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基本情况
关于辽源市耕地质量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田面积 ,土壤 不 良理 化 性状 得 到 了进 一 步 改善 ,耕 地 质量 得 到 了 提 升 ,粮 食 安全 得 到 了保 证 ,农 业生 产 后劲 得 到 了加 强 ,广 大 农 民得 到 了实 惠。
3耕地质量建设
市 、 县 区、 乡镇 三级 农 业技 术 推广 部 门非 常重 视 现有 耕 地质 量 建设 工 作 。针 对我 市 中低 产 田类型 多 、分 布 广 、面 积大 、改 良
(. 辽 源市龙 山 区农 业技 术推广 总站 ;2 1 .辽 源市 农业技 术推 广 总站 ;3 辽源 市西安 区灯 塔镇 农业 技术推 广 站 ,吉林 辽 源 16 0 ) . 3 20
摘要 :开展耕地质量基本情况的调 查,是制 定相 关耕地质量保护 的法律、法规 、规章或规 范性文件 等主要依据 ,是提 高耕地质
1耕地质 量监督
从 目前 来 看 ,我 市各 级政 府 对耕 地 质量 监 督工 作 十分 重 视 ,
尤 其 是 农 业 部 门更 加 重 视 耕 地 质 量 监 督 工 作 ,且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难 、周 期 长和 见 效慢 等 特 点 ,每 年有 计划 、有 组织 、有步 骤 地对 效 。在 2 0 年 6 , 由 建设 单 位 市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总站 申报 的 “ 06 月 沃 中低 产 田实施 改 良培 肥 。 改 良培 肥重 点放 在 砂 土地 土 壤 、坡 耕瘠 土 ” 工程 吉 林 省 辽 源 市 耕 地 质 量 监 测 区域 站 项 目可 行 性 研 究报 薄 地土 壤 、低 洼 易 涝地 土 壤及 酸 性冷 浆地 土 壤 等 四种 类 型 的中低 告 ,现 已上 报 到 国家 农业 部 。此项 目宗 旨是 检 验检 测 土壤 水 土流 产 田;改 良培肥 方法 是 加 大农 肥 用量 、实施 根 茬 ( 秆 )还 田、 秸 失 、土壤 肥 力 下 降和 土壤 遭 受 污染 情 况 ,研 究探 讨 改 良土 壤 培肥 推 广测 土 施肥 、及 时深 松 土壤 、 采用 客 土 改 良、施 用 特殊 肥 料 等 地 力 的最佳 途径 ,提 供 耕地质 量监 督科 学依 据 。 些有 益 于 改 良土壤 培 肥地 力 方 面 的农 业 实用 技术 ;改 良培 肥 面 积 平均 每 年在 3 万 亩左 右 ;改 良培肥 效 果达 到 了中低 产 田面 积 逐 O 2耕地质 量保护 年 减 小 ,高 产 田面 积 逐 渐 扩 大 ,不 良土 壤 理 化 性 状 得 到 初 步 缓 我 市农 业 部 门在 耕地 质量 保 护 方面 , 做 了大量 实 实在 在 的工 解 : 另外 , 农业 科技 人 员对 参 与 改 良培肥 中低 产 田的 乡镇 广 大 农 作 ,使得 土 壤 肥 力逐 渐提 高、 水土 流 失得 到 缓解 、土壤 肥 力 监测 民、基 层 干 部 、科技 示 范 户 、种 田大 户 、农 村 经济 专 业合 作 组 织 点初 步 形成 、 保护 耕 地质 量 方 面 的一 些农 业 实 用技 术在 全 市 大面 成 员进 行 技 术培 训 。培 训 方式 主 要是 土肥 科 技 人员 讲 课 、发 技 术 积 推广 。重 点体 现 以下 三方面 : 资料 、现 场技 术指 导 、召开 典型经 验介 绍会 或现 场会 等 。 2 1 实 施有 机肥 补 贴 . 在 2 0 年 实施 有机 肥 直 补 首 先 在 东 丰 县 进 行 试 点 ,2 1 年 4耕地质量管理 09 OO 在 东 辽 县 、龙 山和 西 安两 区逐渐 铺 开 。 实施 有机 肥 补贴 的 目的是 农 业 技术 推 广部 门在 耕 地质 量 管理 方 面 ,着重 对 广 大农 民使 开发 现有 的有 机肥 源 ,扶 持 商 品有 机 肥 生产 企业 ,鼓励 广 大 农 民 用 的农 业 投入 品加 以 引导 ,提 倡 使用 有利 于 改 良土 壤 培肥 地 力 的 使 用 优质 有 机 肥 ,保 护耕 地 质 量 ,提 高土 壤 肥 力 ,改善 农 产 品 品 农业 投入 品 ,杜绝 使用 破坏 土壤 降低肥 力 的农业 投入 品 。 质 ,避 免耕 地 质量 下 降 。具 体 实施 办 法是 要 求有 机 肥 中有 机质 含 4 1肥 料 . 量 在 1% 0 以上 ,每亩 施肥 量 达到 2 立方 米 以上 ( 2 含 立方 米) ,直 补 资 在 有机 肥 料 选择 上 ,重 点选 择 腐 熟完 全彻 底 、速 效养 分 含量 金 l 元 ,农 民购 买商 品有 机 肥 ,凭 正 式发 票 也 可领 取直 补 资金 , 0 较 高 、有机 质 含 量在 1% 0 以上 、有 害物 质 ( 、铅 、铬 等重 金 属和 汞 直 补 资金 发 放 由 当地 的农 业 主 管部 门或农 业 技术 推 广 总站 负 责 , 大肠 杆 菌) 量不 超标 的有 机肥 料 ;禁止 使 用 由城市 、 医院 、工业 含 有 机肥 质量 、数 量 的监 督管理 由土 肥科 技人 员负 责 。 区等 处 排 放 的有 害垃 圾 、污 泥 、 污水 等物 料 制 成 的诸 种有 机 肥 料 2 2 建立 肥 力监 测 点 . 或有 机一 无机 复合 ( )肥 料 。在无 机肥 料 选择 上 ,着重 选用 养 分 混 市农 业 技术 推 广 总站 拟在 东 辽和 东 丰两 县 及龙 山和 西 安两 区 含量 高 且 全面 、 有害 物 质含 量 低 、对 土壤 理 化 性质 产 生 负面 影 响 组 建 地力 长 期 定位 监 测点 ,总计 1 个 点 ,其 中 东辽 和东 丰 两县 各 较小 的化 肥 ;杜绝 使用 硝铵类 化肥 。 O 有 3 、龙 山 区有2 、民营 经济 开发 区 和西 安区 各有 1 。具 体有 42 农 药 点 点 点 . 东 辽 县建 安 镇 安 山村 、云 顶 镇湾 河 村 、安 恕镇 黄 羊 村 ,东 丰县 大 由于 农 药 易在 土 壤 中残 留 , 易造 成 土 壤 污 染 , 为此 ,农 业 阳 镇 六家 村 、三 合 镇 蚂蚁 村 、 二龙 山乡 屯基村 ,龙 山 区寿 山镇 大 科技 人 员 大力 推 广使 用低 毒 、低残 留、 高效 农 药 ,坚 决取 缔 目前 寿 村 、工 农 乡前 进 村 ,西 安 区灯 塔 镇 富强 村 , 民营 经济 开 发 区友 国家 三 令 五 申禁 止使 用 的农 药 , 譬如 六六 六 、 滴滴 涕 、毒 杀 芬 、 谊村 ;总面 积3 亩 ,平 均每 个监 测 点3 ;监 测项 目为土壤 肥 力 、 O 亩 二溴 乙烷 、 除草 醚 、狄 氏剂 、汞 制剂 、砷 铅 类 、敌 枯 双 、氟 乙 酰 水土 流 失 、养分 动态平 衡 、土壤 受 污染程 度等 。 胺 、毒 鼠强 、氟 乙酸 钠 、毒 鼠硅 等一 类 的农 药 。另 外 ,在 综 合 防 2 3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 治 植 物 病 虫 鼠草 害 时 ,提 倡 “ 先 三 后 ” 的 防 治方 法 , 即先 预 三 近 些 年 ,辽 源 市农 业 技术 推广 部 门一 直 把推 广 农业 实 用技 术 防 ,后 用 药 ;先 选择物 理 防治 或 生物 防 治 的方 法 ,后 选用 化 学 防 和保 护 耕 地 质量 紧 密地 捆 绑在 一 起 , 并取 得 了 明显 效果 。每年 在 治 的方法 ;先选 用 绿色 农药 ,后选 择常 规农 药 。
关于吉林省农业保险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吉林省农业保险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吉林省农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旨在保护农民免受农业风险的损害。
本文将对吉林省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一、吉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吉林省农业保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以农业自然灾害为主要风险,由政府补贴农民购买保险。
经过多年的发展,吉林省农业保险不断完善,涵盖范围也不断扩大,包括农田水灾、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低温冻害等多种农业风险。
二、保费和保障范围吉林省农业保险的保费根据不同作物、区域和种植面积等因素来定。
保费由农民和政府共同承担,其中政府补贴占比较大。
保障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大棚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等。
三、农业保险的补贴政策吉林省政府为了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
首先,对于农民购买保险的保费,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补贴。
其次,政府还提供农业产业基金,用于支持农业保险的运营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给予其一定的扶持。
四、农民参保意愿和保险购买率在吉林省农民中,参与农业保险的意愿不断增加。
农民认识到农业风险对他们的影响,希望通过农业保险来减少风险。
