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产生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 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 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 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 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 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 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 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 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15.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 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 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6.“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都江堰 政治上: 各国变法 商鞅变法
思想上: 百家争鸣
商 鞅 变 法
(战国)
治 世 不 一 道 , 便 国 不 法 古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在位国君: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封建土地所 允许自由买卖 有制建立 耕 经济发展(富) 内 奖励耕战 容 军队战斗力加强 战 (强) 建立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 认识:
第一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 夏 商 西周 东周 战国 国家产生(奴隶社会) 社会大变革: 奴隶 封建 方式: 变法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的什么制 度
时间 目的 分封制 内容 分封者 分封物 受封者 义务 作用
春秋战 春秋争霸: 齐桓公首霸 军事上: 国的纷 战国七雄: 长平之战 争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3 课件
尧 舜禹 启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2.夏朝的主要统治地区
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3.国家的产生
以夏王和他的家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利用 军队、行政机构、监狱和刑罚等统治人民, 管理公共事务。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夏
茫茫禹迹,画作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 殷,商朝又可以称为殷或者殷商。
商的势力 范围东至 大海,西 到渭水上 游,南抵 长江流域, 北达辽河 一带。
请欣赏歌曲:《神的传说》
三、商周更替
1.商朝灭亡的原因
夏朝最后一位王是纣王,残暴统治使商朝加 速走向灭亡。
2.周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推翻了商 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以镐京为 都城,历史上称为西周。
山东称为 齐鲁大地
西周分封形势图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太保戈
太保戈为召公奭(shì)所用兵器。召公奭 曾辅佐周王建国,西周初年,被封在燕,因他 官至太保,故名太保戈。召公奭留在镐京辅佐 周王,由他的儿子旨就燕受封。
巩固练习
3.分封制的作用
捍卫着周王朝的安宁,有效地管理 和开发所辖地区。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 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注:古代的“封建”,政治名词,分封土地,建立国家。
北京一带称 燕蓟之地
山西称为 三晋之地
国家产生的逻辑顺序
国家产生的逻辑顺序国家产生的逻辑顺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中,没有国家的概念。
他们以部落、氏族或家庭为单位组织,通过互相支持和合作来满足基本需求。
2. 农业革命: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开始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实现了农业的大规模生产。
这使得人口增加和聚集,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
3. 城市国家的形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兴起,城市国家开始出现。
城市国家具有特定的政治组织结构、法律制度和行政机构,可以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民进行管理和组织。
4. 国家的形成:在城市国家中,国家的概念开始出现。
国家是由政府机构和领导层组成的政治实体,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管理和控制人民。
国家的主要职责包括保护国家和国民的安全、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
5. 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理论认为,国家的存在是建立在公民之间的契约基础之上。
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愿意将一部分个人自由和权力交给国家,以换取国家提供的保护和服务。
6.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国家的产生还涉及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政治权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包括遗传、选举、革命等。
无论政治权力的来源如何,国家的合法性是国家维持稳定和治理社会的基础。
7. 国家建设和发展:国家的产生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建设和发展。
这涉及到国家机构的建设、法律的制定、公共服务的提供、经济的繁荣等方面。
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
总之,国家产生的逻辑顺序可以从原始社会到农业革命,再到城市国家的形成,最终形成现代国家的政治实体。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政治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国家的职责和目标。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失民心者失天下” 夏朝的衰落原因:夏桀的残暴统治
夏桀把人当坐骑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昔有成汤,自彼
氐羌(边远的少数
族),莫敢不来享
(进贡),莫敢不来
王(朝见),曰商是 常(永远的主人)。
——《诗经· 商颂》
成汤
约公元前16世纪,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发动 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 夏桀战败,夏朝灭亡。成汤建立起新的王朝——商朝。
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主要统 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茫茫禹迹,画作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 原道训》
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出现了镇压人民的刑罚;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机器产生了。
公 公 公 公 公 公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前 前 前 1 2 3 3 2 1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2、年代、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100年为一个世 纪。
公元 元年
公元前 4年 公元前 3年 公元前 2年 公元前 1年 公元 1年 公元 2年 公元 3年 公元 4年
算世纪:
年份除以百,(余数≥0)整数加一算世纪;
禹的帝王像
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古者禹死 ,将传天下于益 , 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此文献的大意是, 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 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 攻伯益,启继承了统治 者的位置。
