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二碘硅烷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二碘硅烷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二碘硅烷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黄明星;杨海波;姚晓艳;郑佳
【期刊名称】《化工生产与技术》
【年(卷),期】2022(28)4
【摘要】介介绍了二碘硅烷性质,叙述了包括以硅烷与碘化氢、以苯基硅烷与碘、硅和碘化氢或硅和氢/碘为原料、二氯硅烷、二苯硅烷和碘化氢为原料的合成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领域。

认为随着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二碘硅烷作为新的硅前驱体材料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苯硅烷原料路线和二氯氢硅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前景。

【总页数】4页(P14-16)
【作者】黄明星;杨海波;姚晓艳;郑佳
【作者单位】浙江巨化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64.11
【相关文献】
1.(E)-叔丁基(1-碘基-1-戊烯基-3-氧代)二甲基硅烷的合成
2.三甲基碘硅烷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甲基苯基二氯硅烷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4.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三甲基碘硅烷参与的抗生素药物合成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_三甲基硅烷_硼酸酯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_张利萍

三_三甲基硅烷_硼酸酯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_张利萍

由结构式来看,硼元素最简单的引入方法是 使用硼酸为原料,大多数合成方案也是如此; 而 不以硼酸为原料的合成方法报道较少 ,且合成效 果不好。如 M. G. Voronkov 等人采用三氧化二硼 与六甲基二硅氧烷反应来制备三 ( 三甲基硅烷 )
1213 。 收稿日期: 2012作者简介: 张利萍 ( 1962 —) ,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 有机硅材料与电解液的研究开发。 E - mail: tczlp62@ 126. com。 * 基金项 目: 广 东 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核 心 技 术 攻 关 项 目 ( 2011A010802004 ) 。
与六甲基二硅胺结构相似的六甲基二硅硫烷 也能与硼酸反应制备三 ( 三甲基硅烷 ) 硼酸酯 ( 见式 5 ) , 在 110℃ 下 反 应 的 产 率 为 81% [12]。 但该反应生成的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 的剧毒气体,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该合成路 线的工业化应用受到了限制。
回流 SiSSi + H3 BO3 → OSi SiOBOSi + H2 S
硼酸酯,反应需要在压力容器内进行,350℃ 下 [6 ] 反应 27 h, 产率仅 13. 3% 。 也有人将硼酸铵 与六甲基二硅胺在溶剂中反应制备三 ( 三甲基 [7 ] 硅烷) ,产率仅 40% 。 大多数以硼酸为原料合成三 ( 三甲基硅烷 ) 硼酸酯方案 ( 见式 2 ) 改变的仅仅是三甲基硅基 的来源及使用的添加剂种类。通用电气公司将硼 酸与三甲基烷氧基硅烷 ( 过量 2 ~ 5 倍 ) 在对甲 苯磺酸催化和回流温度下反应,然后经蒸馏得到 [1 ] 三 ( 三甲基硅烷) 硼酸酯 , 反应产率未报道, 但由三甲基烷氧基硅烷的用量来看 ,反应较难进 行,产率必定不高。

酰基硅烷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酰基硅烷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i f te f e n y e a r s o f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t he s y n t h e s i s i n o r g a n i c c h e mi s t y r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Fu n c t i o n a l g r o u ps i n t h e a c y l s i l a n e
2 0 0 0年 ,Mo r a n 等¨ 将N 一 溴 代 丁二酰亚 胺 ( N B S ) 用于 2 一 甲基硅基一 1 , 3 一 二噻烷 的氧化 水解 。实验结 果显 示 :生成 的芳 香族酰基硅烷易被进 一步氧化成羧 酸。后来 ,通 过加入 碱和 降 低反应温度有效地 阻止了酰基硅烷氧化为羧酸 。
T A N G B e i , W A NG X i a o j u a n ( 1 H e n a n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o f A p p l i e d T e c h n o l o g y , He n a n K a i f e n g 4 7 5 0 0 1 ;2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e m i s t r y , S h a n g q i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e n a n S h a n g q i u 4 7 6 0 0 0 ,C h i n a )
me t h o ds o f t he s i l a n e c o mp o u n ds whi c h g r e a t l y p r o mo t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i s ie f l d .

六氯乙硅烷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六氯乙硅烷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六氯乙硅烷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杨典* 赵雄 万烨 孙强 郭树虎 王芳 裴蕾(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河南 洛阳 471023)摘要:重点介绍了半导体原料六氯乙硅烷的制备工艺,包括精馏法、吸附法、萃取法、光氯化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组合。

对比分析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半导体原料六氯乙硅烷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

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发展六氯乙硅烷制备工艺对多晶硅厂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六氯乙硅烷;反应精馏;吸附精馏;提纯 中图分类号:TQ127.2 文献标识码:A 六氯乙硅烷是一种高效脱氧剂,也是一种生产乙硅烷的原料,可以用来生产无定形硅薄膜、光学纤维原料、玻璃、MoSi2 等[1,2]。

在光伏行业中,Si 2Cl 6是多晶硅残液中最具高附加值的成份[3,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六氯乙硅烷制备工艺的介绍,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六氯乙硅烷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

1 六氯乙硅烷的制备工艺六氯乙硅烷的主流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精馏法、吸附法、反应法,反应精馏法,吸附-精馏法等,国外对六氯乙硅烷的制备研究较早,制备工艺也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在六氯乙硅烷的提纯精制受到技术积累的限制,目前仍没有成熟的生产工艺。

