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神分析案例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经典案例-小汉斯的故事

弗洛伊德经典案例-小汉斯的故事

弗洛伊德---《狼人的故事(弗洛伊德心理治疗案例三种)》小汉斯的故事这是关于五岁男童(小汉斯)恐惧症的案例。

本案例是由病人小汉斯的父亲在弗洛伊德的指导下完成记录的。

这个病例在精神分析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弗洛伊德所说,它为幼儿期性欲理论提供了第一个完整的例证。

通过病人之父的详尽记叙,以及穿插于记叙过程中的弗洛伊德的精到点评,我们看到一个有些性早熟的小男孩从患上对马的恐惧症到治愈的全部过程,并深入到这个孩子的性心理的方方面面。

从不到四岁开始,小汉斯就对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明了根据阴茎的有无判别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的方法;他还固执地认为,所有人都有阴茎,而且体型大的人和动物其阴茎也更大。

当他的妹妹出生之后,生殖问题更是盘桓在小汉斯的心头,他下意识地对母亲的怀孕和婴儿的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父母却用鹳的故事来向他解释生育的问题。

处在俄狄普斯期的小汉斯,本就对母亲有强烈的依恋而对父亲怀有敌意,再加上父亲在性问题上解释让他疑窦丛生,于是对父亲的敌意越发加强。

他想跟母亲结合,想和母亲生下孩子,但是又害怕父亲的报复,害怕遭到父亲的阉割,于是焦虑产生,心理症的隐患也由此埋下。

请注意,弗洛伊德在一开始就向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阉割威胁的情节:“在他三岁半的时候,他母亲曾看见他把手放在阴茎上。

她这样吓唬他:‘如果你再那样(触碰阴茎),我会叫A医生来把你的小鸡鸡割掉。

那时候,看你怎么撒尿?’汉斯:‘那我就用屁股尿。

’”由后来的事情看来,阉割正是导致症结的原因,而他的恐惧症,根本说来也正是对阉割的恐惧;不过,这里向汉斯发出威胁的,乃是他所钟爱的母亲,而他的恐惧对象,却明显的是父亲,看来,阉割威胁的源头主要并不是语言,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情结。

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弗洛伊德较早期的理论中,他所持的观点一直是:焦虑产生于对恋母情结的压抑。

根据他后来的修正理论,焦虑实际上是一种信号,警告自我阉割危险即将到来;不是压抑产生焦虑,而是焦虑产生压抑。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导言: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解剖和研究患者的无意识心理过程,揭示并解决心理问题。

在精神分析的实践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安全的环境,患者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分析和解释这些表达,医生可以帮助患者理解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并寻求解决办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真实的精神分析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疗法的工作原理。

案例背景:患者名为杰克,现年35岁,是一家公司的高级经理。

他来到精神分析师那里求助,因为他一直陷入了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困境中。

他感到焦虑、紧张、沮丧,并且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通过初步的会谈,师医和杰克建立了一个互信的关系,开始了杰克的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在杰克的治疗过程中,师医采用了多种精神分析技术,包括自由联想、梦境分析和转移分析等。

首先,自由联想是杰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让杰克随意表达他的思想和感受,师医可以获得关于他内心世界的深入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杰克表达了他对工作的恐惧和对不断追求成功的内在压力感。

他透露出他童年时父母对他严厉的期望,以及他不断努力迎合这些期望的经历。

这些表达帮助师医理解到杰克认同了一种先天友好性,即他认为只有在取得成就后,他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爱。

这种心理模式导致了他对成就的过度追求。

其次,梦境分析也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杰克的一个梦境中,他梦见自己被困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无法逃脱。

通过分析这个梦境,师医认为房间代表了杰克的内心世界,他感到被困在一种无法逃离的状态中。

这种状态象征着他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的压迫感和不自由。

这个梦境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并指出了他内心的冲突。

最后,转移分析帮助杰克与过去的情感和关系进行对话。

在治疗过程中,杰克对师医抱有强烈的依赖,并因此产生了情感上的依赖和反抗。

通过探讨这些情感和对师医的反应,师医能够帮助杰克。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

引言: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的潜意识,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冲突和问题。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详细介绍精神分析的过程和效果,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这一治疗方法的机会。

概述:本文将以一个名叫杰克的患者为例,通过分析他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个性特点等方面,深入探讨精神分析在解决心理问题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杰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冲突和问题,以及他通过精神分析如何逐渐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正文:一、家庭背景1.杰克的家庭结构和成员,包括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

2.杰克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对家庭动态的观察和感受。

3.杰克童年时期家庭关系出现的问题,如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冷漠等。

二、童年经历1.杰克在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如学校、社交圈等。

2.杰克的童年经历对他个人发展的影响,如自尊心、安全感等方面。

3.童年时期有可能存在的创伤经历,如家庭暴力、性虐待等。

三、个性特点1.杰克的个性特点,如自卑感、抑郁情绪等。

2.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可能与他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有何关联。