伯益像
夏 • 禅让制:选贤与能,天下为公 朝 建 立 父死子继 , • 王位世袭制 天下为私 我 兄终弟及 国 早 期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国 家 产 生 “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出现“家天下”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5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此文献的大意是, 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 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 攻伯益,启继承了统治 者的位置。
• 禅让制:选贤与能,天下为公
• 王位世袭制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天下为私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出现“家天
禅让制与世袭制的比较
禅让制:在原始社会,在部落联盟 内部经过民主选举(民主推举和长期考 察)将政治权力“传贤”。
一、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建立者: 启 都 城: 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 义:夏朝是中国的第一王朝 标志着早期国家产生 统治 “家天下”开始, 措施:建军队,立机构,制刑罚, 设监狱,管理公共事务 主要统治地区: 今河南西部、山西 南部一带 亡国之君: 桀(jié) 统治时间: 400多年
河南偃(yǎn)师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群发掘现
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
铜爵(jué )· 盛酒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yuè )
陶盉(hé )· 温酒器
陶鼎(dǐng)· 煮肉器
二、夏商更替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 夏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
——《竹书
(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
夏桀暴虐无道,大修宫室台榭,赋敛无度。人 民在他的压榨下,非常痛苦。
三、商、周更替 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1
控制广阔的国土、维护周王室的
2
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王室宗亲、功臣,先代贵族,
3
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诸侯国如同屏障藩篱,捍卫着周王朝 宁,有效的管理和开发所辖地区。在 的条件下,具有积极作用。
西 周 等 级 示 意 图
国家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A__司母戊鼎_B__四羊方尊_C_青铜立人像 (2)商朝。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3)青铜制造业技术水平高
材料一 :西周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一段话:“天子适诸 侯(到诸侯国去视察),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视察诸 侯管理诸侯国的情况)。诸侯朝(朝见)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汇报管理诸侯国的情况)。无非事者 (没有特殊的事情)……一不朝(第一次不来朝见)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派军队去攻打)。”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 “国人暴动”主要是由哪个等级 的人发动的?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又是哪个等级的人?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 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
(2)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指的是何时?(2分) (3)结合课文,列举认为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有 哪些大变革?(只要列出三点即可)(3分) (4)结合材料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良行 为,你认为应该怎么遏制?(结合儒、法、道三家或其 它一家的观点)(2分) (2)春秋战国时期。 (3)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封建经济开始发展。 政治上,各国先后进行地主阶级变法运动,封建制度在战 国时期确立。 外交、军事上,争霸战争演变为兼并战争。 思想领域,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相互争鸣局面盛况空前。 (4)儒家:批评、教育。法家:严厉惩罚。 道家:顺其 自然。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 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复杂的 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 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 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 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 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 要时期。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这样一些思想:“为 政以德”、 “无为而治”、“严刑峻法”等。请回答: (1)从材料一找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国家的产生例子
国家的产生例子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将以多个步骤来阐述国家的产生过程,并通过案例来实现说明。
1、原始社会阶段原始社会时期是人类社会诞生阶段,人们在这个时期,通过互相合作来协调生产生活,没有统一的政治权力机构。
由于资源的紧张和利益的冲突,人类社会开始了向国家的演变。
例如:古代的七国之间的战争及秦灭六国后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的豪强内部也发生了冲突和战争,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2、奴隶社会阶段奴隶社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这时,奴隶主成为了统治者,建立了专制的国家机构。
例如: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它们有着独立的军队和治理结构;同样,古罗马也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稳定和统一,得益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财政收入。
3、封建社会阶段封建社会时期,以农业为主,由封建主统治,存在着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封建主对农民进行剥削,而国家机器也逐渐形成。
例如:中国的封建王朝,如唐朝、宋朝、明朝等,都有着稳定的统治形式,法律的普及以及繁荣的经济,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保障。
4、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资本主义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家权力的巩固和加强。
国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扩大了它的地位和权利。
例如: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拥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这使得它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总之,国家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成长。
通过对多个阶段的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国家产生的过程,也看到国家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此时的夏朝是一个部落还是一个 思考: 国家呢?为什么?
