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的战争动员令

合集下载

尚书·甘誓全文

尚书·甘誓全文

尚书·甘誓全文夏启的战争动员令【原文】大战于甘,乃召六卿②。

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4),怠弃三正⑤。

天用剿绝其命(6),今予惟恭行天之罚(7)。

左不攻于左(8),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9),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10);弗用命,戮于社。

予则孥戮汝(11)【注释】①甘誓是一篇战争动员令,是后人根据传闻写成的。

甘是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

誓是古时告诫将士的言辞。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了帝位。

启所确立的新制度,遭到了有扈氏的反对,启便发动了讨伐有扈氏的战争。

结果以有扈氏失败、夏启胜利而告终。

甘誓就是这次战争前启告诫六军将士的言辞。

②六卿:六军的将领。

古时天子拥有六军。

③六事:六军的将士。

④威侮:轻慢,轻视。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⑤怠:懈怠。

三正:指建于、建丑、建寅,意思是指历法。

③用:因此。

剿:灭绝。

(7)恭行:奉行。

(8)左:战车左边。

古时战车载三人,分左中有,左边的人负责射箭,中间的人驾车,右边的人用矛刺杀。

攻;善。

(9)御:驾车的人,即处在战车中间位置上的人。

(10)赏于祖:古时天子亲征,随军带着祖庙的神主和社神的神主。

有功的,就在祖庙神主之前赏赐,惩罚则在社神神主前进行,表示不敢自己专行。

(11)孥:奴,降为奴隶。

戮:刑戮,惩罚。

【译文】即将在甘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夏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

王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

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兵士如果不懂得驾车的技术,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

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先祖的神位前行赏;不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社神的神位前惩罚。

我将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

中国法制史形考册答案(一至六章)

中国法制史形考册答案(一至六章)

中国法制史小抄第一章(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禅让制”产生。

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启。

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知道。

”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6.《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7.《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故法令谓之律。

”9.《夏书》曰:“昏、墨、贼,杀。

”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己恶而掠美”。

(二)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

C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B)。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A昏B墨C贼D杀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

CA昏B墨C贼D杀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D )”。

A囹圄B夏台C均台D圜土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

A A昏B墨C贼D杀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

B A昏B墨C贼D杀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A夏台B均台C囹圄D圜土1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C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B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DA舜B禹C有扈氏D启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

AA禅让制B世袭制C占卜制D天命制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同学们,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国防动员。

主要讲3 个问题:一是国防动员的意义;二是国防动员的内容;三是国防动员的特点。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到国家防务的目的,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而进行的动员。

在我国国防动员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多年前的夏朝,夏启(大禹之子)为征讨扈氏,在甘地采取战场誓师的形式(史称甘誓),进行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国防动员。

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连续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国防动员随之趋于频繁,促进了国防动员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兵役动员体制。

到了近、现代,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手段日趋复杂,国防动员在赢得战争胜利、保卫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促使国防动员的体制日趋完善。

在我国的历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动员工作,注重军民融合、平战结合,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应对局部战争和突发自然灾害中,国防动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的和平生活环境和国家安全。

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我国于2010 年2 月26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并于2010 年7 月1 日起施行。

一、国防动员的意义国防动员属于国家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1939 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 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

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国防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1939 年3 月波兰就被德军包围了,但是波兰到8 月20 日才下达全国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 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 月底波兰全军瓦解。

古代战争动员事例

古代战争动员事例

古代战争动员事例古代战争动员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国家或部落为了进行战争而组织和调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过程。

古代战争动员的形式和方法因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1. 古埃及的战争动员(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古埃及是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古代文明,他们在战争动员方面有一套完善的制度。

当埃及法老决定进行战争时,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动员令,号召国内各地的人民参军。

动员令通常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达,要求各地区的领导人提供士兵和物资支持。

被动员的人们会接受军事训练,准备战争。

2. 古希腊的战争动员(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城邦在战争动员方面也有一套独特的制度。

在战争爆发时,城邦领导人会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合适年龄的男性公民参军。

城邦会组织公民集会,传达战争的重要性和紧急性,鼓励人们为国家而战。

此外,城邦还会提供军费和物资支持,以确保战争的顺利进行。

3. 古罗马的战争动员(公元前753年-公元476年)古罗马是一个以军队为中心的帝国,他们在战争动员方面有着严格而有序的制度。

罗马帝国会根据威胁程度和军事需求,通过各级政府机构发布动员令。

公民被要求履行义务,包括服兵役、提供军费和物资等。

罗马的军队由公民组成,他们接受专业化的军事训练,并根据需要被派往前线。

4. 中国秦朝的战争动员(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们在战争动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秦始皇颁布了律令,规定了军事义务和动员制度。