1.1 吸附联合精馏法Ishikawa K [5]提出了一种采用吸附联合精馏的工艺提纯制备高纯度Si 2Cl 6的方法。

包含Si 2Cl 6的原料在N 2的保护氛围下通过一段内附吸附剂(吸附剂是颗粒活性炭, 5-500nm)在120℃下加热8h,从而得到高纯度的Si 2Cl 6。

然后,物料会在N 2保护下通过一个精馏装置在142-148℃下去除DCS,TCS,STC 等成份,金属杂质也进一步减少。

从而制备0.1ppm 或者是0.05ppm 甚至更少含量氯硅烷杂质的Si 2Cl 6产品。

石川兴二[6]同样采用类似的方法通过去除原料液中的金属杂质,制备纯度为99.5%,杂质为0.07ppm 一下的Si 2Cl 6产品。

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 昌大 学 化 学 系 ,南 昌 30 3 ) 南 3 0 1
摘 要:介绍 了合成 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直接合成法、有机金属合成法、热缩合法 、硅 氢加成法 、
氯 代 乙基硅 烷脱 氯化 氢法 等 ,并 简 明地 分 析 了各种 方 法的 优 缺 点 。 关 键 词 : 乙烯 基 硅 烷 ,偶 联 剂 中 图 分 类号 :T 6 . 2 Q2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0 —4 6 (0 7 60 6 4 0 9 3 9 2 0 )0 —3 00
标 产物 收率可 达 5 ~7 [ 0 0 。反 应如式 6 。 ~7
H S C1+ CH2 CHC1 i 3  ̄ ( CH2一 CH ) i 3 HC1 S C1 + () 6
格 氏试 剂法是 实验室 合成 乙烯基 硅烷偶联 剂
了大量的研 究报告 和专利 。对直接 法合成 乙烯基 氯 硅烷作 出 了巨大 的 贡献 。他们 发现 ,用 C u的
收稿 日期:2 0 —0 0 7 6—2 。 8 作 者 简 介 :徐 少 华 ( 9 7 ) 1 7一 ,男 ,硕 士 生 , 主 要 从 事 有 机 硅 化 学 和有 机 合 成 的 研究 。
( H。 CH) SX. ( 中 ,R 为 甲基 烷 基 C 一 i卜 式
合金 ( 铜镍硅 合金 、铜 硅合 金等 )为催 化剂 ,在 N 保护下 ,硅 与氯 乙烯 直 接 反应 合 成 乙烯 基 氯 。 硅烷 的产率仅有 1 . ~1 。G SP p l a 03 4 . o ee v 发现 ,在氧化 铜存在下 ,氯 乙烯和硅块 在 4 0℃ 6
使用 溶剂也 可获得 良好 的收率 ( 如式 2 。 )
CH2 CHM g + S OC2 ) 一 C1 i( H; 4

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者:卢铭洛陈研杨澜燕杨富国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28期摘要: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综合了各类密封胶的优点,应用极为广泛,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综述了在建筑、交通和其他不同领域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的应用状况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硅烷改性;密封胶;研究进展密封胶在常温下是一种呈黏稠状的液体,通过温度变化、溶剂挥发和化学交联等过程使基材与之黏结,并逐步定型为塑性固态或弹性体,成为具有防水、密封、减震、防腐等作用的多功能黏结密封材料[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类硅烷改性密封胶是由活性硅氧烷对聚氨酯聚合物或聚醚进行封端制成,陆续被欧美、日本等国家开发,类型主要有三种: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SPU)、硅烷封端聚醚密封胶(STPE)、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MS)[2]。

这三者端基均为可湿气固化的硅氧烷基,以聚醚或聚氨酯作为预聚物,性能具有的优点:操作使用简便、交联固化程度深、黏结性能好等[3]。

同时,与传统的密封胶相比,均有所不同的是固化机理,称之为室温湿气固化,端基交联固化形成三维网状的结构,顺应绿色环保的潮流趋势[4]。

1 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的研究和应用进展1.1 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的研究进展文献[5]研究了PU预聚体对聚氨酯涂料性能的影响,在PU预聚体合成过程中,通过NCO与OH的摩尔比的改变。

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在制备PU预聚体的过程中,NCO与OH比值越高,越有利于PU预聚体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硬度的提高,当NCO与OH比值降低时,PU预聚体伸长率的提高越明显。

当NCO与OH比值固定不动时,当多元醇羟基含量的增加时,PU预聚体的拉伸强度随之而增加。

此外,当羟基含量的减少时,聚氨酯的伸长率随之而增加。

黄活阳等[6]制备了一种有机硅改性聚醚密封胶,属于单组分环保型,原料采用的是有机硅改性聚醚树脂、聚氧化丙烯二醇,另外还填加填料、硅烷偶联剂和催化剂等。

硅烷流化床制备粒状多晶硅的研究进展

硅烷流化床制备粒状多晶硅的研究进展
T I A N Bo,H U ANG Gu o q i a n g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2 ,C h i n a )
度模拟硅烷流化床 的模型三 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流化床 ;热解 ;团聚;粒状 多晶硅;硅粉 尘;计算 流体 力学
中图分类号 :T Q 1 2 7 .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 0 0 0—6 6 1 3( 2 0 1 6 )l 1 —3 3 9 2—0 8
DoI :1 0 . 1 6 0 8 5 8 . i s s n . 1 0 0 0 . 6 6 1 3 . 2 0 1 6 . 1 1 . 0 0 2





