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秦皇岛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秦皇岛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摘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
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为核心研究目标,深入各县区、相关企业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探索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更优路径和方法。
一、文旅融合对城市定位的意义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创新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内涵,加速文化繁荣。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向全市发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动员令,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任务要求,标志着我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上升到新高度。
秦皇岛市先后荣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国际旅游名城”“十佳宜游城市”“最佳休闲城市”“最佳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等称号,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全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休闲标准化验证城市”和“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些荣誉充分说明我市在文旅融合发挥上做出的努力。
秦皇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市文明,但目前开发不够、融合不深,没有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
2020年我市游客人均消费为1001.2元,比肩文旅融合领跑城市桂林、大连、青岛的游客人次和人均1203.3元、1531.4元、1605.8元的消费水平,文旅消费潜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市先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城市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美誉度和知名度持续跃升。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将秦皇岛历史文化、城市精神深度植入、嵌入、融入旅游活动载体之中,有利于全面展示秦皇岛城市形象,广泛传承弘扬长城精神、开埠地精神等精神特质,擦亮滨海休闲之都、康养旅游名城、海洋经济强市名片,塑造秦皇岛独特的城市精神品格,促进文化强市建设加速提质,让城市更具“颜值”和“气质”。
二、文旅融合对激活我市特色优势资源的重要性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协同推进的过程,其本质是带来“1+1>2”的增值效应,形成优势互补的文旅融合状态。
各县区非遗项目名称
各县区非遗项目名称秦皇岛县级非遗项目汇总(总计138项)山海关区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孟姜女传说萧显写匾的故事山海关桲椤叶饼山海关浑锅山海关喇叭二郎弹打三座碑的传说山海关歌谣山海关民间故事山海关冰糕山海关民歌山海关武术山海关孟姜女庙庙会山海关舞龙山海关秧歌山海关太平鼓山海关砖刻画山海关京剧票房山海关谚语孙氏正骨山海关桃罐头山海关五色韭菜海港区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项)木刻粘贴版画制作技艺海阳白腐乳制作技艺北港镇桲栎叶饼制作技艺周氏剪纸古彩戏法高氏纸刻画制作技艺陈氏花生米制作技艺青龙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3项)龙王庙的来历青龙皮影戏皮影雕刻及唱腔青龙剪纸编筐技艺泥火盆制作青龙高跷秧歌青龙猴打棒满族寸子秧歌地蹦子秧歌白酒酿造白木炭烧制砖瓦烧制技艺满族散壮子做法青龙桲椤叶饼青龙水豆腐青龙粘饽饽打冰尜打秋千踢毽子老牛上山撞柺占山为王五虎连卢龙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项)老马识途的历史传说李广射虎的传说玄鸟生商的传说伯夷叔齐的传说粉条的加工技艺杨庄子豆片传统加工技艺利弘小磨香油的传统加工技艺程家班唢呐卢龙评剧卢龙剪纸葫芦烙画红山文化卢龙皮影戏伦派地秧歌高跷秧歌石羊虎舞狮昌黎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4项)烫画昌黎民歌昌黎民歌昌黎吹歌昌黎地秧歌昌黎地秧歌昌黎皮影昌黎评剧昌黎评剧皮影制作麦秸画剪纸赵家馆饺子制作羽毛画根雕山神节齐家元宵的制作老虎鞋的制作杜家香油的制作韩愈文化中国第一瓶干红——昌黎地王干红新集干豆腐地王白酒的酿造工艺碣石山传说与故事北戴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项)北戴河老虎石的传说任家班鼓吹乐“杨肠子”传统手工艺制作丁记藤艺水印木版画冀东秧歌抚宁(41项)。
长城怀古篇---秦皇岛长城讲解
长城怀古篇秦皇岛长城概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及故宫、泰山、兵马俑同为我国的第一批世界遗产,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秦皇岛市的早期长城为北齐长城。
《北史·齐本纪》:北齐天宝七年“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
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
”清光绪五年(1879)《永平府志·古迹》:“惟北齐五筑长城,史称显祖天宝七年(556),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
隋王朝曾先后七次修筑长城。
开皇元年(581)十二月,隋文帝下诏缘边修保障,筑长城。
这一次是维修北齐长城东段的旧址,也是隋王朝在河北地区修筑的唯一一处长城。
秦皇岛北齐长城东起山海关区渤海乡,西至抚宁县石门寨镇,个别地段现存残墙遗址,全长21.1千米。
明代开始山海关和抚宁北部(今属海港区)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清光绪年间出版的《抚宁县志》记载:“(洪武)十四(1841年)年辛丑大将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一万五千一百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万历《永平府志》记载,监修官为都御史洪锺等。
秦皇岛明代长城主要分布在山海关区、抚宁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和卢龙县境内。
东起山海关老龙头入海石城,西到及迁安交界处,全长223.1千米,单体建筑905座(其中敌台565座,马面224座,烽火台107座,其他单体9座),关堡62座。
秦皇岛市长城资源丰富、气势雄伟、风光奇丽、建筑壮美、文物丰富、敌楼关隘众多,是我国长城最精华的地段之一。
它东自山海关南海边老龙头,西至青龙满族自治县杏树岭叉楼,其特点可以用“奇”、“雄”、“险”、“秀”来概括。
秦皇岛长城出山入海,扼控辽西走廊,气势雄伟;老龙头石城拨浪弄潮,气吞海岳;山海关雄关两京(奉天盛京和北京)锁钥,举世无双。
既有以险著称的三道关“倒挂长城”,又有深蕴历史内涵的九门口“一片石关”;既有壮丽多姿的董家口长城,又有雄险奇特的板厂峪长城;既有楼台棋布的义院口长城,又有城水相映的桃林口长城……横亘在群山苍翠之间的220多公里的明长城,是我市最具价值的历史文化瑰宝和旅游资源。
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联动对策研究
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联动对策研究作者:张岩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4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因其高度的文化原真态、浓缩的民族性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本文结合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就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业发展的有机联动提出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传承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拥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旅游价值,也是昭示地方文化形象,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开发非遗旅游,不仅能够丰富旅游资源的类型,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孟姜女故事传说是秦皇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孟姜女文化的深入研究,已与山海关众多历史遗迹及自然景观相契合,孟姜女庙也是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为其精髓建立,对此资源的开发也加深了秦皇岛长城文化的内涵,为旅游资源注入了丰富的内容。