根据律令,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而且在战时,还要提供额外的军费和物资支持。

秦朝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组织和官僚机构,以确保有效的战争动员和统一的指挥。

夏朝历史:商汤伐夏

夏朝历史:商汤伐夏

夏朝历史:商汤伐夏夏桀政权最后是被作为夏王国部属的商部族打败而灭亡的。

夏与商的关系历来十分密切。

在五帝时代,夏、商、周三个部族是天下的三驾最有影响力的“马车”。

商在东方,周在西部,夏居其中。

大禹治水成功后,夏启子承父业,水到渠成地继承了天下的领导权,实现了由氏族公社制到家庭私有制的转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父子相传的王国,在夏王国存在的四百多年间,商、周与夏的关系实际上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如果说夏是天子的话,商、周则是一方诸侯。

商的始祖契曾是禹的治水助手。

周的始祖后稷曾是舜时的农官,夏王国建立后仍任农官。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夏桀时代,夏桀的无道引发了自下而国上的革命,在商的带领下,爆发了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一场伟大的斗争。

夏桀与商汤是同时代人,两者表面上还保持着君臣关系。

汤是商部族的第十四代传人。

汤看到夏桀无道,就着意发展自己。

他大量吸纳能人、才人,其中一个叫伊尹、一个叫仲虺的被汤任命为左右相。

伊尹是有莘氏的奴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妻,伊尹作为陪嫁的奴隶来到了汤身边。

仲虺是世代夏官,其本身也是夏负责监造车子的一个官员。

看到夏桀的腐败不堪,就弃桀投奔商汤而来。

汤用这两人为左右相,让他们辅助兴国大计。

夏桀与商汤虽是同时代人,但两人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夏桀“武伤百姓”,成天迷恋于美酒和女色,根本不顾及百姓的死活,走的是一条亡国之路。

而商汤着力于理民生、施仁政,走的是一条兴国之路。

“商汤代夏”的过程在《殷商史》会详述,这里有一则著名的历史故事值得一书:有一天,商汤外出,只见有人在野外张开罗网抓飞禽走兽。

此人在四面都布下了罗网,口中念念有词:“我要让天下四方的飞禽走兽,都进入我的罗网!”商汤走上去,对那人说:“那样做太过分了,不就是要一网打尽吗?”那人问:“那依您的高见,该怎么办?”商汤说:“听我的,把三面都撤了吧,只留下一面就够了。

”撤了三面以后,商汤祝告道:“要左边去的,你就向左边跑吧,要右边去的,就向右边跑吧,只有认同我的主张又没有新的主意的,就到我的网里来好了。

五大檄文:史上最经典的战争动员令

五大檄文:史上最经典的战争动员令

五大檄文:史上最经典的战争动员令檄文,是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也是一种古代官方文书,主要用于征召、晓喻、声讨的文告,如传檄文而定千里。

而通常所说的檄文,就是声讨书,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战争动员令。

因为古代战争讲究师出有名,无论谁要发动战争就必须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开战的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

第一、讨曹操檄作者:陈琳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 戚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

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夏朝战争有哪些

夏朝战争有哪些

夏朝战争有哪些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

夏朝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夏朝战争,希望对你有用!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夏军在甘(今陕西户县境,一说河南今郑州西,或说今洛阳西南)与有扈氏军的一次交战。

启击杀益(参见《夏启攻益之战》条)后,积极组建军队、加强统治机构,获取中原各部族首领的承认,使子承父位及君主专制合法化;并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将首领转化为诸侯、贵族,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原先就对禹的领导不满的西方大族有扈氏,此时对夏启的夺权及改变制度更为不服,起而反抗。

启遂调集配属战车的王室卫队及诸侯族军数千人,西渡黄河,进攻有扈氏,双方对阵于甘。

启在交战前,对军、政六卿及部队下达动员令进行誓师。

借口“威侮五行,总弃三正”,作为有扈氏的罪行,宣布“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规定作战纪律:“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御非其正”,即为“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有命,戮于社”(《尚书;甘誓》)。

然后下令进攻。

夏军初战小胜,后又经多次作战,方彻底击败有扈氏,进一步巩固了夏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地位。

