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本科生全球化素养、参与和环境感知现状及关系
赴台交流学习学生职业素养变化实证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赴台交流学习学生职业素养变化实证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颜秀春;陈宝色【期刊名称】《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2(000)002【摘要】台湾和大陆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教育传统一脉相承,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两岸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却存在诸多差异。
为了解台湾高校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赴台交流学习学生赴台前后职业素养变化,以学生主体角度评鉴台湾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方法,比照两岸职业素养做法和成效的差异,为大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have the same culture and share the same tradi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as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reas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students'education about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In or- der to know how the Taiwan universities enhance the students'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analyze the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changes of students who went to Taiwan and learnt, makes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and finall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总页数】6页(P1-6)【作者】颜秀春;陈宝色【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工商管理系,福建泉州362000;黎明职业大学学生处,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715【相关文献】1.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实证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J], 朱艳;蔡经汉;2.重庆首批高校大学生赴港交流学习市政府港澳力首次将渝港职业教育交流拓展到高校 [J], 李静3.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实证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J], 朱艳;蔡经汉4.提高学生赴台学习成效的服务与管理措施研究r——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到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交流的学生为例 [J], 杨武盖;庄方琪;郑志萍5.提高学生赴台学习成效的服务与管理措施研究——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到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交流的学生为例 [J], 杨武盖;庄方琪;郑志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青年环保心得体会作文
台湾青年环保心得体会作文台湾青年环保心得体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作为台湾青年,我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和思考,我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个体应积极履行的义务。
环保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好习惯。
比如,我自己在家里养成了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的习惯,尽量减少浪费。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组织垃圾分类宣传等,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其次,青年们要注重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只有正确的知识才能指导我们正确地行动。
近年来,我通过参加环保讲座、读书和网络上的环保知识学习,逐渐了解到环境保护中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比如,我了解到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因此我主动参加了海滩清洁活动,希望通过清理垃圾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同时,我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微信朋友圈、个人博客等方式,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传播环保知识,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
另外,青年们应该创新思维,积极寻找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为环保事业注入更多活力。
作为青年,我们要关注科技的发展,不断对环保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
比如,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个科研项目,研究如何利用生物资料制备可降解塑料,为减少塑料污染做出一定贡献。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的需求,积极参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青年们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环保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加入环保组织,与他们一起制定和推动环保政策,参与环保项目的实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以上的实践和思考,我认识到环保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作为台湾青年,我们要有环保意识,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创新思维,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化素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化素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大学期间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目标和计划,以达到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目的。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拥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素养成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素养,并指出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一、了解全球化的现实与趋势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
大学生应认识到全球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及早树立对全球视野的追求。
了解全球经济的现状和趋势,关注全球问题和挑战,将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大学生应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实践活动,如出国交流学习、参加国际志愿者项目等。
通过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交流,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为丰富的人际关系,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以及国际化素养。
三、学习外语和跨文化沟通技巧外语作为沟通的工具,在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应通过学习外语,掌握与各国人士交流的基本技巧,如礼貌用语、文化习俗等,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素养。
四、关注国际事务与社会问题大学生应关注国际事务和社会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全球化趋势下的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五、积极参与国际性竞赛和组织参加国际性竞赛和组织可以提供大学生锻炼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性竞赛和组织,拓宽交流渠道,与国际同龄人进行合作与竞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全球竞争力。
六、关注国际化企业和职业机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具有国际化特征。
