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 /T-0223—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23—2004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促进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建设,制定本规程。
1 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崩塌、滑坡(含崩滑危岩体,统称崩滑体,下同)变形和泥石流活动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等技术要求,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
1.2 本规范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生崩滑变形破坏和泥石流活动的监测,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变形破坏和泥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
2 引用标准ZBD l4001—89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ZBD 14002—89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ZBDl4003—89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0060—93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50万)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3 术语23.1 崩塌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组成斜坡的部分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向下(多数悬空)崩落的块体运动。
规模大的称山崩。
有可能崩落的岩体称危岩体。
3.2 滑坡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组成斜坡的部分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沿斜坡内部一定的软弱面(带,一个或多个)发生剪切而产生的整体下滑破坏。
滑坡的下滑速度,一般较慢,但有的为高速。
3.3 泥石流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沟谷中或斜坡上,饱含大量泥土和大小石块等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
泥石流形成、爆发的主要条件是:有利的地形,丰富的土石固体物质,大量且集中的水源。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之间,都有一些过渡类型,详见附录。
它们往往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强。
地质规范目录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22)1.1∶250000 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 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22)8.1∶100000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22)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22)11.1∶50000 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22)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GB/T13687-92)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希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黏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0227-2022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 年颁布实施) 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31.1∶50000 和1∶200000 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 32.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14158-93)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T14497-1993)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5084-1985)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行业标准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T0095-1994)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T0096-1994)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0097-1994)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T0059-1993)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0-1993)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1-1993)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2-1993)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3-1993)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界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4-1994)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wei)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地球物理勘查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GB/T14499-1993)2.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1.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69-1993)2.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程(DZ/T0082-2022)3.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000)(DZ0004-1991)4.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DZ/T0171-1997)5.1:500000 海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编图规范(DZ/T0237-2022) 6.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7.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1997)8.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1994)9.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1994)10.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1993)11.1:500000 海区磁力异常(△T)平面图编图规范(DZ/T0234-2022) 12.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073-1993)1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1993)14.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DZ/T0081-1993)15.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084-1993)16.时间域激发激化法技术规定(DZ/T0070-1993)17.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T01086-1997)18.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1087-1997)19.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173-1997)20.井中激发激化法技术规程(DZ/T0204-1999)21.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217-2022)22.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1993)23.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地球化学勘查1.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GB/T14839-1993)2.地球化学勘查术语(1∶200000)(GB/T14496-1993)1.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75-1993)2.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0011-91)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167-2022)4.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0248-2022)5.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6.汞蒸汽测量规范(DZ0003-1991)遥感技术方法1.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14950-1994)2.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1995)3.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6962-1986)4.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1.卫星遥感图象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1994)2.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1995)3.区域环境界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90-1997)4.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0203151-1999)5.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1997)- 1997)。