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全过程网格化管理实践

合集下载

低压营配末端融合的网格化管理实践

低压营配末端融合的网格化管理实践

低压营配末端融合的网格化管理实践摘要:当前供电营配末端相互独立、关联度偏低,导致其综合风险预警效果较差,为此构建一种新的供电综合风险预警模型。

选取供电风险预警指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计算指标间的灰度关联度,并对其进行排序,获取供电风险事件的标量时间序列,求得风险预警的最大梯度差,根据关联指向性特征得到风险预警评估的判决式,以此构建供电风险预警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供电综合风险预警,预警结果更接近实际结果。

关键词:低压营配末端;供电综合风险;网格化管理电力作为基础能源之一,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更好地提供电力服务,国家电网公司于 2015 年开启营配调贯通和末端融合的供电服务新模式,实现生产数据与营销客户数据的全面对接与共享,可以利用应用集成及图形化展现的方式,达到营配数据、业务的贯通,实现故障定位、停电范围分析、线损统计、业扩报装等业务。

在此背景下,对供电综合风险预警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此,研究一种有效的供电综合风险预警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压营配末端融合的网格化管理背景当前,供电综合风险预警模型大多是依据智能算法来构建的,如层次分析法、统计判别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算法。

但是随着营配调末端融合模式的实施,导致相关电力数据量的规模急剧增大,利用以上这些算法构建的模型进行风险预警,其预警精度受到了严重影响,最终导致风险预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影响电力营配调工作。

针对上述情况,在营配调末端融合背景下,研究一种新的网格化管理。

该模型构建主要分为 4 个步骤:首先选取供电风险预警指标,然后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去除指标量纲;接着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计算指标关联度并排序,以此删除不重要的指标;最后将符合要求的指标输入到训练后的BP 神经网络当中,实现供电综合风险预警。

为保证本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一次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 3 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统计判别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预警模型相比,利用本模型进行风险预测,其精确度更高。

配电网规划精益管理与提升实践

配电网规划精益管理与提升实践

配电网规划精益管理与提升实践配电网规划是指根据用电负荷需求和供电设备条件,对配电网进行合理布置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精益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追求价值最大化,同时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的管理方法。

在配电网规划中应用精益管理可以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下面将详细介绍精益管理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实践和提升效果。

一、价值流分析:通过对配电网运行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不必要的环节或浪费,确定价值流,明确价值创造的路径和流程。

通过对价值流的分析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如过多的中间环节、低效的流程等,从而可以通过对流程的优化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标准化作业: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将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标准化,减少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和浪费。

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持续改进:精益管理注重持续改进和迭代优化,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逐步提高整个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收集用户反馈,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等。

通过持续改进,可以逐步提升配电网的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

四、故障预防:通过对配电网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

应用精益管理的方法,可以通过改进设备维护管理、强化巡检工作等来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提高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信息化管理:精益管理强调信息化的应用,在配电网规划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配电网管理系统,实现对配电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对问题的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规划和调度,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配电网规划精益管理的实践能够从运行过程、作业标准、持续改进、故障预防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供电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实践探讨

供电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实践探讨

供电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实践探讨作者:罗泽衔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2期摘要:配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其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对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供电所配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而以"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方式,以用电需要为导向,以区域控规作为基础,具有理想的效果。

本论文以供电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实践对其具体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供电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实践在整个电网系统中,配电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面向终端客户,向用电户提供持续、稳定和可靠的供电。

尤其是在当前电力市场的改革背景下,加强配电网的的改革已经成为电网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措施。

一、电网网格化所谓的配电网网格化是将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内,以多条同电压电力线路作为网格线,对配电网区域进行分割,使之成为若干个小的区域,并且保证在每一个小的区域内部的四周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供电电源点。

与传统的配电网供电模式不同,配电网经过电网网格化之后,具有显著的优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配电网经过网格化区域划分之后,其供电的区域划分更为清晰,通过配电网格整个配电网区域依次被分为大区域和小区域,从而将配电网形成了严格的分区供电,有效避免了配电网在发电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供电现象;第二、网格化的配电网使得每一个小区域内部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电源点供电,使得传统的配电网供电方式更加灵活。

第三、网格化的配电网发电模式相对比较单一,非常便于管理,一旦配电网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故障等现象,通过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可迅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配电网网格化的模式,对某一个区域进行维修时,无需进行大面积停电,只要在该小区域内部实现停电即可进行维修[1]。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长,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取得了新的进展,引入了“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理念,为配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将对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进行浅谈,并探讨其在配电网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配电网“网格化”规划1. “网格化”规划的概念“网格化”规划是指将原有的辐射式供电方式转变为清晰的网格供电方式,在供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中,以地区、城市或农村等特定区域作为单位,将原有的供电方式进行重新组织和规划,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