2 0 1 ・
C HE MI C A L 1 ND US T R YAN D E NGI NE E R I NG P R OG R E S S
硅烷流化床 制备粒 状多晶硅 的研 究进展
田博 ,黄 国强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 3 0 0 0 7 2 )
摘要 :硅烷 流化床 生产粒状 多晶硅 的技术具有 节能 、高效 、环境友 好等优 点,是生产 太阳能级多晶硅 的首选 工
艺技术 ,但 国 内对 于该 工艺技 术的研 究仍 处于起步 阶段 。本文 简介 了硅烷 流化床 的基本原 理 ,包括操作原 理和
反应模型 ,并讨论 了温度 、硅 烷分压 、颗粒尺 寸以及 流化速度 等反应条件对 硅烷流化床 内流动稳定性和硅粉 尘

苯基甲基二烷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进展

苯基甲基二烷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进展
第 8卷
第 9 期
中 国 科 技 论 文
CHI NA S CI ENCE PAP ER
Vo 1 . 8 No . 9
S e p .2 0 1 3
2 0 1 3 年 9 月
苯 基 甲基 二 烷 氧 基 硅 烷 的 合 成 研 究 进 展
王 国伟 , 孙 怀 林
( 南开大学化 学 系, 天津 3 0 0 0 7 1 ) 摘 要: 苯基 甲基二烷氧基硅烷是 一种重要 的有 机硅 化学工 业单体 , 可用 来合 成 多种 性 能优 良且具 有 重要用途 的聚硅 氧烷 材 料。本文综述 了已有的合成苯基 甲基二烷氧基硅烷 , 特别是苯基 甲基二 甲氧基硅烷和苯基 甲基二 乙氧基硅 烷 的方 法, 并对这 些
1 . 1 一步 格 氏法
合成 该类 产 品 , 但是 由于 P h Me S i C l z在 潮 湿 的空 气 中易水 解 生成 有 毒 的氯化 氢 以及 其 聚合 的程 度难 以 控制 等 原 因 , 使 其 应 用 受 到 一 些 限 制 。而 P h Me S i ( 0R) 能 够 克 服 这 些 缺 点 , 在 很 多 方 面 有 更 好 的 应用 嘲 。 由于 P h Me S i ( OR) 。 重 要 的应 用 价 值 , 如何 更 高 效合成 P h Me S i ( OR) 一 直 是有 机 硅 化 学 工 业 领 域 的一 个研究 课 题 , 但详 细 的 对 P h Me S i ( o R) 。 合 成 研 究 的综 述 却 鲜 有 报 道 。近 来 , 樊武厚[ 4 ] 综 述 了 苯 基
Ab s t r a c t :Ph e n y l me t h y l d i a l k o x y s i l a n e s a r e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o r g a n o s i l i c o n mo n o me r s ,wh i c h c o u l d b e u s e d t o s y n t h e s i z e ma n y p o l y s i l o x a n e s wi t h e x c e l l e n t p r o p e r t i e s u s e f u l i n ma n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r e a s . Th i s r e v i e w s u mma r i z e s e x i s t i n g me t h o d s f o r s y n t h e s i n g p h e n y l me t hy l d i a l k o x y s i l a n e s i n c l u d i n g p h e n y l me t h y l d i me t h o x y s i l a n e a n d p h e n y l me t h y l d i e t h o x y s i l a n e ,a n d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s e me t h o d s . Ke y wo r d s :p h e n y l me t h y l d i a l k o x y s i l a n e s ; p h e n y l me t h y l d i me t h o x y s i l a n e ; p h e n y l me t h y l d i e t h o x y s i l a n e ; s y n t h e t i c me t h o d s ; p o l y s i 一

金属表面改性硅烷化处理研究进展

金属表面改性硅烷化处理研究进展

山东化工SHANDONG CHEMICAL IDUSTRY・72・2021年第50卷金属表面改性硅烷化处理研究进展刘颖1>2,王修春2,江荣岩1(1.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山东省轻质高强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硅烷化处理是以硅烷偶联剂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常用于涂装前处理以提高金属基体与有机涂层的结合力或将其直接作为防腐蚀涂层’单纯的硅烷膜膜层较薄、表面有缺陷及裂纹,影响了其对金属的防护性能,需要对其进一步改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硅烷化处理改性工艺的研究,详述了各种改性工艺对硅烷膜性能的影响,对耐蚀机理进行阐述,指出各种改性工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双层硅烷膜、添加纳米粒子、无机缓蚀剂、有机缓释剂以及硅烷与树脂复配等工艺明显提高了硅烷膜的性能,将多种改性工艺相结合可得到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硅烷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性机理,提高硅烷膜对不同基体的适用性及与涂装体系的配套性’关键词:硅烷化处理;改性处理;纳米粒子;缓蚀剂;耐蚀性中图分类号:TG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3-0072-07Research Progress of Modified Silanization Treatment on Metal SurfaceLin Ying1,2,Wang XiucCun2,Jiang Rongya$(1.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250101,China;2.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mtom of HRhsOength LRhtweRht Metal/v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enstitute,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Jinan250014,China)Abstrach:Silanization treatoent which used the silane coupling aaent as the main material had become a new type of surface treatoent technology.It was commonly utilized in coating pretreatoent to improve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meol/v substrate and the oryanic coating or directly used as the anticorrosion film.However,pure silane fTni showed poor corrosion resistance because of the thin thickness and the defects/cracks on the surface.As a result,further modifications of the silane-based films were necessary before the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various modOications of the silanization treatoents in the world such as the double -eayee)oeanefoem,addotoon ofnanopaetocee),onoeganocgoeganoccoeo)oon onhobotoeand)oeanegee)on compo)oteweee)ummaeozed.Efectofdofeeentmodofocatoon)on thepeefoemanceofthe)oeane-ba)ed foem)and theeeeeeantcoeo)oon ee)otancemechanom) weeedocu)ed on detaoeand thedoadeantage)ofeaeoou)modofocatoon method)weeeaeoondocated.Themodofocatoon mechanom) )houed befuethee)tudoed on depth,toompeoeethecoeo)oon ee)otancepeefoemance,theappeocaboeotytodofeeent)ub)teate)and thecompatoboeotywoth thecoatong)y)tem ofthe)oeane-ba)ed foem.Ke e words:silanization;modification treatment;nanopar/cles;corrosion inhibitor;corrosion resistance随着无辂无磷钝化技术的推进,绿色、环保的硅烷化处理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望替代辂酸盐钝化及磷化处理〔7」。