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篇一:区域地质调查行业标准-资源勘探常用资料目录区调队法律法规及技术性文件(2006年4月27)质量技术类区域地质调查1、《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2、《青藏高原艰险区(B类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3-01)3、《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1—02)4、《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 2001-01)5、《火山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1998)6、《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7、《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3-1998)8、《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万)》(DZ/T0179-1997)9、《1:5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1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万)》(DZ/T 0158-95)11、《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DZ/T 0094—1994)12、《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T 14158-1993)13、《1:5万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91)14、《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GB/58-89)15、《沉积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6、《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7、《变质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8、《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四川省地矿局,1992矿产勘查19、《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 2004—04)20、《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21、《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22、《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 2000—01))2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8—93)24、《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工程地质勘查25、《1:10万~1:20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DZ/T0096-1994)26、《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DZ/T0097-1994)矿山资源储量核实27、《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DD 2002—01)28、《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2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0、《对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31、《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参考提纲》32、《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有关章节内容和附图要求的说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3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环发[2000]27号文34、《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35、《土地复垦规定》区域矿产规划36、《关于开展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3]108号文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编制37、《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文38、《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39、《关于建设项目压履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27号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0、《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3-141、《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42、《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文区域地质灾害规划4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3-344、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4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1995-5-446、《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附件:<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表>、<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提纲>、<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制度>、<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国土资厅发[2000]77号文47、《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2-448、《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2-10-149、《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1150、《关于做好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书>、<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综合报告>、<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文本>、<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世界地质公园的画册>、<世界地质公园的光盘>、<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科学内容展示方案>、<世界地质公园景区(点)说明及标示集<、<遵循的法律及参考标准>),国土资厅发[2003]4号文51、《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工作指南及附件:<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书>、<国家矿山公园综合考察基本要求>、<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工作要点>、<国家矿山公园评价标准>),国土资发[2004]256号文,2004-11-1952、《四川省地质公园申报、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45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5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5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测量5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5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5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01-93)5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信息工程60、《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DDB9702 )61、《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DDZ9701 )62、《国土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 )63、《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9649-88 )人力资源64、《工人考核条例》,劳动部65、《四川省地矿局人才引进教育培训暂行规定》66、《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及有关实施意见》环境类67、《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68、《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69、《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70、《国家危险物名录》1999-10-17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7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73、《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7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1996-4-175、《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7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8、《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2-10-179、《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7-180、《环境保护法》1989-12-2681、《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8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篇二:区域地质调查国家标准目录区域地质调查国家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1-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 1 ∶ 500000 ~、 1 ∶ 1000000 )( GB6390-19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 1 ∶ 50000 )( GB 958 )区域地质调查行业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50000 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0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 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 50000)(DZ/T 0001-19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 0246-2006)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100000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 0247-2006)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DZ/T 0151-1995)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 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 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国家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199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地质术语(GB/T 14498-199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溶地质术语(GB/T 12329-199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538-199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2328-199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 14158-9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T 14497-199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 5084-1985)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行业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 ~1∶1000000)(DZ/T0095-1994)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 ~ 1 ∶ 200000)(DZ/T0096-19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 ~1∶50000)(DZ/T0097-1994)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 ~1∶500000)(DZ/T0059-1993)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DZ/T0060-1993)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DZ/T0061-199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DZ/T0062-1993)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 )(DZ/T0063-1993)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 