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
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
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
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教案设计 印度
7.3 印度
【课程目标】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了解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的特点;理解印度根据降水和地形特点合
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实例;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印度地理位置;印度人口特点;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教学难点】
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7.3印度23-人教版
-60
0
1 4 71
孟买
0
19°N 73°E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_高__温 _,分为__旱__、雨____
两季 最高温一般在五月
吹__东__北____风 由_陆__地___吹向 海洋 _______
吹__西__南____风 由_海__洋___吹向 陆地 _______
东北风
1月盛行风向 1月(冬季)降水__稀__少__
旱季时间:1_0_月__到_次_ 年5月
西南风
7月盛行风向 7月(夏季)降水 丰沛 雨_季__时__间_ :6_月__到_9_月_
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 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 ,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 分供给。
理一理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分布
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9
(6)请把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变化关系用直线连接
起来 A旱灾 ➁➂B➄水灾
➀➃➅
➀来得早②来得晚 ③退得早 ④退得晚 ⑤风力不足 ⑥
风力强盛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 ) A
A.恒河 B.布拉马普特拉河 C.红河 D.印度河
2.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流人阿拉伯海 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1、印度发展优势: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 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 较早等。
2、特点: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 资源消耗少等。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 市场近1/2 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 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 印度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第三节 印度(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阅读统计图表,说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基本特点、成因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通过读图,分析并解释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知道解决水旱灾害的办法;(3)说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借助材料和地图,分析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有意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知知识、梳理知识的技能;(2)继续巩固运用地图、图表、文字、数据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成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丰富自身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培养自身由表及里剖析问题及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理解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为第二课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分布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用意在于避免使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突出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理解人地关系,提高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国家的学习已经有了《日本》一节作为基础,所以对于一个国家的基本特点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去分析。
但由于其对于世界的认识较少,所以对于印度的很多内容还是很陌生,特别是印度气候分析,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于季风气候是第一次接触,很难理解,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学生能初步理解即可。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教案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印度水旱灾害的图片,为什么印度水旱频发呢
(二)新课教学
1.印度的季风气候
(1)探究气候特点
展示“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和气降水量〞图:
问题:
印度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回忆读这种类型图的技巧和方法。
)
学生商量,教师总结:
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清楚显的旱、雨两季。
其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
(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一再的原因
(创设情境)同学们,请看这是印度女孩韦沙利的家,新年时她还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可六一儿童节过后,她爸爸每天划船接送她。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小组探究季风的成因。
学生先分组商量,然后抢答。
这种气候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影响
(三)小结作业
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根本解决了印度人吃饭的问题,那印度的经济有怎样的特色呢大家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印度的经济特点。
初一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三节
2、地形 ---- 平坦
东北喜玛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
3、农业
水稻 沿海地区,东北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恒河上游
棉花 西南
黄麻 东北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技工业
二、 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 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初一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三节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三、 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师:播放课件 印度的洪灾 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 月 月。盛行从 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 月至次年 月。盛行来自 的季风。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1.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指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结合地图分析概括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运用图表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4.结合地图,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2.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强学生的人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对印度的影响。
2.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印度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中查询最新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印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或是资料。
2.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猴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吗?(西游记)这部动画片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到哪去取经?取的又是什么经呢?(天竺,佛经)。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到今天世界著名的第二软件大国,可以说印度书写了太多的神奇。
第七章 第三节《印度》1教学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第周教学案编号J08水稻喜温喜湿,需水____ 这些地区为______(地形)且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上,降水较______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这些地区地面起伏______,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下,降水较______堂练1、关于南亚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B.南亚又称为“南亚次大陆”C.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太平洋之间D.南亚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2、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表示P至Q地表形态变化的是()3、下列关于印度自然点地理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利于航行D.气候全年高温多雨4、印度人口众多、增长较快,对本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劳动力充足,可满足当地劳动力密集型农业生产的需要B.对环境、资源压力大C.有利于提高工业水平,使印度许多工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容易造成就业机会紧张、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社会问题5、影响南亚的降水主要来自()A.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6、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指()A.植树种草,保护环境B.不使用化肥,出产天然无公害的农产品C.引进培育作物的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D.大力培育牧草,发展畜牧业7、印度自北向南地形依次是()A.山地、盆地、高原B.山地、平原、高原C.山地、平原、盆地D.山地、平原、盆地8、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9、据图可知,下列有关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小麦分布在恒河平原C.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D.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10、图中四城市中,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A.①B.②C.③D.④11.用□表示南亚,用表示南亚次大陆,用△表示印度半岛,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其关系的是()A.B. C. D.12.下面对南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亚地形分布特点是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B.东濒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C.南亚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黄麻、棉花等D.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13.下列关于南亚的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亚背靠喜马拉雅山脉B.南亚西临阿拉伯海C.南亚东临孟加拉湾 D.南亚南临太平洋14.小强的舅舅在日本工作,而小强的伯父旅居马来西亚,他们对自己所工作、生活的环境有自己的感受,旅居马来西亚的小强伯父被称为“南洋人”,这里的“南洋”是指()A.东亚 B.东南亚C.南亚D.中东15.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明显分为()A.干季湿季B.雨季旱季C.冷季热季D.风季雨季16.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的季风是()A.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17.印度经常发生旱涝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海陆位置C.季风D.纬度位置18.印度雨季一般出现在()A.1月~6月B.6月~9月C.9月~12月 D.10月~次年5月19.印度主要农作物有()A.水稻、棉花B.小麦、大豆 C.水稻、玉米 D.茶叶、咖啡20.印度牛奶产量世界第一位,但商品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国际市场需求小 B.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C.人口众多,国内市场消耗多 D.劳动力丰富21.印度能够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得力于()A.修筑水利工程B.推行“绿色革命”C.改变饮食习惯D.发展民族工业22.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人口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有()①资源消耗大②消费群体广大③劳动力丰富④交通压力增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3.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目前人口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印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
