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群儒演讲辩论技能综合分析
跟诸葛亮学辩论:“舌战群儒”到底赢在哪里
跟诸葛亮学辩论:“舌战群儒”到底赢在哪里古今第一高人既已出场,自然要接二连三地建功立业,展现超绝凡伦的盖世才能了。
第三十九回《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诸葛只是略施小计,就杀得夏侯惇十万大军血本无归,直令心里怨恨不服的关、张二将由衷钦佩:“孔明真英杰也!”接着又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以区区数千兵力,杀得曹仁、曹洪十万大军,损伤大半,狼奔豕突。
曹操亲帅大军前来征讨,刘备一路败退,独子陷敌,夫人投井,百姓奔命,溃不成军。
关羽去江夏刘琦处搬兵求救,久无音讯,刘备无奈,只得烦劳孔明亲自前往催促。
《演义》作者想了这样一个办法,让诸葛亮离开那个惨痛无比的现场——谁也没有办法处置当时的乱局。
诸葛亮这次的合理“闪避”,再次体现了《演义》作者,为“保护”卧龙先生“声誉”,确实费劲了心机。
接下去孔明随鲁肃赶赴江东,说服孙权联兵抗曹,期间写孔明预知天气,潇洒游江,赏玩之间,摆脱周瑜加害,同时收获破曹所用竹箭十余万只不止。
佩服得东吴督军鲁肃五体投地,又外加了好几次感慨和叹息。
孔明先生还顺势给东吴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鲁子敬,大上了一堂“为将者须知天气”的“黄埔第一期”军事培训课程。
真是好看煞人!赤壁大战开始之际,孔明回到荆州,事先给曹操设下三处拦截:乌林、葫芦口、华容道;而后三气周瑜,巧夺荆州、襄阳、樊城,轻取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
接下去又在庞统轻敌殒命之后,亲自率师,一路奏凯,斩获西川,奠立三分格局。
刘备驾崩之后,孔明先生又“安居平五路”,恢复与东吴联盟。
为稳定后方,平定雍闿叛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征孟获,七擒七纵。
上表出师,北伐中原,杀得夏侯楙心惊胆裂,气死曹真,使当时武林第二高手司马懿无计可施,不战则已,一战即败,只能甘受“妇人”之辱。
略施空城小计,退却司马十万大军;临终之际,还摆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千古妙局。
孔明用兵,真是无言可赞,无人能及了。
《演义》为了展现诸葛亮的超绝神智,又“加演”了几个短片:“七星坛祭风”,巧妙躲过周瑜追杀(第四十九回);以乱石布“八卦阵”于鱼腹浦,惊得陆逊魂飞魄散(第八十四回);“装神”抢收陇上熟麦,蒙得司马懿晕头转向(第一百一回)。
从精彩绝伦的舌战群儒看诸葛亮高超的辩论技巧
从精彩绝伦的舌战群儒看诸葛亮高超的辩论技巧诸葛亮舌战群儒纪念邮票《三国演义》最精彩的部分要数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精彩的又是过程。
其中,诸葛亮舌战群儒那一回看得非常过瘾、解气!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影视形象诸葛亮的辩论精彩绝伦,立论严谨,逻辑性强,攻击力大,堪称辩论精品。
这里就诸葛亮的辩论技巧做点粗浅分析: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最好的批驳对方的技巧。
但东吴的儒生们在辩论中并没有亮出自己的'矛'和'盾',但聪明的诸葛亮为这帮东吴的这帮儒生们创造了'矛'和'盾'。
汉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是正宗的治国学问,东吴的儒生当然也是儒家弟子。
诸葛亮就巧妙利用辩论对手的儒家身份,给他们设置了自相攻伐的'矛'和'盾'。
忠孝仁义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诸葛亮以此为辩论武器这个'矛'和'盾'就是儒家道德,儒家道德的至高点,就是'忠孝仁义',诸葛亮就用这个作为舌战武器,力挫群儒。
首先,以儒家倡导的'忠孝'驳斥东吴主张投降的儒士们不忠不孝。
忠孝是儒家的立身之本,不忠就是叛逆,不孝就是忤逆,可以诛杀的。
所以,诸葛亮在辩论中会敏锐抓住对方立论中的'不忠不孝'痛批猛打,驳得对手体无完肤。
比如薛综以天时立论,认为汉家气数已尽,曹操拥有三分之二天下,是顺应天时,刘备与曹操对抗就是逆天时而动。
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薛综说得对,包括诸葛亮的知己水镜先生司马徽都说'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
但诸葛亮抓住薛综发问中'不忠不孝'的立论,对薛综严加批驳:《三国演义》第43回: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
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诚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诸葛亮舌战群儒
2.第41~50回情节概述——赤壁之战,孙刘结盟, 曹操惨败。
这一部分的中心是赤壁之战。曹操挥师南下, 孙权与刘备结盟,在赤壁与曹操展开了大战,最 后曹操惨败。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和周瑜一直 是最出彩的人物,二人之间斗智斗勇,奇计百出, 最后二人同心定火攻之计,终于打败强敌,取得 胜利。
3.刘备军团的崛起,三足鼎立形成(51~73)
26
看课文思考: 诸葛亮与孙权共进行了几场辩论? 每场辩论双方各采取了怎样的辩论技巧?
