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新苏版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

新苏版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

新苏版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晰,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势——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成效。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难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难给人们带来的阻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难频发要紧是受到西南季风的阻碍,使学生能够专门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缘故和印度水旱灾难频发的缘故。

二、
1、在运用“印度的地势”图分析印度的地势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势图的差不多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势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在多媒体上展现三大地势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2、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专门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培养独立摸索学习的能力并欢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究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爱好。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同时最好是学生感爱好的,同时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主动的学习。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反思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反思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方面1. 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印度的基本地理位置、首都、人口数量等基本信息,了解印度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以及水旱灾害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阅读资料、图表等方式,学生能够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进行整合和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能够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方法方面1. 采用幻灯片放映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印度的泰姬陵、舞蹈、街道上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特点。

2. 运用猜测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印度的基本信息。

3.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地形、气候、水旱灾害等方面的知识。

4.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教学反思1. 优点: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印度地理知识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印度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印度地理知识的讲解过于依赖教材,未能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此外,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入更多与印度地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了解到印度地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同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总之,本次印度地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1. 引言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七年级地理下册中,我负责教授《印度》这一单元。

通过教学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能够形成对印度的综合认识。

本文将对这一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学过程2.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形成对印度的综合认识,培养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印度的人口特点和分布;3.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主要产业;4.印度的历史和文化。

2.3 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课堂小测验、作业、讨论参与度等。

通过评价,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3. 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首先,我通过多个案例和图片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印度是个位于南亚的独立国家且地形复杂多样。

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我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了印度和中国的人口特点和分布情况。

这样的对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并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组项目,让学生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和展示等环节,全面了解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初中地理_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_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一、 课标(一) 课程内容标准1、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二) 课标具体目标1、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2、 了解印度人口世界排名、人口发展的特点,分析人口众多的优与 劣。

3、 运用地图说出印度地形、气候的基本特点,归纳分析热带季风气 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印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三、学情:(-)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 印度人口世界排名、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基本特点: 85%学生能够掌握。

2、 人口过多的优点和不足:70%学生能够掌握。

3、 归纳分析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7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分析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四、 教学目标:1、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2、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印度人口世界排名、人口过多的优点和不 足。

3、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印度地形、气候的基本特点,分析分析热 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五、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印度的资料、预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预设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六、 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出示西游记图片,图片描述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你知道 唐僧师徒取经的地方在哪里吗?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欣赏印度灿烂的文明,之后教师总结:印度是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度,今天我们 就一起走进这个国家,探讨这个国家有哪些重要的地理特征。

(激发 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一:位置与自然环境(对应教学目标:1和3)活动程序:自主学习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一:结合课本图7.32、7. 34说出印度的位置(从纬度、海 陆、相对位置方面)学生自主学习找出位置,找不到的小组内可互助 交流。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海陆位置及相邻的国家及首都。

学会描述一个国家位置特点的方法。

2.利用图表和资料说出印度人口数量及增长特点,分析人口多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和气候资料,说出印度地形、气候特点,并说明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分析归纳印度粮食生产的有利及不利的自然条件。

4.运用地形图和年降水量线图,说明印度水稻和小麦地区分布的差异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5.运用地图找出印度不同年代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说出空间分布变化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服务外包产业对印度经济的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勾画轮廓图,并填注地理事物,完成地图笔记,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利用统计数据及文字资料,动口表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体现辨证思想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印度众多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2.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及人口问题;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服务外包产业对经济的促进及工业分布空间变化。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寻找印度——地理位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1.展示一组配音乐的印度的图片,引入2.板画印度轮廓板书印度直观感受印度的景观和风俗。

观后思考: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国家?在学案中勾画并熟悉印度轮廓,作为记录信息的地图笔记。

1.出示《印度在世界中位置图》《亚洲分区图》,让学生读出印度的半球位置及所在亚洲分区。

2.出示印度地形图,指名生到黑板图上板画穿过印度的特殊纬线,填写濒临的海域。

《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教学反思《印度》教学反思1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印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印度》教学反思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观察地形分布图,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能够科学准确地描述印度地理位置;2、学会阅读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柱状图,分析和概括印度人口增长特点;3、学会运用表格比较分析法,了解印度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4、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描述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印度水旱灾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获取图示信息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概括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灾害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印度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2 、合作讨论法3 、比较教学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几幅图片,有美如仙境的泰姬陵;有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有新德里的城市风光;有金色的沙滩及高大的椰子树;有虔诚沐浴于恒河的教徒;有悠闲漫步于街市的牛-----紧接着展示充满激情的印度舞蹈和绚丽色彩的印度服装。