根据数据统计,吉林省农民的保险购买率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尽管吉林省农业保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保费的商业化定价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使保费更加合理。
其次,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另外,农业保险的赔付效率也需要提高,争取在短时间内给农民快速赔付。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吉林省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保费补贴比例,并完善保险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赔付效率。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保意愿。
综上所述,吉林省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利益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仍需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险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的保险参与率和保险赔付效率,以更好地保护农民免受农业风险的侵害。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第一部分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 (2)第二部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第三部分转型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8)第四部分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11)第五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5)第六部分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18)第七部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1)第八部分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24)第一部分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吉林省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经济总量与增速截至 2020 年,吉林省的 GDP 总量为 1.5 万亿元,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 16 位。
虽然吉林省的经济总量较大,但其增速相对较慢。
2019年,吉林省的 GDP 增速仅为 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吉林省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产业结构吉林省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和服务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其中,工业是吉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 GDP 的比重超过 40%。
汽车制造业、石化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是吉林省的重点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和加工也是其重要的产业之一。
农业方面,吉林省的农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约为 7%。
吉林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和大豆等。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服务业方面,吉林省的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约为 53%。
其中,金融、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是吉林省的主要服务业领域。
然而,与其他地区相比,吉林省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和科技等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
行政与法爭村振兴■罐略2019年第11期实施乡村报兴战略甫最下解决吉林省“三欽'问題的跄径探析□杨朝丹[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吉林长春7300/2]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当前,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在解决“三农”问题进程中尚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増收难,资金匱乏、无力支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总体素质低下,农业科技创新不足、贡献率低等诸多困境。
应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从优化产业结构、创靳投融资机制、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多措并举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入手,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最终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9)11-0104-07收稿日期:2019-10-11作者简介:杨朝丹(7987—),女,吉林集安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项目基金:本文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一般课题"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gz07o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一)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新政策新机遇中国是人口大国,以往针对“三农”问题出台的政策更加注重于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供给。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踏查吉林市农业受灾情况并接受国内主要媒体记者集体采访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踏查吉林市农业受灾情况 并接受国内主要媒体记者集体采访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 波在 吉林市政府副 市长仇福华 、市物 价局局长朱克娜 、 市农委副主任 朱文 彬 、 吉县副县长付彦平 永 等领导陪同下 ,踏查吉林市 部分 乡镇农业 受灾情况并接受 国 的集体采访 。于文 波副主任向媒体记者 简要介绍 了今 年我 省
9月 2 0日, 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作会议在长春市召开 。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 , 结 总 交流经验 , 安排部署工作 , 明确 目标任 务 产业 , 长期以来 , 特别 是近年 来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人参产业的发展 , 各相关部门密切配 合 , 了大量工作 , 得了积极的成效 。今年 省委省政 府把加 做 取
合吉林实 际 , 具有前暗I 指导 睦和可行性 。同时 , 生、 对有关指标
体系、数据 蔺戈 省现代农业 发展 的基本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
很好 的意见和建议 。
原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孙 立诚教授 、吉林省农业 科技学