27
写诸葛亮舌战群儒。 在这次论辩中,诸葛 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 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 据此,这次论辩可以 分为七个小场次。
28
论辩的焦点是什么?
29
诸葛亮自比管、乐是否“言行相 违”?
30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 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曹操的,
这一部分以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扩展地盘为主 要故事。首先是与孙权争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 乘机占领了荆州,为了夺回荆州,孙权、周瑜设下 美人计,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三气周瑜,结果 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接着刘备又与刘璋争夺 益州,与曹操争夺汉中,都取得了胜利。接着,刘 备进位“汉中王”。刘备军团真正崛起。
• 马跃檀溪 走马荐诸葛 三顾茅庐 火烧新野
• 徐庶进曹营 火烧博望坡 舌战群儒 群英会 • 赤壁之战 携民渡江 大战长坂坡 大闹长坂坡 • 苦肉计 草船借箭 庞统连环计 曹操横槊赋诗 • 孔明取南郡 战长沙收黄忠 甘露寺 三气周瑜 • 曹操反西凉 张松献图 孔明取成都 单刀赴会 • 濡须之战 黄忠定军山 刘备借荆州 锦囊妙计 • 卧龙吊丧 凤雏理事 割须弃袍 赵云截江夺阿斗 • 庞统之死 张飞义释严颜 曹操平汉中 得陇望蜀 • 智取瓦口隘 杨修之死 汉中争夺战 水淹七军 • 走麦城 兄弟争王 刘备征吴 火烧连营
从诸葛亮舌战群儒谈学生的口语交际
从诸葛亮舌战群儒谈学生的口语交际从诸葛亮舌战群儒谈学生的口语交际《三国演义》第43回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这是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时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外事”活动,其精彩的发言,雄辩的才能让我们倾叹不已,虽然我们远不具孔明之才,但应该说这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还是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口语交际需要定向——话题一致,目的明确。
“咬定青山不放松”,诸葛亮出使江东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军,舌战群儒就是让张昭等人闭口,不要成为孙权与刘备结盟的障碍。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口语交际明确提出:“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不卑不亢;“负责”就是说话诚恳有据,实事求是讲诚信。
诸葛亮能够自始至终围绕这一出使任务,紧紧扣住中心话题,既“自信”,又“负责”,并逐一驳倒那些自命不凡的“儒家”。
二、口语交际需要资本——心中有粮,说话不慌。
“腹有诗书气自华”,诸葛亮的博学多识、经天纬地之才在舌战群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他能够纵论古今,游刃有余,“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口语交际需要设计——胸中有数,沉着应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做事情应该把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充分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前必是做了极其充分的事先准备,脑海里必是翻来覆去进行了多场的“沙盘作业”,因此他能够胸有成竹地应对,取得预设的效果。
四、口语交际需要智慧——辨析判断,拓展深化。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口语交际需要智慧关键在于能够准确地抓住对方说话的要点,正确地判断对方说话的用意,然后相机答复或还击。
譬如孔明听张昭讽自己一归刘豫州就弃甲抛戈、望风而窜,就以刘备的“大仁大义”和“胜负乃其常事”对之;听薛综说人心归曹则痛斥其无父无君;针对陆绩说刘备帝王之胄无可稽考则用献帝赐爵对之等等,让对方“无一言回答”、“不能对”、“默然无语”。
舌战群儒:辩论与智慧的交锋
古今中外,辩论一直是人类思想交锋的重要方式之一。
群儒就是一场舌战的盛宴,智慧与辩论的交锋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展现出人类思维的辉煌。
辩论是一种交流思想、争论观点的方式。
通过有理有据的论证和对立双方的辩证思维,辩论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一个充满智慧的辩论舞台上,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思维的巧妙和逻辑的完整成为胜利的基石。
在舌战群儒的辩论中,智慧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智慧可以使辩论者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剖析问题的各个层面,并从中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智慧不仅包括学识广博和知识储备丰富,更重要的是辩论者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的灵活运用。
通过运用智慧,辩论者能够在舌战中游刃有余,不断击破对方观点的漏洞,从而取得胜利。
然而,辩论并非只有智慧一方占据优势。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辩论的技巧。
辩论技巧是指辩论者在辩论中善于使用和掌握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技巧包括逻辑推理、证据论证、反驳反驳等等。
善于运用辩论技巧的辩论者,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挑战,攻守自如,做到言之有理、辩之有力。
技巧和智慧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场成功的舌战群儒。
在舌战群儒的辩论中,还需要辩论者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辩论是一场争论,但绝不能沦为口水战。
辩论者应该以平等、尊重和诚实为基础,在言辞上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体面。
同时,辩论者也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情绪所左右。
