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嵌入式系统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书

目录第一节实验 ------------------------------------------------------------------------------------- 2实验一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练习 ----------------------------------------------------- 2实验二:汇编指令实验1----------------------------------------------------------------- 3实验三:汇编指令实验2----------------------------------------------------------------- 4第二节实验 ------------------------------------------------------------------------------------- 6实验四:ARM微控制器工作模式实验-------------------------------------------------- 6实验五:C语言程序实验----------------------------------------------------------------- 9第三节实验 ------------------------------------------------------------------------------------11 实验六:GPIO输出控制实验1 ---------------------------------------------------------11 实验七:GPIO输出控制实验2 -------------------------------------------------------- 13 第四节实验 ----------------------------------------------------------------------------------- 15 实验八:存储器重映射实验------------------------------------------------------------ 15 实验九:外部中断实验 ----------------------------------------------------------------- 17 第五节实验 ----------------------------------------------------------------------------------- 19 实验十:定时器实验-------------------------------------------------------------------- 19 实验十一:UART实验 ----------------------------------------------------------------- 21 实验十二:IIC接口实验---------------------------------------------------------------- 24 第六节彩色液晶绘图设计------------------------------------------------------------------ 28 第七节 UC/OS-II移植----------------------------------------------------------------------- 31 第八节UC/OS-II下蜂鸣器设计 ------------------------------------------------------------ 35 第九节 RTC设计 ----------------------------------------------------------------------------- 38 第十节数码管显示设计--------------------------------------------------------------------- 41 附录------------------------------------------------------------------------------------------- 44第一部分实验课程第一节实验实验一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练习1 、实验目的了解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2 、实验设备硬件:PC机一台软件:Windows98/XP/2000系统,ADS1.2集成开发环境3 、实验内容(1)建立一个新的工程(2)建立一个汇编源文件,添加到工程(3)设置文本编译器支持中文(4)设置编译链接控制选项(5)编译连接工程(6)调试工程4 、源代码:AREA Example1,CODE,READONLY ; 声明代码段Example1ENTRY ; 标识程序入口CODE32 ; 声明32位ARM指令START MOV R0,#15 ; 设置参数MOV R1,#8ADDS R0,R0,R1 ; R0 = R0 + R1B STARTEND/********************************************************************/实验二:汇编指令实验 11 、实验目的(1)了解ADS 1.2集成开发环境以及ARMulator软件仿真(2)掌握ARM7TDMI汇编指令的用法,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3)掌握指令的条件执行和使用LDR/STR完成存储器的访问2 、实验设备硬件:PC机一台软件:Windows98/XP/2000系统,ADS1.2集成开发环境3 、实验内容(1)使用LDR读取0x40003100的数据,将数据加1,如小于10则用STR将结果写回原地址,如大于等于10,把0写回原地址。

嵌入式课程设计指导书

嵌入式课程设计指导书

嵌入式课程设计指导书本科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设计是带有研究性质的专题研究分析、设计报告,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开发和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通过对具体题目的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促进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强、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从多个方面全面地描述了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和开发过程原理,同时以实用化为目的,跟踪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

本次课程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Windows Embedded CE 开发基础,熟悉在Windows CE 的基础上使用Visual Studio 2005 C# 进行嵌入式程序开发;掌握嵌入式系统中应用程序的编写与调试过程;掌握嵌入式移动数据库访问技术、 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GDI+绘图技术。

通过《嵌入式系统指导书》六个项目的分析设计,进一步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开发能力。

可使参与该题目的同学综合掌握电子信息专业本科阶段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实现课程设计的真正目的。

二、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在Windows CE 的基础上使用Visual Studio 2005 C# 进行嵌入式程序开发。

首先,是对Visual Studio 2005 软件做个简单的介绍:包括此软件的概述、软件工具栏的操作以及软件仿真功能实现等。

握嵌入式系统中应用程序的编写与调试过程;掌握嵌入式移动数据库访问技术、 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GDI+绘图技术。

专业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2010版

专业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2010版

实验一嵌入式系统ARM驱动编程一、实验目的1.熟悉ARM环境,学会ARM 仿真器的使用。

使用ADS 编译、下载、调试并跟踪一段已有的程序,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思想和过程。

2.掌握非嵌入式操作系统模式下的ARM编程。

3.了解LCD 基本概念与原理,熟悉用ARM 内置的LCD 控制器驱动LCD,掌握延时函数的使用方法,可以设计动态ARM程序。

二、实验内容(2学时)1.本次实验使用ADS集成开发环境。

学习ARM 仿真器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

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嵌入式控制器中运行。

学会在程序中设置断点,观察系统内存和变量,为调试应用程序打下基础。

2.学习LCD 显示器的基本原理,理解其驱动控制方法。

掌握两种LCD 驱动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用编程实现控制LCD显示的ARM程序。

三、预备知识C 语言的基础知识、程序调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 的JTAG 仿真器、PC 机。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2000、ARM ADS1.2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五、实验原理1.ARM程序的在线仿真与调试ADS1.2可以进行ARM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打开ADS1.2的编辑界面后,可以以工程的方式编写和组织源代码。

执行菜单Project | Make 可对工程进行编译连接。

在出现的错误/警告窗口中选择某错误/警告信息,ADS 会自动打开相应源文件并用箭头指向出错的文本行。

如果某个源文件被修改,重新编译时ADS 会自动同步各文件的日期信息。

ARM程序调试步骤如下:(1)在ADS 中执行菜单Project | Debug 启动ADS1.2 的调试工具AXD。

(2)在AXD 中执行菜单Options | Configure Target 对AXD 进行设置。

如图1B-13 所示。

选择ADP 即远程调试,点Configure 按钮进一步设置具体参数,如图1B-14 所示。

实验指导书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docx

实验指导书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docx

实验指导书(实验)课程名称: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实验一电路板焊接与调试-•实验简介完成实验板上部分兀件的焊接,焊接完成后进行基本测试。

