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建筑赏析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一、引言贵州,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尤以古建筑为甚。
这些古建筑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贵州著名古建筑的魅力,感受那独特的文化底蕴。
二、贵州著名古建筑概述1.历史背景贵州古建筑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变,各民族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古建筑成为研究我国建筑史、民族史、文化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建筑特点贵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
在建筑形式、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融入了当地民族的创造力和传统工艺。
三、贵州著名古建筑代表1.镇远古镇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东部,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这里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既有徽派建筑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典雅。
漫步在古镇的巷子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
2.丙安古镇丙安古镇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苗族古镇。
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以木质结构为主,古建筑群分布在赤水河畔,风景如画。
3.肇兴侗寨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座典型的侗族村寨。
这里的古建筑均为木结构,鼓楼、风雨桥等建筑独具特色,被誉为“侗族建筑的博物馆”。
4.隆里古城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堡。
古城布局严谨,城墙、城门、街道、民居等建筑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四、贵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1.保护措施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加大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修缮、维护和保护。
同时,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禁止违法拆建、破坏文物。
2.发展现状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贵州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古建筑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提升了古建筑的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3.未来展望展望未来,贵州将继续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推进古建筑的合理利用,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
镇远古镇建筑赏析
镇远古镇建筑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老小镇。
作为贵州省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镇远古镇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游览镇远古镇,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古代建筑风貌。
镇远古镇建筑风格多样,主要以明清建筑为主,其中以"石头"建筑为特色,又称"石头城"。
这些建筑以青砖黑瓦为主要材料,经过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稳重和美丽。
这些建筑大多是仿木结构建筑,檐角飞翘,雕梁画栋,雕刻精美,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和精致。
在镇远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镇远古城墙和镇远古街。
镇远古城墙建于明代,现在仍然保存完好。
城墙周长2.4公里,高10米,厚3米,四角设有角楼,构造坚固。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镇全貌,颇有一番古城风光。
在古城墙内外,保留了许多明清建筑,如古街、庙宇、祠堂等,让人仿佛穿越回到古代。
古城内的镇远古街,是一条全长280米,宽约3米的石头铺就的古街,道路两侧是古建筑群。
这里有许多明清风格的店铺、民居,街道两旁是店铺、酒楼、茶铺等,让人感受到古代生活的烟火气息。
街道上铺满了青石板,车辆不得通行,步行于古街上,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代人的生活状态。
古镇内还有很多庙宇建筑,如镇远城隍庙、天后宫等,这些庙宇建筑建于清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镇远城隍庙是古镇保护最为完好的一座庙宇,主要供奉古代城隍,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精美细致,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
天后宫供奉妈祖,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古代信徒祈福祭祀的场所。
除了以上提到的建筑,镇远古镇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古建筑,如城门、桥梁、民居等。
这些建筑既有独特的风格,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明清古建筑的典范。
游览镇远古镇,仿佛走进了一座古代建筑博物馆,可以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和韵味。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
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著名的古建筑有:
1. 龙宫寺:位于贵阳市,是贵州省内最古老的一座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重修,是贵州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2. 黔南土司城: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是明代建立的苗族土司的行政中心,保存完整的传统建筑群落,具有独特的苗族建筑风格。
3. 贵州省博物馆:位于贵阳市,是贵州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建筑设计独特,结合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元素,展示了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4.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观光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5.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安龙县,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周围有众多苗族民居和传统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区。