3.杰克的个性特点对他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精神分析过程1.杰克与精神分析师的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2.精神分析师对杰克的潜意识和梦境进行分析。

3.杰克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冲突和问题的认识和解释。

4.杰克通过精神分析逐渐解决了一些内心冲突和问题的具体案例。

5.杰克通过精神分析获得的心理成长和内心的平衡感。

五、精神分析的效果和评价1.杰克经过精神分析后的变化和进步,如自信心的增强、情绪的稳定等。

2.杰克逐渐建立了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和友谊关系。

3.杰克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表现和成就有了显著的提升。

4.杰克对精神分析治疗的评价和反思,包括对治疗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的解决。

5.精神分析在解决内心冲突和问题方面的优势和限制性。

总结:通过对杰克的精神分析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在解决心理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精神分析案例小玲,女性,28岁,单身,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销售工作。

最近几个月,她开始感到情绪低落,经常感到疲倦、无力,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此外,她还经常感到焦虑,并出现了睡眠问题。

小玲在说话时声音低沉,表情呆板,缺乏对外界的兴趣。

她表示自己感到非常消极,觉得自己没有希望,无法改变目前的困境。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小玲的症状可能与她潜意识中的冲突有关。

她的低落情绪和失去兴趣的感觉可能是她内心深处对工作和生活的不满所导致的。

她曾经懵懵懂懂地从事销售工作,但现在她对这份工作感到厌倦和无聊,这可能是因为她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方向产生了困惑。

另外,小玲的焦虑和睡眠问题可能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

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疗时,小玲逐渐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家庭的不和谐情况。

她的父母经常争吵,经济困难,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她小时候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失眠,经常感到焦虑和恐惧。

这些负面的情绪和经历积聚在她的潜意识中,当她遇到一些压力和困境时,这些情绪就会浮现出来。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治疗师与小玲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并鼓励她通过自由联想和梦境分析来探索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问题。

小玲逐渐开始解开她内心深处的冲突,释放了很多被抑制的情感和回忆。

同时,治疗师还帮助她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增强她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随着治疗的进行,小玲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兴趣和动力。

她开始积极思考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向,并采取行动来寻找更有意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她也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通过运动、艺术和社交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

这个案例说明了精神分析治疗的有效性。

通过深入探索潜意识中的冲突,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和解决内心的困惑,患者可以恢复对生活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治疗师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心理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患者简介:
患者小明,男,25岁,自称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压力巨大,情绪低落,失眠严重,精神状态不佳。

经过初步评估,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自卑等症状,被诊断为情绪障碍。

治疗过程:
小明接受了精神分析治疗,治疗过程中,他通过与治疗师的交流,逐渐了解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冲突。

在治疗的初期,小明表现出对治疗的抵触和防御,但随着治疗的深入,他逐渐打开心扉,愿意探索自己内心的问题。

治疗效果:
经过数次治疗,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对于工作和生活的过度焦虑和自我要求过高,导致了他的情绪问题。

在治疗的过程中,他学会了面对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逐渐学会放下内心的包袱。

同时,他也通过治疗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情绪。

结论:
通过精神分析治疗,小明逐渐摆脱了抑郁和焦虑的困扰,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倾听、理解和引导,帮助患者找到了内心的平衡点,使他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精神分析治疗在这一案例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
精神分析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深入挖掘患者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帮助患者认识
自己的问题,解决心理困扰,重建自我认知和情感平衡。

因此,精神分析治疗在心理健康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经典精神分析案例

经典精神分析案例

经典精神分析案例第一篇:经典精神分析案例简要病史个案是个15岁的初中男学生,被父亲从外地带来看病。

主诉是怕东西脏、有毒,反复洗手,将近半年。

根据患者叙述,发病的初始是跟被学校教官处罚的事件有关。

即上军训的最后一天,不知何故被教官罚刷厕所。

当时心里很不服气,觉得肚子痛,想去看病。

可是教官不让他去,还让同学踢他,后又拖着他走,去医疗室,并问医师是否是装病。

医师检查后,说是胃肠炎,需要休息。

回来途中,教官怕他上告,威胁说:“这是部队,要你今天死,你就活不过明天。

”此后,开始害怕,怕自己同学是否会害他,怕手上沾上什么毒,反复洗手,最怕被人打到脑袋。

由于这样的害怕,不敢上学,休学在家,认为家里最安全,学校不安全,军队是最可怕的地方。

根据父亲的描述,个案自小怕别人碰他的脑袋,吃东西也担心吃坏了东西,是比较小心谨慎的孩子。

病情分析患者显然是个性内向而缺乏安全感的年轻人,无故被可怕的教官处罚,又受到无理的威胁而害怕,产生恐惧与强迫性症状的个案。

很清楚地被权威者威胁而不敢反驳或反抗,而内心的不满不敢发泄,这种情绪被压抑进潜意识中,只是依靠强迫性的行为来保护自己,避免(按教官的威胁)被毒害的可能。

从经典精神分析的观点说来,这是对权威者的不满的感情不能宣泄而进入潜意识,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佛洛依德称为抵抗或抗拒。

