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战争的几率--国务院最新分析
中国正面临战争危险吗
中国正面临战争危险吗最近一段时期,中日钓鱼岛执法对峙持续紧张,朝鲜半岛危机不断升级,美国加紧东亚军事部署,日本大造突破“专守防卫”与“和平宪法”舆论……一时间,东亚地区战争密云越聚越浓,许多国人不禁担心,中国是否面临战争危险?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判断是个重大战略判断,决定着国家的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到每个企业与个人,因而不能不冷静分析、准确判断。
不可否认,中国海上周边的军事对峙存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性,但是有充分理由认为,针对中国或中国被迫卷入的较大规模战争远非现实危险。
其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未改变。
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做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重要判断今天仍然适用。
冷战时期美苏全面对抗几十年,两国并未发生战争,具有“相互确保摧毁”能力的战略核力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动摇,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确保第二次打击能力,任何大国都不敢贸然对中国动粗。
其二,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展。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不仅经济实力极大增强,而且运筹国际关系的能力、反制安全挑战的能力都在大幅度提升。
世界多数国家看好中国的发展,看重与中国的关系,认同中国的国际理念,希望与中国友好合作的国家遍布世界。
即使对中国抱有敌意的极少数国家,要想以武力挑战中国,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三,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仍然浩浩荡荡。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合作求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共同追求。
中国在肆虐世界的金融危机中保持快速发展,世界众多国家强烈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即使对中国怀有疑惧的某些周边国家,在拉域外大国平衡中国、制约中国的同时,仍然渴望利用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不愿恶化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美日虽然联手围堵中国,但是也不愿看到中国这台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熄火而伤及自身。
事实上,与东亚安全有关的国家谁也没有大打一场的意愿和意志,谁也没有做好大打一场的准备。
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1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
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
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
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
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侯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
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
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
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
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侯王争霸。
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的2海权的没落与陆权的崛起在美洲大陆上,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
两边都是大洋,纵使有强敌,也很难进犯到美国本土。
而美国却可以通过超级海军,控制两个大洋,一手北约,一手亚太,来控制全世界。
过去的几十年,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秩序,便是以美国所主导的海权时代。
海权的象征,便是航空母舰战斗群。
航母的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方圆1000海里,像一个移动的黑洞一样巡弋在大洋上,常规的武器,很难靠近它,更不要说攻击并摧毁它了。
航母真正的天敌只有两个,一个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个是陆地。
因为航空母舰无法在陆地上航行,舰载机对敌对大国的岸基空军作战,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所以,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是它的地缘劣势。
一个整合连接起来的欧亚非大陆,面积,纵深,人口,资源,经济总量,市场规模,都对美洲大陆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就会把美洲大陆变成岛屿。
整合起来的欧亚非大陆,则象征着陆权力量的崛起。
中国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分析1250240 裴培公共管理中国是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使命。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局势的和谐秩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代中日关系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台湾因素。
日本或明或暗支持台独,想尽一切办法操控台湾,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甲午战败后,清廷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统治台湾半世纪,进行开发性经营,帮助台湾发展农业。
许多日本人现在还把台湾,看作是它的殖民地。
除了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现实的利益关系。
日本九成以上的石油及大部分进出口货,都要经过台湾海峡运送,日本人视之为“海上生命线”。
一旦两岸统一,台湾海峡变成中国的内海,随时可以切断日本的生命线。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与日本是处于利益对立的方面的,也就不免会有矛盾与冲突,成为了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2、历史因素。
对历史的认识一直是中日间最敏感的问题。
自中日建交以来,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中日双方关系的健康成长,成为中日关系难以开拓新局面的主要症结。
中日的历史问题主要表现在日本对于侵略战争的态度和认识上,日本未能对自己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进行深刻的反省,反而极力否认和美化侵华战争,同时日本政界此起彼伏的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教科书等等恶性事件更是一次又一次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之情。
日本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3、领土争端因素。
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钓鱼岛事件以及东海事件,其中钓鱼岛争端是中日领土问题的典型代表。
二战结束后,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声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其次的《波茨坦公告》又再次明确了这一事件。