硅烷低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硅烷低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硅烷低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周煜华; 杨静; 刘广生; 丁冰【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硅烷; 水解; 缩合; 应用【作者】周煜华; 杨静; 刘广生; 丁冰【作者单位】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九江 332500【正文语种】中文前言硅烷偶联剂分子中同时含有硅官能团和碳官能团,是无机、复合材料优良的化学改性剂和处理剂,广泛应用于涂料、建筑、汽车、电子、航空等领域。

硅烷水解低聚物是一种或两种以上硅烷偶联剂通过一定的水解缩合工艺得到的具有较高粘度、较高官能度,硅烷链节2~10的低聚物,具有高交联、高粘接、高沸点、低挥发、低VOC、低用量等特点[1],替代小分子硅烷偶联剂在涂料、密封胶、胶黏剂、金属粉体等领域需求逐渐增大,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温、耐候、耐溶剂、粘接等性能,是硅烷偶联剂应用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

1 硅烷低聚物合成影响因素1.1 水解酸碱度硅烷偶联剂根据水溶液的pH值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其中仅酰氧基硅烷等少数硅烷呈酸性,氨基硅烷呈碱性,含硫硅烷、乙烯基硅烷、环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多呈中性。

酸性和碱性硅烷偶联剂的水解,在自身酸碱性的催化剂即可进行,中性硅烷自身水解形成硅醇速度较慢,需要催化剂催化反应,多选酸、碱、有机锡为催化剂[2],其中酸催化剂包括盐酸、硝酸等无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固体酸催化剂等,碱催化剂多用醇钠、片碱、三乙胺、阴离子交换树脂、固体碱催化剂等,有机锡催化剂多选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四氯化锡、氯化亚锡等。

研究发现,酸催化剂不可选用醋酸、浓硫酸,催化剂会与溶剂醇生成酯、烷基磺酸,使催化剂失效,同时,四烷氧基硅烷及位阻较小的三烷氧基硅烷比如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的水解催化也极少使用用醇钠、片碱等强碱催化,因为这些物质烷氧基硅烷在碱催化下水解极快,产生的硅羟基在碱的催化下会缩聚凝胶。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研究进展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研究进展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硅烷改性聚醚预聚体的合成方法和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性能特点、配方及固化机理,并综述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标签: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合成;配方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环境卫生法规,传统的聚氨酯密封胶因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并且固化时容易形成气泡,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而硅酮密封胶因撕裂强度低、涂饰性差、容易污染建材,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膠兼具聚氨酯密封胶和硅酮密封胶的优点,克服2者的性能不足,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涂饰性、耐污性,且产品中无异氰酸酯及有机溶剂,是国内外新型弹性密封胶的主要发展方向。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简称MS密封胶)又称有机硅改性聚醚密封胶和端硅烷基聚醚密封胶,它是一种以端硅烷基聚醚(以聚醚为主链,2端用硅氧烷封端)为基础聚合物制备的高性能环保密封胶。

该密封胶的良好综合性能与其基础聚合物的特殊结构有很大关系。

MS密封胶具有如下优异性能:1)对基材广泛的粘接性。

由于端硅烷基聚醚的低表面能和高渗透力,使其对多数无机、金属和塑料基材具有良好的润湿能力,从而对基材产生良好粘附性。

2)优良的耐候性和耐久性。

端硅烷基聚醚以聚醚为长链,以硅烷氧基封端,聚醚长链具有低不饱和度、高分子质量且分布窄的特点。

其端基是可水解的硅氧烷基团,MS密封胶经过室温湿固化会形成以Si-O-Si键为交联点、柔性聚醚长链相连接的网络结构,这种体系不仅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和耐久性能,而且能有效地抑制和避免密封胶长期使用后表面裂纹的产生。

3)环保性。

硅烷改性聚醚是以硅烷氧基封端聚醚的长链结构,不像聚氨酯密封胶含有毒性的异氰酸酯基团和游离异氰酸酯。

端硅烷基聚醚黏度低,具有良好的作业性,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调节配方的工艺操作性能,因此,硅烷改性聚醚胶的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很低。

4)可涂饰性。

普通的硅酮密封胶表面不能刷漆上色,只能根据用户需求调配成用户所需的颜色;而硅烷改性聚醚胶可刷漆上色,具有较好的可涂饰性。

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纤维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纤维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纤维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摘要:纳米纤维作为一种具有极细尺寸和高比表面积的材料,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研究,其能够改善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疏水性能以及抗氧化性能等。

