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研究进展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李俊峰;刘丽【摘要】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表现出优良的表面活性和生理特性。
简介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菌及其种类,重点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所产的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The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 with unique chemical structure are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They have excellent surface activity and speci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producing microbles and types of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 were reviewed,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marine microorganisms was mainly introduced,and prospect of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was put forward too.【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产次级代谢产物【作者】李俊峰;刘丽【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5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来的具有表面活性的脂肽类化合物。
这些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两亲性分子结构,同时存在极性亲水的肽键及脂肪烃链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具有特殊的功能。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摘要: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产生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筛选方法Research progress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1. Shao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aoyang422000,China 2. 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China;) ABSTRACT:It has powerful potential to produce bioactive substances from marine microbe owing to the special ocean condition.This artic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marine microbe bioactive substances.KEY WORDS:marine microorganism; bioactive substances; secondary metabolites; method of screening一、前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占有约80%的地球生物。
相比陆地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是地球上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环境。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现在要从陆地微生物找到新的活性物质的几率正逐渐下降,并且开发的重复率几近95%,转向从海洋微生物环境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还有众多类似的现象迫切需要大力开发海洋微生物[1,2]。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909X (2007)01-0055-11收稿日期:2005-03-14作者简介:刘晶晶(1982—),女,浙江衢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刘晶晶,陈全震,曾江宁,高爱根,廖一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摘 要: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往往能产生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活性物质,海洋微生物作为活性物质的新来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综述了近几年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抗心血管病、免疫调节剂、抗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展示出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海洋中图分类号:P 745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尤其是海洋微生物资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海洋微生物为了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往往能产生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另外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来自海洋动植物活性物质的真正生物源是海洋微生物[1]。
可见,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大有前途,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人们已从放线菌、真菌、细菌、微藻等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其它用途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是开发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并在化工、食品以及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现状1.1 抗肿瘤的活性物质目前癌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种类丰富,结构多样,已成为寻找新的抗癌药物的一个最有希望的药源。
有学者预言,最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将来自海洋,而海洋微生物在此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2]。
1.1.1 海洋放线菌海洋放线菌是一类特殊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微生物。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生产具有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的过程。
这种生产方式因其环境友好、可再生和生物降解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工业和科研领域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原理、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原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依赖于某些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的代谢活动。