(1)合理布局:根据用电负荷、用户分布等情况,合理确定供电网的线路布局和连接关系,构建供电网的基本结构。

(2)灵活调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供电网的灵活调节,使得供电能够更加灵活、安全地进行调节和分配。

(3)支持新能源接入:考虑到新能源的不断增长和应用,向“网格化”规划中考虑新能源的接入需求,为新能源提供更好的接入条件。

“网格化”规划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降低配电网的损耗和运行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对于推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能源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配电网“三型两网”建设1. “三型两网”建设的内涵“三型”包括城市配网、农村配网和特种配网,其中城市配网、农村配网是指城市和农村的配电网建设,特种配网是指一些特殊领域的配电网,如矿山、工厂等。

而“两网”则指交流配电网和直流配电网,这两者将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城市配网的建设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提高城市电网的负荷供应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城市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2)农村配网的建设可促进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乡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农村电力供应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供电优质服务中网格化管理分析()

供电优质服务中网格化管理分析()

供电优质服务中网格化管理分析供电优质服务中网格化管理分析摘要:目前随着百姓的用电需求越来越高,而薄弱的电网和基层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百姓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供电优质服务网格化管理1.供电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导致投诉成因分析目前随着百姓的用电需求越来越高,而薄弱的电网和基层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百姓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通过分析,基层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基层供电所对政策性的文件宣传不到位,10kV管理员、台区管理员未能转变工作态度,与客户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2)台区网格员服务意识的提升方法不力,措施不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进一步加强;(3)供电所对配电网的特殊巡视检查工作未到位,没有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出现故障后才引起重视,工作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4)偏远山区设备老化,线路质量差的情况依然存在,薄弱线路区域进行重点监视和特巡有待加强;(5)供电所与客户(特别是时至采茶、炒茶关键时期,小区建设工程攻坚时期用电等)之间缺乏垂直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相互了解不足。

2.优质服务发展措施2.1明确服务标准,适应社会发展一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变化的需要,围绕群众的现实需求,立足本行业的实际特点,规范服务的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和文明用语,切实做到服务便捷、高效;二是突出服务重点。

即突出做好咨询服务、办事服务、应急服务和特殊服务;三是以规范服务、标准服务为重点,明确服务承诺,要增强应急服务意识,提高应急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创新服务方式,要认真研究当前面临的精准扶贫异地搬迁小区、避险解困等政治性任务,给我们带来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把握新时期供电行业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2强化值班管理,做好防范疏导一是强化值班管理。

针对电网季节性运行特点,加大对线路巡视检查和线下树障清理力度,对薄弱线路区域指定专人进行重点监视,适时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故障抢修及时到位。

配电网网格化管理方法及应用

配电网网格化管理方法及应用

配电网网格化管理方法及应用摘要:近年来,高可靠性、高质量的用电需求,对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法提出挑战,寻求一种更科学的配电网管理方法势在必行。

网格化概念的提出,为配电网末端设备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配电网网格化作为一种精细的管理方法,将网格化应用到配网设备管理和规划中,把供电区内复杂的配网设备分配到单元内,以单元为最小单位,实现设备的清晰化管理。

关键词:网格化;配电网;设备管理;电网规划1配电网网格化管理方法网格化管理是将一个大的供电区域,划分为若干小的供电单元,在空间上将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断路器等电力设备分配在各单元内,实现大数量的电力设备在空间上的“分组”,一个单位为一组,将每个单元作为最小管理单位,对单元内的设备建立信息台账,实现单元内的电力设备管理。

网格化作为配电网管理方法的另一个应用层面,对照配电网的规划目标,对该供电区的10kV目标网架和上级变电站规划布点,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规划建议。

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作为传统的“自上而下”规划方法的辅助和校核方法,也有其实际意义。

供电分区:明确区域配电网的供电范围、电力设施布局、上级电源等区域配电网的基本情况。

单元划分:综合考虑供电区的地理信息(小区分布、电力管廊等)、空间发展规划、变电站等因素后,将大的供电区合理的划分为若干单元。

负荷预测:以单元为管理单位,进行单元内饱和负荷预测。

可通过趋势外推法、空间负荷预测法、自然增长加大用户法等多种负荷预测方法,并相互校验。

配电网规划:按照配电网规划导则的要求,逐单元规划电力设施布局,包括10kV线路组网模式供电半径、装载容量等,并提出对上级变电站的需求,给出变电站选址建议。

2以某一供电区为例2.1供电区基本情况某供电区为C类供电区,供电面积约21km2,现有10kV供电线路26回,配电变压器486台,断路器58台。

该区域内供电的110kV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1座,另区外为该区域区内供电的110kV变电站2座。