只有遵循道德规范,才能使辩论真正成为思想碰撞的盛宴。
舌战群儒的辩论是一场智慧与智慧的较量,也是一场思想的角逐。
在这个辩论舞台上,智者们交流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他们通过言辞的犀利和逻辑的精准,展示了人类智慧的辉煌。
智慧和辩论的交锋永远不会停止,它是人类思维进步的推动力。
舌战群儒让我们明白,辩论不仅仅是一场口舌之争,更是展现智慧和修养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扩展知识边界,提升思维能力,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的习惯。
舌战群儒,智慧与辩论的交锋,不仅展现了人类智慧的辉煌,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
浅谈《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文中的心理对决
品读浅谈《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文中的心理对决谢玉麟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摘要:这场激辩宣泄了曹军逼近、存亡之际的东吴群儒的焦躁心理,扫清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心理障碍,使尴尬的会场变成了惺惺相惜的阵地。
这场激辩展现了一群知识精英在救亡图存中的担当品质,是赤壁军事对决之前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对决。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与群儒;心理对决;造就孙刘联合的赤壁对决文中的孔明如一个神医,为心病的群儒逐一号脉看病,给“高烧”的群儒对症下药,使他们重拾理性的头颅,而不怠慢军国大事。
这场心理对决发生在赤壁军事对决的前夕,27岁的诸葛亮单刀赴会,深入虎穴,在谈判桌上猛攻击对方怯战、短视的心态,逼使东吴谋臣张昭等人战胜内心的恐惧,重归理性,接受孙刘联合拒曹的战略,携手抗曹,谱写了丰碑。
这场心理对决,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赤壁大战前诸葛亮的青春豪情、风采,以及东吴谋士的理性和胸襟。
文中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诸君,依次出场,与孔明进行心理对决。
在出场辩论时,他们个个趾高气昂、揶揄攻击,言语、腔调、气势咄咄逼人,但他们都被孔明驳服了。
个个哑口无言,没了神气,成了孔明舌下败将,斗败的公鸡,乖乖地接受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决胜大计。
本文作者罗贯中构思精致,行文潇洒,不愧是一篇传世名作,不容漏读,请看下文的赏析。
一、与张昭的心理对决,紧扣心胸、韬略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昭又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昭再曰:“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张昭一开始就是嘲笑孔明的神机妙算,嘲笑孔明不如管仲、乐毅的能耐;嘲笑孔明不是曹操的对手;嘲笑孔明政绩差。
诸葛亮舌战群儒中任选一组辩论,分析双方的观点及依据,总结
诸葛亮舌战群儒中任选一组辩论,分析双方的观点及依据,总结《三国演义》以洋洋洒洒以六七十万字的篇幅,描摹了自黄巾之乱到三国归晋近百年间,塑造了一千余个人物形象。
这其中,如刘关张、诸葛亮、曹操、周瑜、司马懿等核心角色在中国人心中均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而其中最为新锐者,莫过于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所评出的“三绝”:“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这里的诸葛亮为“三绝”之首,是谓“智绝”。
毛宗岗又对这一“智绝”加以详解:“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
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
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
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也已疑鬼疑神之不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仍是为臣为子之用心。
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所第一奇人。
”在毛宗岗眼中,“识三分天下”、“六出祁山”、“七擒八阵”、“木牛流马”均是其“贤相中第一奇人”的注脚。
其实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功业,另有一幅绝妙之联加以描绘: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不过无论是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还是这一幅囊括数字方位五行的对联,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三国演义》中所诸葛亮的两场重头戏——也是两场舌战:舌战群儒与骂死王朗。
从《三国演义》中两次舌战爆发的背景来看,舌战群儒发生在周瑜前夕,直接推动了孙刘联盟的建立;骂死淮海战役王朗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际,身为曹魏三公的王朗直接“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魏军士气大挫。
这两次舌战,从影响上看,未必输于“七擒”、“木牛流马”或是“水面偏能用火攻”之事;从意义上看,则远远戏剧性不只是戏剧化诸葛亮的口才那么简单。
更进一步说,从提出《隆中对》开始到星落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策略、蜀汉一朝立国的两条路线,均能各项规定在这两场舌战中找到指引;这两场舌战未被毛宗岗列在“智绝”的脚注中,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诸葛亮舌战群儒辩证方法和辩证技巧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我国东汉末年蜀汉丞相,也是蜀汉二十四孝的一位。
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卧龙先生”、“臣亮”。
在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出色的谋略和辩论技巧,以及与群儒舌战的一系列故事而闻名于世。
诸葛亮和群儒舌战的故事,展现了他卓越的辩证方法和辩证技巧,这些技巧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证方法和技巧。
