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结构原理图详解
机器人机身及行走机构ppt课件
控制特点:
使机器人的重心 经常在接地的脚 掌上,一边不断 取得准静态平衡, 一边稳定的步行。
结构特点:
为了能变换方向 和上下台阶,一 定要具备多自由 度。
编辑版pppt
32
两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机器人图例:
主要构成:
1—框架 2—大腿 3—小腿 4—脚 5—肩 6—肘 7—手 8—液压缸
编辑版pppt
33
按行走机构的特点分:
对于无固定轨迹机器人,可分为轮式、履 带式和步行式等。前两者与地面连续接触, 后者与地面为间断接触。
编辑版pppt
22
3.固定轨道式机器人运动的实现:
机器人机身底座,安装在一个可移动 的拖板上,依靠丝杆螺母副的运动将 来自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编辑版pppt
23
4.车轮式行走机器人:
分类:
车轮式行走机器人通常有三轮、四轮、六 轮之分。它们或有驱动轮和自位轮,或有 驱动轮和转向机构,用来转弯。
适用范围:
最适合平地行走,不能跨越高度,不能爬 楼梯。
编辑版pppt
24
三轮行走机器人图例:
编辑版pppt
25
三轮行走机器人结构及驱动:
构成:三个车轮、转向叉、驱动装置等。
驱动方案:
编辑版pppt
18
回转与俯仰机身图例:
编辑版pppt
19
三、机器人行走机构
编辑版pppt
20
1.行走机构的构成:
机器人行走机构通常由驱动装置、传 动装置、位置检测装置、传感器、电 缆和管路等构成。
编辑版pppt
21
2.行走机构的分类:
按运行轨迹分:
分为固定轨迹式和无固定轨迹式两种。固 定轨迹式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件
01
03
02 04
智能化发展 协同作业
工业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
技术瓶颈 数据安全 成本压力 人才短缺
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未来方向
加强研发创新 拓展应用领域 提高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06
相关案例分享
CHAPTER
案例一: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工业机器人应用
总结词
高效、精准、可靠
详细描述
在汽车制造行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主要负责组装、焊接、喷涂等工艺流 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工业机器人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也得到了保障,为汽车制造 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课件
目 录
• 工业机器人概述 • 工业机器人组成 •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 • 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及选型 •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与挑战 • 相关案例分享
contents
01
工业机器人概述
CHAPTER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01 0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第一代工业机器人
第二代工业机器人
第三代工业机器人
运动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工业机器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以及其各部件之间的 运动关系。
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原理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力学性 质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物体的 力、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主要关注 其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 以及这些力如何影响其运动。
动力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工业 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 力,以及这些力如何影响其运动。
工业机器人的感知与控制原理
感知是指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识 别,工业机器人通过各种传感器
来感知周围环境。
机器人学_第2章_机器人机械结构
– 肩关节的摆动:
• 电机M2→同步带传动B2→减速器R2→肩关节摆动n2
29
腕部俯仰
关节型机器人传动 系统图:
肘关节摆动
肩关节的摆动
腕部的旋转
30
腕部旋转局部图例:
电机M5→减速器R5→链轮 副 C5→锥齿轮副G5→旋转运动n5
上料道与下料道分 别设在机床的两侧, 双臂能同时动作, 两臂同步沿横梁移 动,缩短辅助时间
b.双臂交叉配置,
两臂轴线交于机床 的中心,两臂交错 伸缩进行上下料, 并同时沿横梁移动
c.双臂交叉配置,
悬伸梁式,横梁长 度较a,b短,双臂位 于横梁的同一侧
5
(2).双臂悬挂式(b)
