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吴沿友,周贵尧,于睿,林竑斌,刘荣成)思维导图
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李裕红[摘要]结合泉州湾红树林特点与保护现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泉州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影响1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概况泉州湾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两条主要河流晋江和洛阳江的出海口,所涉及的行政区划包括泉州市的惠安县、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和石狮市,总面积136.42km2,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
该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体受北支潮控制,属正规半日潮。
泉州湾口从北岸惠安下洋至南岸石狮祥芝角连线,湾口宽8.9km。
从秀涂至石湖连线,以外称外湾,以内称内湾。
其中大潮最低潮能干出的滩涂89.80km2(内湾70.6km2,外湾19.2km2)。
泉州湾河口湿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节物质循环、净化水质、蓄水防涝、缓冲风暴潮对陆地的影响等巨大生态服务功能。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统称为红树林。
泉州湾的红树林都分布在内湾。
泉州湾天然分布有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3种红树植物,近年试引种了少量的老鼠簕、木榄、红海揽。
泉州是桐花树和白骨壤在太平洋西岸自然分布的北界。
泉州湾红树植物分布在潮位4m 以上至高潮线7m,桐花树主要分布在洛阳屿头,植株高度大致1.5~2.5m,白骨壤主要分布在前头附近和屿头,植株高度多数在2m以下,秋茄主要分布在晋江河口外蟳埔和蚶江水闸外,植株高度大致3~4m,秋茄是北半球最抗寒的红树植物种类,自然分布到福建福鼎。
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湿地红树林主要恢复区以桐花树和秋茄混交林为主,桐花树占70%。
因为气候等原因,泉州湾红树林群落高度普遍较矮。
在保护力度日渐加强的情况下,泉州湾红树林总面积达6000亩以上。
虽然现在世界各国已建有大约1200个红树林保护区,保护面积达红树林总面积的25%,但红树林所处的滨海潮间带位置决定了其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异和海岸带人类开发活动影响尤其敏感,生态系统尤为脆弱。
浅谈泉州湾红树林恢复与保护对策
生的桐花树野生苗 3 3 . 万株 ,试种 于洛 阳屿头湾滩涂 ,栽植
1 后 树 高 1 15 , 三 五 年 后 逐 渐 消 亡 。15 年 6 ,从 年 ~ .m 但 97 月 海 南 引进 秋 茄 2 7 株 。在 洛 阳 江 庄 兜 及其 他 沿 海 乡 镇 ,沿 4万 江海 岸港湾滩 涂扦插 造林 6 . 6 7多 h 当 时 成 活 率 达 6 m, 9% 0 。造 林 后 4 ,树 高 平 均 达 2 , 来 由 于长 期 无 序 开 发 , 年 m 后 致 使 大 面 积 红 树 林 被 毁 。 现 仅 存 的 1 . 1 h z 树 林 ,树 7 12 m 红
摘 要 :该文从惠安县红树林资源 日趋衰退和大量宜红树林滩涂急待 绿化的现状 出发 ,论述 了红树林湿地植被恢
复和保护方 面存在 的主要 问题 ,并从五 个方面提 出了泉 州湾洛 阳江 红树林 恢复与保护对策。 关键 词 :红树 林;恢 复;保 护对 策 ;泉州湾
中图 分 类 号 s 2 . 7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7 1( 08)0- 5 - 2 0773 20 8 0 0 3
分 布 的最 北 界 。有 天 然 红 树 林 分 布 ,主 要 品种 为 桐 花树 、秋 茄和 白骨 壤 ,但 因人 为破 坏 严 重 , 仅 存 1 . 1 h 7 1 2m。
泉 州 湾 洛 阳江 湿 地 位 于 福 建 省 东 南 沿 海 中部 , 惠 安 县 西 南 部 。 阳江 湿 地 是泉 州湾 的 内湾 , 泉 州 湾 河 口湿 地 自 洛 是 然 保 护 区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地 理 坐 标 位 于 东 经 18 0 ~ 1 。4 18 1 ,北 纬 2 。5 ~2 。5 。 外连 台湾 海 峡 , 内 1。4 4 3 4 7 连 惠 安 、 洛江 、丰 泽 、鲤 城 、石狮 等 县 、 区 。年 均温 2 ℃ , O 极 端 温度 为 0c 3 . 和 8 9c。滩 涂 以淤 泥 质 为 主 , 盐 度 较 小 。 o o 为 正 规 半 日潮 ,平 均 潮 差 4 2 米 。 内湾 面 积 7 . 1m,滩 .7 95hz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气候
潮
汐 与 洋
生境 特点
地 形
流
土壤
气候:热带气候是最适合红树林生长的,随着温度的下降, 红树林种类减少,林相高度也变矮。温度过低会导致红树 植物落叶、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地形:红树林适宜于风浪平静和淤泥深厚的海滩,因此多 见于海湾内或河口地区,背风地形有利于其发展。
土壤:滨海盐土,土壤含盐量较高。
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 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 度,防止赤潮发生。
红树林发达的支柱根加速了 淤泥的沉积作用。
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 态系统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 中心,对科普教育、发展生 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
科
研
、药 教用 育价 、值
生
态
防 风 浪 冲 击 保 护 海 岸
根 部 致 密 加 速 淤 泥 沉 积
恢复生态学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案例
利用与 保护
生态 价值
红树林
案例 分析
分布及 其生境 特点
红树林指
生长在热带、 亚热带低能海 岸潮间带上部, 受周期性潮水 浸淹,以红树 植物为主体的 常绿灌木或乔 木组成的潮滩 湿地木本生态 系统。
我国的红 树林主要 分布于广 东、海南、 福建的沿 海,在广 西和台湾 也有分布。 其中以海 南岛的红 树林生长 最为茂密。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
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
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对发展生态旅游
利
业也有积极作用。且红树本身也具有较高
用
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与
保 护
目前红树林正在受到过度砍伐、污染、 长期的洪水以及海平面变化等活动的威胁。
从全球看,大约一半以上的红树林面积已
基于鹭类生境需求的海岸带海陆一体化修复
第17卷 第1期 湿 地 科 学 与 管 理 Vol.17 No.1 2021年3月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m ar.2021基于鹭类生境需求的海岸带海陆一体化修复张雅棉1 黄智君1 李 玉1 陈志鸿2 王文卿1*(1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102;2 厦门市滨海湿地与鸟类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1)摘 要 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海陆一体化修复工程,包括滩涂红树植物种植和互花米草控制、鱼塘改造和退养还湿、海陆交错带植被修复等手段。