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如糖脂、脂肽、多糖和蛋白质等。
这些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具有两亲性质,即分子的一部分亲水,另一部分疏水,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水和油的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从而表现出表面活性。
1.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来源进行分类。
常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包括:- 糖脂类:由糖和脂肪酸组成,如鼠李糖脂。
- 脂肽类:由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如表面活性素。
- 多糖类:由多糖和脂肪酸组成,如海藻糖脂。
- 蛋白质类:由氨基酸组成,如蛋白质表面活性剂。
1.2 微生物发酵的条件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需要控制多种条件,包括:- 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能量。
- 氮源:提供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所需的氮。
- 温度: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和酶的活性。
- pH值: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稳定性。
- 氧气供应:某些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有氧代谢。
1.3 发酵过程的优化为了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发酵过程进行优化。
这包括:-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具有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力的菌株。
- 优化培养基成分:调整碳源、氮源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比例。
- 控制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以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
- 采用发酵技术:如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和连续发酵等。
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独特的性质,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产生物活性物质的海洋微生物研究概况
r a c i d A,该化合物表 现出一定 的抗 疟疾 活性 。廖桂芝 等 通过 对南海红树林真菌代谢产物——海洋化合物 S T b进行抗 垂体瘤 活性 的筛选研究表 明,该化合物能够明显抑 制垂体瘤 G H 3细胞
的增殖和 G H的分泌 ,可作为一种 新型抗垂体 瘤药物进 行进一 步研究 。 S u n 等 对海洋 真菌 P e n i c i l l i u m s p .F 2 3— 2代谢 产物 进行 分 离 ,得 到 具 有 抗 氧 化 特 性 的 多 糖 物 质 P S 1—1 ,P S 1—2 和 P S 2—1 ,这些多糖 由甘露糖和葡 萄糖 、半 乳糖组成 ,对 清除 过 氧 化 物 和 羟 基 具 有 明显 的效 果 ,可 能 成 为 新 型 的抗 氧 化 剂 。 肖 永堂等 - , 以小 杆 线 虫 和 卤虫 为 测 试 的靶 标 生 物 ,对 采 集 自浙 江 舟 山海域底泥 、福建省九龙江 口红树林 以及福建省 云霄 县红树 林共 1 8 8株海洋真菌代谢产物进行 活性 研究 ,并筛选 出# 1 6 4菌 株代谢产物具有较强小杆线虫杀虫活性 ,# 1 2 2菌株代谢产物 对 卤虫 显 示 较 强 的麻 痹 效 应 ,同 时 还 筛 选 出# 2 2 9和 # 1 7 0菌 株 代 谢产物具有较强 的乙酰胆碱酯酶 的抑 制活性 ,进一步指 导生 物 农 用 抗 生 素 的研 究 和开 发 。王 幸 等 采 用 溶 剂 提 取 法 ,通 )也成 为社会发 展的必然 趋势 。 海洋微生 物资 源 丰富 、种 类 繁 多 ,独 特 的海 洋 生 态环 境 ( 高温 ,高压 ,低 渗等) 为微 生物 独特的代 谢途径 提供 了可能 ,
从 而 产 生 具 有 较 强 生物 活性 和 结 构 新 颖 的 活 性 物 质 ,相 关 的 研 究成果将为海洋微 生物 药用 资源 、农 用海 洋制剂等 开发利 用提 供科学依据 。骆祝华 等” 从南海 、东 海和黄海 等海域 的海 洋底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及开发的现状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及开发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不断追求和提高,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包括了各种海洋生物所含有的活性化合物和生物分子,这些化合物和分子可以被应用于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般来说,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发掘都需要进行深度的挖掘。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海洋生物进行分离、提取等操作,得到海洋生物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
而这些活性物质可以被进一步应用于各种研究和开发项目中。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的现状。
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主要内容1、海洋生物微生物及其生物化合物的研究对于海洋生物的研究,我们通常首先会想到微生物和生物化合物。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海洋生物微生物进行研究,因为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海洋中进行分解和转化,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此外,海洋中大量的微生物还会分泌出各种活性物质,如抗生素、抗菌素、烷基多糖等,这些成分不仅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被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
2、海洋生物植物的研究除了微生物外,海洋中还存在着各种海洋藻类、贝类、海绵、珊瑚等海洋生物。
对于这些生物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海洋藻类可以被用于生产能源、食品、医药、肥料等各个领域,海洋贝类则可以作为食品、医药原料、建筑材料等进行应用。
而海绵和珊瑚等海洋生物则可以被提取出各种活性分子,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物质,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也变得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3、核酸、蛋白质等活性分子研究除了对于海洋生物的研究外,对于核酸和蛋白质等活性分子的研究也变得愈加重要。
如今,我们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核酸分子,例如转录因子、miRNA、siRNA等分子,这些分子对于海洋环境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海洋生物中可以提取出各种酶类、蛋白质等活性分子,如蛋白酶、化合物酶、线粒体等,这些分子可以被应用于药物开发、生物技术等领域。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随着现代生物学和化学的发展,海洋中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正成为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是指从海洋生物体内或其周围的环境中提取得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随着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体被发现并开发。
