于冠心病,平均25秒发生一次冠脉事件〔1〕.目前心肌梗死的三大临床热点集中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急性心梗后血栓抑制和细胞治疗.如何去减轻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大可能地挽救心肌、保护心肌细胞功能一直是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病理生理过程,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成功建立可靠的体内、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模型显得至关重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模拟人心肌梗死及其再灌注治疗、评价抗心肌缺血药物疗效的常用模型.本文以“心肌缺血再灌注”等作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1月至2014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相关文献,首次归纳总结了目前广泛采用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通过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的手术操作方法去进行描述、总结.不仅为试验中适宜建模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奠定了基础,还为药物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建模依据.1 建立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模型的方法1.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动物体内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可以直接引起心脏急性的心肌缺血,随后在预定的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并给予再灌注,这是模拟人类恢复血液供应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方法.和其他动物相比,大鼠在进化上与人类比较接近,因其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较少,如心肌坏死的时间较早、心率也相对比较稳定,且制作大鼠模型的费用较低,所以大鼠就成为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首选动物.结扎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模型制备方法〔2〕.1.1.1 经典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使用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时,经常采用将其冠状动脉结扎一段时间后再松开实现再灌注的方法.将大鼠称重后麻醉,术前采用心电图检测,接呼吸机待平稳后,在大鼠的左胸从右下向左上做一斜行的切口,逐层去分离胸肌后,在第4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进入胸腔,用镊子将心包轻轻撕开,将心脏挤出后找到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在距主动脉根部3mm处用7-0无创缝合线结扎冠脉前降支,结扎30分钟后将线取出,立即关胸.抽出胸腔内的气体恢复胸腔内负压状态,将肌肉层和皮肤层分别缝合,拔除呼吸机后按压大鼠胸外数下帮助自主呼吸的恢复.术后连续3天肌肉注射青霉素用来预防感染〔3〕.1.1.2 改进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传统建立的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是开胸后在直视下结扎冠状动脉,该方法手术及麻醉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暴露胸腔、需要辅助呼吸的设备,这都会导致动物脏器、体表的降温及失水,因此该方法具有致死率高、成功率低的缺点.此外,传统方法建立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与临床上患者的发病、患病过程并不完全相似,患者在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并不是处于麻醉的状态,也没有进行胸廓的切开术,以上这些条件都将成为建立模型的影响因素.所以目前有很多研究在采用改良的方法去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的研究在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时,采用面罩吸氧,用气体麻醉剂瞬时诱导麻醉的方法,并在开胸后用滑结结扎冠状动脉,最后迅速闭合胸腔,待动物苏醒后松开滑结引起再灌注〔4,5〕.有的研究采取的方法是在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使用U形金属管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进行结扎,持续心电图监测后再灌注2h 和4h〔6〕.有的研究人员发明推管法对冠状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他将线穿过一根长1.5cm、直径1.5mm的硬塑管,将线穿出管后轻提两线头,向下去推动该硬塑管,用力压紧丝线去阻断冠状动脉的血流,一定时间后放松丝线引起再灌注〔7,8〕.在此基础上,有的科研人员自行改良推管法建立左冠状动脉的缺血再灌注,指向管里穿线前先将线的两端穿过一个厚1mm、直径约2mm的软垫(中央有圆孔),再将线和软垫穿过硬塑管,推动硬塑管时连同小软垫一块压向冠状动脉实现冠脉血流的阻断,放松丝线和软垫则造成再灌注〔9〕.这种将柔软的硅胶管和大鼠的左冠状动脉联系在一起结扎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缺血再灌注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操作方法便利,还大大减少了手术对动物的损伤.硅胶管的存在可以在结扎冠状动脉时,保证用力时冠状动脉不被缝合线切断,并在再灌注时很容易将结扎的线剪断〔10〕.还有的研究使用的模型制作办法操作简单,不需要气管插管、给氧,结扎冠状动脉的操作在胸腔外进行,使动物的损伤小、失血少,使手术耗时短,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这不仅仅缩短了造模时间,还降低了实验成本〔11〕.此外,还有研究在大鼠开胸后左手轻轻提起心脏,右手拿动脉夹直接结扎主动脉的根部,造成完全性心肌缺血,当再灌注时只需松开动脉夹即可,这种方法更加简单且可操作性较强,整个实验过程一人即可完成,避免了以往的结扎冠状动脉的困难(在心脏跳动穿针)、心肌容易损伤、丝线有时会切断冠状动脉、再灌注时结扎的线不容易被剪断等情况的发生〔12〕.