通过评估植被和生境恢复情况,对比修复前后鹭科鸟类的群落组成变化,探讨滨海湿地修复对鸟类的生态作用和修复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修复工程开展后,滩涂和鱼塘生境得到了改善;海陆交错带植被覆盖率和植被指数NDVI 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内共记录到鹭科鸟类11种18 164只次;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第2年鹭类种类和数量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修复后第4年鹭类数量显著增加。
泉州湾河口湿地修复工程为鹭类提供了更多适宜的栖息环境,对鹭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岸带;海陆一体化修复;鹭类;栖息地需求中图分类号:P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290(2021)01-0056-05integrated sea-land restoration in Coastal Area Based on the Habitat requirementsof ArdeidaeZHANG Ya-mian 1 HuANG Zhi-jun 1 li Yu 1 CHEN Zhi-hong 2 WANG Wen-qing 1(1 Key laboratory of the Coastal and Wetland Ecosystem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 Ecology,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102, Fujian, China; 2 Xiamen Coastal Wetland and Bird research Center, Xiamen, 361001, Fujian, China)Abstract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Quanzhou Bay estuary wetland, where integrated sea-land restoration project is in progress, including planting of mangrove trees and controlling of the invasive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the mudflats, returning aquaculture farming to mangroves,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sea-land cross-boundary areas. By investigating the vegetation and habitat restoration, as well as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Ardeida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toration, this study tri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restoration on Ardeidae community and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 in coast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abitats on the mudflat and aquaculture ponds were largely improved,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NDVI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arine-terrestrial interlaced zon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toration project. in addition, a total of 11 species and 18 164 individuals of Ardeidae were recorded in Quanzhou Bay during the study. Both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Ardeidae decreased in the second year righ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toration, but increased again two years later. Quanzhou Bay estuary wetland project provided more suitable habitats for them to roost, forage and nesting by 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in the mudflat, aquaculture ponds and even in the marine-terrestrial interlaced area.Key words Coastalarea; integrated sea-land restoration; Ardeidae; Habitat requirement收稿日期:2020-11-0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6161)作者简介:张雅棉(1987-),女,厦门大学博士后,生态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红树林生态修复、鸟类学。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红树林
思维导图:红树林【思维导图】[考点精析]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纬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在净化海水和空气、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
在我国沿岸防护林体系中,消浪林带是构筑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线。
消浪林带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水泡、耐海水间歇性冲刷和抗风固土能力,这需要根系发达、枝干富有韧性的林木,红树林自然成为理想的选择。
但红树林只能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在我国浙江沿海以北,就只能另寻其他树种了。
近年来,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趋势,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
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生物群落。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淤泥潮间带,密集的支柱根插入土中,纵横交错,形成弓状稳固支架。
据此,完成问题。
1.红树林可以()A.降低风速,固定沿海沙丘B.抵御海浪侵袭,保护海岸C.侵蚀土壤,塑造海岸地貌D.调节沿海气候,加大温差2.依据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推测其所处地区的土壤特点是()A.盐分高B.空气含量多C.含水量少D.以砂土为主3.可用来监测红树林面积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海草床,即大面积分布的连片海草,是珍贵的“海底森林”,与红树林、珊瑚礁被统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恢复生态学课件
迪拜的围海造田
围海造地的确缓解了部分地区耕地缺乏的困难, 但围海造地不当也给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 众多的危害。由于超采地下水、海岸沙砾和不合 理的海岸建设,已引起海岸带的海水入侵、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五)海岸带恢复技术 ✓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 ✓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 ✓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
