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的写作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1、一语破的法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
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放是为了更好地抓。
一放一抓,先放后抓,看似消闲,却暗藏杀机,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一、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
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往下读。
导语一般是文章全篇的重点,对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的重要信息,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消息的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尽量避免冗长拖拉。
还要避免简单重复标题。
3、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导语: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2、日本投降了!3、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二、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
硬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如:1、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今天宣布,由于他关于德国军事行动和商业利益的言论遭到广泛批评,他辞去总统职务,此决定立即生效。
2、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三、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
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
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它主要出现在大众化通俗报纸。
人们一般在硬新闻获得满足后才需要软新闻。
软新闻导语中并不需要完全具备所有要素,可以只有其中两个或三个要素。
如: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
这是空难发生后两天的软性新闻的导语,可以和硬新闻的导语做一个比较。
四、概括式导语:1、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0时电:今天,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1.抑扬顿挫法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名贬实褒,或名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案例】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中国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
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
先说任丘“地面上燃料奇缺”,显然是抑。
后说“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显然是扬。
先抑后扬,一抑一扬,“任丘油田”就是在这种抑扬顿挫中受到了人们的瞩目。
2.特写镜头法拍电影离不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特别吸引人。
导语写作也可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或截取有特点的片断、情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牢牢吸引住读者。
【案例】《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感人极了。
这则导语绘声绘色地写道: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
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
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多好的老师!通过这个“送棉大衣”的特写镜头,我们足以认识和接受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师。
3.曲径通幽法元代翁郎夫说:“山似论文不喜平”(《尚湖晚步》)。
比喻文章要充满激情,像高山似的有起伏。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迁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在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遭受了意想不到的严重挫折,一下子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
如何报道这件事,中外记者在导语的表现手法上,有些不一样。
试看两例:【案例一】中国体育报9月29日电奥运会乒乓球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风云突变,在分组赛中表现较佳的中国选手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在单打中均被淘汰,未能进入前4名。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导语是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用来引导读者进入文章内容。
它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力、概括主题、提供背景知识以及引出主要观点等作用。
良好的导语能够吸引读者,使他们更加愿意阅读整篇文章。
以下是导语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
1.简洁明了:导语应简洁明了,通常是文章的开头一两句话,能够快速引起读者的兴趣。
不要过于冗长,避免使用复杂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2.信息准确:导语应该准确地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它可以提供有关背景信息、事件发展或主要观点的简短概述,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3.有吸引力:导语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
可以使用一些引人注目的事实、故事、引用或问题来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他们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新闻导语的3个写作技巧(最新)
新闻导语的3个写作技巧
1、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hai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hai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
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
2、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
3、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
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
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
”(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新闻导语的3个写作技巧】。
写作文导语格式
写作文导语格式9种,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描写式、谈话式、引语式、对话式、对比式、感叹式。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1、叙述式。
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2、提问式。
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3、描写式。
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4、评论式。
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
5、引用式。
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扩展资料:导语的一些写作技巧:1、一语道破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
3、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
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语。
文章导语是在传统媒体中的一个新闻术语,一般是指消息得开头一句话或一段话。
其目的就是用最精炼、简短的句子把全文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001)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001)标题:十大妙法成就精彩新闻导语新闻导语作为引领新闻报道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新闻价值、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十大妙法,可助你成就精彩新闻导语。
1. 突出新闻要点:导语应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要点,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令读者一目了然。
2. 引发读者兴趣:通过引人入胜的描述和独特的视角,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3. 使用生动的词语:采用形象、生动的词语,使导语充满色彩与张力,让读者愿意继续深入阅读。
4. 采用对比与矛盾: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观点或情境,引发读者思考并吸引他们的兴趣。
5. 尝试变化和创新:尝试使用不同的句式结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让导语看起来与众不同。
6. 增加悬念与神秘感:适度的悬念和神秘感能够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细节。
