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

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
规范层面: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技术;
操作方面: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活动。
学术:学理与术用的关系——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
二、知识产权的学科属性和研究范式
(一)私人权利:知识产权的民法理论分析
1.私权属性的理论分析工具
如何看待知识产权的私权性:
第一,是私人权利,即私主体的权利;
第二,是私有的权利,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知识财产享有的独占的权利。
2.知识财产私权化的社会动因
先进的知识能产生力量,有产权的知识能创造财富。
3.对知识产权公权化的批判
知识产权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制度文明的典范,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科学的立场。知识产权只是一种制度的工具,不应对其顶礼膜拜,应防止知识产权权利的滥用。
尽管现代公法渗透到私法的各个领域,但知识产权的私法属性不会发生变化。
(二)政策工具:知识产权的政策科学分析
1.知识产权的政策科学基础
2.知识产权政策效益与政策失灵
3.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政策运作的基本方法
(1)实用主义
知识产权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美国在1790年颁布了《专利法》和《版权法》,美国的发展与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密切相关。
由于世贸组织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trips协议的生效,是发展中国家也迈上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高台阶。
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
1.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私权属性
私法体系
2.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技术科学
政治学
社会学
伦理学
经济学
政策科学
3.版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于文化领域;
专利产生于科技领域;
商标作用于商贸领域。
4.知识产权以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对象:

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

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

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知识产权法涉及到了关于创新、激励和保护的议题,它为创作者提供了对其创作成果的专有权。

然而,这种专有权并非绝对,而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在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体系中,公共领域理论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围绕这一理论展开讨论,分析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内涵与价值。

自知识产权法诞生以来,公共领域理论便与之相伴。

这一理论旨在平衡知识产权的个人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历程中,公共领域理论经历了诸多挑战与变革,但它始终保持着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核心地位。

公共领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

在知识产权法中,公共领域指的是那些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和分享这些成果。

私人领域则是指那些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域,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有权。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是知识产权法中的重要界限,它决定了创作者和公众之间的权益分配。

在实践案例中,公共领域理论的应用可见一斑。

例如,在版权法中,作品的"合理使用"便是对公共领域理论的体现。

合理使用允许在不经版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对作品进行一定限度的使用,这无疑是对版权人专有权的限制。

在专利法中,对于具备必要性的技术特征,即使被申请了专利,也可以被其他人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使用,这也是公共领域理论的实际应用。

公共领域理论在知识产权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激励,还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划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领域理论为知识产权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平衡机制,既确保了创作者的权益,又保障了社会公众对知识的获取和利用。

因此,在未来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继续深入研究并完善公共领域理论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知识产权法在保护创新和激励科技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专有权和公共领域是两个核心概念。

专有权旨在保障创新者的权益,而公共领域则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理论研究

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理论研究

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知识产权法应用广泛背景下,在公共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因此本文围绕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理论展开探索和研究,阐述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以及在知识产权中的体现。

并对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的局限进行分析,提出克服方法。

标签:知识产权法;公共领域;理论引言伴随我国知识产权法不断发展,所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对公共领域产生一定程度损害,基于另一种角度,则是对公共领域的不断侵蚀。

因此,研究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公共领域的相关概述(一)公共领域的概念界定公共领域该词汇起源于罗马发中,中文含义也只公共所有权。

通过对词汇洁西能够看出,公共领域是公共和领域两个词汇构成,内容指向是一种大环境,即私人领域与国家政府等权力之间的领域。

因此,公共领域与这两种权力有较大差异性。

学术界对公共领域展开广泛研究,但目前对其认知仍未达到共识,二元论中指出公共领域并不具备归属性,且开放范围较为广泛,并不在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之内。

然而该理论并不全面,曾有美国研究者指出,若知识产权法并不对公共领域进行保护,将会导致公共领域资源枯竭,进而阻碍公共领域的发展。

由此可见,基于公共领域的发展角度,二元论所提出的开放范围广泛能够得到认同,但是并不具备归属性的理论是缺乏全面性的。

(二)在知识产权中的体现公共领域与知识产权的内在联系方面,具备相互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推动两者协同发展。