《印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等,粮食需求压力大,因此印度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我们这节课重点讨论印度的粮食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42“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让学生快速抢答:刚才在图中你看到哪两种粮食作物?读书明确印度水稻和小麦均居世界前列,知道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
2、提问思考: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示从地形、气温和降水考虑)。
学生讨论归纳:印度地处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3、引导学生读34页阅读材料“两次绿色革命”,思考: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并找出“绿色革命”重要措施。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通过“绿色革命”,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且有一定的余粮出口。
5、课件演示:对比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以及“印度的地形”,思考: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印度的年降水量和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6、学生观察,对照分布图,分组讨论,归纳: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河沿海平原上;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河德干高原西北部。
7、教师点评,得出结论: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且不同的生产特点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8、转承印度的工业(返回主页)。
板书:五、发展中的工业9、,指导学生读书35页,思考完成填表:发展本国工业,取得较大的成绩,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课件演示:图7.44,7.4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找出主要工业城市。
10、学生阅读P36页阅读材料“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自由谈谈看法。
印度教案初中地理
印度教案初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2. 明确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3. 掌握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印度的人口问题。
2.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 印度的粮食问题。
4. 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 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领略一下印度的风采。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印度的气候类型,重点讲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 讲解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3. 讲解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重点讲解水稻种植和黄麻种植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
2. 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2.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印度的工业发展情况。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印度的工业发展情况,重点讲解棉纺织工业和软件产业的特点。
2. 讲解印度的粮食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印度的工业发展情况。
2. 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印度的粮食问题。
山西省忻州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印度教案 晋教版
印度一、教材内容分析:印度是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
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
本节有四个重要内容: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
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认识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认识印度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以及农作物分布和地形分布的关系。
3说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说明印度水旱灾害的成因以及农作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的关系。
4运用地图分析说明印度传统工业分布与经济作物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5知道印度是一个人口问题严重的大国,加深对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加强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通过阅读印度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通过阅读印度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分析印度工业分布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印度的文化,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2通过学习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事实,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3通过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学习,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难点、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四、学情分析:1、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分成六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辩论等形式,达到学习成果共享,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目的。
2、教法:①课件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
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的目的。
②指导学生用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五、设计思路: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起来③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六、教学准备:教师:教具、课件、分组学生:收集有关印度历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情况七、教学过程:(二)学习新课,达到目的:1、多媒体展示: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活动:让一名学生朗读文字资料,同学们共同欣赏。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
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
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
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三节印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4、分析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Hale Waihona Puke 培养学生能通过读图来掌握国家的地理位置特
学生学习能 点;
力分析
2、学生对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的粮食生产的关系
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1、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选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用地 择与设计
图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
在学习“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的教学活动中,首先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第三节印度》
称
1、印度的地理位置;
教材分析
2、印度的人口; 3、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4、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了解印度在世界的位置;
教学目标
2、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有适合劣势; 3、分析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的粮食生产的关系;
教学过程 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然后通过分组讨
论,概括出印度的地理位置特点;最后教师总结。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
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
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
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
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
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课例研究综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 述
——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
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
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
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印度教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
高中地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教案
高中地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 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 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能够深刻理解热带季风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 学生如何把握印度粮食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印度的美丽景色和民俗文化,生动形象地介绍印度,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
二、学习1. 学习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图示印度的季风气候分布区和风向、降雨量、温度等气候特点,并解释其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学生可以自己排排窗户,讨论印度的季风气候与我国的季风气候有何不同。
2. 研究印度的粮食生产通过介绍印度的农耕历史和现在的粮食生产情况,包括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优劣因素及其间的关系。
提出印度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材料可以是印度的粮食生产数据、业内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地百姓生活改变的实例。
三、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整理成笔记或小结,并回答如下问题:1. 什么是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它对印度的粮食生产有什么影响?2. 印度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3. 你认为对于中国的粮食生产有哪些启示?四、拓展通过研究其他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印度粮食生产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共性和特点。
学生还可以关注其他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对世界粮食生产的影响,例如东南亚、非洲等。
印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课件
海洋
干燥
陆地
海洋
湿润
西南
东北
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
西南风
东北风
海洋→陆地
陆地→海洋
雨季
旱季
印度 雨 季
印度 旱 季
水旱灾害频繁跟什么有关系?