自20世纪以来,海洋生物中发现出的抗癌、抗病毒、抗菌、止痛等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已达到上千种,其在药物、食品、化妆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逐年增加。
例如,从海洋生物Whale Shark干鱼皮中发现了一种能促进骨骼生长的生物活性物质,从海蛎壳中提取得到的海藻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还是一种重要的医用、化妆品原料。
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需要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海洋生物的提取难度一般较高,需要克服海水和其他污染物对生物提取过程的干扰,提高提取和分离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对生物物质进行有效的保鲜和储存,以保证其生物活性和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国内外都有相关的海洋药物、食品、化妆品研究和开发领域。
在国外,日本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开发和研究的领先者之一,其开发出的防晒霜、美容及健康食品等产品,已经远销全球。
在国内,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庆市九龙坡区运行精准扶贫“海洋产业扶贫工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了不少积极的进展。
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将在医药、食品、化妆品、饲料等领域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药领域,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可能用于疾病的治疗和诊断,特别是在对抗癌症和其他严重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在美容化妆品领域,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可能用于皮肤保养和护理,其抗氧化和保湿等功能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海洋药物开发中的活性成分的微生物发酵研究
海洋药物开发中的活性成分的微生物发酵研究通过对海洋环境中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开发,海洋药物开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微生物发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药物开发中,这是因为微生物能够产生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人类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海洋药物开发中的活性成分的微生物发酵研究的相关内容。
海洋中的微生物是一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它们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海洋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微生物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技术,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和发酵,可以大规模获得生物活性物质。
因此,微生物发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药物开发中。
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培养条件的优化、代谢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首先,需要从海洋样品中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成分的微生物菌种,这一步骤通常要经过多次筛选和鉴定,确保得到的菌种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生长性能。
接下来,研究人员需要对菌种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包括培养基的配方、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因素的调控,以获得更高产量和更好的活性成分。
同时,为了提高发酵过程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使用一系列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代谢工程、菌株改造等手段。
在成功培养出产生活性成分的微生物菌种后,还需要对其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分液漏斗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
提取后的混合物通常还存在其他杂质,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和纯化手段,如色谱技术、逆流色谱技术、凝胶过滤技术等,得到纯净的活性成分。
这些纯净的活性成分可以进一步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和进一步优化。
海洋药物开发中的微生物发酵研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其中包括微生物菌种库的建设、培养方法的优化、活性成分的纯化等问题。
微生物菌种库的建设是海洋药物开发的基础工作,海洋中的微生物菌种资源非常丰富,但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收集、保存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海洋细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海洋细菌药物研究
1 抗菌活性物质
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物质三类,其 中主要以抗细菌活性物质为主。许多海洋细菌可产生抗生素,包括 链霉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着 色菌属、钦氏菌属及许多未定菌。已报道海洋细菌产生的抗生素有 溴化吡咯、3-氨基-3-脱氧-D-葡萄糖、靛红、对羟苯基乙醇、醌等, 其中有些种类在陆生菌中未见过。
2 抗肿瘤活性物质
海洋细菌是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 集中在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 交替单孢菌属、链霉菌属、钦氏菌属、黄杆菌属和小单孢菌属。但 是,自1966年Burkholder从海洋假单胞菌分离得到具抗癌作用的抗 生素硝吡咯菌素开始,直到上个世纪末人们才对海洋细菌的筛选、 培养及代谢产物的研究重视起来,以期得到新的特效抗癌药物。
(2)海洋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对于海洋细菌中蛋白类活性物 质,比如酶等等,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实现海洋细菌酶的 大量生产,克服海洋细菌培养需要高盐环境、培养液浓度 稀等不足,加速产业化进程; (3)海洋细菌中特定功能基因的研究。比如将海洋细菌酶与陆 地酶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比较和研究,然后通过蛋白质工 程进行酶的分子修饰和改造。 (4)海洋细菌活性物质的人工合成研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 生化技术、医学等多学科的介入和联合重点攻关,海洋细 菌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取得更快的发展。