大学生应关注这些企业和组织,了解其发展战略和职业机会,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以拓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七、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持续学习是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基础。
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关注国际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台湾核心素养的课程内涵与价值取向探析
台湾核心素养的课程内涵与价值取向探析摘要:本文梳理了台湾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及过程,具体阐述了台湾核心素养提出的自主行动、沟通互动和社会参与等课程内涵,并进一步阐述分析解释了台湾核心素养的四大价值取向。
关键词:台湾;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终身学习一、台湾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及过程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等急剧加速,全球各大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公民。
为适应21世纪的新变化,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7年启动了名为《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的研究项目,开启了新世纪以来从关注能力到关注素养的世界教育改革理念潮流。
2003年以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目标。
进入21新世纪以来,台湾社会经济政治局势面临重大变化。
社会经济方面,家庭日趋少子化、人口结构趋老龄化,人口红利萎缩。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新兴产业对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本提出新的要求。
政治民主参与蓬勃发展,公民意识进一步增强。
上述重大变化都改写了传统对于能力内涵的定义。
如何缓解升学压力和落实五育发展的同时,顺应社会需要和时代潮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适性发展、促进教学活化、做好课程连贯与学校本位课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台湾在世界范围内较早研究并实施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课程体系。
2005年至2007年,台湾进行“界定与选择国民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的重大教育计划(简称台湾DeSeCo)。
“2010年8月台湾教育部召开‘第八次全国教育会议’,第一个谈论主题即为‘现代公民素养培育’,之后汇整各方意见订定《中华民国教育报告书》:强调培养‘以人为主体’的统整思维能力,兼备在地关怀与全球视野的现代公民素养。
”[1]同时,2010年“第八次全国会议”指出,应积极启动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以期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2011行政院核定《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实施计划》,指出于2014年8月全面实施。
大学生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
大学生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大学生的角色与应对策略全球化是当今社会的一大趋势,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应这一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1. 就业挑战:全球化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面临来自全球范围内竞争对手的挑战。
2. 文化碰撞: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大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需应对不同习俗、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
3. 跨国交流: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中,但同时也需要面对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挑战。
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1. 提升语言能力: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大学生应加强语言学习,提升英语以及其他外语的应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沟通需求。
2. 增加跨文化视野: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大学生应主动增加跨文化视野,通过阅读、旅行和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扩展自己的国际化视野。
3. 培养创新思维:全球化时代需要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应培养跨学科思维、跨界合作的意识,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4. 增强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础,学生们应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包括良好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领导力等方面的提升。
5. 关注国际事务:通过关注国际事务,了解全球化趋势和动态,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抓住相应的机遇。
三、大学生参与全球化挑战的途径1. 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大学生可以积极申请参加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如交换学生、夏令营、实习等,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文化,增强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
2. 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全球化趋势,培养实践能力,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全球化视野与国际交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全球化视野与国际交流如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无可避免的趋势,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全球化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球化视野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全球化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相关策略和机会。
一、全球化视野的重要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拥有全球化视野的大学生更具竞争力。
全球化视野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并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全球化视野也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见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二、大学生如何培养全球化视野1. 学习语言语言是交流的桥梁,通过学习外语,可以更好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门流行的外语,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此外,还可以参加语言交流项目、加入语言学习社群等,提高语言能力。
2. 关注全球热点通过关注全球热点事件、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动态,可以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参加国际研讨会等方式来增加自己对全球事务的了解。
3. 参与国际组织和项目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项目,如国际志愿者工作、国际交换项目、国际学术交流等。
这些经历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化思维。
三、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参与国际交流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广泛的人际网络,增加各种机会。
国际交流不仅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同时也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经验。
四、大学生如何参与国际交流1. 学术交流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术交流项目,如学术研讨会、国际学生交流项目等。
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2. 文化交流大学生可以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节、文化交流团等。
