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20220704070848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20220704070848](https://img.taocdn.com/s3/m/4414626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6.png)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都需要一个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现状我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国家应急管理部作为主管单位,负责全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国内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1. 统一规划,分级实施。
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建设。
2. 覆盖面广,功能齐全。
国内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多个领域,具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指挥等功能。
4. 协同作战,资源共享。
各地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效果。
二、国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国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对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
国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1. 法律法规健全。
国外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明确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2. 体系完善,分工明确。
国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通常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作战。
3. 技术领先,创新驱动。
国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不断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
4. 公众参与,社会共治。
国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注重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环境的变化,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如下:2. 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加强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合作共赢。
3. 法规完善,标准统一。
各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系统的互联互通性。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设计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02af1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8.png)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设计前言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而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安全事件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现场处置等功能,从而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国内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经较为成熟,各地政府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面投入较大。
以重庆市为例,其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包含预警信息采集与发布、指挥调度平台、视频监控分析系统、物资装备管理系统、通信信令控制系统等模块。
通过远程指挥、影像交互、情报研判等技术手段,加强了市、区、街道三级指挥的协同能力,提高了重庆市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能力。
国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国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较为先进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主要来自于美国、英国、德国三大国家。
以美国为例,其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包含紧急情况响应、数字化重构、核心技术推广等模块,其应急指挥系统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建设,在响应、协同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设计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满足现有城市公共安全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城市公共安全的发展。
系统总体采用了分布式、模块化、可拓展的建设方案,并且可以和公共安全监测及犯罪预防一体化建设。
一方面,通过系统的预警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管理能力。
结语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而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则是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未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有望更加完善和发展。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设计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9d50c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a.png)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显著,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愈发复杂多样,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越发显得重要。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和设计。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概念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与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一种集应急指挥、监控管理、信息传输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安全管理系统。
它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与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控制、应急处置和恢复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实时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国内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现状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程。
起初,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只是简单的广播,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也逐渐走向科学化和智能化。
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多数为本地化的应急指挥系统,大多数应急指挥系统由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主导进行建设。
虽然各地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情况有所不同,但整体上仍存在着建设水平不高、应急指挥协同不畅、预警能力较弱、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需要弥补。
国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现状国外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相对于我国要发展较早,建设较为成熟。
美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三桥系统是美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覆盖面广,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实现预警、信息采集、协调指挥、资源调配等多种功能。
日本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同样建设较为成熟,其应急指挥系统覆盖范围广泛,而且具备高度自动化、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等特点,可以全面提高应急指挥工作的效率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需要切实考虑用户的需求,必须要符合科学化、实用性、人性化、规范化等原则。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概要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1a5ad22bcc22bcd127ff0c51.png)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应急管理,是人类面对灾害的一种有意识的综合防控管理和措施,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作为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手段,应急平台的研究和建设随着应急管理实践的逐步深入而逐渐展开。
目前,我国和国外其他国家在应急管理及支撑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国外应急发展情况(一)美国应急管理及技术发展概况(1)美国应急管理发展进程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支持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自二战后就已经起步,并处于一事一议的处理阶段,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灾难和事故频频发生,一事一议的处理方式凸显事故救灾的不连续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1950 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救灾计划(Federal Disaster Relief Program),从而使得应急救灾工作能够连贯有序地开展,但1950 年的联邦救灾计划也仅仅是授权联邦政府协助州政府的应急救灾。