0227-2004)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4-1994)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地质调查项目调查技术标准与要求及工作指南应用实务全书》【目录浏览】:《地质调查项目调查技术标准与要求及工作指南应用实务全书》书籍详细目录:第一篇地调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与工作指南(24项)1、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1)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冲刷总则(DD2004-02)3、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D2004-03)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4)5、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要求(DD2005-01)6、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DD2005-02)……第二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与工作细则(18项)1、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4、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5、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6、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第三篇固体矿产调查技术要求与勘查标准(34项)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大洋金属结核矿产勘规程(GB/T17229-1998)4、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5、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6、铜、铅、锌、银、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第四篇水工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与实施细则(37项)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第五篇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标准规程(25项)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GB/T14499-1993)2、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词3、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69-1993)4、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程(DZ/T0082-2006)5、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000(DZ0004-1991)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DZ/T0171-1997)……第六篇遥感技术方法与规定(9项)1、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14950-1994)2、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1995)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6962-1986)4、1:5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5、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1994)6、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1995)篇三:地质规范目录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行业标准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GB/T13687-92)行业标准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31.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32.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14158-93)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T14497-1993)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5084-1985)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行业标准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T0095-1994)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T0096-1994)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0097-1994)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T0059-1993)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0-1993)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1-1993)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2-1993)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3-1993)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4-1994)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地球物理勘查国家标准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GB/T14499-1993)2.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行业标准1.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69-1993)2.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程(DZ/T0082-2006)3.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000)(DZ0004-1991)4.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DZ/T0171-1997)5.1:500000海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编图规范(DZ/T0237-2006)6.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7.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1997)8.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1994)9.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1994)10.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1993)11.1:500000海区磁力异常(△T)平面图编图规范(DZ/T0234-2006)12.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073-1993)1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1993)14.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DZ/T0081-1993)15.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084-1993)16.时间域激发激化法技术规定(DZ/T0070-1993)17.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T01086-1997)18.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1087-1997)19.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173-1997)20.井中激发激化法技术规程(DZ/T0204-1999)21.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217-2006)22.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1993)23.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地球化学勘查国家标准1.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GB/T14839-1993)2.地球化学勘查术语(1∶200000)(GB/T14496-1993)行业标准1.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75-1993)2.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0011-91)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167-2006)4.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0248-2006)5.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6.汞蒸汽测量规范(DZ0003-1991)遥感技术方法国家标准1.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14950-1994)2.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1995)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6962-1986)4.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 行业标准1.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1994)2.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1995) 3.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90-1997) 4.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0203151-1999)5.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1997)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抗滑桩说明
抗滑桩设计说明1、概况根据工程地质报告,此处为顺层滑坡,故对此处做抗滑桩处理。
2、设计依据1、《设计合同》2、滑坡勘察报告3、有关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重庆地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02;《室外排水技术规范》,GB50014-2006。
3、工程措施3.1 地表排水排水沟设计降雨重现期为50年,依照地形、地貌,并结合该治理工程措施,在滑坡区域坡顶设置截水明沟,坡顶截水沟总长约400m,取支挡位置至山脊范围内作为汇水断面(约4.5ha),径流系数,按照区县取0.5考虑。
为避免大量地表雨水等下渗对滑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对滑坡及影响区域地表裂隙(裂缝)采用M5砂浆进行封闭。
封闭前须先对裂隙(裂缝)处地表开挖不少于50mm深。
于滑坡稳定周界外约2m范围处设置M10浆砌块石截水沟一道。
截水沟断面为倒梯形状,下底宽500mm,上顶宽2100mm,过水断面高800mm。
截水沟出口可直接接公路边沟。
3.2 工程支护结合现场地形情况,拟对此滑坡采用“悬臂式抗滑桩+压顶梁+挡板”的综合方法进行支护。
抗滑桩:桩顶高程控制在982.10米附近。
共控制26根抗滑桩,抗滑桩截面尺寸1200×1800mm,桩芯距5000mm,抗滑桩桩长约8000mm,抗滑桩桩嵌入稳定中风化基岩面内不得少于3000mm。
抗滑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芯砼保护层70mm,挡板及护壁砼保护层35mm。
抗滑桩主筋钢筋采用HRB400,架立筋、箍筋、挡板及护壁钢筋均采用HRB335。
抗滑桩采用人工跳两根桩(三序)施工,桩孔开挖时土层内进行护壁处理,抗滑桩护壁厚度为200mm,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200mm并制作锁口,每开挖单次深度不超过1.5m,开挖完成后及时浇注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继续向下开挖。
技术标(二标段)