这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虽然这些病症跟他幼小时以来的软弱个性有关,但也跟受严重心理威胁与创伤有关。

总之,针对患者的“主诉”(即被教官无理地威胁而深恐害怕),以及对“疾患”(强迫症)的既有学理(即:依靠强迫的心理与行为来抵御内心里的负性情感),就可及时地建立对病情的了解;并且确定咨询的目标与过程(即:改变或减轻对恐惧心理;并且适当地处理内心难于接受的负性情感)。

咨询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去认识潜意识中的不满情绪,支持他去发泄对无理威胁的权威者的反感,减除害怕的心理。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患者简况:
患者小王,男,28岁,因长期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精神困扰,于近期就诊于我处。

患者从小性格内向,父母离异,母亲再婚,与继父关系不和睦。

在学业和工作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成就,但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经常感到压力巨大,自卑、焦虑、抑郁情绪较为突出。

治疗过程:
患者接受了10次精神分析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45分钟。

在治疗初期,患者
表现出对治疗的抗拒和不信任,对自己的问题也不愿意正视。

但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逐渐打开心扉,开始逐渐接受并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矛盾情绪。

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困惑,开始主动探索自
己的内心世界,并试图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通过治疗,患者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和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人际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结语:
通过精神分析治疗,患者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困惑,开始主动探
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试图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出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精神分析治疗在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重建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一些长期困扰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
可是,这一次让阿浩最无法接受的是,女友在这三年中已失身给了其他男人,特别是有过怀孕的经历。谈到这种感受时,阿浩坦言:
“曾经在一起得时候我就想象过要是她要是和别人那个(指性关系)我就会疼到心里去。但分开得这些年这些以前得想象都变成了现实!你说我会有多难受?虽然是我们已经分手后她才和别人的,但是我总是现在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一想到就觉得恶心~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我又不能放弃她我害怕这样久了我会又心理障碍。”
可是,不久以后女友对其厌倦并淡出使得其遭遇到了挫折感。他开始表露出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自卑感,认为是自己在经济上无能,无法担负起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于是,他选择了经商(自卑补偿机制——阿德勒),而失败以后更加重了自卑感,他急需要一种补偿来让自己重获自信。
在这里可以认为,去广东为亲戚开馆帮忙并非是他偶然的行为。他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潜意识中更希望能够重新和女友在一起。终于,晋升店长的经历让他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然而,女友的朝三暮四让他再次体验了由欢喜到失望乃至痛苦的过程。在这一段经历中,可以分析出,阿浩在潜意识中渴望通过努力工作后“升店长”的收获来补偿在女友面前的自卑感,但是这一次心理防御机制却给他造成了负面影响。他内心深处的本能欲望依旧无法获得满足,并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中,即忍痛主动与女友提出分手。
之后,意识曾努力让他在其他女人身上寻求自卑的补偿,但无论是性快感还是权力欲都无法让他得到满足,因此,他几近放弃最终的努力,认为“我这辈子再也不会爱了”。这时,假设再没有任何外界的干预,他将会陷入一种不健全的人格状态。
而在女友三年后回来之际,原本期待重新找回男人自尊的阿浩却遭受到了整个过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挫折。女友的性格依旧不合自己的心意,阿浩认为她总是希望男人去顺应她,这完全相悖于他对自己将来婚姻与家庭的规划,潜意识中的男性权欲便无法得到满足。而在性本能上,失身于他人并怀过孕的经历更打破了原本只有他一人享有女友身体的快慰。这便是造成他如今极端痛苦状态的根本原因。

心理经典案例

心理经典案例

心理经典案例1. 弗洛伊德的病例分析。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病例分析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病例之一就是“小汉斯”的案例。

小汉斯是一个五岁的男孩,他因为对马的恐惧而求助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通过对小汉斯的病例分析,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父母关系的焦虑和恐惧,以及对性的早期探索。

这个案例不仅帮助弗洛伊德发展了精神分析理论,也为后来的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2. 帕维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

帕维洛夫是俄罗斯的一位心理学家,他通过对狗的实验,发现了条件反射这一心理现象。

在实验中,他让狗在进食的时候响铃,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狗在听到响铃的声音时,会分泌唾液。

这个实验不仅揭示了动物的条件反射机制,也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帕维洛夫的实验成为心理学经典案例,对于理解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3.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迪和他的团队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他们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将他们分为监狱警卫和囚犯两组,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

然而,这个实验却在短短几天内失控,监狱警卫对囚犯施加了严重的虐待行为。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的道德沦丧和权力滥用的现象,对于理解人类的行为和社会心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4. 玛丽莲·蒂奇的分裂人格症。

玛丽莲·蒂奇是20世纪美国一位备受关注的病例,她患有分裂人格症。

她的病例被广泛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玛丽莲·蒂奇的病例揭示了人格分裂这一心理现象,也为心理学家对于人格障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案例。