夏朝是一个国家。
国家的构成要素:军队、刑法、监狱、城堡和宫殿
夏朝建立了军队,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 还修筑了城堡和宫殿,所以夏朝已经是一个国家。
国
早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期 国
家
产
生 “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出现“家天下”
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主要统 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茫茫禹迹,画作九州。
——《左传》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
山西称为 三晋之地
北京一带称 燕蓟之地
西周分封形势图
山东称为 齐鲁大地
王室子弟
功臣
古代帝王的后代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 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注:古代的“封建”,政治名词,分封土地,建立国家。
国家的产生与早 期发展
导入
尧
禹
舜
部落联盟首领的继任:经过部落首领民主推选
实现,这样的制度被称为“禅让”。
一、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建立者 启 时间 前21世纪 意义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王位世袭制由此开始
统治范围 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 者万国。
——《左传·哀公七年》 此文献的大意是,禹在涂 山大会各部落首领;这些部 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 来朝见他。 涂山,一说 在今安徽蚌埠市西当涂山。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第一章:国家的产生一、国家的概念国家是指以一定的领土、一定的人口和一定的政权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组织起来的一个政治社会组织。
它具有权力、领土和人民三要素,并通过法律、政府和国际关系等手段行使权力。
二、国家的形成过程1. 部落联盟阶段早期的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生活的。
当人口逐渐增多,部落之间发生冲突时,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部落联盟。
这是国家形成的初期阶段。
2. 城邦国家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从部落社会向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导致了城邦国家的形成,如古希腊的雅典、斯巴达等。
城邦国家具有独立的政权和一定的领土,人民也以城邦为单位进行政治活动。
3. 君主国家阶段随着城邦国家的发展,出现了君主国家。
君主国家通常由一个国王或皇帝统治,他们通过继承或征服来掌握政权。
君主国家具有更大的疆域和更多的人口,也具有更强大的中央集权。
4. 现代民族国家阶段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潮的兴起,国家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现代民族国家以民族为基础,建立了现代民主政权。
这种国家形式在18世纪后期的美国、法国等国家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形式。
第二章: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农业革命时代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大变革。
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生活方式十分原始。
农业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生产方式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生产转变。
这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化。
通过机器代替人力、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大规模生产等创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三、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古代国家在战争中注重运用谋略和战术,如孙子兵法中的“兵者, 诡道也”,以及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等著名战例。
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国家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与周边国家和 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民族融合与疆域拓展
民族融合的过程
古代国家通过战争、迁徙、通婚等方式,促进了不同民族 之间的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目录
CONTENTS
• 国家起源与形成 • 古代国家政治制度 • 古代国家经济发展 • 古代国家文化教育 • 古代国家军事与对外关系 • 古代国家科技成就
01 国家起源与形成
CHAPTER
原始社会向国家过渡
社会分工与生产力发展
公共权力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逐渐明 确,剩余产品出现,为阶级和国家的 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税收制度的完善
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展,税收制度逐渐完善,包括 农业税、商业税、手工业税等,确保了国家财政 的稳定收入。
财政管理制度的建立
古代国家建立了财政管理制度,如设立国库、制 定预算和决算等,加强了财政管理,提高了财政 使用效率。
04 古代国家文化教育
CHAPTER
文字创造和典籍传承
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的出现, 为古代文化教育提供了基础。
商业活动繁荣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古代城市的商业区逐渐形 成,商品交易日益频繁。
货币与金融制度出现
为了方便交易,货币与金融制度应运而生,如金属货币、纸币等,推 动了商业的发展。
财政税收制度变革
1 2 3
土地制度的变革
古代国家通过土地制度的变革,如均田制、屯田 制等,调整了土地分配关系,增加了财政收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革命
便国不法古。
——商 鞅
3.树立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4.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反 对 派
秦孝公
改 革 派 商鞅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秦孝公的支持; 2.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
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 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 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 鞅
3.树立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4.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4.历史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历史影响: 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1.禹死后, 启 启继父位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世袭制” 代替了 “禅让制” ; 2.大禹传启的意义:①从此,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②“ “ ”。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夏)桀