目录一、主要施工方法二、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三、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四、劳动力安排计划五、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六、确保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七、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八、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九、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一、主要施工方法(一)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会审纪要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
在组织机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安全要求、人力资源、机械配备、材料调配、工期进度等方面统一部署,其内容涉及人工挖孔抗滑桩、地面截排水沟及地质监控等。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及功能使用要求,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政府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适用”为编制原则。
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理性态度向建设单位提供关于资金利用、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等方面以最优化建议达到交付满意工程的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和设计图纸、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规范的要求;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实际情况,结合我项目的施工力量和管理模式,本着以机械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充分发挥我项目的优势,达合格工程,确保工程发挥抗阻山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则编制的。
项目部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组织具有丰富山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成立编制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思路敏锐,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呼应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确保质量、工期能够顺利实现,同时保证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施工环境,为政府及公司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全套;2、我项目部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情况及管理体制、管理制度;3、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等具体实际情况;4、公司贯彻ISO9001标准文件要求;5、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使用标准
(1)《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GBJ131-90);(2)《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水法》(3)《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9813—2000);(4)《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96-96);(5)《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6)《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1-2003);(7)《水文仪器总技术条件》(GB9359-88);(8)《水文仪器术语》(SL10-89);(9)《水文测报装置遥测雨量计》(GB 11831-89);(10)《水文测报装置遥测水位计》(GB11830-89);(11)《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12)《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2005);(1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14)《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L/T5051-1996);(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96);(16)《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17)《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1991年国务院发布)(18)《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DL/T578-95)(19)《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323-2005);(2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90);(21)《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93);(22)《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2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DLT5178-2003)(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25)《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2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27)《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水雨情库表结构设计》。
(28)《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工情数据表结构设计》;(29)《工业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30)《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31)《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32)《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3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0-92);(35)《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GBT 22385-2008)(3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监理规范》(DLT 5385-2007)(37)《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3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下载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下载篇一:水文地质方面的规范水文地质方面的规范标准DL/T 5034-2006 火力发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范SL 373-200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B10049-200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EJ/T 1194-2005 地浸砂岩型铀矿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50027-2001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0047-1993_水文水井钻机技术条件DZ/T0181-19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HG/T 20578-1995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规程HG/T 21587-1995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标准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CJJ 56-1994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CJJ 57-1994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CJJ 61-1994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94CJJ/T 76-1998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GB 50021-19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GB 50218-199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307-1999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 50266-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J 27-19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GBJ 112-198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23-198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GBJ 145-1990 土的分类标准JGJ 69-1990 PY型预钻式旁压试验规程JGJ69-90JGJ 72-1990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 JGJ 83-1991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JGJ 84-1992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 JGJ 87-199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JGJ 89-19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JGJ/T 8-199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GB/T 18507-2001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8-2001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324-2001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299-2004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SL 299-2004SL 286-2003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SL 286-2003SL 245-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 SL 245-1999SD 128-1987 土工试验规程(第三册)DL/T 5034-1994 火力发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范DL/T 5074-1997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96-1999 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T 5102-1999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规程DL/T 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DL/T 510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T 5125-2001 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SL 326-2005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Z/T 0223-2002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7-2002 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GJ 