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交流,可以增加互相了解和尊重,培养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3. 实习和工作机会大学生可以申请海外实习和工作机会,通过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研究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研究在当前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大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跨国合作和全球视野等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必要性、现状以及相关的培养策略。
首先,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使得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整合加深了各种国际间的联系与交往。
此外,全球化也带来了职业竞争的全球化,大学生需要具备跨国合作和全球视野的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关注的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的大学生缺乏接触国际社会的机会与条件,国际视野相对狭窄。
其次,一些高校在教育大学生国际视野方面的投入不足,相关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再者,一些学生对国际事务和全球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知,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为了促进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全球教育内容的整合与推广,增加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大学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外籍教师和学生,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国际化学习经验。
其次,学校可以设立开设相关的课程,包括国际事务、国际关系、跨文化交流等,提供多元的视野和知识。
学校还可以开展国际实践项目,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知识竞赛、国际交流会议等活动,扩展自己的国际人脉和经验。
另外,大学生自身也需要主动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
首先,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包括交流学生、交换生计划等,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风俗习惯。
其次,学生可以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事件和趋势,增强对国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能力。
毕业生自述我与全球化的视野与思考
毕业生自述我与全球化的视野与思考我与全球化的视野与思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身处的世界正在变得日益紧密相连。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不禁对全球化的影响和自身的视野与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此的思考和看法。
一、全球化之下的视野开阔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世界。
通过互联网和先进的交通工具,我们可以与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经验。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和交换生,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了全球化对于我们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的重要性。
全球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还要求我们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因此,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全球化对个人思考的影响全球化使得我们在思考问题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世界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决策往往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因此,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具备全球化的思维方式,站在全球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全球化也促使我们反思本土文化和传统观念。
当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价值和行为方式并非世界通用。
这种跨文化的碰撞和思考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三、个人在全球化中的角色与责任作为一名毕业生,我深知自己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面对世界正在面临的各种挑战,例如气候变化、贫困问题和社会不公平等,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是应积极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认为,个人在全球化中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
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作为毕业生,我们应具备全球视野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全球公共事务中。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研究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尚有待提高,在国际交流、跨文化沟通等方面仍存在挑战和不足。
因此,对于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国际视野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视野已经被认为是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拥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社会环境,拓宽眼界,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大学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了解国际形势和国际合作,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其次,国际视野的培养有益于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
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学生人口的国家,中国的大学生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本。
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生,可以为中国的其他行业和领域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更多国际化的人才支撑。
同时,国际视野的培养也能够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国际视野培养的过程中,中国大学生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还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外语教育、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投入依然较低。
缺乏良好的外语环境和国际交流平台,使得大学生对于国际视野的理解和实践受限。
其次,中国大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倾向于将自己的眼界局限在国内。
他们对于国际事务和国际合作的了解相对较少,缺乏对国际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开设国际问题教育课程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培养。
最后,还需要改善大学生出国交流的政策环境。
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对留学政策的支持力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不便之处。
例如,签证、经济支持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大学生出国交流的机会与效果。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举足轻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一部分: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交流全球化使得国际交流变得前所未有地便捷和频繁。
通过互联网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可以轻易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国际交流能够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机会。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交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习惯。
这样的跨文化体验使我们更加宽容和开放,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其次,国际交流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和创新。