(二)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本身具有继承、发展和保护文化的功能,兼具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生存的一条适宜的出路。
通过合理、适度的维护或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宜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其使用功能,从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性状态。
同时,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解决了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保护资金匮乏、缺乏后继传承人、因社会环境变化而导致的生存空间萎缩等问题。
二.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联动策略(一)加大文化内涵挖掘,使非遗旅游开发形神兼备文化是旅游的精神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终是为了传承和发展,开发中必须深度挖掘其文化精髓,才能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其“真魂”。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_推进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Art World艺览天下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 推进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 媛 李翠霞 李 韵(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100)摘 要: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本文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的建设为切入点,对长城(秦皇岛段)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挖掘、设计、整合与创新,以期发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秦皇岛中图分类号:G246;K878.3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度探索长城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讲好长城故事,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塑造“万里长城”整体形象,展现长城沿线文化和文物资源,生动呈现万里长城之美。
河北省作为长城资源大省,着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为依托,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及旅游发展,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打造长城景区、健全旅游交通网络等方式,努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对长城(秦皇岛段)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与创新,打造保护与传承相结合的,集观光旅游、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于一体的特定的开放空间,发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的引领作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量。
一、长城(秦皇岛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现状秦皇岛长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境内有滨海长城、山地长城、平原长城、河道长城等多形态长城资源,是明长城的精华地段。
因此,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秦皇岛市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被国家和河北省列为重点建设段、示范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摘要:身为人间的瑰宝——非物质文化财产,不但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也潜藏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弘扬的重要基石与体现方式,而对非物质文化财产的旅游发展,正是人们挖掘其巨大历史文化意义的最有效方式。
也因此,随着中国人民大众生活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非物质文化财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下的热点问题,并日益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心与重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前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便已开始受到了人类的普遍关注。
1972年《全球文化与自然财产条约》颁布至今,世界遗产已开始呈现在中国大众视线,但对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保护仍未引起普遍关注。
直到80年代,《有关保存民间传统文化的提议》的颁布,才切实的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它们的环境保护也已刻不可缓。
而此时,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保护提问也已开始提上了日程。
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日益引起了全球公众的普遍关注。
2005年,国务院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有关进一步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在2006年发布了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往后也陆续有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纳入其中。
而由于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对的十分重视,在有关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多。
因此旅游开发历来成为国际热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践1.1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模式生态环境保护实验区旨在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的环境与空气,并强调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整体保护意识,从而成为人们维护社会文明环境的主要方式之一。
从2007年中国文化部成立了首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区至今,在全国已建立的18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区中,设在少数民族地方的就有10个。
此外,在少数民族地方也建立了多个全国级的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区。
民间非遗秦皇岛昌黎皮影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融合探究
SONG OF YELLOW RIVER2022/ 22后用钢针将轮廓直接拷贝描画在皮层,然后再进行其中重要的工艺步骤,那就是雕刻。
皮影雕刻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需要有一定雕刻技术的艺人进行操作。
民间艺人进行皮影雕刻的刻刀最少有十几把,多的有三十多把。
刀具根据不同的雕刻需求,刀口的形状有很多种,斜的、尖的、圆的、平的、三角形的,还有各种花口的等。
各种刀具的使用有严格的讲究,民间艺人必须要明了各种刀具的使用方法,一般会用平刀雕刻线状纹路,用推的姿势使用平刀在皮子上画出直线条。
对于皮影戏中的人物的服装花纹,特别是一些细小的花纹,则会用尖刀凿刻。
还有很多花样多变的图纹,会使用斜口刀凿刻。
秦皇岛昌黎皮影技艺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的大致分类也比较明确,虽然有的雕刻有图样可以拷贝,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对艺人手上的功夫要求依然很高,皮子的使用和安排,不同线条的雕刻技巧和用力方法仍然需要通过练习才能习得,其中有着很强的技术性。
所以,在过去皮影的雕刻制作是世代相传的一门手艺。
皮影雕刻的纹路有深浅、虚实之分,有的需要挖掉皮子,留出空白,雕刻出轮廓;有的则是用刀划过,但是不透皮,专业的艺人将其分为阴刻和阳刻。
有些地方还可以用笔代刀,在皮子上画出线条,以体现不同造型形象的细节,使皮影道具更加的精致。
关于皮影的雕刻,艺人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操作练习,对于雕刻的顺序、力度,以及各种不同造型的雕刻方法等都有一定的步骤和工序,这都是皮影雕刻艺人在长时间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三)皮影制作中的工艺之美制完皮子,雕刻出图样之后,便要开始敷彩上色的工艺步骤。