一、深度:诸葛亮的辩证方法诸葛亮在与群儒的辩论中,往往以逻辑缜密、思维敏锐而出乎意料的方式,化解了对方的质疑和挑战。
他善于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善于探究对方的观点,找准破绽,形成有力的反驳。
诸葛亮的辩证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以理服人”。
他善于运用诡辩术,借助鲜明的逻辑和明晰的思维,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在辩论过程中,他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观点,还能够找准对方的破绽,以直指问题的核心,形成有力的理据,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广度:诸葛亮的辩证技巧在与群儒的辩论中,诸葛亮的辩证技巧主要表现在多方面。
他善于用对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善于找到问题的多方面或多角度,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他擅长用联想和类比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他还经常运用引用典故或历史事件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的过程中,诸葛亮的辩证技巧往往能够深入到问题的根源,以及深刻地剖析问题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通过这些技巧,他能够更好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使对方无从下手,最终化解对方的质疑和挑战。
总结回顾: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证方法和技巧通过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证方法和技巧的深度和广度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以其深刻的思维和敏锐的逻辑,展现了卓越的辩证能力。
他深刻洞察问题的本质,善于找准问题的症结,形成独到的见解。
在与群儒的辩论中,他通过各种辩证方法和技巧,始终保持着辩证性的原则和追求,最终达到了以柔克刚的目的。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辩证方法和技巧在辩论和论证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诸 葛亮舌战群儒》 教学设计
《诸葛亮舌战群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情节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分析诸葛亮的论辩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论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的观点和论据。
(2)掌握诸葛亮的论辩技巧,如引经据典、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等。
2、难点(1)体会古代文人论辩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2)引导学生将诸葛亮的论辩技巧应用到实际的交流和表达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为学生理解论辩内容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诸葛亮的论辩技巧和策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角色模拟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段情节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为何要舌战群儒以及他可能采取的策略。
2、背景介绍(1)讲解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包括曹操势力的崛起、刘备的困境以及孙刘联合的必要性。
(2)介绍东吴的政治格局和主要文臣的观点立场,为学生理解舌战群儒的矛盾冲突做好铺垫。
3、文本研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章节,标注出诸葛亮和群儒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论辩的过程,分析双方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4、技巧分析(1)组织学生讨论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运用的论辩技巧,如:引经据典:引用古代典籍和名人名言来增强自己观点的权威性。
以退为进:先承认对方观点的某些合理性,然后再通过巧妙的反驳来突出自己的主张。
直击要害:抓住对方论点的漏洞和矛盾,进行有力的反击。
(2)结合具体语句,让学生体会这些技巧的运用效果。
5、角色扮演(1)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诸葛亮和群儒进行论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第一篇: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舌战群儒罗贯中教学目标一、学习论辩过程中,针对对方的观点,抓住要害,灵活运用多种论辩方法有理有据地进行辩驳。
二了解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群的见解、必胜的信念、雄辩的才能。
体会言辞的巨大作用。
课文分析一结构与内容这篇课文记载的是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主和派进行的一次论辩。
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拒曹还是降曹。
江东诸儒为了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群起而攻之,试图在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前先用车轮战术将其挑下马来。
面对群儒的轮番进攻,诸葛亮镇定自若,见机而变,运用多种证明或反驳的技法,于嬉笑怒骂中将对方逐一驳倒,令群儒“尽皆失色”,被传为千古佳话。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东吴内部的情况。
为了抗御曹军,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
孙权遂派他去刘备那里探听情况。
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