她的病例也成为了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案例之一,对于理解人格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

5. 阿尔伯特·班迪拉的恐惧条件反射实验。

阿尔伯特·班迪拉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婴儿恐惧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他让婴儿接触到一些原本不会害怕的物体,然后通过制造声音或其他方式让他们感到恐惧。

心理学分析的各种经典案例

心理学分析的各种经典案例

心理学分析的各种经典案例1. 弗洛伊德与梦境分析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梦境分析的理论,认为梦境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

在他的经典案例中,有一位患者经常梦见自己被追赶,弗洛伊德通过分析这个梦境,揭示了患者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

这个案例展示了梦境分析在揭示潜意识心理活动方面的应用。

2. 华生与条件反射实验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实验证明了条件反射的存在。

在他的经典实验中,他让一只小动物(如狗或小猫)在听到某种声音(如铃声)时,就会得到食物。

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没有食物,小动物在听到这种声音时也会分泌唾液。

这个实验展示了条件反射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3. 罗杰斯与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来访者中心疗法。

在这种疗法中,治疗师不是权威,而是与来访者平等地交流,帮助来访者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他的经典案例中,有一位来访者长期受到焦虑的困扰,通过来访者中心疗法,来访者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这个案例展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治疗心理问题方面的应用。

4. 埃利斯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埃利斯是认知行为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

在这种疗法中,治疗师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减轻心理问题。

他的经典案例中,有一位来访者因为担心自己的能力而感到焦虑,通过REBT,来访者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学会了如何应对焦虑。

这个案例展示了认知行为心理学在治疗心理问题方面的应用。

这些经典案例展示了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上的应用,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心理的窗口,也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分析的各种经典案例5. 米尔格拉姆的权威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位心理学家,他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权威服从的经典实验。

弗洛伊德五大案例pdf

弗洛伊德五大案例pdf

弗洛伊德五大案例弗洛伊德的五大案例包括安娜·奥、沃尔夫人、德尔大夫、多伦和狼人。

这些案例在精神分析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为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情感冲突和人格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

安娜·奥是一个患有儿童震颤症的患者,她的病情导致四肢无法自主控制。

在治疗过程中,安娜回忆起了童年受虐经历,这引发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情感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

通过安娜的案例,弗洛伊德认识到潜意识中压抑的欲望和情感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

沃尔夫人是一个患有强迫症的病人,她在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下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通过沃尔夫人的治疗,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防御机制和转移情感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在面对焦虑和冲突时会采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而转移情感则是将内心的情绪投射到其他人或事物上。

德尔大夫是弗洛伊德的另一位心理治疗患者,他的治疗过程中展示了“自由联想”的概念。

自由联想即通过无目的地的思考和表达,患者可以自发地表达出潜意识中的情绪和冲突。

这一概念对于后来的精神分析和治疗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伦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他表现出了多重人格的症状。

通过对多伦的病例研究,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他认为,个体内心中的“自我”试图调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维持心理平衡。

狼人是一个患有妄想症的患者,他相信自己是一个狼人,并表现出与狼有关的行为和幻觉。

通过对狼人的病例研究,弗洛伊德提出了“原始欲望”和“压抑”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心理中的原始欲望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压抑这些欲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这些案例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内心世界提供了深入的洞察。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引言: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探索和理解个体的无意识心理动力,以及这些动力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精神分析基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潜意识的作用,并通过解析无意识内隐含的冲突和欲望,以实现个体的心理平衡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个精神分析案例,展示精神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背景:李女士(化名)是一个42岁的职业女性,她在一家大型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

过去一年来,李女士一直感到压力巨大,经常感到疲惫、焦虑和情绪低落。

她的家庭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与丈夫的关系紧张,经常发生争吵。

李女士决定寻求心理治疗,并选择了精神分析。

治疗过程:在李女士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通过与治疗师的对话和解析,她逐渐开启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

最初的几次会话中,李女士主要谈论了工作上的压力和与丈夫的冲突。

随着治疗的进行,她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并将注意力转向了父母的关系。

在与治疗师的讨论中,李女士逐渐认识到自己童年时父母的争吵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说自己一直感到无助和恐惧,害怕再次看到父母争吵,这种恐惧在她的成年生活中持续存在。

通过治疗师的引导,李女士开始探索童年经历对她个人和婚姻生活的影响,并逐渐明白了自己对争吵、冲突的偏见和逃避的倾向。

在治疗的过程中,李女士还发现自己对工作的强烈依赖和工作成就感的追求。

通过与治疗师的沟通,她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上的过度投入是为了逃避与丈夫的关系问题以及内心深处对童年悲伤和无助的回忆。

治疗效果:随着治疗的深入,李女士变得更加认识自己,学会了面对内心的冲突和悲伤。

她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内在平衡,并学会了与丈夫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