晋国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楚国
春秋时,著名的霸主有:
燕
晋文公
晋 秦
秦穆公
卫
齐 鲁 宋
宋襄公
齐桓公
周
城濮之战 楚
楚庄王
吴
越
春秋争霸形势图
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齐桓公称霸 地理条件:靠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①任用 管仲 为相,积 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管仲改革: ②改革军制;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屈原和“钟鼓之乐”
屈 原
名 片
生平资料
1.生活时期:
2.生活国家:
战国末期 楚国
3.代表作品: 《离骚》 4.世界地位: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
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纪念屈原,怀念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朝、商、西周(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禹传子,启继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3)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河南安阳)(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5)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公元前221年结束。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6)启示:①明君兴国,暴君亡国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分封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春秋时期瓦解)(1)目的:为巩固统治(2)内容:周王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其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做诸侯并世袭。
诸侯须服从周王命令、纳贡,战时派兵随同作战。
(3)实质: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4)影响:①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②消极影响:地方权力很大,诸侯具有相对独立性,导致地方分裂割据和周王室衰微,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根源)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①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②战国时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
③战国时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齐)、长平之战(秦赵决战,从此东方无力抵御秦军进攻)④与战国有关的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鸡鸣狗盗5、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确立封建统治,获得政治上的权利③思想原因:百家争鸣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④军事原因:大国争霸,各国都想富国强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张PPT)
变成“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统治。
②内容:
周天子
诸侯(亲属、功臣等)
③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 家。
【图片精读】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西周等级示意图 【关键信息】分封制,等级森严
主题二 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公元前770年建立,分为_春__秋__和_战__国__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
4.(2014·南京学业考)《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
(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材料
中“(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等信息,可判定当时实
行的制度是分封制。
【加固训练】(2012·随州学业考)“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
3.(2014·汕尾中考)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 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 ③处应该是( )
A.夏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1046年,武
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主题一 夏、商、西周的兴亡 【历史主线】
1.朝代更迭:
2070 汤
2.重要事件: (1)禹建夏朝:标志着我国_早__期__国__家__的产生。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_牧__野__大战中打败暴君 商纣,商朝灭亡。
3.重要制度:
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经济上,封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形式剥削农 民。
详细描述:封建制国家是在封建制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国家形态,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 —土地,并通过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劳动成果。
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行封建专制统 治。
社会结构上,农民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受到封建地主 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经济上,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社会结构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翁,享有广泛的民主 权利和自由。
05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国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 管理的最高组织形式,具有政治、
社会结构上,工人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受到资产阶级 的剥削和压迫。
社会主义国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基础的国家制度,是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形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国家形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实行无产阶 级专政。
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国家政治变 革的重要力量,阶级斗争的结果往 往决定了国家的政治走向和政权性 质。
阶级利益维护