因此说,从古至今,钓鱼岛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日本对于钓鱼岛的种种行为,都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可能也没有改变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这一事实。
我国的安全形势分析
我国的安全形势分析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本文将结合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网络安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安全形势。
军事安全方面,我国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新的突破。
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海军和空军在远海作战和空中作战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随着全球军事力量的构成发生变化,我国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潜在威胁。
需要加强军事力量的战略布局和实力建设,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在政治安全方面,我国政局稳定,政党和政府的领导能力增强,但政治风险仍然存在。
内外因素的干扰和挑战对我国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
需要加强政党建设和领导能力培养,确保政府机构的高效运转,加强反腐败斗争,提高政治稳定性和国家治理能力。
经济安全是国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经济结构不够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也面临下行压力。
金融风险、外部冲击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对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推动经济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社会安全方面,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
然而,犯罪案件的增加、非法集会和暴力抗议的发生仍然给社会安全带来威胁。
需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和司法公正性,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
网络安全是一个新的安全领域,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网络犯罪和信息泄漏的风险也在增加。
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提高技术能力和意识,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资料】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的依据。
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邻国众多,我国仍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近期,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朝鲜半岛风云突变,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
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诱发了极其紧张的局势,“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
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
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
第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
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第三,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
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
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
当今世界局势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邻国的海陆两栖国家,此种地缘环境决定了中国必须始终高度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
冷战结束后,中国周边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减小,但以核扩散为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应对中国周边的核态势,成为中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中国周边核态势现状分析冷战结束后,外部力量对中国发动武力入侵的可能性减小,但是中国面临的核威胁加大。
分析中国周边核态势,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当今世界面临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
(一)中国周边核国家最为集中。
中国是一个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拥有漫长的边界和众多的邻国。
在众多的邻国中,北面的俄罗斯是法定认可的核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最重要的核俱乐部成员。
在西南面,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事实上核国家。
在东北亚,核安全状况也令人担心。
2005年2月10日,朝鲜宣布正式拥有核武器。
虽然朝鲜是否真正拥有核武器还值得怀疑,但是,朝鲜一直在发展核武器则是确定无疑的。
美国虽然不是中国的邻国,但是它对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核保护伞。
随着冷战的结束,昔日大国之间的战略核平衡发生急剧变化。
一方面,俄罗斯的核武库规模大大缩小,中国的核武库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美国多年来持续提升其核打击能力。
这导致了一个美国充当核霸主的时代的到来。
笔者认为,美国不断提升核打击能力将迫使中国设法改变其核力量的软肋;如果美中卷入重大危机或常规战争,两国间冲突的危险程度将大为升级。
不过,有人不赞同上述看法。
他们认为,中国不担心美国核打击能力的增长。
他们说,中国的战略家信奉“最小化核威慑”原则,即强大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在经历首次核打击后是否拥有核报复能力。
据这些人士称,中国也相信有限的核报复能力虽然易受攻击,但足以维持某种有效的核威慑力,因而中国不会通过扩充核武库来对美国的核优势作出反应。
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指出中国在整个冷战期间都保持小规模的核武库,即便当时超级大国竞相推出新的核打击武器系统。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以及对策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以及对策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
其次,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
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
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
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再次,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争首先是国际恐怖主义问题。
2012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
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
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
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