在工作方面,她学会了更好地平衡工作和个人生活,减少了过度投入,获得了更大的心理平衡和满足感。

结论:本案例以李女士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为例,展示了精神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精神分析通过解析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找到实现心理平衡和健康的路径。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
在精神分析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个体的精神病理学
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其潜意识动力和心理冲突。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展示精神分析的应用和效果。

患者小王,男,25岁,大学生。

他因长期焦虑、抑郁而求助于精神科医生。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发现小王有着对父亲的强烈依赖和对母亲的敌意。

通过对小王童年时期的经历进行深入探讨,医生发现小王童年时期曾目睹父母争吵,父亲对母亲进行精神虐待,而母亲则对小王进行过度的保护和控制。

这些经历对小王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医生通过与小王的对话和解释,帮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内
心的冲突和焦虑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

医生还教导小王学会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以及如何建立独立的自我。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王逐渐表现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也有了明显的缓解。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治疗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冲突,精神分析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问题,并通过对话和解释来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结构。

同时,精神分析治疗也能够帮助患者学会应对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建立更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模式。

总之,精神分析案例的分析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
深入探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冲突,精神分析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问题,并通过对话和解释来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结构。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精神分析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
患者简况,王先生,30岁,IT工程师,因长期焦虑、抑郁情绪,寻求心理治疗帮助。

治疗过程,在初次会诊中,王先生描述了自己长期以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困扰。

通过对话和观察,治疗师发现王先生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些潜意识的冲突和压抑情绪,因此决定采用精神分析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精神分析治疗,王先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冲突和压抑情绪,并开始逐渐释放和表达这些情绪。

在治疗过程中,他也学会了更好地应对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挑战,逐渐重拾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最终,他成功走出了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结语,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治疗在解决患者内心冲突和压抑情绪方面的独特优势。

通过深入挖掘患者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帮助患者认识和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从而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

精神分析治疗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当前的心理问题,更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平衡和自我成长。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更多需要心理治疗帮助的人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完整版)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完整版)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完整版)精神病学案例分析病案(一)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

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

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

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

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

”对异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

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

”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

”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

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

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

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

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

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

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3、治疗原则是什么?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心境障碍。

精神分析理论生活例子

精神分析理论生活例子

精神分析理论生活例子在精神分析的治疗案例中,第一个要提到的就是安娜·O。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O的21岁癔症患者。

弗洛伊德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习到宣泄疗法,又师从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提出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分析法。

尽管安娜并不是弗洛伊德亲自治疗的病人,但这个病例在精神分析史上的重要性是极其显著的。

安娜·O原名伯莎·帕彭海姆,生于1859年2月27日,死于1936年5月28日。

安娜的父母都出自名门望族,历史上出现过几个智力不凡的人物,母系这一支中,其中一位就是有名的大诗人海涅。

她的母亲擅长交际,与当时许多著名的商贾、金融家和犹太社团领导有联系,其兄亦为有名望的绅士。

安娜的英语很流畅,并用法语和意大利语阅读,过着维也纳上流社会妇女的日常生活,骑马,做些刺绣。

1880年布洛伊尔治疗安娜时,她是一个20刚出头的知识女性,有着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歇斯底里症状:右侧、左侧会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瘫痪和麻痹;有持续性的神经性咳嗽;会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会有古怪的饮食习惯(如,在几个星期里全靠桔子过活);会一度失去说德语的能力,而仍然能说英语;并且会体验到她称之为“缺席”的解离状态。

按照布洛伊尔的描述,安娜一直很健康,成长期并无神经症迹象。

她非常聪明,对事物的领会迅速,有十分敏锐的直觉,智力极强,有很高的诗歌禀赋和想象力,但受到严厉的和带有批判性的抑制。

她意志力坚强,有时显得固执,情绪上总是倾向于轻微的夸张,像是很高兴而又有些忧郁,因而有时易受心境支配,在性方面发育很差。

布洛伊尔将她描绘成一位“洋溢着充沛智力”的女子。

1880年,安娜21岁。

这年7月,她深爱着的父亲患了胸膜周围脓肿。

安娜竭尽全力照顾父亲,不到一个月,她自己也出现了诸多症状,如虚弱、贫血、厌食、睡眠紊乱、内斜视等。

按布洛伊尔的说法,“这段时间安娜和她的母亲共同分担着护理父亲的责任。

精神分析疗法—斯坦案例

精神分析疗法—斯坦案例

斯坦自传总结1、35岁的阶段事业无成,且刚为大学新生。

2、希望能够帮助他人,与他人交流。

3、没有什么朋友,在人群中感到害怕,酗酒。

4、在与异性相处过程中会十分焦虑,害怕,认为不够格成为一个男人,过于在乎他人想法。

5、出现过自杀念头,认为无人在意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没有人会在意自己,认为自己不被需要,沉迷于内疚当中,认为自己无法亲近他人。

6、生活中的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获得工作和学习机会;第二个:结婚与离婚(妻子不断唠叨斯坦的无能;原生家庭中母亲的霸道强势,父亲的软弱无能以及总爱将斯坦与其他兄弟姐妹进行不愉快的比较。

