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7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ul.2012第29卷第7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Vol.29
No.7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朱秀琴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武汉430079)
摘
要: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方法上重规范轻关怀等问题,这是由经济发
展全球化、体制改革不到位、学校教育有欠缺造成的。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向,创建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发展,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对策收稿日期:2012-03-2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 (2012)07-0062-03作者简介:朱秀琴(1986-),女,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居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
位,具有核心的地位和“灵魂”的作用,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目标不明确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和坚持“以人为本”
的原则,但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性终极价值目标尚未形成,是
培养合格的公民还是培养“道德圣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
这导致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思想、道德发展现状提出具体要求,
把高标准普遍化,把号召提倡的东西随意作为规定的东西,
要求过高,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达到,无形中架空了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在理
论上和行动上呈现相互矛盾的状态。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实”、内容
“虚”,“知”与“行”严重脱节。
[1]
2.教育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强大生命力,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尚未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且
多偏重于理论灌输。在理论教学中,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育形式、方法
单一。部分教师拘泥于书本的纯理论灌输,没有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的问题严重。由于没
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理想信念教育无法升华为学生的实践。尽管在大学生中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了很多次,但他
们考虑多、行动少,在将理想付诸实践时,又不愿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上升到实践层面。3.教育方法上重规范轻关怀
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侧重于教给
大学生各种规范,
使其明确“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不够,教育的过程只
是一味地说教,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而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达不到真正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的效果。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1.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人的思想意识归根结底是由客观社会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尤其是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务实观念和正当利益观念等,获得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全方位改革呈现出多元化
现象。[2]
同时,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一并涌进大学生的视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思想涌向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挑战,也使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防御和调控能力受到严峻的挑战。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危机。
2.全社会未形成德育合力
大德育理念要求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以形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但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往往表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脱节,有时还彼此矛盾、冲突,这不仅造成
·
26·
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使教育效果相互抵消。例如,学校倡导艰苦奋斗,而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又如,大学教育学生为人要清正廉洁,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旧的体制未完全解体,而新的制度尚未完全确立,某些环节频繁出现的失范、无序现象让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持悲观情绪。
3.学校教育的不足
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教师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办法不多,讲授方法多拘泥于“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滞后,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收效甚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而新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倾向缺乏科学指导。并且,在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中,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在教育效果、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缺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
4.大学生理论学习不足,实践能力有限
在各种价值观念交汇、冲突与对抗的环境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知识掌握不够,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导致理想信念在选择上出现偏差。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由于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导致认识无法深化,仅仅停留在认识的表层,“自我教育”失去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更不要说去指导实践了。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实践能力不足,说得多,做得少,在“自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表现为茫然和不知所措。
三、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对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方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方向就是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指明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旨归。[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引和统率功能,坚决抵制意识形态的各种侵蚀,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能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使大学生始终按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评判、权衡和选择自己的行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在点滴细节上约束自身的言行,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把“八荣八耻”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2.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创建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创建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依靠“情景陶冶、环境暗示、行为模仿、人际互动、情绪感染”对大学生共同理想和崇高信念的养成发挥作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为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二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和谐的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把外在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我要求,要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三要加强学风校风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诗歌朗诵赛、辩论赛、举办学术讲座等,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动力,培育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风和校风建设。[5]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积极作用,组织大学生参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组织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家庭也要配合学校和社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帮助大学生端正对理想信念的态度。再次,学校要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而不能把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仅仅归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一位教师都要身体力行地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
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展
社会实践是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创新社会实践形式,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这个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最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对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给予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