对公共领域在知识产权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可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由于知识产权对公共领域的保护具有期限型,期限结束后该内容将回到公共领域,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具有重要标志性,例如,专利权、著作权等均属于保护期间结束后回到公共领域的内容。

其次,对于不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的内容,如《著作权法》中对著作权进行论述和界定,著作权并不受到国家法律及行政的局限。

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内容并不归属于著作权法,由于新闻内容是对事实的报导,因此并不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发现、动植物种类的同样不隶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

知识产权制度基本理论之讨论

知识产权制度基本理论之讨论
开展 竞 争 为主要 手 段 调整 经 济 。知 识产 权法 作 为经 济 调控
看 出 ,在 市 场 高度 发达 的美 国 ,版权 基 本 上属 于规 模 巨大 的文 化公 司拥有 ,文 化产 业 的发 展 更倾 向于 将 版权 控 制 在
投 资人 手 中 。
的法 律 工具 脱 离不 开竞 争 机 制 。竞 争的 作用 在 于 :及 Ha tt , ̄ 除落 后 的企 业 ,淘 汰 过时 的生 产 方法 和 产 品 ,采用 创新 广 。 品 。竞争 的形 式不 仅体 现 为市 场 上的价格 、广 告 、产 品的 新 颖 、质 量 好坏 ,也包 括为 市 场 上 的竞 争作 准 备的 科研 和 技术 开发 。随着 现 代科 学 技术 的 飞速 发展 ,创新 能 力 已成 为 竞 争过 程 的决 定性 因素 。知 识产 权 制度 通 过 市场 竞争 促 进 创 新 ,保 证 竞 争 者 的 利 益 回报 。 尤其 是对 于 研 发 _ 期 l 古 1 长 、发 明起点 高 、投 资 风 险大 的领 域 ,如 果 利用 知 识产 权 制 度创 建 竞争 机 制 ,用创 新 思 想 指导企 业 的 市场 竞 争 ,则
关 。当 然 ,还有 更 甚 者 ,对 于 不劳 而 获取 得 的 专利 权 也 比 比皆是 ,所 谓 防御 性 专 利所 付 出 的绝对 不 是 自然权 利说 下 的 “ 动 ” ,而是 商业 竞争 的手段 。 劳 此外 , 自然 权 利论 也 无法 解释 知 识产 权 的地 域性 、时 间性 、权 利 穷 竭 、权 利保 护 期 限 、权 利 限制 以及 知 识产 权 权利 人 的 “ 圈地 行为 ” 。
人格 论 更强 调 智 力成果 创 作 人 的精 神 权 利 ,这 必然 导 共财 富 ,公 众 可 自由使 用 。 契约 论 鼓励 切 有创 造 天赋 的 致在 知 识产 权 保 护上 追 求维 护 绝对 “ 利 ” ,如 “ 菊 ” 权 秋

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与探讨

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与探讨

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与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是指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采取法律、技术、管理等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促进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现状及问题、保护机制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和探讨。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在于保护知识创新,激励人们对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保护企业对技术和产品的品牌和商业机密的保护,加强技术创新和利润转化的培养。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创新成果和经济红利得到充分回报。

知识产权的保护还能促进社会创业和就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消费者福利和生活品质,确立人们创意劳动的道德和法律地位。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问题然而,在现实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在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不够高涨,人们普遍认为知识产权维权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容易受到攻击。

这导致诸多实际的知识产权纠纷缺乏有效的解决,给各方带来重大损失。

2. 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度大。

在使用互联网实践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因网上侵权难以追究等方面而存在很大的困难。

此外,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面较广,该领域的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以实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两个问题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3.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约束力不足。

目前,各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不够完善、不够明确,许多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落实不足。

知识产权被侵犯,但实质性的制裁与保护措施不断缺失,损失困人。

4. 知识产权保护工具有限。

虽然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但是侵权手段的手段则更加多样化。

当前,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成熟,这就需要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模式和工具。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研究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研究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研究知识产权是指对知识和创造性成果的法律保护。