✓ 提供产品:食品、建筑材料、医药品等。 ✓ 提供生态服务:就业、生物多样性、旅游业等。 ✓ 除此之外,海岸生态系统还是一个天然的过滤系
统。红树林、湿地和海草河床等海岸生态系统可 以过滤或降解有毒污染物,吸收营养物质,并有 助于控制病原体的繁殖 。
海洋渔业是海岸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95% 的捕鱼活动是在海岸生态系统中进行的。1997年从海洋 和内陆水体中收获的海产品共640万吨,人类消费290万 吨,另有290万吨用于制作动物饲料。
状态变量(例如水温、鱼种类等) 1
A
理想状态
记
录
U
的
趋
势
B
L
各种不同恢复方法产生的可能后果
过去
t-
人类干扰 开始时间
恢复项目持 续时间e
t0 现在
t+ 时间
不采取恢复 措施的预测 趋势
将来
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引自任海、彭少麟,2001)
四、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
(一)营养盐输入的顶端控制 ✓ 恢复或重建环湖湿地保护带 ✓ 恢复或重建入湖河流的河口湿地系统 (二)湖泊生态系统的底端治理 (三)湖岸带生态建设
一、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四)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 赤潮危害 ✓ 红树林破坏 ✓ 渔业资源下降 ✓ 海水养殖过度 ✓ 化肥农药污染 ✓ 工业和生活污染 ✓ 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和海水入侵 ✓ 固体垃圾污染
泉州湾洛阳江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
泉州湾洛阳江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
刘荣成;洪志猛;叶功富;范少辉;崔丽娟;张建生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4(31)3
【摘要】分析了泉州湾洛阳江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并提出滨海湿地生态重建的对策.
【总页数】4页(P75-78)
【作者】刘荣成;洪志猛;叶功富;范少辉;崔丽娟;张建生
【作者单位】惠安县林业局,福建,惠安,362100;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惠安县林业局,福建,惠安,362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
【相关文献】
1.滨海湿地生态景观修复规划设计初探--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重建工程为例 [J], 胡吉
2.拉萨拉鲁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研究 [J], 华国春;黄川友;李艳玲;张永泽
3.论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J], 严亦雄
4.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J], 叶翔;王爱军;马牧;方建勇
5.浅论滨海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以泉州湾为例 [J], 陈金华;黄暾;李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生态恢复的典型案例恢复生态学课件
二、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实施目标
我国已建立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引自林川,2000)
保护区名称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新盈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 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新英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龙海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米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泉州湾河口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分析
泉州湾河口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分析李意敏(福建省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福建泉州362000)摘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泉州湾红树林群落及光滩不同潮位、距入海口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0~30cm 土层土壤的多数水分物理性质受土层、潮位、距入海口位置影响不显著,高潮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大于低潮位,近入海口土壤容重大于其他断面,中间断面的持水量高于其他断面。
土壤持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红树林土壤与光滩土壤差异显著(<0.05),光滩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红树林土壤容重(<0.05);红树林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显著大于光滩土壤(<0.05)。
关键词:泉州湾;土壤物理性质;红树林;湿地;土壤水分中图分类号:S1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82(2023)06-0040-03LI Yimin(Quanzhou Bay Estuary Wetland Nature Reserve Development Center,Quanzhou 362000,Fujian,China)This study uses a combination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analysis to study the soil moisture-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ngrove com-munity and mudflats at different tidal levels and different locations from the estuary.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Most of the soil water physical properties in 0~30cm soil lay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oil layer,tidal level and distance from the estuary.The soil porosity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t high tide level are greater than those at low tide level.The soil capacity near the estuar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other sections,and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the middle se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ections.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ngrove soil and bare land soil (<0.05),and the bulk density of bare land soi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ngrove soil (<0.05).The total porosity,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capillar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mangrove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are flat soil (<0.05).Quanzhou Bay;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mangrove community;wetland;soil moisture科学研究FUJIANLINYE福建林业滨海湿地地处海陆交错区,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1],尤其在固岸护堤、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治污染、净化环境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2]。