各个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寻 求在国家政权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 权力,从而影响国家的政策和决策。
国家对阶级的影响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通过法律、行政、军事等手段维护阶级统治,保障统治阶级 的利益。
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是国家的存在基础,国家与 社会的关系是互动的,国家通过 法律、政策和制度等手段对社会
常见的国家形成的原因
常见的国家形成的原因国家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通常涉及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国家形成原因:1.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在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地理条件包括土地、气候、地形等,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
一些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有更高的生存潜力,从而容易形成国家。
2. 历史因素:历史因素是国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的形成通常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了战争、征服、统一等一系列事件。
历史因素不仅影响了国家的领土范围和边界,还塑造了国家的文化和民族认同。
3.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在国家形成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国家的实力和繁荣程度。
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容易形成强大的国家,而经济贫困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分裂或被其他国家征服。
4. 意识形态因素:国家的形成与人们的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文化等因素可以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国家的形成。
例如,一些国家的形成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5.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也是国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治机构的建立、统治者的统一和维护国家安全等因素都是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政治因素还涉及国家的治理能力和行政机构的建设。
6. 外部因素: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外部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包括邻国的威胁、外族入侵、外交斗争等。
外部因素常常会促使国家的形成,因为国家在面临外部威胁时往往会加强内部的统一和合作。
综上所述,国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历史、经济、意识形态、政治以及外部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国家的形成。
但是,国家形成并不是一个完全线性的过程,不同的国家形成的原因可能会有所不同,也可能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只有深入研究国家形成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本质和历史进程。
国家的产生例子
国家的产生例子
国家是指一个由政治、文化、法制、人民等构成的社会组织形式。
它的产生有着很多的背景和原因,下面就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
首先,东周王朝的建立就是国家的产生之一。
在西周末期,统治者腐败,土地兼并,大规模的战争和灾难不断。
这个时候,周公旦在天子的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封建制度和亲王制度等。
最终在后期,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开创下,消除了乱象,建立起宏伟的东周王朝。
其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中也涉及到了国家的产生。
1900年,义和团运动席卷中国,人民齐声反对外来侵略,强烈要求国家强大。
这个时候,秘密组织——义和团,宣称“支那万岁,杀洋人”,公开反对外国列强入侵。
不过这个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他揭示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和对独立国家的渴望。
最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产生则是经过了一系列经济和文化变革的。
在经济方面,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创立,导致了民族和经济竞争的激烈性。
在文化方面,荷兰的启蒙运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等,都使得爱国主义给出了新的定义。
这样,国家的出现,不再是“一军之众”,而是“良法之下,万民乐业”。
综上所述,国家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不过从历史进程来看,每一个国家建立的背后都有一定的背景和原因。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要始终记住,国家是人民的依靠和保护。
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会
具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双格陶调色盒
会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绘画用具 高6.5厘米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袋足内模
会 新石器时代陕西龙山文化 制陶工具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熔铜坩埚
社 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熔铜工具
会
高32厘米、口径22.8厘米
第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第
商
二
后
节
长期
(
奴
17 约
隶
厘公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
米、 刃 宽
元 前 14
-
铜 铲
8.8 厘 米
前 11 世 纪
社
农
与当时的
个 生产力发
阶 级
展相适应
不适应----阻阻碍碍----倒倒退退
社
会
练习:
一.选择: 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 在 (A BC ) A.金属工具的使用 B.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比原始
社会有较大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 D.错题: 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 大进步,其根本原因在于奴隶制建立 后,促进了科生学产文力化的发展。 判断:( ) 2.判断一种社会代替另一种社会是进 步还是倒退,主要标准是存新新在的的不生生存产产在关关系系 是是剥否否削与与。当当时时的的生生产产力力相相适适应应 判断:( )
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③
作用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思考: 1、奴隶社会对比原始社会,生产 力究竟有没有发展? 2、有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 无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进步 还是倒退?