5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海洋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的代表是二 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海洋细菌中的EPA是磷脂型 的,优于鱼类的中性脂质EPA,没有特殊的鱼腥味,因此从海洋细菌 中获取EPA和PHA具有广阔的应川前景。Rossellor Mora等通过5S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认这些海洋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属于:希瓦 氏菌(Shewcmella)、交替单胞菌、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和 Ferrimonas。其Colwellia和希瓦氏菌被认为是生产PUFA的主要海洋细 菌种属。
海洋微生物的活性研究进展
海洋微生物的活性研究进展
乔苗;王海栋
【期刊名称】《发酵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2(041)003
【摘要】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对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生物保健功能,生物杀虫剂和降解石油功能方面分别进行概述,我国应充分利用国内海洋微生物资源优势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乔苗;王海栋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洋微生物来源的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柏凤月;倪孟祥
2.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李韦霖;徐睿航;张敬燕;张国庚
3.海洋微生物来源的甾体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林啟福;甘春芳;崔建国
4.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J], 文雯;周博;陈胜发
5.海洋微生物源活性产物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进展 [J], 左明星; 许言超; 王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第26卷第8期2009年8月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 urna l o f Shenyang Phar m aceutical U n i v ersityV o l 26 N o 8A ug .2009p 670收稿日期:2008-12-03基金项目:国家 863 科研计划项目(2007AA 09Z413)作者简介:张起辉(1979-),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海洋活性微生物研究,E m ail qi hui79@ho t m a i.l com;裴月湖(1954-),汉族,山西翼城人,教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海洋微生物活性成分研究,T el .024-********,E mail pe i y uehu @v i p 。
文章编号:1006-2858(2009)08-0670-09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张起辉1,王 彦2,裴月湖1(1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2 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79)摘要:目的对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海洋药物开发前景进行预测。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54篇,按照药理活性的不同,综述来自海洋放线菌、海洋真菌及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的结构新颖的活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
结果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含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望开发成抗肿瘤、抗炎等方面的新药。
结论综述了近年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R 94 文献标志码:A1 海洋微生物研究的意义特殊环境之中如高盐、高压、低温、低营养或无光照等,造就了海洋微生物种类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能产生不同于陆栖微生物的活性物质。
在近年的研究中,已有近万种新的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这些海洋天然产物具有抗癌、消炎、抗氧化、细胞毒、免疫调节等活性,已成为当今世界药物研发的热点,有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或已进入临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海洋微⽣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海洋微⽣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展翔天;张春光;司玫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药物》
【年(卷),期】2002(021)002
【摘要】海洋微⽣物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代谢⽅式、产⽣的活性物质化学结构丰富多样、分⼦结构独特新颖.具有极⼤的药⽤潜⼒.从海洋微⽣物中寻找⽣物活性物质并开发研究特效药物是前途⼴阔,易获重⼤科研成果的新领域.近年来有关海洋微⽣物的报道已不断出现,从研究⽅法、基础理论到⽣产应⽤等各⽅⾯都有⼴泛的研究,现将有关海洋微⽣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后.
【总页数】9页(44-52)
【关键词】海洋微⽣物;活性物质
【作者】展翔天;张春光;司玫
【作者单位】⼭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东,青岛,266003;天津天⼠⼒联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000;青岛国风集团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东,青岛,266071
【正⽂语种】中⽂
【中图分类】R931.74
【相关⽂献】
1.海洋微⽣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C], 刘志鸿; 牟海津
2.海洋微⽣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J], 李韦霖; 徐睿航; 张敬燕; 张国庚
3.海洋微⽣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J], 胡少伟; 肖娜; 张明宇
4.江蓠及其共附微⽣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李云冰; 张付云; 李妍; 杨阳;。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一、本文概述海洋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且最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微生物在海洋这个极端而多变的环境中,发展出了独特的生存策略和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药物来源、生物材料以及环保技术的可能性。