双臂回转型,双 臂交叉且绕同轴 回转,分别负责 上下料(主要是 盘状零件),只 需一个动力源, 结构紧凑,动作 范围大
第2章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2.1 机身和臂部 2.2 腕部和手部结构 2.3 传动部件设计
1
2.1 机身和臂部
• 一.机身和臂部的作用
• 机身是直接连接支承传动手臂和行走机 构的部件,机身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 是行走式的
• 手臂部件用来支承腕部(关节)和手部 (包括工件和工具),并带动它们在空 间运动
• 远距离传动手腕:
–有时为了保证具有足够大的驱动力,驱动装 置又不能做得足够小,同时也为了减轻手腕 的重量,采用远距离的驱动方式,可以实现 三个自由度的运动。
44
1)液压直接驱动BBR手腕图例:
回转 R
俯仰 B
偏转 B
45
2). 单回转腕部 结构示例
46
3)双回转油缸驱动手腕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结构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结构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主构架(手臂)、手腕、驱动系统、测量系统、控制器及传感器等组成。
图1是工业机器人的典型结构。
机器人手臂具有3个自由度(运动坐标轴),机器人作业空间由手臂运动范围决定。
手腕是机器人工具(如焊枪、喷嘴、机加工刀具、夹爪)与主构架的连接机构,它具有3个自由度。
驱动系统为机器人各运动部件提供力、力矩、速度、加速度。
测量系统用于机器人运动部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控制器(RC)用于控制机器人各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使机器人手爪或机器人工具的中心点以给定的速度沿着给定轨迹到达目标点。
通过传感器获得搬运对象和机器人本身的状态信息,如工件及其位置的识别,障碍物的识别,抓举工件的重量是否过载等。
图1 工业机器人的典型结构
工业机器人运动由主构架和手腕完成,主构架具有3个自由度,其运动由两种基本运动组成,即沿着坐标轴的直线移动和绕坐标轴的回转运动。
不同运动的组合,形成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如图2):①直角坐标型(如图2a是三个直线坐标轴);②圆柱坐标型(如图2b是两个直线坐标轴和一个回转轴);③球坐标型(如图2c是一个直线坐标轴和两个回转轴);④关节型(如图2d是三个回转轴关节和图2e是三个平面运动关节)。
a)直角坐标型 b)圆柱坐标型 c)球坐标型 d)多关节型 e)平面关节型
图2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形式。
机器人本体结构_图文
腕部及手部结构
机器人腕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机器人的手部作为末端执行器是完成抓握工件或执行特定作业的重要部件,也需要有多种结构。腕部是 臂部与手部的连接部件,起支承手部和改变手部姿态的作用。目前,RRR型三自由度手腕应用较普遍。
腕部是机器人的小臂与末端执行器(手部或称手爪)之间的连接部件,其作用是利用自身的活动度确定手部 的空间姿态。对于一般的机器人,与手部相连接的手腕都具有独驱自转的功能,若手腕能在空间取任意 方位,那么与之相连的手部就可在空间取任意姿态,即达到完全灵活。 从驱动方式看,手腕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远程驱动和直接驱动。直接驱动是指驱动器安装在手腕运动关 节的附近直接驱动关节运动,因而传动路线短,传动刚度好,但腕部的尺寸和质量大,惯量大。远程驱 动方式的驱动器安装在机器人的大臂、基座或小臂远端上,通过连杆、链条或其他传动机构间接驱动腕 部关节运动,因而手腕的结构紧凑,尺寸和质量小,对改善机器人的整体动态性能有好处,但传动设计 复杂,传动刚度也降低了。 按转动特点的不同,用于手腕关节的转动又可细分为滚转和弯转两种。滚转是指组成关节的两个零件自 身的几何回转中心和相对运动的回转轴线重合,因而能实现360°无障碍旋转的关节运动,通常用R来标 记。弯转是指两个零件的几何回转中心和其相对转动轴线垂直的关节运动。由于受到结构的限制,其相 对转动角度一般小于360°。弯转通常用B来标记。
一、腕部的自由度
手腕按自由度个数可分为单自由度手腕、二自由度手腕和三自由度手腕。
腕部实际所需要的自由度数目应根据机器人的工作性能要求来确定。在有些情况下,腕部具 有两个自由度,即翻转和俯仰或翻转和偏转。一些专用机械手甚至没有腕部,但有些腕部为 了满足特殊要求还有横向移动自由度。
6种三自由度手腕的结合方式示意图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单元2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
2.5 机器人动力学
2.5.2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重复定位精度(mm) ±0.2-0.5 ±0.5 ±0.2-0.3 ±0.08-0.1 ±0.2-0.5
±0.02-0.03 ±0.06-0.08 ±0.06-0.1
2.2 工业机器人性能指标
2.2.2 其他技术参数
2 工作空间
2.2 工业机器人性能指标
2.2.2 其他技术参数
3 最大工作速度 有的厂家指工业机器人主要自由度上最大的稳定速度,有的厂家 指手臂末端最大的合成速度,对此通常都会在技术参数中加以说明。
2.3 工业机器人位姿描述与坐标变换
2.3.1 坐标系
● 2 柱面坐标系
2.3 工业机器人位姿描述与坐标变换
2.3.1 坐标系
● 3 球面坐标系
2.3 工业机器人位姿描述与坐标变换
2.3.2 工业机器人坐标系
1 基坐标系 2 关节坐标系 3 工件坐标系 4 工具坐标系 5 大地坐标系 6 用户坐标系