本文将介绍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纤维制备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未来的潜力和挑战。

1. 引言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特殊的电学、光学性能等特点,因此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

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电纺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纳米纤维制备技术。

硅烷偶联剂在电纺法制备纳米纤维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硅烷偶联剂的基本特性硅烷偶联剂具有硅-碳键和碳-氢键,其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

此外,硅烷偶联剂还能够通过与纳米纤维表面的氮、氧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硅氧键和化学键,从而改善纳米纤维的性能。

3. 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纤维制备中的应用3.1 纳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纳米纤维可以用作增强材料,通过与硅烷偶联剂的表面改性,可以增强纳米纤维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粘附力和界面结合强度。

硅烷偶联剂能够在界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强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纤维断裂,从而增强纳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2 疏水性改善纳米纤维的疏水性能对其在过滤、分离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硅烷偶联剂能够通过与纳米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亲水基团,从而提高纳米纤维的亲水性,改善其疏水性能。

这种改性可以使得纳米纤维在液体过滤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3.3 抗氧化性能改善纳米纤维在一些应用中需要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如在电池、传感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硅烷偶联剂可以改善纳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保护纳米纤维免受氧化物的损害,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 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纤维制备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纳米纤维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对硅烷偶联剂在纳米纤维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和纳米纤维制备条件,可以改善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聚乙烯硅烷交联技术研究进展

聚乙烯硅烷交联技术研究进展
同。简单 比较见表 1 。
表 1 3种工艺的比较
优缺 \\

I 艺

二步法
一步法
共聚法
优点
投资少
生产过程短、 控制 杂质污染少、 接枝 精密 均匀 、 制品性 能 好、 电性能更突出
料 的保 质期 短 , 因此两步法仅适合 于小规模 生产 , 使用 时将 A、 B 料按比例掺混后挤出成型 。 ( ) n s— 2 Mooi R法 : l 该工 艺是将 聚乙烯 树脂 、 硅烷 、 氧化物 过 和交联催化剂等直接加人到挤 出机 中,可用于生产 电线 电缆 和
科 之 学 友
Fn fieme rd e a r i S nA ts e oc c M
28 0() 0 ̄1J0 0 f3国
聚 乙烯硅烷交联技术研究进展
李晓华
( 山西省高分 子材料研究及检测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 0 2 ) 3 0 4

要 :文章阐述 了聚 乙 烯硅烷交联技术的原理及 3 交联方法, 种 并对其使 用范围及其优
全站仪在公路纵 、 断面测量 中的应 用 横
刘 爱辉
( 河北省遵化市交通局 ,河北 遵化 040 ) 6 20
摘 要 :文章介绍 了一个新的测量公路纵、 横断面的方法, 并对其与传统方法相 比, 说明 了 此方法可大大提 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 。
关键 词 :纵 断 面 ; 断 面 ; 量方 法 ; 横 测 全站 仪
缺点进行 了比较 , 进而促进 P E的高性能化及 工程化应用。 关键词 :硅烷 交联; 乙烯 聚 中图分类号:T 2 Q3 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0 8 3 (083 一 0 5 0 1 0 — 162 0)0 o2 — 2

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研究进展

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研究进展
余 兆 菊 等 : 态 超 支 化 聚碳 硅 烷 的研 究进 展 液
液 态 超 支 化 聚 碳 硅 烷 的研 究 进 展
余 兆 菊 周 聪 李 然 詹 俊 英 何 国梅 夏 海平 丁 马 太 , , , , , ,
( . 门大学 材 料学 院 , 1厦 高性 能 陶瓷 纤维 教育 部 重点 实验 室 ,福建 厦 f 6 0 5 - 3 10 ; i 2 龙岩 学 院 化 学 与材料 工程 学 院 ,福建 龙 岩 3 4 0 ) . 6 0 0
的分 子结 构 , 侧链 上 含 有 S— H 键 以及 烷 基 、 基 或 i 烯 者炔 基等 有 机基 团 。利 用有 机镁 和有 机锂 试剂 的亲核 取代 反应 合成 S— C化 合 物 , 久 以前 就 已 经被 广 泛 i 许 研究 ; 将 其 用 于 HB C 但 P S的 制备 , 是 始 于 2 只 O世 纪 9 O年代 的 事 。通 常是 利 用 有 机 镁 或 有 机 锂 与 有 机 ] 氯或烷 氧基 硅 烷 的 偶 合 反应 制 备 HB C 。有 机 锂 反 PS 应 活性 高 而选择 性低 , 聚合过 程 中 , 发生 偶 合反 应 在 除 外, 还会 伴 随着 W ut 偶合 反应 的发 生 , rz 导致所 生成 的 HB C P S过 度支 化 , 伴有 环 状结 构 以及 主链 为 S—S 并 i i
料 而倍 受青 睐 。对它 的合成 、 交联 、 陶瓷化 和 应 用探 索 等 方 面的研 究动 态进 行 了综 述 , 展 望 了其今 后 的 发 并
展 趋势 。 关键 词 : 液态 超 支化 聚 碳 硅 烷 ; 先驱 体 ; 合成 ; 联 ; 交 陶瓷化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分 类 号 : TQ1 4 4 TB 2 7.; 34 文献 标识 码 : A

硅烷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研究

硅烷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研究

硅烷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防腐涂层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用于保护金属表面免受腐蚀的侵害。