于强副主任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 并表示 院院长栾立明教授 、 省委财经办王 占学副 主任 、 农大农学 吉林 院院长王丕武教授、 吉林省农科院环资中心博士李刚研究员、 会后省农委将对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疏理和总结 , 加强与 省土肥站站长杨大成研究员、省种子总站站长丁万志研究员 相关部I ]的工作对接与协调 , 修改好和完 善好规划 。 ( 农 委 发展 计 划 处 供 稿 ) 省 以及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 站长 梁志 业研究 员等农业专 家应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 产的基本情况 、 全省农业受灾情况 , 重 点介绍了 当前我省粮 食作物 良好的长势情况 ,今 年后期如果 没有重大 自然灾害 , 全省粮食生产一定能够取得好收成 。于文 波副主任的介绍使在场 的媒体记者和 国家发改委价格 司有 关 领导较为振奋 , 他们表示吉林省作 为全 国粮食主产省份 , 年 今 粮食生 产在受灾之 年仍将取 得好收 成对于稳 定粮食价格 , 抑 制通货膨胀预期具有积极意 义 , 要进一 步加 大力度 , 积极宣传 推介吉林省粮食生产对于稳 定粮价的利好信息 ,引导社会各
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及建议
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及建议白城市位于吉林省东北部,是一个农业大市。
该市的种植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白城市种植业的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白城市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和蔬菜等。
在种植业的结构中,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并且占据了大部分的耕地面积。
这主要是因为小麦和玉米在该地区的适宜性较好,农民也习惯种植这些作物。
白城市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也适合种植蔬菜,所以蔬菜的种植面积也相对较大。
在白城市的种植业中存在一些问题。
种植业结构过于单一,过于依赖小麦和玉米。
这种单一的结构使得农民面临着较高的风险,一旦小麦或玉米市场出现波动,农民的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种植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也会导致土地的过度开垦,加剧了土地退化的现象。
白城市的种植业发展缺乏科学技术和管理的支持。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没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业的管理也存在问题,缺乏专业的农业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白城市应该调整种植业的结构,减少对小麦和玉米的依赖。
可以通过引进其他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如油菜、大豆等,来增加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
多样化的种植结构不仅可以降低农民的风险,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白城市应该加强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和管理。
可以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和农业大学的教授来开展培训活动,向农民介绍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来提供农作物种植的指导和管理支持。
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
可以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管理。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补贴政策和价格保护政策,来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白城市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吉林市市情
吉林市市情一、吉林市的基本情况吉林市坐落在长白山麓、松花江畔,是我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
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城区人口200万,辖4区5县(市)、2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开发区。
(一)吉林市是一座适宜人居的城市自然条件优越。
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之城”。
松花江呈反“S”型穿城而过,俨然一幅天然的太极图形;城外四面环山,“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犹如四神拱卫。
回转的江水和环绕的群山,赋予吉林市“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
生态环境优良。
吉林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城区大气质量良好,全年好于二级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320天以上;水质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松花江两岸百里“清水绿带”精品工程,构筑了著名的城市生态走廊和天然氧吧。
良好的城乡生态体系,为这座城市赢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文化底蕴深厚。
吉林市是我国史前文化发源地和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高句丽古城遗址、乌拉古城、吉林文庙、北山古庙群等文物古迹。
吉林市巨商牛子厚创办的喜(富)连城社,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名家,享有“中国京剧第二故乡”的美誉。
吉林市歌舞团从1997年起连年荣登央视春晚舞台、“吉林市电视剧现象”、松花湖浪木根雕等文化品牌,成为吉林市流动的城市名片,展示着充满生机的现代文明。
旅游资源丰富。
吉林市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赏红叶、冬戏冰雪,具有独特的北方山水城市特色。
与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潮涌并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世界石陨石之王的吉林陨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松花湖,曾举办过亚冬会的北大湖滑雪场,使吉林市成为夏季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冰雪旅游的乐园。
城市功能完善。
市区道路经纬分明,中心成网、周围成环、内外通畅。
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电、气、热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齐备,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以及15个省级开发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城市集聚和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吉林省农村人口的发展情况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吉林省农村人口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1.人口分布:吉林省农村人口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农村地带。
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呈现明显的农业人口占比高于非农业人口的特点。
2.人口结构:吉林省农村人口主要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这也是农业生产力的基础。
随着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老龄人口也在增加,年轻人口相对减少。
这对吉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人口素质:吉林省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4.人口迁徙: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向城市迁徙。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一些机遇与挑战。