实验目的及原理掌握STM32F103实验板的基本原理,掌握焊接电路板的基本技能,掌握下载测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原理:详细内容参考教材《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MCU和周边电路如图为MCU及其周边电路。

图1 MCU及其周边电路1. 唤醒电路,高有效,不按时接220K 电阻下拉。

2. 复位电路,低有效。

带RC 启动复位。

3. 配置启动,用跳线选择B00T1和BOOTO 接高电平或低电平。

4. 高速晶振电路,采用8M 晶振,在STM32内部倍频为72M 。

5. AD 参考电路,采用LC 滤波,可跳线选择直接接VCC 或通过TL431稳压电路产生的参考电压。

6. 后备电池。

可通过跳线选择直接接VCC 或电池。

7. AD 输入,可选择使用RC 滤波,共8路。

&低速晶振电路,选用32. 768kHz 晶振,为产生准确的串口波特率。

USB 转串口电路USB 转串口电路可以方便没有串口的笔记本电脑用户通过USB 接口下载代码到FLASH 中,及进行RS232串行通信。

USB 转串口芯片是CP2102,该芯片稳定性较好。

当其正常工作的时候,灯LED6亮。

该 芯片DP/D+引脚连MINI USB 接口的脚3, DM/D-引脚连MINI USB 接口的脚2,为一对USB 输入输出线。

TXD 与 RXD 引脚接 MCU 的 PA10 (USART1_RX)和 PA9 (USART1_TX)。

I2C 接口电路Jusbm USB图2 USB 转串口接口电路14NCNCNCNCNCNCNCONS.LO(一XE- (一ON 二 N (INHdsfls 二N 二一二乂ON本书选择的EEPROM 是AT24C02是256字节的电可擦出PROM,通过I2C 协议与STM32 进行通信,连接十分简单。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11秋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11秋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011-10realview MDK开发环境简介一、RealView MDK软件开发环境简介RealView MDK源自德国Keil公司,被全球超过10万的嵌入式开发工程师验证和使用,是ARM公司目前最新推出的对各种嵌入式处理器的软件开发工具。

RealView MDK集成了业内最领先的技术,包括µVision3集成开发环境与 RealView编译器,支持ARM7、ARM9和最新的Cortex-M3核处理器,自动配置启动代码,集成Flash烧写模块,强大的Simulation设备模拟,性能分析等功能,与ARM之前的工具包ADS等相比,RealView编译器的最新版本可将性能改善超过20%。

1、 RealView MDK的突出特性—启动代码生成向导,自动引导,一日千里—软件模拟器,完全脱离硬件的软件开发过程—性能分析器,看得更远、看得更细、看得更清— Cortex-M3支持—业界最优秀的编译器RealView 编译器,代码更小,性能更高,配备ULINK2仿真器,无需安装驱动— Flash编程模块轻松实现Flash烧写2µVision3 IDEµVision IDE在全球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超过10万开发工程师在使用Keil开发工具。

不管以前是用8位、16位MCU,还是现在改用ARM 32位处理器,µVision IDE简单易用,能让您立马上手。

µVision3 IDE主要特性:●功能强大的源代码编辑器;●可根据开发工具配置的设备数据库;●用于创建和维护工程的工程管理器;●集汇编、编译和链接过程于一体的编译工具;●用于设置开发工具配置的对话框;●真正集成高速CPU及片上外设模拟器的源码级调试器;●高级GDI接口,可用于目标硬件的软件调试和ULINK2仿真器的连接;●用于下载应用程序到Flash ROM中的Flash编程器;●完善的开发工具手册、设备数据手册和用户向导。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KeilC51平台)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KeilC51平台)

目录目录 (I)实验一、 uC/OSII移植及时钟中断和时间管理 (1)实验二、利用信号量和邮箱实现多任务间同步 (I)实验三、信号量集与内存动态分配的应用................................ 1实验一、 uC/OSII移植及时钟中断和时间管理实验项目名称:uC/OSII移植及时钟中断和时间管理实验项目性质:普通性所属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实验计划学时:2实验目的熟悉uCOSII的移植方法,了解任务切换的过程;掌握创建任务和启动任务的方法;了解uCOSII的中断过程,学会使用时间管理函数;实验设备计算机,Keil C51软件实验步骤与内容1、参照KeilC51帮助文件,新建工程EXP1,选取器件为Philips公司的P89C51RD2Hxx,依次按顺序添加工程文件Exp1.c, OS_CPU_C.c, UCOS_II.c, OS_CPU_A.asm, Startup.asm, serial.c, C51L.LIB,编译前按照下图所示设置:编译工程;2、运行调试参考例程EXP1;3、在理解EXP1基础上,完成以下实验任务:在时钟中断里调用供用户自己编写服务代码的函数OSTimeTickHook(),计算MyTask任务的剩余时间(也就是MyTask调用OSTimeDly进入等待状态后的等待时间节拍数),把剩余时间输出到Serial Window#1上(KeilC51串口数据输出窗口)。

4、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参考例程EXP1结果如下图示:实验二、利用信号量和邮箱实现多任务间同步实验项目名称:利用信号量和邮箱实现多任务间同步实验项目性质:普通性所属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实验计划学时:2实验目的熟悉多任务的创建;掌握利用信号量实现多任务同步的方法;掌握利用邮箱实现多任务间数据传递的方法;实验设备计算机,Keil C51软件实验步骤与内容1、参照KeilC51帮助文件,新建工程EXP2,选取器件为Philips公司的P89C51RD2Hxx,依次按顺序添加工程文件Exp2.c, OS_CPU_C.c, UCOS_II.c, OS_CPU_A.asm, Startup.asm, serial.c, C51L.LIB,其他设置参考实验一,然后编译工程;2、运行调试参考例程;3、在理解参考例程EXP2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实验任务:(1)在时钟中断里调用的供用户自己编写服务代码的函数OSTimeTickHook()里计算StartTask任务的剩余时间,把剩余时间用邮箱发送到MyTask显示;(2)计算YouTask的运行次数,用邮箱发送到HerTask显示;(3)MyTask和HerTask使用互斥信号量实现共享函数Fun()的访问。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18版)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18版)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2017年9月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 (3)实验一基本ARM指令 (4)实验二高级ARM指令 (9)实验三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 (13)实验四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应用 (18)实验五中断及定时器应用 (23)实验六串行通信接口应用 (27)实验七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 (33)实验八嵌入式软件综合设计 (38)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书写实验报告,语言要简练,书写端正、作图正规。