)7、决心要有所改变,感到厌倦,时不时感到恐惧,决定自己所想要的。

8、高中时候吸毒和偷窃,从事机械师专业。

9、父母不断责问,从未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爱与需要。

对于性没有形成早期的认识。

10、希望摆脱对女性的恐惧,不再为自己的存在感到抱歉,希望从自我破坏状态走出,学会更加相信别人。

斯坦自传分析1、选择回到学校,在职学习,喜欢完成工作的满足感。

分析:利比多指向成长、发展,渴望得到改变,所以继续学习。

生本能在追求快乐,工作是完成欲的满足。

2、希望能从事与人交流的工作:明明恐惧社交,却想要做出截然相反的工作选择,这是自我防御中的反向作用的体现。

希望学业有成,能够帮助别人: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找存在的意义。

3、害怕在人群中待着:神经质的焦虑;潜伏期社会化失败,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喜欢孩子:自我防御机制中的退行,希望和孩童们待在一块,逃离成人世界。

怀疑自己能否成为治疗师:肛门期人格发展不健全,自我怀疑。

酗酒:口欲得不到满足,成年之后通过过度饮酒来补偿。

4、与女性社交的焦虑:对母亲过度强势的恐惧泛化到了周围其他女性的身上。

认为自己不够格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童年早期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接纳,对男女之间关系的早期记忆源自父母。

5、想过自杀却没有实施: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较量。

时常焦虑、内疚、沮丧:童年早期经历的消极事件带来的影响。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分析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分析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分析《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分析——解梦教学*梦例一:中学生的青春期梦这是个高中学生,男性,18岁。

人显得很消瘦,说话主动,进入分析治疗室后,坦率地对梦分析师说:我最近做了好几个梦,自己原来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曾经看过许多有关梦分析的书,但是似懂非懂,尤其是弗洛伊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觉得看不懂,所以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进行梦的分析,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分析师:很好,那么我们就直接地进行吧!你可以给我描述一下你的梦境吗?学生:梦中我好像是与父亲在街上走,看见一个人在开着车,开车的人似乎是我们班级里的一个男同学,当时,我感到非常地不服气,因为他在我们班里的能力并不是很强的,我看见他开车很不熟练……后来就变得是我自己在开车了,开着开着忽然我发现前面好像有危险,于是我赶紧找刹车,但是就是看不到刹车在哪里。

前面又出现了一个下坡道,车下滑得非常地快,很快,后来终于找到了像柱子形状的刹车,但是车还是刹不住,仍然飞快地向下坡滑下去,这时我看见前面道路两边有许多的鲜红色的血淋淋的尸体,破烂不堪的样子,还看见有两个乞丐在马路中间,一个已经死了,头发显得很乱,又看到一个牛头……七零八碎的脊柱骨。

一个乞丐趴在路上,后来他又被一辆车拖着,他的肚肠都出来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离开了那里。

这时车已经到了桥的尾部,我看见爸爸在我后面摆弄车,又看见在我的车前面有两个不三不四的人……想把我扔到河里去……我感觉到爸爸会知道,但是我不想让父亲知道,我想一个人来应付。

后来果然他们两个人把我扔进河里,这时奶奶在旁边说,干什么事都要想到别人,更不用说瞒过你爸爸,我对奶奶的话很反感,就醒过来了。

分析师:这个梦境的基本含义是,开始表现出嫉妒其他同学比自己强,“我非常不服气”的表达就是看他开车不熟练,所以梦境后来转到自己开车,但是并没有强多少,甚至后来自己身临险境,车滑坡却找不到刹车,前进的路上又布满尸体。

在面临“不三不四”人的伤害,他们要“把我扔到河里去”的险境,却不希望父亲帮忙,“我想一个人能够应付”。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精神分析心理疗法是一种以改变作为心理障碍基础的潜意识层面的人格为目标的心理障碍根治疗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分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分析篇1:埃米·冯·N夫人安娜的治疗引起了弗洛伊德对催眠的兴趣。

早在1882年,弗洛伊德就从布洛伊尔那里听到了安娜的病例,1885年10月,他到巴黎跟随夏科学习催眠,前后有六个月时间。

他把安娜的病例告诉了夏科,但夏科对此并不感兴趣,这给弗洛伊德浇了一盆冷水。

1886年,弗洛伊德回到维也纳,开了一间自己的诊所,并与玛莎结婚。

这时的弗洛伊德,要么是沉醉于新婚燕尔的快乐之中,要么是鉴于他那位前辈同乡梅斯梅尔的遭遇而有些犹豫,总之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还是限制自己只使用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电刺激、水疗法、按摩疗法等(Jones,1953,Chapt12)。