秦皇岛昌黎皮影敷彩的工艺在艺人手里是十分讲究的。
因为,在皮子上上色是很复杂的过程,而且色彩种类也有局限性。
但是,皮影的造型经过艺人染色之后,呈现出来的颜色则十分绚烂。
那是因为染色的艺人都很善于配色,挖掘皮影工艺之美。
秦皇岛昌黎皮影的影偶造型多样,除了戏剧中的传统人物形象,还会有一些神话传说中的鬼怪形象。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文:----------------------------------------------------------------------------------------------------------------------------------------------------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4年3月21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本省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本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本省优秀传统文化且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应当正确处理传承、发展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增加而增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侵占。
浅谈秦皇岛市建筑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
摘要:作为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建筑文化旅游已是我市众多旅游地的标志之一,成为我市的“旅游名片”。
如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做好对秦皇岛市建筑的保护工作,以达到经济、文化、生态等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筑但凡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则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既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亡。
因此,研究传统建筑,只有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义。
建筑是一个自我独立的体系,它独立于文化体系之外,并且被动的折射出同时代文化的特质。
关键词:秦皇岛市建筑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1秦皇岛市建筑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1缺乏科学规划我市编制了多种类型的规划,但对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保护未能很好地纳入建设规划中,且对该类建筑的保护规划缺乏进一步实施的具体技术指导。
各项规划之间缺少合理、必要的衔接,其实施部门也各行其事,容易对有保护价值的建筑造成“建设性破坏”。
1.2旅游景点的建筑文化的宣传不够好多人都知道北戴河,而不知道秦皇岛,更不知道秦皇岛特色的旅游景点。
应该加强对秦皇岛旅游景点的宣传,特别是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及文化旅游胜地的宣传,扩大知名度。
比如:对山海关古城、孟姜女庙、角山长城、长寿山、山海关王家大院的宣传,使其长城建筑文化旅游与八达岭长城齐名,以吸引海内外游客。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孟姜女故事传说、抬皇杠、绣花鞋、山海关四条包子的宣传不够。
如果宣传到位,加以推广,逐渐形成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经济产业。
1.3保护意识淡薄管理部门在如何协调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上有待提高,保护与持续发展意识淡薄。
受实用短视的利益驱动,许多建筑成了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古建筑原真性的丧失,在许多地方其物质形体也荡然无存。
我国市民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素质较低,自觉保护古建筑意识比较淡薄。
当地居民生活观念和文化习俗是构成古建筑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部分,这些无形文化的流失,给建筑保护带来了沉重压力。
创作皮影艺术专题展 彰显秦皇岛地域传统文化精神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
、,。
创作皮影艺术专题展彰显秦皇岛地域传统文化精神张求然(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也是民间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被当代人所认识。
本文通过策划皮影艺术专题展览,力求对皮影戏的传承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皮影戏;流传经过;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G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13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70一、前言皮影艺术是我国最早的影像艺术,也是河北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当前皮影艺术传承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一是从事皮影戏演出人员少,有传艺断代的趋势;二是皮影剧团数量逐渐减少,冀东地区不足30个;三是手抄唱本的搜集、整理、保护工作远远不够。
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同时还是集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戏曲艺术和民间音乐等综合的艺术形式。
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倾全馆之力共同打造传统文化项目“光影传奇———秦皇岛皮影艺术专题展”,通过此举将这门传统艺术形式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二、策划秦皇岛皮影专题展2016年3月,我们与唐山市博物馆进行了馆际交流,《唐山皮影艺术展》在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展出。
这次展览共展出皮影灯箱40个,辅助展品52件,大部分是清代末年至民国初期的皮影作品。
展览内容精炼,设计清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展览的同时组织了社教活动,特邀唐山市皮影艺人演出皮影短剧《鹤与龟》《魔女巧梳妆》、《火焰山》等经典剧目。
这种传统的演出形式激发了当代人的热情,展览和演出活动得到广泛关注,展览期间广大观众要求皮影演出增加到10场,历时50天的展览共接待观众万余人。
通过展览与互动效果的凸显,更加触动了我们策划秦皇岛地区皮影专题展的念头。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01•【字号】冀政[2006]41号•【施行日期】2006.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冀政〔2006〕4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在对文化遗产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的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险情基本排除,抢救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到2015年,初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政府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基本形成,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文化遗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二、加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一)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
2006年抓好文物资源普查试点,三年内完成调查、登记工作,建立完整的文物资源档案和数据库。
推进文物普查成果转化,根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公布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所在地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建立档案。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完整性。
(二)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规划。
根据文物资源状况,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并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改造、旅游发展等规划相衔接。