它的存在和运作能够在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研究,包括对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一、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创新与知识流动的激励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的市场失效。

在经济学中,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为创新提供保护,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究与开发。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知识的流动与分享,推动技术进步和全球经济的融合。

然而,知识产权的市场失效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知识产权的存在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垄断,限制竞争与创新。

因此,经济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确保合理的竞争,并避免不必要的市场失灵。

二、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激励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能够获得对其创新成果的独家使用权,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这种激励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也有助于改善技术的传播和转移。

由于知识产权的存在,企业和研究机构更愿意分享和交流他们的技术成果,以获取更多的授权和合作机会。

这种知识的流动可以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导致技术转移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获取和利用技术创新的困难。

这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造成知识产权不平等的局面。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面临着侵权和盗版的挑战。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变得更加普遍和难以控制。

这不仅对创新者的利益构成威胁,也会对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一些是由于技术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一、知识产权概论2011年春晚最火的可能就是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了。

一曲《春天里》,唱出了草根的挣扎与奋斗,加之他们为命运奋斗的背景,的确让人感奋。

然而俩个人刚刚走红,著名音乐人汪峰就下了禁唱令,不允许他们再演唱他的歌曲《春天里》,这让很多人不解,这个汪峰也太小气了吧,唱首歌也不让,对他的指责声不在少数。

这其中到底谁是谁非呢?其实这里就有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旭日阳刚当初在地下通道里、歌厅里唱一唱,弄俩钱花也就罢了,现在出名了,有出场费了,那就是商业演出了,是一种经营行为了,那就需要付费了。

不然就是对作品作者的一种侵害,所以汪峰的禁唱,情理上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但实际上是一种维权行为。

他通过这件事,再次向人们提示,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对知识分子劳动的蔑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这也是导致我国最早发明纸和印刷术却长期没有版权法的重要原因。

比如《红楼梦》,曹雪芹写出这样伟大的作品,但他当时的生活却非常的困难。

清人敦诚曾写一首诗《赠曹雪芹》,描述了这位世界级的文学家当时的生活窘境。

这首诗是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秋天,敦诚与其兄敦敏去西郊访唔雪芹后写的。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酒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红楼梦》按照现在的出版量,能够付给他稿费,他也就用不着“举家食粥酒常赊”了。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连作者是谁还争论了几十年,更谈不上保护作者的其他权利了。

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提高,但由于长期极左思想的影响,也是知识分之的劳动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音乐家施光南很出名,但也很穷。

八十年代后期,仅有每月工资105元。

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在欢乐的日子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但这些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收入。

知识产权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平衡研究

知识产权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平衡研究

知识产权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平衡研究的平衡研究一、研究背景知识产权是指人们通过智力创造出来的作品、发明、商标、专利等,是创新者和创造者的智慧结晶。

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在于鼓励创新和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知识共享则是将个人或团体的知识传播给其他人,促进知识的普及和应用,推动社会进步。

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对于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促进创新:通过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和创造中,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2. 提高社会知识水平:知识共享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社会知识水平和全民素质。

3. 节省资源:通过知识共享,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和开发,节省社会资源和科研成本。

4. 推动经济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共享的平衡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以下问题:1. 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

2. 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共赢。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同情境下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平衡措施及其效果;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人士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看法和建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五、研究步骤本研究将分为五个阶段进行:1. 文献综述阶段:收集并分析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相关文献,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

2. 案例分析阶段: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平衡措施及其效果。

3. 问卷调查阶段:设计问卷,选择相关人士进行调查,了解其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看法和建议。

社科知识产权方向研究课题

社科知识产权方向研究课题

社科知识产权方向研究课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
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制定、实施与效果评估,探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差异及其原因,分析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企业、创新者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建议。