在具体实践中, 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和灾后实际重建工作所需的应急能力往往超出地方州政府的能力范围。
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灾难救助法案》(Disaster Relief Act),进一步拓展了联邦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救灾职责和权限。
1979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组建美国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原来由总统和其他联邦部门承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责统一由应急管理署负责,其中包括国防部的国内防卫职责、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联邦灾害救助职责、公共服务监管机构的应急准备职责、科学和政策办公室的地震减灾职责等 (总统令12148 号),几乎所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应急准备、灾难减缓、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职责都归应急管理署负责。
为了对一般灾害(non-major disaster)的应急响应进行更有效的授权,美国国会开展了复杂的相关研究、梳理了各种救灾计划,并于1988年通过了斯坦福减灾与应急救援法案 (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 of 198)8,该法案至今仍是美国应急管理署的职权依据。
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2201d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9.png)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基础,负责 存储和处理各类应急相关信息,如灾害事故数 据、救援力量数据、资源分布数据等。
数据库系统应具备海量数据存储、高效数据处 理和信息检索能力,以满足快速响应和决策支 持的需求。
数据库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决策支持系统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03
实时监控与预测
技术难题包括如何实现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预测分析,以提高应急响
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解决方案包括研发先进的传感器、监控设备和预
测模型,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数据安全问题
数据保密
在应急指挥过程中,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地理位置、人员伤亡等,需要确保数据不被泄 露。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等手段,加强数据保护。
企业危机管理
总结词
稳定运营、降低风险
详细描述
在企业面临危机时,应急指挥系统能够帮助 企业迅速应对,稳定运营,降低风险。系统 能够协调内外部资源,制定应急预案,对危 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企 业的损失。同时,系统还能够对企业的日常 运营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为企 业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判断与决策
判断准确度
根据报警信息,判断事件的性质和严 重程度,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科学性
根据判断结果,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 和处置措施,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
调度与执行
资源整合
根据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整合相关资源,包度资源,确保应急处置的高效性和协同性。
02
调度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智能调度和实时反馈功 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调度方案。
03
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及应用
![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19d0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4.png)
系统需要为决策者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和数据分析结果 ,以支持快速决策,这需要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分析技术。源自应用挑战跨部门协调
01
应急指挥系统需要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紧密协作,如何实现
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是一大挑战。
人员培训
02
操作应急指挥系统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和技能提升是应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
2023
PART 03
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实例
REPORTING
地震灾害应急指挥
总结词
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协调各方资源,进行人员搜救、灾情评估和信息发布等工 作。
详细描述
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通常包括灾情监测、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通过实时监测地震动向 ,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在灾区范围内,系统协调救援队伍、物资和医疗资源,确保及时救治伤员 。同时,系统还负责灾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为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灾情提供支持。
2023
PART 02
应急指挥系统的关键技术
REPORTING
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
在偏远地区或灾害现场,卫星通信能够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确 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4G/5G等,在应急指挥中用于快速建立临 时通信网络,实现现场与指挥中心的信息交互。
集群通信
集群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多组人员同时通信,提高指挥调度的效率。
特点
快速响应、实时监控、资源整合、协 同作战、科学决策。
应急指挥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阶段
传统的应急指挥主要依靠电话、 传真等通讯手段,信息传递慢, 指挥效率低。
应急指挥体系总结
![应急指挥体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747a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3.png)
应急指挥体系总结1.引言应急指挥体系是保障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应对紧急事件的指挥决策机构,负责组织调度、资源调配、信息传递等工作。
本文将对应急指挥体系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今后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2.应急指挥体系的组成应急指挥体系主要由领导层、指挥部、专家组、联络组和支持组等部门组成。
2.1 领导层领导层是应急指挥体系的核心和决策层。
他们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确定应急级别以及指导、协调应急工作,其中包括政府领导、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等。
2.2 指挥部指挥部是应急指挥体系的具体执行机构。
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他们负责指挥、调度、协调紧急事故应急工作。
2.3 专家组专家组是应急指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是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根据紧急事态的特征和需要,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指导,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2.4 联络组联络组是应急指挥体系的信息传递枢纽。
他们负责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5 支持组支持组是应急指挥体系的辅助力量。
他们负责后勤保障、物资调配、设备维护等工作,为应急指挥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3.应急指挥体系的运行流程应急指挥体系的运行流程包括预警、启动、组织、指挥和评估五个环节。
3.1 预警预警环节是指在紧急事态发生之前,通过监测、预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向指挥部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
3.2 启动启动环节是指在接到预警信息后,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机制。
同时,启动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各方资源和人力。
3.3 组织组织环节是指在启动应急机制后,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调度各部门、专家组和支持组的工作,确保协同配合、高效运行。
3.4 指挥指挥环节是指在紧急事态发生后,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指挥决策并进行实时调度和资源调配,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评估评估环节是指在应急工作完成后,对整个应急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以便今后改进应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91ce7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4.png)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日益增大,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突发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能力,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决策支持和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旨在为应急管理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应急响应的高效协同。