夏朝战争:夏伯靡灭寒浞之战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夏臣伯靡率领有鬲氏、斟灌氏、斟寻氏军于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攻灭寒浞所率有穷氏军的作战。

后羿篡夺夏权,寒浞又取而代之。

夏朝属臣伯靡,先转为后羿服务,后因受寒浞所逼,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避居。

他依靠有鬲氏力量,收笼被有穷氏攻灭的斟灌氏、斟寻氏等夏朝遗民,组织力量,准备为恢复夏后氏统治而战。

此时,少康已在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积蓄力量,准备复国。

伯靡和少康取得联系,配合作战。

在少康攻灭寒浞二子浇和殪(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夏季杼灭豷之战条)之后,伯靡率领有鬲氏和斟灌氏、斟寻氏大军,进攻斟寻,与寒浞率领的有穷氏军队决战。

伯靡军声势浩大,战斗力强,一举攻灭寒浞有穷氏军,杀死寒浞。

中国上古战争汇总

中国上古战争汇总

中国上古战争汇总2010年05月04日13:58 进入论坛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相传神农氏时期(约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部落进攻斧燧氏部落的作战。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

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族集团。

神农氏是古夷人部族集团的一个部落,生活于今河南东南部,以农业生产为主,已在冶陶手工业及交换市场。

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另一古夷人部落斧燧(或称补燧)氏,发生利害矛盾,引起冲突。

斧燧氏部落不肯屈服。

神逐氏遂北上进攻斧燧氏,将其击败、兼并。

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

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

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

阪泉之战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的一次交战。

神农氏之后,中原出现两大部落联盟。

其首领分别为炎帝和黄帝,据传皆少典氏后裔。

炎帝长于姜水(渭水支流,今陕西岐山东),以姜为姓。

其族沿黄河流域向东发展进入中原,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强大部落联盟。

黄帝长于姬水(即岐水,今陕西境,亦有他说),以姬为姓,东进中原后,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比),称轩辕氏(又称缙云氏、帝鸿氏、有熊氏)。

其族形成包括姬姓12部落的部落联盟。

黄帝经常进攻附近有肯归附的部落,势力不断扩大。

炎帝也在不断扩大自己势力,两大联盟终于暴发冲突。

黄帝率领以熊、罴、貔、貅、虎、雕、歇、鹰、鸢等为图腾的各部落,在阪泉之野与炎帝各部落交战。

经三次激烈战斗,黄帝部落联盟终于获胜,初步建立了黄帝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26世纪),黄帝率领本部落联盟武装在中原地区征服其他部族的战争。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

至今约万年时,先民足迹已北达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

中国法制史最全的单选题

中国法制史最全的单选题

单选题1.史书上说夏朝已经有了五种刑罚,共(D)条。

A.五百条B.一千条C.二千条D.三千条2.中国奴隶制国家产生于(B)。

A.商朝B.夏朝C.西周D.春秋3.“夏有乱政,而作(A)。

A.禹刑B.汤刑C.九刑D.五刑4.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D)。

A.周武王B.秦始皇C.黄帝D.夏启5.“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D)”。

A.昏B.杀C.墨D.贼6.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A)。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7.夏朝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C)。

A.尧B.禹C.启D.周公8.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

A.神权法 B.明德慎罚 C.义刑义杀D.法令由一统9.西周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叫(A)。

A.大司寇B.士C.廷尉D.大理10.西周的判例叫(A)。

A.成B.判C.例D.券书11.西周时期设立了掌管婚姻事务的机构叫(A)。

A.媒氏B.司徒C.司户D.调人12.西周的婚姻管理机关是(A)。

A.媒氏B.司徒C.司约D.司土13.周穆王时命司寇吕侯制定(D)。

A.五刑B.九刑C.汤刑D.吕刑14.西周时公族犯死罪磐于(D)。

A.司徒B.乡士C.遂士D.甸人15.在西周有一种刑罚是把犯罪者捣成肉酱,这种刑罚叫做(B)。

A.炮烙 B.醢 C.脯 D.劓殄16西周时吕刑制定了赎刑和有关刑法原则的内容.吕刑的作者是(B)。

A.周公B.吕侯C.李悝D.邓析17.西周的《吕刑》作于(D)。

A.成王时期B.康王时期C.昭王时期D.穆王时期18.《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C)。