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
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
战争风险预测及防范措施
战争风险预测及防范措施1. 引言随着全球政治局势的不断变化,战争风险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预测和防范战争风险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战争风险的预测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战争风险预测方法2.1 情报收集和分析情报收集是预测战争风险的重要步骤。
这包括监测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动态。
收集到的情报需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潜在的战争风险因素。
2.2 历史模式分析通过对历史战争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战争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同模式。
根据这些历史模式,可以预测潜在战争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
2.3 地缘政治因素考虑地缘政治因素对于战争风险的预测至关重要。
了解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争端、领土争议和军事部署等情况,有助于评估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3. 战争风险防范措施3.1 外交努力和国际合作加强外交渠道的互通与沟通,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理解,是防范战争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多边外交机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促进和平解决争端,降低战争的概率。
3.2 经济合作和发展经济合作和发展是战争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通过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和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减少战争的动机和可能性。
3.3 军备控制和裁军积极推动军备控制和裁军是降低战争风险的关键措施。
通过国际军控条约和机制,限制军备竞赛,减少武器数量和军事行动,可以有效遏制战争的爆发。
4. 结论准确预测战争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情报收集、历史模式分析和地缘政治因素考虑等方法,可以提高战争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同时,外交努力、经济合作和军备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战争的概率和影响。
中俄冲突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中俄两国关系日益紧密,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冲突和摩擦。
本报告通过对中俄冲突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冲突的根源、发展态势以及潜在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报道、政府声明、国际组织报告等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官方公告、学术论文等。
2. 数据处理方法:本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中俄冲突数据进行分析。
三、冲突类型与原因分析1. 冲突类型(1)领土争端:中俄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如中俄东段边界问题、中俄西段边界问题等。
(2)资源争夺:中俄两国在能源、矿产资源等领域存在竞争,如中俄石油管道项目、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等。
(3)意识形态分歧:中俄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差异,如人权、民主等问题。
(4)军事对抗:中俄两国在军事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如军演、军售等。
2. 冲突原因分析(1)地缘政治因素:中俄两国地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因素对两国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俄的遏制,中俄两国在战略利益上更加紧密,但同时也加剧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2)经济利益冲突: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竞争,如能源、矿产资源等。
在资源争夺过程中,双方可能会产生冲突。
(3)意识形态分歧:中俄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两国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产生分歧。
(4)历史遗留问题:中俄两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争端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两国关系中的潜在矛盾。
四、冲突发展态势分析1. 冲突加剧阶段(2014-2018年)在这一阶段,中俄冲突呈现加剧态势。
主要表现为:(1)领土争端:中俄东段边界问题、中俄西段边界问题等矛盾加剧。
(2)资源争夺:中俄石油管道项目、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等争议不断。
(3)军事对抗:中俄两国在军事领域对抗加剧,如军演、军售等。
2. 冲突缓和阶段(2018-2020年)在这一阶段,中俄冲突呈现缓和态势。
中国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分析 (1)
首先,众所周知中国与周边国家有许多陆地和海洋领土争端,其中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日本。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南海问题诡谲多变,众多岛屿的归属权以及南海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的开采受到较大的影响。
这些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小摩擦,但无一例外它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庞然大物——美国。
美国上任总统奥巴马曾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已经使亚太地区波动不安,各个国家纷纷“秀肌肉”。
自从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关系又暗流汹涌。
前不久中美双方已经爆发了一场贸易冲突,余热仍在继续。
由此,我们不禁思考,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美双方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第一点,我们首先从世界的大趋势下来分析。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的总体局面,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人们内心憧憬和平,厌恶战争,各个国家都在为自己谋和平,求发展。
第二点,经济方面,这也是目前中美冲突的主要聚焦点。
2018年1月12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关于一向引人关注的中美贸易数据,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说,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4298亿美元,年增长11.5%;从美国进口1539亿美元,增长14.5%。
中美贸易顺差高达2758亿美元。