6. 高山海子: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境内的一个独立山峰,山脚下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古建筑群与山川风景相得益彰,成为了贵州的旅游胜地之一。
以上只是贵州省内一部分著名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贵州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独特景点。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最新版)目录一、贵州古建筑概述二、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1.黎平县地坪风雨桥2.福泉市葛镜桥3.印江县文昌阁4.安顺文庙大成殿5.从江县增冲鼓楼正文一、贵州古建筑概述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
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体现了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
本文将介绍几处贵州著名的古建筑,以期让大家对贵州古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1.黎平县地坪风雨桥地坪风雨桥位于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
桥上建三座桥楼,中形似鼓楼,五重檐四角攒尖顶,称为桥上鼓楼。
这座桥设计优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居全国之首,展示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004 年地坪风雨桥毁于水灾,2008 年 8 月 18 日重新建成。
2.福泉市葛镜桥葛镜桥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东南 2.5 公里处,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
桥在绝壁之上起拱,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 400 多年,坚固如初。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其为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
葛镜桥于 2006 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印江县文昌阁文昌阁位于印江县,始建于明崇祯二年,初名澄清楼。
清康熙十七年重建,更名文昌阁。
阁基正八边形,门额石匾阴刻行书江城砥柱”4 字,三层正面竖排行书阴刻文昌阁。
4.安顺文庙大成殿安顺文庙大成殿前两根整石透雕龙柱,集深、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石雕技艺于一身,成为一件气势宏大,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独具个性的艺术佳品。
其构思之独特,造型之优美,技艺之精堪,令中外专家、艺术家惊叹不已,被认定为国宝。
5.从江县增冲鼓楼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增冲乡增冲村,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层层叠落,呈现出浓郁的侗族建筑风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总结贵州古建筑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贵阳市甲秀楼的景点介绍
贵阳市甲秀楼的景点介绍
甲秀楼是位于贵阳市南明区的一座古建筑,是贵阳市的地标之一。
以下是贵阳市甲秀楼的景点介绍:
1. 甲秀楼雕塑群:甲秀楼主楼前有一座高达十多米的雕塑,雕塑以贵州省发展历程为主题,展现了贵州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
2. 历史展览厅:甲秀楼内设有历史展览厅,展陈了贵州省的历史文物和人文景观,让游客了解贵州的历史和文化。
3. 观景台:甲秀楼的顶层设有观景台,游客可以登上观景台俯瞰整个贵阳市的美景,尤其是夜晚的灯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4. 花坛和园林:甲秀楼周围有美丽的花坛和园林,四季花卉繁盛,绿树成荫,给游客带来一片宁静和舒适的环境。
5. 丰水横溪:甲秀楼位于丰水横溪的上游,横溪水质清澈,河道幽深,可以沿溪边漫步,欣赏自然风光。
6. 民族表演:甲秀楼内定期举办贵州的民族表演,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各民族的歌舞表演,让游客领略到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
总体来说,甲秀楼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还是一个展示贵州省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
贵州黄平飞云崖古建筑介绍
贵州黄平飞云崖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后经不断增修,逐步完备。
它既是寺庙建筑,又带有园林韵味。
平面布局可分为东西二院。
东院的布置比较灵活,山门及皇经楼均位于纵轴线上。
皇经楼之后,一反通常格局,长廊、滴翠亭、圣果亭、碑亭、接引阁等建筑物都依山傍水排在轴线两旁,形成比较开阔的空间,把人们的视线引向飞云崖。
西院的布局比较规整,月潭寺及大官厅,均自成格局。
此外,飞云崖古建筑群建有两道砖墙围护,外墙东至飞云崖瀑布,南临秀水溪,西抵赛马场、斗鸟场,北为后山天然林。
内墙依山傍水而建,将飞云崖古建筑群围在其中。
飞云崖寺宇传说为苗民创建,明正统八年(1443)指挥使常智募建月潭寺。
此外,在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建起了可供食宿的月潭公馆,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最早的旅游宾馆。
飞云崖大门牌坊是贵州图案雕塑寓意最多的牌坊。
飞云崖大门牌坊上有着众多的图案和雕塑,如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天官赐福、八仙庆寿、松鹤长春等图案和雕塑,象征吉祥、祝福和喜庆。
养云阁是国内仅此一例的歇山式建筑。
此外,湖北栲林也是飞云崖古建筑群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当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
织金古建筑群介绍
织金古建筑群是位于贵州省织金县的一处历史文化遗产,由明清时期的建筑组成,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织金古建筑群的历史织金古建筑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织金县的县城就已经形成。
在清朝乾隆年间,织金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墙和街道。
而在清朝末年,织金县城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这也是织金古建筑群的主要建筑物形成的时期。
二、织金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织金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南方水乡建筑特色,如青砖灰瓦、挑檐飞檐、雕花窗棂、石雕门框等。
这些建筑物在建筑结构、装饰艺术、雕刻技艺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三、织金古建筑群的主要建筑物1. 钟楼织金古建筑群的钟楼位于县城的中心地带,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钟楼高约20米,是织金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钟楼上方的大钟可以清晰地传达时间,而钟楼下方的石雕门框则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水乡建筑风格。
2. 祠堂织金古建筑群的祠堂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水乡建筑,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纪念先贤。