浅谈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化 遗产 的传 承 与 发展 。 “ 昌黎 赵 家馆饺 子 ”作 为地 方特 色旅 游 名 吃 ,引得 许多 外地 人 慕名 前米 品 尝 ,在带 来经 济 效益 的 同时 ,也 促 进 了 昌黎 赵家 馆饺 子制 作技 艺 的传 承 与发展 。 () 物质 文 化 遗产 旅 游 开 发有 利 于人 们 进 一步 认 识 非物 质 3非
茹子 晏 ( 河北秦皇 岛市群众艺术馆 0 60 ) 600
随着 时代 的发 展 和城 市化 进 程 的推进 ,文化 越 来越 成 为城 市 大 众传 播 途径 为人 所 知 ,即可 进 发 出巨大 的旅 游 吸引 力 ,为 日益 综合 实力 的重 要 标志 。而 针对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工作 的科 研 、 升 温 的旅游 找到 新 的出 口。 教育 、宣 传逐 步 深入 ,文 化旅 游 越发 吸 引着 旅游 者 的 目光 ,而对 2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旅 游 的开 发 有 利 于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保 . 非物 质文化 遗产 旅游 开发 的探 讨 ,具有 现 实意义 。 护 、传 承 与发展 () 1 利用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资源 发 展 旅游 业 ,增 强 了游 客 以及 秦 皇 岛市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旅游 开发 的背 景 1 时代 背景 . 当地政 府 对这 一 资源 的重 视与 珍惜 ,并促 使相 关 部 门对 非物 质 文 近 年 来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工 作 在 国家 层 面 得 到 高度 关 化 遗产 的进 一步 挖掘 、整 理和保 护 。 注 ,国务 院办 公 厅2 0年 专 门颁 发 了 《 务院 办公 厅关 于加 强 我 05 国 () 物质 文 化遗 产 旅 游 开 发带 动 经济 增 长 ,可 以弥补 非 物 2非 国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工作 的意 见 》及 其 附件 ,对 我 国非物 质 文 质 文 化遗 产保 护 、传 承与 发展 资 金不 足 的 问题 ,有利 于非 物质 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摘要:昌黎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河北文化。
它是昌黎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的艺术成果。
我们不仅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将活跃、新颖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昌黎民歌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使其保持旺盛与长久的活跃生命力。
关键词:昌黎民歌;双排键电子琴;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63-02昌黎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河北文化。
它是昌黎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的艺术成果。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
将活跃、新颖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昌黎民歌文化,使特色浓郁的本土文化在保持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更加适应时代的进展和需求,得到更加宽泛的推广,使其保持旺盛与长久的活跃生命力。
将崭新的艺术形式、现代的艺术气息融入古老的历史文化,使其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受到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民歌艺术融入时代气息,将人民大众的口口传唱、朴质表现与现代电子演奏乐器——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完美融合。
力求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形式、音色、节奏、视觉效果的改编与创新,创作出更多的新品、精品,使其发扬光大,为昌黎民歌的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尽一份力,让这朵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艺术奇葩更加艳丽。
一、昌黎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局限性(传承)1949年前,百姓借助于“唱”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曲调凄婉、如泣如诉、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演唱风格。
近五十年来,昌黎县文化工作者不断挖掘、整理、继承、创新,加快了昌黎民歌艺术的普及和发展。
昌黎民歌中的《拣棉花》、《茉莉花》、《绣灯笼》、《山里人儿好气派》等优秀作品,在全国各级文艺汇演中获奖,以曹玉俭为代表的民歌艺人名噪一时。
1.昌黎民歌的风格特点:昌黎民歌是昌黎人民世代承传的一种民间小调,演唱内容分为“劳动号子”、“故事传说”、“爱情”和“生活”四类。
刍议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编号:论文(设计)题目:刍议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学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主角。
2005 年以来,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政府与民间的关注,并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基础调研与资料整理,也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的产业开发与利用。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愈加重视,将许多研究成果运用于对其的保护与开发的实践中来,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文明和无数的人类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遗产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濒临消失,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必须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文明的足迹,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通过对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的发掘、保护模式的研究和产业开发方面的学术性调查,对其现状进行研究,了解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并探讨了其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及途径,希望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4、主要参考文献[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2]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2003.[3]巴莫曲布谟.两个概念:无形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A].民俗学,2004.(9):51-53.[4]韩基灿.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及其意义[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宋欢.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沧桑,2006.[6]徐赣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J].广西民族研究,2005.(1):82-84[7]李华明.世界遗产代际公平探析对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法律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2004.[8]雷蓉,胡北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分析——基于保护与传承的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2(5).[9]张宝林.《秦皇岛文化产业形成聚集效应》[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11月18日.[10]孙移芳.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1]胡绍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1旅游经济, 2006.