2.2.1 工业机器人自由度 4 关节机器人的自由度
(1)SCARA型关节 机器人
2.2 工业机器人性能指标
2.2.1 工业机器人自由度
4 关节机器人的自由度 (2)六轴关节机器人
2.2 工业机器人性能指标
2.2.1 工业机器人自由度
5 并联机器人的自由度
2.2 工业机器人性能指标
2.2.2 其他技术参数
2.4 机器人运动学
2.4.2 机器人运动方程 2 PUMA560机器人运动方程
2.5 机器人动力学
2.5.1 机器人动力学概述
机器人的动力学正问题:已知机器人各关节执行器的驱动力或力矩,求解机器人 各关节的位置、速度、加速度
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ppt课件
2.2.1 钳爪式手部的设计
四、钳爪式手部结构及其夹紧力的计算公式举例
N
N
P
N=P/2 注:①两手指平移 ②增力比(N/P)小
齿轮齿条式手部结构
No.32
2.2.1 钳爪式手部的设计
四、钳爪式手部结构及其夹紧力的计算公式举例
α
γB A β
P
C
EN
N
N=PLcos(α+β+γ)/(2lsinαcosβ)
2、开式连杆系中的每根连杆都 具有独立的驱动器,属于主动连 杆系,连杆的运动各自独立,不 同连杆的运动之间没有依从关系, 运动灵活。
No.5
2.1 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结构
二、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特点:
3、连杆驱动扭矩的顺态过程在 时域中的变化非常复杂,且和执 行器反馈信号有关。连杆的驱动 属于伺服控制型,因而对机械传 动系统的刚度、间隙和运动精度 都有较高的要求。
应根据被抓取工件的要求确定吸盘的形 状。由于气吸式手部多吸附薄片状的工 件,故可用耐油橡胶压制不同尺寸的盘 状吸头。
No.41
2.2.2 吸附式手部的设计
三、气吸式手部的吸力计算
吸盘吸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真空度(或 负压的大小)与吸附面积的大小。
真空吸盘吸力F计算公式:
F nD2 ( H )
4K1K2K3 76
注:①AB=DE,DB=AE,L=BC杆长,l=AB杆长; ②两手指保持平行;③当α角较小时,可获得较大的力比。
平行连杆杠杆式手部结构
No.33
2.2.1 钳爪式手部的设计
四、钳爪式手部结构及其夹紧力的计算公式举例
P
φ
α
c
bN
N
N=Pcsin(α+φ)/2bsinαsinφ
画出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基本原理框图并用文字简要说明
画出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基本原理框图并用文字简要说明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现在广泛应用的工业机器人都属于第一代机器人,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示教也称为导引,即由用户引导机器人,一步步将实际任务操作一遍,机器人在引导过程中自动记忆示教的每个动作的位置、姿态、运动参数、工艺参数等,并自动生成一个连续执行全部操作的程序。
完成示教后,只需给机器人一个启动命令,机器人将精确地按示教动作,一步步完成全部操作,这就是示教与再现。
机器人的机械臂是由数个刚性杆体和旋转或移动的关节连接而成,是一个开环关节链,开链的一端固接在基座上,另一端是自由的安装着末端执行器(如焊枪),在机器人操作时,机器人手臂前端的末端执行器必须与被加工工件处于相适应的位置和姿态,而这些位置和姿态是由若干个臂关节的运动合成的。
因此,机器人运动控制中,必须要知道机械臂各关节变量空间和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一台机器人机械臂的几何结构确定后,其运动学模型即可确定,这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础。
机器人机械手端部从起点的位置和姿态到终点的位置以及姿态的运动轨迹空间曲线叫做路径。
轨迹规划的任务是用一种函数来“内插”或“逼近”给定的路径,并沿时间轴产生一系列“控制设定点”,用于控制机械手运动。
目前常用的轨迹规划方法有空间关节插值法和笛卡尔空间规划两种方法。
当一台机器人机械手的动态运动方程已给定,它的控制目的就是按预定性能要求保持机械手的动态响应。
但是,由于机器人机械手的惯性力、耦合反应力和重力负载都随运动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对它进行高精度、高速度、高动态品质的控制是相当复杂且困难的。
目前工业机器人上采用的控制方法是把机械手上每一个关节都当做一个单独的伺服机构,即把一个非线性的、关节间耦合的变负载系统,简化为线性的非耦合单独系统。
工业机器人概述ppt课件
③内撑式机械夹持器
内撑式机械夹持器采用四连 杆机构传递撑紧力,如图8-13 所示。
其撑紧方向与上述两种方式 的外夹式相反。钳爪3从工件内 孔撑紧工件,为使撑紧后能准 确地用内孔定位,多采用三个 钳爪(图中只画了两个)。
图8-13 内撑连杆杠杆式夹持器 1-驱动器 2-杆 3-钳爪
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球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 平面关节型工业机器人
8
1)按操作机构坐标形式分类
①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运动部分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直 线 移 动 组 成 如 图 8-3 所 示 , 其 工 作空间图形为长方体。各个轴向 的移动距离,可在各个坐标轴上 直接读出,直观性强;易于位置 和姿态的编程计算,定位精度最 高,控制无耦合,结构简单。