二、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关系
研究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分析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企业创新、投资和出口的关系,揭示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完善
研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探讨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路径,研究知识产权法律的国际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改革建议,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研究知识产权纠纷的类型、成因和特点,探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分析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和诉讼等解决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五、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发展
研究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关系,探讨知识产权在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分析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六、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
研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国际间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的路径和方式,分析国际间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教训,提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七、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教育
研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知识
产权人才培养与教育的模式和路径,分析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教训,提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调查研究引言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各种形式的创造性表达中产生的专有权利。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目前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如何,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进行一次调查研究,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和商业方面的创造性表达所产生的各种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这些权利不仅能够保护创作者和发明家的合法权益,还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和素养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现状1. 知识产权理论学习程度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理论知识掌握并不深入,只是对知识产权的一般概念有所了解,对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比较薄弱。

部分同学甚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存在认识误区。

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在知识产权理论学习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2. 知识产权实践运用水平在知识产权的实践应用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创造的作品和发明并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很多同学在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并没有注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知识产权也缺乏一定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很多同学存在抄袭、盗版等行为。

这表明大学生在知识产权实践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

3.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了一定的认同,认为知识产权是需要受到法律保护的重要财产,但是实际行动上并没有很好地把这种认同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缺乏积极的行动。

巴泽尔关于产权界定的理论研究

巴泽尔关于产权界定的理论研究

巴泽尔关于产权界定的理论研究一、巴泽尔的产权理论概述二、巴泽尔的产权交易理论三、巴泽尔的公共品产权理论四、巴泽尔的风险分配理论五、巴泽尔的信息不对称下的产权理论巴泽尔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产权理论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表明,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必须解决产权的核心问题,即谁是资源的拥有者,资源可以用于哪些目的,资源可以如何交易。

因此,在经济学理论中,产权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可分为产权界定、产权交易、公共品产权、风险分配和信息不对称下的产权等几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展开对这些方面的讨论。

一、巴泽尔的产权理论概述巴泽尔认为,产权不仅影响私人财产的利用,也影响社会资源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分配。

他将产权定义为一个人对一种资源或现象的行使控制权,这使得产权被购买、出售、包租、继承以及被其他方式转移。

在他看来,产权的确立是对资源的支配权力的明确确定和规范,也是资源安排的重要基础。

二、巴泽尔的产权交易理论巴泽尔的产权交易理论强调了产权交易的重要性。

他认为,产权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在所有者之间调整资源,确保每一个所有者可以获得他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并且他在实践中发现,产权交易是一个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有效方法,因为它通过价格机制形成市场供需关系,有效地将资源分配给能够提供更高效益的所有者。

三、巴泽尔的公共品产权理论巴泽尔认为,公共物品中有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必须对产权加以规范。

产权机制的缺失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或者无法实现最高利用价值。

他主张通过对公共品的分配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巴泽尔的风险分配理论巴泽尔认为风险分配是产权的一部分。

他指出,当权益不确定性时,如何确定风险的承担方式成为了很重要的问题。

他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种种风险承担的合同以及在市场中选择相应的价格。

五、巴泽尔的信息不对称下的产权理论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巴泽尔将产权视为信息的一种形式,为了有效地交易,市场参与者必须更好地了解这些信息,特别是在可追踪性和可变性方面。

知识产权学硕和法硕

知识产权学硕和法硕

知识产权学硕和法硕知识产权学硕和法硕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它们分别关注知识产权的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

本文将分别介绍知识产权学硕和法硕的相关内容。

一、知识产权学硕知识产权学硕是研究知识产权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位项目。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和创新过程中所获得的法律保护的权利,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知识产权学硕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的经济影响等。

知识产权学硕的学术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各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比较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政策措施。

2.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和方法,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等。

3. 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研究知识产权对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4. 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与争端解决:研究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和规则,探讨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国际机构和程序。

二、法硕法硕是研究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的学位项目。

在知识产权领域,法硕主要关注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应用。

法硕的学习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知识、法律研究方法和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知识产权领域,法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知识产权法律的体系和法律规定,包括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

2.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研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和侵权责任的确定,探讨知识产权的维权途径和救济措施。