目前,还有的文献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上垫充水球囊阻断血流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通过塌陷气囊导致心肌再灌注去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再次开胸所致的损伤,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球囊对心脏表面的机械损伤程度小,特别是在连接压力表后还可实现不同程度的缺血与再灌注处理〔13〕.有的作者还采用结扎时垫鱼线的方法去导致心肌缺血,30min后再拔出鱼线形成再灌注.这种方法也有其优点,比如可以保护动物的机能状态,减少胸腔的暴露时间,提高模型动物术后生存率,加快动物的苏醒以及动物身体状态的恢复等〔14〕.1.2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目前建立小鼠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呼吸机辅助的改进心脏原位结扎法.小鼠在术前先给予阿托品、氯胺酮,同时合并使用肌松剂甲苯噻嗪等进行麻醉.连接呼吸机平稳后行开胸术,找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以7-0无损伤缝针距离左心耳下缘的2mm左右穿过心肌表层,并在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待稳定15min后,在心脏表面结扎处放一长约2mm的聚乙烯管,作一活结进行结扎.30min后,将管移出,此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重新被开放,心肌组织恢复再灌注〔15,16〕.1.3 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钝性开胸,结扎冠状动脉,缺血45min后剪断手术线实现再灌注,在此期间观测并记录心电图改变〔17,18〕.结扎时线上放置一段硅胶管(长15mm,直径5mm),结扎硅胶管使心肌缺血40min,剪去结扎线恢复心肌灌注120min〔19〕.有的研究者采用二线二结法结扎心脏左前降支30min,然后恢复心肌灌注3h〔20〕.1.4 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用中国小型猪,麻醉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备皮消毒,正中开胸,充分暴露心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描记心电图〔21〕.有的研究者在阻断位点处放置橡皮套管,收紧橡皮套管30min后,再开放30min〔22〕.有研究人员在X射线监控下将球囊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的远端,球囊充气堵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min后撤除球囊〔23,24〕.2 建立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2.1 离体心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体模型存在很多不足:如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干扰,死亡率一般较高,不能精确的确定结扎部位,心率、应激程度与心脏的前后负荷等影响梗死面积的一些重要因素难以控制.而离体模型不受神经体液的调节,易操作和可重复性较好,故开展该类模型的研究非常必要.离体工作的心脏模式可以模拟正常的心脏泵血过程,其液体的循环路径与在体的生理状态是保持一致的.有的研究将乳胶水囊置于左心室内,采用朗道夫模式去进行缺血再灌注〔25,26〕.有的研究是将实验小鼠开胸后,取出离体心脏,接着迅速将主动脉弓连接到离体心脏灌注系统进行逆行灌流,稳定灌流10min,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并同步记录全程心电图〔27〕.有的研究先对全心进行缺血30min,进而导致小鼠的离体心脏产生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性损伤,然后再借助于朗道夫模式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注5min〔28〕.2.2 心肌细胞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细胞水平上进行心肌缺血、缺氧保护的研究是近年国内、外发展的新方向,其最大优点在于排除了在体心脏、离体心脏及离体心肌片段模型中全身神经-体液和局部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目前主要利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在心肌细胞上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研究在弃掉培养液后换用混合氮气(CO2:N2=5:95体积比)饱和心肌细胞30min,再用无糖培养液2ml培养,充入混合氮气置换瓶中的空气,置于培养箱密闭培养3h,复制“缺血”模型;再灌注时换用混合空气(空气:CO2=95:5体积比)饱和的培养基2ml,向瓶中充入混合空气置换残余氮气,于二氧化碳孵育箱中继续培养lh〔29,30〕.有研究人员以盐缓冲液(无糖缺血)置换培养液,再给5%CO2和95%A r的混合气体以2L/min的流速通气置换空气.缺氧、缺血孵化后更换新鲜培养基,造成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1,32〕.3 影响模型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3.1 动物种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而引起左心室缺血或者坏死(梗死).冠状动脉血管结扎的主要对象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实验可根据实验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实验动物的种类去选择结扎冠状动脉血管的类型.一般来说,结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会引起左心室前壁、下侧壁、前间隔、心尖部和二尖瓣前乳头肌的缺血和坏死;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会引起左心室高侧壁、左心房和膈面的缺血和坏死,有时还会累及到房室结〔33〕.由于大鼠、小鼠等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直延伸到心尖部,而其左旋支不发达,所以选择结扎大鼠、小鼠等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的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较高;家兔、猪等大中型动物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发育得比较短且小,甚至有些动物左前降支的血管长度不超过1cm,其左旋支覆盖心脏的面积大,使用家兔、猪等实验动物时结扎此血管较为理想.