“由于对治疗结果不满意,他从1887年12月开始使用催眠,显然,他试图想把病人的症状压下去。

”(RalphR.Greenson:)从夏科那里,弗洛伊德知道了癔症并非是一种女子特有的疾病。

但在催眠方面,他更倾向于南希学派,虽然他们和以夏科为首的萨尔拜特利尔派水火不容。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伯恩海姆认为,催眠就是“诱发一种增强人对暗示的感受性的心理状态”。

弗洛伊德一开始基本上就是这么做的。

例如,他曾接诊过一个女病人,这个病人名叫苔莎,25岁,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佣人,接连几个星期在夜间醒来就半裸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几乎不吃东西,体重急剧下降。

弗洛伊德诊断她为癔病,并给她做催眠治疗。

他把指尖轻轻地放在姑娘的眼皮上,说了些安慰的话。

等姑娘入睡后,他便暗示说,她本来是个健壮的姑娘,她的病会好的;她用不着害怕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她的胃口会好起来的,夜里也能睡得安安稳稳。

十分钟后,他唤醒了苔莎。

苔莎睁开眼睛惊讶地叫道:“医生先生,我都不相信,我饿得慌呢。

我要买一个甜面包圈儿,在回家的路上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病史
个案是个15岁的初中男学生,被父亲从外地带来看病。

主诉是怕东西脏、有毒,反复洗手,将近半年。

根据患者叙述,发病的初始是跟被学校教官处罚的事件有关。

即上军训的最后一天,不知何故被教官罚刷厕所。

当时心里很不服气,觉得肚子痛,想去看病。

可是教官不让他去,还让同学踢他,后又拖着他走,去医疗室,并问医师是否是装病。

医师检查后,说是胃肠炎,需要休息。

回来途中,教官怕他上告,威胁说:“这是部队,要你今天死,你就活不过明天。

”此后,开始害怕,怕自己同学是否会害他,怕手上沾上什么毒,反复洗手,最怕被人打到脑袋。

由于这样的害怕,不敢上学,休学在家,认为家里最安全,学校不安全,军队是最可怕的地方。

根据父亲的描述,个案自小怕别人碰他的脑袋,吃东西也担心吃坏了东西,是比较小心谨慎的孩子。

病情分析
患者显然是个性内向而缺乏安全感的年轻人,无故被可怕的教官处罚,又受到无理的威胁而害怕,产生恐惧与强迫性症状的个案。

很清楚地被权威者威胁而不敢反驳或反抗,而内心的不满不敢发泄,这种情绪被压抑进潜意识中,只是依靠强迫性的行为来保护自己,避免(按教官的威胁)被毒害的可能。

从经典精神分析的观点说来,这是对权威者的不满的感情不能宣泄而进入潜意识,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佛洛依德称为抵抗或抗拒。

这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虽然这些病症跟他幼小时以来的软弱个性有关,但也跟受严重心理威胁与创伤有关。

总之,针对患者的“主诉”(即被教官无理地威胁而深恐害怕),以及对“疾患”(强迫症)的既有学理(即:依靠强迫的心理与行为来抵御内心里的负性情感),就可及时地建立对病情的了解;并且确定咨询的目标与过程(即:改变或减轻对恐惧心理;并且适当地处理内心难于接受的负性情感)。

咨询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去认识潜意识中的不满情绪,支持他去发泄对无理威胁的权威者的反感,减除害怕的心理。

同时也要帮助他考虑如何采取比较有效的途径去面对他的困境。

达到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的有机统一。

同时利用父亲陪诊的机会,鼓励父亲供给所需的支持。

会谈经过
医师:听你说来,你好冤枉。

做教官的,怎么可以这样的无理。

[注解:利用共情表达治疗者能体会他的处境,并且是站在个案的立场来支持他,要帮助他;扮演跟无理的教官相反的角色,企图抵消负性的打击。

]
患者:(脸上表情突然显得惊讶且高兴,但不知说什么好,而没开口)
医师:当时教官为什么处罚你刷厕所呢?
[注解:封闭式提问,了解具体经过。

]
患者:并没有什么事,教官也没说明我做错了什么,只说我做错了事,就罚我去刷厕所。

医师:当时你心里怎么感觉?是否感到很冤枉?
[注解:诱使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识到自身潜意识中的压抑。