这些祠堂大多采用砖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精美。
其中,杨氏大宗祠是织金古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祠堂之一。
3. 街屋织金古建筑群的街屋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水乡建筑,主要是居民所居住的房屋。
这些街屋大多采用砖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精美。
其中,蒋家大院是织金古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街屋之一。
四、织金古建筑群的保护与传承织金古建筑群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织金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对古建筑的开放和利用、对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等等。
总之,织金古建筑群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让织金古建筑群的文化内涵得以完整地传承下去。
贵州吊脚楼赏析
贵州吊脚楼赏析贵州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而在贵州的一些山区和乡村,有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那就是吊脚楼。
吊脚楼是贵州少数民族居住的传统建筑,它们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吊脚楼,顾名思义,就是悬挑在空中的楼房。
它们通常建在山坡上或者悬崖边,用木柱搭建而成,整体悬空在半山腰上,给人一种悬空飘渺的感觉。
吊脚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一般都是三层或四层,底层用来养猪、养鸡等家禽,中间一层是起居室,顶层是卧室。
整个建筑风格简约而不失美感,给人一种原始而又神秘的感觉。
吊脚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它们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吊脚楼里,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淳朴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当地人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品尝到地道的少数民族美食,还可以欣赏到当地的传统歌舞表演。
吊脚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
除了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吊脚楼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贵州的山区和乡村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四季如春。
在吊脚楼里,可以俯瞰整个村庄的风光,远处的山峦和田野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尤其是在清晨和黄昏时分,站在吊脚楼上眺望远方,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让人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繁杂。
走进吊脚楼,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当地人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工艺品,可以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原始而又丰富的生活方式。
吊脚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吊脚楼所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在逐渐消失。
因此,保护和传承吊脚楼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吊脚楼的保护力度,挖掘和传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贵州的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融合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贵阳文昌阁简介
贵阳文昌阁简介一、文昌阁的历史背景文昌阁是贵阳市的一座著名古建筑,它位于贵阳市区的中心地带,是贵阳的文化象征之一。
文昌阁的建造始于明朝,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保存完好,成为贵阳的一大旅游景点。
二、文昌阁的建筑风格文昌阁采用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建筑主体为木质结构,整体呈方形平面布局。
阁内设有多个大厅和展示馆,供人们参观学习。
文昌阁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正殿、配殿、西配殿等。
正殿高耸入云,气势宏伟,是整个阁区的核心建筑。
而配殿和西配殿则是用来陈列文物和展示历史文化的场所。
阁内的彩绘、雕塑工艺等装饰手法精湛,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三、文昌阁的文化内涵文昌阁以崇尚文化、弘扬传统为宗旨,其主要展示内容是与文化、传统有关的艺术品、古籍、书法作品等。
通过观赏这些展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昌阁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展、绘画比赛等,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贵阳的文化生活,也为人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四、文昌阁的保护与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文昌阁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贵阳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他们对文昌阁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改造,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外,贵阳市还积极推动文昌阁的传承工作。
他们组织了一系列培训班、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对文昌阁进行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资料。
同时,他们还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文昌阁的传承中来,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传统文化继承人。
五、参观文昌阁的注意事项1.参观时间:文昌阁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5点对游客开放,建议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观赏和参观。
2.注意事项:进入文昌阁时要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触摸展品,保护好文物和建筑。
禁止吸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3.门票价格:文昌阁的门票价格为30元/人,学生凭有效证件可享受优惠。
4.交通方式:可选择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前往文昌阁,注意交通拥堵情况。
六、总结贵阳文昌阁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贵州甲秀楼及其长联赏析