泉州湾河口湿地几种植物的光合特性
水变化的环境下 , 易受盐分胁 迫 ; 桐花树则介 于两者之 间。
关键词 : 桐花树 ;秋茄 ;白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光合作用 ; 生理生态 因子
中图分 类号 :s1 . 78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X(0 0 0 0 6 —0 10 3 9 2 1 ) 3— 2 1 4
UU o gc e g ,W U n y u ,F e—u ,L ANG Z e g ,W ANG J—h n IP n — ig R n —h n Ya —o U W ig o I h n i a g ,L igpn z ( . e aoa r o Moe A cl r q im n n ehooy Mi s yo dct nadJ guPoic ,Isueo 1K yLb r o f dm ut a E up e t dT cn l , u t E ua o i s rv e ni t f ty ul a g i r f i n n a n t A r u ua E g er g J guU iesy Z ej n , i gu22 1 , hn ; .teK yLb r o f n rn et gi l r ni e n , i s n rt, hni g J s 103 C ia 2 S t e aoa r o v om na ctl n i n a v i a n a a ty E i l G ohmir,Istt o ece s y h eeA ae yo cecs G yn , u hu5 00 , hn ) ec e s t ntue f ohmir,C i s e4m f i e, u ag G i o 5 0 2 C a y i G t n S n i z i
红树林保护与海洋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恢复
1 2 3
生态系统恢复
通过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珊瑚礁 和海草床等,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 物多样性。
生态廊道建设
在关键区域建立生态廊道,连接分散的生态系统 ,促进物种迁移和基因交流,提高生态系统的整 体恢复力。
人工鱼礁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为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 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净化水质
红树林能够吸收和降解污 染物,改善水质,对维护 水域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 用。
调节气候
红树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 全球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红树林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如中华白海豚、儒艮等,具有极高 的生态价值。
生态服务功能
红树林通过提供栖息地、食物和繁殖 场所等,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态服务功 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设立自然保护区
在红树林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设 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红 树林进行严格保护,防止人为破 坏和外来物种入侵。
强化管理措施
加强对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巡查 ,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红树林的 行为,确保保护区内的红树林得 到有效保护。
生态恢复工程
人工造林
在红树林被破坏的区域进行人工造林,种植红树林树种,促进红树林的恢复和 扩大。
红树林保护与海洋生态修复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目 录
• 红树林的重要性 • 红树林面临的威胁 • 红树林保护措施 • 海洋生态修复方法 • 红树林与海洋生态修复的关联 • 案例研究
01
红树林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01
02
03
维持生物多样性
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现状与对策
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现状与对策摘要概述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的自然状况及特点,阐述了其保护管理现状,并指出了其面临的威胁,提出了保护建设与发展对策,以期为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泉州湾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辖区内的主要河流晋江和洛阳江的出海口,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适宜,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使之成为水禽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
1泉州湾河口湿地概况1.1自然状况泉州湾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湾内湾,是泉州市境内两大流域(晋江和洛阳江)的入海口,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泉州湾河口湿地已成为中国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分别被亚洲湿地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2003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 045.88hm2,地理坐标为北纬24°47′21″~24°59′50″,东经118°37′44″~118°42′46″,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红树林、珍稀鸟类、中华白海豚和中华鲟等。
区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24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13种,中日协定保护的候鸟78种,中澳协定保护的候鸟39种。
泉州湾有红树植物3种,其中桐花树和白骨壤是太平洋西岸自然分布的北界。
1.2特点一是湿地面积比例大。
泉州湾河口以石狮祥芝与惠安下洋为界,整个湾面积136.42km2。
石湖至秀涂内侧连线为界,以外56.91km2(外湾),以内(内湾)79.51km2。
内湾的湿地占总面积98.98%。
二是生物多样性丰富。
已记录1 000多个物种,包括各种温度和盐度属性,呈现出亚热带河口湿地的生物区系特点。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