[12] 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指导教师: 年月日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翻译文章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刍议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学部:理学部专业:地理科学班级:2010级1班学生:指导教师:论文编号: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引言(绪论) (2)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3)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3)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和特征 (3)1.21无形性 (3)1.22传承性 (4)1.23多元性 (4)1.24社会性 (4)2、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5)2.1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5)2.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5)3、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5)3.1秦皇岛市概况 (6)3.2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6)3.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7)4、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战略探讨 (7)4.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7)4.2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战略 (8)4.3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 (9)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9)5.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9)5.2我市非物质遗产的旅游价值 (10)5.3保护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环境的具体措施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英文摘要、关键字 (13)刍议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
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作者:刘红萍马亚南刘瑶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刘红萍,马亚南,刘瑶(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旅游系,河北秦皇岛 066004)摘要:传统手工艺类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并为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提出多种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手工艺活态展示、主题文化游、产业化发展、系列推广、电子商务运营、影视媒体技术应用等.关键词: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秦皇岛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59-03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年重点应用性课题:基于旅游兴市战略的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201407193)1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活态遗存.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以此定义为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五大类: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由此可见,传统手工艺类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话题,较为普遍的观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两者之间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良性互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强烈的文化内涵,有着明显的历史和地域烙印,和其它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形式更为丰富,表达更为多样化,趣味性强,更易于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开发空间广阔.2 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实践伴随着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作为其中的重要类别且数量众多的一类,也实现了保护、传承与初级开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保护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放到重要位置来抓;派发工作人员实地调查走访,收集资料,进行登记、整理和目录汇编;建立并定期公布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名录,具体名录见表1,目前秦皇岛共有市级以上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22项,代表性传承人13人;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相结合,一方面通过书籍、图画、影像资料进行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定点展示、下乡演示、技艺传授等方式进行活态传承;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年都以“文化遗产日”、传统民俗节日等为契机进行主题鲜明的、形式多样的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宣传活动.通过分析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可知,入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51项,主要集中于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这样几个子类别,其中传统手工艺项目最多,占到项目总数的43%.22个传统手工艺项目,大致包括食品制作技艺、酒类酿造技艺、艺术品制作技艺项目等,这些制作技艺都是基层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并具有浓烈的地域色彩.其中,传统饮食制作技艺项目13个,占到了传统手工艺项目数的60%.说明饮食制作技艺精湛,种类多样,名扬城乡.部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和利用.例如,昌黎皮影、传统榫卯、贝壳画、沙画、剪纸等传统技艺积极参加民俗文化节、庙会、传统手工艺展等活动,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型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部分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产业化开发,例如“杨肠子”手工艺制作、山海关浑锅、卢龙粉条传统加工技艺等已经开发出了成熟产品,且成为秦皇岛的畅销商品,深受广大旅游者的喜爱.虽然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例如保护投入有限;尚未制定专项保护规划;项目的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各自探索开发途径,缺少共同开发的平台等.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项保护与开发规划,为旅游开发搭建共同的平台,形成文化合力和经济合力.3 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3.1 活态展示馆模式建设展示皮影、绣花鞋、剪纸、砖刻画、葫芦烙画、水印木版画等艺术品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馆.展示馆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手工艺品器物展示、手工艺品制作展示、手工技艺参与体验、手工艺品衍生销售.