本文《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海洋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其种类、产生机制、生态功能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我们将从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出发,阐述其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进一步解析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并探讨其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我们也将讨论当前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海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及特点海洋微生物,作为地球上生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环境及特点具有独特性。
海洋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从深海黑暗的高压环境到浅海光照充足的低盐环境等各种生态位。
这种环境的多样性为海洋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同时也要求它们必须具备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海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具有显著的高盐度特点。
与陆地微生物相比,海洋微生物必须适应高盐度的环境压力,这要求它们的细胞膜和内部结构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海洋微生物还必须应对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温度变化、压力变化等多种环境压力。
这些压力使得海洋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策略和生理机制。
海洋微生物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的多样性。
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种类,这些微生物在代谢途径、生理功能和生态角色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例如,一些海洋微生物能够产生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医药、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第5卷 第2期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5 N o.2 2000年6月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Jun.2000 [文章编号]1007-7405(2000)02-0080-07・综 述・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李利君,蔡慧农,苏文金(集美大学食品工程系、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21)[摘要]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包括新型抗生素、抗癌药物、不饱和脂肪酸、酶、酶抑制剂、维生素、毒素等,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能力与培养条件紧密相关.已有结果说明海洋微生物可产生大量不同于陆生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是重要的海洋药物资源.[关键词]海洋药物;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资源[中图分类号]Q178[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发源地,其生物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海洋环境条件恶劣,具有高盐、高压、低温、低照、寡营养等特点,为了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海洋生物产生了与陆地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和机体防御系统,因此在海洋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特异、新颖、多种多样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肿瘤化合物、肿瘤促进剂、抗炎症/过敏化合物、抗菌、抗病毒化合物、生物毒素、抗寄生虫化合物、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其中相当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是陆地生物所没有的[1,2].这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种类繁多、结构特异及活性强等特点,再加上目前陆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发现新的代谢物的可能性日趋减少,带来了对新的生物来源的强烈需求,有关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重视.随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不断加强,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开发也受到世界瞩目.海洋微生物有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目前发现的许多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都分离自海洋微生物,并且发现以前有些被认为是海洋动植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实际上是由与动植物宿主共生的微生物所产生[3].因此,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成为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1 海洋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种类目前,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海洋微生物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分离自海洋环境,其正常生 [收稿日期]1999-12-28[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F99032).[作者简介]李利君(1973-),女,助教,硕士,从事生物技术研究.长需要海水,并可在寡营养、低温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可视为严格的海洋微生物.然而,有些分离自海洋的微生物,其生长不一定需要海水,但可产生不同于陆地微生物的代谢物(如溴代化合物抗生素)或拥有某些特殊的生理性质(如盐耐受性、液化琼脂等),也被视为海洋微生物[4].虽然海洋微生物所处环境(高盐、高压、低温、低照)具有特殊性,但其种类却包括几乎所有的微生物类型(见表1)[5].这些微生物中不仅包括海洋中生物起源的种类,而且有陆地起源后流入海洋中并适应了的微生物种类.前者因海洋环境的独特而具有特殊的生理性状和遗传背景,后者则因发生了生理上和代谢系统的适应,形成了与陆地微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摘要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意义深远,而且受到各个领域的普遍关注,包括化学研究领域、生物制药研究领域、海洋污染物生物降解领域、海水养殖领域等方面。
本文主要论述了几种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研究方法;生物活性;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51-0203-01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也逐渐匮乏,陆地上的资源毕竟有限,所以研究海洋资源势在必行,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海洋环境有着同陆地环境截然不同的多样性,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海洋微生物可以作为活性物质的新来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1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研究方法狭义上的海洋微生物就是海洋细菌。