在评价不同实验药物的治疗效果时,一般要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去选择适宜的血管进行结扎.例如,在评价硝酸酯类药物时,由于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而降低心肌前壁的坏死,因此造模方法应选择结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3.2 冠状动脉的结扎部位决定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是选择所要结扎血管的合适结扎部位.结扎部位距离冠状动脉的根部越近,结扎的冠状动脉血管越粗,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容易用肉眼分辨、结扎时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但是动物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偏高(有30%的实验动物会出现该种情况)〔34〕.相反,结扎部位离冠状动脉根部越远,结扎的冠状动脉血管越细,手术将不易操作,实验动物心脏的梗死范围也不一定能满足实验的要求,但可以降低动物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动物的死亡率. 在建立大鼠、小鼠等小动物实验模型时,一般会选择心脏的左冠状静脉主干为标志,找到心脏的左心耳,在其下缘2mm处进针,从动物肺动脉圆锥旁出针,完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操作.使用该种操作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低于10%)〔35〕.建立猪、家兔等大中型动物模型时,则会选择在动物心脏的左心耳后下缘先找到冠状动脉的左旋支,然后在靠近左心耳5~10mm的左旋支处(约占整个心室的三分之一)进针为宜.3.3 进针的深浅程度在结扎过程中,进针穿线时的进针深度对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进针深则容易穿透心室壁,进而引发大量出血而使实验失败;进针太浅则会穿到血管内或者不能结扎血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采取的进针深度为1~1.5mm、宽度为2~3mm时,模型建立的成功率较高;而建立大中型动物缺血再灌注模型时采取的进针深度一般为2~3 mm、宽度为4~5mm〔36〕.3.4 结扎时的松紧度穿线结扎松紧度也决定着模型是否能建立成功,结扎得过松或者过紧都会直接影响建模的成功率.当结扎过紧时,血管容易断裂;当结扎过松时,心脏会出现不完全性缺血,进一步引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现以冠状动脉的完全阻塞为最佳结扎方式.手术的操作人员在建模结扎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好由同一人完成整个手术的结扎过程.在结扎过程中结扎的松紧度一般需要注意观察心肌的颜色变化作为依据,当出现心肌发灰、发暗或者颜色变得较深时认为此结扎的松紧度合适〔37〕.3.5 结扎和再灌注的时间冠状动脉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的长短也会对模型的建立产生影响.如果心脏缺血的时间小于5分钟时,心肌将会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即恢复再灌注后缺血心肌的功能马上恢复正常;如果缺血时间延长(范围在5~20分钟),导致心脏心肌的功能与形态发生了改变,当再灌注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心律失常、心肌功能迟缓等;如果更长时间的心肌缺血(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则造成心肌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坏死.所以在建立模型实验中,一般会选用缺血30~40分钟.再灌注时间一般多样化,选择灌注的时间包括1、2、3h到24 h不等,甚至有的实验采取的时间要更长,但在模型建立后动物心肌梗死面积均在20%~30%之间〔38〕.有时还需要依据治疗药物的种类、时效、机制等不同去选择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对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物,可以将时间确定为:缺血30 min,再灌注为2 h;在评价治疗慢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药物时,将再灌注的时间可以延长至24 h,或者更长.3.6 实验平衡时间为了提高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在动物开胸后与冠状动脉穿线前,最好要留下一段时间去平衡手术带来的一系列创伤,时间一般以5~15 min为宜;在冠状动脉穿线与结扎之间最好也保留5min左右的平衡时间〔39〕.3.7 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除了上述的常规影响因素外,实验动物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以及实验环境等也对模型的稳定性有影响.由于成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最大,所以一般会选择9-11周龄的实验动物,因为使用成年的动物造模比较接近人体的实际状况;避免因实验动物体重过重而会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在造模过程中死亡率增加的现象;同时,要选择清洁级实验动物来造模,并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均一性,避免一系列实验误差影响模型的建立.4 结语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笔者总结了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即体内动物的结扎冠状动脉血管导致的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实施缺血再灌流引起的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缺氧缺血导致的缺血再灌注等方法.上述建模方法都是国内、外研究者广泛认可的.研究表明,只有接近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实际患病过程的模型,才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发现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机制,最终为减少和改善缺血再灌注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Roger VL,GOAS,LIoyd-Jones D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1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123:18-209. 