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我们应如何面对中国所面对的复杂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我们应如何面对中国所面对的复杂国际形势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全球新兴力量加速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近年来,国内外提出“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观点。
美欧在国际中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受到冲击,西方国家内部危机感上升。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变动,国际体系孕育新的变革,主要国家战略进行新的调整.新兴力量快速上升势头更加明显,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整体影响有所下降.二、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
全球局部仍有小规模武装斗争与矛盾,反映出国际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热点地区局势时缓时紧,地缘战略竞争依然激烈。
三、主要国家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新一轮全球强军浪潮方兴未艾当前形势表明,国际军事竞争正在趋于激烈,军事安全地位再度凸显。
世界各主要国家着眼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突出军事力量对国家利益的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作用,加大军事投入,深化军事转型,加强军队多样化能力建设。
四、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深刻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恐怖主义、国际海盗、金融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各种全球性、跨国性问题日益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如何面对中国所面对的复杂国际形势: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强经济发展,这是机遇。
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上的差距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国带来了挑战。
另外霸权主义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崛起,我们还面临着霸权主义在政治,经济, 军事上的压力,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聚精会神谋发展,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战争的影响全球格局的转变
战争的影响全球格局的转变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格局的转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战争对全球格局的影响,并探讨其转变的原因和后果。
一、战争导致国际力量对比的改变战争的爆发常常伴随着不同国家或势力的对抗。
经历战争的一方往往会在实力上受到削弱,而胜利的一方则会在地缘政治的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取得了胜利,使得大英帝国和法国等旧有大国的势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而美国和苏联等新兴大国的地位则得到了提升。
这种国际力量对比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二、战争引发经济结构的重组战争往往会导致大规模杀伤力的使用,使得经济受到毁坏和破坏。
然而,与此同时,战争也会激发对经济重建的需求。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多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几乎被彻底摧毁,这迫使这些国家进行经济结构的全面重建。
同时,美国作为战争的胜利国,得以通过援助和贷款等方式推动全球经济重建,使得自身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全球格局中的主导力量。
三、战争加剧了国际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战争往往伴随着不同国家或势力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
战争的爆发使得各国在政治上更加紧张,相互之间形成同盟或对抗关系。
例如,冷战期间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分裂与对立。
战争所引发的地缘政治竞争不仅限于武力对抗,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较量,进一步影响了全球格局的演变。
四、战争对全球安全格局的冲击战争不仅直接影响着参与国家的安全,也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例如,冷战期间的核军备竞赛,使得全球陷入核战争的威胁之中。
战争所带来的安全挑战迫使各国调整自身的安全战略,通过军事同盟、军备扩张等手段来应对。
这一系列的行动使得全球安全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总而言之,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导致国际力量对比的改变、引发经济结构的重组、加剧国际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以及冲击全球安全格局等方面,使得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
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
对中国安全战略带来的挑战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我们国家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我国安全战略带来的挑战,牢牢抓住历史赋予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和强大自己,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一、中国是国际战略格局重要的战略力量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二是在经济发展上起示范作用,三是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在多极世界中的快速崛起,国家之间潜在的矛盾和国内自身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复杂,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将更加不容乐观,随之而来将面临一系列的安全挑战。
中国作为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力量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二是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
三是美国强行切入中东亚使我国首次在陆、海、空立体面对美军事力量。
四是周边环境复杂性,美日强化军事同盟和日本加快军事扩张直接面对中国。
二、应对挑战必须采取要强化中国的综合实力
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安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的综合国力。
中国的安全要靠自己,靠自己的综合国力。
中国应对外部挑战
摘要:当今是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格局加速演变。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发展,也给各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和政治波动。
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与各国政治和经济博弈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政治挑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静”、“南乱”、“北稳”之势。
1、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挑战中,近来最为突出的是我国与南亚五国的南海主权之争,其中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目前,中国在南沙问题上面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国利用东盟组织共同与我对抗,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染指,共同对我施压的格局。
我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内海域大部被别国分割,海洋资源被掠夺,岛屿被侵占,南沙问题国际化趋势加快。
今后,东南亚一些国家与我国围绕南海主权的斗争将十分突出,潜藏着危机,尤其是海上领土争端和近海大陆架、海洋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日趋紧迫和表面化,可能导致海上局部战争的潜在动因增加。
我国还面临与朝鲜和韩国对黄海大陆架的争议、与越南的陆地边界争端及北部湾问题以及与印度的边界争议。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2、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
同时,为了控制中亚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