3、判断一个社会代替另一个社会
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 什么?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新的生产 适应 ----促进--进步 关系是否 与当时的 生产力发 不适应----阻碍--倒退 展相适应
练习: 一.选择: 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 在 ( A BC ) A A.金属工具的使用 B B.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比原始 社会有较大的发展 C C.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 D.不杀俘虏
长 16 厘 米
商 后 期 约 公 元 前 14 前 11 世 纪 农 具
(
石 斧
)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蚌镰
商 农具 长14.9厘米、宽3.8厘米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铜铲、铜斧
西周 农具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镇压…… 保护…… 侵略…… 防御……
奴隶制国家
权利机构 维护奴隶主利益 世袭 军队 法庭等强制机关 统治者
③ 奴隶制国家的职能
对外
④ 奴隶制国家与氏族机构的区别
氏族机构
机构 首领的产生 管理 议事会 维护全体成员利益 民主选举(禅让) 风俗习惯 个人威望 无特殊权利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第 二 节 奴 隶 社 会 是 第 一 个 阶 级 社 会
国家到底怎么产生的
论国家的产生马克思: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产物1.阶级如何诞生?恩格斯指出: 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恩格斯还指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所谓阶级, 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 4] 列宁选集: 第4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1阶级是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分化(主要经济)而产生的;2.阶级的产生推动国家的诞生,而阶级建立或者使国家诞生需要一些什么内容?国家诞生需要暴力需要管理,而国家本身就是一种暴力管理机器,在未有国家的情况下阶级是怎样或者说使用什么建立国家的?3.阶级与国家出现的时间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嫌疑?霍布斯,卢梭:社会契约的观点:国家是公民将部分权利让渡给社会形成公权力而形成的1.公民的权利源于哪里?,“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5霍布斯认为:“自然法是正确理性的指令[[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15.106.自然状态只是一种神往,而且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那么只有在现实当中去寻找一种人类状态去努力接近自然状态,在现实中对理想进行完美自然状态的种种缺陷使得思想家们去寻求一种理论构建使其完善卢梭如此美化自然状态并不是鼓吹人类回到自然状态,而是表达了其对文明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的向往事实上,卢梭提出自然状态的最大目的便是为其理论寻找支点个体的理性将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自然状态中每个人的理性将会导致人对人如狼,陷入永久的毁灭性战争这是霍布斯关于人类订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性的基本观点霍布斯认为人天生是邪恶的,因为在自然状态之中人并不善恶之分,人们始终处于战争与冲突状态与霍布斯从人性恶的内在因素分析人与人之间订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性不同的是卢梭基本上肯定人性是善的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每个人对于自我的保存的关心而又不妨碍他人自我保存的状态,所以它是能够保持和平的卢梭从外在自然阻力因素来论证人们之间订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系氏族时期,随着金属器,特别是铁器的使用,原始手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制陶、冶金、纺织、酿酒、榨油等部门的产品和技术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专业化,其中制陶工艺的进步尤具代表性。
陶器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陶柸都是手制陶柸,即用手捏制泥条盘筑而成,进入父系氏族时期以后,先进的陶轮开始出现在陶柸制作领域,利用陶轮的转动将陶土塑成所需的各种形状.较之手制陶柸,轮制陶柸不仅外形美观,厚薄均匀,而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这一时期出土的大量陶器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有些地方,除了继续使用陶土外,还使用高岭土作为制陶原料,由此烧制而成的白陶器质白坚硬,是制陶技术上的一项重要突破,为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开辟了道路。
在陶器焙烧方面,陶窑的改进、扩大和烧窑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封窑技术的发明,既能有效地控制火候,又能提高窑温,从而使陶器质量大为改观,色彩趋于多样,并能烧制大型器皿。
此外,父系氏族时期制陶工艺的进步还表现在陶器纹饰多样化、器形增加和更具实用性等诸方面。