手工艺品器物展示可将原材料、制作工具、半成品、成品、精品以及获奖作品等进行收藏和展示;手工艺品制作展示可利用科学的场景复原方法,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展示手段,模拟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其产生和存在的原生态环境,通过营造强烈的视觉、听觉、触觉氛围将抽象的技艺有形化,并在旅游旺季或节假日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制作演示和教学;手工艺参与体验可由手工艺人或工匠现场指导游客参与手工艺品的制作,也可让游客购买半成品材料带走回家体验;手工艺品衍生销售可将制作完好精美的手工艺品进行展示并销售,通过销售产生经济效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展示馆还应辅以图文展示和专业讲解,例如图文介绍每项手工艺的流程;针对青少年教育活动的专业讲解等.3.2 主题文化游模式根据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种类特点,可推出“非遗食品制作技艺游”、“非遗酒类酿造技艺游”、“非遗艺术品制作技艺游”等;根据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可推出针对不同市场的主题游.例如针对青少年旅游者推出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手工艺非遗项目教育游”,组织青少年参观传统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非遗项目产业基地等,安排非遗志愿者宣传和展示保护非遗项目的途径与方法,鼓励青少年亲自体验并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并以比赛的形式展示制作成果,评选手工达人,激发青少年的创作热情.又比如针对家庭旅游者推出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密接触为主题的“手工艺非遗项目体验游”,或“手工制作技艺工业游”,亲自品尝、亲手制作、亲临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山海关浑锅,可设置一至两家体验店,在店中旅游者不仅可以欣赏和学习到山海关浑锅的制作过程,还可以通过自助的方式自己挑选和搭配食材以及决定食材的多少,DIY浑锅制作.3.3 产业化发展模式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解决传承人及手工艺人的生产生活经费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活力,保持自身活态,最大限度地与当代社会接触和融合,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可考虑对观赏性和参与性兼具的手工艺非遗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例如建立产业开发基地,运用绣花鞋、砖刻画、葫芦烙画、水印木版画等制作技艺制作创意新颖、内涵丰富、实用性强、便于收藏的纯手工精品,创新产品的同时,注重打开市场销路,努力使精品变为畅销的品牌商品.对已经实现初级产业化开发的非遗项目,例如“杨肠子”手工艺制作、昌黎皮影制作技艺、青龙豆腐丝制作技艺、山海关浑锅、老二位饺子制作技艺等要重视产业升级,进行文化挖掘、产品研发、加工制作场所改造、多样化营销,努力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同时产业基地或制作工场可从特色建筑、特色工艺、特色产品、特色参观、特色制作与品尝等多个角度进行旅游开发.3.4 非遗项目系列推广模式由于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比较集中,因此可以考虑就非遗项目较多的几个子类别进行系列推广:针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非遗项目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季,重点推出昌黎“三歌”表演;针对传统饮食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尝季,重点推出老二位饺子、赵家馆饺子、潘氏风干肠、“杨肠子”、桲椤叶饼、山海关浑锅宴、青龙豆腐宴、干红葡萄酒等;针对艺术品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季,重点推出皮影、绣花鞋、剪纸、砖刻画、葫芦烙画、水印木版画等制作技艺.三大系列活动在秦皇岛旅游旺季依次推出,让旅游者零距离接触秦皇岛当地非遗项目,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3.5 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引入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采用网络营销的手段,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通过网络了解顾客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低成本,扩展市场.可考虑在淘宝网、京东网、当当网等认知度较高的网络交易平台上建立秦皇岛传统手工艺品网上商城,由专门机构负责运营和管理,将开发较为成熟、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手工艺品推向全国市场.注重商品的研发与创意,将传统手工艺品融入现代生活元素,开发既保持原汁原味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的礼品.同时使经营收益更大程度地回归传承人,实现个体受益、整体发展的目标.3.6 影视媒体技术应用开发模式在大众文化中,影视无疑占据了最突出的位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来说,影视传媒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你听我跟你说》、《那山、那人、那狗》、《花腰新娘》、《青果巷》等不少影视作品都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大提高了一方水土的声望,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增加了非遗传承人和当地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当地保护非遗项目的实力.因此,可以诉求于影视媒体技术为保护非遗项目服务.秦皇岛可以邀请专业电影制作公司策划制作高品质的非遗题材电影或折射非遗文化的电影,并且可将电影展映与观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游的常规项目向旅游者推广.参考文献:〔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3〕杨国荣,宋玉红.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4).〔4〕蔚华萍.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现状[J].大众文艺,2012(18).〔5〕巩盼盼.利用影视手段保护和开发“非遗”的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与工业遗产保护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与工业遗产保护作者:杨欢,陈厉辞来源:《文物春秋》 2013年第4期杨欢陈厉辞(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河北秦皇岛 066000)【关键词】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耀华玻璃厂;工业遗产;遗产保护【摘要】创建于1921年的秦皇岛耀华玻璃厂不仅开创了亚洲玻璃工业的先河,打破了国外玻璃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也为秦皇岛“玻璃之城”的称号奠定了基础。
2001年,耀华玻璃厂东厂区整体“退城进郊”,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被保留下来,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依托这些重要的工业遗产,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文以玻璃博物馆为例,论述了建馆理念以及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工业遗产与其它文化遗产一起,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特质和文化根源的重要表现。
工业遗产对于保持城市的勃勃生机,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有着特殊的意义。
1921年,我国著名实业家周学熙与比利时伍德米财团共同出资,在秦皇岛创建了中国首家机器法连续生产平板玻璃的企业——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它不仅开创了亚洲玻璃工业的先河,打破了国外玻璃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也为秦皇岛“玻璃之城”的称号奠定了基础。
其玻璃产品远销海外二十几个国家,产量曾达到我国玻璃使用量的三分之二。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业务面的扩展,厂房面积不断扩大,其中较为重要的是1933年二号窑的建设与“一五”计划时期扩建的厂房。
20世纪末,耀华玻璃厂的发展到达顶峰,成为拥有玻璃纤维、玻璃管、钢化玻璃、防弹玻璃、镀膜玻璃等众多分厂的综合性玻璃生产企业,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内第一的同时,构建了庞大的工业遗产群落。
2001年,随着城市的发展,耀华玻璃厂东厂区整体“退城进郊”,原有的工业建筑失去其本身的功能,大量旧厂房面临被拆毁、遗弃的命运。
为了记录这段历史,保护城市文脉,在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玻璃厂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被保留下来,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工业历史的重要佐证。