A.禹刑B.汤刑C.九刑 D.赎刑19.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是(C)。

A.晋国B.楚国C.郑国D.齐国20.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B)。

A.司寇B.廷理C.廷尉D.大理21.中国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公布成文法始于(D)。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2.战国时期在楚国制定“宪令”的是(B)。

甘誓—《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

甘誓—《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

甘誓—《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甘誓—夏启的战争动员令原文:大战于甘,乃召六卿②。

王曰:“嗟!六事之人③,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④,怠弃三正⑤。

天用剿绝其命⑥,今予惟恭行天之罚⑦。

“左不攻于左⑧,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⑨,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⑩;弗用命,戮于社。

予则孥戮汝⑪”注释:①甘誓是一篇战争动员令,是后人根据传闻写成的。

甘是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

誓是古时告诫将士的言辞。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了帝位。

启所确立的新制度,遭到了有扈氏的反对,启便发动了讨伐有扈氏的战争。

结果以有扈氏失败、夏启胜利而告终。

甘誓就是这次战争前启告诫六军将士的言辞。

②六卿:六军的将领。

古时天子拥有六军。

③六事:六军的将士。

④威侮:轻慢,轻视。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⑤怠:懈怠。

三正:指建于、建丑、建寅,意思是指历法。

⑥用:因此。

剿:灭绝。

⑦恭行:奉行。

⑧左:战车左边。

古时战车载三人,分左中有,左边的人负责射箭,中间的人驾车,右边的人用矛刺杀。

攻;善。

⑨御:驾车的人,即处在战车中间位置上的人。

⑩赏于祖:古时天子亲征,随军带着祖庙的神主和社神的神主。

有功的,就在祖庙神主之前赏赐,惩罚则在社神神主前进行,表示不敢自己专行。

⑪孥:奴,降为奴隶。

戮:刑戮,惩罚。

译文:即将在甘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夏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

王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

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兵士如果不懂得驾车的技术,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

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先祖的神位前行赏;不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社神的神位前惩罚。

我将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

”题解:天子率领将士亲自出征,必定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决战,一定要使将士们明白为谁和为什么而战,否则不明不白上战场,多半要吃败仗。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6、罚作、复作是秦代的徒刑。罚作适用于男犯,强制其到边远地区戍守,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复作,适用于女犯。
17、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太尉是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
18、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
17、《吕刑》
《吕刑》是西周穆王时期命令司寇吕侯所制定的有关刑法和赎刑的规定。
18、遗训
遗训是西周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由先王发布的誓命,其中也包括长期以来有利
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王朝统治的那些内容。
12、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它是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父亲死后,将王位传给正妻生的长子。
1、周礼
周初,周公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以加强统治
奴隶的力量,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而成的法定的典章制度。
2、九刑
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西周缔结婚姻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1、七去
又称“七去”、“七弃”。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包括无;淫佚;不
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12、三不去
西周法律规定,如果出现三种情况,丈夫不得休弃妻子。即“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14、鬼薪、白粲是秦代的徒刑,即男犯入山采薪供祭祀鬼神,女犯择米使之正白的劳役刑或与之相当的其他劳役刑。二者的刑期皆为三年。
15、司寇即伺寇,秦代的徒刑。即强制男性罪犯到边远地区防御外寇或看管刑徒的劳役刑。作如司寇适用于女犯,相当于司寇,是指强制女犯服相当于防御外寇入侵的刑罚。二者都是二年刑。

中国法制史平时作业

中国法制史平时作业

中国法制史》平时作业(一)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选择题1、《甘誓》是 ( ) 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A 周武王B 秦始皇 z-\ -hH TTV:D 夏启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帝王是() 。

A 尧B 禹C 启D 周公3、后人追述夏朝有五种刑罚 ,共( )条。

A 五百B 一千C 二千D 三千4、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 ( ) 。

A 祭祀B 习惯C 法律D 礼仪5、" 夏有乱政,而作 ( )" 。

A 禹刑B 汤刑C 九刑D 吕刑6、夏朝有 " 昏、墨、贼,杀 " 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 " 杀人不忌为 ( )" 。

A 昏B 墨C 贼D 杀7、夏朝有 " 昏、墨、贼,杀 " 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 " 己恶而掠美为 ( )" 。

A 昏B 墨C 贼D 杀8、夏朝有 " 昏、墨、贼,杀 " 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 " 贪以败官为 ( )" 。