08-37-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附条文说明)(附图A、B、C、D)CJJ 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ECS 34-199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遥感技术规程CECS 99-199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附条文说明)DBJ 08-37-19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 08-72-1998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J 206-198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规程 (电法勘探部分、地震勘测部分、测井部分) DZ 44-1986 城镇及工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17-1991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JG/T 5061.7-1995 黄土取土器JTJ 269-1996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附条文说明)JTJ/T 320-1996 疏浚岩土分类标准(附条文说明)SDJ 24-1988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勘测技术规程SL 237-20001-1999 土的工程分类(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2-1999 土样和试样制备(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3-1999 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4-1999 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5-1999 比重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6-1999 颗粒分析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7-1999 界限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8-1999 湿化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09-1999 毛管水上升高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0-1999 相对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1-1999 击实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2-1999 承载比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3-1999 回弹模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4-1999 渗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5-1999 固结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6-1999 黄土湿陷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7-1999 三轴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8-1999 一个试样多级加荷三轴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19-1999 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0-1999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1-1999 直接剪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2-1999 排水反复直接剪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3-1999 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SL 237-20024-1999 自由膨胀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5-1999 膨胀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6-1999 收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7-1999 膨胀力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8-1999 静止侧压力系数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29-1999 弹性模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0-1999 土的变形参数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1-1999 单轴抗拉强度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32-1999 振动三轴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3-1999 共振柱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4-1999 冻土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35-1999 冻土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6-1999 冻结温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37-1999 冻土导热系数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38-1999 未冻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39-1999 冻胀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0-1999 冻土融化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41-1999 原位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2-1999 原位渗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3-1999 原位直剪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4-1999 十字板剪切试验(附条文说明) SL 237-20045-1999 标准贯入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6-1999 静力触探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7-1999 动力触探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8-1999 旁压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49-1999 载荷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0-1999 波速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1-1999 原位冻胀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2-1999 原位冻土融化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3-1999 粗颗粒土的试样制备(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4-1999 粗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5-1999 粗颗粒土击实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6-1999 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7-1999 反滤料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8-1999 粗颗粒土固结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59-1999 粗颗粒土直接剪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0-1999 粗颗粒土三轴压缩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1-1999 化学分析试样风干含水率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2-1999 酸碱度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3-1999 易溶盐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4-1999 中溶盐石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5-1999 难溶盐碳酸钙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6-1999 有机质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7-1999 游离氧化铁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8-1999 阳离子交换量试验(附条文说明)SL 237-20069-1999 土的矿物组成试验(附条文说明)SLJ 7-198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规程 (电法勘探部分、地震勘测部分、测井部分) SYJ 58-1989 静力触探技术规定(含条文说明)TB 10014-1998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 10017-1999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 10042-1995 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 10055-1998 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则YBJ 31-1986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YBJ 42-1992 土工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TBJ 37-1993 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YB/T 9009-1998 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T 9033-199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和供水管井工程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附条文说明) YS 5205-2000 岩土工程现场描述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06-2000 工程地质测绘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07-2000 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08-2000 钻探、井、槽探操作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3-2000 标准贯入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4-2000 注水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5-2000 抽水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6-2000 压水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8-2000 岩土静力载荷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19-2000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0-2000 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1-2000 现场直剪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2-2000 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3-2000 静力触探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4-2000 旁压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SJ 225-1992 土工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YB 9010-1998 