较2016年的2507亿美元增长近1成,超过2015年的2610亿美元的历史记录。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顺差现象严重,这也是此次贸易战的导火索,但是中美是否会因此而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呢?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由目前局势来说,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已经在逐步解决,美国目前的目的不过是借此讹诈。
其次,如果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那么中美双方的经济一定都会发生大规模的衰退,这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随着一带一路如火如荼地发展,美国也想借此机会搭顺风车,目前来看不存在与中国完全闹僵的可能性。
我国当前的战略机遇形势
我国当前的战略机遇形势作者:吕娉婷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2期【摘要】目前,有学者质疑“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他们认为战争“一触即发”。
虽然目前世界上摩擦和冲突不断上演,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大国之间直接的战略冲突发生几率极低,因此,总体上世界是和平的,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和平;机遇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12 -0038-01十八大做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对于这一判断,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
部分学者渲染着战争“一触即发”的论调,认为战乱会打乱世界发展的步伐。
上半年的朝鲜局势如此,下半年的叙利亚局势也如此,但事实摆在眼前,这些所谓的“战争”都没有爆发。
最近看到又有学者论证“中美之间也必有一战”,世界果真如此的硝烟弥漫?我们还有没有发展机遇期?发展的机遇又在何处?机遇一,世界总体和平。
虽然目前世界上摩擦和冲突不断上演,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题,大国之间直接的战略冲突发生几率极低,正因为总体上世界是和平的,因此我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应该不断的发展自己。
对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学者们有很多议论,一种想法怀疑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
按照他们的想法,我国外面有很多争端,包括领土争端,领海争端等,如果不动用武力能不能解决这些争端?如果动用武力还怎么叫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第二种想法认为从目前中国的实力和世界影响力来说,现在的中国已经不用继续韬光养晦了,如果继续韬光养晦是外交上的软弱。
面对着美国、日本等国的挑衅,可以坚决地反击,所以他们判断中美之间必有一战。
对于这一点,我可以作一假设,假如中美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世界上经济总量第一的国家与经济总量第二的国家发生了冲突。
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两败俱伤。
中日战争爆发可能性分析
论中日之间战争中日之间一直是一对冤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国家层面的战争四次,第一次是元朝时期的蒙古大军远征蒙古,第二次是明万历年间的双方在朝鲜的战争,第三次是近代的中日甲午战争,最近的就是中国的抗日战争。
同时中日更多的时候关系是很亲密,从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交流,特别是唐朝时期的遣唐使,对双方的关系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管双方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纠结恩怨,现在的两国之间或许说是更加的纠结,诚然,双方之间有很多的问题无法达成共识以得到解决,但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好像什么都无法阻挡双方变得更加依赖。
在政治上一直就是十分的冷淡,冷淡的十分的不寻常。
而在经济上有事十分的火热,这个一冷一热实在是耐人思考。
一句话,双方的领导人都认为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不应该只是现在的纠纷就放置双方的经济合作。
看得出在政治层面上双方因此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是很高的。
但是是否双方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也不是,我们只能这么讲,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
细细想来双方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只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双方的领土领海争端导致战争。
现在双方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主要是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
或者也可以加上对于琉球群岛的归属法理的问题。
我们先说钓鱼岛问题,这个在这里我只能讲作为一个中国人,钓鱼岛是我们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既然钓鱼岛是我们的,为何二战结束是没有得到解决?这个只能说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导致的。
钓鱼岛在地理上距离台湾更近,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由于国共双方在军事上的对峙,当美军讲钓鱼岛的控制权交给日本时,大陆对于处于台湾范围的钓鱼岛只好是各种嘴上抗议;而国民政府为了得到美日的支持也不好发作。
但是,对于现在的中日之间因为其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只可能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或者军事冲突。
东海问题也大概是如此的。
二战结束后,琉球群岛是被看作一个被占领了很久的地区看待的。
其居民是被成为琉球人的,如果不是国共内战,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就是得日本的地位对于美国更加的重要,为了扶持日本,美国后将琉球的管理权交给了日本,但是至于主权的问题实在是不好讲的,要看以后的美日关系发展了。
今后十年中国进于战争高危期,战争随时会爆发
今后十年中国进于战争高危期,战争随时会爆发
后十年中国进于战争高危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今后十年持续的经济危机几成定局,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就会变高,现在国际问题非常严峻。
现在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在逼迫他们,必须来一场战争,而这个战场首选是亚洲,矛头必然是中国。
二、台湾回归中国的时机日趋成熟,美、日必会武力干涉中国的统一,所以中国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
目前,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经济上已经完成了整合,只有军事与政治方面还未完成整合,完成中国的彻底统一,今后十年必将是中国的一项重点,但美、日为首的反动势力必定不愿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必会干涉,军事干涉中国的统一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中国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
三、南海局势已经失控,南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猛然增高。
说实话,中国的政策一直都是想和平方式解决与南海各国的领海争端,都由于美、日、印黑手的插入,和平方式解决与南海各国的领海争端的可能性正在逐渐降低,军事摊牌的可能性几乎不可避免,从目前美国的军事布局来看,美、日军事干涉几成定局。
五中全会公报透露四大玄机!中国时隔55 年再提备战
五中全会公报透露四大玄机!中国时隔55 年再提备战作者:黄汉城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10期黄汉城持续了4 天的五中全会顺利落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
