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及特点

合集下载

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动的过程、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动的过程、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动的过程、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对于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动的过程、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对于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变动过程、现状及趋势,具体目的如下:1. 原因分析:通过分析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动的原因,掌握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流动的主要动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依据。

2. 现状描述:对当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就业状况、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的现状,为城市管理提供参考。

3. 趋势预测:通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动的原因分析。

面的现状分析。

(3)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

2.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相关的学术论文、政府文件、统计数据等进行搜集和整理,为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2)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就业状况等具体情况。

(3)统计分析法: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流动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就业状况、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

四、研究计划1. 时间安排本次研究预计于2022年10月开始,历时6个月。

2. 研究步骤(1)文献调研和相关材料收集。

(2)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3)数据统计和分析。

(4)撰写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动的过程、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2)对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流动的主要动因进行了分析。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的人口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

首先,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在不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150万人。

这主要是由于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同时,北京还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进入。

其次,北京市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的人口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青年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也在增加,这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北京市的人口空间分布也在不断调整。

近年来,北京市对于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控和优化,推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此外,北京市还加大了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动的引导,优化了人口空间布局,缓解了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

最后,北京市的人口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大量的人口涌入给北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例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其次,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也对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的制约。

此外,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也需要重视和解决。

综上所述,北京市的人口发展呈现出持续增长、结构变化、空间调整以及面临挑战等几个主要特点和趋势。

在未来,北京应该进一步加强人口管理和调控,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提高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解决人口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5-02-122014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4%。

常住人口出生率9.75‰,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4.83‰。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1人,比上年末增加22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3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万人。

表1 2014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指标人数(万人)比重(%)常住人口2151.6100.0按城乡分:城镇185986.4乡村292.613.6按性别分:男性1106.551.4女性1045.148.6按年龄组分:0-14岁213.09.9 15-59岁1617.075.260岁及以上321.614.9其中:65岁及以上212.39.9按功能区分:首都功能核心区221.310.3城市功能拓展区1055.049.0城市发展新区684.931.8生态涵养发展区190.48.9二、综合经济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6.3亿元,增长7.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9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278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1.7:77.5调整为0.7:21.4:77.9。

图1 2010-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表2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比重(%)地区生产总值21330.87.3100.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59.0-0.10.7第二产业4545.5 6.921.4第三产业16626.37.577.9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161.3持平0.8工业3746.8 6.017.6建筑业907.410.6 4.3批发和零售业2447.7 5.51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8.1 6.8 4.4住宿和餐饮业381.9-0.2 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62.011.79.7金融业3310.812.315.4房地产业1329.2-2.2 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00.2 5.88.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62.611.17.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6.011.40.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2.413.20.8教育859.09.7 4.0卫生和社会工作468.110.7 2.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0.4 1.9 2.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76.9-2.6 2.7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资料北京人口近三十年变化

资料北京人口近三十年变化

00000北京近三十余年的人口种群变化0000一、2010年2011年北京人口数量示意图0000从人口看,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7万人,密度为123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5人。

常住外来人口742.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8%。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7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

20100103020160000二、北京市流动人口特征00000(一)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特征00000北京市大规模流动人口变化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在这之前流动人口的变动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发展阶段,000001.1978—1992年是快速增长时期00000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现大幅度上升,这也与这段时期特殊的经济政策和发展特点密切相关。

7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业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之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北京市作为祖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因此对外来人口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加之城乡差距的加大,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愿意到城市中谋求生路。

这样就形成了这段时期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

数据显示1977—1992年问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3%,是低水平发展阶段增长率的近4倍。

0002.1993一现今是震荡上升时期00000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出现更大幅度的增加,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震荡上升的特点。

90年代后期北京市流动人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幅度较大,年均降幅达到8%。

是由于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加之这段时期内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流入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数量减少。

2000—2008年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2.5%(见图1),升幅与90年代末流动人口下降的速度相当。

人口习题

人口习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下表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第五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变化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性别比为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