A 昏 B 墨 C 贼 D 杀9、夏启在讨伐有扈氏时颁布《甘誓》里说有扈氏犯了( )二条大罪。

A 威侮五行 B 怠弃三正 C 昏 D 墨10、《尚书•吕刑》记载: "吕命穆王, 训夏( )"。

A 赎刑B 死刑C 徒刑D 肉刑11、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族的首领汤囚之( ()。

A 囹圄B 夏台C 均台D 圜土12、 《竹书纪年》记载: " 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 。

A 囹圄B 夏台C 均台D 圜土13 、 " 商有乱政,而作( )。

"A 禹刑B 汤刑C 九刑D 大律14、商朝将罪犯晒成肉干的刑罚是( ) 。

A 炮烙B 醢C脯D劓殄16、商朝末期,王位继承制最后实行了 ( ) 。

A 禅让制B 父死子继C 兄终弟及D 嫡长继承制 17、商朝法律中对有利于周统治者的某些内容在西周被称做 殷彝),作为一种法律形式。

中国法制史简答

中国法制史简答

(简答)1、什么是禹刑?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2、什么是甘誓?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3、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答:商统治者立法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

这种神权思想,把统治阶级的一切活动,包括他们运用法律的活动,都说成上帝和鬼神的力量。

这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

夏商时期,刚刚从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奴隶主贵族便利用人们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而形成的对原始图腾和祖先神崇拜的习俗,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是代表上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把他们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以及对其他不服从统治的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

从而给他们的统治和对人民的镇压,披上一层宗教迷信的保护色4、商朝继承制度的前后变化。

答:继承制度也是私有制的产物,王位继承与财产关系的继承是一致的。

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以弟及为主,也就是说,在商初,主要是兄死后,其王位由弟继承,而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商末则完全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5、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答:(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

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依据罪行轻重,对社会危害性大小量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或赦免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原则定型化。

6、简述西周的"六礼"。

答:六礼是中国古代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1)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

历史趣谈:夏启简介 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历史趣谈:夏启简介 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夏启简介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导语:夏朝皇帝姒启,在位年不详,姒禹之子。

姒禹病死后,姒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
夏朝皇帝姒启,在位年不详,姒禹之子。

姒禹病死后,姒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继位后,姒启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

姒启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政局动荡。

姒启骄奢淫逸,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人物简介
姒启的母亲是涂山氏。

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姒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

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姒启后就死了。

姒禹死后,姒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

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

姒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人物生平
益启之争
妫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

可见经姒鲧、姒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

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
生活常识分享。

夏启的人物简介

夏启的人物简介

夏启的人物简介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

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

夏启的人物简介是怎样的呢?本文是整理的夏启的人物简介资料,仅供参考。

夏朝皇帝姒启,在位年不详,姒禹之子。

姒禹病死后,姒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继位后,姒启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

姒启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政局动荡。

姒启骄奢淫逸,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夏启的人物简介姒启的母亲是涂山氏。

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姒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

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姒启后就死了。

姒禹死后,姒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

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

姒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夏启的人物生平益启之争妫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

可见经姒鲧、姒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

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

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

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

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中国国防教学课件》第二节国防法规

《中国国防教学课件》第二节国防法规

第二节国防法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研究国防法规。

我们学习国防法规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基本的国防法规知识,增强国防法制观念,以便能够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

我准备讲五个问题:一、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三、国防法规的特性;四、我国现行主要国防法规简介;五、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国防法规是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它是国家国防政策的法律体现,是指导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法规是随着国家和战争的出现而产生的。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师出于律”、“刑始于兵”的记载,表明国防法规产生于战争实践。

由于国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军事斗争,所以国防法规也可以叫做军事法规。

在奴隶社会,军事法规的主要形式是临战前统治者发布的誓命文诰,如孔老夫子选编的《尚书》中就有甘誓、汤誓、牧誓、大诰、费誓等篇章。

这些既是战争动员令,也是最初的军事法规。

如《甘誓》,就是在甘这个地方作战之前统治者所发布的誓命。

甘是有扈氏的故地,位于现在的河南郑州以北的地方。

甘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0年,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战争。

启是大禹的儿子,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创建者。

大家知道,在夏以前,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实行禅让制。

禹也是准备实行禅让制的。

他选了皋陶作继承人,皋陶死的早,又选伯益作继承人。

但禹死后,启与伯益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最后启打败了伯益成为夏王。

从此王位更替就由禅让制改为世袭制。

在新旧制度更替的过程中,有些部落不服气,有扈氏就不服气,于是启征讨有扈氏。

在开战之前,启召集他六支部队的首领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他向六军首领郑重宣告:“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三正指,历法或大臣。