在得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柴桑来劝说孙权。
东吴内部主战主降两派意见不一,以张昭为首的众多谋士极力主张投降,而孙权面对这种情形也无可奈何,显得犹豫不决,这就给诸葛亮的劝说设置了障碍,也给读者制造了悬念。
第二部分(第2段到结尾)写诸葛亮舌战群儒。
在这次论辩中,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
据此,这次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
第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
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
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己。
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
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
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
自比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杰出人才。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主要内容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主要内容诸葛亮舌战群儒近日,诸葛亮先生再次以其卓越的辩才和智慧,成功地在群儒的辩论中占据了优势。
他的言辞既充满了哲学深度,也不失生动有趣。
在这次辩论中,他对义理的探讨尤为深入,接下来的文章将详细探讨诸葛亮在辩论中的主要观点。
一、名不正则言不顺在辩论一开始,诸葛亮就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的观点。
他指出,如果事物的名称已经被人为地歪曲或者扭曲了,那么我们在论述这个事物时,就必须先明确其本来的名称。
这是因为一个事物的名称所包含的经验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这个事物的本质和内涵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我们所表达出来的观点将会变得毫无头绪,容易被人误解或者误解别人。
二、义利之辨在辩论的中段,群儒开始围绕“义利之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这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话题,也是哲学史上众多经典辩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的观点极为明确:义和利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相反,义和利是相互依赖、相互交织并且相互影响的。
如果我们一味地将义和利划分为对立面,就会陷入两难处境,难以做出理性判断。
只有在正确的理解义和利的关系,才能得出真正有价值的结论。
三、道义之争在辩论的后半部分,群儒们将话题扩大到了“道义之争”。
这个话题与“义利之辨”有些类似,但却涉及到更广泛、更抽象的哲学概念。
在这个话题上,诸葛亮稍显慎重。
他指出,道和义是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道是超越一切具体对象的存在形式,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力量;而义则是一种基于人类生命本质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理性的表达。
只有在深入理解了道和义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和内涵。
四、博物館之爭在辩论的最后,群儒们略举一些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为例,探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理性地做出正确判断。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博物館之爭”。
这个话题在当下社会上备受关注,也被许多哲学家看作是复杂社会现象研究的一个重要范例。
关于诸葛亮的辩论赛辩题(3篇)
第1篇一、引言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忠诚的楷模。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以其卓越的才华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然而,古训“三个臭皮匠抵不过一个诸葛亮”却常常被人提及,引发人们对这一说法的质疑。
本文将从诸葛亮的才智与成就出发,论证这一古训的正确性。
二、诸葛亮的才智与成就1. 政治谋略诸葛亮在政治上的才能不容小觑。
他提出了“隆中对”战略,为刘备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在刘备去世后,他辅佐刘禅,内政外交,治理国家,使蜀汉国力强盛,民生安康。
他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军事才能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才能更是无人能及。
他擅长用兵,屡破强敌,为蜀汉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发明了木牛流马,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运输能力;他制定的“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政策,使得蜀汉军队在北伐过程中得到了充足的补给。
此外,他还擅长用兵策略,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成为后世军事家争相学习的典范。
3. 文化素养诸葛亮在文化素养方面也颇具造诣。
他自比管仲、乐毅,博学多才,学贯古今。
他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文学等多个领域,被誉为“经天纬地之才”。
他的《出师表》被誉为千古绝唱,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论证“三个臭皮匠抵不过一个诸葛亮”的正确性1. 诸葛亮才智超群,非一般皮匠可比诸葛亮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才智远超一般皮匠。
所谓“三个臭皮匠,抵不过一个诸葛亮”,正是强调了诸葛亮才智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2. 诸葛亮善于团结人才,发挥团队优势诸葛亮深知“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他善于发现和团结人才,发挥团队优势。