按照如下格式和内容书写。

注意:实验八为综合性实验,其格式和实验一到实验七不同,并且需要有封面并装订成册。

一般实验(实验1——实验7)项目名称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内容(程序)、结果四、实验总结包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实验后的认识和感悟等。

综合性实验(实验8)项目名称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目的及要求三、实验仪器设备四、实验结果(程序)五、实验总结实验一基本ARM指令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使用RealView MDK开发环境及ARM软件模拟器。

2.通过实验掌握简单ARM汇编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硬件:PC机。

2.软件:RealView MDK集成开发环境,Windows 2000/NT/XP/7。

三、实验内容1.熟悉开发环境的使用,利用LDR、STR、MOV等访问寄存器或存储单元的指令编写简单的程序。

2.使用ADD/SUB/LSL/LSR/AND/ORR等指令,完成基本的数学/逻辑运算。

四、实验原理1.ARM寄存器ARM寄存器R0-R15可分为3类,即通用寄存器R0-R12、堆栈指针R13(SP)、链接寄存器R14(LR)和程序计数器R15(PC)。

2.存储器格式ARM体系结构将存储器看作是从零地址开始的字节的线性组合,字节0-3存放第一个字,字节4-7存放第二个字。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存储一个字,分别称为“大端格式”和“小端格式”。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指导书完整版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指导书完整版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王艳春李英一张劲松实验一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的开发环境一、实验环境PC机一台软件: ADS 1.2集成开发环境一套二、实验目的1.了解嵌入式系统及其特点;2.熟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基本配置并能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三、实验内容1.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基本配置2.使用汇编指令完成简单的加法实验四、实验步骤(1)在D:\新建一个目录,目录名为experiment。

(2)点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开始|程序|ARM Developer Suite v1.2 |Code Warrior for ARM Developer Suite”启动Metrowerks Code Warrior,或双击“ADS 1.2”快捷方式启动。

启动ADS 1.2 如图1-1所示:图1-1启动ADS1.2(3) 在CodeWarrior 中新建一个工程的方法有两种,可以在工具栏中单击“New”按钮,也可以在“File”菜单中选择“New…”菜单。

这样就会打开一个如图1-2 所示的对话框。

选择【File】->【New…】,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名称为ADS,目录为D:\experiment。

图1-2 新建文件在这个对话框中为用户提供了7 种可选择的工程类型:1)ARM Executabl Image:用于由ARM 指令的代码生成一个ELF 格式的可执行映像文件;2)ARM Object Library:用于由ARM 指令的代码生成一个armar 格式的目标文件库;3)Empty Project:用于创建一个不包含任何库或源文件的工程;4)Makefile Importer Wizard:用于将Visual C 的nmake 或GNU make 文件转入到CodeWarrior IDE 工程文件;5)Thumb ARM Executable Image:用于由ARM 指令和Thumb 指令的混和代码生成一个可执行的ELF 格式的映像文件;6)Thumb Executable image:用于由Thumb 指令创建一个可执行的ELF 格式的映像文件;7)Thumb Object Library:用于由Thumb 指令的代码生成一个armar 格式的目标文件库。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6个实验)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6个实验)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襄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实验要求1.进入实验室前完成的部分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弄懂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

2)编写实验所要用到的程序,将其放在U盘上。

3)写出预习报告。

2. 进入实验室后完成的部分1)建立工程,加入已准备好的程序文件。

2)对程序进行调试,修改错误,获得要求的结果。

3)保存调试后的程序。

3.实验结束后的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及格式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3.实验原理及环境4.实验内容只做文字叙述,程序部分放在程序清单中。

流程图也可不画。

5.程序清单本实验使用的完整程序。

如果使用了本实验或前面实验中完全相同的子程序,可不列写,只做注明即可。

6.实验步骤7.实验总结主要包括对实验结果、调试过程、错误及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以及本次实验的重要收获等。

此项为实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1 Keil C51的使用(汇编语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Keil C51(汇编语言)和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的操作和使用,能够输入和运行简单的程序。

实验设备: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一台、具有一个RS232串行口并安装Keil C51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原理及环境:在计算机上已安装Keil C51软件。

这个软件既可以与硬件(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连接,在硬件(单片机)上运行程序;也可以不与硬件连接,仅在计算机上以虚拟仿真的方法运行程序。

如果程序有对硬件的驱动,就需要与硬件连接;如果没有硬件动作,仅有软件操作,就可以使用虚拟仿真。

实验内容:1.掌握软件的开发过程: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2)加入C 源文件或汇编源文件。

3)用项目管理器生成各种应用文件。

4)检查并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

5)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软件模拟仿真。

6)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硬件仿真。

2.按以上步骤实现在P1.0输出一个频率为1Hz的方波。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第1部分DK-LM3S9B92 教学实验平台简介1.1 Stellaris® LM3S9B92开发板本书中旳所有实验都是基于DK-LM3S9B92开发平台,LM3S9B92开发板提供了一种平台给基于ARM Cortex-M3旳高性能旳LM3S9B92微控制器开发系统。