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领域合作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
3、近年来,随着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不断上升趋势。
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加快扩军步伐。
中日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不排除在一定情况下挑起事端的可能性。
4、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该以史为鉴,沙俄和前苏联对我国疆土的掠夺最为严重。
战争的影响一战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战争的影响一战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战争的影响:一战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常见现象,对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重大影响。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无疑是近代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战争之一。
本文将就一战对世界格局的改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政治格局的深刻改变一战的爆发使得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首先,许多君主制国家的统治体制被推翻,代之以民主制度。
尤其是在欧洲大陆上,一战促成了若干君主制国家的终结,比如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
反观同盟国的胜利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则进一步稳固了他们的民主政体。
其次,一战还导致了新的国家实体的产生和边界的重划。
奥匈帝国的解体,使得东南欧地区崛起了一系列新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
而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则导致了德国的版图被削减,对东欧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也引发了中东地区的重大变化。
最后,一战后,英国和法国两个欧洲列强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东南亚、非洲和中东等地区的殖民体系进一步巩固,并间接导致了后来的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
二、经济格局的变革与发展一战对世界经济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一战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
军事需求推动了军工、能源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迅速崛起,为二战和战后科技革命打下了基础。
其次,一战打破了欧洲的经济霸主地位,提高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美国的战争参与和援助使得欧洲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加深,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崛起。
此外,一战还导致了全球贸易模式的重塑。
战争期间,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物资采购,加速了工业品和原材料的国际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先进生产力和工业技术的传播。
三、文化格局的多元化发展一战也对世界文化格局带来了重要的变化。
战争中的种种刺激和痛苦影响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对和平、自由、人权等社会价值的思考。
一战使得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和哲学得以繁荣发展,形成了一股"战争文化"的潮流。
战争与国际关系
战争与国际关系战争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它对世界格局、国家安全和人类命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战争与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1 经济影响战争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战争需要大量的资源用于武器、军队和战争机构的建设与维护,这导致国家的财政压力加大。
同时,由于战争破坏了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此外,战争还会破坏国际贸易、投资和市场信心,进一步影响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增长。
1.2 战略布局调整战争会引发战略布局的调整。
国家在战争中会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扩大自身的安全圈。
同时,国家也会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提高自身的国防能力。
战争使得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出现变化,原先的盟友和敌对关系可能会发生调整。
因此,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力量平衡造成了重要影响。
1.3 意识形态冲突战争常常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冲突。
各国的价值观、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
战争往往是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矛盾升级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存在的竞争和对抗。
二、战争与国际关系的相互作用2.1 国际关系对战争的影响国际关系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对抗,可能加剧各国之间的敌对情绪和冲突,并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例如,在国际政治中,超级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往往是战争爆发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脆弱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也常常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焦点。
2.2 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塑造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塑造是双向的。
战争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调整了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重新分配了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力。
同时,国际关系也通过调节各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影响着战争的发生和结束。
国际社会通常通过外交、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等手段来限制战争的发生和扩大。
2.3 战争与国际合作战争与国际合作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关系。
战争会破坏国际关系中的合作机制,使得国家之间的合作受到冲击。
我国面临“五大战略机遇”和“四大挑战”
由于国内困境和实力相对下降,美国正在进行“宏观收缩、局部扩张”的战略调整。这其中尽 管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无论是“战略东移”还是“重返亚洲”,我国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可能 根本逆转。综观世界,我国面临“五大战略机遇”。 第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制约霸权主义因素在增加,我国能够继续赢得和平发展 的战略机遇。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和新兴发 展中大国迅速崛起,一定程度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中美尽管存在一些分歧,但越来越紧密的经贸联系决定彼此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中美关系从 根本上看不会全面对立,美国也不会改变对我国的遏制战略。多极化发展趋势下的世界格局,和平 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将继续赢得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
file:///D|/公司,工会及企业文化/德钢公司”党群工作“/党建工作/党建理论建设/我国面临“五大战略机遇”和“四大挑战”_战略机遇期_求是理论网.htm(第 2/5 页)2012/8/5 10:44:49
我国面临“五大战略机遇”和“四大挑战”_战略机遇期_求是理论网