〔2〕张伟伟,郭永清.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0):902-903.〔3〕G rund F,Somm ersch ildH T,K irkeboenKA,et al.A new approach to norm alizemyocard ial tem peratu re in the open-chest pig model〔J〕.JApp lPhysiol,1998,84(6):2190-2197.〔4〕刘海涛,李飞,王跃民,等.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与比较〔J〕.心脏杂志,2010,22(4):533-536.〔5〕Fu YH,Lin QX,Li XH,et al.A novel ra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Methods Find Exp Clin Pharmmacol,2009,31(6):367-373.〔6〕邓宇珺,附永恒,谭宁,等.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2):412-416.〔7〕Fisbein MC.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rat〔J〕.Am JPathol,1978,90:57.〔8〕NakamuraK,AI-RuzzehS,GrayC.Effect myocardial reperfusion on the release of nitric oxide after regional ischemia: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beating-heart surgery〔J〕.Tex Heart Inst J,2006,33(1):35-39.〔9〕王淑侠,兰小莉,王吉文,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与评价〔J〕.科学进展,2000,6(4):371-373.〔10〕刘艳伟,刘水平,程建定,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心电图判断指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25-527.〔11〕刘付平,姚宏伟,李俊.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J〕.安微医科大学报,2003,38(3):234-236.〔12〕齐志敏,王倩,张莹 .大鼠心肌缺血在关注损伤实验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20-6621.〔13〕赵秀梅,孙胜,刘秀华.垫扎球囊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J〕.方法学,2007,11(3):206-208.〔14〕唐晓敏,王克明(指导).改良式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复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48-51.〔15〕李袁静,蔡明,陈知水,等.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技巧及TTC染色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2010,50(40):42-44.〔16〕XuY,LiuB,Zweier JL,et al.Form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and reduction of peroxynitrite via dismutation of superoxide at reperfusion enhancesyocardial blood flowand oxygen consumption in post ischemic mouseheart〔J〕.JPharmacol ExpTher,2008,327(2):402-410.〔17〕李树学,周波,陈飞,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与评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3):222-234.〔18〕YangXM,Proctor JB,CuiL,etal.Multiple,brief coronary occlusionsduringearly reperfusion protectrabbit heartsby targeting cell signalingpathways〔J〕.JAm Coll Cardiol,2004,44:1103-1110.〔19〕王友,王立赞,王保生,等.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心肌NF-k B和血浆ICAM-1 IL-8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6):399-401.〔20〕薛枫,杨向军,李勋,等.兔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的改进〔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2):52-61.〔21〕李崇建,高润霖,送来凤,等.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6,6(1):30-32.〔22〕赵阳超,乔陈晖,马宁,等.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猪心冠状动脉功能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6):820-823.〔23〕孙海梅,郭涛,喻卓,等.以球囊封堵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9032-9036.〔24〕Schwartz LM,Lagranha CJ.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duringreperfusion activates Akt and ERKwithout protectingagainst lethal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pigs 〔J〕.Am Physiol,2006,290(3):1011-1018.〔25〕刘慧,燕炯,许言午,等.离体大鼠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8):586-587.