图8-l 工业机器人
2
综合上述定义 ,工业机器人有以下三个重要特性: 1) 是一种机械装置,可搬运材料、零件、工具或完成多
种操作和动作功能,即具是有通用性。 2) 可以再编程并具有多样程序流程,这为人-机联系提供
了可能,也使具有独立的柔软性。 3) 有一个自动控别系统,可以在无人的参与下,自动完
成操作作业和动作。
确定一个工业机器人操作机位置时所 需要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称为工业机器 人的运动自由度。
自由度数取决于作业目标所要求的动 作。对于进行二维平面作业需三个自由度; 若要具有随意的位姿,则至少需要六个自 由度;而对于回避障碍作业的工业机器人 则需要有比六个自由度更多的冗余自由度。
工业机器人操作机常采用回转副或移
图8-7 平面关节型工业机器人
13
2)按控制方式分类 ① 点位控制工业机器人
采用点到点的控制方式,它只在目标点处准确控制工 业机器人手部的位姿,完成预定的操作要求,而不对点与 点之间的运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工业机器人内部结构及基本组成原理详解
工业机器人内部结构及基本组成原理详解(总1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工业机器人内部结构及基本组成原理详解工业机器人详解你对工业机器人有着什么样的了解关于工业机器人,我们过去也反反复复推送了很多的文章,在这一次,我们将尝试解决有关---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的最常见的机器人和作业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关于工业机器人定义什么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工业机器人什么不能被称为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直到最近才能避开这种混乱。
不是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的每个机电设备都可以被认为是机器人。
根据国际标准组织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的三自由度或多轴自动控制的可编程多用途机械手。
这几乎是在谈论工业机器人时被接受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自中年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和企业家正在寻找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技术,帮助在工业环境中优化工作流程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手臂必须为诸如仓储中使用的群组AGV等新手铺路。
我们经常说典型的工业机器人由工具,工业机器人手臂,控制柜,控制面板,示教器以及其他外围设备组成。
那么这些是什么这些部分通常都在一起,控制柜类似于机器人的大脑。
控制面板和示教器构成用户环境。
工具(也称为末端执行器)是为特定任务设计的设备(例如焊接或喷涂)。
机器人手臂基本上是移动工具的东西。
但并不是每个工业机器人都像一个手臂。
不同机器人有不同类型的结构。
控制面板---操作员使用控制面板来执行一些常规任务。
(例如:改变程序或控制外围设备)。
应用“机器人工人”----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工业机器人而不是人工相信这个问题大家思考的次数并不少了。
理想情况下,这应该是双赢的。
想快速看到效果,你需要知道什么是别人最不喜欢的工作。
想得最多的是那些重复的,乏味的工作,需要从工作人员那边进行大量单调的行动,这个思考是正确的,因为正是如此,例如从一个输送机到另一个输送机。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ppt课件
部运动。
腰部:立柱,是 支撑手臂的部件,
其作用是带动臂 7
二、机械部分 2. 驱动—传动装置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系统包括驱动器和传动 机构两部分,它们通常与执行机构连成机 器人驱本动体系统。
驱动器 传动机构
8
二、机械部分
2. 驱动—传动装置 工业机器人
驱动器通常有:
➢ 电机驱动:直流伺服电机、 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
传动机构常用的有:谐波减速器、滚珠丝 杆、链、带以及各种齿轮系。
传动机构 谐波传动 螺旋传动 链传动 带传动 齿轮传动
12
二、机械部分 2. 驱动—传动装置
- 由谐波发生器(椭圆形凸轮 及薄壁轴承)、柔轮(在柔 性材料上切制齿形)以及与 它们啮合的钢轮构成的传动 机构
13
三、控制部分 1. 人机交互系统
驱动器
➢ 液压驱动; ➢ 气动驱动。
各种电、液、气装置
9
驱动器
直动 气缸
气动
气动 马达
气爪
液压
液压 液压 马达 缸
直流 伺服 电动 机
电动
交流 伺服 电动 机
步进 电动 机
电液 气综 合驱 动
10
直流伺服电机与驱动放大器
交流伺服电机
驱动放大器
直流无刷电机
步进电机
直驱电机
11
二、机械部分 2. 驱动—传动装置
18
四、传感部分 2. 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
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实现工业机器人与 外部环境中的设备相互联系和协调的系统。
工业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 如加工制造单元、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或 设备、多个零件存储装置等集成为一个去执 行 复杂任务的功能单元。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课件