3. 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研究知识产权的许可合同和转让合同的法律规定和实践问题,解决知识产权交易中的法律风险和合同纠纷。

4. 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研究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的法律程序和机构,包括知识产权仲裁、诉讼和调解等。

知识产权学硕和法硕分别从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的角度研究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问题。

知识产权学硕注重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和经济分析,而法硕则注重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第四章产权的基本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第四章产权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产权的含义、构成与类型第二节产权的属性与功能第三节产权的起源与保护第四节产权安排的多样性及其效率第一节产权的含义、构成与类型一、产权的含义二、产权的构成三、产权的类型回目录一、产权的含义(一)产权的含义(二)产权的客体——财产(三)产权与产权制度的关系(一)产权内涵的界定对产权的本质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家做出过不少的界定。

大体上可以将这些界定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从人与财产的关系的角度进行界定,另一类是以财产为基础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进行界定。

(一)产权内涵的界定一个被罗马法、普通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现行的法律和经济研究基本上同意的产权定义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二)产权的客体——财产 1.财产的概念。

财产是与主体相分离或相对分离、能够被人们拥有、对人们有用的、稀缺的对象,是人们建立产权关系的客观基础。

2.作为财产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①必须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主体(人或人的群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

②必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并被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对象。

③必须对人具有使用价值。

④必须具有稀缺性。

3.财产的不同分类按形态来划分,财产可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财产。

按使用方式来划分,财产可以分为生产性财产和非生产性财产。

按可变动性来划分,财产可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按对象形成的方式来说,财产可分为自然形成的财产和劳动创造的财产。

按照物品本身的消费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财产(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等。

(三)产权与产权制度的关系产权的本质是人对财产的一种行为权利,这种行为权利又体现了人们之间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认可的关系。

人们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关系总是离不开产权制度的维系,有产权关系必然存在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制度,不过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关系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

产权理论_精品文档

产权理论_精品文档

产权理论引言产权理论是研究资源分配和政府干预的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

它探讨了资源拥有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产权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产权理论的基本概念、产权类型和产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种资源(如土地、房屋、公司股票等)拥有的法定权利。

拥有产权的个人或组织可以合法地支配、使用、转让或销毁这些资源。

产权的存在和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有助于激励个体创造财富,并为资源分配提供有效的机制。

产权类型产权可以分为物质产权和非物质产权两种类型。

1. 物质产权物质产权是指对有形财产的拥有权。

它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可以触摸和感知的资源。

物质产权的重要性在于保护拥有者的资源免受他人非法侵害和滥用。

2. 非物质产权非物质产权是指对无形财产的拥有权。

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和创造性的产权。

非物质产权的保护对于鼓励创新和知识产出至关重要,因为它激励创作者和发明家享受他们的成果并获得经济回报。

产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产权制度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有着深远影响。

以下是一些产权制度对经济的方面影响的例子:1. 激励创新和投资保护产权能够激励个体进行创新和投资。

拥有者对自己的资源拥有权产生了依恋,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利用这些资源创造价值。

此外,产权的明晰和可转让性也有助于吸引投资者,提高企业的融资渠道。

2. 加强经济效率清晰和完整的产权制度有助于加强经济效率。

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和公共财产的滥用。

它提供了一个稳定和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了经济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摩擦。

3. 促进市场发展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础。

只有在具备明确产权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才能有效运行。

产权不明确或不受保护会阻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反,清晰的产权能够激励人们参与市场交易,促进市场的竞争和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4. 社会公正和稳定产权制度对社会公正和稳定也具有重要影响。