人类最早开始研究海洋细菌是在1838年。
后发现海洋微生物有杀菌的作用,有些海洋微生物具有降解环境污染物,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还有的微生物可导致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海洋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处的特性。
目前研究海洋微生物的主要方法是活性物质的分离筛选法。
这种方法又包括高通量筛选、BIA筛选法等。
高通量筛选法比较适合海洋微生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
在选择研究方法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海洋微生物的来源和种类的不同,以及不同微生物生长环境的不同。
具有特殊活性的微生物采自海洋不同的区域,通常是在大量的微生物菌株样品中筛选出需要活性物质,在这一过程中通常自动化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或者快速分子筛选法,以便提高筛选工作的效率,同时又能保证质量。
这种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甚广。
美国和日本的公司都曾利用此方法培养和找到了很多能够用于制造药物的活性物质,并有效运用到了实践中去。
我国也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利用此方法开展了多项活性菌株的分级组合筛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实践还发现如果将机制单一的活性筛选模型与简易初筛模型综合使用来进行活性菌株的分级组合筛选,研究成本更加低廉,工作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而且实际利用价值也非常可观。
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表 1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分 类
分 类
常 见 类 型
糖 脂
鼠李 糖脂 、海 藻糖 脂 、槐 糖 脂 、海 藻 糖 霉 菌 酸 酯
脂 肽 和 脂 蛋 白 环脂肽 、脂氨基酸
脂 肪 酸 和 磷 脂 磷脂酰乙醇胺 脂多糖复合 物 、脂 砸多糖 、多糖 一蛋
聚合 物 白质 一脂 复 合 物 、蛋 白质 一多糖 复 合 物
生物 表 面 活性 剂 的制 备 可 采 用 合 成 法 或 者 提 取法 ,其 中合 成 法 又 可 分 为 全 微 生 物 细 胞 代 谢 法 和酶催 化 合 成 法 。 与 酶 催 化 法 相 比 ,全 微 生 物 发 酵法 的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具 有 种 类 多 、原 料 广 、工 艺简 单 的优 点 , 目前 关 于 微 生物 发 酵 生 产 生 物表
2 微 生 物 发 酵 生 产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研 究进展
为 了解 决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工 业 化 生 产 的 高 成 本 、低 产 量 的 限 制 因素 ,研 究 人 员 采 取 了各 种 措 施 :筛 选 高产 菌 株 、优 化 发 酵 条 件 、优 化 产 物 分 离提纯 方 法 及 添加 促 产 因子 。 虽 然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全 胞 表 面 细胞膜组分 、全细胞
面活性 剂 的研 究 很 多 ,包 括 在 不 同 条 件 下 高产 生 物表 面活 性 剂 微 生 物 的 筛 选 ,发 酵 条 件 的优 化 以 及 产物 分 离 鉴 定 等 ,然 而 微 生 物 法 发 酵 合 成 表 面 活性剂 还 停 留在 实 验 室 研 究 ,未 能 真 正 实 现 大 规 模 工业 化 生产 ,主 要原 因是 高成 本 和低产 量 。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生物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 的不断增强 ,找寻更高效的抗生素类物
2.1 抗肿 瘤 活 性 物 质
质将 会 成 为人类 治 愈 细菌 性疾 病 的关 键 。
海 洋 放 线 菌 和 许 多 属 的 海 洋 真 菌 是 抗 肿 瘤 活 性 物 质 的 重
要 来 源。K.Custafson等 从 海 洋 细 菌 中 分 离 到 大 环 内酯 类 化 合 3 未 来展 望
物 MacroLactlns;TspMas等 在 某 珊 瑚 Pacifigugia sp.表 面 得 到 的
性 ,可用 于药 物 的新 来 源在 医 学领 域 有重 大 意 义。
2.3 毒 素
1 海 洋 微 生 物 研究 概 况
Neosumgatoxin及 trosurugatoxin是 在 一 种 可 食 性 动 物 Babylonia
海洋 微 生 物 活性 物 质 的种 类 繁 多 而 且 作 用 巨大 ,对 海 洋 中物 japonica体内发现的最早毒素。研究表明 ,分离于 Babylonia iaponica 质 循 环 、营养 盐 更新 、环境 净 化及 生 态平 衡具 有 重要 的 作用 ,且 目 消 化 腺 中 的 一 种 棒 杆 菌 Corynerorm bacter ium可 产 生 Neosumgatoxin 前世界范围内人类已从海洋微生物 、海洋动植物中得到超过万余种 和 Prosumgatoxin。Yasumato等人分别在分离 自红色钙藻 Jania sp.的 的新型化合物 。通常情况下 ,将分离 自海洋生存环境 ,海水为正常 pseudomona sp.和分离 白蟹 Atergatis flofidus的 Vibrio sp.的培养物中 生长前提条件且可以在低温 、高压 、局部高温等条件下生长的微生 发现 了海豚毒素和 tetrototoxin frrx)。Satitoxin(STX)是在一种 海洋 物定义为海洋微生物。除了生存在水体及海底沉积层的微生物外, 甲藻 Pmtogonyanlas tamarensis中发现的具有麻痹 l生的水生动物毒素 , 还有很多的是与其他的海洋生物处于共生 、附生等关系 ,海洋微生 研 究 表 明 ,Satitoxin实 际 上 是 南与 Protogonyanlastamarcnsis共 附 生 物的特异性 、多样性 、易于发酵培养等优点使其成为今后海洋微生 的海 洋 Moraxella sp.所 产生 。
利用海水发酵生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利用海水发酵生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苗丽平;张祥胜;周冲;张飞;柴欣悦【期刊名称】《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4【摘要】本文用实验室现有菌株Y17,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发酵,并利用废弃的油脂作为碳源。
通过测定发酵液的表面张力、排油圈、鼠李糖脂含量,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探究产表面活性剂培养基的盐度对产表活性能的影响以及海水发酵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和结构的影响。
结果显示,盐度梯度和发酵产量呈负相关,在发酵产量上海水发酵培养基优于近似盐度的合成培养基,利用陈家港海水进行发酵后的发酵液中鼠李糖脂产量为17.33 g/L,接近0.5%NaCl浓度下的发酵产量20.5 g/L,但成本却比合成培养基低的多。
同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海水发酵的产物是鼠李糖脂。