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下,科学家们可以共享知识和资源,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
这种合作促进了科研的进步和创新的加速,有助于推动全球社会的发展。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学校可以推广国际交流项目。
通过组织学生去海外学习或交流,他们可以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
这种经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国际课程的开设。
在课程中融入国际化的元素,如跨文化沟通技巧、全球问题研究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现象和挑战。
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国际学者和专家来校园演讲,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发展情况。
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国际化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与其他国家的学校建立联系和合作,可以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和合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三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培训和机会。
学校应该接受全球化挑战
学校应该接受全球化挑战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而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也随之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
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在全球化中面对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
一、多元文化的融合不同的文化之间交流互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交流也同样存在于学校之中。
学校应该适应多元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接触不同的文化,增长知识和见识。
可以通过打造国际化课堂、开设跨文化课程等方式进行多元文化的融合,并且优先考虑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二、全球化的语言要求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语言的交流日益重要。
学校不仅需要注重母语教育,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学习的机会。
可以在校内开设多语种课程、组织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三、全球化教育体系的建立全球化教育模式的建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学校应该逐步建立符合全球化发展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在在知识、技能、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可以考虑引进国际教育课程、推广跨学科教育、发展校本课程等方式,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全球化的发展,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优秀文化,也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文化特点和价值。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能够正视、认同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可以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开设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强烈的文化自信心下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打造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性,为学生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于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全球视野的培养全球视野是指学生对世界各地的人、事、物具有广泛的了解和关注,能够在更大的背景下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实现。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世界文化和地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解各国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机会。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国外教师或外籍人士来进行交流授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例如学生交流访问、夏令营等。
通过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拓宽眼界,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增强对全球事务的关注和理解。
最后,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性竞赛和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大会、国际数学竞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全球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学生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能够理解、尊重并适应对方文化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时,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语言学习。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学校可以开设丰富的语言课程,并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如与外教进行对话、组织语言角色扮演等活动。
通过提高语言水平,学生可以更好地跨越语言障碍,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不同文化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包括礼仪、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
学生需要学会观察、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
全球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全球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趋势,全球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全球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以适应多元化的国际社会。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教育的意义,讨论如何实现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并介绍在全球化教育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全球化教育的意义全球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全球胸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国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世界已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相连。
了解他国文化、了解全球事务成为了学生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全球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多元文化的认知,了解世界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
二、培养国际视野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引入多元化的教材,使学生不仅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其次,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学生交换项目、国际研讨会等,让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开设远程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与全球范围内的师生进行交流。
三、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技巧和素养。
首先,学生应该学习并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包括宗教、习俗、价值观等。
其次,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用流利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流。