二、未来趋势1.人口规模:随着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吉林省农村人口数量将会逐渐减少。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人口将会相应增加。
2.人口结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吉林省农村人口将呈现出逐渐老龄化的趋势。
青壮年人口相对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这对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带来一定的挑战。
3.人口素质:吉林省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4.人口迁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将会增加。
这将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吸引力,吸引农村人口回流。
三、发展对策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业经济结构升级。
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制度。
吉林省省情介绍
吉林省省情介绍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内陆边境近海省份。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29万人,占全国的2.07%;2007年GDP达到5226亿元,占全国的1.91%。
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汽车、石油化工和农产品加工是支柱产业。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世界500强企业,现已形成重、中、轻、轿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2007年汽车产量达到146万辆。
北车集团长春客车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轨道车辆生产基地。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1.5人、在校大学生235人,居全国第6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拥有中科院长春光机物理所、吉林大学(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吉林省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
吉林省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96种,其中油页、硅藻土、硅灰石、矿泉水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辅导:吉林省基本概况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可谓中国的粮仓和工业摇篮。
吉林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
吉林简称“吉”。
省会长春市是全国的汽车城、电影城、科教文化城。
【地理环境】吉林省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国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
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
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千米,陆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出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吉林省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3/5,平原约占2/5。
山地之间为盆谷地,的有珲春、汪清、延吉、和龙、松江、通化、白山、敦化、蛟河、吉林、辽源等盆地及鸭绿江、图们江、辉发河、松花江谷地等。
吉林省地形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五个地形区:长白熔岩高原与中山、吉东低山丘陵、东部山前冲积洪积台地、松嫩冲积平原、辽河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
长白山峰,是我国境内天池西侧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第一高峰。
长白山也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水系的发源地。
吉林省的河流众多,长度在3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00多条,10千米以上的多达干条。
这些河流分属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和绥芬河五大水系。
其中,松花江水系面积,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及其支流。
主要的湖泊有长白山天池、松花湖(吉林省的人工湖泊)、雁鸣湖、查干湖和月亮泡。
【气候特征】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
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吉林省四平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吉林省四平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秦天柱;陈长胜;李德恒【摘要】从光照资源、热量资源和水分资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四平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发现:该地区总辐射5月为全年最高值,12月为全年最低值;空间上基本呈南多北少分布。
该地区近50年的平均气温呈逐渐升高趋势。
空间上,四平市区年平均气温最高,伊通最低,伊通县保证率80%的≥10℃积温明显低于其他县(市);时间上,7月份为最热月,1月份为最冷月。
生长季(5-9月)气温日较差明显,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子粒的形成。
四平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
空间上,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多趋势;时间上,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
就该地区湿润状况来看,除双辽属于半干旱地区外,四平市区、梨树、公主岭属于半湿润地区,伊通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期刊名称】《气象灾害防御》【年(卷),期】2017(024)002【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四平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光照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作者】秦天柱;陈长胜;李德恒【作者单位】[1]四平市气象局,四平130060;[2]吉林省气象台;[3]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从光照资源、热量资源和水分资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四平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发现:该地区总辐射5月为全年最高值,12月为全年最低值;空间上基本呈南多北少分布。
该地区近50年的平均气温呈逐渐升高趋势。
空间上,四平市区年平均气温最高,伊通最低,伊通县保证率80%的≥10℃积温明显低于其他县(市);时间上,7月份为最热月,1月份为最冷月。
生长季(5-9月)气温日较差明显,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子粒的形成。
四平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
空间上,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多趋势;时间上,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
就该地区湿润状况来看,除双辽属于半干旱地区外,四平市区、梨树、公主岭属于半湿润地区,伊通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四平地区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吉林省中南部,下辖四平市区和四个县(市),地势呈东南—西北向倾斜。