LM3S9B92是Stellaris® Tempest-class微控制器家族旳成员之一。

Tempest-class系列设备拥有性能为80MHz旳时钟速率,一种外围设备接口(EPI)和Audio I2S接口。

除了支持这些功能旳新硬件外,DK-LM3S9B92还涉及了一系列丰富旳基于其她Stellaris® 板旳外设。

开发板涉及一种板载线上调试接口(on-board in-circuit debug interface,ICDI),该接口支持JTAG和SWD调试。

一种原则旳ARM 20针脚旳调试头支持大量旳调试解决方案。

Stellaris® LM3S9B92开发套件加快了Tempest-class微控制器旳开发。

该套件还涉及了完整旳实验源代码。

Stellaris® LM3S9B92开发板涉及如下特性:⏹ 设立简朴旳USB线提供调试、通讯和供电功能⏹ 拥有众多外设旳灵活开发平台⏹ 彩色LCD图形显示– 320×240辨别率旳TFT LCD模块–电阻式触摸接口⏹ 拥有256K闪存,96K SDRAM以及整合以太网、MAC+PHY、USB OTG和CAN通讯功能旳80 MHz LM3S9B92 微控制器⏹ 8MB SDRAM扩展(通过EPI接口)⏹ 1MB串行闪存⏹ 精确3.00V电压参照⏹ 微解决器ROM中内建SAFERTOS™操作系统⏹ I2S立体声音频编解码器–输入输出–耳机输出–麦克风输入⏹ 控制器区域网络(CAN)接口⏹ 10/100 BaseT 以太网⏹ USB On-The-Go(OTG)连接器– Device、Host、以及OTG模式⏹ 顾客LED和按钮⏹ 指轮电位器(可以用于菜单导航)⏹ MicroSD 卡插槽⏹ 支持一系列调试选项–集成在线调试接口(ICDI)–全面支持JTAG、SWD和SWO–原则旳ARM 20 针脚JTAG 调试连接器⏹ USB 虚拟COM 端口⏹ 跳线分流以便重新分派I/O 资源⏹ 为StellarisWare 软件所支持,涉及图形库、USB 库和外围驱动库图1-1 DK-LM3S9B92开发板1.1.1 开发工具清单Stellaris® LM3S9B92 开发工具涉及开发和运营使用Stellaris®微解决器旳应用程序所需旳所有东西:⏹ LM3S9B92 开发板⏹ 网线⏹ 用于调试旳USB Mini-B 线缆⏹ 用于OTG 连接PC 旳USB Micro-B 线缆⏹ 用于USB 主机旳连接USB A 适配器旳USB Micro-A 线缆⏹ USB 闪存记忆棒⏹ microSD 卡⏹ 20 位带状电缆线⏹ 光盘涉及如下工具旳评估版本:– StellarisWare 及用于本开发板旳实验代码–IAR Embedded Workbench Kickstart Edition1.1.2 系统框图图1-2 DK-LM3S9B92开发板框图1.1.3 开发板阐明⏹ 开发板旳供电电压:4.75—5.25 VDC,从如下旳输入源中旳一种得到:–调试器(ICDI)USB 线缆(连接至PC)–USB Micro-B 线缆(连接至PC)–直流电源插孔(2.1x5.5mm 由外部电源供应)⏹ 尺寸:-107mmx 114mm⏹ 模拟参照电压:3.0V +/-0.2%⏹ RoHS 状态:符合注:当LM3S9B92开发板工作在USB主机模式时,主机旳连接器供电给已连接旳USB 设备。

《嵌入式课程设计》 项目实训指导书

《嵌入式课程设计》   项目实训指导书

项目(实训)指导书系别:计算机系专业:软件工程专科专业课程:嵌入式系统开发制订人:朱贤刚审核人:罗洛阳制订时间:2014年8月目录项目一数码管显示实验 (3)项目二实时时钟实验 (7)项目三Linux应用程序编写实验 (11)项目四Linux驱动程序编写实验 (17)项目五Ramdisk文件系统创建 (22)项目六嵌入式web服务器移植及建立 (28)项目一数码管显示实验一、项目(实训)名称数码管显示实验。

二、项目(实训)学时数2学时。

三、项目(实训)目标实训目标:1. 了解数码管的显示原理;2. 掌握JXARM9-2440中数码管显示编程方法。

最终成果:1、能在ADT IDE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数码管显示程序,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F字符;2、能在数码管上显示HELLO。

获得的知识:1. 掌握数码管的显示原理;2. 掌握JXARM9-2440中数码管显示编程方法。

四、项目(实训)中的具体任务1、能在ADT IDE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数码管显示程序,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F字符;2、能在数码管上显示HELLO。

五、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知识要求:1. 了解C语言的基本知识;2. 了解ADT IDE中编写和调试程序的方法。

能力要求:1、能在ADT IDE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数码管显示程序,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F字符;2、能在数码管上显示HELLO。

六、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1. 了解C语言的基本知识;2. 了解ADT IDE中编写和调试程序的方法。

七、工具与设备1. 硬件:JXARM9-2410教学实验箱、PC机;2.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98(2000、XP) +ADT 1000开发环境。

八、辅助教学资料刘铁刚、杨磊等,《ARM9嵌入式技术及Linux系统实验指导书》,武汉创维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九、实施步骤与技术要点1.制作LED字符与码段对应表,以数组形式表示,如下面代码所示,seg7table[0]-seg7table[15]的值分别代表显示字符0-F时,各码段的输入数据。