另外,学生还应具备跨文化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尊重对方观点、避免歧视等。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课程或社团组织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四、全球化教育的有效措施为了有效实施全球化教育,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师。
其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图书馆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国际教育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全球化竞争与国际适应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全球化竞争与国际适应能力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着全球化竞争的挑战,而国际适应能力成为了大学生们追求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全球化竞争的背景出发,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国际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培养和提升这一能力。
一、全球化竞争的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国内范围。
国际大公司进驻本土市场、海外公司的拓展以及跨国并购等趋势使得职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大学生们不仅需要面对国内的竞争对手,还要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竞争。
因此,拥有国际适应能力成为了大学生们必备的素质。
二、国际适应能力的重要性1. 跳出舒适区学习和生活在大学期间,学生们可以通过选择参加交换学生项目或者参与国际实习,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样的经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增强他们的国际适应能力。
2. 提升语言沟通能力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国际适应能力的核心之一。
大学生们应该注重学习英语并且掌握其他国际通用语言,以便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语言交流活动或者找外籍导师进行口语练习,提升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
3. 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适应能力还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大学生们应该主动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并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
开放的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适应国际化环境的重要保障。
三、培养和提升国际适应能力的方法1. 多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大学生们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学生论坛、英语角等。
通过与其他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国际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2. 自主学习外语大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外语,如通过自学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等。
掌握流利的外语沟通能力可以为他们在国际职场中脱颖而出提供有力支持。
3. 参加国际实习或交换项目通过参加国际实习或交换项目,大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国际适应能力。
入申请我的全球化思维与能力
入申请我的全球化思维与能力尊敬的招生委员会:我谨向贵校提交我的全球化思维与能力入学申请。
作为一名现代社会中具备全球意识和应对全球挑战能力的学生,我深信掌握全球化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来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我认为拥有全球化思维是我最大的优势。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交流和合作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全球化思维者,我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积极参与全球话题的讨论与互动。
我拥有开放的心态,并愿意主动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使我有能力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并找到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创新方式。
其次,我的全球化能力使我具备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问题已经超越了国家的边界,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协调。
我的全球化能力使我具备了解并分析全球性问题的能力,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我熟练运用全球性科技和信息资源,能够收集、整合并分析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和信息。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评估问题的影响,并为全球性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在国际交流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
我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国际交流项目,曾在多个国家生活和学习。
这使我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习惯和交往方式,并且能够利用多元文化的优势进行跨文化沟通。
这不仅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也培养了我在不同文化环境中适应和融入的能力。
通过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我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文化差异,并在与他人合作和交往中展现了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技巧。
最后,我坚信掌握全球化思维与能力将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合作的加深,企业和组织对具备全球化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全球化思维者,我有能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组织中发挥作用,并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拓展提供支持。
我相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的全球化思维与能力将使我在职场取得竞争优势,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的学科考试已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于是综合素质评价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而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培养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上,中学生需要了解和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等。
通过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例如交换学生项目、国际学术竞赛等,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经历不仅可以开拓中学生的眼界,还能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外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联系日益紧密,跨国企业层出不穷。
对于中学生来说,跨文化交流能力将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中学生能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尊重和包容,进而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国际教育的内容和资源。
例如,引入多元化的教材,增加国际交流活动,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指导。
通过这些措施,中学生将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交流机会。
除了学校的努力,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培养他们去观察和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此外,家人之间也可以通过与外国朋友的交流,或者是一起阅读跨文化题材的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来扩大中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学生能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通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学校和家庭在共同努力下,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为他们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未来的成功。