]
患者:是呀!可是我又觉得很害怕,是教官的命令,只好去刷洗很臭的厕所。

我那天早上本来胃口就不好,无法吃早饭就只好空着肚子上学。

可是这样被处罚扫厕所,闻到臭味,就很恶心,吐出食物,胃也绞痛起来。

可是教官说我是装病,还叫几个同学一起来踢我,踢我的肚子!
医师:那一定很可怕。

听起来,也很可怜!医师说你得了胃肠炎,可是教官为什么要恐吓你,说要你死,你就活不了呢?
[注解:情感反应,以求获得患者的信任。

]
患者:他大概是害怕我去上告,要我住嘴不告。

医师:那你怎么办呢?被这样威胁、恐吓!
患者:我心里害怕极了,以后就怕教官会叫同学给我下毒,吃饭就特别害怕,也不敢随便碰东西,惟恐碰到毒物。

医师:你现在想一想,为什么教官要那样很厉害地威胁你,说是:“要你今天死,你就活不过明天”?
[注解:指导患者自我思考,理性的认识自己。

]
患者:因为是部队,他可以这样不讲理。

医师:还有呢?
患者:不知道。

医师:你用心想一想,为什么做个教官的,会对学生讲那种不好的话,做那种狠狠的威胁? 患者:不知道。

是不是怕我去上告?
医师:因为他心里知道他自己做错了事,而害怕,才要想恐吓你闭嘴不告。

也就是说,是他做错了事的证实。

你说是不是?
[注解:影响性概述。

患者的本我厌恶教官对他的方式,但是超我却提醒患者无法抵抗这等权威,所以患者的自我才表现出这种病态。

]
患者:嗯?!我从没这么想过。

医师:从现在起,你心里就想,做错了事的是教官;不是你。

他怕你;你不用怕他。

[注解:这样的“改观重解”的解释,把教官说成是“坏”的人,是个“败者”,患者就不用再害怕这样威风可怕的人。

一般说来,小孩或青少年对老师或教官这类有权威的人,只会害怕与服从,不敢批评或反对。

特别是在社会与文化的间接影响下,在幼稚的“超我”里,只会要求“自我”去顺从权威者。

因此,治疗者要站在患者的一边,辅助弱小的“自我”,采用认知辅导的要领,帮助患者能以不同的角度来看真相,主要的目的是在消减对教官的无限恐怖感。

也就是说,既然做错事的是教官,而不是他,他就不用总是害怕自己将变成是被处罚的对象。

也就是把他跟教官的关系颠倒过来,不用只担任害怕被处罚的“败者”。

当然,要考虑与遵守现实社会与文化的思想与价值观,不能过分地提议去反对或反抗权威者,要适可而止,否则会吓坏患者的“自我”,或者真的让患者采取反抗的行动,给患者惹来实际的麻烦。

医师:你实际上不用去上告,做学生的,也不要对老师或教官有不听话的行为。

可是以后你心里就对自己讲:这位教官是做错了事,没有道理,过分地虐待学生。

你不用总是去怕他。

患者:真的?
医师:医师并不是在裁定谁是错或对。

医师的意思是说,假如你能这样地去想,就对你的心理有所帮助;也就不会总是担心教官来害你。

你心里也可以想,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不会做错事。

教官只不过也是个人,难免也会做错事,可以原谅他。

[注解:患者只用他年幼青少年的心理与想法来面对与接受事实,而治疗者现在乃帮助患者能以不同的层次,以成人的眼光和角度,以超我的道德感来看所发生的事情。

经过这样的看法,也就可以脱离年幼而不知所措、无法应付困难的情况。

]
医师:你心里客观地想想,做教官的,就算是凶一点,是否会坏得真的去叫人给学生下毒,犯上这样严重的犯罪?
患者:大概不会。

医师:当然是不会的。

所以你脑子里要知道:你是过分地担心而害怕,要调节你害怕的程度,否则就变成病了!
患者:怎样调节?
医师:要使用你健康的脑子去告诉过分害怕的脑子,自己的害怕太过分了,要少点害怕。


别不要去担心有人会给你下毒这样的事情。

自己要有点信心。

患者:(若有所思的样子,没有开口)
医师:你父亲对你这么说的?
患者:他说对方是教官,不要惹麻烦。

还骂我不该做错事,被教官处罚。

医师:父亲有没有安慰你?
患者:没有。

他还训我不该胡思乱想,重复去检查事情。

医师:今天既然是你父亲陪你来看病,我也请你父亲进来,一起谈谈好不好?
[注解:这边也看出来患者的父亲的表现和患者的病态也有关系。

]
患者:好的。

医师:(请父亲也进来会谈室)。

你很关心你的孩子,还特别陪他来看病。

根据医师的诊察,你的孩子是受了教官的威胁,心里很害怕,才变成这样的。

你做父亲的如何帮助他?
父亲:我就告诉他,不要胡思乱想,想什么食物有毒,东西有毒……。

脑子有毛病了!
医师:你儿子心里受了打击,失掉信心,才会乱想。

假如做父亲的还是很凶地训他,父亲就跟那位很凶的教官一样起来;让儿子更害怕。

所以,做个慈父,多安慰他,鼓励他,会对他有所帮助。

可以吗?
[注解:这里表现出俄狄浦斯情结,患者惧怕自己的父亲,再加上父亲不适宜的批评,更加加重了患者潜意识中的负面情感并不断压抑。

]
父亲:好的。

医师:你们住得很远,不容易常来。

医师就开点药给你。

可是最重要的,你自己要随时想刚才跟医师所谈的:教官只不过是个人,也可以犯错,不用害怕犯了错的教官,要原谅他。

而你自己要有信心,告诉自己没有理由去怕这个,怕那个。

请父亲多支持你,练习培养信心。

好吗?以后有机会时,再来看医师。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