在三国时期,蜀汉虽小,却能称霸一方,这与诸葛亮善于用人的能力密不可分。
而“三个臭皮匠”则代表了一般人才,他们虽然各有专长,但缺乏团结协作的能力,难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3. 诸葛亮成就非凡,非一般皮匠所能及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留下了许多千古传世之作。
诸葛亮舌战群儒 演讲辩论技巧综合分析
诸葛亮舌战群儒演讲辩论技巧综合分析诸葛亮舌战群儒原文:肃乃引孔明至幕下。
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诸葛亮舌战群儒演讲辩论技巧综合分析
诸亮舌战群儒演讲辩论技巧综合分析诸亮舌战群儒原文:肃乃引孔明至幕下。
早见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见,各问。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昭乃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氏即灭矣。
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表,兵不满千,将止关、、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赏析与借鉴《舌战群儒》中的辩论技巧
赏析与借鉴《舌战群儒》中的辩论技巧和很多朋友一样,诸葛亮也是我心目中的绝对偶像,虽然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每每念及“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的诗句.每每想起那位羽扇纶巾,自喻管仲、乐毅,火烧博望.水淹曹仁,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分定国,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诸葛丞相,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当然,就论辩而言,“舌战群儒”更是亘古不可多得之精品,最能充分显示孔明高瞻远瞩,力排众议的云水胸襟和处乱不惊的大家风范。
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二O二年)秋,或不能言之为“故事”,它本身就是一段真实.经罗贯中的妙笔润色,更显人物丰满罢了。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麾军南下,势如破竹,刘琼已降,刘备失江陵,长板一役差点儿子散妻离,退守夏口,形势紧急,只有联吴抗曹才能全身自保。
江东孙氏父子三代经营,凭长江天险,但曹军破竹之势,又有“百万”大师,况且荆州水师精锐新近加盟,更如虎添翼,广阔的后方为其巩固坚实的基地,再者,以弱卵击石的先例就在眼前,刘琼已降,刘备怎么样?稍有抵抗差点儿没了性命,不说全军覆灭也差不太多,此时抗曹无异于飞蛾扑火,然而经营三代的东吴之地拱手相送似又不甘心,是战?是和?很微妙的。
诸葛亮此行就是要说服孙权,只有孙刘联合抗曹才是目前可行的唯一对策。
当然这一目的的达到也是颇不易的,首先是“舌战群儒”,然后智激公瑾,最后晓利孙仲谋。
舌战群儒,也就是舌战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
论辩开始,张昭先以刘备目前的处境,说明抵抗一旦失败的可怕后果,“刘豫州得诸葛反不如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既然有了前车之鉴,又何必重蹈覆辙呢?诸葛亮指出当时是双方力量太悬殊,况且刘备“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虽然这样,还取得了火烧博望,水困曹仁的辉煌战绩,忽视原因,将因果对方起来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张昭又指责“刘备上不能报刘表以安民,下不能辅孤子(指刘表的儿子刘琼)而据疆土”,孔明则阐述当阳之败的原因:一是皇叔太仁义了,不忍夺同宗之基业,仁义而得到人民拥。
诸葛亮舌战群儒_演讲辩论技巧综合分析报告
诸亮舌战群儒演讲辩论技巧综合分析诸亮舌战群儒原文:肃乃引孔明至幕下。
早见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见,各问。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昭乃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氏即灭矣。
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表,兵不满千,将止关、、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语言技巧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语言技巧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节。
刘备势力集团形成之初,遭到曹操大军剿杀,情势非常危急,与江东孙权联合抗曹是最好的出路。
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东吴,以促成孙刘联合,但一开始就遭到孙权手下主降的一班谋士群起问难。
诸葛亮知道,要说服孙权,先要应对并驳斥住这班人的问难。
诸葛亮舌战群儒场面激烈,辩词精彩,其运用的辩论技巧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把抽象的时势作具体形象的比喻张昭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他说诸葛亮出道前,刘备能够割据城池,得到诸葛亮辅佐后,反而变得情势危急,没有容身之地。
难道这就是你诸葛亮的本事吗?面对这个问难,诸葛亮先打比方说人得了重病,必须先吃清淡的食物和药,等到脏腑调和,身体安定,再吃肉食,服猛药,那样就可以去除病根,使身体痊愈。
如果不等气脉和缓,就用猛药和大肉,那要保全身体,实在是难啊。
刘备当前兵不满千,将领只有关云长、张飞、赵云,正如人病入膏肓,切不可急于求成。
讲道理再摆事实,刘备既使兵微将寡,然而在对抗上百万曹操大军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博望坡烧屯,白河水淹曹军的赫赫战功。
如果时机成熟,刘备是能战胜曹军的。
二.顺延对方的话说下去,达到不攻自破的目的步骘问诸葛亮,是不是仿效张仪、苏秦来游说东吴。
诸葛亮顺延说张仪、苏秦的话题,认为张仪、苏秦不仅是辩士,更是豪杰。
他们不是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而反说步骘等人惧怕曹操的威势,将要投降,怎么还敢提及张仪、苏秦呢?一难接着一难,接着陆绩发问,说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是相国曹参的后代。
虽说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却无从考证,能够看到的刘备只是织席贩屦之徒。