台湾本科生全球化素养、参与和环境感知:现状及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台湾3所研究型大学的问卷调查
台湾本科生全球化素养、参与和环境感知:现状及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台湾3所研究型大学的问卷调查曾倩倩;吕林海【期刊名称】《教学研究》【年(卷),期】2017(040)003【摘要】通过对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大学生在全球化素养、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上的得分较高,全球化参与的得分较低.在全球化知识与理解上,大学2年级学生显著强于大学4年级学生;在全球化技能上,直辖市大学生显著强于县市的大学生,出国频率较多的大学生显著强于出国频率较少的大学生;在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上,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高于自然及应用科学领域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台湾大学生在全球化素养、全球化参与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全球化校园政策支持感知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化技能与全球化参与、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全球化技能与全球化参与中度相关;全球态度与全球化参与无相关关系,但与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显著正相关;全球化知识与理解和校园环境感知无相关关系,但与全球化参与显著正相关.【总页数】9页(P1-9)【作者】曾倩倩;吕林海【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本科生满意度、绩点和深度学习体验关系探究——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的实证研究 [J], 黄天慧;牛新春2.中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能力和经历的比较研究——基于南京大学与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 [J], 吕林海;郑钟昊;龚放3.本科生学习参与对其能力发展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南京大学SERU问卷调查[J], 刘珊珊;吕林海4.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基于南京大学的问卷调查 [J], 陆云;吕林海5.基于环境感知的旅游型海岛和谐人地关系研究——以台湾海峡西岸鼓浪屿、湄洲岛为例 [J], 陈金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作者: 李沛武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出版物刊名: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88-9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大学生;素质教育;全球化;趋向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向。
一方面,利用全球化为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提供的新机遇,借助全球化的外部压力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多层面和高层次的自觉提升;另一方面,在主动适应全球化的基础上,坚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坐标和方向,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树立自己的文化主体性,使大学生成为有根有原的民族英才。
要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因为全球化与国家化这两大张力不同而产生的冲突,根本路径是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陆生赴台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相关性研究——以福建高校为例
产能经济陆生赴台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相关性研究——以福建高校为例柯涌晖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摘要: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与李克特量表结合,对福建高校赴台陆生环境意识与行为进行测度,证明需要从教育程度、规范可执行性、环保引导与社会参与等角度采取举措提高青少年群体环境意识。
关键词:新生态范式;环境意识;环境行为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321-02随着环保理念快速普及,环境问题已受到全球性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关于国外环境意识研究主要集中在:(1)环境意识与人口统计学间的相关性研究[2];(2)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性研究[5];(3)环境意识的教育研究[3]。
本文借助新生态范式量表的测量,考察赴台陆生环境意识与行为的表现,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有助于提高整体社会环保事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一、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闽台合作高校赴台陆生为样本群体。
在2016年秋季福建省高校赴台陆生就读多所台湾高校中采用随机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剔除无效问卷20份,问卷有效率为91.9%。
2.研究方法本研究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是有关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包括7个题目。
第二部分,主要采用新生态范式NEP量表测评赴台陆生的环境意识程度。
新生态范式量表涵盖5个维度的测量内容(见表1),包括:自然平衡、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例外主义、生态环境危机和增长极限。
奇数题为正向发问,被采访者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项中选择,并相应地被赋分值为5、4、3、2、1分;偶数题为负向发问,被采访者同样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项中选择,但赋值相反,分别为1、2、3、4、5分。
第三部分根据常见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设计含9项具体环境行为的提问(见表3)。
第1、7、8题为负向题,余下6题为正向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本科生全球化素养、参与和环境感知:现状及关系的实证研究台湾本科生全球化素养、参与和环境感知:现状及关系的实证研究0引言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形成一个彼此相连的“地球村”。
良好的全球化素养也成为当今世界公民的必备素质。
诚如亨廷顿(Huntington)所言:“一个丧失全球化胸怀的国度,注定要被全球化时代所毁灭;一个不能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公民,注定要被全球化环境所淘汰。
”[1] ??全球化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良好的全球化素养是当今大学面临的紧迫任务。
纵观全球,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把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素养作为教育发展的长远战略之一。
1996年,日本在“21世纪的教育对策”中呼吁,应举国推行教育国际化,特别要从小学阶段就做起,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发展中国家、参与开放教育、外国文化教育以及和平教育等。
2000年,澳洲课程组提出了“世界层面课程(world class curriculum)”的概念(即以全球化为指向的课程),并强调它并非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一种课程乃至教育的新理念。
这一理念重视课程的世界观,要求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领头羊,也在上世纪末期就开始对教育的国际化维度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2000年,前总统克林顿(Clinton)向联邦、州与地方的行政主管首次发放了“国际教育备忘录”(president Clinton′s memorandum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的重要国际化教育文本,并通过“国际教育周”(international education week)等一系列的定期教育活动来推动美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着力培养具有全球化素养的人才[2]。
从以上各国的经验可以发现,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竞争力的整体考量下,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将以开阔学生全球视野、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为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的经济发展开始加速,并逐步缔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正因其相对于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先发优势,世人将台湾誉为“亚洲四小龙”①之一。