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附条文说明)YS 5227-1995 湿陷性土起始压力测试规程(附条文说明)JGJ/T 143-2004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YS 5229-1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 5230-1996 边坡工程勘察规范(附条文说明)DL/T 5074-2006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34-2006 电力工程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程SY/T 0049-2006 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规范HG/T 20691-2006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操作技术规程HG/T 20693-2006 岩土体现场直剪试验规程设计规定HG/T 20694-2006 振动沉管灌注低强度混凝土桩施工技术规程CECS 55-1993 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DBJ 08-1972-1998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 5385-2007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监理规范TD/T 1009-2007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2-20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篇二:DZT 0148-9水文地质钻探规程Word 文档GWI技术要求系列总则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 年3 月11 适用范围及有关说明1.1 本技术要求系列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系列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实施项目《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以下简称“项目”)专门制定,是适用于项目所有工作内容的统一技术要求体系。
地质矿产勘查主要标准目录表
9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
DZ/T0060-1993
10
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
DZ/T0061-1993
11
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
DZ/T0062-1993
类别
序
名称标准号备注一区 Nhomakorabea地质调查
1国家标准
1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1-1998
2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3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
4
地质图用色标准(1∶50万~1∶100万)
1∶5万和1∶20万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
DZ/T0130.6-1994
31
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
DZ0130.13-1994
32
岩心钻探规程
地工1982-558
33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原国家地质总局)
1977
34
地质勘查坑探工程规范
DZ/T0141-94
35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
4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
DZ/T0171-1997
5
1:500000海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编图规范
DZ/T0237-2006
6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DZ/T0170-1997
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
DZ/T0172-1997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 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 (2-5)式中:c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α——阻力系数。
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HJ2032-2022)《关于印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22〕50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2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22)《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建城〔2022〕130号)《关于印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22〕826号)《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安装技术规范》(HJ353-202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验收技术规范》(HJ354-202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运行技术规范》(HJ355-202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HJ356-2022)《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现场端建设技术规范》(T/CAEPI11-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1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土地整治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22〕16号)《土地整治工程第1部分:建设规范》(DB45/T1055-2022)《土地整治工程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DB45/T1056-2022)《土地整治工程第3部分:验收技术规程》(DB45/T1057-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立项与验收规范(试行)的通知》(桂自然资发〔2022〕17号)《关于印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技术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22〕195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桂环规范〔2022〕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贯彻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的通知》(桂国土资办〔2022〕52号)《广西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办法》(桂林营发〔2007〕42号)《尾砂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第78号令,2022年7月1日施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HJ/T129-200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环函〔2022〕195号)《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22)《封山(沙)育林技术规定》(GB/T15163-2022)《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NY/T3343-2022)《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22)《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22)《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2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2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2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2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验收规程》(GB/T18337.4-200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22)《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2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2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2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GB50433-202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22)《节水灌溉工程验收规范》(GB/T50769-2022)《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2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22)《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GB/T51297-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0-199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22-202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2年第9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DB45/T701-2022)《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DB45/T1696-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22〕115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2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2004)《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22)《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22)《土地复垦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DB45/T892-202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22)《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2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22)《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2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1~637-202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22)《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1342-2007)《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试行)》(T/CAGHP006-2022)《崩塌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试行)(T/CAGHP011-2022)《崩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T/CAGHP032-2022)《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293-2022)《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办湿字〔2022〕191号)《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办水保〔2022〕133号)上列技术规范与标准执行其修订的最新版本。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流分析及流量求解泥⽯流分析及流量求解1)频率为P 的暴⾬洪⽔流量计算(P Q )泥⽯流峰值流量与沟⾕清⽔洪峰流量有关,⽽清⽔洪峰流量的⼤⼩⼜取决于暴⾬量的⼤⼩。