出身如此低微的人怎能与曹操抗衡呢?诸葛亮没有急着否定陆绩的话,而是顺着他的话,说曹操既然是相国的后代,那么世代都是汉臣,然而他却专权肆横,欺凌君父,这样的行为不但让他成为汉朝的乱臣,也成了曹家的贼子。
而当今皇帝按谱赐爵,刘备是帝室后人的地位不容置疑,况且汉高祖也是出身于亭长,刘备出身于织席贩屦,又有什么好说的呢?三.不作正面回答,用言词压倒对方座上严俊看着同僚一个个被诸葛亮驳斥,发问诸葛亮着力研究什么经典。
舌战群儒中的辩论小方法(完整版)
1:扣帽子,直接给别人定性.无君无父 2:价值观攻击。在帽子扣完了之后进行论证,不忠不孝即无 君无父 3:命令,请勿复言。气势压制。
伍
问1: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 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 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 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答1: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
答1: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答2: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 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 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食汉禄,不 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 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薛综的诡辩
代言法。通过“天数”、“归心”、“天时”等词语说明自己所 说乃舆论之所向。
创 意 文
艺
中 清
新
国 复
古
风
三国演义之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 4 为实现“克复中原,兴复汉室”之志前后六次北 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 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公元234年病逝于五 县军)事人家、,外三交国家时、期文蜀学国家丞、相书,法杰家出、的发政明治家家。、丈原
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可刘豫州未得先生 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
之时,尚能纵横寰宇,割据城池。然而先 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
生自归了刘豫州之后,曹兵一出,则弃甲 必过此。至于当阳之败,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相随,不
抛戈,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 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
孔明的策略
1,利用矛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和普通自相矛盾 法的重要区别就是:一定要等对方先出手。 2,揭人短处。
诸葛亮舌战群儒口才精髓何在_演讲与口才_
诸葛亮舌战群儒口才精髓何在话说曹操收服北方诸侯之后,势力渐强。
兴重兵讨伐刘备,刘备只得弃樊城,走襄阳,转江陵,一路大败。
眼看就要被曹军消灭之际,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张飞勇猛的表现让刘备顺利逃到江夏。
而就在此时,曹操写信给孙权,胁迫孙权共讨刘备,否则就发兵江东,围剿孙权。
没想到曹操的这一举动,却给孙刘两家的结盟提供了大好契机。
一切已经在朝着诸葛亮早已设计好的三分天下的目标发展。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还在隆中时就能预见到日后的势力格局,这里面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利益关系和客观规律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口才精髓,希望大家喜欢!诸葛亮舌战群儒口才精髓何在刘备来到江夏,投靠刘琦。
而就在刘备到来不久,江东孙权下的谋士鲁肃,却突然以吊丧为名,也来到江夏。
其实,曹操觉得刘备诡计多端,很多举动都料想不到,于是想联合孙权一起来攻打刘备。
他威胁孙权,说如果不跟他联合起来,那他打完刘备就要来攻打东吴,搞得东吴上下都很紧张,不知该如何是好。
最后鲁肃说不如自己去江夏试探一下曹军的军情,看看状况再说。
孔明一听鲁肃要过江来吊丧,马上就问刘琦,以前孙策死的时候是否曾派人过去吊丧,如果有,鲁肃此来纯属礼尚往来;如果没有,那一定是另有用意。
刘琦说以前两家根本就是仇人,怎么会派人去吊丧呢?孔明何等聪明,马上就知道鲁肃此番前来吊丧的用意。
孔明料定孙权有联合之意,所以决定随鲁肃前往江东说服孙权共抗曹操。
联吴抗曹是刘备与孔明隆中对时的既定策略,当时孔明对刘备讲,要打曹操是一定打不过的,也不能去打孙权,因为灭了孙权后更无法与曹操抗衡,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联吴抗曹。
如果孔明之前直接去求孙权,效果未必会好。
现在时机来了,东吴派了鲁肃过来,这就有了很好的桥梁。
只要搭此桥梁,就能顺理成章地见到孙权。
因此孔明建议刘备让自己跟鲁肃去东吴,凭借自己的口才,必能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刘备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于是同意了孔明的建议。
一个人必须先有意愿和计划,而后才能随时抓住良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舌战群儒演讲辩论技巧综合分析诸葛亮舌战群儒原文:肃乃引孔明至幕下。
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
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
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
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
——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
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
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
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