创新95598业务全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95598业务全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 95598业务全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大众对于电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局限性,进入新世纪后,关于怎样提升电力企业服务水平,行政监管部门、企业和用户都高度重视,国家电网95598服务上线统一上划,构建了全国层面的95598呼叫接入平台和业务平台,提出了“发展多元化、管理精益化、服务专业化、全天候、全业务”的服务理念。

笔者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95598业务全流程管理方法进行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95598业务;管理;应用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主要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及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单元,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从而提供主动、高效和有针对性的服务。

国家电网公司客服中心作为公司95598客户服务的统一服务窗口。

在供电服务过程中,往往因为服务标准执行不统一、服务不规范、服务效率低、专业技能薄弱等问题造成客户对供电服务品质的不满,引发客户投诉事件。

投诉事件发生的部分原因在于基层单位工作量多、业务壁垒、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

95598 供电服务热线做为供电部门与客户沟通的桥梁,是客户各类诉求的源头,如何快速、规范、有效的处理客户诉求,是防范客户投诉风险、提升供电服务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95598业务运行现状1、成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

按照电网建设要求,依照“大营销”组织结构体系要求:一是组建了稽查信息部95598远程工作班,负责7x24小时在线受理用电客户的各类用电问题,并形成电子工单派发、督办和反馈,对95598各类业务进行汇总分析、统计上报以及对外发布停电信息。

二是组建了营业电费部反窃电班,负责投诉、举报等工单的现场核查处理,对质疑工单进行现场稽查。

三是组建了市场拓展及大客户服务班,负责大中用电客户申请报装用电业务办理。

四是组建计量部装表接电班和分中心计量(电费)班,负责表计故障的抢修处理。

五是整合营业厅,负责用电客户的收费服务和业务受理;设置营业专工负责小用户申请报装用电业务办理工作。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摘要:配电网是供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用电用户的重要纽带,也是为用电用户提供供电服务的重要设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用电用户对配电网的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需求。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实现配电网网架的坚固、可靠、绿色、高效。

本文对网格化在配电网规划中应用的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稳定有效的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配电网规划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应用1网格化的基本概念在进行配电网规划以及用户接入工作时,网格是最小的单元。

同时,在开展项目管理和配网运行检修过程中,网格也是最小的单元。

所谓的配电网网格化,主要是对复杂的配电网进行有序的划分,使之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供电网格。

意思就是“大而化小,分而治之”的简化思维。

这一期间,要对该地区配电网的发展现状、负荷特性做出研究,同时还要分析负荷分布和地理分界线等众多因素。

划分之后的配电网,每个网格中的线路网架能够独立承担网格内供电负荷,区域化供电明确,同时利用标准接线模式进行供电,因而每一个网格的供电工作有着较强的独立性。

2网格化方法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策略2.1供电分区类别的规划以及界限模式的选择在对供电分区类别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结合导则和负荷预测结果开展规划工作,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应该对网格化中的各个供电分区的类别变化情况进行验证,从而为规划目标的确定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配电网的规划人员还必须要结合配电网规划区域内,电量古负荷所处的发展阶段与供电分区具体类别,在去除掉专线用户电量负荷之后,确定每个类别适合的网格规划方案和目标网架接线具体模式,确保其规划方案与架接线模式都可以满足导则与供电安全标准的具体要求。

其中,一些电量负荷发展较为成熟的网格,可以按照电网网架建设现状,结合最少改造工作量这一原则,合理的选择具体的接线模式;对那些负荷发展速度加快的网格,则应当以导的接线模式;对那些负荷发展速度加快的网格,则应当以导则为基本指导,规划处相应的目标网架线和接线模式。

配电网精细化设计管理创新实践

配电网精细化设计管理创新实践

配电网精细化设计管理创新实践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早期重工业、高耗能行业的飞速发展,给电力供应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电力企业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很容易因电能供应不足而出现拉闸限电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能的需求量会减少。

对比早期电力发展的状况,如今用户不但对用电量有更大需求,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近年来,电力市场化需求不断增加,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随着配网自动化建设速度的加快,配电网的管理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配电网;精细化设计;管理创新引言在如今的配电网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将配电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作为一项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既要深入、全面的认识到配电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策略,确保配电网建设质量。

1施工前、施工中对现场进行全方位勘察和保护在配电网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做全方位的勘察,重点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停电区域、留电区域、配置接地线的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等布置安全保护措施。

针对车辆、人员通行密集的地段,做好显著性的安全警示标志,进一步强化安全保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针对交叉跨越的配网结构区域、地下线段、自备电源等潜在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区域进行重点勘察和防护。

除此之外,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均须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的安全性(例如乙炔瓶、氧气瓶等),检查设备时施工单位应当与设备制造单位进行沟通,确保施工设备的安全和可靠。