因为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未来五年的中国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新华社发布了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字字珠玑,透露出了几个重大信号。
第一个信号:出现了“备战”中国很可能会在时隔55 年之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出现“备战”的词眼。
上世纪60 年代中期,中央要求在”三五”计划期间,也就是1966 年-1970年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
第三个五年计划强调备战,有着极其复杂的时代成因,以及地缘政治格局。
当时,中苏交恶还在持续当中,中美也还没有开展兵兵球外交,尼克松访华还是在1972 年,中美之间的正式建交还需要几年之后。
为应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中国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实属自然。
这一次全会公报,以较大的篇幅提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这在五年前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当中,是没有的。
而且,它还强调了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虽然具体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几天后才会发布,目前还没有看到完整的版本,但是全会既然已经提及了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相信这个要求和精神,大概率会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
当然,这不是近年来中国的决策中心唯一一次提及练兵备战。
关于中国未来会不会有战争的研究报告_小学作文
关于中国未来会不会有战争的研究报告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关于中国未来会不会有战争的研究报告,感谢您的阅读!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这个世界大国,会不会发生战争呢?我觉得应该会。
虽然,我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向往和平,但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又有谁能保证,中国不会战争呢?我认为,最可能导致中国战争的因数是资源。
据了解,我国水资源总储量约2。
8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相当于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用水。
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300个。
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
森林覆被率14%,世界平均为30%。
森林资源消耗加速;八十年代年均消耗蓄积量3。
44亿立方米,比七十年代初年均1。
96亿立方米增加75%。
1957年到1986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6。
1亿亩,净减少2。
3亿亩。
其中,每年:城镇扩张侵占耕地4500万亩,乡镇企业占用耕地1000万亩,非农建设耕地800万亩,水土流失600万亩,农民建房占用500万亩,开发区占用300万亩,沙化200万亩。
半个世纪流失耕地20亿亩,又开垦了耕地24亿亩,但开荒,是以破坏林地、草地为代价的。
温室效应逐渐加剧,过去两万年间,地球温度只上升5度。
现在的速度增加了100倍。
中国北部气温在30年内上升了0。
3~1摄氏度,是目前世界平均速度的2倍;如果20—-50年内再上升2摄氏度,又是中国速度的3倍。
中国把地球史万年计的漫长自然过程,人为地缩短到50—-100年之内。
……这么多的资源损耗,这么多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可再生资源变得不可再生…。
设想,如果有一天,每一个国家的资源都紧缺,为了获得资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
中国开战的可能性
中国开战的可能性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日钓鱼岛的争端,频频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中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两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似乎中日之战一触即发…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开战的可能性。
一、经济上,中日经济联系紧密,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和进口国,而日本是中国的第二进口国和第一出口国,可见中国与日本经济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密不可分。
如果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而僵化,势必引起中国的强烈的反日情绪,民众将会自发的抵制日货,甚至冲击日本商店,使馆等。
有专家预测,如果中国与日本断绝经济往来,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不亚于两次金融风暴,对日本来说则更是雪上加霜,不仅会严重打击日本的出口业,而且会使日本3.11地震后的经济恢复难于上青天。
所以从经济方面分析,中日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十分微小,中国也不会首先挑起战争。
二、在政治上分析:中日两国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政治力量。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都是友好的邻邦,由于日本的相对落后,中国曾给予了日本大量帮助,使日本的经济和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在明朝之后,中日关系交恶,日本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对外扩张和侵略的野心逐步体现。
明朝时,日本入侵朝鲜遭中朝联军击败,日本更是怀恨在心,之后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便又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直至1937,日本侵华,更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
时至今日,钓鱼岛事件中仍不时浮动,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这是我们需要时刻警惕的。
同时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将中国作为头号假想敌,但美国一直不敢直面中国,而是通过扶持,拉拢,分裂的手法克制中国。
面对如此现状中国联合俄罗斯,将战线统一组止美国的阴谋。
所以如果中日开战那就不会只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两大阵营的战争,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三、从军事上分析:中国的部队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建设后,其实力不可小觑,中国现役中大部分装备了先进的作战武器和战场控制系统,足以与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匹敌。
试析我国形势
试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关键词:合作、和平稳定、威胁、中日关系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印战争、中苏珍宝岛战役、抗美援越战争、中越西沙群岛战争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
为保障国家安全我国着力提高自身军事实力不断加强战备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由此我们体会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至关重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