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 计指导书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课 程 设 计 目 标
02 课 程 设 计 内 容
03 课 程 设 计 步 骤
04 课 程 设 计 要 求
05 课 程 设 计 实 践
06 课 程 设 计 总 结 与 展 望
Part One
Part Two
课程设计内容
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选择与搭建
硬件平台选择: 根据项目需求选 择合适的硬件平 台,如ARM、 DSP、FPGA等
硬件平台搭建: 根据硬件平台选 择合适的开发板、 外围设备等,如 ARM开发板、 DSP开发板、 FPGA开发板等
硬件平台配置: 根据项目需求对 硬件平台进行配 置,如设置时钟、 内存、外设等
注重系统性能优化和可靠性设计
系统性能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功耗,提高响应速度 可靠性设计:确保系统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可靠性 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保证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软件设计:优化软件代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功耗 测试和调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安全性设计:确保系统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开发流程:介绍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 计、编码、测试等。
嵌入式系统综合测试与性能评估
测试目的:验 证系统功能、 性能和稳定性
测试方法:黑 盒测试、白盒 测试、灰盒测
试等
性能评估指标: 响应时间、吞 吐量、资源利
用率等
性能优化方法: 代码优化、算 法优化、硬件
优化等
Part Three
移植测试:对 移植后的系统 进行测试,确 保系统稳定性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10自动化)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10自动化)

嵌⼊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10⾃动化)《嵌⼊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沈阳⼤学信息⼯程学院实验⼀ CPU通⽤IO输⼊输出实验⼀.实验⽬的1.进⼀步了解A T91M40800处理器的编程⽅法。

2.熟悉AT91R40800处理器GPIO模块的输⼊输出原理和编程⽅法。

3.熟悉最基本的编译、连接、运⾏、调试的⽅法。

⼆.实验设备1.EL-MUL-III实验箱(台)。

2.AT91M40800 CPU模块。

三.实验内容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输⼊到CPU的IO⼝,然后通过另外⼀组IO⼝输出到LED⼝,利⽤LED显⽰电路作为输出的状态显⽰。

四.实验原理AT91M40800处理器有三⼗⼆个可编程的IO⼝,其中六个可以被⽤作通⽤⽬的IO(P16、P17、P18、P19、P23、P24),⽽其他的IO则是和外设模块复⽤的。

⽤户可以设置PIO_OER和PIO_ODR寄存器设置每⼀个IO的输出使能,⽽输出的状态可以由PIO_OSR寄存器看到。

输出信号的⾼低是由PIO_SODR和PIO_CODR寄存器决定的,此时,IO⼝的输出值可以由PIO_ODSR寄存器读出。

五.实验电路六.实验步骤1.实验接线:CPU扩展模块上的P0⼝连接到实验箱上的K1⼝;CPU扩展模块上的P1⼝连接到实验箱上的K2⼝;CPU扩展模块上的P2⼝连接到实验箱上的K3⼝;CPU扩展模块上的P3⼝连接到实验箱上的K4⼝;CPU扩展模块上的P4⼝连接到实验箱上的K5⼝;CPU扩展模块上的P5⼝连接到实验箱上的K6⼝;CPU扩展模块上的P6⼝连接到实验箱上的K7⼝;CPU扩展模块上的P7⼝连接到实验箱上的K8⼝;CPU扩展模块上的P16⼝连接到实验箱上的LED1⼝;CPU扩展模块上的P17⼝连接到实验箱上的LED2⼝;CPU扩展模块上的P18⼝连接到实验箱上的LED3⼝;CPU扩展模块上的P19⼝连接到实验箱上的LED4⼝;CPU扩展模块上的P20⼝连接到实验箱上的LED5⼝;CPU扩展模块上的P21⼝连接到实验箱上的LED6⼝;CPU扩展模块上的P22⼝连接到实验箱上的LED7⼝;CPU扩展模块上的P23⼝连接到实验箱上的LED8⼝;2.打开⽂件EL-MUT-III-ARM7-AT91\ads\project\ InputOutputOnGIO.mcp,编译、调试程序,单步运⾏和全速运⾏,观察实验结果。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指导书学院:班级:指导教师:实验一ARMSYS平台开发环境及工具熟悉一、实验目的1、掌握ARMSYS平台开发环境2、学习ARM 的端口配置方法3、掌握ARM STD2.51 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硬件:THUS-1 型嵌入式(ARM)实验/开发系统;ARM 仿真器套件(包括仿真器、25 针并口延长线、14 针(或20 针)排线);串口线(2、3 平行);PC 机(Pentumn100)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dows 98/2000/NT/XP ;ARM STD2.51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三、实验内容熟习ARM SDT2.51 平台的开发环境。

四、实验原理1、超级终端的建立①点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进入图1,选择COM1,点击确定;图1②如图2,输入名称,选择图标(第一个),点击确定;图2③对端口进行如下设置,并确定:图3注意:当关闭超级终端时提示是否保存,选择“是”,下次不需要再建,直接打开“ARM”即可。

2、JTAG的设置①将JTAG口与目标板连接好;②双击桌面图标,打开ARM7调试代理,将其设置为如图4所示,然后点击Test按钮。

如果JTAG口与目标板连接好,则在ARM7调试代理的左侧的空白处会出现“Detect ARM7TDMI”的字样。

图4注意:在运行SDT的调试器ADW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始终不要关闭ARM7调试代理。

3、ARM SDT的应用ARM SDT 是ARM 公司推出的一整套集成开发工具。

SDT 经过逐年维护和更新,目前最新版本为2.5.2。

新建一个项目的步骤如下:①运行ARMSDT2.5 集成开发环境(ARM Project Manager),点击开始菜单中的程序组的ARM SDT V2.51中的ARM Project Manager启动主程序或者点击桌面图标启动主程序。

出现主程序界面,如图5所示。

图5②若要新建一个项目,选择File|New 菜单,在对话框中选择PROJECT,新建一个工程文件(project1),如图6所示。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可以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面的目标有所不同。

理论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原理,例如实时调度策略、自动控制算法等;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开发流程和基本方法,例如开发工具链的使用、小型应用开发等;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的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实例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技能和专门知识,积累实践和工程经验。

二、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按题目分组参加课程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每组成员4-6人;2、必须按照工程化开发流程,撰写相应的文档和代码,最后还必须通过课设答辩。