制陶一度是氏族内部一项普及程度颇高、从业人员众多的手工业部门,但随着制陶工艺技术型越来越强,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大部分氏族成员都感到力不从心,只有少数富有经验的家族才能继续从事陶器生产,由此导致了氏族内部公共陶窑数目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消失。
分散的、靠近住房的单个陶窑却日渐增多,后者显然是单个家族的烧窑场所,这就为手工业的专门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手工业部门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这一背景下同一个人不再可能从事各种生产活动,人类遂实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开始成为专门的职业,逐渐脱离农业而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了父系氏族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能力的提高,最终都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增加,奴隶劳动的意义随之上升,奴隶数量亦明显增多。
虽然战俘仍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但也出现了债务奴隶。
与此同时奴隶在生产劳动中德地位发生了变化,以前他们大多参加一些辅助性的劳动,现在却开始成批地被驱往田野和作坊参加劳动,奴隶制度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影响逐渐加强。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在促进剩余产品积累的同时,也使得社会矛盾复杂化,在氏族内部除了自由人和奴隶的矛盾外,还出现了穷人和富人的矛盾,原先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的关系逐渐消失。
在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和商品交换时,少数父系大家族利用传统的优势,把集体的财产攫为己有,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财富,他们占有肥沃的土地、大量的畜群和更多的奴隶,经济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家族。
这些家族因此在氏族内部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权利也日益集中于他们之手,这些家族成员最终演变为高人一等的部落贵族,普通氏族成员基本上都处于他们的支配下,不得不唯马首是瞻。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不仅使交换成为经常性的需要,而且导致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人类社会中第一次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营商品交换的商人。
他们不仅在氏族和部落之间经商,有的还开展海外贸易,活动范围日渐扩大。
相比于氏族社会初期单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而进行的实物交换,这时的商品交换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前进了一大步,个体家庭甚至个人都卷进其中。
商品生产的出现进一步冲击了原始社会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经济原则,动摇了氏族制度存在的基础。
商品生产的发展,要求真正意义上得一般等价物,货币遂开始流通,这时的货币主要是按重量计算的贵金属。
商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这次大分工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分化和私有制的发展,氏族社会的末日来临了。
父系氏族时期为了满足父系大家族的直接需要,氏族或部落集体所有的奴隶逐渐变成家族长的和或个人的奴隶,他们大多被视为家族成员,参加一些辅助性的劳动,同时以家族长为首的家族成员自身也不脱离生产劳动。
最早的奴隶主要是战俘和养子等,后来部分因贫穷而破产的氏族成员因不能偿还债务也沦为奴隶。
这种比较原始、比较隐蔽的奴隶制与日后的奴隶制有一定的区别,被称为家长奴隶制。
在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和阿卡德地区,许多公元前3000纪的文件都表明该地区确实存在过这种比较隐蔽的奴隶剥削制度。
苏美尔最古老的家族法规允许父亲将自己的孩子送给他人当养子,收养者必须给孩子的父亲一定数额的钱款充作收养费用。
现代研究者认为这类收养实际上就是原始的奴隶买卖,因为许多父系大家族都将奴隶视为家族成员,近代易洛魁人社会中仍保留了将战俘收作养子的习俗。
此外,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亦使得一部分没落的贫苦氏族成员,因债务问题而成为同一氏族其他成员的奴隶。
氏族成员身份地位的变化也体现在称呼上,奴隶主和地产拥有者被称为”大人”,与之相对应的“小人”则是指贫困的氏族成员;至于奴隶,苏美尔地区称“萨格”,意为”个”,阿卡德地区称“阿尔都”意为“潦倒的人”。
从字面上看,奴隶的这两个称呼似乎并不特别强调他们的人身的不自由和地位的卑贱。
在家长奴隶制时期,使用奴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直接的生活资料,阶级分化虽然已渐趋明显,但由此而产生的阶级矛盾和对立却尚未达到足以形成奴隶制国家的地步,所以这一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仍未超出原始社会末期的范畴,不能将其归入早期的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氏族制度的解体,上层建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军事民主制。