国内外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和问题。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美国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和智能化。
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建立了全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NEMIS),实现了对各类灾害信息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评估。
该系统整合了气象、地质、水文等多个部门的数据,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技术,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美国还注重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公众参与和信息共享,通过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信息和应急指南,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也非常重视。
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包括地震监测网、海啸预警系统和气象卫星等。
同时,日本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还注重与社区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区域应急互助机制,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协同性。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社区和企业能够迅速组织自救和互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德国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则以其严谨的规划和高效的指挥调度而著称。
德国建立了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对消防、医疗、警察等多个应急部门的集中指挥和协调。
该平台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掌握应急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快速调配资源,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精度。
2024年社会力量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2024年社会力量应急救援指挥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64a560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6.png)
2024年社会力量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灾害事故与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对应急救援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传统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快速、高效、精准的救援要求,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社会力量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系统概述2024年社会力量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智能化的救援指挥系统。
它基于多源信息采集与处理、智能决策与指挥调度、快速响应和协同救援为核心,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数据,结合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可及时预测、识别和响应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并组织协调相关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工作。
二、主要功能1. 多源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通过与各类传感器、监控设备和社交媒体等数据源进行实时连接和数据交互,及时获取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人员伤亡情况、救援物资需求等。
同时,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2. 智能决策与指挥调度: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对灾害事故进行快速评估和预测,可以及时判断灾情的严重程度和救援力量的需求,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指挥调度。
系统会根据不同灾情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并自动分配救援资源和人员,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 快速响应和协同救援:系统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在灾害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救援流程,并及时通知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参与救援。
同时,系统在指挥调度过程中能够实现多部门、多力量的协同工作,确保各个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最大程度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三、技术支持1. 人工智能技术:系统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对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识别,帮助指挥员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
2. 大数据技术:系统具备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存储的能力,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多种数据源,为救援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deeda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8.png)
引言: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指用于各类应急事件的情报收集、分析、发布和指挥调度等工作的信息系统。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各国应急管理部门越来越意识到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述,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概述:国内外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而发展起来的。
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指挥协调和快速响应,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正文内容:1. 国内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1.1 历史回顾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手工记录到电子录入,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应用,其功能和覆盖范围不断拓展。
1.2 现状分析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两个层面。
国家级系统由中央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地方级系统则由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之处。
例如,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系统间的数据整合困难等。
2. 国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2.1 美国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美国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发展的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分别负责各自的系统建设和运维,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指挥协调。
2.2 日本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日本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以地方自治为基础,实现了各级政府间的快速联动和协调。
其系统主要包括强震动态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为日本的应急响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3.1 实时性原则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实现信息的即时采集、传输和发布,从而快速准确地反映应急事件的现场状况,为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3.2 可扩展性原则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具备较高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应急管理环境。
应急指挥系统简介演示
![应急指挥系统简介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c0c7ae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7.png)
系统能够快速整合各类应急资源,为灾区提供及时、有 效的救援支持,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应急指挥系统应用案例
部门提供准确的水情信息。
该系统能够快速响应洪水灾害事 件,组织协调各救援单位,提高
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
系统能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传 输,为救援队伍提供准确的水灾
现场信息,提高救援效率。
05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总结
系统功能
应急指挥系统具备实时监控、资源管理、预测分析、决策 支持、信息共享和协调沟通等功能,旨在提高应急响应的 效率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和致谢
Chapter
参考文献和致谢
• 参考文献 • Smith, J. & Chen, Y. (2020).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15(3), 1020. • Wang, P. et al. (2021).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d AI in emergency response. 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15(2), 345-352.