贵州甲秀楼及其长联赏析甲秀楼简介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
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
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
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
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
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
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
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22.9米,石柱托檐, 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
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
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
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尔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1797年),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又铸铁柱立于楼下。
解放初,政府维修甲秀楼,拆除铁柱,移存省博物院。
十年动乱中,楼危亭毁。
198 1年,按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
重建涵碧亭,重修过程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重修后有八块诗碑复嵌于底层楼壁。
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
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
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
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
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
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
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
贵州青岩古镇及其建筑探析
贵州青岩古镇及其建筑探析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距贵阳市中心约20公里。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贵州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本文将主要对青岩古镇的建筑特点、空间布局、文化内涵以及现代意义进行探析。
青岩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其建筑多采用石木结构,以四合院、三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富有节奏感。
同时,青岩古镇的建筑造型丰富多样,以坡屋顶、马头墙、石雕、木雕等为主要特色,使得整个古镇显得古朴典雅。
在装饰方面,青岩古镇的建筑多采用吉祥图案、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题材进行雕刻和绘画,如“龙凤呈祥”、“福禄寿喜”、“八仙过海”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镇的建筑还通过门窗、檐口、梁枋等部位的雕刻,以及墙体的彩绘、地面的石雕等手段,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青岩古镇的空间布局以“井”字形为主,街道交错纵横,形成丰富的路网。
其中,南北走向的“古街”为古镇的主要街道,沿街两侧分布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商铺,是游客的主要活动区域。
古街北端为青岩古镇的入口,南端连接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城墙,沿着城墙可登上古镇的制高点——翠笼山。
除了古街,古镇还有许多支路和胡同,通向各个角落。
这些道路两旁的建筑根据地势和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空间格局。
古镇上还有许多开放的公共空间,如广场、寺庙、花园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休息和集会的场所。
青岩古镇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这与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在明朝时期,青岩古镇是一个军事要塞,经历了许多战乱和变迁。
因此,古镇上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和英雄人物的足迹。
在文化艺术方面,青岩古镇的雕刻、绘画、石雕等传统工艺具有很高的水平。
同时,古镇还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些民族的文化也在青岩古镇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青岩古镇还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镇上有许多寺庙和教堂,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精神世界。
在现代,青岩古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必去贵阳的三大历史建筑
必去贵阳的三大历史建筑贵阳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众多令人惊叹的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物不仅见证了贵阳的历史演变,更彰显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以下将介绍贵阳三大必去的历史建筑,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
一、黔灵公园黔灵公园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占地面积达到72.2公顷,是贵阳市的历史保护区。
公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历史建筑,是贵阳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是黔灵祠。
黔灵祠建于明代,是贵阳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供奉着黔族的始祖黔灵通憬。
祠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宏伟壮观。
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瑰丽。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贵州的历史文化,还能欣赏到建筑艺术的魅力。
二、草王坝古建筑群草王坝古建筑群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是贵州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
这处古建筑群中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府邸、庙宇、园林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贵州省立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建筑雄伟壮观,色彩斑斓,是贵阳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阅读珍贵的古籍文献,感受到贵阳历史文化的厚重氛围。
此外,草王坝古建筑群还有很多古老的街巷,保存了当时的建筑风貌,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