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泰姬陵享誉世界,歌舞极具民族风情,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 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二)、讲授新课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印度在哪里”。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整理十二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整理十二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整理十二篇篇1: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本册教材是世界区域地理内容,从亚洲总论开篇,由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出发,由近及远介绍了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印度这一节内容,简明的选取了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频繁、粮食产量的巨大变化、工业部门的调整和快速发展,这四个内容集中的反映了当今印度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

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是前两个框题,是人文和自然部分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即人口问题和水旱灾害问题。

这两个方面问题学科特点突出,理论性强,重点、难点比较集中。

本段教材共安排了十幅各种图形,两处活动练习和一个阅读材料,旨在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理材料,去探究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在学习了《日本》之后,对印度的主要特征进行探究、分析,不但能让学生认识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征,还能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前一章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印度又是我国的邻国,并且与我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了解它,对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特殊的意义。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满意。

首先是各种风光图片的导入,以及教学中插入印度国人对“牛”和“恒河水”崇拜的风土人情的介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

其次是活动的开展,从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活动一通过让学生看图、读图、上台画图,加强了学生的识记和判读地图能力;活动二主要是通过学生获取图表的信息及相关思考题的讨论与交流,从而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了印度人口的现状和问题。

本活动后缀的的拓展部分,“人口的过度增长和负增长会带来哪些影响?”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理解众多的人口会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压力;人口的负增长会带来劳动力不足等社会问题,同样会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口观和发展观:人口的增长要与本国的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教学反思反思一:印度>教学反思印度和中国的国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以中印国情的相似为主线,层层深入,贯穿全课,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

在学习印度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时,注意和中国的比较,加强了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如由印度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反思我国的人口问题,由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到我国的三峡工程,由印度的农业改革联系到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由印度的工业联系到我国软件业的差距。

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在相似国情的基础上了解印度的独特性。

我认为学生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识记地理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地理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判断、解释和运用,以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对别人一些成功的经验善于学习和借鉴。

为了比较的完整性,列举了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发展中国家等基本相似点,从而导致本节课容量比较大,加上计算机故障,有些重点、难点(如气候、农业)分析得较为仓促些,原来设计的小组讨论竞答未得以充分施展。

开放式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更需要教师把握突出重点,给学生清晰的思路、鲜明的主题。

反思二:印度教学反思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

成功之处,课间利用风光片和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异域风情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选取日本地震海啸自然灾害照片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灾害无情人有情,自然产生预测灾害,战胜灾害的决心和迫切学习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度---印度的热情;活动一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印度相关信息主动到台前展示完成对印度的初步了解;活动二自主学习 ---找一找"印度位置、范围及地形区",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及利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学案指令读图查找、描图和填图,课上我利用多媒体辅助由学生上台指图、填图等验收自学成果的形式完成,任务型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活动三合作探究与思考---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填表及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活动四----算一算的预测题和图片让学生更清楚直观的认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印度教学反思(3篇)

印度教学反思(3篇)

印度教学反思(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印度教学反思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印度教学反思篇一《印度》教学反思蒋茂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的安排上是以案例法的形式呈现的,每一地区或者国家都有所侧重,侧重区域最有特色的方面来描述。

《印度》这一课就教材来说,突出人口和文化。

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工业发展基本状况都是本课的重难点。

而在人口、文化的背后则是印度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

它既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也有地平的恒河平原和低矮的德干高原,这决定了印度具有辽阔的耕地,为农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但在气候方面,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粮食生产与生存带来挑战。

在最近50年,印度通过农业改革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地形、降水特点合理的安排了粮食生产。

另外,印度还开创了自己的民族工业。

以上都是本课教材的文本材料,内容较多无法一课时讲完,所以我决定第一课时的重点在位置、地形、气候、粮食生产。

勤中新课堂的理念,提倡少讲多练,我认为少讲就得选择核心知识来展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以及考试打好基础。