火灾应急指挥系统能够对火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获取火情信息,为指挥部提供准 确的火灾现场情况。
该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火灾事件,协调各救援单位,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火灾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发布时间:2012-02-22 点击次数:1635 智能交通网1.国外应急指挥系统的现状目前,各国已相继建应急指挥中心,如美国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亚特兰大、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等市,欧洲的治安、消防、医疗等紧急救助系统建设较早,4年前欧盟将112做为各成员国统一报警电话号码。
下面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国外应急指挥系统的发展现状。
1.1美国美国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
它是一个直接向总统报告的专门负责灾害应急的独立机构,融合了许多分散的与灾害相关的职责,吸收合并了联邦保险办公室、国家防火办公室、国家气象服务计划、联邦救灾办公室等机构,并且民防工作也从国防部的民防署转到了FEMA。
9.11事件后,美国专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各大城市也都加快了反恐和应对危机机制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现在应急中心己遍及美国每一个州市,在处理包括洪水、暴乱、火灾、爆炸、地震等重大事件和事故中发挥巨大作用。
美国芝加哥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归市政府管理,这座大楼19 95年投人使用,总投资为2.17亿美元.芝加哥市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内有1048人,接处警1 00余人,机房200余人,警察500余人,消防200余人,三楼接警大厅1670平方米工作区,有109个接警席,分前后6排弧形分布,82个公安席,27个消防接警席,24小时接警,每天2万个以上报警电话,接警员接到报警后,面前的电脑屏立刻显示来电人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及报警点附近电子地图,接警员按事件性质传给大厅内相应警察或消防警台处理。
处警人员用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处警,并通过无线调度台和数据传输设备,将指令下达给街面执勤警员,警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处置。
应急联动系统处理呼叫能力每年达650万次。
1.2德国德国现在己经建成InformationSystem/简称“危机预防信息系统”(Ger:an Emergene y planning deNIS),deNIS的主要任务即是支持灾难管理者的工作,相应的deN工SH 系统只对一些授权的使用群体开放,主要是联邦政府的内务部门和灾难控制部门的运作中心。
系统用以评估灾难的现状情势和面临的问题,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保护公众的人生安全,必须向州、联邦政府或者外国申请哪些援助物资。
重要信息,尤其是对重大灾难来说的关键信息,现在都能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的参与组织(例如救援队)所获取,这些信息包括灾害的性质、针对灾害的救援方法、能提供有效帮助的人员和设备的数量等。
还有英特网页都提供了巨大灾难管理的有用信息、报告和其他文件,这些信息都散布在大量不同组织、机构和形式各异的网页上。
在巨大灾难面前,这些分散而广布的信息必须被搜集、集中起来,并提供给决策制订者,这是一个操作强度很大、很费时的工作.。
为了使全体灾难参与机构都获得所有这些信息,deNis搜集并整合了这些重要信息,并通过网络建立了联通所有运作中心的快速信息交换平台。
这些资料将为巨灾预防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国际机构间的合作提供帮助。
2.国内应急指挥系统发展现状(1)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我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它于2001年11月投入试运行;2002年4月系统正式运行。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总的设想是,通过系统集成应能做到“统一接警、资源共享、统一处警、快速反应、联合行动”。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为公安、消防、交警、急救等应急处置机构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全市的报警与求助电话在联动中心进行统一接警和统一处警。
遇紧急、突发、特殊事件,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即成为城市统一的协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和指挥调度中心。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一期工程投资1.68亿元,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通过整合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瞥台将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协调。
市民只要拨打上述任一特服号码,便可得到快捷、准确的紧急救助服务。
110、122、1 19、120均为免费拨打的电话号码,并为以后实现统一特服号码作好了准备。
该系统的二期工程是将政府各部门分散的、以123为特服号的服务系统资源和业务(如:法律援助12348,旅游投诉热线,物价投诉12358,环保投诉12369等)整合为统一的12 345市长公开电话,为政府搭建了统一的平台,用于处置市民所有非紧急求助并提供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目前大部分已经实现。
系统的第三期工程是建设重大灾害(难)联动平台,将防洪、防震、防空、护林、防火等纳入该系统,为南宁市提供一套应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社会经济影响重大的重大灾害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现在防汛防洪系统已经建立。