7. 利用名人、权威和故事: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或故事,为导语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8. 融入当代热点话题:将导语与当下热门话题相关联,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与参与。
9. 注意语气与态度:根据新闻主题和读者群体选择适当的语气与态度,既尊重新闻事实,又展示活力和独特性。
10. 不断修饰与修改:写完导语后,不要急于发布,应反复推敲并对权重做相应调整,以确保最终呈现出最吸引读者关注的导语形式。
这十大妙法将帮助写作人员创造出令人难以抗拒的新闻导语,提升新闻报道的品质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有了精彩的导语,新闻将更具价值,引起更大的关注和共鸣。
新闻导语作为引领新闻报道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新闻价值、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进一步探讨十大妙法,帮助你更好地成就精彩新闻导语。
首先,突出新闻要点是一个有效的导语方法。
由于现代人的注意力有限,他们往往只读新闻的开头几句,因此导语应该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要点,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令读者一目了然。
通过直接指出新闻的核心内容,读者会立即知道文章的关键信息,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引发读者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语策略。
导语的写作要求简答
导语的写作要求简答
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通常简明扼要地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因此,导语的写作要求十分重要,它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精炼简洁:导语应简明扼要地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避免冗长
和繁琐的表述。
语言要精炼,信息要集中,以便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
2.突出重点:导语应突出新闻报道的重点,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
最前面,以便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分强调某些细节或次要信息,以免影响主要内容的传达。
3.引人入胜:导语应具备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可以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者运用疑问、悬念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于花哨或夸张的表达,以免影响导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逻辑通顺:导语应具备逻辑性,保证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和条理
性。
要注意语句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导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新闻的主旨。
5.符合新闻写作规范:导语应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如准确、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同时,要注意导语与正文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整个报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总之,一个好的导语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为整个新闻报道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写作导语时,需要认真思考、精心组织语言,确保导语符合以上要求。
导语写作方法大全
导语写作方法大全
<strong>1.导语写作的定义</strong>
导语是一份写作文章的引导,它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有兴趣去浏览文章,就是让读者知道文章接下来将要谈及什么。
导语可以以文字、图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呈现,它们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情感,使读者一读就想深入了解,吸引读者轻易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效果。
<strong>2.导语写作的步骤</strong>
(1)认真阅读整篇文章
要想写好导语,首先要有对文章内容的充分了解,因此需要认真阅读整篇文章,深入的构思文章的主旨及内容背景,弄清文中的事例及分析的思路,以增加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及理解能力。
(2)定义导语的内容
根据文章的内容构思导语的亮点,定义导语的内容,尤其有些关键点及要素要加强强调,定义好导语的内容后,可以更加精准的利用语言进行表达。
(3)抓住读者的眼球
写导语要注重内容的简洁性,抓住读者的眼球,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色彩、意象,使导语之间形成有力的张力,吸引读者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及感染力,从而有效的激发读者的兴趣。
(4)营造有吸引力的氛围
导语要有吸引力,除了强调议题背景,还有把握文章重点,把文章的主题鲜明的表达出来。
《新闻导语写作案例教程》笔记
《新闻导语写作案例教程》阅读笔记目录一、新闻导语写作基础 (2)1.1 新闻导语的定义与作用 (2)1.2 新闻导语的基本结构 (3)1.3 新闻导语的写作原则 (4)二、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5)2.1 引人入胜的开头 (7)2.2 简洁明了的信息传递 (8)2.3 强调新闻价值的叙述方式 (9)2.4 增强说服力的语言运用 (10)三、不同类型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11)3.1 事件性新闻导语 (13)3.2 预测性新闻导语 (15)3.3 追踪性新闻导语 (15)3.4 人物新闻导语 (17)四、新闻导语写作案例分析 (18)4.1 国内外典型新闻导语案例分析 (20)4.2 新闻导语写作常见误点分析 (21)五、新闻导语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23)5.1 新闻导语写作的挑战与机遇 (24)5.2 提升新闻导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25)六、结语 (26)6.1 新闻导语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27)6.2 对未来新闻导语写作的展望 (28)一、新闻导语写作基础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它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对整篇报道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新闻导语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后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新闻导语写作的基础知识。
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的“门面”,它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继续阅读后续的内容。
新闻导语必须具备吸引力、简洁性和针对性,以快速传达新闻的核心信息。
使用生动的语言: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增强导语的吸引力。
常见的新闻导语类型包括直接式、间接式、设问式、描写式和悬念式等。
不同类型的导语适用于不同的新闻报道,应根据新闻内容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导语类型。
新闻导语写作是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通过掌握导语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传达新闻的核心信息。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实践、积累经验,逐渐提高新闻导语的质量。
1.1 新闻导语的定义与作用在新闻写作中,导语被誉为“窗户”,是整个新闻稿件的“眼睛”。
导语的写作技巧
导语的写作技巧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
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
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这时导语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
还有的导语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称为复合导语。
它们或是虚实结合,第一段虚写,为读者制造悬念,第二段实写,解开疑团,说明事实的真相。
或是两个自然段共同组成事实的内容,缺一不可。
这样才使导语的意思完整,做到明白无误。
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就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出最新的时间新闻姓“新”,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
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有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
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即导语中的“何时”要素,应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即导语所选择的那—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
在此,笔者将如何突出最新的时间点总结为以下两点:1.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它的生命力往往与“昨天”或“今天”这个时间点密不可分,在导语里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
例如:[美联社法国兰斯1945年5月7日电]德国于今天法国时间上午2时41分(即美国星期日东部时间下午8时41分)向西方盟国和苏联无条件投降。
(《德国无条件投降》)德国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对于这一重大事件,美联社在导语中不仅突出了“今天”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法国时间和美国时间的几时几分。