近年来,硅烷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涂层材料,其在提供优异的防腐性能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本文旨在回顾硅烷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研究,重点探讨硅烷在防腐涂层中的机理和性能,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1. 引言防腐涂层广泛应用于金属表面的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传统的防腐涂层通常由有机涂层和无机涂层组成,如环氧树脂涂层和磷化锌涂层。

但是,这些传统涂层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易受损、容易产生气泡和接缝,导致涂层被腐蚀。

此外,一些有机涂层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型的防腐涂层材料来克服这些问题。

2. 硅烷的特性及机理硅烷是一种由硅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防腐涂层材料。

首先,硅烷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可阻隔金属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接触,减少腐蚀反应的发生。

其次,硅烷与金属表面的亲和力强,可以形成牢固的键合,提供良好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此外,硅烷还具有耐高温、耐候性和耐磨性等优点,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

3. 硅烷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硅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应用在防腐涂层中,如溶液喷涂、浸渍涂覆和物理气相沉积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硅烷被均匀地分布在金属表面,并形成致密的涂层。

研究表明,硅烷涂层可以显著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硅烷涂层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品性能、耐高温性能和耐候性能,适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化工和海洋。

4. 硅烷与其他涂层材料的组合应用与传统的有机涂层和无机涂层相比,硅烷可以与其他涂层材料相结合,形成复合涂层,兼具两者的优点。

例如,硅烷和聚氨酯可以相互结合,提供更好的耐化学品性能和耐磨性。

硅烷还可以与聚合物、陶瓷等材料结合,形成多层涂层,提供更全面的防护效果。

5. 硅烷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尽管硅烷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的研究进展

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的研究进展
方 向。
S +3 O - ̄ S( R) +H i R H-H i O 3 2 副反 应 : HS( R) +R H -S( R) +H io 3 O - i o 4 , - *
ROH +H 2 RH + H, 0 2ROH—+ ROR + H, 0
() 1 f 2)
r 3、 r 4、
择性都 较低 ,未 引起人 们 的关注 。随 着市场对烷 氧基硅 烷需 求量 的增 大 ,特别 是美 国 的 Wio t 公 c 司于 19 96~19 97年在 意 大 利 建 成 了世 界上 第 一
套工业 化 规模直 接法合 成三 甲氧基硅 烷 生产装置 后 J ,世界 各 国 都 对 此 法 竞 相 开 展 研 究 。本 文 在 总结整 理近 几十年 文献 的基 础上 ,分 析评价 了
也可 用于 制备有 机 一 机杂 化材料 等 J 无 。 目前 ,工业 上三 烷氧基 硅烷 主要 是 由三 氯氢 硅通 过 醇 解 反 应 制 得 J 。此 法 工 艺 复 杂 、收率 低 ;反应 过 程 中伴 有 大 量 的 H 1产 生 ,腐 蚀 设 C
备 、污染 环境 ,成本 较高 ;而且 产物 分离 提纯 较
+ R H 2 O ( 0 1)
重要 ,由二 者通过 硅氢 化反 应可合 成 出多种 硅烷 偶联剂 ,或 通过 岐 化 反应 制 备 高 纯硅 烷 气 体 … ,
直 接法 与醇 解 法相 比 ,具 有 工 艺 过 程 简单 、
无 污染 、成本 低等 优势 ;但 由于 当时转 化率和选
第l 期
杨春晖等 .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的研究进展
‘ 5 ‘ 1
状 况还很 模糊 ,而 且不 同学 者 的观 点有时 还是矛
盾 的 ,有待进 一步研究 。K M. e i等人 所用 的 . L ws 硅 粉 中各 元素 的质 量分数 分别为 S ~ 8 5 、F i 9.% e

硅烷分析报告

硅烷分析报告

硅烷分析报告一、引言硅烷是一种由硅和氢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iH4。

它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制造、太阳能电池、涂层和化学合成等。

因此,对硅烷的分析和检测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硅烷的分析实验,探究硅烷的性质及其相关应用。

二、实验目的1.了解硅烷的基本性质;2.通过实验方法对硅烷进行分析;3.探究硅烷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反应行为。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硅烷气体•氢气•二硅化钼•硅板2.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晾干。

2.预热:将实验装置加热至适当的温度。

3.分析硅烷:将硅烷输送至实验装置中,并利用仪器进行分析。

4.分解反应:将硅烷与氢气混合并加热,观察其分解反应行为。

5.反应实验:在硅板上涂布适量的硅烷,观察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现象。

6.数据收集: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1. 硅烷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硅烷具有以下性质:•硅烷呈无色气体;•硅烷的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硅;•硅烷在高温环境下会分解成硅和氢气。

2. 反应行为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时,涂布在硅板上的硅烷会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白色的二氧化硅残留物。

五、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硅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作为能源储存和转化的候选材料。

2.硅烷的燃烧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硅,这些产物相对环境友好;3.硅烷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解成硅和氢气,这种性质使其在半导体制造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然而,硅烷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其高度易燃和易爆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性。

因此,在应用硅烷时,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六、结论通过对硅烷的分析实验,我们探索了硅烷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硅烷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潜在的能源转化价值。

在使用硅烷时,应注意到其高温分解和燃烧的特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甲基三氯硅烷烷基化方法研究进展