1.从表中可以得出,在各类人口中,绝对数增长最多的是A.城市人口 B.女性人口C.老龄人口 D.流动人口2.下列关于近1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特点中,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人口数量在减少 B.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C.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 D.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偏高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4.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表为某国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根据人口增长特点变化的一般规律,表1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6.目前该国A.外迁人口增多B.少年儿童比重降低C.老龄化趋势减缓D.社保负担减轻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8.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图为南亚地形图,读图并结合表1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9.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大是因为印度比中国:①国土面积大②平原面积大③低海拔面积比重大④水热丰富区面积比重大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分析表1可得出,2012年中国比印度:A.净增加人口数量少 B.0—14岁人口数量多C.老龄化严重 D.城市人口数量少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描述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主要影响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

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图1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图2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在城市规划图中,图例②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合适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反映该城市目前发展的人口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 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20 摘 根 0 0年 和 最 新 的 2 1 人 口普 查 资料 分 析 了 2 1 北 京人 口的 空 间 分 布特 征 , 0 0年 00年 以及 近 1 人 口的 空 间分 布 变 0年
动 。研 究表 明 , 京 人 口增 长 十 分迅 速 , 城 区人 口依 然 在 增 加 , 有 西城 和 崇 文 区 出现 了人 口 净 减 少 , 北 老 仅 其他 区域 人 口都 在 增
3 2
城市发展研究 1 9卷 2 1 0 2年 6期 Ura tde 11 . 0 2 b n Su isVo.9 No 6 2 1

娜 等 :0 0~2 0年 北 京 市 人 口 空 间 分 布 与 变 动 研 究 20 01
社 会 问题
快, 城八 区 1 0 城 市 化 , 0% 出现 了 人 口郊 区化 ( 路 俞 等 ,0 6 。1 9 - 2 0 2 0 ) 9 6 0 6年 北 京 中 心 城 区 人 口 出现
了先增 加后 减 少 , 郊 区 和远 郊 区 人 口增 长 快 ( 近 王
统计 口径 的 一 致 , 里 还 是 按 照 合 并 前 的东 城 、 这 西
城 、 文 、 武 四大 城 区 来 分析 。 在地 域 概 念 上 , 崇 宣 将
北京 市 14 0 m 6 1k 土 地 范 围 划 分 为 中 心 城 区 ( 城 老
区域 规 划 和政 策 的 启 示 。
【 键 词 】 口分 布 ; 口变动 ; 京 关 人 人 北 【 中图 分 类 号 】 9 13 K 0 . 【 献标识码 】 文 A
前 言
世 界进 入 了城 市化 的快 速 发展 阶段 , 着 发达 随 国家 的城 市化 已经 完成 , 市 化 的重 心 已经 转 移 到 城 了发展 中国家 ( 合 国人 居署 ,0 1 。而 在 一些 发 联 20 )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坛洛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坛洛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坛洛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下列各题。

23. 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B. 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C. 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D. 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24.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B. 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 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参考答案:23. C 24. D23. 东亚地区,环节①是海水蒸发,水量7月份较大,A错。

南亚地区,热带季风气候,环节②是大气降水,水量7月份较大,B错。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环节③是地表径流,水量7月份较小,C对。

开普敦附近,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份是夏季,环节⑥是植物蒸腾,水量1月份较大,D错。

24. 环节①是蒸发,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小,A错。

环节③是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B错。

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分布,C错。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⑤地下径流、环节⑥蒸腾的水量,D对。

2. 有关地方时的正确说法是A. 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B. 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C. 西安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要早D. 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参考答案:B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地球从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西安在120°E以西,因此,西安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早;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东八区旳区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3. 关于地中海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主要分布在纬度为30°—40°的大陆西岸D、对应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参考答案:A4. 重庆的小红到某沿海城市旅行,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北京入学人口统计表

北京入学人口统计表

北京入学人口统计表摘要:1.北京入学人口统计表概述2.北京入学人口的变化趋势3.北京入学人口的主要特点4.北京入学人口的变化原因及影响正文:1.北京入学人口统计表概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北京市近年来的入学人口统计表数据。

统计表详细记录了北京市各学段入学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市入学人口的变化趋势、主要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北京入学人口的变化趋势根据统计表数据,近年来,北京市入学人口呈现出以下变化趋势:(1)总体入学人口呈上升趋势。

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入学人数都在逐年增加,这反映出北京市人口增长的整体趋势。