2.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所反映的事件发展过程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事件的本质并不是集中地表现在某个时间点上。
第三章消息导语写作
3、略作描写有形有神
•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人物消息导语:
• “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 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 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 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 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 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 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 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
12、一张一弛,小中见大
•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 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例:1957年11月17日,美联社消息:
• 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 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 的选手了。
• 麦尔文·曼切尔举的例子
2、延缓性导语
• 直接导语和间接导语的不同适用范围 • 直接导语适用于时效性强的新闻和硬新
闻,延缓性导语适用于时效性较弱的新 闻和软新闻。 • 其次,直接导语适用于广播、日报等快 捷的媒体,延缓性导语适用于周刊、杂 志等出版周期较长的刊物。
三、 导语写作手法举要
• 1.直述要点,一语破的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
• 这是一条失败的评论式导语。
三、 导语写作手法举要
• 10、设置悬念,化静为动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
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 读下去。
•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
新闻导语写作
二、导语分类
❖1、 叙述型导语 ❖ (1)直叙式导语 ❖ (2)概括式导语 ❖ (3)时比式导语
❖ 见教材24页至25页
(1)直叙式导语:
❖ 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 读者。
❖ 直叙式导语适合于快速地新闻报道。外国新闻理 论中常称这种直叙式(或直接式)导语是新闻工作 的“载重马”,由于直叙式导语在第一段集中叙述 事件的主题,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所以大多数报 道使用这种导语。
❖
华盛顿电 众议院今天投票弹劾克林顿总统。
❖ 这则导语在第一句话便切入正题,干净俐落。
❖ 见教材24页
❖ 例:新华社太原3月28日电(记者陈忠华)
记者28日从山西省有关部门了解到,28日 14时30分许,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 岭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据初步统计, 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9人,152人被困 井下。
❖ 这条导语对于猫头鹰的刻画就比较细 腻:“威武神气”的神态,一对大眼 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 看起来它准备振翅飞扑过去,抓住那 狡猾的大田鼠。“观察周到而细致, 描写生动而传神。这便是特写式写法。
(3)橱窗式导语
❖ 橱窗式导语有如橱窗里展示的样品,它 是以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彰显报道主题。
第一代导语:
❖ 萨莫亚·阿庇亚3月30日电 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 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 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他 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 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镇的海滩上搁了浅。与 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3名画官兵有的葬身珊 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处的无名墓地 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在这条导语中第一句用对比的方法叙事第二句则是评论透过听到了阵阵蛙声这种现象看到了治理污水的效果有时候在进行深度报道时记者有意识地把导语放在文章第一段的后部或者是第一部分的后部这种导语通常用于富有悬念性的新闻报道特稿中
导语写作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道破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
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4.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
导语:打动读者的第一句话—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写作探析
导语:打动读者的第一句话—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写作探析消息是各类媒体采用最多、影响最大的、规范性很强的一种新闻文体。
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形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
我们逐一介绍消息的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以及消息的结构和类型。
1、导语的含义导语是一篇消息在开头位置用以引导读者的那段文字,也就是说导语用最精粹的文字简明扼要地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和意义表达出来,是消息中最有价值部分。
从以下几个方法理解:(1)导语是位于消息头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消息头,指每篇消息正文前面都有本报讯,**电,交代新闻由何时何地传来,由哪个新闻机构提供,作为消息的标志);(2)导语是消息的精华,表达的是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内容;(3)导语短小精悍,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如果消息很短,只有一个自然段,则通常第一句话就是导语,如果消息有好几个自然段,一般第一个自然段是它的导语。
2、导语的诞生导语的雏形诞生于1865年的美国,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了迅速向人们报道非常关心的战争情况,记者都采用刚发明的电报技术来传送新闻稿。
但当时技术不很完善,一篇新闻往往传了一半甚至刚开了一个头,就因技术原因中断了,于是记者采取这样的对策: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写在前头,略显次要的随后再介绍,这样即使电报中断,也有可能将新闻的核心内容传递出去。
1865年4月14日,林肯总统遇刺,美联社驻华盛顿一名记者迅速发了一条只有12个字的单词“美国总统在剧院遇刺重伤”,简明快捷。
很多记者如法炮制,导语就产生了。
3、导语的发展19世纪末,美联社总经理梅尔维尔要求美联社记者所写的每条消息导语中都要新闻六要素俱全,这样的导语被称作为第一代导语,第一代导语强调整体性、完整性,字数多,段落长。
第二代导语只选择最重要、最能激起读者兴趣的两三个要素写进导语,其余要素放在主语中再作表述。
第三代导语更强调精短,号称“一句话导语”,而目前流行的“第四代导语”,强调自由化、吸引力,写得流畅、生动,但不注意对新闻事实的完整概括,不讲究精炼扼要,还没得到普遍承认。
16种常见导语的写法
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
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管中窥豹,以见一斑。
本文更不例外,仅以导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式,探讨中国大陆新闻报纸文本(区别于美国新闻文本、香港新闻文本、台湾新闻文本与其他华语传媒新闻文本)模式的写法。
以期抛砖引玉,向各界新闻前辈学习。
有一说一式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社区让我们低保户‘自愿’捐款,可谁敢不捐呢?’一位残疾人无奈地对记者说。
”又:“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古人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死后一鸣惊人。
”文章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直击日期式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
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文章写作要点: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评论。
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
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变形煽情式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以煽情。
用途: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人质事件。
例:“2004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又:“2004年10月9日,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绑架。
在接下来的6天里,他们的生死安危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
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
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新闻导语常见的写法是什么_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闻导语常见的15种写法01.有一说一式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
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