知识产权基本理论

知识产权基本理论
或标的或对象(即智力成果)-知识产权载体,并 且只有在知识产权成为其他权利客体之时,才需要 区分知识产权和其客体; (2)刘教授的理论体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客体 (即对知识产权的对象进行控制、利用和支配行为 而产生的利益关系)-知识产权对象(即知识)— 知识产权载体。
21
2、知识产权客体不是绝对无形或无体 3、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复制性的法律效力 (1)广义的复制权——复制或者再现 (2)可复制性不会产生新的知识产权
任意性规范的生存空间:《总则》“专利申请权和 专利权可以转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 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 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 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
5
2、《商标法》:商标注册的申请、商标注册的审 查和核准、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许可适用、注 册商标争议的裁定、商标使用的管理、注册商标专 用权的保护。 任意性规范的生存空间:注册商标的转让和许可适 用。
19
(五)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1、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的原因:利益平衡
对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2、对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理性思考 3、著作权的时间性、专利的时间性和商标的时间性 4、知识产权时间性的法律效力
在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届满后,知识产权客体从私有 领域进入公有领域。
20
(六)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复制性 1、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关系 (1)郑先生的理论体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客体
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王鸿2知识产权基本理论论知识产权基本理第一讲知识产权的性质第二讲知识产权的特征与分类3第一讲讲知识产权的性质质第一知识产权的性一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二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性质4一一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一国内外的认识1trips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reprivaterights

知识产权的劳动理论研究

知识产权的劳动理论研究

知识产权的劳动理论研究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关键词: 知识产权/劳动理论/洛克学说内容提要: 人们对于通过自己劳动与努力获得的物享有权利,这是在罗马时代即初步形成的观念。

自然法发展了这一理念并形成了财产权的劳动学说。

由于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的劳动产生的成果而被法律赋予的专有权利,并且这种专有权利的行使仍然保留了公众对知识和信息获取的公有领域,关于财产权的劳动理论就成为佐证知识产权制度之正当性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法哲学理论。

劳动理论在确认和保护智力创造物中具有历史性的贡献,在当代,它对知识产权的立法与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一知识产权的洛克理论概述为财产权提供正当性的一个重要学说是自然法哲学。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洛克的自然法学说中的财产权劳动理论——他的劳动产品的财产权学说从劳动的角度为财产权的发生提供了正当性。

自然权利学说本来与知识产权不沾边,因为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只是近几个世纪的事,在自然法学家洛克等人的时代还不存在知识产权的完整概念。

但是,现代的学者已逐渐发现这种理论对于解释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现代学者还发现对“劳动”的权利的表达比“财产权”的主张更现实。

其基本的要点是,智力创造的所有权由创造者享有,就正如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种植的东西有权收获一样。

这种关于知识产权的伦理上的观点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功利主义哲学方面迥然不同,因为它独立于制度的任何动机、效果或者经济成本与利益。

洛克的自然法理论,特别是他的劳动为财产权提供了正当性的基础观点,同样能够很好地阐释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

洛克的劳动理论虽然关注的是财产概念,没有直接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但由于该理论在渗入到无形财产领域上与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巨大的契合力,以致被运用到知识产权制度上面能够解开知识产权制度神秘的面纱。

可以说,以洛克的劳动理论为核心的自然法原则已成为确认知识产权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在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层面上,该自然法原则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根本的理念之上: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创造的东西,属于他自己,他对于自己的智力劳动的果实享有自然权利。

法学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法学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法学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是法学领域中一个广泛研究的课题,涉及到知识产权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法学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思维和劳动中所获得的独特和有价值的成果,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维护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利用。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需要确定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

各国法律对于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护机制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范围和限制条件。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需要探讨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作用。

知识产权的保护旨在鼓励创新和竞争,通过给予创新者和创造者一定的权益,以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研究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作用,有助于制定更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和利用。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研究还需要研究知识产权的实施和执行机制。

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仅是立法和规定,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执行机制,包括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和行业自律等。

通过研究不同执行机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可以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研究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行动和案例的研究。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和问题,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实际指导和借鉴。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研究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案例研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存在差异,从实际案例中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启示和参考。