三是珍稀濒危物种多。
红树林改造海湾生态效果显现
打开中国地图,在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省的交界处,一个凹字形的海湾出现眼前——沿浦湾。
沿浦湾是我国典型的小海湾。
湾内水浅底平,潮间带面积大,海湾内的水体相对平静,泥沙堆积较多。
30年多前,当地渔民在滩涂上养殖蛏子、泥蚶、紫菜,生态系统退化迅速。
2015年,在浙江海洋大学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当地开始引种红树品种秋茄。
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红树林茁壮成长,海湾生态改善明显。
沿浦湾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修复的50个典型红树林改造海湾生态效果显现文/王利明 沈家迪红树林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Mangrove Reconstruction in the Bay is Apparent小海湾之一。
经过营造红树林和多年治理,如今的沿浦湾已是浙江生态海岸带温州(苍南)168先行段上的一颗明珠,成为自然资源部评选出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千亩红树林扎根海湾沿浦湾的红树林种植,源自于一场无意间的对话。
2014年,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水柏年带着学生来到沿浦湾做生态调查。
镇里的负责人听说来了专家,就邀请他见个面。
镇负责人说,近年来沿浦湾渔民的支柱产业——蛏子、紫菜等养殖效益下滑明显,蛏子死亡率很高,紫菜养一、两水就开始大量烂菜。
水柏年听了以后,联想到在本底调查中看到的情景,便提出试种红树林。
“我看到沿浦河滩上有一块小面积的红树林,预估当地的气候能满足红树林的生长。
”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水柏年心中还是有些“打鼓”的。
“国内红树林的自然分布最北端在福建福鼎,浙江多地早年有过人工引种,但是成林的面积很有限。
”福鼎与苍南海岸线的交汇点就在沿浦湾,再加上沿浦河滩的那小片红树林,给他壮了胆。
2015年4月,沿浦镇尝试在沿海滩涂试种秋茄。
开始试种了10亩,一棵棵十几公分的小胚苗种下去后,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淹在水底,远远望去,特别不起眼。
村民多有非议,有的认为它们活不下去,有的嫌它们妨碍赶海。
然而,小小的树苗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了下来,一年下来长势不错。
山西省吕梁市《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山西省吕梁市《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A.食物所含有机物中的碳B.非生物界中的碳酸盐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捕食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B.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甲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丙3.泉州湾红树林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红树林的生态平衡。
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A.无限的B.有限的C.绝对稳定的D.不变的4.据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农业部对部分省市销售的豆芽选取样本进行了检测,共抽检豆芽40041批次,合格率99.98%,检测结果显示豆芽生产企业所生成的豆芽是安全的。
这种检测豆芽的方法是()A.调查法B.比较法C.观察法D.实验法5.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合作C.寄生D.共生6.在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温度⑦蝗虫A.①②⑤⑦B.②⑤⑦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7.某林区山脚是阔叶林,山顶是针叶林,影响植物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水B.土壤C.阳光D.温度8.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A.农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9.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A.呼吸B.应激性C.生长D.新陈代谢10.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青蛙鸣叫B.蜻蜓点水C.水涨船高D.小狗算术11.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草原B.池塘中所有的鱼C.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D.公园里的全部生物1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一片森林中的大树、松鼠和空气分别属于(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C.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D.消费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13.生物圈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是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沙漠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14.因为有多姿多彩的生命,地球才充满勃勃生机。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研究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研究
汤养麟
【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建设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改善泉州湾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文章详细分析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建设红树林保护区价值和作用,并提出红树林保护对策措施.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汤养麟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泉州湾河口红树林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J], 陈若海;林伟东;黄磊;纪剑锋
2.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J], 李裕红
3.青年志愿者生态知识培训对策探讨——以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保护为例 [J], 刘怀如;袁怡圃;邱玲;卢昌义
4.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组成和年变动研究 [J], 陈若海
5.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立地类型划分 [J], 谭芳林;叶功富;崔丽娟;张立华;罗美娟;孙志同;林捷;罗彩莲;乐通潮;黄丽;林永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技术
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技术一、提名意见:本项目的主持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参加单位有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江苏大学等6家。