往往有特别的效果。
写法: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02.直击日期式写法: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
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要点:这类文章只宜照引原文。
03.叙述式例子:据目击者说,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昨天在米尼奥拉法院的审判一宗离婚案件时昏昏睡去,鼾声大作。
写法:将消息汇总最新鲜、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一开头就用简单凝练的文字叙述出来。
04.描述式例子:巡警威廉·伊顿斯紧张地盯着一直口径为谁人毫米的鸟枪枪口。
突然,他一只手把对方的枪口压下,另一只手扣响了自己手中的左路手枪,同时像只猫似的迅捷地闪到一遍。
特稿用此类方法比较多,对新闻中内容富有特殊的事实或者有意义的某一侧面或者镜头,用简练的几笔勾勒出来,以独特的描写,有趣的小故事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05.对比式例子:哈瓦那消息:以出口烟草和生产哈瓦那雪茄著名的古巴,今年将进口烟草。
用对比下材料作为导语出现,常被用来引发读者兴趣,目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关注和思考,并且吸引他们读完全篇。
06.设问式例子:伦敦的天气热不热?回答只有一个:黑。
导语开头就把事实的矛盾和问题十分鲜明地提出来,然后用事实加以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07.引语式例子:六个月前到南朝鲜的俄亥俄州人、美国一等兵弗里·默多克说:“带着这里保护仇恨我们的人,真没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果做到“抢耳”、“抢 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 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 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 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 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 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5.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服力的。 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 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 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 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 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 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 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 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10.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 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 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 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 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 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 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 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 《泰森:85秒卫冕成功》)
9.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 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 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 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 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 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 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 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 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 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 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 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 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 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 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 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 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 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 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 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7.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 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 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 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 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 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 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 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 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 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 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6.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 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 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 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 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 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 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 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 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 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 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 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 “就是在罗纳德· 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 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 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 里根却在这里同失 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 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 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 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8.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 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 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 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 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 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 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 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4.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 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 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 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 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 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 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