任务二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
并联机器人具有无累积误差、精度高、刚度大、承载能力强、速度高 、动态响应好、结构紧凑、工作空间较小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并联 机器人在需要高刚度、高精度或者大负载而不需要很大空间的场合得 到了广泛应用。
任务二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
图1-2-10 3R操作机工作空间示意
任务二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
结论: 1)Wp(p)中的任意点为全方位可达点。 2)在C1和C4圆上的任意点,只可实现沿该圆的切线方向的运动。 3)末杆H越长,即h越大,C1越大,C4越小,总工作空间越大;但相应灵活工作 空间则由于C2的增大和C3的减小而减小。 4)工作空间同时受关节的转角限制。
任务二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
图1-2-2 工业机器人的关节类型及其自由度的表示方法 a)移动关节 b)转动关节 c)球面关节 d)虎克铰关节
任务二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
(1)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自由度 如图1-2-3所示,直角坐标系机器人臂部有 3个自由度。其移动关节各轴线相互垂直,使臂部可沿X、Y、Z轴方向 移动,构成直角坐标机器人的3个自由度。这种形式的机器人主要特点 是结构刚度大,关节运动相互独立,操作灵活性差。
任务二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
3.工件坐标系 工件坐标系是用户自定义的坐标系,用户坐标系也可以定义为工 件坐标系。可根据需要定义多个工件坐标系,当配备多个工作台 时,选择工件坐标系操作更为简单。
任务二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
4.工具坐标系 工具坐标系是原点位于机器人末端的工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TCP)处的坐标系,原点及方向都是随着末端位置与角度不断 变化的。该坐标系实际是将基坐标系通过旋转及位移变化而来的 。因为工具坐标系的移动以工具的有效方向为基准,与机器人的 位置、姿势有关,所以不改变工具姿势,进行相对于工件的平行移 动最为适宜。
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ppt课件
☞ 见P61、图3.3-10
电机
减速器 上臂
下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大型机器人结构1
☞ S轴采用同步皮带传动、手腕电机后置(后驱)
目的:
✓ 减小S轴电机; ✓ 平衡上臂重力; ✓ 提高结构稳定性。
☞ 见P43、图3.1-11, P45、图3.1-13
B/T电机位置 上臂回转
B/T电机位置
腕部回转
前驱
后驱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前驱特点 ✓ 结构简单、外形紧凑; ✓ 传动链短、传动精度高; ✓ 电机规格受限,承载能力低,适合小型机器人; ✓ 电机安装空间小、散热差,维修困难; ✓ 上臂前端重量大、重心远,结构稳定性差。
减速器
手腕电机
S轴电机 同步皮带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大型机器人结构2
☞ S轴采用同步皮带传动、上臂连杆驱动
目的:
✓ 减小S、U轴电机; ✓ 降低机器人重心; ✓ 提高结构稳定性。
❖ 典型结构剖析1(前驱)
R轴
☞ 见P64、图3.3-14
连接轴
减速器
电机
上臂回转段 上臂固定段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业机器人夹持夹具结构源自滑槽杠杆式手部气动吸盘 电磁式吸盘 2、工业机器人吸附夹具结构
设计示例
3、工业机器人未来手抓
在相同的位置指令下,机器人连续重复若干次其位置的分散情况。它 6、重复性(Repeatability)或重复精度:
是衡量一列误差值的密集程度,即重复度。 机器人手腕参考点或末端操作器安装点(不包括末端操作器)所能到 7、工作空间(Working space):
达的所有空间区域,一般不包括末端操作器本身所能到达的区域。
二、工业机器人结构分类
1、工业机器人按坐标分类
2、工业机器人按驱动分类
3、六轴工业机器人结构
三、工业机器人夹具结构
机身或臂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它是用外力和在外力作用
方向上的变形量(位移)之比来度量。 或者称坐标轴数,是指描述物体运动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手指的 4、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
开、合,以及手指关节的自由度一般不包括在内。 差距。 指机器人末端参考点实际到达的位置与所需要到达的理想位置之间的 5、定位精度(Positioning accuracy):
工业机器人结构原理图详解
一、工业机构名词解释:
1、关节(Joint):
即运动副,允许机器人手臂各零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机构。
2、连杆(Link):
机器人手臂上被相邻两关节分开的部分。
3、刚度(Stiff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