三、观山湖区观山湖区位于贵阳市西南部,是贵阳市的城市新区。
尽管这个区域是贵阳的现代化开发区,但它仍然有许多历史建筑值得一看。
其中最著名的是万花楼。
万花楼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贵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楼内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贵阳地区的文化底蕴。
登上楼顶,游客可以俯瞰整个观山湖区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壮丽。
观山湖区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建筑,如白云观、花溪古镇等,游客可以一一探访,领略到这个区域的魅力。
总之,贵阳的历史建筑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一游。
它们不仅展示了贵阳丰富的历史文化,更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建筑艺术的魅力。
如果你来到贵阳,一定不要错过这些历史建筑,它们将给你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
贵州作为中国的山水之省,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遗产。
以下是贵州著名的古建筑介绍:
1. 黔东南侗寨:黔东南州是侗族聚居地,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侗族古寨子,如西江千户苗寨、侗寨等,拥有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2. 贵阳西苑、北苑:位于贵阳市的这两个古建筑群是明代贵州都城的遗址,建于明代初期,保存较为完整,是贵州古建筑的重要代表。
3. 麻溪铜象寺:位于遵义市播州区,是贵州省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建筑之一。
寺内有两座青铜佛像,造型独特,被誉为“铜象寺”。
4. 福泉平章府:位于贵州毕节市福泉市,是明代毕节地区最大的官方建筑,也是贵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5. 贵州省博物馆:位于贵阳市,建于1910年,是贵州最早的现代博物馆,馆内陈列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如古代书画、青铜器等。
这些古建筑代表了贵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也成为了吸引游客和研究人士的重要景点。
贵阳市甲秀楼简介
贵阳市甲秀楼简介1. 引言贵阳市甲秀楼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中山西路,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文化古迹。
作为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甲秀楼以其卓越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
2. 建筑概况甲秀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一座木结构建筑。
后经多次重修和扩建,现在的甲秀楼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
整座建筑高约2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楼内设有展厅、观景台、纪念馆等功能区域。
3. 建筑风格甲秀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建筑元素,体现了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
其外观设计精美典雅,采用了传统的黔北彝族特色装饰图案,并配以精雕细琢的木雕和石雕,展现了贵州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
4. 历史背景甲秀楼作为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初,甲秀楼是为了纪念明朝时期贵州布政使刘秀而建。
刘秀是一位以清廉正直著称的官员,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改善当地民生,深受人民爱戴。
为了表达对刘秀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贵阳市民决定修建一座楼阁来纪念他,于是有了现在的甲秀楼。
5. 建筑内部甲秀楼内部设有多个展厅,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展示了贵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其中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历代名人文物、珍稀动植物标本等。
此外,在观景台上还可以俯瞰整个贵阳市区美丽的风景。
6. 文化活动甲秀楼作为贵阳市重要的文化场所,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的贵阳市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此外,甲秀楼还定期举办传统音乐会、书画展览等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
7. 甲秀楼的意义甲秀楼不仅是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贵州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代表了贵阳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也承载着人民对英雄刘秀的敬仰之情。
甲秀楼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并且对于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8. 结语总之,贵阳市甲秀楼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文化古迹,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
贵州镇远天后宫古建筑探析
楼形式。 从总体来看, 天 后 宫 布 局 非 常 紧凑 密 集 基 本 上部 是 贴 着崖 壁 来
修建, 用地 比较 紧张 、 但从局部 看, 天后宫对 儿大院落 的有效组织 , 使 得整个 大院十分开阔舒展, ” 设 计 者 巧 妙 的运 用 局 部 的开 阔 冲淡 _ r 总体 的紧凑 , 在总体 布局上做到了有疏有密 、 有 收有敛 . 起 到了 著
・
2 2 0 ・
工程科 技
பைடு நூலகம்
贵 州镇远 天后宫古建筑探 析
韩 博 溢 ( 贵 州 省凯 里 学 院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贵州 凯里 5 5 6 0 0 0 )
摘
要: 通过对镇远 天后 宫古建筑历史 、 现状 、 建造技 术的考 查分析 , 发现其在环境结合、 空间塑造 、 建筑造型、 装饰 艺术等方面独具特