甲基三氯硅烷烷基化方法研究进展
业 生产 方法 。
产急需价值更高 的硅烷 , 由此获得更大的技术经 济效益。美、 、 英 日等国历来注重甲基氯硅烷的再
利用 问题 , 尤其 是 甲基 氯硅烷 的烷 基化 方法研 究 ,
这是 资 源合理 利用 的趋 势 。所 以通过经 济合 理 的 方法 有效 利用 有 机硅 单 体 生 产 中的 副产 物 , 废 变 为宝 , 能实 现有 机硅行 业 的可持 续发 展 。 才
中图分类号 : 2 4 1 TQ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80 1 (0 10 —0 90 1 0—5 1 2 1 ) 50 6—4
有机硅 工 业 的高速 发展 同有机硅 单 体合 成及 其产品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 千余 种有机硅产
众所 周知 , 当今 生产 中使 用 的 有 机硅 单 体 在 合成 方 法 , 终存 在 产 物 组 分 分配 与实 际 需要 之 始 间 的不平 衡 问题 , 而 经常 出现一 些组 分不 足 , 从 而 另一 些组 分过 剩 的难题 。现 在 , 助烷基 化 法 , 借 即 可将 那些 价值 不 大 或 产量 过 剩 的单 体 , 化成 生 转
由于 四氯化 硅 并 不 是 想要 的产 物 , 以此 种 所
方 法并 不 能工业 化 。
2 甲基 氯硅烷烷基化 合成 二 甲基氯硅烷 二
作 算 程 煮 ; 公司吉 ) 童婪 师 ,从事管 21 基氯硅烷与氯甲 工 堕邑 有限 .设计院 峦喜 胃 壅 、 工程 要 至 道 林 亳, . 。 甲 烷歧化生产二甲 硅烷 基氯
( CH3 3 i + 2 3 CI )S Cl / A1 3 () 2
温度 为 10 0 反应 时 间 1h 生成 的产 品含 5  ̄2 0o C, , ( H。 。i1、C SC。质 量 分 数 分 别 为 4 . 、 C )S{ H。 i1 2 55

新型硅烷偶联剂研究进展

新型硅烷偶联剂研究进展

新型硅烷偶联剂研究进展邬继荣陈利民许文东(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摘要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结构及反应机理,叙述了有机硅过氧化物、α-官能团硅烷、长链烷基硅烷、二官能团的硅烷及MMCA 新型高分子型偶联剂等研究现状,认为我国应开发新型硅烷偶联剂,打破国外跨国公司长期统治国内外硅烷偶联剂市场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结构;机理;进展中图分类号TQ31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829(2009)04-0048-03!!!!!!"!"!!!!!!"!"综述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03053),杭州市科委项目(20070232H06)收稿日期:2009-05-31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其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2个基团,1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1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他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

因此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和光性能等。

偶联剂用于橡胶工业中,可提高轮胎、胶板、胶管、胶鞋等产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并且能减小天然橡胶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偶联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铬络合物及其他高级脂肪酸、醇、酯的偶联剂等,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1]。

硅烷偶联剂最早是由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UCC )为发展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而开发的,自20世纪中期开发至今,品种相当繁多,仅已知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就有百余种之多,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有机硅产品。

1硅烷试剂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硅烷试剂的一般结构式为Y —R —SiX 3,其中X是结合在硅原子上的水解性基团,如氯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Y 为有机官能团,如氨基、环氧基等;R 为非水解、可与高分子聚合物结合的有机官能团。

聚硅烷的合成研究进展

聚硅烷的合成研究进展

聚硅 烷是一 类主链 完全 由硅 原子 组成 的新 型 聚
1 1 二氯硅烷的 Wu z . r 偶合合成法 t
Rl , Rj
合物, 这种主链的 1键 电子 的非定域作用赋予了聚 3 " 硅烷独特的电子光谱 、 热致变色、 光谱烧孔 、 场致发
光 、 电性 及非 线性 光 学 特 性 等碳 系 及 硅 氧烷 系 聚 导
法是 最重要 的一 种 。本 文在 前人 研究 的基 础上对 聚
聚硅烷均聚物的合成反应较剧烈 , 放出大量 的 热, 因此所带取代基类型受到限制 。除了常见的仅
含碳 、 氢元 素 的聚硅 烷 , r 法 还 可 以用 于 合成 杂 Wut z
硅烷 的合成 进行 了简要 概述 。
1 聚硅烷 的合成 方法
摘要 : 聚硅烷主链 s — i i s 单键中 s 原子的 口 电子 的非定域作用赋予 了聚硅烷独特的光电特性 , i 键 引起 了学者们广泛 的研究兴趣 。