〔26〕Skrzypiec-Spring M,Grotthus B,Szelag A,et al.Isolated heart perfusion accordi ng to Langendorff-still viable in the new millennium〔J〕.JPharm Toxicol Methods,2006,55(2):133-126.〔27〕张建发,马依彤,洋毅宁,等.离体小鼠心脏缺血后适应模型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4):321-324.〔28〕朱莹,傅国胜,王建安,等.利用小鼠离体工作心脏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5):1033-1035.〔29〕董念国,蓝鸿钧.利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的探讨〔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6,25(6):440-442.〔30〕张娜娟,张彤彤,刘志祥,等.体外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J〕.四川动物,2009,28(3):440-443.〔31〕曹亚南,刘安恒,张卫卫,等.模型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构建及其生化特征〔J〕.心脏杂志,2008,20(3):259-263.〔32〕Taylor CT,Pouyssegur J,Oxygen,hypoxia,and stress〔J〕.Ann NYAcadSci,2007,1113:87-94.〔3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284.〔34〕王淑侠,兰小莉,王吉文,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与评价〔J〕.解剖科学进展,2000,6(4):371-373.〔35〕谢勇,蔡光先,刘柏炎,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7):903-904.〔36〕Schneider P,Holler N,Bodmer JL,et al.Conversion of membrane-bound FAS (CD95)ligand toitssolubleformisassoci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itsproapoptotic activity and lossof liver toxicity〔J〕.JExp Med,1998,187(8):1205-1213.〔37〕Bremer E,ten Cate B,Samplonius DF,et al.CD7-restricted activation of Fas-mediated apoptosis: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acute T-cell leukemia〔J〕.Blood,2006,107(7):2863-2870.〔38〕LeBlanc HN,Ashkenazi A.Apo2L/TRAILand itsdeath and decoy receptors〔J〕.Cell Death Differ,2003,10(1):66-75.〔39〕刘艳伟,刘水平,成建定,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心电图判断指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25-527.。
慢性心肌缺血的实验性动物模型初步研究报告
中 圈分 类 号 R 3 文 献 标 识 码 6
A
文章 编 号 1 0 —-2 5
冬 眠 心 肌 ( o ada vait ) 指 血 流 灌 注 减 少 的 心 my cril ibly 是 i 肌 获 再 灌 注 后 可 恢 复 收 缩 功 能 的 心 肌 。近 来 研 究 发 现 它 存 在 于 冠 心 病 患 者 的 室 壁 运 动 不 良节 段 中 , 此 及 时 地 识 别 它 因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本 研 究 旨在 通 过 实 验 动 物 制 作 这 种 状 态 下 病 理 模 型 , 进 一 步 临床 研 究 提 供 有 效 的工 具 。 为 1 资料与方 法
维普资讯
中 国综 合临 床 2 0 0 2年 8月 第 l 8卷 第 8 期 Ciia M e in f h a Au 2 0 , 11 N . l cl dc eo i , g, 0 2 Vo. 8 n i Cn o8 酸 型 三 重 型 酸 碱 失 衡 AG 升 高 、 a 升 高 以及 HC 变 化 P CO 0 与 A 升 高 不 成对 等 比例 ; 碱 型三 重 型 酸 碱 失 衡 AG 升 高 、 G 呼 P C 降 以及 HC 变 化 与 AG 升 高 不 成 对 等 比 例 至 于 aO 下 O p 变 化 , 键 取 决 于 3种 原 发 失 衡 的 相 对 严 重 性 , 以 偏 碱 、 H 关 可
中国 医学科 学 院 中 国协和 医科 大 学 阜 外 心血 管 病 医 院 ( 0 0 7北京 10 3 刘 少忠 “ 黄 连 军 赵世 华 韦云 青 方 伟 王 雪梅 孟 亮 阮英 峁
关 键 词 l 心肌缺 血 ; 冠状 动 脉 造 影 ; Tc M I Il 窄 注 显 像 B 心肌
直视下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初步探讨
左 心 耳右 缘之 间 交点 和心 尖 的假想 连 线为 大 鼠冠 状 动脉 前 降支 走 行 标 志 , 以 6 / 0缝线 于左 心 耳根 部下 方 约 2 - 3 mm处 入针 ,进 针 深 度 约 l ~ 1 . 5 mm,
组 ,实验组 为心梗组共 2 8 只大 鼠,另一组为对 照组 即假 手 术 组 。共 1 1 只 大 鼠。大 鼠心 肌 梗 死
规定执行 。试剂 : 1 0 %水合氯醛 、1 %利多卡因、
青 霉 素 。主要 仪 器 : A L C — V 8型 动 物 呼 吸机 ( 上 海 奥 尔 科 特 生 物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G E V I V I D 7心 脏超声 诊 断仪 ( 美国 G E公 司 ) 1 . 2 模 型 制作 根 据 研究 目的 ,实验 动物 共 分 2
物在左心耳 下缘与肺动脉 圆锥 间可 以看见 左冠 脉前降支起始部,以 6 / 0 缝线于左心耳根部下方 约2 ~ 3 mm处 人 针 ,进 针 深 度 约 1 ~ 1 . 5 mm,宽 约
2 a r m,以肺 动 脉 圆锥 左缘 出针 。缝扎 的方 向和左 心耳 的下 缘平 行 。 结扎 前给予 利 多卡 因 0 . 2 ~ 0 . 3 m l 。 还 有部 分 动物 冠状 动 脉走 行不 明确 ,将 肺 动 脉 圆 锥 与左 心 耳 右缘 之 间交点 和心 尖 的假 想连 线认 为
・
1 8 4・
浙江临床 医学2 0 1 3 年2 月第 l 5 卷第 2 期
・
实 验 研 究
・
直视下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初步探讨
滕 小梅 贺 继刚 沈振 亚
【 摘要 】 目 的 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大鼠 模型, 减少动物死亡率。方法 2 8 只 s D 大鼠 , 采用直视下结扎左