图 1 天 后 殿 全 景 的效果 ” ¨ I 。 2 天后 宫 的 地 域 特 色和 建造 技 术 1 . 2天 后 宫 的 建筑 布局 及 特 点 天 后 宫 在 建筑 群 体 的 布 局 及宅 问 地 形 地 势 栩结 合 , ' J N 边 天 后 宫单 体建 筑 的 最 大 立 面特 色 都 集 【 } 1 在 天 后殿 和 戏 搂 r f I 。像 n ] 使建筑显僻轻盈. 更加通透 。夫 环境相互交融, 体现 …鲜明的山地特色 . . 而对其建筑 体而 苦. 则是 东西别院和东西厢房之 都有 I 吊脚 的运用, 使建筑的檐柱 高度都大 于开 间, 建筑呈现 将沿海建筑形式 与苗 侗民族 建造方 法结 合起来, 运Ⅲ_ r许多独特 的 量架空 、 显 得 更 加 的挺 拔 俊 秀 同 时 , 重 檐 的 应 崩 打 破 ’ 单 渊 营造手段, 在许多地方上部呈现t 不 同于其他地 天后宫的做法 。 向发 展 的趋 势 重复 的立 而线 条 建筑屋顶层 次多变, 高低错落, 层 层叠叠 . 加 I 高 1 . 2 . 1山 门 天 后 宫 山 门 为石 板 牌 楼 样 式 ,砖 砌 四 托 - . 1 i  ̄ J j 偻歇 【 j J 顶牌 楼 。 高 向上 的翼 角起 翘 , 使 建 筑 更 硅得 生 动 轻 盈 , 同时 根 据 西南 … 地 的 e 天 后 宫 山 门而 阔 三问 , 两 侧 封堵 , 中问( 明间 ) 双 扇 条 门 . 通 高 9米 , } t 候 特 征 和 民族 文 化 形 成 _ r 具有 明 显西 南 地 域 特 色 的建 筑 形 象 天后 宫中的建筑多用小式 大术作,分为抬粱式构架和穿 斗式构 问 通 面 阔约 3 . 6米 , 稍 问“ 八字墙” 形 式 .明 问 顶 部 f . 拱下砌 “ 双J × l ” , 抬梁式构架和穿 斗式构架结合存一起使用成 为天后寓术结构技 其下周边有 双龙戏水浮雕, 叶 1 问直 天后宫 ” : 个大 字。 拄聃侧 架, 题粉书, 中间书横联。 左右两旁刻有 建筑 景 的砖雠 . . 跨过 …f J 后 术 的 一 大特 色 。 还有一木结构的门楼作为过渡宅 问 、“ 门楼檐柱和山 ¨之州的穿仿 2 , 1 抬 梁式 构架 伸f “ 檐 柱一步架 , 起 到挑 梁的作川, 承挑桁下 的 吊瓜 和挑馋檩 , 属 天 后 宫 中采 川 的 抬 梁 式 构 架 在 构 件 的组 合 力‘ 式 j 构 件 的 形 状 于硬m挑” ㈦ 。 这种t P , t  ̄方式 和“ 吊瓜 柱 ” 的做法郁 L j 镇 远 1 地 的 民 方 而 同一 般 的抬 梁 式 何 不 同之 处 。 天后 殿 中的 抬 梁式 构 架 实 际 【 足 用穿 斗的仿 、 柱结合方式来结合梁柞, 形成抬梁 的 q - - . 形式, ” 梁 纳 做法极为相似, 反映 了 时镇 远 民居 建 造 技 术 . 1 . 2 . 2殿 堂 掏巾即起到 了穿斗构架中的 ” 穿仿 ” 作用,也起到 』 抬梁构架f f J 梁 进 入 山 门.有 一 积 开 阔 的 大 院 供 人们 上 乔 祭 化 及 脱 戏 娱 乐 。 承载 J : 方瓜柱的作用 ” 1 5 1 : 在 西 边 坐 落 着 一 座 长 方形 庭 院 。 觅4 0米 , 高1 . 6米 的 9纵 俞 阶 这种独特的抬梁式构架 实际上是结合传统抬 梁构架 f ¨ 穿 斗构 形成 的 一 种 兼 订 两 种 构 架 优点 的构 架形 式 他 建筑 } L 至殿堂, 石 阶 正 巾有 垂带 两 条. 垂带 巾 问 有 浮 雌 “ 龙 风 祥 ” 案 龌 架 的 部分 特 点 . 个建筑通高 1 1 余 米, 其【 f l i 阔 问 , 进 深 L问, 与戏 楼 卡 ¨ 埘 、l 殿 人 有 了浓 郁 的地 域 特 色 . . 殿 坐 落 大 院 的 止 叶 I 央, 设 置有 前 厅 、 J F 殿 及 胁厅 为 圳院 i l f - _ 殴 尔 2 . 2穿 斗 式 构架 侧_ 卜 } = j 高封 火墙 圈罔, 里面仃戏 和膳常等建筑, “ 侧J { J 府城端 为坫, 穿 斗式 构 架 在 天 后 宫 『 1 1 大 量地 被 使 朋 , 如 前厅 、 戏楼 、 膀、 尔 上 建 有 厢 房 四间 , 均 为 小结 构 穿 斗, 谨: I 匕 行 硎 催 一 . 为战 发 , I - 时 厢 房等 , 穿斗式构架起到 j 牢 旧 房屋 的作 用 穿 式 卞 句 架 m托 、 穿 的嘹望台” 前 厅 面 阔五 问 , “ 八” 亨 封 火 院埔 从 胁 厅 啊侧 向 外仲 腱. 枋 、 瓜和檩组成, 柱枋密集 , 结 构 坚 闻, 材料 用毓小, 施 J 起 米 简 便 怏 两重檐歇 【 J 1 顶, 一斗 八藻 计 吊 顶 . 儋 四 周 饰 行 如 意 1 . 拱. 块 抱 捷 、 成 本低 性 价 比 高 鼓 石 装 饰 在 殿 前 的台 阶两 旁 正 殿 为六 合 【 J i 】 啪 婀侧 为人 啪 监 2 , 3抬 梁 穿 斗的结 合 色 槛 窗 一做 T精 细 的 径 1 . 5米 透 雌 锩 呜 窗 .分 圳 佑 侧 次 在 天后 殿 正 殿 及前 厅 I _ 太 1 为祭 拜 妈 f 』 l 时往来客众多, 需 较 少 的 以 满 足 使 用要 求 。 在 此 采J } j 抬 卡 ¨ 穿。 l ・ 的结 间 明问龛内供奉有天后妈祖及侍 从群 像、尔两圳院各没防火 水 柱 子 和 较 高 的 内 空 , 缸一 口, 殿 内地而… 饭铺 成 后殿 顶 为埘 火【 J J 端 式硬J l i 顺. 1 脊 合使用, 屋顶架设为二重檐 、 第一层犀顶减去 了明I 1 1 J i ( 转下页 )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
贵州著名古建筑介绍贵州作为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传承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本文将介绍贵州著名的古建筑,并探讨其特色、价值以及保护与发展措施。
一、引言贵州古建筑背景介绍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历史悠久,古建筑资源丰富。
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多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建筑。
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目的说明本文旨在对贵州著名古建筑进行详细介绍,挖掘其内涵价值,探讨保护与发展措施,以期提高对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贵州著名古建筑概述1.肇兴侗寨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座典型的侗族村寨。
这里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鼓楼、风雨桥等建筑独具特色,被誉为“侗族建筑的活化石”。
2.镇远古镇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东部,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
这里的古建筑既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又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如舞阳河边的吊脚楼等。
3.丙察察丙察察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
这里的古建筑多为石木结构,有精美的雕刻艺术,展现了藏族建筑的风格。
4.雷山苗族村寨雷山苗族村寨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这里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具有浓厚的苗族风情。
苗族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著称。
5.隆里古城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中部,是一座明代军事古城。
这里的古建筑多为砖石结构,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古建筑特色及价值1.建筑风格贵州古建筑融合了多种民族的建筑风格,如侗族的木质结构、苗族的独特造型、藏族的石木结构等,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2.雕刻艺术贵州古建筑中的雕刻艺术独具匠心,如丙察察寺庙的木雕、镇远古镇的石雕等,均为精湛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历史与文化内涵贵州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4.民族特色贵州古建筑充分展现了各民族的特点,如侗族的鼓楼、苗族的风雨桥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贵阳文昌阁简介
贵阳文昌阁简介贵阳文昌阁是贵州省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文昌阁路,是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文昌阁是一座古代的文化建筑,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文昌阁是供奉文昌帝君的道教建筑,也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昌阁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
文昌阁的主体建筑为三层木结构建筑,高约20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
文昌阁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苗、侗等多种民族的建筑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文昌阁的内部布局也非常精致,一楼为大厅,供奉文昌帝君和其他神明。
二楼为科举考试的场所,设有考场、考官房、考生休息室等。