实验证明海水发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本研究为进行海水发酵及其在沿海地区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5页(P26-30)【作者】苗丽平;张祥胜;周冲;张飞;柴欣悦【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5【相关文献】1.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J], 黄毅梅;邓丰;李静2.利用海水发酵生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J], 苗丽平;张祥胜;周冲;张飞;柴欣悦3.低成本原料发酵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特性研究 [J], 李慧娟;丁瑞;孙云鹏;朱孔福;薛晋;刘红艺;李誉琦4.利用短小芽孢杆菌发酵玉米秸秆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J], 刘善斌5.新组合菌系SCB329-SCB933利用L-山梨糖发酵生产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的研究Ⅱ.利用L-山梨糖批加技术实现高糖发酵 [J], 任双喜;何建明;宋祺;叶晴;郭新友;陈策实;尹光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研究进展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两性分子的表面活性物质。
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微生物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拥有生物降解、环境友好、耐极端环境和低毒性等特点。
本文综述了海洋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源、发酵机理、发酵条件和产物分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其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产生的一些具有一定表/界面活性,集亲水基和疏水基结构于一分子内部的两亲性化合物,称为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s)[1]。
它们的分子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疏油亲水的极性基团,如单糖、聚糖、磷酸基等;另一部分是由疏水亲油的碳氢链组成的非极性基团,如饱和或非饱和的脂肪醇及脂肪酸等。
和传统的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因合成过程及原料简单在成本上占优势,而且在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活性、界面活性和破乳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2]。
此外,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具有无毒、能生物降解等优点[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这些特性尤其适合于石油工业和环境工程,如石油的生物降粘、提高原油采收率、重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
另外,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天然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医药和农业等工业方面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表面活性剂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有可能成为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或升级换代品[4]。
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水域、地下水、土壤、沉积物、淤泥及一些极端环境中(高盐地、储油库等)。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使得海洋微生物成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来源[5]。
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来源的海洋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糖脂类、脂肽和脂蛋白类、磷脂和脂肪酸类、聚合表面活性剂类和微粒表面活性剂类等五大类。
1.1糖脂类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研究得最多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主要由糖基连结长链脂肪酸或羟基脂肪酸[6]。
糖脂按分子中亲水部分所含糖营的个数分为单糖脂、双糖脂、多糖脂等。
在糖脂中,人们最熟悉的是鼠李糖脂、海藻糖脂和槐糖脂[1]。
生产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海洋微生物有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节杆菌(Arthrobacter)、食烷菌(Alcanivorax borkumensis)、红球菌(Rhodococcus)、盐单胞菌(Halomonas)及未鉴别的海洋细菌MM1[5](表1)。
表1 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及其产物活性生产菌名称产物特性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抑制微鞭毛虫和微藻的生长节杆菌(Arthrobacter)表面活性剂活性、乳化食烷菌(Alcanivorax borkumensis)表面活性剂活性红球菌(Rhodococcus) 增强对多环芳烃的溶解度盐单胞菌(Halomonas) 乳化未鉴别的海洋细菌MM1 表面活性剂活性1.2脂肽类脂肽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公认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最好的一类小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是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代谢物,它的亲水基为多肽,疏水基为长链脂肪酸,两者以酰胺键和内酯键相连[3]。
一种脂肽往往是多种异构单体组成的混合体,由于脂肽中的脂肪酸链长和支链数量以及氨基酸的组成具有多变性,致使脂肤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繁多。
具有代表性的脂肽有surfactin、lichenysin、fengycin、iturin、mycosubtilin及bacillomycin 等。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依照结构分为线性和环状两类,线性脂肤是短或者氨基酸通过酞胺键与脂肪酸相连,环状脂肤除此之外脂肪酸分子通过一个内脂键链接到亲水的肤的另一端从而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大多的脂肤具有抗菌活性,例如surfactin具有明显的抗细菌活性;fengycin有抗丝状真菌和抑制磷脂酶A2芳化酶活性的能力。
迄今为止,关于脂肤抗菌活性及生理作用已有很多报道[7]。
生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海洋微生物有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及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5](表2)。
表2脂肽类表面活性剂生产菌及其产物活性生产菌名称产物特性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抗菌活性、无溶血活性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抗菌活性、表面活性剂活性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乳化1.3磷脂和脂肪酸类有些微生物在以疏水性物质(如烷烃、PAHS)为碳源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和磷脂类表面活性剂[7]。
磷脂由亲水的磷酸基和亲油的烷基构成,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磷脂广泛分布于动物肝脏、脑和神经细胞中以及植物种子里,是细胞的必要组成成分。
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的一些细菌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分泌磷脂。