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五,国际体系变革趋势不可逆转,新兴国家活跃于世界舞台,我国能够继续赢得参与国际关 系重组的战略机遇。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大国关系的重大调整,改革国际体系的呼声日益 高涨。目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逐步推进,全球性问题谈判全面展开,特 别是20国集团作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增加了新兴国家的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为推动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未来将继续抓住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增加世界话语权和国际规则 制定权。 然而,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深刻认识我国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面临的以下“四大挑战”。 一是不能低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实力上升产生的焦虑心态。综观全局,影响 我国整体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由于两国存在政治、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根深蒂固的 矛盾,美国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变。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源于意识形态的偏见 和对我国的疑虑,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配合美国对我施压。对未来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外部挑 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使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为复杂。近年来,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格局变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全球经济格局变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演变和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发明显。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格局变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一、全球经济格局变迁背景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
其中,在国际贸易、投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全球经济格局变迁最为明显。
首先,在国际贸易方面,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形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贸易投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也愈演愈烈。
其次,在投资方面,全球经济格局变迁主要表现在外商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和全球价值链的改变,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战略性投资、并购和兼并等方面。
最后,在产业结构方面,全球化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革。
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不断变化,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二、全球经济格局变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深受全球经济格局变迁的影响。
全球经济格局变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形式的变化,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愈演愈烈,这些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去几年,出口增速不断放缓,一些传统出口产品面临价格压力、市场压力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出口的竞争力。
(二)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对中国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经济竞争不断加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贸易国之一,需要更高的国际化贸易战略和更高的适应性来应对新的全球经济格局。
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实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有感
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有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题目: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有感姓名:周骜麟院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学号:指导教师:高德华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有感关于和平与发展民间与学界有很多争议,甚至有的人还怀疑“和平与发展是否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认为,这些疑虑主要源于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解不全面。
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呢?一、和平与发展是一种存在状态邓小平在论述和平与发展问题时,首先是一种存在状态,是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可以避免的一种和平状态,世界各国人民能够利用这种和平的国际环境去搞好国内经济建设的一种和平状态,是要我们抓住世界大战还打不起来的时机,加快发展中国经济。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双方的争夺战一日也没有停止过,但这些争夺、对峙乃至危机一般都被严格控制在“只扩大势力范围和遏止对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导致大国本身的全面战争和世界范围的紊乱”的战略意图内。
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专门阐述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理由: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两个超级大国,都还不敢打。
一是双方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二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三是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邓小平仍然认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1989年3月,他指出:“经过多年的奋斗,现在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1990年3月,在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动乱的情况下,他仍强调:“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脚的。
2020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卷
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62年的古巴导弹事件反映的国际关系特征是()A.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抗B.美国与苏联对古巴的争夺C.“冷战”形势下的美苏争霸D.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全面对抗2.“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
”材料描述的是( )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3.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正在滑向动荡的边缘C.西欧、日本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4.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5.《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的含义是指()A.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独占鳌头B.接受关贸总协定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6.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B.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7.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A.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8.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指出“两极格局解体是历史的必然”。