课设成果包括设计文档、程序代码等。

文档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具体见“五、课程设计写作细则”,否则必须调整好格式才能参加答辩。

3、课设答辩必须撰写PPT,简要阐述所完成的主要工作,自我阐述时间控制在8分钟之内;自我阐述之后,还需回答指导教师所提的2-3个问题。

4、考核办法及评分比例:设计文档占30%,程序代码占30%,答辩占20%,考勤占20%。

三、课程设计流程1、准备阶段针对题目所涉及的基本实验(详见“四、课程设计参考题目”),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课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理论部分及实验部分的基础知识。

2、需求分析根据课设题目进行需求分析,各小组组织召开需求分析研讨会,充分挖掘潜在的需求。

3、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两步:(1)概要设计概要设计主要完成系统软件模块的划分,给出软件总体框图,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确定所需要的数据结构。

(2)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阶段针对概要设计所划分出的软件模块,设计函数原型、数据结构,确定函数之间的接口,并细化每个函数的设计,给出函数的流程图。

4、编码阶段根据设计阶段所提交的系统设计说明书,编写程序。

要注意采用统一的编程规范,注重代码的合理注释;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提高算法的效率。

嵌入式实训指导书

嵌入式实训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复习、实践、巩固在《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中学习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的主要思想、方法和流程,深入学习8051系列器件的功能和应用,在仿真嵌入式环境下学习C语言的应用程序设计。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嵌入式技术的主要设计流程,掌握主要内核接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简单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实训环境:1、系统设计环境:Proteus 系统开发环境2、软件设计环境:Keil开发环境实训项目一:跑马灯设计要求: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系统,编写C程序驱动与P1 口连接的8个LED灯按照以下规则进行工作:1:所有LED每隔一秒进行一次亮灭转换,2:所有LED依次被点亮,维持时间1秒。

3:自己设计一种闪烁方案。

操作步骤:1、在Proteus环境中设计硬件系统1、首先点击File-》new design,建立一个新的设计;2、点击挑选原件按钮“P”,弹出原件选择界面(见下图),在关键字“Keywords”栏输入‘AT89C51’,选择单片机;2、点击确定后将单片机安放在设计界面合适的位置,然后继续在期间选择窗口选择LED以及地线(在Terminal Mode中选择Ground)并进行连线,生成完整电路原理图。

3、将设计文件保存在以自己名字命名(字母或数字)的文件夹里。

二、在Keil环境中进行软件设计1、打开keil软件,点击Project->New Project 建立新的项目,该项目保存在Proteus项目的keil子文件夹中,例如,Proteus设计保存在D:/exp1文件夹下,则Keil项目保存在D:/exp1/keil文件夹下,两个项目采用同样的名称,均为exp1。

2、选择目标器件:在CPU选择界面选择“ATMEL-AT89C51”;点击两次确定后完成项目新建;3、新建文件,编写C代码;点击’File->New’生成代码设计界面,编写完代码后将其保存在’keil’文件夹,4、将代码文件加入工程:在工程管理窗口点击‘source group 1 ’处点击右键,选择‘Add file to……’在该工程中新建代码文件,注意文件名要与工程名相同,且后缀为’c’,保存在’keil’子文件夹;5、编译代码;点击’Project->Build Target’编译工程;三、联调设置1、在Keil环境工程管理窗口中右击’Target 1’->Options for target1,;2、选择‘Output’对话框,选择‘Create HEX File ’3、选择‘Debug对话框,选中‘Use Remote……’,在下拉菜单中选择‘Proteus VSM Simulator‘4、点击确定,再次编译工程。

《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指导书第一部分实验教学系统硬件介绍第二部分Embest IDE集成开发环境使用说明第三部分实验指导第一部分实验教学系统硬件介绍1.1教学系统的硬件电路Embest S3CEV40开发板是实验系统的主要硬件平台,它是英蓓特公司开发的一款全功能ARM开发板,基于Samsung公司的S3C44B0X处理器(ARM7TDMI),资源丰富。

硬件系统包含了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所需的大部分设备,如串口、以太网口、USB口、音频输出、LCD及TSP触摸屏、4*4的小键盘、固态硬盘、大容量的Flash和SDRAM等等。

用户不仅可以在该硬件平台上完成实验系统提供的实验例子,还可以参考该平台设计自己的目标系统。

该硬件平台如下图所示:图1-1 实验系统硬件平台Embest S3CEV40开发板的基本资源如下:●电源:外部5V电源供电或者由USB接PC供电,电源指示LED以及500mA保险丝●1M×16bit Flash●4×1M×16bit SDRAM●4Kbit IIC BUS的串行EEPROM●2个串口,其中一个为简单接口,一个为全接线接口,可跳接RS232 MODEM●复位开关●两个中断按钮,两个LED●外部IDE硬盘接口●LCD及TSP触摸屏接口●20针JTAG接口●USB连接器●4×4键盘接口●4个2×20PIN CPU扩展接口●10M 以太网接口●8段数码管●MICROPHONE输入口●IIS音频信号输出口,可接双声道SPEAKER●固态硬盘16M×8bit●320*240 带触摸功能的显示屏Embest ARM教学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2 所示:图1-2 Embest S3CEV40功能模块1、存储系统实验系统上的存储系统包括一片1M×16bit的Flash(SST39VF160)和一片4M×16bit 的SDRAM(HY57V65160B)。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

电子科技大学微机课程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2015年9月目录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仿真实验系统简介1第一节、开发平台软件资源及文档1第二节、开发平台软件安装1第二部分实验项目说明2第一节、实验项目列表2第二节、实验项目使用建议2第三部分嵌入式开发系统实验案例指导3实验一、多任务程序的建立和运行3一.实验目的3二.实验内容3三.预备知识3四.实验设备与工具3五.实验原理与说明3六、实验步骤4七、思考题8实验二、基于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和进程管理9一.实验目的9二.实验内容9三.预备知识9四.实验设备与工具9五.实验原理与说明9六、实验步骤10七、思考题12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仿真实验系统简介以VC++ 6.0为实验基础软禁平台仿真模拟在uC/OS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环境下多任务程序的运行和调试,使学生可以在一个纯软件的环境中了解、熟悉嵌入式软件的运行和调试方法。