(2)各学段入学人口比例逐渐趋于合理。

在过去,由于各种原因,北京市各学段入学人口比例不尽合理。

但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各学段入学人口比例逐渐趋于合理。

3.北京入学人口的主要特点(1)城市与农村入学人口差距较大。

统计表显示,北京市城市地区入学人口数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这反映出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

(2)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无论是哪个学段,男女入学人口比例都较为接近,体现出北京市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

4.北京入学人口的变化原因及影响(1)原因:北京市人口增长是入学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政策调整也是入学人口变化的重要原因。

(2)影响:入学人口的增加对北京市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学需求。

总之,通过对北京入学人口统计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市入学人口的变化趋势、主要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背景资料:2000年北京市人口特征统计数据

背景资料:2000年北京市人口特征统计数据

背景资料:2000年北京市人口特征统计数据1、北京市人口地理分布北京市人口分布以城区为中心,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人口分布也由城区向近郊区、远郊区县伸延。

北京市常住人口的62.7%集中在城近郊区,37.3%分布在远郊区县,这是北京作为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一个特点。

四个城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5.6%,但人口密度达到24072人/平方公里。

近郊四区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47.1%,密度为4958人/平方公里。

远郊10个区县人口占总人口的37.3%,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328人。

在这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宣武、西城、崇文三区(平均密度25376人/平方公里)的人口总量只占11.7%,人口最多的为朝阳、海淀、丰台三区(占人口总量43.5%)的人口密度平均只有4875人/平方公里。

2、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2000年,0-14岁人口占13.6%,15-64岁人口占78.0%,65岁及以上人口占8.4%,年龄中位数高达34.4岁。

按国际通用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7%,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者,即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2000年北京的人口年龄结构符合以上标准,北京人口已进入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其突出特点是老年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快。

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也带动了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比例的增长。

全市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117.2万,占全市家庭户的28.6% 在全市家庭户中,相当一部分家庭是只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隔代户,共35.8万户,占有老年人家庭户比重的30.5%。

而单身老人户有12.9万户,占11.0%。

3、北京市的家庭概况2000年,共有家庭户409.7万户,家庭户人口1192.3万人,平均每户2.9人。

从趋势上看,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家庭更加趋于核心化(见图-1)。

家庭户平均规模的缩小,还体现在家庭户内代数的减少。

一代户的比重占30.9%;二代户占54.7%;三代户占14.1%;四代户及以上占0.3%。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一、典例引领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1)C (2)B [第(1)小题,C对,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

A错,该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不能反映出具体的人口数量。

B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

D错,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

第(2)小题,B对,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

A、C错,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可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导致收入剧降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但对人均消费影响较小。

D错,欧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这一问题。

]二、考点透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甲图乙图丙图人口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还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增长型):0~14岁儿童比例在40%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4%以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0~14岁儿童人口比重占30%~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4%~7%,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型(缩减型):0~14岁儿童比重在30%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7%以上,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

人文地理作业-2000年以来北京市人口重心分布变化

人文地理作业-2000年以来北京市人口重心分布变化

2000年以来北京市人口重心分布变化2012.11摘要:通过文献查找和数据分析,根据从期刊文献中搜集的数据,研究了北京市2000年以来人口重心分布变化。

研究表明,2000年北京市的人口重心位于朝阳区, 并距离海淀区很近。

自2000年以来,人口重心向海淀和昌平方向移动。

城市中心区和远郊区的人口比重减少,外围区和近郊区的人口比重增加。

关键词:人口重心分布人口比重正文:人口分布和人口移动是人口过程最基本的空间表现形式。

随着人口过程及其制约因素的发展变化,人口的地域分布状况也在不断变动。

变动的结果是改变了人口分布的格局,并深刻影响了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变动的进程。

通过文献查找和数据分析,研究北京市2000年以来人口重心分布变化,有助于了解北京城市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对于人口再分布和区域性人口控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城市化建设提供辅助参考价值。

1、数据根据从期刊文献中搜集的数据,绘制北京市各区县常住人口数及年平均增长率变化表,见表一。

2、 人口重心的移动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一点就是人口分布重心。

对于较小的行政区,可以取其行政中心所在地的坐标作为其人口分布重心。

实测一地区人口分布重心的公式为:∑∑=jjj PX P X ∑∑=jjj YY P Y式中:X,Y 为人口重心座标;X j ,y j 为第j (j =l ,2,…, n )小区代表地点的座标;P j 为第j 小区的人口数。