历时15年联合攻关,针对造林苗木质量差种类少,困难立地红树林造林恢复难度大,人为干扰严重及生态防护功能低下等主要问题,系统地开展了试验研究及示范,形成了红树林苗木定向培育技术、困难立地红树林恢复重建技术、红树林生态安全维持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我国南部沿海防护林体系(尤其是一级基干林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本项目的红树林微胶囊菌肥促生壮苗技术、困难立地红树林恢复重建技术、互花米草入侵控制与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红树林消浪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原创性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部分成果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3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等。
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制定标准4项,发表论文297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中科院JCR一二区论文18篇,单篇SCI最高影响因子11.329),出版专著20部。
成果应用广泛,销售苗木4374万株,恢复重建红树湿地7.20万亩,防治有害生物20万亩,2003-2017年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17.35亿元,取得重大综合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项目简介:依托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针对造林苗木质量差种类少,困难立地红树林造林难度大,人为干扰日益严重等突出问题,系统开展了红树林快速恢复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攻克了红树林苗木定向培育、困难滩涂红树林恢复重建、红树林生态安全维持等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1、创新研发了红树林苗木定向培育技术。
分离筛选红树林PGPB固氮菌28种、溶磷菌33种,构建高效混合菌群6个,研制出适用于海滩育苗的微胶囊促生菌肥,开发出PGPB微胶囊菌肥促生壮苗技术,苗木生物量增加49.3~74.5%、造林成活率提高15~30%;筛选耐盐、耐淹、抗污等抗逆红树树种15种,创建了集种源优选、营养调控、活力保护等于一体的抗逆树种培育技术,出圃苗造林存活率80%以上;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银叶树、海漆、杨叶肖槿、水黄皮和海檬果等5种半红树植物的规模化育苗技术,种苗萌发率较野生条件提高50~60%,造林成活率85%以上,填补了高潮滩适生苗木培育的空白。
中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生态恢复
中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生态恢复
吴地泉
【期刊名称】《花卉》
【年(卷),期】2016(000)016
【摘要】近年来,我国红树林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2/3以上的红树林被纳入保护区,滥砍滥用红树林的现象基本杜绝.然而,由于人口的激增、城市的扩张和不适当的海滩经济开发以及区域污染严重、外来物种入侵等等使得红树林资源毁坏的问题愈演愈烈.本文就如何对红树林生态保护与恢复进行了阐述,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使红树林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支持我国南部沿海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吴地泉
【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县林业局 36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3
【相关文献】
1.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现状与评价 [J], 陈铁晗
2.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资源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 [J], 高亚清
3.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及保护探讨 [J], 甘加俊
4.山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与保护的探讨 [J], 陈其应;黄琦;苏炳欢
5.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 [J], 李静;严方;程胜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彭逸生;周炎武;陈桂珠【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28)2【摘要】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隐蔽潮间带的独特植物群落,在过去几十年内因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而遭到严重破坏,质量下降,面积萎缩.近年来,尽管世界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红树林的恢复,然而由于缺乏造林技术资料、造林成活率低下、经营管理粗放,加上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红树林面积增长缓慢;造林成活率低依然是制约红树林湿地恢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恢复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1)宜林地选择,包括温度、底质、水文的环境条件研究;(2)树种选择与引种,包括乡土树种的选用和外来树种的引种状况;(3)栽培技术的应用,包括造林栽培技术与育苗技术,造林成本的比较;(4)植后管护及监测,包括幼林巡护、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综述了红树林恢复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应用实例.根据我国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现状,提出今后红树林恢复研究的重点为:开展"退塘还林"工程,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深入探讨红树林的化感作用,营造红树林混交林,实现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总页数】12页(P786-797)【作者】彭逸生;周炎武;陈桂珠【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6;Q178;Q948;S718.5;S728.6;X171.4【相关文献】1.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恢复的思考 [J], 李伟;崔丽娟;王义飞;张曼胤;赵欣胜2.红树林湿地恢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廖宝文;郑松发;陈玉军;李玫3.湿地植物生长模型在红树林湿地人工恢复调控中的应用--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恢复为例 [J], 王树功;杨海生;周永章;黎夏;覃朝锋;陈桂珠4.东寨港地区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 [J], 李云哲;蒲凌海;孙涛5.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J], 李嘉仝;彭泰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