施工过程中,要定期、不断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的安全排查项目包括施工流程、设备性能以及施工人员的作业活动。

2创建“六步工作法”管控设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是发现问题。

供电公司通过图纸校审各环节、勘察项目现场、综合检查调研等工作流程,找出设计差错、安全隐患、财务管理、经营合同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提出管理意见。

供电公司在图纸校审环节,针对问题,登记校审记录,编制问题清单,发布评审简报;每次下基层到项目现场勘查后,下发现场指导检查的整改工作意见;每次对县级分公司开展联合检查调研后,形成综合检查调研报告;针对用户工程图纸不送审的问题,专门下发管理文件。

电网设备运维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电网设备运维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电网设备运维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电网设备的运维服务效率和质量,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电网设备运维服务的主流模式之一。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对象按照地理位置、功能属性等划分为不同的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中实施专门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高效、精准、便捷的管理目标。

本文将从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分析电网设备运维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将各种资源和管理对象按照地理位置、功能属性等加以划分,然后在每个网格中进行专门的管理和运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网格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对资源的监控和调控能力,还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管理对象的需求。

二、网格化管理的特点1. 粗细结合。

网格化管理以地理位置和功能属性为依据,将管理对象按照不同大小和细度进行划分,从而构建起一个粗细结合的管理体系。

这种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把握各种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实现管理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3. 集成管理。

网格化管理将管理对象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属性进行划分,并将其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之中,从而实现集成管理的目标。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管理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地统一了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4. 智能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利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管理对象的智能化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科学化程度,从而更好地推动了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三、电网设备运维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1. 确立网格化管理标准。

电网设备运维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明确网格的划分原则和范围,从而确保网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这种标准体系需要充分考虑到电网设备的特点和需求,确保网格的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设备的运维服务需求。

配电网规划的网格化方法及应用分析

配电网规划的网格化方法及应用分析

配电网规划的网格化方法及应用分析摘要:电力系统的稳定对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配电网规划的网格化是一种既能节省用电,又能保证电力正常输送的方法。

基于此,本文探究了配电网规划的网格化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网格化;方法;应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电力需求逐步加大,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实质性需求,电力企业需要加大生产力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

所以,增强对配电网的建设与规划,提高供电的稳定性、运作效率以及电能质量,将电网的升级与跨越工作做到位,合理利用网格化配电网规划方法,对于我国构建现代化的配电网系统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切实优化配电建设规划工作中的主体内容。

1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当前的配电网规划情况看,多存在这样几个问题:①配电网规划队伍薄弱。

配电网建设、规划中,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影响配电网规划工作的开展;②信息手段落后。

相应信息、数据不对应,部门之间缺少联系。

再加上规划人员工作经验有限,无法把握、应用大量信息;③配电网规划方法、规划理念落后,缺乏长远的网架规划,用户提供的方案、配电规划中缺乏一定的统筹,影响规划效果。

基于此,需加大配电网规划问题的研究力度,并选用合理方法规划,以在提高规划水平时,提高配电网规划可行性,实现国家电网的经营目标。

2网格化划分的原则①以部分地区的用电需求作为主要导向,以我国配网发展现状为基础,按照区域控制性的详细计划,对不同地区的用地性质与允许开发深度进行细致的归类。

之后,按照各个地区配电网电力负荷的预测结果,结合各个地区配电网面积大小、源点位置、负荷性质等其他内容,在综合考虑远景道路、河流水与规划等其他条件的前提下,将规划区域细致换分呈各个若干的配电网网格。

②每一个配电网网格的大小都应该按照同一组接线标准来确保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确保每个网格都能够具备独立承担其所在区域的正常供电工作任务,满足各个区域内配电网的电力负荷要求。

供电所“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新模式

供电所“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新模式

供电所“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新模式随着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供电所的综合服务
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升级。

而“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新模式则是
一种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供电所为核心,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和
实施一系列管控措施,实现对供电所全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综合服务管理的
新型模式。

首先,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是实施该模式的基础。

该平台由供电所、
数据中心和相关的监控系统组成,可以实时监控供电所的运行状态、用电
负荷、设备运行情况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这样的
平台,供电所可以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最后,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供电所可以实现优化的资源配置和服务
分配。

通过对供电所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合理调度供电设备的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安
排供电时间和电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和服务效果。

总的来说,供电所“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新模式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实施一系列管控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分配,旨在提高供电所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这种模式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供应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工程网格化管理方案

电力工程网格化管理方案

电力工程网格化管理方案一、概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电力行业的不断壮大,电力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城市电力负荷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电力供求的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电力工程网格化管理方案,旨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实现电力设施的动态管理和优化运营,提高电力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城市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二、电力网格化管理的背景和必要性1. 城市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力负荷高度集中。