2000年北京市的人口重心位于朝阳区, 并距离海淀区很近, 说明北京市近些年的人口分布偏北。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缓慢, 所占北京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北部朝阳、海淀、昌平和顺义四区近些年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很快, 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所以导致全市的人口重心偏北。

从表1 可见, 四区人口增长率很快, 其中2006-2010年昌平区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达25%,海淀、朝阳和顺义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了5%。

上海亭新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海亭新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海亭新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

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石油加工品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图中铁路由中国铁建采用中国标准重新建造,设计时速从原来30km/h提升至 90km/h, 2015年2月14日建成通车。

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中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据此完成16~18题。

16.该国建设洛比托大型炼油厂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炼油技术D.增加当地就业17.影响图中铁路乙段线路弯道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经济D.技术18.该铁路设计时速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该国经济快速发展B.中国铁路建设技术的进步C.铁路修建成本的降低D.铁路沿线资源的开发参考答案:16.A 17.A 18.B2. 2014年,目前北京61.5%的人口集中在“城六区”,“城六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37人,人口出生率为9.75‰。

下图为北京市2011~2014年人口变化示意图。

回答第3-4题。

3.2011~2014年北京市()A.常住外来人口降低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B.常住外来人口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统计范畴C.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呈逐渐加快趋势D.人口再生产模式为过渡型模式高增长阶段4.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超过了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大伦敦(每平方千米5437人)和东京(每平方千米5984人)。

这说明()A.北京市环境承载力高B.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分布过于集中C.我国城市化水平过高D.北京郊区自然环境恶化不宜居住参考答案:3.A4.B3.【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增长及简单的地理计算,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外来人口一般以青壮年为主,所以能够减缓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A正确;常住外来人口是常住人口,已经改变了住所,并有一定年限,属于人口迁移,B错误;据图数据计算常住外来人口呈递减趋势,C错误;常住人口出生率为9.75‰,属于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说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D错误;故A正确。

人文地理作业-北京市建国以来人口变化(数量、空间)情况

人文地理作业-北京市建国以来人口变化(数量、空间)情况

⼈⽂地理作业-北京市建国以来⼈⼝变化(数量、空间)情况北京市建国以来⼈⼝变化情况2012.11摘要:本⽂根据北京统计信息⽹的《北京60年》和《北京统计年鉴》(2010、2011)提供的数据资料,采⽤描述法研究了北京市建国以来⼈⼝变化情况,发现北京市⼈⼝在数量上基本处于增长状态,⾃然增长率在不同时期的波动较⼤,依据⼈⼝总量和⾃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可分为五个阶段。

⼈⼝再⽣产类型由建国初期的“⾼低⾼”型逐步⾛向“三低”型稳定增长。

北京市⼈⼝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建国初期的低⽔平到现在城镇化发展进⼊了全⾯发达阶段。

⼈⼝密度始终处于增长状态。

城市中⼼区的⼈⼝向外围区迁移,⼈⼝增加主要集中在外围区和近郊区为主, 少部分发⽣在远郊区。

关键词:常住⼈⼝⼈⼝再⽣产类型⼈⼝城市化⼈⼝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正⽂:⼈⼝与⾃然资源、⽣态环境、社会经济、科技⽂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地巨系统的运⾏中,⼈⼝是⼀个关键⽽且敏感的要素,它既是⼈类活动的动⼒基础,⼜是地域综合体的形成核⼼,其变动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挥着最深刻、最活跃的作⽤。

研究北京市建国以来的⼈⼝变化,探讨北京市⼈⼝的数量和空间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对于探索北京市⼈⼝演变规律,研究⼈⼝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确⽴未来⼈⼝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北京市建国以来⼈⼝数量的变化情况1.1北京市建国以来常住⼈⼝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根据北京统计信息⽹的《北京60年》和《北京统计年鉴》(2010、2011)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北京市1949年⾄2011年的常住⼈⼝数量的变化进⾏分析,绘制常住⼈⼝总量折线图,见图⼀,常住⼈⼝⾃然增长率变化图,见图⼆。