此次⼀⽚区泥⽯流沟⾕清⽔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式中:P Q —清⽔洪峰流量(m 3/s ) F —流域⾯积(km 2); i —1h ⾯⾬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流与暴⾬同频率、且同步发⽣、计算剖⾯的暴⾬洪⽔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流流量的前提下,⾸先按⽔⽂⽅法计算出剖⾯不同频率下的⼩流域暴⾬洪峰流量,然后选⽤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泥⽯流流量C 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流峰值流量(m 3/s );P Q —频率为P 的暴⾬洪⽔设计流量(m 3/s );C φ—泥⽯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流容重(t/ m 3);S γ—清⽔的⽐重(t/ m 3),取值为1.0;H γ—泥⽯流中固体物质⽐重(t/ m 3),取值为2.65;CD —泥⽯流堵塞系数,取1.1。
利⽤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流出⼭⼝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流流量计算表第三节泥⽯流流速计算泥⽯流流速是决定泥⽯流动⼒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前泥⽯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区各泥⽯流均属稀性泥⽯流,稀性泥⽯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西北地区(铁⼀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2-5)式中:cv ——泥⽯流断⾯平均流速(m/s );c H ——泥⽯流流体⽔⼒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流流⾯纵坡⽐降(‰);α——阻⼒系数。
利⽤以上公式计算的⼀⽚区2条泥⽯流沟峰值流速结果见表5-4。
泥石流流量计算全解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 (2-5)式中:c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α——阻力系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第一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国家标准1.水文地质术语(GB_T 14157-1993)2.工程地质术语(GB_T 14498-1993)3.岩溶地质术语(GB_T 12329-1990)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_T 14538-1993)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_T 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_T12719-1991)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 ∶ 50000)(GB_T 14158-93)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_T 14497-1993)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 5084-1985)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_T 14848-93)行业标准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_T0181-1997)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_T0224-2004)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_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_T0095-1994)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_T0096-1994)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_T0097-1994)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_T0059-1993)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0-1993)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1-1993)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2-1993)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3-1993)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_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_T0032-1992)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_T 0221-2006)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_T 0227-2004)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_T0130.4-1994)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_T0245-2004)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_T0239-2004)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_T0240-2006)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_T0241-2006)2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_T0220-2006)2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_T0218-2006)2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_T0219-2006)2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_T0223-2007)28.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_T0225-2009)第二篇: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GC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泥石流流量详细计算全解分析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沟名及编号 设计频率 K i (mm) F (km 2) Qp (m 3/s) Dc C φQc (m 3/s) 热藏龙哇沟2%0.820.31.67.221.10.51112.001%21.9 7.80 12.97 龙藏沟2% 0.820.3 0.5192.34 1.1 0.3333.43 1%21.92.533.71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
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行业标准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行业标准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
泥石流流量计算讲义
第二节 泥石流流量计算1)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流量计算(P Q )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有关,而清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暴雨量的大小。
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 式中:P Q —清水洪峰流量(m ³/s ) F —流域面积(km ²); i —1h 面雨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石流流量的前提下,首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剖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行泥石流流量C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 (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峰值流量(m ³/s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 ³/s );C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石流容重(t/ m ³);S γ—清水的比重(t/ m ³),取值为1.0;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 m ³),取值为2.65;C D —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1。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石流出山口峰值流量见下表5-3。
第三节泥石流流速计算泥石流流速是决定泥石流动力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一片区各泥石流均属稀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用西北地区(铁一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 (2-5)式中:cv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c H ——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石流流面纵坡比降(‰);α——阻力系数。
水工环行业使用规范
水工行业适用标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 ~ 1∶1000000)(DZ/T0095-1994)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 ~ 1 ∶ 200000)(DZ/T0096-19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 ~ 1∶50000)(DZ/T0097-1994)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 ~ 1∶500000)(DZ/T 0059-1993)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 1∶200000)(DZ/T0060-1993)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 1∶200000)(DZ/T0061-199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 1∶200000)(DZ/T0062-1993)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 1∶200000 )(DZ/T0063-1993)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 ?行业标准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 0227-2004)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4-1994)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23—2004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促进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建设,制定本规程。
1 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崩塌、滑坡(含崩滑危岩体,统称崩滑体,下同)变形和泥石流活动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等技术要求,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
1.2 本规范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生崩滑变形破坏和泥石流活动的监测,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变形破坏和泥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
