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计划 -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选择。
2.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如汽车的行驶、自行车的骑行、行人的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1)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即物体位置的变化。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1)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强调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2)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即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并说明理由。
(1)桌子上的书本。
(2)教室里的电灯。
(3)行驶的汽车。
2. 解释题目:解释下列现象,并说明所选的参照物。
(1)站在火车站台上,看到火车从身边驶过。
(2)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拓展思考:运动和静止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验,评价学生对机械运动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7.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物理观念)8.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9.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科学探究)。
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科学态度与责任)高阶目标:运用速度及其变形公式模拟汽车倒车雷达测距,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科学态度与责任)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名称内容过程环境活动1体会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知道机械运动定义使学生明确描述物体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1.学生观察:根据图片,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位置的变化2.学生探究:教材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个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延桌面缓缓运动。
以桌子为标准,教材是否运动了?3.学生探究:探以教材为标准,铅笔盒是否运动了?4.归纳总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器材准备:形形色色运动的图片、教材、铅笔盒。
活动2长度的测量认识长度时间测量工具、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会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1.学生体验:运用已有器材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2.学生体验:尝试选用不同刻度尺分别测量橡皮和课桌的长度。
3.教师演示:教师使用教具刻度尺演示使用刻度尺操作学生辨析是否正确,从而总结刻度尺使用方法。
器材准备:刻度:尺、卷尺、米尺,,活动3时间的测量1.认识停表的构造,知道使用方法。
2.用停表进行测量时间练习。
1.学生观察:停表的构造,通过教师讲解,知道停表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生体验: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差异大不大。
3.学生合作:同桌归纳停表的使用方法的读数。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3.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5.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6.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 核心素养要求1.知道如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
2.了解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3.会用三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单位间的换算,会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其两种图像。
6.知道平均速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八年级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18 dmB.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18 cmC.人的心脏跳一次大约3 sD.一名中学生跑完100 m的时间约为8 s2.爱运动的小明在国际雕塑公园散步时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根据信息可推断小明()A.步长约为2 mB.1 min步行15 kmC.平均速度为4 km/hD.步行了3 km用时15 min3.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大拇指和中指两指尖之间的最大距离实验, 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16.50 mmB.16.50 cmC.16.5 cmD.16.50 dm4.小李和小王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小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 m/s,小王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3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李在上学路上比小王快B.小李家比小王家离学校更远C.小李能比小王更早到校D.若两人去学校时走同一条路,则小李会在小王的前面5.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某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则列车由郑州东站到北京西站的平均速度为(保留整数)()A.220 km/hB.189 km/hC.205 km/hD.150 km/h6.在阴雨天气里,一辆火车在铁轨上向东行驶,此时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着偏东的方向落下,假设车速与风速相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内乘客看到雨滴竖直下落,此时刮的是西风B.车内乘客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下落,此时刮的是西风C.车内乘客看到雨滴竖直下落,此时刮的是东风D.车内乘客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下落,此时刮的是西风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利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教学计划:机械运动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教学计划:机械运动教学打算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
下文为您预备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教学打算:一、学情分析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有定性的比较和定量的比较。
教材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物体快慢的不同方法。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通过只提供一辆小车向学生提出解决两辆小车运动路程和时刻不相等的矛盾,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
速度公式是教材中显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适应。
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到,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这块知识,速度公式的变形在此能够降低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明白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只提供一辆小车向学生提出解决两辆小车运动路程和时刻不相等的矛盾情形,使学生体验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制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看周围事物的良好适应;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第一说明,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个重要问题。
赛跑时,谁得冠军,看快慢。
汽车、火车、飞机运动的快慢也是人们所关怀的。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围绕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进行摸索。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能够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
问:蜗牛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形有何区别?答: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问: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动身,假如手中没有钟表,如何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答:只需观看他们哪个在前。
教师归纳:在相等的时刻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
播放动画片---百米赛跑片段。
问:百米赛跑时,如何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答:测量出100m的距离,让运动员们同时起跑,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计划:机械运动-word文档资料
2019-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计划:机械运动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方便工作,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的指导精神,结合班里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订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计划的内容。
一、知识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
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5、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作为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从科学抽象这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3、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些物体,例如耸立的山峰、马路两侧的房屋、路面上的铁轨,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这些物体是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叫机械运动。
(位置的变动) (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 (参考系)板书: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1、(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出示空投物质的投影片(飞机、物资都可以抽动,能显示出其实际的运动路径)学生分析: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投下的物资沿直线竖直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机械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机械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和创新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运动物体的参照系和参照点;(3)运动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程;(4)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速度的计算:(1)平均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瞬时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3. 加速度的计算:(1)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瞬时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4.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图像分析:(1)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的关系;(2)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和图像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呈现一幅列车运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列车运行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理论讲解(30分钟)(1)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
(2)运动物体的参照系和参照点: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参照系和参照点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3)运动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程:教师详细解释位置、位移和路程的定义,引导学生体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4)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师首先介绍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然后讲解速度和加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3. 计算练习(30分钟)(1)速度的计算: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机械运动+单元活动设计
运动的描述单元活动设计
1 单元学习过程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研究和建立描述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这部分大约需要7~8 课时;第二部分是用第一部分所学的知识研究一种典型的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大约需要6 课时;第三部分则是研究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典型模型——自由落体运动,这部分大约需要2 课时。