从图中发现,北京市常住⼈⼝总量⾃建国⾄今基本处于增长状态,但是也出现过负增长时期,⾃然增长率在不同时期的波动较⼤,依据⼈⼝总量和⾃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可分为五个阶段:1950年⾄1960年——⼈⼝⾼速增长阶段。

1949年北京常住⼈⼝为420.1万⼈,到1960年达到739.6万⼈,11年间全市常住⼈⼝增加319.5万⼈,平均每年增加29万⼈。

运输需求管理

运输需求管理

北京市城市运输需求管理应用分析王一鸣曾强杨子明肖莛瀚丁聪谢一鸣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使是作为城市交通体系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也面临诸如城市交通拥挤等交通难题。

现行最有效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等交通问题的途径是调整交通运输需求结构。

本文结合国内外运输需求管理的案例,从理论上分析运输需求管理作用的原理,依据北京市现实情况对北京市现行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管理政策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运输需求管理城市交通北京市一、运输需求管理原理分析1.1运输需求管理的含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所谓运输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和措施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管理手段及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线路等的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减少或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均衡化。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以效率和消耗的综合效应为基础,对各种出行手段进行等级划分。

效率高而消耗低的出行优于效率低而消耗高的出行,赋予其优先权,鼓励其出行。

1.2运输需求管理的层次运输需求有其广泛性、多样性、派生性、规律性、不平衡性、部分可替代性等特点,因而运输需求管理策略可以从三个层次考虑。

运输需求管理策略层次有如下划分1)城市总体规划层次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使解决交通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城区土地利用性质的规划及道路、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决定了城市人口及货物的流动。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避免严重的潮汐现象,进而从根源上减少运输需求。

2)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层次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包括城市道路网络、路网结构、交通枢纽、站、场等布局,及对外交通干线的专业规划,它决定了客货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分布。

城市交通枢纽的布局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客货的运输方式,有利于缓解运输需求的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3)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层次如今交通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很大程度是因为城市总体规划及交通综合规化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方面问题一般很难解决,同时对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是很大的考验。

北京为什么越来越大?

北京为什么越来越大?

北京为什么越来越大?蔡之兵;张可云【摘要】北京变得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北京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分析,首先明确北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规模增速“过快”的问题而不是人口规模“过大”的问题.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对北京人口规模逐渐扩大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发现户口附带利益因子、实现自我价值因子、城市自身魅力因子以及外部因素推动因子是导致北京变得越来越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世界城市的发展定位,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北京;规模;因素;世界城市;建议【作者】蔡之兵;张可云【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一、引言适当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聚集将会带来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等正外部性经济效应,从而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帮助。

但是如果城市规模过度扩展,人口过度聚集,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将会被拥挤效应等负外部性经济效应所取代,从而损害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人口变化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就始终处于快速增加的状态,如图1所示,197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781万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增长至2069万人,与重庆市和上海市同成为中国仅有的三个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的城市。

从图1中可以发现,在1978-2012年三十多年间,除了1998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为负值以外,其余年份北京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都为正值,1995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大速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1.2%;而最近几年,虽然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大速率在下滑,但是仍然保持2个百分点以上的较高速度。

图1 1978—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变化数量北京市不断扩大的人口规模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诸多学者也对北京不断扩大的人口规模进行研究。

北京东城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

北京东城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

北京市东城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着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全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2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3.3%。

常住人口密度为2.2万人/平方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61人。

计划生育率为98.8%。

表1 2014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二、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2亿元,比上-1-年增长7.0%,占全区GDP的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62.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全区GDP的95.9%。

从行业构成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超过10%,这四大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1017.6亿元,占全区GDP 的58.7%,是支撑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表2 2014年东城区地区生产总值-2--3-重点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合计实现增加值1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区GDP 的比重达到67.0%。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24.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全区GDP 的比重为13%。

财政: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含基金预算收入)达到156.0亿元,比上年增长6.0%。

从主要税种来看,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是构成全区财政收入的五大税种。

其中,营业税实现4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企业所得税实现29.3亿元,比上年下降22.3%;增值税实现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房产税实现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城市维护建设税实现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北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男女比例及人口分布情况分析

北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男女比例及人口分布情况分析

北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男女比例及人口分布情况分析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达2189.3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35.70万人,同比增长1.66%。