传统的电力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电力供给的需求。

2. 电力设施分布广泛,维护难度大,传统的手工巡检和维护方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需求。

3. 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为电力设施的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电力网格化管理对于提高电力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化电力运营效率,促进城市电力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力工程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原理电力工程网格化管理是在电力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基于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实现电力设施的动态监控、在线诊断和预防性维护,全面提高电力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信息采集与数据传输: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实时采集电力设施的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中心监测系统。

2. 数据分析与诊断: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和诊断算法,实现对电力设施的在线监测和状态评估,发现潜在故障和异常情况,提前预警和处理。

3. 远程控制与智能决策: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电力设施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实现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运维。

4. 实时监测与即时响应:通过中心监测系统,对电力设施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即时响应和处理。

四、电力工程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技术电力工程网格化管理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1. 电力设施传感器技术: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用于监测电力设施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参数。

配电网网格化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闫定杰

配电网网格化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闫定杰

配电网网格化管理方法及其应用闫定杰发表时间:2020-10-19T11:25:29.14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作者:闫定杰[导读] 摘要:配电网依托城乡实体空间而存在,其空间的分布与城乡发展机理一致。

“网格化”一词来源于社会管理,配电网引入网格化后,可以做到更加精益化管理、精准化投资,具有提质增效的意义。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配电网依托城乡实体空间而存在,其空间的分布与城乡发展机理一致。

“网格化”一词来源于社会管理,配电网引入网格化后,可以做到更加精益化管理、精准化投资,具有提质增效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网格化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网格化;配电网;设备管理;电网规划引言将网格化概念引入到配电网管理中,可将设备数量多、结构复杂的配电网分单元管理,实现单元内配电网设备状态的精确化、线路组网结构清晰化,在设备管理时减少经验依赖。

提出一种“自下而上”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并将单元内的配电网目标固化,为新增负荷提供接入点,保障线路组网结构清晰不乱,为建成坚强智能的配电网提供有效的方法。

1网格化划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则。

①城区供电网格采用双环网供电,农村则采用变电站分布配电或是采用多个乡镇合用一个网格单元进行局部供电模式。

②网格划分需要配合供电片区的地理位置,预测网格单元的供电负荷,安排倒送模式。

③网格化管理的配电网一般依照道路、河流边界等划分供电区域,联合当地政府的分配要求,合理规划同类型的网格结构,支配供电负荷的电路。

④考虑每个网格单元的中压线路半径的合理化、自动化[1]。

2电网要素分析2.1 电源布局中压配电网电源主要为110 kV 变电站和35 kV变电站,35 kV变电站在城市电网中已逐步退网。

随着城市“挖潜增质,转型升级”,“存量为主,增量为辅”的规划思路,城市电网负荷密度的发展趋势,也会发生相应转变,可能会高于早期的预测框架。

电厂企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电厂企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电厂企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目前,电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孤岛、协同难度大等问题。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协同能力,实施电厂企业的网格化管理成为必然选择。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提高电厂企业管理效率和协同能力,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和决策科学化。

2. 原则:a. 建立科学合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清晰划分网格职责。

b. 强化信息化建设,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c. 提高协同工作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三、实施步骤1. 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a. 制定网格管理范围和责任划分,明确各网格的职责和权限。

b. 设立网格管理机构,制定网格管理规范,明确管理流程和工作要求。

c. 建立网格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各网格进行管理创新和绩效改进。

2. 信息化建设:a.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b. 开展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提升系统功能和性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c. 推广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流信息。

3. 协同工作能力提升:a.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定期组织协调会议,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b. 设立共享资源库,集中管理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 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员工的协同工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风险及对策1. 系统安全风险: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设立权限管理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2. 员工适应性风险: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IT技能和对网格化管理的理解。

3. 管理流程变革风险:合理安排变革过程,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员工理解和支持变革。

五、评估和改进1. 制定评估指标,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优化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六、总结通过实施电厂企业的网格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协同能力,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

然而,实施过程中需注意风险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评估和改进。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压配电网在城市和工业园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旨在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可靠和经济运行,对于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提高电网的抗干扰能力和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将从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指在电力系统中,根据城市或工业园区的用电负荷和供电条件等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对中压配电设备和线路的规划、设计和优化,形成一个合理的、稳定的、高效的电网结构,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可靠和经济运行的过程。

2. 意义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对于城市和工业园区中的用电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网格化规划可以对中压配电网的供电架构进行有序规划,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可以提高电网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电网设备和线路的影响;可以提高中压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运维管理,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二、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方法1. 中压配电网的负荷分析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首先要进行负荷分析,对城市或工业园区的用电负荷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用户的用电习惯、用电需求和用电特点等信息,确定电网的负荷分布和负荷变化规律。