这主要是因为( )A.两极格局之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B.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以强权政治为唯一C.苏联解体后,其国际强国地位完全丧失D.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9.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
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严高鸿【摘要】应对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必须正确判断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走向,清醒地认识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及国家安全结构中的内在矛盾.确立新安全观的基本理念,在营造国家安全屏障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构筑保障国家安全的综合战略,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思路.【期刊名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年(卷),期】2004(000)006【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全球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作者】严高鸿【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经济财政● 严高鸿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 [内容提要】应对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必须正确判断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走向,清醒地认识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及国家安全结构中的内在矛盾。
确立新安全观的基本理念,在营造国家安全屏障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构筑保障国家安全的综合战略,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思路。
[ 关键词 ] 全球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全球化在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只有站在全球化的战略高度,在把握全球化的历史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其成因,制定出既适应全球化需要、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安全战略,为中国在 21 世纪的和平崛起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走向从总体上看,全球化时代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走向是:国际战略格局处于不断变动调整之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总体和平中蕴含着动荡与冲突;人类安全威胁呈现复杂化趋势,安全的综合化特征日趋明显。
从20世纪 90 年代中期到 21 世纪初、中期,国际战略格局将是以多极新格局逐渐形成为主要内容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收稿日期:2004.10.10 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 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 F3 -013)的相关成果。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2.1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2.2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3 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2.4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第三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3.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2 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3.3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四章: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4.1 地缘政治风险增加4.2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4.3 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威胁4.4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第五章:我国应对新挑战的外交策略5.1 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5.2 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5.3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5.4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认识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3. 识别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如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威胁等;4. 探讨我国应对新挑战的外交策略,如坚持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等。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等。
教学内容涵盖导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以及我国应对新挑战的外交策略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并为未来的外交工作做好准备。
第六章: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在应对新挑战中的作用6.1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挑战6.2 国际法的重要性6.3 我国在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的立场与作用6.4 利用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应对新挑战的策略第七章:我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现状与发展7.1 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在我国外交中的地位7.2 我国与这些大国关系的发展趋势7.3 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7.4 我国与大国关系的策略选择第八章: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维护与发展8.1 我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原则与目标8.2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现状8.3 地区热点问题与我国的角色8.4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深化策略第九章: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流9.1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9.2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领域与成果9.3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9.4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策略第十章:展望未来,我国外交的发展方向10.1 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与愿景10.2 应对新挑战的长期策略10.3 培养新时代外交人才的重要性10.4 为实现我国外交目标与愿景的全民行动本教案适用于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大变革和大调整,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及外部国际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动向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大国关系继续调整推进的国际体系变革;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加速变化的中国国际地位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思考问题:1.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2.当前国际力量对比的基本变化和大国关系调整的动向?3.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4.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学要点: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如何有效应对自身发展面临的安全挑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如何有效应对自身发展面临的安全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底接见我国驻外使节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判断。