第一节、开发平台软件资源及文档1)VC6.0集成开发环境;2)配套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源代码,分为两类:仿uc/OS部分和任务程序部分3)实验环境的工程文件4)实验指导书;第二节、开发平台软件安装1、编译调试环境的安装在XP平台下安装VC6.0;2、实验文件拷贝把实验文件拷贝d:\ucosexperiment目录下第二部分实验项目说明第一节、实验项目列表表1列出了本指导书提供的所有实验项目。

表1 实验项目列表项目编号实验项目课时数实验性质项目类别实验环境1 多任务程序的建立和运行 4软件验证Windows2 基于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和进程管理 4 综合实验分为两种种类别: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验证实验:本系列实验的基础部分,属于必做内容;●综合设计实验:让使用者在相关的软件环境下实现按实验要求修改相应的软件实现相应的功能。

第二节、实验项目使用建议本实验共提供2个实验项目,可以根据同学个人兴趣和具体的实验情况来进行选择,每一组实验基本涵盖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包括C语言基础、应用程序编程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1、课程设计背景和任务1.1 课程设计背景在电力检修、抢险救灾等户外工作领域,常常需要移动电源为现场电气设备提供电能。

本课程设计即来源于这样的需求背景,以设计一个具有基本功能的移动电源系统为基本目标。

图一所示的是一套功能完善的移动电源系统。

以该系统为例,下对其组成和各模块所涉及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

该移动电源系统以锂电池为储能核心,分为充电部分和放电部分。

充电部分由光伏控制器和市电充电器构成,分别用以解决太阳能电池和市电两种形式的电源对锂电池的充电问题。

光伏控制器涉及到充电时机检测、过充保护及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等技术。

市电充电器涉及到交直流变换、充电保护、快速充电策略等技术。

放电部分由逆变器、直流变换器和SOC 显示器构成,分别用以解决对交流设备供电、直流设备供电和锂电池电量显示的问题。

逆变器和直流变换器都涉及到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高效率的、低成本的、高质量的电能变换技术。

SOC 显示器涉及到对锂电池荷电状态的检测和估计等技术。

此外,该移动电源系统还涉及到控制面板、散热器件和保护装置等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2.2 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参考图一所示的移动电源系统,以完成一个简化的系统为基本要求。

该简化系统由图一中灰色的部分组成,即市电充电器、锂电池和逆变器。

其工作原理是:市电充电器从市电获取交流电能,采用合适的充电策略对锂电池充电;逆变器从锂电池获取直流电能,将其转变为220V 工频交流电。

在完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再对其他部分进一步地学习、研究和实践。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电能变换理论、仿真技术、硬件设计与制作、控制理论和单片机实践等方面进行学习和实践,对其在电源类电子设计的综合能力提升有实际的意义。

2、市电充电器2.1 锂电池的类别及其化学原理锂电池主要分为两类,一次锂电池和可充电锂电池,一次锂电池只是用于某些特殊场合,这里不作特别介绍,可充电锂电池又分为锂离子电池(Li-ion )和锂聚合物电池(Li-polymer )。

这里我们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对可充电锂电池的组成及化学原理作一些介绍。

锂(Li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量最小、电化学当量最小、电极电势最负的金属。

用锂作为负极的锂电池具有开路电压高、比功率高、放电电压平稳、适用范围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早期的锂电池直接在负极中使用金属锂,容易在充电过程中产生锂沉淀和锂结晶,并产生腐蚀现象,大大缩短了电池的循环次数及使用寿命,严重时可造成电池断路甚至爆炸。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发出了锂离子电池。

所谓锂离子电池,是在正极和负极中采用可容纳锂离子的活性材料,使锂离子随着充放电从正极(电池阳极)转移到负极(电池阴极)或者从负极转移到正极。

一般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由碳(C )材料组成,正极由锂金属氧化物(2LiMO )构成,主要的化学反应如下:负极反应式:66LiC C e Li ⇔++-+正极反应式:-+-++⇔xe xLi MO Li LiMO x 2)1(2总反应式:62)1(26xLiC MO Li xC LiMO x +⇔+-对于锂电池,使用不同的活性材料,包括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电池的性能特性也会有区别。

负极材料中,目前常见的有焦碳和石墨。

锂离子电池的额定电压是3.6V (有的公司的产品是3.7V )。

电池充满电时的电压(成为终止充电电压)与电池的负极材料有关。

当负极材料为石墨时,终止充电电压为4.2V ;当负极材料为焦碳时,终止充电电压为4.1V 。

另外,由于焦碳与石墨的内阻不同(焦碳阳极的略大),故其放电曲线也略有差别。

正极材料中,主要以锂金属氧化物为主,目前常用的有锂钴氧化物(2LiCoO ),锂镍氧化物(2LiNiO )、锂锰氧化物(42O LiMn )以及纳米锰氧化物。

锂电池中的电解质材料,通常为锂盐的有机溶液。

目前使用的锂盐主要有4LiClO 、6LiAsF 、6LiPF 等。

2.2 锂电池的性能及特点由于锂电池结构与其它可充电电池不同,反映到电池性能上,其电池电压、充电特性、放电特性以及温度特性也区别于其他可充电电池,因此对锂电池充放电的要求也不同。

这里仍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介绍锂电池的特性以及对锂电池充电必须注意的事项。

电池电压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锂离子电池的单体电压相当于镍镉、镍氢电池的三倍,也就是说,为了得到同样的电池组端电压,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数目只有镍镉、镍氢电池的1/3,大大减少了电池的数目,简化了电池组的设计,增加了整个电池组的稳定性。

