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问:孔子一方面说“子为政,焉用杀”,另一方面却说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孟子· 万章下》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问:孔子一方面说“子为政,焉用杀”,另一方面却说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1分) 因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该用自身的 道德来感化熏陶百姓,是“仁”的体现。(1分)而 冉有为季氏搜刮百姓的行为,违背了仁政,孔子让 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仁政的维护。(1分)
——《礼记· 哀公问》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 也?‛
——《论语· 雍也》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 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孟子· 万章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 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 之鞟。‛
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 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仁‛字在《论语》 中共出现109次,有58 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 为仁学。
高考《论语》复习之
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
例1.(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论语· 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 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 马的态度。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
——《论语· 颜渊》
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释 为‚仁,亲也,从人,从二‛。 《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 之意,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问: 孔子仁爱的对象是什么?
“仁爱观”小结
孔子的“仁”,其基本精神就是“爱人 ”,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 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不同 于佛家的博爱,众生平等)
2012高考语文阅卷情况通报分析
“阅卷发现学生对后一种句读的理解判断 错误率相当高,认为第二种句读法好,更 能体现出孔子情怀之类的,这其实并不符 合孔子的原意。”
一.问: 孔子仁爱的对象是什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 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
孔子的“仁”,其基本精神就是“爱人 ”,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 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不同 于佛家的博爱,众生平等)
但这种“仁”是以亲亲尊尊为基础的有差等 的爱。(不同于墨子取消等级差别的“兼爱 ”) 最终实现提升道德修养,遵从社会规 范,遵守国家秩序,维护统治的目的。
答案示例:
——《孟子》
二.问: 孔子仁爱有无条件?
“仁爱观” 总结
孔子的“仁”,其基本精神就是“爱人 ”,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 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不同 于佛家的博爱,众生平等)
但这种“仁”是以亲亲尊尊为基础的有差等 的爱。(不同于墨子取消等级差别的“兼爱 ”)
三.问: 孔子仁爱的目的是什么?
——(李泽厚《论语今读》)
孔子对“礼”的践行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 也。‛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 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 ‘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
……
源自文库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问: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 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不矛盾。(1分)
因为“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 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1分)“当仁” 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 地去做而不推让。(1分)“不争”还是“不 让”,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 (1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子曰:‚志士仁人,无 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 仁。‛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修身上主张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交友上主张 “周而不比”“以友辅仁”;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从政上主张 “为政以德”; 因为“仁”,所以孔子在哲学上虽主张中庸,但强调 “义之与比”;
我认为后一种句读符合孔子的仁爱观。孔子‚仁义‛ 思想的核心就是‚爱人‛,此理解表现出儒家仁爱 同情,博爱生命的思想品格,在关心人的同时不忘 记马的生命,契合仁的精神内核。(27位)
例1.(2012年浙江卷)
参考答案:
这种句读体现了‚人马并重‛,但这并非 孔子的原意。(1分)因为孔子的‚仁‛ 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 己及人。(2分)
孔子“爱众”的表现: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3.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 必作;过之,必趋。
4.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颜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 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墨子· 兼爱》
二.问: 孔子仁爱有无条件?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 宪问》 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 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
启示:对于《论语》的复习,我们应 重视课本,不能舍本逐末,一味做题 而忽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尽量系统 梳理,做到横向贯通,正确理解孔子 基本观点和倾向,才能在做题中灵活 运用,以不变应万变。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 也?‛
——《论语· 雍也》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 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也„„”
礼之用, 和为贵。
(维护 国家秩 序)
三.问: 孔子仁爱的目的是什么?
“仁爱观” 总结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虚浮不实
——《论语· 雍也》
‚……最后一句(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是 说如果毫不重视仪表文采,那么虎豹犬羊的 皮便都一样了,因为都是皮。鞟是去了毛的 皮。这即是说,必须各有不同礼仪文采等外 在形式,来确定和表达尊卑长幼等等不同的 身份、地位、等级、位置、秩序,才能维系 社会的存在,这也就是礼制……”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 法。
23.参考答案:(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
24.答案示例:
我认为后一种句读更符合孔子的仁爱观。孔子‚仁 义‛思想就是对万物都怀有怜爱、关怀之心。此理 解表现出儒家仁爱同情,博爱生命的思想品格,在 关心人的同时不忘记马的生命,契合仁的精神内核。 (27位)
参考答案:不矛盾。(1分) 因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该用自身的 道德来感化熏陶百姓,是“仁”的体现。(1分)而 冉有为季氏搜刮百姓的行为,违背了仁政,孔子让 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仁政的维护。(1分)
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送给他打。
——《圣经》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 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 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 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 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 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 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