在经济、技术、制度架构等方面向着国际化方向迅猛发展的同时,台湾推出一系列教育政策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着力于培养具备全球化素养的高级人才。
2002年,台湾教育部出台了《提升大学竞争力重点发展计划书》,强调营造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培养科技人才,加速推动大学教育国际化;同年8月,台湾教育部提出《宏观高等教育方案》,规划未来5年将以500亿的预算,提升台湾大学国际竞争力,努力协助台湾10所大学的系所或中心成为亚洲第一,至少有一所大学挤进亚洲前5、全球前100之列[3]。
台湾教育部《2005~2008教育施政主轴》进一步提出以“创意台湾、全球布局――培育各尽其才的国民”作为施政的总目标,并以“扩展全球视野”作为4大纲领之一,正式将“全球视野”纳入施政主轴,强调教育要放在全球架构中思考,使学生既能着眼本土,又能关怀社会、放眼全球。
综上可见,努力实现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促进学生全球化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内容。
研究显示,国际化程度不高是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表现的学生的外语能力有待加强,国际交流流于形式,国际化的相关教育配套尚有欠缺等方面[4]。
时至今日,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国际化素养究竟如何?影响台湾大学生国际化素养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将成为该研究试图解答的研究课题。
①“亚洲四小龙”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工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②Oxfam 全名是the 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由一群英国热心人士于1942年成立,目的是协助解决当时世界各地饥荒及贫穷问题,1995年全球各乐施会组成国际乐施会。
有关全球化素养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成果较为丰富。
早在1979年,安德森(L F Anderson)就基于全球化的视角指出,世界公民应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具备理解全球化社会并对世界问题和未来可能做出判断的能力[5]。
一直专注于发展世界公民教育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英国乐施会②(Oxfam)也提出:世界公民素养的内涵应包括知识和理解、技能、价值和态度3个方面,其中知识和理解包括对多样化、社会正义与公平、永续发展及和平与冲突的理解;技能包括批判思考能力、沟通辩论能力、冲突解决和合作能力等;价值和态度包括认同感与自尊心、同理心、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承诺等[6]。
此后许多学者以不同的角度对全球化素养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亨特(Hunter)采用Delphi调查法,在分析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能力的内涵。
他认为国际能力包含知识与理解、技能/经历、态度与价值观3个重要的方面,其中知识与理解指理解全球化概念、时事知识,知晓世界地理及历史;技能/经历指能在自己文化以外的环境生活并具有跨文化合作的能力、与来自其他文化和传统的人共同参与活动的经历;态度和价值观指愿意走出自己的文化,体验外来人的经历、能应对不同的文化和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7]。
此外,在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的基础上,相关实证研究也发展起来。
比如,施密特(Schmidt)在1975年对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的世界知识和世界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家庭经济地位高的学生,世界态度较为积极,不同种族的学生世界态度并无显著差异[8]。
日本学者屋岛友子(Tomoko Yashima)运用准实验方法,研究了大学生的国际志愿者经历对其跨文化能力的影响。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286名参加国际志愿者项目的日本大学生,其跨文化能力显著高于控制组116名没有参加的学生[9]。
索里亚、特洛伊西(K M Soria&J Troisi)调查了9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参与国外学习和校内全球化/国际化的活动经历,研究发现,参加校内全球化国际化课程作业、与国际学生交流、参与全球化国际化课程等活动的学生比参加出国学习活动的学生在全球化能力的提升上更加明显[10]。
相对于国外,国内在加入WTO之后近10年才开始较多地开展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学生全球化发展方面的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对国外理论研究的介绍。
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才开始陆续借鉴国外理论、修订国外量表或?制量表,以国内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刘扬、吴瑞林的研究,他们从国际能力的概念出发,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设计出了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量表,并对北京地区5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施测。
数据结构验证了该量表具备良好的信度及结构效度。
具体而言,该评价量表包含3个基本维度,即“知识和理解”“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每一维度下又划分了更细的因子,并对每一因子的意涵做了相应的说明[7],他所开发的量表维度、指标构成及相应说明等,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具。
综合上述已有的研究,笔者试图进行如下两点反思和解析。
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全球化素养的已有研究而言,尽管它们在概念表达与关注重点上有所不同,其基本内涵都仍比较相似,关注的维度也较为接近。
其次,如果把全球化素养作为一个学习结果加以考量,探讨学生在有关全球化素养相关学习活动上所付出的努力和相关环境感知上所实存的体验,并挖掘这些努力和体验影响全球化素养的特征与机制,相对过往的研究而言更具深度和启示意义。
基于此,笔者在探讨大学生全球化素养基本状况和差异特征的基础上,试图从全球化参与与环境感知两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全球化素养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
1研究设计1.1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方面的问题。
1) 台湾大学生全球化素养的现状如何?2) 台湾大学生在全球化中的参与和环境感知的现状如何?3) 不同性别、专业、家庭收入、家庭所在地、出国频率的台湾大学生在全球化素养、参与和环境感知水平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4) 全球化素养、全球化参与与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为何?1.2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3所学校大一到大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填答。
3校共发放问卷233份,总的有效问卷219份,问卷的总有效率为94%。
其中国立台湾大学占32.4%,国立政治大学占33.8%,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占33.8%;男生占43.4%,女生占56.6%;一年级学生占37%,二年级学生占30%,三年级学生占14.2%,四年学生占18.7%;人文学科的学生占19.2%,社会学科的学生占51.1%,自然科学的学生占21%,缺失值占8.7%;来自直辖市的学生占79%,来自县市的学生占16.9%,缺失值占4.1%;从来没有出过国的学生占17.8%,几年出国1次的学生占51.1%,每年至少出国1次的学生占27.9%,缺失值占3.2%。
总体而言,样本分布比较均衡,适合进行后续统计分析。
1.3研究工具1) 全球化素养量表。
在借鉴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量表的基础上[11],结合台湾大学生的特点,笔者编制了“台湾大学生全球化素养量表”。
该量表包含3个部分,第一部分测量台湾大学生全球化的知识与理解(如对具体的全球知识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共有9道题目,每道题的选项分别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和“非常符合”;第二部分测量台湾大学生的全球化态度(如是否能够平等地看待世界不同文化、民族、宗教等),共有12道题目,每道题的选项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尚可”“同意”“非常同意”;第三部分测量的是台湾大学生的全球化技能(主要包括全球化交流技能、合作技能),共有7道题目,每道题的选项分别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符合”。
各题项依上述顺序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
2) 全球化参与量表。
借鉴伯克利加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开发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rvey on undergraduate′s experience in research university)中的“全球化经历”子版块,并根据台湾大学生学习和活动特点,编制《台湾大学生全球化参与量表》。
该量表测量的是台湾大学生的全球化参与程度(如学术性参与和活动性参与等),共有10道题目,每道题的选项分别为“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总是如此”,并依序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