之后,他先后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会见外宾、出国访问等国内外重要场合,丰富和发展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对中国外交工作提出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可以发现,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实现积极有为的外交目标,必须有效把握时代机遇并合理应对风险挑战。
这要求我们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继续贯彻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既要,四个又要”的总体要求。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当前阶段,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革命性变化,西方力量优势受到非西方群体性崛起的系统冲击。
全球权力从西方向非西方的转移进程日益加速,国际格局出现了力量分化和局部重组的总体态势。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全球经济影响在不断下降。
21世纪初,西方七国集团占全球经济份额曾高达三分之二,目前则只占三成。
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早在2015年就已经相当于七国集团经济总量。
聚焦全球经济的增量部分就会发现,新增部分主要集中在非西方国家,这也意味着非西方国家经济正加速赶超。
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关系的不对称性正在缩小。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总是在发明各种器物、制度和观念方面占据优势,而非西方国家则是在学习、引进方面付出较多。
经过长期不懈奋力追赶,非西方国家正实现群体性崛起。
尽管西方国家整体上仍然具有优势地位,但与过去相比这种优势正在丧失。
三是西方主导话语市场的情势被打破,非西方话语体系地位正逐渐提升。
面对当前局面形式,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国家安全危机与挑战的思考
面对当前局面形式,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国家安全危机与挑战的思考
中国面临的军事现代化和国家安全问题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现代化:中国军队正致力于实现军事现代化目标。
这包括提高作战能力、装备先进武器装备、推动军事科技创新等。
通过现代化的建设,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2. 地缘政治风险: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地缘政治风险也相应增加。
中国需要对周边及全球重要地区的动态保持关注,应对可能产生的安全挑战,维护国家利益。
3. 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面临着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中国需要不断加强国内外合作,加强情报共享和警务合作,提高防范和打击能力。
4. 台海问题: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
中国致力于和平统一,但也警惕并坚决应对任何分裂行动。
对于台海问题,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综上所述,中国对军事现代化和国家安全问题高度重视。
中国将继续坚持自主发展道路,提高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同时,中国也愿与各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推动共同发展和构建更加和谐的国际安全环境。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中国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既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也带来了一系列战略、经济和技术上的挑战。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战略挑战中国军事现代化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国际安全环境的不断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需要适应不同的安全挑战,如恐怖主义、海盗活动、地区冲突等。
同时,中国还需要应对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压力,这要求中国保持高度的军事战备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经济挑战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资源保障。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需要确保军费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军事现代化的挑战也给中国带来了艰巨的经济任务,如研发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改善军人待遇和福利、加强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等。
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能够持续推进行。
三、技术挑战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增强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挑战之一是技术瓶颈的突破和创新。
中国需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创新和军事技术水平,以保持战略竞争力。
此外,中国还需要发展网络空间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网络战和信息作战能力,应对现代战争的威胁。
四、国际安全合作与机遇中国军事现代化也带来了国际安全合作的机遇。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军事合作和维和行动,在国际事务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还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开展军事外交,增进与他国的互信和友好合作。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军控和裁军进程,为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在推进军事现代化的同时,要应对战略、经济和技术上的挑战,并发挥国际安全合作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国家安全与地区稳定的双重目标。
只有全面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中国才能在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战争与国际关系
战争与国际关系战争一直是影响世界局势演变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会对当事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还会对跨国关系、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战争与国际关系的联系与作用,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格局以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战争导致的国际关系失衡战争虽然是各国解决政治、经济、领土等争端的手段之一,但其却常常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和冲突。
战争不仅会破坏国家内部的稳定和秩序,还会影响国际体系的平衡和稳定。
一旦发生战争,它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可以很快地在国际社会中扩散。
例如,二战后联合国成立,就是为了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战争对国际关系的调整作用随着战争的发生,国际事态和国际格局也会发生变化。
战争往往会促使一些国家从原先的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地位中获得解放,并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例如,二战后苏联和中国崛起,成为当时全球的两个超级大国。
此外,战争也会造成军事技术水平、战略思想和战争经验的积累,促进军事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3.战争对国际合作的影响虽然战争是国家间交流和合作的一种方式,但它不是最优秀的方式。
战争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死伤是无法估量的,在大规模战争中,因人员伤亡和疫病死亡导致人口流失,这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在和平时期,国际合作和交流是更可取的方式,通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国际关系对战争的影响1.国际关系安全环境的影响战争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国际安全环境和氛围的支持和制约。
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当今国际安全体系的核心之一。
在和平时期,国际安全体系的一体性和多边化有利于国际安全的巩固和发展。