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及建议
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及建议白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一个地级市。
农业是白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城市的种植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白城市的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色农产品三个主要方面。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烟草和蔬菜水果,绿色农产品主要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目前白城市的种植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种植业结构单一。
白城市的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导,其他经济作物和绿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这种单一的种植业结构会导致市场竞争压力过大,农产品供应过剩。
2.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白城市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缺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方面。
3. 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由于一些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技术,农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有些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对白城市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1. 多元化种植。
白城市需要加大对经济作物和绿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在选择经济作物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进行选择,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
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白城市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白城市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力度。
可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技术简报三: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吉林省地处东北肉牛产业带腹地,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黄牛养殖历史悠久。
吉林省肉牛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吉林省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
一、发展现状(一)肉牛数量近年来,吉林省肉牛产业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2007年,全省肉牛发展到1028.5万头,期末存栏643.5万头,累计出栏38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7.9%、10.4% 和4.1℅。
全年牛肉产量达到21.7万t,同比增长7.5%。
据2004年全国排名,肉牛存栏量列第六位、出栏量列第四位;牛肉产量列第四位,人均占有量列第二位。
(二)品种资源全省现有肉牛(黄牛)品种12 个,其中地方品种1 个,即延边黄牛;培育品种2 个,即中国草原红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引进品种9 个,即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皮埃蒙特牛、英短角牛、海福特牛、蒙特里亚牛和长白山黑牛等。
从布局上看,草原红牛主要集中在白城市、松原市和长春的榆树市,饲养量12 万头,其中出栏4 万头,存栏8 万头;在存栏中,基础母牛近5 万头。
延边黄牛主要集中在延边州和通化市、白山市以及吉林市部分山区县(市),饲养量80 万头,其中出栏25 万头,存栏55 万头。
纯种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皮埃蒙特牛主要在长春肉牛繁育中心、白城市种公牛站、延边州种公牛站和四平市种公牛站中饲养,专门用于肉牛品种改良,现存栏种公牛103 头。
在全省存栏肉牛总量中,主要是西杂后代,达400 多万头,占80% 以上。
(三)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建设吉林省现已建成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市)17 个,年饲养肉牛413.6 万头,占全省肉牛饲养总量的46.7%。
全省现有规模养牛场(户)16.3 万个,比1995 年增长38.1%;年出栏肉牛230.2 万头,规模养牛比重为47.2%。
规模场(户)年出栏50~99 头的10028 个;年出栏100~499 头的3302 个;年出栏500~999 的343 个;年出栏1000 头以上的60 个。
吉林省安图基本情况
安图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幅员7 438平方公里。
辖7镇2乡、180个行政村,总户数72 863户,总人口216 208人。
其中,农业人口106 538人,占总人口49.3%;朝鲜族人口42 966人,占总人口的19.87%。
全县耕地面积24 877公顷,草地面积644 878公顷,水域面积5 660公顷,林地面积645 575公顷。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31 277万元,增长18%。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5 348万元、79 031万元和106 898万元,增长6%、15.5%和25.5%。
在我县部分财政收入被长白山管委会划出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达到1.7亿元,与上年持平,按可比口径增长20.42%。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亿元,增长17.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 414元和2 890元,增长22.8%和23.7%。
【项目建设】全年共开工建设项目39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38.2%,其中29项超千万元项目完成投资10.8亿元。
光明电站一期、峻铭铁矿竣工投产,三0三电站、景天药业加工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华祥钼矿、金龙铁矿、星岛矿泉水、古洞河梯级电站等项目稳步推进,二道松花江梯级电站、长白山酒业矿泉水、白头山天池矿泉水、长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长白山历史文化园、长白山药泉谷度假村等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东北(延边)木业二次招商稳步推进;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安图段进展顺利,敦延高速公路安图段基本完工,老松公路竣工通车,安汪公路安图绕越线启动建设。
【工业】全县28家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93 062万元、74 392万元和10 316万元,增长28%、22%和46%。
全年技改投入1.8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1项;组织新产品开发和试生产5项,实现新产品产值12 569万元。
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安图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落户企业达到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5 500万元,增长22.8%;实现利税5 800万元,增长33%。