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导致了以掠夺土地、牲畜、财富和奴隶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发生,军事首领的地位遂明显加强。
最初,军事首领皆由民众根据候选人的战场表现和指挥才能民主选择产生,而与其血统出身无关;其权利亦很有限,主要局限在军事方面;该职务不得世袭,不称职者随时会被罢免。
但随着掠夺性战争日趋激烈,范围进一步扩大,战争和战争组织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军事首领的个人作用益发突出,其产生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由民主选举变为家族世袭,当该职务出现空缺需要递补时,原首领的儿子、兄弟和其他男性亲戚往往享有优先权,军事首领的权限也有所扩大,有时会拥有一定范围内的行政权力。
墨西哥阿兹特克部落的军事首领称“土克特利”,开始由选举产生,不得世袭,只能兄终弟及,舅死甥继;民众不满意时,可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其罢免。
“土克特利”是阿兹特克部落议事会的当然成员,有时亦自称“特拉托尼”,意为”发言人”。
在进行选举时,“土克特利”享有优先投票权,开会时有一名助手坐在他身后的一个特别座位上。
后来随着权利和财富的膨胀,“土克特利”逐渐变成凌驾于其他氏族成员之上的特权者,他们不受约束地自行其是,“土克特利”的称号也成为一种尊称而加在个人名字上,这时这一职务的担任者通常都来自少数家庭。
除了军事首领外,这时的部落议事会和人民大会在社会生活中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由各氏族长组成的部落议事会是全部落最高权威的体现,继续负责处理部落内部的公共事务。
人民大会的历史较部落议事会为短,由于战争基本上是男性的舞台,因此在战争及有关问题上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由此全体氏族成员参加的氏族议事会逐渐演变为全体男性武装人员参加的人民大会。
部落议事会的决议必须经人民大会通过才能生效,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大会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大体上保持了氏族的民主精神。
由于这一时期的管理体制既保留了原先氏族民主制的因素,同时又出现了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利,所以人们称之为军事民主制,不过这时的军事首领的权利还不能和日后阶级社会君主的权力相提并论。
军事民主制时期,若干地域相邻、操共同方言的同宗部落常常会形成联盟,以捍卫共同的利益。
这类联盟起初是暂时的,后来则演变为持久的社会组织。
部落联盟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组织系列中的最高一级组织,参加联盟的各部落地位完全平等,内部管理独立自主,遇有战争等对外事务则统一行动。
由各部落首领组成的联盟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管理机构,一切重大决定均须得到议事会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后方能付诸实施。
部落联盟一类的组织早已有之,不过此前的部落联盟都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部落联盟则以地域联系为基础。
军事民主制末期,贫富分化更趋明显,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穷人和富人、债务人和债权人、奴隶和奴隶主的冲突和斗争,社会上得集团已不能按照原有的氏族组织来划分,而只能根据阶级的利益来划分,在这种情况下氏族制度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国家,人类由此进入了阶级社会。
国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当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整个社会分裂成两个经济利益完全对立且无法调和的敌对集团时,为了把阶级冲突和斗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可能的时候缓和这类冲突和斗争,人们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就是国家。
由此可见,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对被统治阶级实施专政的工具,与氏族制度相比,国家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以地域为标准划分其管辖下得居民;其二,设置一系列特殊的公共权力,如军队、警察和法庭、监狱等强制机关,此外还有捐税和法律等。
国家最初的统治者大多是原先的军事首领。
在频繁的战争过程中,军事首领为了维护自身和其他贵族的利益,常常特选一批青年士兵作为自己的亲兵。
亲兵们忠于军事首领,共同的利益使双方的关系日趋紧密。
与此同时,早已存在的男性秘密同盟的作用和影响更加突出。
男性秘密同盟原是氏族富有男性成员的等级团体,其主旨是扩充男权和保护私有财产,其等级最初是建立在年龄差别之上,后来则以财富多寡为基础。
军事民主制时期这类原始的政治组织演变为军事首领的个人工具。
经过长期复杂斗争,以军事首领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终于夺得全部权力,军事首领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国之主,人民大会的作用逐日下降,乃至成为毫无实权的摆设。
这样,氏族制度就脱离了先前赖以存在的基础,逐渐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即从一个自由处理内部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变为掠夺和压迫邻人得组织,它的各种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为统治和压迫民众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