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
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
本实验方案旨在制备动物心肌缺血模型,以模拟心肌缺血病理过程,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材料:
1. 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体重250-300g;
2. 呋塞米(Furosemide)、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3. 注射用生理盐水、丙酮酸盐缓冲液、冷却盐水;
4. 心电图记录仪、心电图导联电极、心电图监测软件;
5. 细针、刮刀、显微镜、离心机等实验常用设备。
方法:
1. 实验前准备
(1)清洁和消毒实验设备和工具;
(2)将大鼠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3)禁食12小时,但可自由饮水;
(4)按照动物实验伦理规范,对大鼠进行麻醉。
2. 心肌缺血模型制备
(1)对于对照组,将大鼠背部皮肤切开并缝合;
(2)对于实验组,通过细针刺激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同时注射呋塞米和异丙肾上腺素,导致心肌缺血;
(3)在注射后5分钟内监测心电图,记录下ST段的改变和T波倒置等心电图异常;
(4)标本采集:在缝合后24小时,剖开大鼠胸腔,取出心脏,
通过离心机等方法获取心肌缺血区域的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分子学检测。
3. 数据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结论:
本实验方案制备的心肌缺血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心血管药物的筛选和临床前研究。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于是 离 体 实 验 ,所 得 的结 果 和 在 有 整 体 调 节 的情 况 下 不 同 ,
这 是 该 类 模 型 的 局 限 之处 I 。 l 7 1
常 用 的 心 肌 缺血 动 物 实 验 模 型 的制 作 方 法 和 研 究 进 展 。
1 急性 心肌 缺 血 动 物 模 型 急 性 模 型是 指 短 期 实 验 模 型 , 据 模 型 的 特 点 分 为 以下 根
—
综述 ・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吴 涛
心 血管 疾 病 是 当今 威 胁 人 类 生 命 健 康 的 重 大 疾病 , 心 而 肌 缺 血性 疾 病 又 是 心 血 管疾 病 中的 焦 点 。心 血 管疾 病 康 复 机 制 研 究 的关 键 技 术 之 一 是 复制 心肌 缺 血 动 物 模 型 。本 文 综 述 谢 的影 响 , 较 确 切 地 得 出 心 肌 氧 耗 , 且 可 以控 制 所 给 药 比 并 物 浓 度 , 此 比较适 合研 究 心 肌 缺 血 过 程 中 的 代 谢 变 化 。 由 因
211 A ri 缩 环 法 : m ri 内 垫 有 亲 水 性 物 质 , . me d收 . o A eo d环 可 以 直 接 套 在 冠 状 动 脉 上 ,在 2 3周 内逐 渐 使 管 腔 狭 窄 ( — >
7 % ) 至 闭 塞[ 2。 目前 A ri 缩 窄 器 有 标 准 型 、 料 型 5 直 2 OI - meo d 塑 和 钛合 金 型 。 后 者属 于改 进 型 , 行 多 种 特 殊 检 查 。徐 国会 可 等 在 猪 左 旋 支 发 出第 一 分 支 前 卡 上 A eo m ri 窄 器 , 中 d缩 术 放 弃 了 既 往从 胸 骨 左 缘 第4 5肋 间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改 从 胸 骨 正 中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研究进展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而制作心肌缺血模型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心肌缺血模型制作方法概述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动物模型制作和人工心脏瓣膜等。
动物模型制作是研究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够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的心肌缺血情况,从而更好地研究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在制作动物模型时,通常采用大鼠、小鼠或兔等小型哺乳动物,通过手术等方法阻塞冠状动脉,以模拟心肌缺血的状态。
还可以采用心梗模型等,通过注射药物等方法造成心肌损伤,以模拟心肌缺血的过程。
人工心脏瓣膜是另一种常用的心肌缺血模型制作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人工心脏瓣膜上设置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以模拟心肌缺血的状态。
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控制实验条件,如血管狭窄程度、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等。
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但是,人工心脏瓣膜制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完全模拟人体内的生理环境,且制作成本较高。
干细胞模型制作近年来,干细胞模型制作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心肌缺血的研究中。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
在干细胞模型制作中,通常采用心脏成纤维细胞或胚胎干细胞等,通过体外培养和分化,再将其植入到生物材料中制作成生物瓣膜,最后将其植入到动物体内来模拟心肌缺血的状态。
干细胞模型制作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克服人工心脏瓣膜制作方法中的局限性,更好地模拟人体内的生理环境。
但是,干细胞模型制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成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新型制作方法除了上述制作方法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型制作方法,如干细胞移植模型、3D打印技术等。
干细胞移植模型是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周围,以促进心肌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制作出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生物瓣膜。