浅析秦皇岛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析秦皇岛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河北省地处华北,外绕渤海,内环京津,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其中秦皇岛更是河北省的特色旅游资源集中地,然而与其他旅游大省相比,其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却不是很乐观。
本文以2012年团省委、省社科联’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为依托,通过实地调研对秦皇岛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秦皇岛;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一、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秦皇岛北依燕山,南襟渤海,东与重工业基地辽宁省接壤,西北与承德市相连,西与唐山市毗邻,距首都北京仅270公里,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的枢纽。
秦皇岛因境内的特色旅游资源如山海关段长城、北戴河海滨风景区、黄金海岸、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使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景区所在地等。
近年来,秦皇岛市先后投资82亿元,实施了旅游景区通道综合整治、游客组织系统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改造、自助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住宿餐饮设施提升等8大重点工程,城市旅游功能日臻完善。
另外还谋划和实施了旅游立市7大类200余项工程,其中,黄金海岸体育休闲滑沙公园、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南戴河国际森林体育俱乐部、浅水湾浴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相继建成运营。
2011年秦皇岛星级饭店数增至69个。
2011年5月1日秦皇岛正式发行”一卡通”旅游年票,年票包含二十个景区,如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野生动物园、集发观光园、燕塞湖、黄金海岸国际滑沙中心、长城文化奇观园等。
凭年票可以在一年内无限次去以上景点,这是秦皇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第一步,初有成效。
2011年,秦皇岛的旅游市场呈现异常火爆的景象。
据秦皇岛市旅游局最新统计显示:2012前10个月全市接待游客2056万人次,比2011年全年1880万人次高出9.4个百分点;旅游创汇13093.42万美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66.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刍议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学部:理学部专业:地理科学班级:2010级1班学生:指导教师:论文编号: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引言(绪论) (2)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3)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3)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和特征 (3)1.21无形性 (3)1.22传承性 (4)1.23多元性 (4)1.24社会性 (4)2、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5)2.1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5)2.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5)3、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5)3.1秦皇岛市概况 (6)3.2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6)3.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7)4、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战略探讨 (7)4.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7)4.2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战略 (8)4.3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 (9)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9)5.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9)5.2我市非物质遗产的旅游价值 (10)5.3保护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环境的具体措施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英文摘要、关键字 (13)刍议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主角。
2005 年以来,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政府与民间的关注,并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基础调研与资料整理,也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的产业开发与利用。
但对其内涵的发掘、保护模式的研究和产业开发方面的学术性调查分析尚显不足。
本文对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了研究,了解了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并探讨了其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及途径,希望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愈加重视,将许多研究成果运用于对其的保护与开发的实践中来,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文明和无数的人类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遗产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濒临消失,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必须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文明的足迹,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词术语曾经历过多次的界定,从“无形文化财产”的提出到“无形文化遗产”到“民间创作”,再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定,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才唤起了民众的关注和认同。
然而其概念的确定也成为了学界学者们争议的话题,在经过长达16年的持续性争议后,终于于2003年10月17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被学术界普遍接受。
其定义为“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和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特殊遗产,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表现有特殊性,具体来说,其特性还有无形性,传承性,多元性,社会性和活态性等。
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些特性,是合理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2.1无形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被称之为“无形文化财”、“无形文化遗产”,此观点比较准确地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特征,即是以一种变动的、抽象的和依赖于人的观念、精神的存在。
但,有人由此提出了一种“无形就是非物质”此观点是错误的。
非物质是一种依赖于人的思维的存在,这种存在是无形的。
但有时却通过有形的物质作为自己存在的载体。
比如,春节习俗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在一代代中国人观念中存在,是无形的,但它又是通过特点时间特定人的活动来展示盒传承的,因而又是有形的。
文化性决定了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性,物质性则决定了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
1.2.2传承性遗产是人类前代遗留下来且被后代享用或传承的财富,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指具有被人类集体、群体或个体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
它是以物质为载体,并以抽象无形的“非物质”形态存在,如民间仪式、生产工艺和表演艺术等。
在传承性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是指人对“精神文化”的传递,载体与对象是分离的,传承过程是通过人与人的精神交流,即身体示范、口述、心理积淀或观念等形式进行的,因而是抽象的、无形的。