但一旦出现紧张与对抗,国际关系便会被冲击和扭曲,而这往往是导致战争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历史因素和政治利益的影响战争的发生其实是对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历史因素和政治利益的一种反应。
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军事安全形势
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军事安全形势钱于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摘要: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两极争霸。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继承苏联的大部分实力,欧盟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重要以及,中国作为新兴力量的代表,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国际格局正由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
世界军事安全形势也随着国际战略格局而发生变化,大规模战争难以爆发,局部冲突持续不断,非传统军事安全领域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一超多强;世界军事安全形势;一、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所谓国际格局,是指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大国或以大国为核心的集团)在博弈中形成的实力结构和战略关系,这样的一种实力结构和战略关系。
在较长的时间当中,这些主要的战略力量之间维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
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
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一)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其经济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企图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其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相对有所下降,但从综合实力来讲,美国仍是各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
在军事领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2015年,美国军费开支为5960亿美元,占全球军备开支份额的36%。
美军现役部队人数约140万人,其中陆军5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35万人,海军陆战队18万人。
美国海军拥有10艘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一艘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与一个中小国家的全部飞机数量相当。
美国空军拥有超过6500架各型飞机,包括F22、B2等先进战机。
美军在海外3个战略区、14个基地群,其在海外部署的军事力量占其总人数的1/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美军在全球保持超强的攻击性军事力量,与时代主题极不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面临的挑战张顺洪2013-04-02 10:58:17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3月(下)【摘要】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力量中心不断转移。
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进程伴随着延绵不断的战争。
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大势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
中国是“多极化”的推动力量,美国主导的北约是“单极化”的推动力量,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
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采取正确的应对战略和策略,战争也是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世界格局战争单极化多极化中国崛起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鸟瞰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我们会发现,从古代到当代,世界历史存在着一种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又变成了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或者说较强大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较弱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相对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永远处于先进的位置,世界力量的中心是不断转移的。
这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首先,让我们大略看看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几个阶段。
在15世纪之前,世界各大洲、各国、各地区处于相对隔离状态。
中东是亚、欧、非三大洲交汇地区,加上南部欧洲,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中心地带”。
美洲尚未被“发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基本上与这一“世界中心地带”相脱离;东亚地区也相对孤立于“世界中心地带”。
第一阶段: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500年。
学术界一般认为,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先发地区。
这两个地区在长达三千年的时间里,在“世界中心地带”的国际格局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地中海东岸沿海地带,也在当时“世界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中国则相对远离当时的“世界中心地带”。
第二阶段:大致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5世纪。
这一阶段,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希腊、罗马地区为主体的欧洲文明兴起了。
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是“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在这场“东西方”较量中,波斯战败。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灭亡;短暂的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中东地区经历了约3个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再到罗马帝国兴起,又到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
在大致一千年时间里,欧洲文明或者说西方文明在当时的“世界中心地带”占了一定的优势。
中国的秦汉时期,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中国与当时的“世界中心地带”,没有发生直接的碰撞,相互影响较小。
第三阶段:大致从公元6世纪到15世纪。
这个时期,亚洲又相对地强大起来了,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伊斯兰世界的兴起是重大标志。
虽然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体——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存在了数世纪,一度仍较强大,欧洲还发动过十字军东征,在这一千年中,亚洲总体上比欧洲强大,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
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曾在欧亚大陆舞台上叱咤风云。
这些以亚洲为中心的帝国扩展到欧洲的一些地方,对欧洲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版图还扩展到非洲北部。
中国唐朝强盛,国威远被四方;宋朝经济发达,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元蒙时期,东亚与“世界中心地带”联系加强,蒙古铁骑的西征引起欧亚大陆格局大变化。
取代元蒙的明朝也是东方泱泱大国。
第四阶段:从1500年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
如果说有一个标志性事件的话,那就是哥伦布1492年远航美洲。
这一事件标志着欧洲地区再度兴起。
在这4个多世纪里,总体上欧洲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亚洲仍然有一些相当强大的封建王朝,经历过一定的繁荣时期,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着国家独立,但与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它们却处于衰落中,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这些封建王朝往往闭关自守,无视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缺乏世界眼光和世界战略,基本上是任凭欧洲新兴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扩张,掠夺和征服弱小地区。