其次,关注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

由于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挑战,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实践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产权基础问题研究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吴汉东知识产权研究》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知识产权基础问题研究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吴汉东知识产权研究》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5
法学教育发 展的历史轨 迹与中国道 路
试论知识产权制度 建设的法治观和发
展观
新时代中国知识产 权制度建设的思想
纲领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 中国知识产权法
二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一 国家治理方式 的政治维度与向度
三 国家治理能力 的主体构造及其法
治要求
二 和谐善治
一 多元共治
三 文明法治
知识产权限制 1
制度的法律变 革
试论反不正当 2
竞争中的知识 产权问题
3
无形财产权的 若干理论问题
4
中国知识产权 法学研究30年
5 知识产权学理
研究与应用研 究的并进发展
01
一 私人财 产权:知识 产权的民法 理论分析
02
二 特别人 权:知识产 权的人权理 论分析
03
三 信息产 权:知识产 权的经济学 分析
总序 我与知识产权四十年
代前言 知识产权研究谈
第一编 基本范畴研究
01
知识产权的 多元属性及 其研究范式
02
关于知识产 权本质的多 维度解读
03
关于知识产 权私权属性 的再认识— —兼评 “知...
04
知识产权基 本理论范畴 研究——以 无体物、 无...
06
关于知识产 权若干理论 问题的思考
二 习近平关于知 识产权论述的基本
内容
一 习近平关于知 识产权论述的思想
基础
三 习近平关于知 识产权论述的实践
意义
1
导言
一 知识产权制 2
度建设的中国 问题导向与思 想...
3 二 中国知识产
权法治思想的 基本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研究篇一: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一、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1.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私权属性私法体系2.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技术科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政策科学3.版权产生于文化领域;专利产生于科技领域;商标作用于商贸领域。

4.知识产权以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对象:理论方面:法律价值、法律功能、法律原则;规范层面: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技术;操作方面: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活动。

学术:学理与术用的关系——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

二、知识产权的学科属性和研究范式(一)私人权利:知识产权的民法理论分析1.私权属性的理论分析工具如何看待知识产权的私权性:第一,是私人权利,即私主体的权利;第二,是私有的权利,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知识财产享有的独占的权利。

2.知识财产私权化的社会动因先进的知识能产生力量,有产权的知识能创造财富。

3.对知识产权公权化的批判知识产权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制度文明的典范,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科学的立场。

知识产权只是一种制度的工具,不应对其顶礼膜拜,应防止知识产权权利的滥用。

尽管现代公法渗透到私法的各个领域,但知识产权的私法属性不会发生变化。

(二)政策工具:知识产权的政策科学分析1.知识产权的政策科学基础2.知识产权政策效益与政策失灵3.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政策运作的基本方法(1)实用主义知识产权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美国在1790年颁布了《专利法》和《版权法》,美国的发展与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密切相关。

由于世贸组织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trips协议的生效,是发展中国家也迈上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高台阶。

(2)国家利益立场知识产权是美国创新的基石。

中国从20XX年起发明专利的数量开始超过美国。

据wipo数据报道,20XX年全球的发明专利中,中国占据27%,美国占据23%,日本占据14.6%,韩国占据8%,欧洲占据6%。

(三)信息产权:知识产权的经济学分析1.产权界定的经济学分析工具2.信息产品的产权模式选择3.知识产权制度效益分析(四)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管理学分析1.知识产权的资产要素分析2.知识产权的资产转化过程以量布局,以质占优,以效益取胜。

3.企业知识产权的资产运用战略篇二: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基础原理研究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基础原理研究徐家力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创意产业是通过鼓励创新,实现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20XX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显示,文化创意产业对欧美以及亚洲国家的gDp贡献率平均超过了5%,对于美国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对gDp贡献超过10%,就业率贡献达到了8.49%。

1近几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自从20XX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年增长幅度在15%到20%,占了gDp总量的3%左右。

文化创意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等一些国家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城市的建设、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十二五”的重要目标。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资源,植根于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不被恶意模仿、随意复制、任意剽窃等。

因此,需要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基础原理,探究文化创意产业植根发展的土壤,以便文化创意产业良好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传播文化理念,产生社会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以及兴起和发展,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关注,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不可小觑。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1.1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德国经济史及经济思想家熊彼特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1wIpo.nationalstudiesonAssessingtheeconomiccontribu tionofthecopyright-basedIndustries,20XX劳动力,而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