三楼为文昌帝君的居所,供奉文昌帝君的神像和文昌笔、文房四宝等文化遗物。
文昌阁不仅是一座古代建筑,更是一座文化宝库。
文昌阁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文昌笔、文房四宝、古代书籍、碑刻、字画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文昌阁是贵阳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文昌阁的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历史和文化,领略贵州的民族文化和风情。
总之,贵阳文昌阁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文昌阁这样的历史文化遗址,让它永远流传下去。
贵阳青岩古镇文昌阁景点介绍
贵阳青岩古镇文昌阁景点介绍贵阳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镇,而文昌阁则是古镇中的一处著名景点。
文昌阁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座为祭祀文昌帝君而建的古代建筑,也是古镇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介绍贵阳青岩古镇文昌阁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
一、历史渊源贵阳青岩古镇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朝,而文昌阁建于清康熙年间。
文昌阁作为一处祭祀文昌帝君的场所,承载着古镇居民对学业、科举、文化的祈愿和期盼。
文昌帝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文化之神,他的神祇形象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文昌帝君受到了文人士子的膜拜,整个文昌阁也成为了他们学业上的精神寄托。
二、建筑特色文昌阁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整体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阁内供奉有文昌帝君的神像,神像庄严肃穆,巍然挺立。
阁内还陈列着与文昌帝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书法、绘画等,让人们在感受古建筑之美的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文昌阁所在的青岩古镇也是贵州省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建筑最为典型的古镇之一,整个古镇的建筑风格也和文昌阁相得益彰。
三、文化内涵文昌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其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人们对古镇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
在文昌阁中,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士子的学习氛围,体味到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古镇中还经常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例如传统的祭祀文昌帝君的活动、书法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丰富了古镇的文化内涵,让文昌阁成为了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点之一。
四、旅游体验作为古镇内的一处重要景点,文昌阁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更能够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镇中的小吃、手工艺品等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文昌阁周边的风景也十分优美,古镇中的青石板小巷、古老的建筑群、清澈见底的小溪以及周围的自然风光,都为游客的游览增添了诗情画意。
行遍贵州之九角式建筑文昌阁
行遍贵州之九角式建筑文昌阁
文昌阁的建筑看上去比较特别,特别之处在于它有是九角的,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文昌阁是中国一种传统祭祀建筑,许多地方都有修建,但各地文昌阁内所祀神祇数目不一。
一般来说,文昌阁都是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但贵阳文昌阁却是九角形楼阁,比较独特。
贵阳的文昌阁和甲秀楼一样,是贵阳市内仅存的古建筑之一,和甲秀楼一起从市级文物上升为省级文物,现在已经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
文昌阁的交通比较方便,只需座4、5、12、21、54、64、22、24、25、35路公交车到省医站、东门站或莲花坡站下步行就可到达。
文昌阁毕竟是小景点,可以在闲时的时候到那儿看下,在去看看甲秀楼什么的,算是散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桃苗王城
苗王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已有600多年历史。苗王城分为东 城和西城。原有城墙2000余米,顶宽四尺,底宽六尺,高九尺。 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歪门邪道”的建筑风格等等不仅具有一定的 战争防御能力,而且体现了较高的建筑水平。
贵州10大最美建筑
遵义海龙囤 铜仁东山古建筑群 镇远古镇 平坝天台山 青岩古镇 贵阳甲秀楼 安顺文庙 遵义会议会址 雷山郎德上寨
遵义海龙囤
海龙囤雄踞于遵义市北30公里之龙岩山上,史称“龙岩屯”。 海龙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建筑基石等石砌建筑物仍 保留400年前的规模,为研究贵州古建筑提供佐证,填补了贵州建 筑史的空白。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
贵州民族文化宫 西江千户苗寨 从江增冲鼓楼 黎平肇兴侗寨五大团鼓楼 黎平地坪风雨桥 贵州宣慰府 镇宁布依族石板房 三都怎雷古建筑群 松桃苗王城 布依族马头寨古建筑群
贵州民族文化宫
贵州民族文化宫主楼汲取了贵州侗寨鼓楼轮廓曲线的神韵,为三叉弧 形堵式建筑,前弧形面有机衬托毛主席塑像,大楼六个面的每一面形状都构 成“山”字形,建筑造型着力强调贵州、民族、文化三个内涵,颇具贵州地 域及民族色彩。
黎平肇兴侗寨五大团鼓楼
2001年,肇兴侗寨及鼓楼群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肇兴侗寨寨子虽为一体, 但按侗家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的规矩,肇兴大寨五个大团都有自己的鼓楼即“仁、 义、礼、智、信”五座鼓楼。被称为“肇兴鼓楼群”,是侗乡鼓黎平肇兴侗寨楼 之最,蔚为壮观。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以鼓楼群最为 著名,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 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一九九三年,贵州省文化 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
贵阳甲秀楼
贵阳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 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 次重修,并恢复原名。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 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甲秀楼朱 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现存建筑22 处。占地约8000平方米,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处沿中轴线依次抬升对称分布的,是 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庄严典雅的古建筑群。
布依族马头寨古建筑群