主要与降水有关也就是与夏季风有关7月风。印度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
西南风
水旱灾害频繁(二)
水灾
旱灾
A-F是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将A~F填入下列表中。
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盛行
BCE
ADF
水旱灾害影响粮食生产
两次绿色革命
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
小麦喜温凉,比较耐旱
水稻喜温湿作物,生长期需要有充足的的水分供给
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
指出小麦与水稻分布的主要地形与气温差异
谷子(小米)性喜高温,耐旱稳产作物
水稻喜温湿作物,生长期需要有充足的的水分供给
备选地区
黄土高原
谷子
水稻
连连看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 雨两季
特 征
旱涝灾害频发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夏季风:西南风湿润
影响
粮食作物的种植
地形等
考考你
1.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A
2.印度水旱灾害是因为( )季风影响
A 东北季风B 西南季风C 西北季风D 东南季风
B
3.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 )
A恒河平原中上游B喜马拉雅山地C恒河平原中下游D德干高原南部
C
4.下列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2 . 印度的人口问题【教学难点】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英语沉浸法2.探究式3.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引出主题“印度”[教师提问]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学生活动] 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教师承转]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科目:地理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类型。
(2)培养学生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理解印度政府采取的措施以应对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生态环境、关注粮食安全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热带季风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难点:分析印度政府应对气候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地图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关于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知识,了解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 课堂讲解讲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印度政府应对措施。
4. 案例分析分析印度政府如何通过农业改革、科技推广等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应对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讲解印度政府如何进一步应对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提高粮食产量。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印度政府应对气候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措施,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分析印度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农业技术改进等手段,进一步应对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思考我国应如何应对。
2. 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思考如何实现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绘制印度地形、气候分布图,标注热带季风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九、教学评价1. 学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
第二课时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以及主要粮食作物。
2.理解西南季风的不稳定给印度造成旱涝灾害。
3.能够根据作物的习性,能够选择作物生长区域。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及南亚每年1、7月盛行风向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了解频繁的水旱灾害对印度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
2.利用作物分布图与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发展农业与环境相协调的观念,培养因地制宜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分组:齐天大圣组、天蓬元帅组、卷帘大将组、白龙神马组。
纸板与星星
【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任务导向型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课件呈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图片
引入新课:
师:徒儿们为师来了
班长:起立,师傅我们去哪儿,
师:当然是去西天(印度)取经喽~
生:let’s go
师: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与地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探讨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任务三探究自然环境与粮食生产
环节一:印度的热带气候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读出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气温降水量统计图与风向图分析出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展示1月风向图与7月风向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
冬季风盛行东北风,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西南风,湿润多雨。
展示印度雨季与旱季图片
环节二:水旱灾害频繁跟什么有关系
过渡:我们刚刚分析降水主要与湿润的西南季风有关,所以在印度发生的旱涝灾害又与西南季风有什么关系呢,
展示季风图,探讨西南季风不稳定与旱涝灾害的关系。
填写表格:洪灾:来得早——退得晚——风力盛行;旱灾: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总结:降水量过于集中与年际间变化极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承转:旱涝灾害会对我们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呢,
生:粮食减产,农作物遭到破坏。
师:很对,旱涝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针对种情况,印度进行了两次“绿色革命”,我们请一名徒儿来介绍一下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环节三:印度粮食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渡:我们刚刚谈到了粮食,中国以食为天,粮食对咱们生存至关重要,那么粮食的种植与自然环境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徒儿们与为师一起来探讨一下把。
印度这个地方的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与水稻为主,我们就以这两个粮食作物为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作物的习性。
展示小麦与水稻的图片与习性。
区分出这两种作物的习性在气温与降水的需求的区别。
然后展示作物分布图与印度地形图,分析出水稻与小麦,分布的主要地形与气温差异。
水稻分布在气温相对较高的沿河平原而小麦分布在气温相对较低的高原上。
展示印度小麦与水稻分布图与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出两种作物的降水量差异。
小结: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习性,那么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作物的习性去选择适当的自然环境区域。
环节四:优秀徒儿选拔赛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合作讨论,根据印度的作物分布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推断我国作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展示谷子与水稻的习性,以黄土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候选区,要求将作物与适合的区域相连并说明理由。
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根据作物的习性,帮助作物找到适合种植的地方。
根据所给的材料,得到答案。
说清哪一种作物应该分布在哪个地区,为什么,
最先完成,且理由较为充分的一组获胜。
获得优秀徒儿的称号。
本节课小结: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形成。
由于西南季风的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
作物的生长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有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