通过负荷分析可以合理地确定中压配电网的负荷档案及其用电特性,为后续的网格化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中压配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在负荷分析的基础上,要进行中压配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包括中压配电线路、变电站、开闭所、馈线等的布设和连接方式。

通过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可以合理地规划中压配电网的供电架构,确定供电区域和供电方式,为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奠定基础。

3. 中压配电网的设备选型和配置在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要进行中压配电网的设备选型和配置,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仪表设备等的选择和配置。

配电网“网格化”

配电网“网格化”

配电网“网格化”摘要:配网系统故障不仅会影响一个区域的正常用电,也可能引发用户的不满,对此必须做好配网故障的抢修工作,传统的配网故障抢修具有局限性,无法覆盖大范围的抢修,在这种形势下就必须做好网格化抢修,通过划分网格区域来各负其责地抢修。

本文重点分析了配网抢修网格化的内涵、意义以及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配网系统;网格化抢修;意义;对策0前言配电网系统的服务范围较大,系统局部出现问题时如果单纯依赖于抢修中心,不仅难以及时地排除故障,还可能增加抢修成本,对此有必要创建全新的抢修机制,采用网格化标准抢修模式,对配网覆盖区域划分出网格区域,采用统一的抢修标准,才能真正提高抢修工作水平。

1配网抢修网格化的内涵配网系统网格化抢修就是围绕用电客户,把一个区域参照某一标准来划分为几个网,各个网再由几个格构成,也就是把传统的大面积抢修划分成小区域抢修,形成单元格的抢修模式,各个网格由专人负责,最终形成一种责任明确、协同管理的责任制管理模式。

通过细致划分网格,网格内设抢修点的方法,抢修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与掌握一个网格区域的实际交通情况,各类设备运行状态等,从而控制抢修范围,有效地控制隐患,也有利于提高抢修效率。

同传统的配网抢修模式相比,网格化抢修模式更加掌握了抢修主动权,有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也能达到配网抢修的数字化管理,例如:被抢修用户的数字化抢修与评估等,使得配网抢修更加快速、精准。

选择科学封闭的管控模式,一方面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另一方面形成了从发现故障到故障立案再到派设修理最终结案的封闭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抢修管理能力。

这种网格化的抢修模式打破了以往的被动、分散、低效的抢修局限。

相反,网格化抢修管理则是通过借助数字、信息等技术,在组织结构单元的区域空间内,围绕某一事件来进行管理,各个网格内设置负责人,借助网格化信息平台来达到各类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之间的分享。

2配网抢修网格化的意义2.1满足高度稳定的电力需求(1)清晰划分了供电范围。

配电网全过程网格化管理实践

配电网全过程网格化管理实践

配电网全过程网格化管理实践许国凯;徐展;吴忠【摘要】通过在配电网管理中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将衢州配电网合理划分为12个片区、167个网格.采用人工和自动统计的手段,将PMS、营销系统等基础数据一一对应到片区和网格,建立起完备的片区、网格台帐.通过汇集PMS、SCADA、在线监测系统、公变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总保系统等数据,对各网格装备指标、运行指标进行具体分析.对每个网格网架结构进行合理化梳理,直观刻画了各网格的现状和改造需求,并以网格为单位提出了改造项目建议,为后续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决策依据.【期刊名称】《浙江电力》【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运行;改造【作者】许国凯;徐展;吴忠【作者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浙江衢州 324000;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浙江衢州 324000;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浙江衢州 3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27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

这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具有精细、准确、规范的优点,在市政管理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

目前衢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衢州公司)已初步具备实现配电网网格化管理的基础,并在网格划分、指标分析、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1.1 网格化定义配电网网格化是指按网架现状、负荷分布、地理分界等实际情况,将复杂的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网格,并采用若干组标准接线对每一个网格直接、独立供电。

1.2 网格化管理(1)有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

由于采用分区供电,当供电区域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并及时对电力事故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配电网网格采用的是双回路供电,当一个区域停电检修时,工作人员只需在电源入口处做好安全措施,就不会发生电力安全事故,能够满足电力安全规范和高效检修的需要。

供电优质服务中网格化管理应用探讨

供电优质服务中网格化管理应用探讨

供电优质服务中网格化管理应用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能源供应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作为供电部门的关键服务对象,用户对电力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也日益提高。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供电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网格化管理应用成为了供电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网格化管理是指将供电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内实行全面的管理,包括设备巡检、故障排除、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工作。

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供电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供电设施的监控和维护,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提高管理效率。

网格化管理将供电区域细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可以更加精细化地进行管理和服务。

这样一来,供电部门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故障发生时间。

2. 加强对设施的监控和维护。

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对供电设施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的故障和隐患,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提高供电系统的可用性。