2006年,马头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坐落于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民居不少为干栏式 四合院、三合院,一般为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一正两厢加对厅 (或照壁)。正房面阔三间、五间、七间不等。门窗均饰精致木 雕。正房大门外加建腰门,左厢前部多建有朝门。以龙凤、“万” 字格等吉祥图案居多。四合院多以青石铺墁,古香古色。
平坝天台山
平坝天台位于安顺以东27公里的平坝县天龙镇,史称“黔 南第一山”。山巅一寺,称“伍龙寺”,建于明万历18年,历经 崇祯、清代及民国多次增修扩建至臻于完善,是一组奇巧壮观的 古建筑群。其建筑因形就势,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伟,造型奇特 被古建筑专家们称之为“古寺庙建筑奇迹”。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 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 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 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贵州古建筑系列之地方特色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灭亡,540多年间,贵州发 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留下许多相关建筑。明初 “调北征南”,在贵州通往云南的驿道两旁大举屯 兵。来自江南地区的屯兵,带来汉族地区的生产方 式和传统文化,使各类建筑在贵州高原迅速诞生。 贵州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种类更多,诸如城墙、屯 堡、营盘、关隘、碉楼、衙署、文庙、武庙、佛寺、 道观、书院、学宫、考棚、试院、祠堂、会馆、作 坊、店铺、民宅、庄园、桥梁、古道、渡口、码头、 宝塔、牌坊、井泉、堤堰、水碾等等,极具地方特 点。
黎平地坪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杉木大梁上平铺杉木桥板, 二十多排圆柱,用枋木交织,压排穿榫连接成一体,形成长廊,桥廊两侧设1米 高的梳齿栏杆。桥上建三座桥楼,中楼形似鼓楼,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两端桥楼 为三重檐四角歇山顶,桥廊屋脊上泥塑熬鱼、双龙抢宝、双凤朝阳,中楼四柱绘 青龙和凤凰,栩栩如生,壁板穿枋上绘有民族风情、历史人物故事彩画和卷草花 纹、楹联等。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雄伟壮观,造型结构居全国 之首,展示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为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镇宁布依族石板房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石头建造, 三四层的石楼就有几十栋。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 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 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
三都怎雷古建筑群
怎雷村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有200余栋民居建筑,多是从“杆栏式” 木构建筑衍化而来的吊脚楼,保留了“杆栏”建筑的特殊营造印记,成为研究水族独特 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其中百年以上“杆栏”民居有14栋,另有“杆栏式”建筑和禾 仓111栋。怎雷水族古建筑群是水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南方干栏式建筑,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 化石。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 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 不具备的视觉效果。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 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因此,苗族的吊脚楼不但 具有较好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而且还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从江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是侗乡最有名的鼓楼之一,也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 形体结构最大的鼓楼,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鼓楼是侗乡具有独 特风格的建筑物,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增冲鼓楼侗寨的 特征建筑之一是鼓楼,鼓楼为木结构,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 县增冲乡增冲村,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 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形如宝塔,最上层放置一面大皮鼓。
铜仁东山古建筑群
铜仁东山古城区300余栋古建筑中,均系明、清二朝建筑。据悉, 古城民居建筑不仅数量众多,布局合理,且种类齐全,有望楼、宗祠、 寺观、古井等。这些建筑群依山沿河,青砖灰瓦,鳞次栉比,既珠联璧 合,又独立成章。
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 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 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 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 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 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 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
雷山郎德上寨
雷山郎德上寨坐落在雷山县境内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 丹江河畔。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 的溪流。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2001年,郎 德上寨古建筑群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阡万寿宫
石阡“万寿宫”位于石阡县汤山镇。石阡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十 六年(公元1588年),现存部分为明代建筑,主要祭祀许真君等神祇, 东为过殿正殿,列紫云宫、圣帝宫,两宫有间墙、小院、钟楼、鼓楼, 有石梯接通西院楼廊。西院开前山门,有过厅、石铺大院,大院西、 北为长廊,楼廊花窗栏杆,下层亮柱走廊,西廊正中突出一间宝顶鳖 角、飞檐垂脊,六棱三叠斗拱彩绘的戏楼。
贵州宣慰府
贵州宣慰府是贵州宣慰使 霭翠和奢香夫人 及其后裔,即历代贵州 宣慰使处理政务的官府。整座建筑,依据史书记载和实地勘测互证,可 分为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个部份。主体建筑,即为“一场八院九层”。 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九层八院”分级跃上,梯级递进。广场是根据 彝族的讲究和用地的限制巧妙设计成一个葫芦形,源于彝族葫芦崇拜。 两圆相扣,圆心图案也是彝族特有的太阳历和苏蒂子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