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发布
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的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也是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本报告回顾了202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并对2024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过去的一年,各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领域成绩显著,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的势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农业经济稳中有增,农民增收速度不减。
农业经济继续呈现稳中有增态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基础牢固。
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期增长4.1%,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的7.12%。
2023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974.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3685.5亿元,牧业总产值26818.6亿元,渔业总产值10442.8亿元。
农业基本盘扎实稳固。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7%,实际增长7.6%,较GDP增速快2.4个百分点,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6个和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39,比上年同期减少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二,粮食再获丰收,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显著。
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
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
全国31个省(区、市)中,27个实现增产。
其中,新疆粮食增产61.1亿斤,山东、吉林、四川、辽宁、内蒙古、安徽、湖南等粮食增产达到或超过10亿斤。
大豆油料扩种行动稳步推进。
2023年,实现大豆播种面积1.57亿亩,比上年增加345.1万亩,增长2.2%,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支持力度,示范面积达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左右。
吉林农业概况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的中部,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生态示范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六大林区”、“八大草原”之一。
全省幅员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3.7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8.98%,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
总人口273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279万人,占46.7%。
全省辖8市、1州和长白山工委会,60个县(市、区),624个乡镇,9321个行政村,有汉、朝、满、蒙、回等49个民族。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降水量西部为400毫米左右、中部为600毫米、东部为800毫米以上。
全年无霜期为135天。
吉林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沉降,东部为长白山区,森林茂密,闻名遐迩的长白山,蕴藏丰富的森林、特产、绿色食品、矿产、水利水电和生态旅游资源,有野生动物1000多种、野生植物2700多种,素有“长白林海”和“动植物立体资源宝库”之称。
中部为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连片集中,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集中产区;西部为草原、湿地生产态区,是牧业、杂粮杂豆、糖料、油料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全国商品粮大省。
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
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省粮食总产已经达到550亿斤阶段性水平,最高年份达到568亿斤,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省份。
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吉林省有13个县入选,其中排名在前10位的有6个县。
吉林省是绿色食品大省。
全省已认证绿色食品785个、有机食品271个、无公害农产品2090个,“三品”总量达到3146个,环境监测面积3900万亩,产量3340万吨,产值487亿元,带动从事“三品”生产农户278万户,户均增收2100元,全省共创建了12大类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6个,建设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96个,示范面积达到4200万亩,占耕地资源面积的48.8%。
吉林省省情简介
吉林省省情简介王成民一、基本情况(一)社会、经济、地理地理位置:东北亚地区的几何地理中心相邻:黑、辽、蒙俄罗斯、朝鲜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400—600mm,东部地区水量丰富地形:东部高,西部低,东部山区,西部平原行政划分:一个副省级城市长春七个地市级城市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源、白城一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二)特点一个中心:东北亚地理中心两个基地: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项目,吉林12个商品粮基地“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1/25的土地产出1/10的粮食两个摇篮:汽车工业摇篮一汽1953年世界500强电影工业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桥》三大优势:加工制造业一汽、客车厂、大成玉米等科教人才科研人员、大学生6人/万人41个院士高端:光电、地质等资源生态第二个生态省试点-海南森林覆盖率43.2% 长白山等32个自然保护区三大支柱:汽车制造、石化、农产品加工三个2%:面积占全国1.95% 人口2700多万占全国2.06% GDP占全国2%四大景观:天池、吉林雾淞、高丽句(世界文化遗产)、净月潭二、近年来经济建设成就国家从03年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1、经济总量:08年,6424亿04—08 3000—4000—5000—6000 07年全国第21位2、经济结构:产业结构14.3 47.7 38 民营经济占GDP 40%3、改革突破:国企改革4、固定资产投资:08年全年5608亿增长40.1% 人均突破2万元机场300万人次5、社会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2元,从03的30位上升至08年20位农村人均纯收入4932元,五大险种全建立三、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金额危机以来,我省从去年第四季度,影响显现,政策调整后,从今年二月份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回升,上半年,GDP 2572.3亿,增长11.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1%1、农业好于常年:6860万亩2、重点行业:企业、一汽、石化、大成、通钢都有所回升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城镇投入2153亿增长42.4%4、财政:支出550.9亿同比增长21.3%,高于财政收入4.8个百分点,信贷支出5970,同比21%5、消费:社会消费1347.7亿同比增长18.4% 农村消费较快发展6、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515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1、工业回升基础不牢2、出口形势严峻3、物价持续下行连续4个月负增长4、就业压力大下岗人员20.26万人60万高校毕业生国家发改委强调,全国经济处于齐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采用灵活的信贷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四、经济发展阶段的初步判断和主要问题(一)初步判断人均GDP 1000—3000美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美、日、德、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越,拉美等国家在这一阶段徘徊不前。