这三个部分相对独立,但又彼此衔接,每一部分都是下一部分学习和思维的基础。
具体学习过程设计见下表。
表机械运动单元学习过程设计
2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1)以核心问题引领概念教学
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这部分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研究机械运动所需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的思考,并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概念。
具体设计思路如图所示。
(2)以核心任务引领实验探究
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并研究和应用其规律。
这部分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围绕核心任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是完成这个任务互相关联且递进发展的各个环节。
设计思路如图所示。
(3)以核心方法引领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建构与应用
本单元自由落体模型建构的设计思路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与科学思维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就要突出这种方法的学习,不仅从物理学史上了解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在建构自由落体模型和研究落体运动规律等学习过程中,也要突出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实践。
进行了总体的教学设计之后,还要针对每个重点环节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针对学情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与策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为“机械运动”,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相应的物理量。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应能够:
1.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性运动等;
2.学会使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如机械运动的分类、物理量的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等,巩知识点。
2.方法总结:总结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参照物的选择、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等。
3.情感态度:强调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
6.方法指导:针对学生计算速度、加速度时的困难,教师可提供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利用公式、图象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7.课堂小结: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8.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9.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利用尺子、手表等工具,测量并计算该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拍摄实验过程的照片或视频,撰写实验报告。
3.思考题:针对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以下问题:
(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如何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些现象?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以文字形式回答问题,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2.难点: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与应用、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
2023年机械运动教学设计(通用3篇)机械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实力目标:1、视察试验实力:能从生活中视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实力:推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学问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状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说明、推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化、2、培育学生科技意识,酷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化、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改变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推断已知参照物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探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渐渐深化,最终分析我国放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索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探讨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索问题,并干脆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探讨,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做评价,最终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运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视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索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相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探讨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供应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肯定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留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说明,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留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缘由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状况,并深化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依据描述的运动状况推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详细状况可以老师供应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建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探讨,由老师评价、供应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视察一些实例,可以供应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索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觉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留意匀速说明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相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而物理探讨问题是从最简洁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供应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放射的状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3篇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教师口述:千米=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米。
(答:米)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稳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答复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全单元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知识拓展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探究点二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系统学习和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类型、运动定律以及相关的生活实例。
教学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机械运动的直观认识,理解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基础,但对物理学科,特别是机械运动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由于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上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2)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3)掌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4)学会运用物理公式和单位进行计算,解决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5)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3)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善于思考的品质;(5)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4)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5)通过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育资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计划:机械运动学习专用
2019-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计划:机械运动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方便工作,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的指导精神,结合班里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订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计划的内容。
一、知识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
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5、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作为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从科学抽象这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3、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些物体,例如耸立的山峰、马路两侧的房屋、路面上的铁轨,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这些物体是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叫机械运动。
(位置的变动) (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 (参考系)板书: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1、(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出示空投物质的投影片(飞机、物资都可以抽动,能显示出其实际的运动路径)学生分析: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投下的物资沿直线竖直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平均速度的测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课
时
安
排
No
课题
课时
日期
1
科学之旅
1
2
§1.1长度时间测量
2
3
§1.2运动的描述
1
4
§1.3运动的快慢
2
5
§1.4测量平均速度
1
6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
2
教学重点
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3、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4、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4、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5、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6、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7、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名称:机械运动
教材地位及作用
机械运动是初中物理的起始章节。本章内容与小学学过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它们比较熟悉,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学习难度的心理障碍。本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在本节课中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和数学的差异。物理是一门科学,必须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去对待。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运动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我们学生的认识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在本节中会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特点和辩证的科学态度。在第三章运动的快慢中,让学生学会判断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第四节课测量平均速度中认识到物理是一门是实验为基础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