英国经济学家“创意产业之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一书中,界定创意产业的产品都是在知识产权法保护的范围内的经济部门。

知识产权法的每一个形式都有相应的工业与之对应,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与之对应的创造性经济。

文化创意概念的提出,拉开了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提议由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成立了创意产业工作小组对创业产业进行调查研究,1998年英国文化创意工作小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官方定义“源自于个人创造性、技能和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将其上升到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了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

其纳入研究范畴的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古玩、手工艺品、服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音乐、表演、出版、软件、电视、广播和设计等十三个行业。

美国的版权产业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核心版权指文化艺术服务产业;二是交叉版权指电子游戏、录音录像等;三是部分版权指设计类的行业;四是边缘版权指对服务版权作品的宣传、销售等产业。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天赋和才能,通过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再次创造,基于知识产权保驾护航,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的产业,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知识产权等三项内容。

1.2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有不同称谓,存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版权产业”等各种表述。

尽管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对其不做严格区分,但不同的称谓所表达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尽相同的。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不如“文化创意产业”更符合事物的本来之意。

“文化产业”的提出,是在工业时代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当文化产品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而是可以进行产业化生产并获取经济利益的时候,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

因此,“文化产业”一词所强调的是该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本身的属性,是一种文化产品而非以往的纯物质产品。

从这一点上看,伴随图书、报刊等文化产品的出现,文化产业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22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全球勃兴》,载《社会观察》,20XX年第2期3吴存东,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版而“创意产业”,则是在世纪之交,当全球经济出现了向知识经济转化的趋势以后出现的崭新概念。

知识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其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劳动力、资本、科技这三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中,后者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

科技强调知识、信息和创意,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意,创意产业所强调的是生产中创意本身的价值。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竞争加剧的时代,没有创意的产品就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许多传统的产业加入创意的成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创意产业,比如工业设计。

当然,由于创意本身是一种思想或理念,因此最容易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更能表达我国所欲发展的不是普通的文化产业,而是那些依靠创意,使用智力进行创作、生产、销售,并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经营和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从这一点上说,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更有时代感,也更有前瞻性,比单纯使用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更符合我国国情。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在20XX年12月提出,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作为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

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新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各国政府和不同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有所不同,总结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以下要件:一是基于创意、才干、技能等智力资本;二是为文化为核心价值;三是以知识产权保护和评估作为保证;四是能够创造经济价值。

基于上述四个构成要件,界定各行业中具有该特性的文化创意产业。

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形成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创意为先,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产业发展根本,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的文化资源,所以从这点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像传统文化产业那样仅仅复制传统文化资源,而是对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挖掘和提升。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征:第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知识,创意产业不同于普通的制造业,它的核心是创新和人的智慧,即工作者要通过自身集聚的知识创新产业,同时借助科学技术的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创新和产权保护,如此才能提升就业者的创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第二,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关键之处,这一产业追逐的是创意,其创造的产品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吸引社会的关注。

文化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创新;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是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文化资源这个土壤,否则就是空中阁楼,基本上一切文化创意活动都是对传统文脉的再加工;第四,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交汇融合这一发展载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跨越了经济、技术、文化各个领域,具有较大的交叉性和融合性。

这一产业的发展其实是依据文化资源基础对产业经济和技术进行整合的产业,并利用工作者的创意和智慧实现。

第五,文化创意产业成果表现为动漫、电影、小说、画作、涉及、网络游戏等文化形式,不同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产品各有千秋,创造力和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石。

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交融性要求这一产业务必要快速发展。

因为,只有这一产业的迅猛发展才能使其既满足我国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目标又能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倡导传统文化资源的解构及资本的独立运行,这种经济理念不仅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还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价值观以及高尚审美情操的推广构建平台,不仅可以提升国民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还能够有效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

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但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还能够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品牌产业,扩大中国企业在世界的影响力,对于国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文化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3、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核心、紧密、外围、边缘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哪些范畴,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理解并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