此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二、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
近二十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三、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目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jiao权端势力、民族fen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
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
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把军事战争、政治战争、经济战争和外交战争等统称为战争,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泛化的战争威胁不容忽视。
其一,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因素将进入“紊流期”。
人类历史上各时期一个国家的强国地位基本上都是通过军事手段来获得的。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其中的一个主要参考指数就是军事实力是否强大。冷战时期,苏联的经济并不如美国,它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实际上争夺的是军事实力的世界第一有发生“军事碰撞”的可能性:台湾岛以东的西太平洋地区;南海地区因资源问题也存在着可能性;在印度洋地区因石油航线安全等问题发生“军事碰撞”的可能也不能排除。
之所以存在中国因海外利益拓展与其他国家发生“军事碰撞”的概率,是因为国家利益拓展跨出国界后,不可避免地与某些国家的国家利益发生碰撞,中国在维护这种海外利益的时候有可能与其他国家发生“军事碰撞”。
然而,世界各国不断融合,“你中不断有我、我中不断有你”,这种“态势”使威胁国家安全各因素的地位发生变化。在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中,不仅有军事对抗这种“有形”的对抗,还有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无形”的对抗。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对抗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与军事的威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发生速度快、危害烈度大等。几年前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有关国家的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不亚于一场战争。
泛化的战争威胁
在人类的历史上,战争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只要国家存在,这种军队与军队对抗的战争将依然存在。中国也将依然面临这种战争的威胁。
纵观人类战争史,这种威胁国家安全的军事对抗自从国家产生后就不断“升级”,直至20世纪冷战时期表现得最为严重:全球分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双方势力范围十分明确,泾渭分明。对抗各方谁都不能动对方的“奶酪”。这一时期,虽然有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对抗,军事对抗依然是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
而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这些国家与中国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邻国多,中国与邻国出现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就大,避免冲突的难度就大。
三是可能面临着严峻的“打”、“压”形势。
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新的力量格局非常不容易。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意味着某一方面的利益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再分配,中国也不例外。某些势力是不会轻易让中国崛起的。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化,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争夺,其实质是对主导权的争夺。一个国家获得了某一方面的主导权,就会是这个方面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各国的争夺已从军事领域向其他各领域扩展。这使“战争”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
最可能面临“有限”的军事冲突
从目前的形势来分析,中国可能面临的军事冲突应该是“有限”的战争。
另外,全球化和信息化使战争具有了有限性。战争双方已经不再是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可能是鱼死网破,没有胜利者。所以,战争将表现为极大的有限性。
海外利益诱发的冲突将增多
全球化深化过程中,各国的国家利益拓展不是表现为领土扩张,而是表现为“势力范围”的拓展或各领域主导权的竞争,但这种拓展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阻力。这种阻力极有可能发展到极端以“军事碰撞”的形式表现出来。
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现实。各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博弈对国家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将不断上升。
这就是说,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战争,也有未来可能面临的政治战争、经济战争和外交战争等。中国国家安全可能面临泛化了的战争威胁。
中国可能面临的威胁几率
其二,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线,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并且在世界各大洋中还有许多“美国的岛屿”可作为称霸的基地。
印度崛起也具有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周边的南亚邻国互不相连,如众星捧月一般拱卫在印度的周边,实力无法与印度相比;南亚三面由山脉包围形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并且印度半岛深深地插入印度洋,使印度控制印度洋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印度洋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结合部,处于“割据”地区。
中国与周边国家达成了某种形式的“核平衡”。核武器出现前,国家间爆发的战争表现为从“小打小闹”直至消灭一个国家的大规模战争等各种形式,以消灭对手为主要目的;核武器出现后,尤其是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达到“核平衡”后,战争表现为有限性。目前,中国基本上与周边国家达成了核平衡,这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的有限性大大增加。
从世界强国成长史看,一个强国的出现都是战争“催生”的。美国就是通过“一战”和“二战”成为世界强国的,苏联是通过“二战”成为世界强国的。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要和平地崛起为强国,必将面临许多历史上强国崛起中所没有遇到过的新难题。某些势力可能不容忍或不甘心中国成为强国。即使中国不在军事上采取行动清除和平发展中的障碍,某些敌对势力也可能在军事上采取行动将战争强加给中国。或者,通过采取对中国发动政治战争、经济战争或外交战争以阻碍中国的发展。
其次,周边国家对军事冲突的认识极可能是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样式。如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较大的印度在其核试验后提出了军事战争新理念,认为军事战争将是一种有限的战争,这种战争将不再以消灭或打败对手为目的,而是通过使用武力迫使对手接受谈判,达成妥协为目的。俄罗斯也同样认为其国家未来可能面临的军事战争将是有限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