1.2.3多元性任何文化都有多元性,但非物质文化的多元性有自己的特殊性。
它不仅表现在不同地区、种族、信仰的群体、个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而且表现同一地区、种族、信仰的群体、个体在不同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不同的形态、整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是多元的。
多元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及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就是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的基础之上,保护不同国籍、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多元性共存,是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与保障。
1.2.4社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群体认同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
这一特性是由其“社会文化”的内容决定的。
文化是被人广泛运用的一种文明内涵,其发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从文化遗产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者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实践活动一样,是一种体现集体观念的集体行为的反映。
这种集体可以是一个村落、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往往是多个人共同完成的集体创作,既可以是同时代人共同创造的又可以是不同时代的人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总是和人类实践相关联。
1.2.5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性、变化性,说明它是一种“活态”文化。
这种“活态性”,突出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头传说和表述及其语言、表演艺术、礼仪、社会风俗、节庆以及传统工艺技能等遗产中,它们的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并传达给大众的。
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然形态和生命线,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
2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国外早已经提到日程上,尤以意大利和韩国最为突出。
我国对非遗的研究及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实践工作,才刚刚起步,整体落后于这些国家。
2.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国外对非遗进行旅游开发已经颇为成熟。
意大利政府自1997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举行“文化与遗产周”,举办数百项丰富多样的与文化、历史相关的活动,其乡村生态游、美食文化游也逐渐兴旺。
英国利用老宅从事观光产业开发等项目,这些经营性收入在各协会的收入中也占有相当份额。
韩国最为重视“非遗”的旅游开发,“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都被开发为商品,到处可见非遗的宣传广告和纪念品。
表演类的“非遗”项目可在酒店表演,且有价目表。
可以说,韩国在“非遗”旅游开发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善于包装和策划,由单一的非遗衍生出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
2.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我国在2001年起“非遗”才进入公众和学界视野。
2002年以后,非遗研究机构、基金会、网站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
许多著名专家学者被邀请进行非遗保护工作,出现了新创办的《文化遗产》等研究刊物。
2001年至2003年,是非遗研究的学术起始阶段。
2004年至2006年是学术提升阶段,学术论文由十位数上升到百位数,内容集中在对“非遗”概念的界定、从法律和知识产权角度解读非遗保护等。
2007年至2010年是学术发展阶段,学术论文达到每年千位数,研究内容更为广泛和丰富,走向深层次的专业性研究,整个学术研究正在走向多学科化和多元化。
面对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生活现代化的大发展,前人留下的传统历史文化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特别是承载着一代代人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发生变异甚至消亡。
我们在享有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必须面临另一种挑战,即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文化多样性的冲击,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冲击和破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家层面得到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专门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其附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包括相关旅游开发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3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3.1 秦皇岛市概况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西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秦皇岛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秦沈高速铁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和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
也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
工业产品1000多种,其中30多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70多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玻璃工业基地、中国最大的桥梁制造集团、亚洲最大的单线复合肥生产企业、中国最重要的铝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毂制造厂,是中国著名的干红葡萄酒生产基地,目前正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燃气轮机制造基地和服务中心。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秦皇岛历史悠久,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滨海旅游城市,有众多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
秦皇岛数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了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包括国家规定的民间文学、民间杂技、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杂技与竞技、传统戏剧、传统医学、民俗等十七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大部分,种类十分齐全。
自2006年专门设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小组,到2009年开展了全市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非遗项目522项,走访传承人281人,发现非遗线索4831个,填写了1400份《普查登记表》,收集整理文字资料96.16万字,图片资料2981幅,摄像记录122.87小时,录音资料60.2小时。
至今秦皇岛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有2006年上报的河北鼓吹乐(抚宁)、昌黎地秧歌已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上报的昌黎民歌、孟姜女故事已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上报的昌黎皮影戏已被列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项目26项,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名;市级非遗项目51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