这一段话是说,有扈氏公然违反五行之天理,背叛天、地、人之正道,上天要断绝他的命数,我现在只能遵天命讨伐他。

古代战争甘之战背景

古代战争甘之战背景

古代战争甘之战背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甘之战名义上是施行修教,替天行道,实际上就是一场争夺权利的战争。

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甘之战背景最有力的说法:传说在尧舜时代华夏的部落联盟首领继承者的产生要经过议事会的讨论和认可,由于在任领袖之子常会被优先考虑,所以联盟的首领常会出现连续产生于同一氏族甚至同一家族,而对候选人起最终决定因素是资历和才能。

后来随着财富的积累,社会分化的加剧逐渐的出现了王权统治,金字塔顶端的领袖和他们的财富也逐渐成了人人追捧的对象。

在禹的时代,夏后氏已形成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奠定了基础。

随着王权的强化,氏族制度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独继任领袖的制度依然存在,部落联合体议事会推举了益。

虽当时禹之子启有优先权,但论资历和才能都在益之下,所以议事会认可伯益为法定继承人。

但禹死后,启为了得到王权和财富,对益发动了进攻,当时夏后启根基深厚、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抗益,最终杀死了益,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夏后启当上领袖后野心更大了,于是就在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告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当时启破坏了种种联盟制度引起很多部落的不满,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觊觎联盟首领有扈氏,公然对启的统治表示反对,从而才产生了著名的甘之战。

夏后启武力登上华夏部落联盟领袖之位后,为了排除各部落的反对力量,与不服他统治的最高领袖地位的有扈氏展开战争,即甘之战。

甘之战过程非常激烈,最后的结果是夏后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历史文献对甘之战过程的记载少之又少,只有夏后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第一段介绍《甘誓》的背景,是启在甘之战之前,召集左右高级官吏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启的战争动员令
古代文化
1205 1913
夏启的战争动员令
【原文】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②。

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4),怠弃三正⑤。

天用剿绝其命(6),今予惟恭行天之罚(7)。

“左不攻于左(8),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9),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10);弗用命,戮于社。

予则孥戮汝(11)”
【注释】
①甘誓是一篇战争动员令,是后人根据传闻写成的。

甘是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

誓是古时告诫将士的言辞。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了帝位。

启所确立的新制度,遭到了有扈氏的反对,启便发动了讨伐有扈氏的战争。

结果以有扈氏失败、夏启胜利而告终。

甘誓就是这次战争前启告诫六军将士的言辞。

②六卿:六军的将领。

古时天子拥有六军。

③六事:六军的将士。

④威侮:轻慢,轻视。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⑤怠:懈怠。

三正:指建于、建丑、建寅,意思是指历法。

③ 用:因此。

剿:灭绝。

(7)恭行:奉行。

(8)左:战车左边。

古时战车载三人,分左中有,左边的人负责射箭,中间的人驾车,右边的人用矛刺杀。

攻;善。

(9)御:驾车的人,即处在战车中间位置上的人。

(10)赏于祖:古时天子亲征,随军带着祖庙的神主和社神的神主。

有功的,就在祖庙神主之前赏赐,惩罚则在社神神主前进行,表示不
敢自己专行。

(11)孥:奴,降为奴隶。

戮:刑戮,惩罚。

【译文】
即将在甘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夏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

王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

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兵士如果不懂得驾车的技术,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

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先祖的神位前行赏;不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社神的神位前惩罚。

我将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


【读解】
天子率领将士亲自出征,必定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决战,一定要使将士们明白为谁和为什么而战,否则不明不白上战场,多半要吃败仗。

主帅是天子,由他来发布战争动员令,既有权威性,又有感召力,还可以证明出征打仗的正义。

其中没有豪言壮语和长篇大话,没有一个接一个地表态和表决心,最足以征服人心的理由就是奉行天命,简洁而震撼人心。

也许是社会在不断前进吧,后来的檄讨书越来越长,废话越来越多,理由列出了一大堆却难以震撼人心,成了空洞无物的玩意儿。

政治家更能干,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得天昏地暗,实际上连鸡都杀不死。

事情常常坏在一张嘴上。

学学夏启是有益的。

干脆果断,直来直去,表明了意图,就到战场上见分
晓,看看到底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好男儿志在疆场,骑马射箭打枪,不说废话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