表2-1 各种可充电电池电压特性但是锂离子电池对充电终止电压的精度要求很高,误差不能超过额定值的1%。

终止电压过高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寿命,甚至造成过充电现象,对电池造成永久性的损坏;终止电压过低,又会使充电不安全,电池的可用时间变短。

充电电流方面,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率(充电电流)应根据电池生产厂的建议选用。

虽然某些电池充电率可达2C(C为电池的容量),但常用的充电率为0.5~1C。

在采用大电流对锂离子电池充电时,因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会产生热,因此有一定的能量损失,同时必需检测电池温度以防止电池过热损坏或产生爆炸。

此外对锂离子电池充电,若全部采用恒电流充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充电时间,但很难保证电池充满,如果对充电结束控制不当还会造成过充现象。

因此一般来说,对锂离子电池充电并非全部采用恒定电流充电,还有恒压充电,实际充电时间约为2.5小时左右。

放电方面,和充电一样,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一般被限制在2~3C左右。

更大的放电电流会使电池发热严重,对电池的组成物质造成损坏,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同时,由于大电流放电时,电池的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因此电池的放电容量将会降低。

此外,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不同,锂离子电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容易显示剩余电量。

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是随时间徐徐下降的,其放电起始电压为4.1V或4.2V,放电终止电压一般为2.5V(不同厂家的该值有所不同)。

值得提出的是,在电池中没有电池保护器或电子产品中没有电池放电终止电压检测电路时,可能会造成过放电(电池电压低于2.5V),严重时还会造成电池的失效。

完善的充电器必须对过放电的电池进行挽救修复,即在充电前进行预处理。

充电前先检测电池的电压:若电池电压大于2.5V,则按正常方式充电;若电池电压低于2.5V,则用小电流充电,电池电压被充电到2.5V后再按正常方式充电。

通常将这一阶段的充电称为预充电或小电流充电。

电池温度方面,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环境温度范围比较宽,可以达到-20~60℃。

但是环境温度对电池的放电容量有很大影响。

采用0.2C放电速率,当环境温度为25℃,可放出额定容量;当环境温度为-10℃时,电池容量下降约5%;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池容量下降约10%。

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温度一般应该被限制在0~60℃范围。

电池温度过高不仅会损坏电池并可能引起爆炸;温度过低虽不会造成安全方面的问题,但很难将电池充满。

由于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将有一部分热能产生,因此在大电流充电时,需要对电池进行温度检测,并且在超过设定的充电温度时停止充电以保证安全。

锂离子电池以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充电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IC内部由下述几部分组成:包括恒流源(其精度一般为5%左右)及恒压源(0.75%~1%精度);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电池温度检测电路;充电器指示电路(一般用LED来指示);安全定时器电路;基准电压源(高精度)、多个电压比较器及逻辑控制电路、关闭控制电路等。

2.3 充电电池的主要充电方法充电器是充电电池的孪生姐妹。

自从第一个充电电池出现以后,充电器就一直伴随其发展,充电管理成为充电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电池的特性及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充电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充电方式对电池及应用环境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

目前针对各种各样的可充电电池,存在的主要充电方法包括:恒流充电法、恒压充电法、恒压限流充电法、恒流恒压充电法、分级定流充电法、脉冲式充电法、定化学反应状态充电法、变电流间歇/恒压充电法及变电压间歇充电法等。

这些充电方法根据各自特点,被运用在不同充电管理系统中。

(1)恒流充电恒流充电根据其充电电流的大小,又可分为浮充充电(也称涓流充电)、标准充电及快速充电。

该方法在整个充电过程中采用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如图2-1所示),操作简单,易于做到。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对由多个电池串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它可使电池容量落后的电池得到恢复。

但是,由于这种充电方法在整个过程都采用恒定电流,在充电初期电流显得相对较小,充电时间长;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又显得过大,容易造成过充现象。

因此,在国外已较少使用。

图2-1 电池恒流方式充电曲线(2)恒压充电该充电法在整个充电过程中以恒定的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充电初期电流相当大,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流逐渐减小,到充电结束时,只有很小的电流流过(如图2-2所示)。

与恒流充电一样,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做到。

但在电池放电深度过深时,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容易对电池及电路造成损伤。

图2-2 电池恒压方式充电曲线(3)恒压限流充电该方法在恒压充电的基础上,通过在充电设备输出电压与电池之间增加限流元件(一般为电阻)来对充电电流进行调整。

充电初期,充电电流大,电阻上的压降也大,充电设备输出的电压损失也大,充电电流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内。

充电结束时,电流减小,充电设备输出的电压损失也小(如图2-3所示)。

该方法克服了恒压模式下电流过大的缺点。

但由于增加了限流电阻,充电效率降低。

图2-3 电池恒压限流方式充电曲线(4)普通恒流恒压充电(CC/CV)该方法结合恒流充电与恒压充电的特点,在充电初期采用恒定电流对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充电结束电压时,改用恒定电压对电池充电(如图2-4所示)。

这样既克服了恒流模式下结束时容易出现的过充现象,又防止了充电开始时电流过大的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在恒流阶段采用允许的大电流进行充电,缩短充电时间。

图2-4 电池普通恒流恒压方式充电曲线(5) 分级定电流充电法分级定电流充电法与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相似。

它根据电池充电过程中不同充电阶段的特性,将充电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充电电流或电压。

这种充电方法在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的基础上,将充电过程进一步细划,可以达到保护电池和快速充电的目的,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充电方法。

在锂电池充电管理中所采用的三阶段充电法,基本上就是这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的一种变体。

三阶段充电法将锂电池充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电流充电阶段,主要起保护电池的作用;第二阶段为恒流充电阶段,采用固定电流对电池充电以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第三阶段为恒压阶段,主要是保证电池充满及防止过充电(如图2-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