吉林省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探析
吉林省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探析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物流技术的发展,吉林省农业物流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吉林省现代农业物流发展进行探析,探讨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吉林省农业物流的基本情况吉林省农业物流以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为主,涉及农产品的收购、储存、加工、运输等环节。
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多样化和品质化趋势明显,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物流设施和设备吉林省的农业物流设施和设备相对落后,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粮食储存基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运输和储存条件有待改善。
3.农产品运输吉林省农产品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利用率较低。
公路运输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开拓。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物流管理上,吉林省大部分农业企业还处于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成本较高。
二、问题分析1.基础设施滞后吉林省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冷链运输设备,农产品运输和储存条件有待改善。
2.物流成本高吉林省农产品运输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环境影响大,需要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
4.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吉林省大部分农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着配送不及时、损耗较大、保鲜效果差等问题,需要提高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
三、发展趋势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吉林省要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储存设施等,提高农产品运输和储存条件。
2.探索多式联运模式吉林省要探索多式联运模式,发挥铁路、水运等优势,改善农产品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4.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吉林省要提高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配送的精准化和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货运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吉林省到2024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技术方案
吉林省到2024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技术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吉林省到2024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技术方案。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咱们得明确目标。
这个方案的核心目标就是,到2024年,吉林省的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听起来挺有挑战的吧?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一步步来。
咱们得分析一下现状。
目前,吉林省的农药使用量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上。
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农药使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民对农药的依赖性较强,农药使用技术不规范等。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具体措施。
一、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
咱们可以引进和推广一些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防治产品,帮助农民朋友们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二、优化农药使用技术1.提高农民的科学用药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让农民朋友们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过量、滥用农药。
2.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这些农药不仅效果好,而且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于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3.加强农药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和监管。
建立健全农药使用档案,对农药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农药使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发展绿色农业1.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这些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抗病虫害能力。
比如,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比如,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生产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四、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管1.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农药使用量的控制目标,为农民朋友们提供政策支持。
2.加大对绿色农业、生物防治技术等领域的投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农药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农药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农业基本情况
吉林省是全国商品粮大省。
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