2引用标准ZBD l4001—89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ZBD 14002—89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ZBDl4003—89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0060—93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50万)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3 术语3.1 崩塌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组成斜坡的部分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向下(多数悬空)崩落的块体运动。
规模大的称山崩。
有可能崩落的岩体称危岩体。
3.2 滑坡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组成斜坡的部分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沿斜坡内部一定的软弱面(带,一个或多个)发生剪切而产生的整体下滑破坏。
滑坡的下滑速度,一般较慢,但有的为高速。
3.3 泥石流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沟谷中或斜坡上,饱含大量泥土和大小石块等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
泥石流形成、爆发的主要条件是:有利的地形,丰富的土石固体物质,大量且集中的水源。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之间,都有一些过渡类型,详见附录。
它们往往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强。
3.4 地质环境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组成的体系,主体由岩石圈及其风化产物—土壤两大部分组成。
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是在最新造山运动与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后形成的。
人类及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活动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
3.5 地质灾害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作用或影响下,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圈安全与发展的地质事件,统称地质灾害。
狭义的定义是: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作用下或影响下,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建设和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按致灾速度,地质灾害可以分为突发性的和缓慢性的两大类。
4 总则4.1监测目的与任务4.1.1研究崩滑体、泥石流的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诱发其变形破坏或活动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稳定性。
为地区经济开发规划和建设计划提供资料,促进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4.1.2研究和掌握崩滑体变形破坏与泥石流活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灾害防治提供资料,并指导防治工程施工,检验防治工程效果,保证防治工程质量和效益。
4.1.3研究、制定崩滑体变形破坏判据和泥石流活动判据,及时地按程序进行预报。
预报灾害发生、发展及其时间、空间和强度,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
4.2监测站(点)等级划分4.2.1崩滑体、泥石流监测站(点),按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划分成三级,见表4.2.1。
表4.2.1监测站(点)分级表4.2.2所处位置同等重要的崩滑体、泥石流,在每一级内按其规模大小分为三等,见表4.2.2。
表4.2.2监测站(点)分等表4.2.3未列入专门监测对象又有一定活动性的崩滑体、泥石流,可列入群(众)测群(众)防对象,发动、组织当地居民进行监测,专业监测部门负责技术指导。
5 基本要求5.1对确定进行监测的崩滑体和泥石流,必须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做依据。
这些资料是:5.1.1地质调(勘)查报告(或说明书)。
主要内容包括:a.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等。
b.崩滑体、泥石流的特征与成因,包括:规模、类型和一般特征,形成条件和发育过程,变形或活动特征等。
c. 崩滑体、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合评价,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因素与影响因素等。
5.1.2崩滑体、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
5.1.3尽可能详细的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
5.2崩滑体、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之前,应有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书,监测单位根据任务书编制监测设计书。
监测设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和监测的重要性,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崩滑体、泥石流的特征、成因和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成果,监测精度要求,监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预报方案,监测经费预算。
监测设计书应通过下达任务的上级部门的审批。
5.3监测内容的确定原则是:5.3.1根据崩滑体、泥石流赋存条件、地质特征和变形、活动的主要因素与相关因素。
5.3.2根据崩滑体变形破坏的可能方式和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方式。
5.3.3根据崩滑体变形阶段、变形量和泥石流发育阶段。
5.3.4根据崩滑体、泥石流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和预报模型、判据的需要。
5.3.5 I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Ⅱ级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应尽可能齐全。
并均随其发展过程和状况逐渐齐全、拓宽、加深或逐渐减少、撤销。
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应按少而精的原则确定,抓着主要因素,监测绝对位移和变形、活动的主要相关因素。
5.4崩滑体、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应在监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重要性和危害性、监测环境优劣情况和难易程度、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等,本着先进、直观、方便、快速、连续等原则确定。
I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Ⅱ级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监测。
多种方法监测所取得的数据、资料,互相联系、互相校核、互相验证,并做出综合分析,取得可靠的结论。
5.5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精确可靠;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能力强,受温度、冻融、风、水、雷电、振动等作用影响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仪器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故障少,并便于维护和更换。
监测仪器、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
5.6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
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自检、自校功能,或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定。
在自动化监测和同时,仍应适当地进行人工监测,保证在自动化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观测数据不致中断。
5.7崩滑体变形监测精度,根据其变形量确定。
一般情况下,监测误差应小于变形量1/5~1/10。
5.8及时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
在有条件的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
5.9及时进行崩滑体变形破坏预报和泥石流发生、发展、爆发预报。
预报分为预测(或中长期预报一年以上)、预报(或短期预报,一年至几天)、警报(或临发预报,几天至几十分钟)。
预测和一个月以上的预报,在月报、季报、年报中提出;一个月以下的预报和警报,随时出现随时提出,以专报形式提交。
向社会发布的预报,由政府发布。
6 崩塌与滑坡监测6.1监测内容6.1.1崩滑体监测的内容,分为变形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宏观前兆监测。
6.1.2崩滑体变形监测。
一般包括位移监测和倾斜监测,以及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
6.1.2.1位移监测。
分为地表的和地下(钻孔、平硐内等)的绝对位移监测和相对位移监测,是体监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
a.绝对位移监测。
监测崩滑体的三维(X、Y、Z)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
b.相对位移监测。
监测崩滑体重点变形部位、裂缝、崩滑带等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包括张开、闭合、错动、抬升、下沉等。
6.1.2.2倾斜监测。
分为地面倾斜监测和地下(平硐、竖井、钻孔等)倾斜监测,主要用以监测崩滑体的角变位与倾倒、倾摆变形及切层蠕滑。
6.1.2.3与崩滑体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
一般包括地声监测、地应力监测和地温监测等。
这些物理量不能直接反映变形量,但能反映变形强度,可配合其他监测,分析、掌握变形动态,进行崩滑变形破坏预报。
6.1.3崩滑体形成和变形相关因素监测。
一般包含下列内容:6.1.3.1地表水监测。
监测与崩滑体形成和再活动有关的地表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崩滑体的影响,研究地表水动态变化与崩滑体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表水与崩滑体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6.1.3.2地下水监测。
监测崩滑体范围内钻孔、井、硐、坑、盲沟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监测泉水的流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监测土体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等。
研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崩滑体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6.1.3.3气象监测。
监测降水量、降雪量、融雪量、气温、蒸发量等,进行降水与崩滑体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6.1.3.4地震监测。
监测附近及外围地震情况,分析地震强度及其发生时间、地点,评价其对崩滑体稳定性的影响。
6.1.3.5人类活动监测。
监测与崩滑体的形成、再活动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如洞掘、削坡、加载、爆破、振动、渗漏、水库或渠道水位变化等,并据以分析其对崩滑体稳定性的影响。
6.1.4崩滑体变形破坏宏观前兆监测。
一般包含下列内容:6.1.4.1宏观地形变监测。
监测崩滑体变形破坏前,常常出现的地表裂缝和前缘岩土体局部坍塌、鼓胀、剪出,以及建筑物或农田、道路等的破坏等。
测量其产出部位、变形量及其变形速率。
6.1.4.2宏观地声监听。
监听在崩滑体变形破坏前,常常发出的宏观地声。
它标志着岩石被剪断或滑带附近碎块石与其下伏滑床之间的剧烈摩擦,是崩滑体剧烈变形破坏的前兆。
应监听其发出地段,并立即做出预报。
6.1.4.3动物异常观察。
观察崩滑体变形破坏前,其上动物(鸡、狗、牛、羊、鼠、蛇等)常常出现的异常活动现象。
动物异常是低频前兆地声(可听声范围以外)和微振动信号引起它们的敏感反映,一般出现在崩滑前数日或数小时。
6.1.4.4地表水和地下水宏观异常监测。
监测崩滑体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突变(上升或下降)或水量突变(增大或减小),泉水突然消失、增大、变混或突然出现新泉等。
它反应崩滑体变形破坏了原地下水、地表水的运动状态,一般出现在剧烈破坏前数日或数小时。
6.1.5崩滑体都应进行变形监测中绝对位移、相对位移监测和宏观前兆监测,以及主要相关因素监测;有条件时应进行变形监测中的其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