在学案的设计上,就要考虑到如何合理安排才能突破重难点。

对于本课,我认为对于印度位置和地形的学习可以简单处理,安排在课前预习,原因是第一,认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位置的方法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反复强化,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小;第二,阅读分析地形图的方法已经训练过,并且印度的地形分为三大块,相对来说认识难度较低。

这两部分内容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基本能全部掌握,所以课堂的第一部分,展示自学成果,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并且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犯的错误,其他学生也能解释,达到生教生的目的。

总体来说,第一部分的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新课堂模式的要求。

这也是我在平时进行模式研究的一贯体会:对于难度较小的知识点,设计学案,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纠错、小结,很容易贯彻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2 . 印度的人口问题【教学难点】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英语沉浸法2.探究式3.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引出主题“印度”[教师提问]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学生活动] 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教师承转]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印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印度地理位置、基本国情及主要地理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邻国及周边环境。

2. 掌握印度的人口、资源、经济特点等基本国情。

3. 认识印度的主要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4.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辨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印度地理位置的确定和主要地理特征的掌握,难点在于理解和分析印度复杂的地理环境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中应着重:1. 重点突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国情,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2.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印度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教学材料:1. 印度地图及相关地理信息资料。

2. 印度国情介绍的视频或图片资料,用于直观展示。

3. 课件或教具,用于辅助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4. 准备一些互动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印度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你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出本课的主题——印度。

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讲解1. 地理环境概览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和图表,详细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

让学生对印度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印度的文化、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多元文化。

2. 人口与民族讲解印度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以及主要的民族和语言。

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印度社会、经济的影响。

3. 农业与工业发展介绍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情况,重点讲解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农业区域以及工业布局。

让学生了解印度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地位,以及其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教学反思在讲课中,我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当提到印度的西南季风时,有风向,进行了解释。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印度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印度教学反思一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带地理课已经快一年了,对于我来说,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也有很多不足要改进,这就需要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反思。

我认为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反思如下。

印度是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

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

本节有四个重要内容: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

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学习前两部分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有关天气、气候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因此我把印度的季风气候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我设计了两个与印度季风气候的成因有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的非常认真,非常积极,但是效果不太理想。

这时候我应该即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于是我就问:“有问题不明白的请举手。

”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于是我就继续往下进行课程内容。

课后我对此进行了深思,印度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如果我能想些办法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该多好!这是本节课我最大的失误,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吸取教训改进教学,更加完善自己的课堂。

印度教学反思二《印度》分成了两个课时进行讲解,师父曹老师来听了我的课,给我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在讲印度的位置的时候,提到了“临”,应该和“邻”区分开来,“临”指临水、海,而“邻”,是邻居的“邻”,邻国、邻陆地。

也应该注意把国家和地区进行区分,这些细节我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这是在教学上的建议。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毛病,有口头习惯,儿化音特别严重,比如,北半球儿,月儿份,“儿”字就会不经意说出来,有几次,我说完之后,个别学生会模仿我刚刚说的话。

苏版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三

苏版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三

苏版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三时刻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带地理课差不多快一年了,关于我来说,有专门多东西要学习,也有专门多不足要改进,这就需要我在平常的工作中进行反思。

我认为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凝视、分析,不是一样意义上的“回忆”,而是反省、摸索、探究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反思如下。

印度是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

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

本节有四个重要内容: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难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进展中的工业。

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进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学习前两部分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有关天气、气候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因此我把印度的季风气候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我设计了两个与印度季风气候的成因有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那个问题。

学生讨论的专门认真,专门积极,然而成效不太理想。

这时候我应该即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因此我就问:“有问题不明白的请举手。

”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因此我就连续往下进行课程内容。

课后我对此进行了深思,印度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把握好,假如我能想些方法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该多好!这是本节课我最大的失误,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吸取教训改进教学,更加完善自己的课堂。

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教学反思二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教学反思二新人教版

《印度》一、成功之处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1、运用印度泰姬陵的爱情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3、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印度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印度泰姬陵的爱情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3、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
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