3. 提升服务质量。

网格化管理可以让供电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更加及时地处理用户的投诉和问题,提升用户满意度,提高供电服务的质量。

4. 降低成本。

网格化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供电部门的竞争力。

1. 故障排除和维护。

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更加迅速地发现和处理供电设施的故障,提升抢修速度和效率,减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

2. 安全防护和隐患排查。

网格化管理可以让供电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排查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 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支持。

网格化管理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软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供电设施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网格化管理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1. 管理标准化和技术规范。

低压营配末端融合的网格化管理实践

低压营配末端融合的网格化管理实践

低压营配末端融合的网格化管理实践摘要:在城市密集化、业务海量化的电力发展形势下,用电用户覆盖范围广、构成复杂、种类繁多及服务质量要求多。

高效的低压数据采录可保证配网及时建立站、线、变相关信息,保证表箱资产管理以及箱、表对应关系管理部署。

完成低压用户采录模块及异动流程的部署。

关键词:低压营配;末端融合;网格化管理;措施1低压数据融合原理营配贯通的数据融合保证了营销业务水平的提升以及营配数据的质量,同时支撑GIS数据更新,保障生产指挥抢修平台建设,完善生产指挥抢修平台故障研判和指挥功能。

为了保障营配数据一体化,即实现“一方维护,多方使用”的原则,基础数据的每项属性都确定唯一的来源系统,建立低压营配数据关联场景,当数据发生变动时,方便数据维护。

1.1低压营配数据关联场景当用户销户或搬迁时,低压计量箱中的数据会发生变动,低压计量箱异动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发起,并将异动数据维护至营销数据库,生成计量箱的唯一标识(营销_ID);通过营销GIS将图形数据维护至电网GIS平台数据库,生成电网图形唯一标识(GIS_ID),并在电网GIS平台数据库中建立GIS_ID与业务ID(营销_ID)的对应关系。

1.2低压数据融合结构原理低压数据融合包括站线变数据同步、数据采录治理、数据质量检查和综合查询统计四个部分,营配站线变数据是营配集成信息落地的重要阶段,是营配信息集成利用信息技术,建成“站-线-变-户”的一体化数据模型,数据采录治理利用数据采录原则,保证电网数据核查的依据。

数据质量检查主要完善数据属性和完整性的排查,综合查询统计是管理各个部门业务进程的支撑。

2营配低压数据融合流程2.1数据系统导出在现场采集前,将按线路导出的用户及变压器台账进行室内核实,将能确认销户的用户进行标注,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现场工作时间的浪费。

2.2数据现场采录采集计量箱坐标、属性信息及箱表关系信息,并确认低压用户接入点。

2.3内业数据整理及成果核查将外业采集结果按模板填写规范整理成可导入采录工具的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全过程网格化管理实践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用电量不断增加,配电网建设也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在配电网管理中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将供电区域内配电网合理划分为多个片区和网格。

采用人工和自动统计的手段,将PMS、营销系统等基础数据一一对应到片区和网格,建立起完备的片区、网格台帐。

通过汇集PMS、SCADA、在线监测系统、公变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总保系统等数据,对各网格装备指标、运行指标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运行;改造
引言
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

这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具有精细、准确、规范的优点,在市政管理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

1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1.1网格化定义
配电网网格化是指按网架现状、负荷分布、地理分界等实际情况,将复杂的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网格,并采用若干组标准接线对每一个网格直接、独立供电。

1.2网格化管理
1.2.1有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
由于采用分区供电,当供电区域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并及时对电力事故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配电网网格采用的是双回路供电,当一个区域停电检修时,工作人员只需在电源入口处做好安全措施,就不会发生电力安全事故,能够满足电力安全规范和高效检修的需要。

1.2.2有助于提高调度灵活性
由于每个网格均采用双环网或单环网供电,且杜绝了跨网格供电,结构清晰可靠。

因此调度安排检修时,无需过多考虑负荷倒送途径,可立即确定临时运行方式、安排倒送负荷。

1.2.3有助于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对配电网进行逐一网格化分析,对其他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大有裨益:如可直观获知某一区块配电网装备和运行指标现状,有助于投资决策;又如在发生停电时,可立即查明哪一块地理区域受到影响。

2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基础数据
2.1配电网网格化划分原则
2.1.1网格一般以道路、水网、山脉、行政边界等为分界,同时结合市政规划,一般同一类型用电负荷归为一个网格。