在心肌缺血模型制作中,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具有复杂血管结构的生物瓣膜,以模拟人体内的生理环境。
同时,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性化的生物瓣膜,以更好地适应每个患者的情况。
但是,3D打印技术的制造成本较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心肌缺血模型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当前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高温加热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药物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等。
高温加热处理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和氧自由基的产生等途径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被证实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深入探讨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上。
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制作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型的制作方法和研究方向出现,为心肌缺血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思路。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脑缺血性疾病的重要工具,对于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评价药物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制作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一种模拟脑缺血和再灌注过程的实验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治疗策略。
制作方法包括全局缺血再灌注模型、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和药物处理缺血再灌注模型等。
本文将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常采用四血管阻塞或二血管阻塞的方法,诱导全脑缺血,然后进行再灌注。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多采用栓塞法或激光照射法,诱导局部脑组织缺血,再进行再灌注。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神经科学、药理学和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神经科学领域,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在药理学领域,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于评价药物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在医学领域,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能够模拟临床缺血性脑损伤的情况,为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但是,该模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有待提高,动物的存活率不高,且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动物的生理特征与人类存在差异,因此模型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设计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实验组则采用一定的制作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动物的生理参数和行为学指标,以便对模型的建立和效果进行评价。
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模型的制作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使得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得到一定提高。
通过模型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模型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仍需进一步探讨,同时还需要模型的制作和使用对动物福利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于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评价药物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制作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成果将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涉及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为了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建立可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被用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其中包括传统电生理学方法、神经网络算法等。
本文将综述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近年来新出现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传统电生理学方法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阻塞冠状动脉来模拟心肌缺血,然后恢复血流以模拟再灌注。
尽管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但其操作复杂,且难以控制缺血和再灌注的时间和程度。