自2015年起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数量逐年下滑,2019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745.6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19.00万人,同比减少2.48%,2020年首次出现大幅增加,且超过2014年水平,达近五年来最高水平,2020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数量达841.8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96.20万人,同比增长12.90%。

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数量长期占据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三成以上的比例,但自2015年起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数量的比例逐年下滑,2019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数量的34.62%,较2018年减少了0.87%,2020年增幅明显,且超过2014年水平,达近五年来最高水平,2020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数量的38.45%,较2019年增长了3.83%。

从城乡人口数量来看,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增幅明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数量为1916.6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51.6万人;乡村人口数量为272.7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15.9万人。

从城乡结构来看,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占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的87.54%,较2019年增长了0.94%;乡村人口数量占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的12.46%,较2019年减少了0.94%。

从男女人口数量来看,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数量为1119.5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25.5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1069.8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10.8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北京市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及特点
一、人口发展变化情况
(一)常住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增量、增速保持“双下降”趋势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36.8万人,增量减少8.7万人,增速为1.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外来人口为818.7万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16万人,增量减少12.9万人,增速为2%,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具体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十二五”以来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呈平稳下降的趋势。

增量从2011年的56.7万人降至2014年的36.8万人,增速从2.9%降至 1.7%,是“十二五”以来最低水平。

二是“十二五”以来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量、增速进一步放缓。

增量从2011年的37.7万人降至2014年的16万人,增速从5.4%降至2%。

常住外来人口增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十二五”前3年常住外来人口增量占人口增量的比重64.2%,降到2014年的43.5%。

人口增量下降、增速放缓既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也与产业结构调整、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生活成本、交通成本提升有关。

(二)分布情况
1.从环路上看
环路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展,即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

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人
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7.1%;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941万人,占全市的43.8%;五环以外1098万人,占全市的51.1%。

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且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

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637.6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的77.9%;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532.1万人,占全市的65%;五环以外422.5万人,占全市的51.6%。

2.从行政区划上看
一是从4个功能区看,2014年末,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人口最多,达到1055万人,占49%;其次是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为684.9万人,占31.8%;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人口相对较少,分别为221.3万人和190.4万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0.3%和8.9%。

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外来人口最多,达到436.4万人,占全市常住外来人口的53.3%;其次是城市发展新区,常住外来人口为296.9万人,占36.3%;而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外来人口相对较少,分别为54万人和31.4万人,所占比重分别为6.6%和3.8%。

二是从区县看,常住人口位居前3位的区县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3区人口占全市总量的46%。

常住外来人口位居前3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3区外来人口占到全市的52.6%。

门头沟区、平谷区、密云县和延庆县4个区县的常住外来人口均不足10万,占全市比重仅为2.6%。

3.从人口密度上看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 人口密度也逐步上升。

2014年,全
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比2011年增加81人/平方公里(2011年为1230人/平方公里)。

西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为25767人/平方公里,而延庆县最低,只有158人/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密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开始向外围逐渐降低。

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3953人/平方公里,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2.9倍,是城市发展新区的22倍,是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09.9倍。

4.从从业人员上看
一方面从产业情况看,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1111.3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94.5万人,增长36.1%。

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16.6万人,增加15.4万人,增长7.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94.7万人,增加279.1万人,增长45.3%。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5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47.8万人,占13.3%;制造业138.5万人,占1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1.7万人,占1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3.0万人,占8.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5.2万人,占8.6%。

另一方面,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595.6万人,占53.6%;城市发展新区246.9万人,占22.2%;首都功能核心区202.3万人,占18.2%;生态涵养发展区66.2万人,占6.0%。

二、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
(一)人口向城市发展新区集聚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从各功能区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看,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
所占比重从2011年的31.2%上升到2014年的31.8%,上升了0.6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所占比重仅增加0.1个百分点,而首都功能核心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3个和0.4个百分点。

从各功能区人口增速看,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增长最快,与2011年相比,快于全市2.1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体现了人口从中心城区向发展新区聚集的趋势。

(二)就业人口向更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聚集
从就业人口构成看,201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4%、12.8%和8.6%,比2004年分别提高4.4个、3.8个和3.1个百分点。

制造业从业人员继续排在前列,但其规模已从2004年的148.8万人降到138.5万人,减少10.3万人,所占比重下降8.6个百分点。

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我市产业结构向更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