2.1.2网格划分需根据区块远景年负荷预测合理切分大小。

2.1.3网格划分地理范围要考虑中压线路供电半径的合理性。

2.1.4一般城区考虑双环网组网供一个网格,农村考虑一个变电站或一个乡镇为一个网格。

2.2确定设备所属网格
确定各网格地理划分后,为完成网格装备、运行指标分析,需确定各类设备所属网格。

由于目前各信息系统没有片区、网格的概念,因此需要研究合理的方法确定设备网格:
2.2.1中压线路(包括主线和支线)
由于各网格的目标网架均为清晰的双环网或单环网供电,网格对应线路需逐
条人工梳理。

2.2.2公用变压器
完全根据地理划分确定具体公用变压器(以下简称公变)对应的网格,可采
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多边形框选功能选择某一网格设备并导出公变清单。

2.2.3低压动力和居民用户
确定网格下属的中压线路、台区后,还需要收集相应的低压数据,主要是具
体台区低压用户数等。

此项数据主要是根据营配贯通平台内的生产系统公变与营
销系统低压台区对应关系,确定营销系统低压台区所属网格。

2.3根据网格汇集台帐信息和运行数据
2.3.1台帐信息
中压主线、支线、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等设备的基本台帐数据均可
从PMS(生产管理系统)中直接导出,但由于各种限制,还有部分数据需人工汇总,包括:中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多分段线路各分段的导线型号、线径等数据。

2.3.2运行数据
(1)中压线路停电情况
统计中压线路主线和支线的故障停电、计划停电情况,娄烦地区公司自2015
年开始,每周汇总各运行单位主线和支线停电清单,同时安排专人根据公变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对清单准确性进行校核,确保数据准确。

(2)故障工单下派情况
95598系统下派的抢修工单数也是反映一个网格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重
要指标,但由于目前抢修系统暂无关联设备的信息,更没有片区、台区的信息,
因此只能要求抢修人员在回复工单时填入抢修工单所属台区名称,以此为据分片区、网格统计工单下派情况。

(3)线路负载情况
从SCADA系统中获取线路负载情况,包括最大负载等。

(4)公变负载情况
公变负债率可从智能配变监控系统中导出,考虑到配变由于经常安排增容、
布点工程,变动较快,因此将上一年7—8月最高负荷除以当前容量得到配变的最高负载率。

(5)低压线路运行情况
主要通过低压智能总保检测到的闭锁、频繁跳闸、频繁剩余电流告警3种异
常评价农村TT接线台区低压运行情况。

3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现状分析
3.1装备指标分析
3.1.1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
经分析,目前娄烦地区公司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指标南北部农网较低,城
郊稍高,老城区、开发区绝缘化率较高。

3.1.2户均容量
户均容量为每一台区公变总容量除以相应低压用户数。

3.1.3低压绝缘化率
全市低压绝缘化率为62.4%,各片区均在50%以上。

相比之下,南北部农网
低压绝缘化率较低,城区及郊区绝缘化率较高。

3.2运行指标分析
3.2.1线路停电情况
有多种指标能反映一个网格的停电情况,选取出现2次及以上故障停电来说
明一个网格中压网络坚强与否。

3.2.2故障报修情况
故障工单率是2016年配电精益化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之一,其定义是故障工单数除以低压用户数。

娄烦地区公司此项指标分布与装备水平指标、其他运行
指标相反,故障报修主要集中在城区及郊区。

4中低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建设
4.1清晰目标网架
在分网格制定目标网架规划时,需明确以下原则:(1)同一个网格供电中压线路,城区一般为双环网,郊区为异站联络单环网,农村可采用同站联络单环网。

供应一个网格的线路,不得供应其他网格负荷。

(2)不必要的联络,特别是和
其他网格主供线路间联络需逐步拆除。

(3)在实现目标网架的过程中,视网架、负荷发展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过渡方案。

根据上述原则,娄烦地区公司已完成所
有网格目标网架规划和过渡方案的制定,典型网络调整方
4.2提升网格装备指标
结合各网格指标现状,制定后续指标提升规划目标,可以很清晰方便地统计
分网格、整体网架的指标现状和提升目标,便于决策。

4.3以网格为单位确定项目,合理安排建设时序
在完成各网格目标网架制定后,以网格为单位确定改造计划,原则上是一个
网格一次性建设到位。

可清晰了解每个网格投资规模、指标提升情况,极大提升
投资效益,同时避免频繁停电、项目不配套等项目管理难题。

在安排各网格建设
时序时,应考虑配合市政规划的需要,以网格装备和运行指标为依据对建设紧迫
性进行排序,同时考虑新能源接入和增供扩销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对各网格网架进行重新梳理,制定结构清晰的目标网架规划,同
时以指标分析结果为依据对项目建议进行了合理排序,为娄烦地区配电网改造有
序实施、装备水平和运行水平整体提升做出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梁嘉茵.城市配电网格化管理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20(12):210.
[2]宛天巍,王浣尘,马德秀.网格化管理原则及网格结构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3):456-4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