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方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中。
该方法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生物系统的复杂行为进行模拟,从而预测和解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然而,神经网络算法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其应用受到数据质量的限制。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中。
机器学习算法通过从大量数据中学习规律,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和处理。
例如,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等算法已被用于构建预测模型,以评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深度学习技术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具有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处理能力。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中,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并从多层次、多维度地分析数据。
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已被应用于分析心电图(ECG)数据,以检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上述方法建立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预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电生理学方法和神经网络算法。
这些方法还可以对生物标志物、基因表达等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本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创新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然而,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数据质量、算法可解释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优化模型结构、改进算法性能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在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时所导致的组织损伤。
为了研究MI/RI的机制和防治策略,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MI/RI模型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MI/RI模型建立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操作复杂、成功率低等。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改良的大鼠MI/RI模型建立方法,以期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本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
(1)设备:手术器械、显微镜、监护仪、麻醉机、体外循环机、灌流装置等。
(2)试剂:生理盐水、肝素钠、多巴胺、腺苷等。
(1)麻醉与固定:大鼠称重后,用1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进行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气管插管:暴露大鼠气管,插入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机,保持呼吸通畅。
(3)开胸手术:在显微镜下切开胸壁,分离出心脏,去除心包膜,暴露心脏。
(4)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然后松开结扎线恢复血液供应,即再灌注。
(5)心肌梗死判断:观察心电图,当ST段抬高时,说明心肌缺血发生;当ST段回落至正常范围时,说明再灌注成功。
(6)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再灌注期间,使用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
(7)标本采集: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后和再灌注后收集血液和心肌组织标本,用于后续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检查。
通过改良的大鼠MI/RI模型建立方法,我们成功地在大鼠身上复制了MI/RI模型,并观察到了一系列指标的变化。
注:*表示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5);**表示与缺血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5)。
图2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左图为缺血前,中图为缺血后,右图为再灌注后)通过病理学检查发现,改良方法成功地诱导了大鼠心肌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图2)。
在缺血后,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而在再灌注后,这些病理学改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大鼠MI/RI模型建立方法。
该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优化,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该方法能够成功地诱导大鼠心肌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电图ST段的变化。
该方法也得到了病理学检查结果的验证。
因此,我们认为该改良方法为研究MI/RI 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心肌在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过程中所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其研究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