脂肪酸和中性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梭酸基为亲水基,包括甘油酯、脂肪酸、脂肪醇等。
此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中较为常见的是脂肪酸单甘油酯。
华兆哲等在研究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riea WSH112)时发现,CandidaAntarctiea WSHllZ在以烷烃为碳源时可产生甘油酯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将水的表面张力降到38mN/m[8]。
Maneerat等[9]报道了Myroides SM1菌株能生产均有表面活性的胆汁酸。
此外,M.odoratus JCM7458 和M.odoramitimus JCM7460也能生产此类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5]。
1.4 聚合表面活性剂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RAG1能产生一种有效的聚阴离子杂多糖,是水中烃类非常有效的乳化剂;Nayon-venezia等从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KA-53分离出了一种含丙氨酸的阴离子杂多糖蛋白生物表面活性剂;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在汽油上生长时可产生一种生物乳化剂,它由50%的碳水化合物、19.6%的蛋白质和10%的脂组成。
Satpute S K[5]等综述了生产聚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海洋微生物种类(表3)表3脂肽类表面活性剂生产菌及其产物活性生产菌名称产物特性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RAG1乳化醋酸钙不动杆菌(A.calcoaceticus)A2分散醋酸钙不动杆菌(A.calcoaceticus)BD4乳化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表面活性剂活性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autica)乳化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与碳源有关链霉菌(Streptomyces)乳化、降低表面张力盐单胞菌(Halomonas)乳化耶罗维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NCIM 3589乳化耶罗维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IMUFRJ 50682乳化2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评价2.1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评价方式评价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有以下两种方式[10]:(1)空气/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和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蒸馏水的空气/水表面张力大约是72 mN/m,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化学合成的或微生物的)会把此值降到30~40 mN/m。
不同种类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有所差异。
(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效率——临界胶束浓度CMC (CriticalM icelle Concentration)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后,活性剂分子形成球状、层状、棒状的聚集体,它们的亲油基团彼此靠在一起,而亲水基团向外亲向水相,这样的聚集体叫做胶束。
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表面活性剂浓度叫做临界胶束浓度。
CMC越低,说明表面活性越高。
2.2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定性分析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排油圈法、血平板法、液滴坍塌法[10]。
(1)排油圈法排油圈法是定性分析表面活性剂活性的主要方法之一。
以液体石蜡为例,取一直径12cm的培养皿,在其中加入60mL水和8mL液体石蜡。
液体石蜡在水面形成油膜,在油膜中心加入1mL的发酵液,由于表面活性活性剂分子亲水、亲油基团的定向排布,中间的液体石蜡被挤向四周形成排油圈。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越强,形成的圆圈的直径也就越大,通过排油圈直径的大小来衡量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表面活性,定性地得到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2)血平板法羊血红细胞的溶解是一种简单容易的衡量表面活性剂活性的方法。
是否具有溶血圈来判断该菌种是否可以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溶血圈的大小代表了菌种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能力。
因为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有很强的抗菌溶菌作用,它可以将血琼脂平板上的血细胞水解,使菌落的周围产生明显的透明环。
尽管如此,这种方法存在着缺陷,如果血平板制作不好不易出现溶血圈。
另外,该方法不能用于衡量依赖烃类物质的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因为烃类物质能与血红细胞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而且溶血性可能与微生物存在溶血酶有关,而不能确定是否是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效果。
(3)液滴坍塌法该法是利用96孔板盖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进行定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当一个水滴加到疏水剂的表面时,如果水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其表面张力或疏水平面和水滴之间的界面张力就会降低,这样就导致了水滴在疏水表面扩散,使液滴坍塌失去球状。
样品液滴在孔中坍塌扩散的直径大小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成正比,直径的大小反应出样品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
由此,我们可以定性地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张力。
2.3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定量分析这主要是指其表、界面张力的测定。
表、界面张力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如毛细管上升法、滴重法、最大气泡法、Du Nouy脱环法、Wilhelm吊片法、振荡射流法、旋滴法、滴外形法。
各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如毛细管上升法只能测定表面张力,DuNouy脱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时误差很大。
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张力的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DuNouy脱环法也就是吊环法。
吊环法是将吊环浸入溶液中,然后缓缓将吊环拉出溶液,在快要离开溶液表面时,溶液在吊环的金属环上形成一层薄膜,随着吊环被拉出液面,溶液的表面张力将阻止吊环被拉出,当液膜破裂时,吊环的拉力将达到最大值,自动界面张力仪将记录这个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