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
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
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
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
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
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同坐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
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
曹操大兵临境,不思退故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
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赏析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论辩技巧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节。
刘备势力集团形成之初,遭到曹操大军剿杀,情势非常危急,与江东孙权联合抗曹是最好的出路。
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东吴,以促成孙刘联合,但一开始就遭到孙权手下主降的一班谋士群起问难。
诸葛亮知道,要说服孙权,先要应对并驳斥住这班人的问难。
诸葛亮舌战群儒场面激烈,辩词精彩,其运用的辩论技巧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把抽象的时势作具体形象的比喻张昭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他说诸葛亮出道前,刘备能够割据城池,得到诸葛亮辅佐后,反而变得情势危急,没有容身之地。
难道这就是你诸葛亮的本事吗?面对这个问难,诸葛亮先打比方说人得了重病,必须先吃清淡的食物和药,等到脏腑调和,身体安定,再吃肉食,服猛药,那样就可以去除病根,使身体痊愈。
如果不等气脉和缓,就用猛药和大肉,那要保全身体,实在是难啊。
刘备当前兵不满千,将领只有关云长、张飞、赵云,正如人病入膏肓,切不可急于求成。
讲道理再摆事实,刘备既使兵微将寡,然而在对抗上百万曹操大军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博望坡烧屯,白河水淹曹军的赫赫战功。
如果时机成熟,刘备是能战胜曹军的。
二.顺延对方的话说下去,达到不攻自破的目的步骘问诸葛亮,是不是仿效张仪、苏秦来游说东吴。
诸葛亮顺延说张仪、苏秦的话题,认为张仪、苏秦不仅是辩士,更是豪杰。
他们不是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而反说步骘等人惧怕曹操的威势,将要投降,怎么还敢提及张仪、苏秦呢?一难接着一难,接着陆绩发问,说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是相国曹参的后代。
虽说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却无从考证,能够看到的刘备只是织席贩屦之徒。
出身如此低微的人怎能与曹操抗衡呢?诸葛亮没有急着否定陆绩的话,而是顺着他的话,说曹操既然是相国的后代,那么世代都是汉臣,然而他却专权肆横,欺凌君父,这样的行为不但让他成为汉朝的乱臣,也成了曹家的贼子。
而当今皇帝按谱赐爵,刘备是帝室后人的地位不容置疑,况且汉高祖也是出身于亭长,刘备出身于织席贩屦,又有什么好说的呢?三.不作正面回答,用言词压倒对方座上严俊看着同僚一个个被诸葛亮驳斥,发问诸葛亮着力研究什么经典。
诸葛亮不作正面回答,说寻章摘句,那是酸腐的儒生所做的事,列举古代的伊尹、子牙、张良、陈平等人,都有匡扶挤世的才能,却没有发现他们着力研究什么经典。
程德枢不服,说诸葛亮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他将被讲求儒家礼教的人笑话。
诸葛亮没有辩白自己有多少才学,而是说儒生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而小人之儒,只是务于雕虫小技,写词藻华丽的诗词歌赋,埋身于书卷之中。
虽然笔下有千言,心中却不能明白大是大非。
这样的儒生有什么价值呢?诸葛亮舌战群儒,既显示了他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也为促成孙刘联合抗曹起了关键的作用,解除了刘备势力集团眼前的危急。
诸葛亮舌战群儒取胜的辩论技巧《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
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
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诸葛亮舌战群儒成功的原因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先守后攻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东吴第一谋士张昭诘问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最终却使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即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张昭此问着实厉害,李贽评此句曰:“下得好毒手”。
诸葛亮笑着回答:“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以大鹏自况,志在万里;将群儒比作群鸟,胸无大志。
接下去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人染沉疴,当用和药糜粥。
而不可用猛药厚味,说明刘备取胜尚需时日.又进一步用事实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忄享、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
”此段诸葛亮以充分的事实为论据,对“自比管仲乐毅”之说予以论证,在凿凿事实面前张昭的非难不攻自破。
诸葛亮将刘备的暂时之败旧于三个原因:一是刘备仁义,不忍夺同宗基业,不忍舍弃赴义之民,甘与同败;二是刘琮孱弱,听信妄言,暗自投降;三是刘备向日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之后引用汉高祖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作类比论证说明刘备失利是暂时的,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
进而归纳出汉高祖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韩信之良谋,突出自己在刘备兴复汉室大业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