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省粮食总产已经达到550亿斤阶段性水平,最高年份达到568亿斤,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省份。
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吉林省有11个县入选,其中排名在前10位的有6个县。
依次为榆树市,公主岭市,农安县,梨树县,扶余县,德惠市,长岭县,前郭尔罗斯县,九台市,伊通县,舒兰市,
吉林省仅2012年秸秆产出量就约4000万吨,可收集资源量约3600万吨以上,玉米秸秆占84%。
而且资源密度高、分布集中,在中部单位耕地面积产出量达10.87吨/公顷,排名全国第一。
按照秸秆可能源化利用量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3计算,全省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秸秆总量约1200万吨,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
但目前秸秆的有效利用率仅为20%左右,其余均被用作烧柴和在田间地头焚烧。
随着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全省粮食产量和农作物秸秆将稳步增长,省能源局和有关科研单位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全省可收集秸秆资源量约达到3900万吨和4400万吨。
吉林省一次性能源短缺,尤其是煤炭。
数据显示,2012年,吉林省煤炭储量26.24亿吨,仅占全国总量的0.3%,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超70%,自给率不足43%。
预计到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2283万吨标准煤,自给率仅为48.5%,一次性能源短缺和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共有近百家成型燃料加工企业,但年加工转化秸秆仅有50万吨。
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煤,对于调整吉林省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绿色低碳和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由于秸秆生物质能源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完整的专业化原料收集、运输、储存及供应体系,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化收储模式,收储运效率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同时,由于玉米秸秆中含有的碱金属腐蚀锅炉,秸秆成型燃料锅炉运行成本高于燃煤锅炉。
成型燃料生产企业常年生产与季节性采暖需求的矛盾,造成企业仓储费用高。
在今年9月24日召开的生物质产业发展长春论坛上,有关部门和专家建议,应加大对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扶持。
1.政策上的扶持。
建立价格补偿机制,将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设备纳入农机补贴政策范围,对购买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设备予以一次性补贴。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企业享受农电价格,并免收新建输电线路勘测费、设计费、增容费。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和原料运输中享受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推动成型燃料推广。
制定城区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排放标准,以长春市为重点示范区,限期改造中小燃煤、燃油、燃气锅炉为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新建中小锅炉推广采用生物质供热。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生物质原料收储体系。
一是按照吉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加大田间禁烧秸秆的力度,消除农村火灾隐患,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二是采取农村合作社供给的形式,由企业和农户合作组织直接签订长期的收购协议。
三是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培育专业秸秆收集经纪人队伍,向用料企业统一供货。
四是出台政策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流转,促进种田大户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规模化收集秸秆。
第五,发挥成型燃料比重大、品质好、经济运输半径大的优势,加快成型燃料产业发展,培育跨县市、跨地区燃料物流体系。
2.资金上的扶持。
吉林省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尚需政府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加大能源建设基金扶持力度,优化能源基金使用方向,在兼顾支持化石能源项目发展的同时,将成型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优先支持项目,集中资金,每年选择2至3个成型燃料加工和锅炉技术攻关的示范项目,重点解决成型燃料推广中的技术难题,促进成型燃料产业快速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设立生物质能源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扶持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快速发展。
制定使用清洁能源供暖设施补贴的政策,以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发展为重点,推动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示范项目建设,补贴终端用户——农户,拉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
鼓励农户使用新型节能炉具,节省下的秸秆制成成型燃料供应城区。
比照用家电下乡形式,推广新型秸秆颗粒燃料炉具20万台。
安排专项资金,建设生物质能源示范项目,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升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效率。
引进瑞典颗粒燃料联产技术(CHPP)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吉林省生物质成型燃料开发水平。
以生物质成型燃料能源生产、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为重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技术攻关。
加强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生物质行业健康发展。
以中瑞两国政府间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为契机,筹建国家级生物质成型燃料工程中心,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和消化瑞典生物质成型燃料原料收储运、成型加工、新型(炉具)锅炉、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成果,争取国家成型燃料产业技术平台落户吉林省。
政协吉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长春开幕,省政协经科委主任柳青作《关于优化秸秆综合利用,促进我省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的建议案(草案)》的说明。
柳青说,全省有近三分之二的秸秆被用作农村生活燃料或农民废弃在田地焚烧。
按照秸秆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约1261.5公斤/吨来计算,(石油化工项目网)每年我省焚烧990万吨废弃秸秆,将产生二氧化碳约1249万吨。
按照一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计算,相当于浪费了标煤495万吨。
委员们认为,我省应大力发展秸秆饲料、燃气、肥料,形成循环经济模式。
以秸秆饲料过腹转化产生的畜禽粪便为原料,积极发展秸秆沼气提纯天然气。
1000立方米沼气可以提纯500立方米天然气,可以减少我省对外进口的依赖程度,缓解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