本文在前人讲究的基础 上, 对聚硅烷 的合成进行 了简要概述 。 关键词 : 聚硅烷 ; 合成 ; 聚合物
中 图分 类号 :Q 2 . l T 3 4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2 X( 0 8 1 0 2 0 10 0 1 2 0 )2- 0 4- 4
收稿 日期 :08—1 20 0—1 5
原子 取代芳 基 的聚硅 烷 、 烷苯 基取代 的 聚硅烷 、 碱溶 性 酚基聚 硅烷 、 含侧 硅 链 含 多 环 芳 烃 的聚硅 烷 以及
作者简 介: 桥(92 , , 毕业 于山东大学 , 王振 17 一)男 本科 工程师 , 研究方 向: 高分子材 料。
不 如钠常 用 。
性 高分子材 料 , 引起 了人们 的极 大兴趣 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 烷 (silane)在现 代 高 科 技 中被 广泛 应 用 并 且 越来 越重 要 ,首 先是 与 它 的特性有 关 ,同时也 与现代 高技术 的特殊需求有关。通过热分解或与其它气体 的化 学反 应 ,可 由硅烷 制得 单 晶硅 、多 晶硅 、非 晶硅 、 金属 硅化 物 、氮化 硅 、碳 化 硅 、氧 化 硅 等 一 系 列含 硅 物质 。利用硅烷可 以实现最高 的纯度、最精 细(可 达原 子 尺寸 )的控 制 和 最灵 活 多 变 的化 学 反 应 。从 而将 各种 含 硅 材 料 按 各 种 需 要 制 成 复 杂 精 细 的结 构 ,这正 是现 代具 有 各 种 特异 功 能 的材 料 和 器 件所 要求 的基 本条 件 。
硅 烷 已成为 半导 体微 电子 工艺 中使 用 的最 主要 的特种 气体 ,用 于 各 种 微 电 子 薄 膜 制 备 ,包 括 单 晶 膜 、微 晶 、多 晶、氧 化 硅 、氮化 硅 、金 属 硅 化 物 等 。硅 烷 的微 电子 应用 还在 向纵 深发 展 :低 温外 延 、选择 外 延 、异 质外 延 。不仅 用于硅 器件 和硅 集 成 电路 ,也 用 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砷化镓 、碳化硅等)。在超 晶 格 量子 阱材 料制 备 中也有 应用 。可 以说 现代 几乎 所 有先进 的集 成 电路 的生产 线 都需用 到硅 烷 。硅烷 的
第 34卷第 2期 2016年 4月
低 温 与 特 气
Low Tem perature and Speciahy Gases
Vo1.34,No.2 Apr.,2016
硅 烷 的生 产 工 艺 研 究 进 展
柳 彤 ,罗建志 ,李丹丹 ,孙秋 丽
(中国船舶重 T集 团公 司 第 七- /\研 究所 ,河北 邯郸 056027)
2 硅烷 的制备 方法
2.1 非均 化法 制备 SiH [2-3] 2.1.1 反应 原理
催 化 剂
2SiHC13寻= Sil2 C12+SiC14
收稿 日期 :2016-O1-0 4

低 温 与 特 气
第 34卷
催 化 刑
2Sil2C12 = SiHC13+Sil3C1
催 化 剂
2Sil3C1 Sil4+Sil2C12
催 化 剂
4SiHC13 = Sil4+3SIC14
即在催 化 剂 的催 化 下 ,在 一 定 的压 力 1—8 atm (注 :1 atm =101.325 kPa)和 温 度 一80~120 oC下 , SiHC1 本身 发生 不均 匀 的歧化 反应 。歧 化反 应可 通 过 三 步 来 完 成 :首 先 由 SiHC13制 备 Sil C12;再 由 Sil2C12制 备 Sil3C1;最 后 由 Sil3C1生 成 Sil4和
:10.3969/j.issn.1007-7804 .2016.02。002
Advances in Production Study of Silane
LIU Tong,LUO Jianzhi,LI Dandan,SUN Qiuli
(The 718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Handan 056027,China)
Abstract:Silane has a far·rang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electronic industry f ields.T h e proper ty and application o f silane has be introduced.Research generalization of synthesis processes of silane reviewed in detail.T h e cata lytic dispr oportion- ation is available solution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The pur if ication method of silane is br ief ly descr ibed;predicted the de- velopment pr o spects of silane. K ey words:silane; synthesis; purific ̄ ion
硅 烷为极 活 泼压缩 气体 ,与 空气 接触 可能 自燃 , 与 空气 混合形 成 爆 炸 性 混合 物 。加热 或 燃 烧 时 ,该 物 质分 解生成 硅 和氢 气 。该 物 质 是 一种 强 还 原 剂 , 与 氧化 剂反应 ,与水缓 慢反 应 ,与氢 氧化钾 溶液 和 卤 素 反应 。于 600℃ 即以 晶态硅 分解 出来 。
SiC14。
2.1.2 歧 化 反应具 备 的条件 高度 氯化 的硅 烷通 过具有 催 化床反 应 器逐 步发
生歧 化反 应 ,最 后 得 到 Sil 和 SiC1 。其 反 应 条 件 是 :
压力 :0.1~30 arm,优选 1~8 atm;温 度 :一120 ~ 180℃ ,优 选 一80~120 oC。催 化剂 :1.具 有 叔氨 基 的大孔 离子 交换 树脂 ;2.烷 基 氨基 三烷 氧 基硅 烷 改性 ;3.氨 基 官 能 化 的 聚 苯 乙烯 ;4.有 机 聚 硅 氧 烷 ;5.氨基 官能 化 的无机 载体 。 2.1.3 反应 装置
摘 要 :硅烷在现代 电子工业 中应用非 常广泛。简介了硅烷的性质及应用 ;介绍 了硅烷 的几 种合成工艺 ,催化歧 化法
是工业 化生产最为可行的方法 ;概 述了硅烷的纯化方法 ;对硅烷 产业 的发展前景进行 了展望 。
关键词 :硅烷 ;合 成 ;纯化
中图分 类号 :TQ117
文献标志码 :A
纯度对器件性能和成品率关 系极大 ,更高级的器件 需要更 高纯度 的硅 烷 。
1 硅 烷 的 物 化 性质 …
硅烷 的分 子式 为 Sil ,分 子量 为 32。1个 大 气 压下 熔 点 为 一184.7 oC,沸 点 为 一112℃ ,0℃ 和 1 个大气压下的气体密度为 1.44 g/m ,一185 ̄C下的 液体 密度 为 711 kg/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