欧洲地区日渐强大起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体系。
这一世界格局直到20世纪初才发生重大变化。
这一阶段,欧洲国家或西方国家之间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是欧洲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先锋。
1494年和1529年,西、葡两国两次签订条约,划分殖民扩张范围,这是欧洲国家首度“瓜分世界”。
但在17世纪,荷兰崛起为“海上马车夫”和殖民强国,与此同时,英国、法国也强大起来,加强了海外殖民扩张。
18世纪,荷兰相对衰落,欧洲列强中主要是英、法两国争霸,英国战胜了法国,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随之世界格局中出现了所谓的“英国的世纪”。
①19世纪下半叶,德国实现了统一,工业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与英国形成争霸之势。
美国独立后,经过约一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而俄国从17世纪起,也逐渐壮大起来,积极对外扩张,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帝国。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增强,跻身列强行列。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力量中心”逐渐偏离欧洲。
第五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东剧变。
这一阶段可分成两个小阶段。
第一小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列强相互厮杀,欧洲大国受到严重削弱,欧洲地位下降。
同时,1917年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了。
苏联经过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快速发展,再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这一阶段,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过高潮,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也遭受了重大挫折。
第二小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东剧变。
这一阶段,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局面。
西方殖民帝国纷纷解体,民族解放运动取得空前胜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世界格局随之发生了划时代变化。
从1946年到1991年,全世界共有93个国家获得独立,主要在亚洲和非洲。
②从苏东剧变到今天,世界格局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兴起,亚洲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但亚洲并不是一个联合的、整体的力量,相反,在国际格局中,一些亚洲国家却站在西方大国一边共同对付亚洲他国。
关于这一阶段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本文后面还将论及。
15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崛起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15世纪以来,西方崛起过的国家主要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等,其中一些国家并没有崛起为一流强国。
这些西方国家曾经都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
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起,欧洲大国主要是西欧国家开始大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先后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殖民帝国。
英帝国是最大的殖民帝国,顶峰时领土和人口均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帝国横跨世界各地,任何时刻太阳都能照在帝国的领土上,因而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日本在崛起过程中,积极效法西方列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企图建立殖民帝国。
西方国家的崛起进程伴随着延绵不断的战争。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人大肆屠杀当地居民印第安人,采取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军事征服行动。
③殖民主义者的罪恶行径使美洲印第安文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英国殖民主义者也是如此,在北美、澳洲,都采取过驱赶和屠杀当地居民的行动,塔斯马尼亚人被灭绝。
在亚洲,英国在17世纪初,就开始了在南亚的殖民扩张活动。
从1757年普拉西战役起,英国开始大规模印度;在约一百年时间内,不断发动战争,完成了对印度及整个南亚地区的征服。
其他殖民国家如法国、荷兰等也发动过许多次殖民征服战争。
与此同时,列强之间的争霸战也不断上演。
17世纪中后期,英国与荷兰就打了三场战争;18世纪英国与法国打了几场战争,如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等。
19世纪中叶,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英、法打败俄国。
还有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和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
最大的战争则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两场世界大战。
列强之间的战争包括“后发国家”与已崛起国家之间的战争,往往关系到列强的座次排序,如英荷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等。
英国是西方典型的殖民国家,建立了最庞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在殖民扩张和争霸过程中,不断发动战争。
据英国历史学家帕姆·杜德统计,英国“在16世纪,曾经与被征服的领土上的人民进行了34次武装冲突,同敌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发生过几次冲突,并且和西班牙这个竞争者进行过19年的战争;在17世纪,曾经同殖民地本地的人民和角逐的殖民国家发生过29次战争,包括对荷兰的两次大战;在18世纪,为了帝国发生过119次冲突;假如我们把19世纪的46次战争也计算在内,那么,在四百年当中就一共进行了230次战争”。
④而在20世纪,英国又进行了许多次不同规模的战争。
美国在崛起进程中,主要在北美“本土”扩张,驱逐和屠杀印第安人,将广大西部地区纳入美国版图;同时,通过侵略墨西哥,扩大了疆域。
美国发动的第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构建和维护霸权,发动或直接参与了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争。
据粗略统计,从1945年到1991年,美国共发动和参加了20场战争。
⑤这还不包括美国策划的他国内战。
苏东剧变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连续发动了几场战争,如轰炸南斯拉夫、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西、葡、荷、英、法、德、俄、美、日等国,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崛起或某种程度崛起的。
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这些国家在崛起进程中,都推行过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对外掠夺是其实现崛起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因此,在崛起进程中必然发生这样那样的战争。
十月革命后,苏联在俄国的基础上很快实现了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苏联崛起后,直到今天,尚无新的国家真正实现崛起。
二战中战败的德国和日本在战后很快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但这有其特殊性,两国都是曾经崛起过的国家,有雄厚的人才和科技基础,并且适逢苏美两极对抗的历史机遇。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崛起后在对外关系中推行过霸权主义,犯过意识形态错误,但战后苏联的对外军事行动与同期美国的对外战争及此前殖民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相比,性质上是有区别的,不可相提并论。
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大势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后,苏美对抗两极格局终结。
美国急于构建和加强单极霸权体系,世界格局呈现出“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
所谓“多极”,不是过去学术界有人强调的美、俄、中、英、德、法、日、意、加等大国形成的若干个“极”。
这些国家形成多“极”,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化”;美、英、法、德、意、加等国都是北约的成员国,日本与美国也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不属于“西方国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