运行模式南宁市政府借鉴国外城市模式和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南宁市情况,组建了“政府主导”模式的城市应急联动体系,即建立了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的、具有统一指挥协调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功能的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这样为技术革新提供了体制保障。
新体制打破了条块分割、部门“信息孤岛”的制约,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城市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南宁市政府专门成立一个城市应急联动中心(CERC),它是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编制),直属市政府领导。
中心内设有警务、技术、市场开发、行政等部门。
警务处主要负责对治安、交通、医疗、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报警的受理和处置工作;技术处负责对联动中心有线、无线、计算机等设备的维护、数据的更新、操作技能培训和应用开发等技术工作;市场开发处主要负责吸收、消化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后期二次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行政处主要负责党、政、团、外宣联络,办公文秘和保卫等。
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均由市政府任命。
接线员采取社会招聘,处警人员主要由公安、交通、消防等联动部门派驻,集中办公,接受中心和原单位双重领导。
系统构成和系统功能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利用C41(计算机、指挥、控制、通信、信息)集成技术,对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集群指挥调度通信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计算机辅助指挥调度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录音系统、60方会议系统、视频图像传输与数字监控系统基于Gis的数据库等15个子系统进行了集成,建立了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进行了结合城市特点的创新,并制作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
主要部件和子功能有:有线通信、计算机辅助接警/调度、集群指挥调度通信系统、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图像监控及大屏幕显示系统和电话网络系统。
系统效果该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平均每月接听报等求助电话约17万个,处理市民各类有效报警求助事件2万多件,最大限度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老的报警系统覆盖区域只有市区8平方公里,新系统覆盖了南宁城区1929平方公里的区域,而且通过计算机终端互联互通网络,固定电话、手机、对讲机都可以进行调度;老的调度系统每天只能处理1000多个电话,新的联动系统一般可处理5700个电话,最多可处理7000个电话。
在联动系统的电子地图上,可以查到全市70多万门电话发出的求助、投诉、报警的准确位置,报警系统一接通,机主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就会一目了然。
而且系统与全国金盾网连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查询个人信息记录。
同时,电子地图也可以显现执行任务的施救车辆的位置,缩短了救援时间。
南宁模式已由国务院、计委和公安部等推荐给各省市建市府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公安部拟进一步整合公安110、消防119、交警1 22,建三警合一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成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和广州、南京、郑州等近40个城市先后到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考察和调研。
(2)上海应急指挥系统2002年上海市投资0.9亿元建救灾减灾指挥系统,专门建立了上海市民防救灾指挥中心,还为此建造了民防大厦。
该中心安装了民防信息中心系统作为上海市防灾减灾指挥的综合协调和指挥中心,将市政府信息中心及来自公安、消防、地震、气象、事发现场等重要信息送至民防信息中心后,将这些各有关部门汇总的图像信息和相关数据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判别、处理,供决策指挥人员迅速掌灾情,分析研究、决策指挥。
经过试运行,系统性能良好、运行稳定正常。
在上海市2002年警报市民演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符合新一代民防警报综合控制的需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该系统集成相关的10个子系统已全部投入使用。
事实证明将防汛、防火、抗震救灾、重大交通事故救援的工作综合在一个机构进行应急指挥,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3)上海市宝山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上海市宝山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集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信息发布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并能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数据(GIS数据和属性数据)维护、查询统计、减灾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和网络信息发布。
该系统实现了灾害类型、危险源、化学危险品等,以及各预案的电子化管理,能够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提供最快的事故定位、最多、最可靠的事故周围信息和疏散信息包括医院、学校、绿地等,为决策者快速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保证了灾害事故损失的最低化、危险区内人员的快速安全转移和救援单位的快速进入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有利救援,以达到灾害损失最低化和科学高效指挥的目的。
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同时为决策者提供了二次灾害(潜在事故)的信息查询和处置预案的查询。
并同时为交通部门提供交通警戒示意图(警戒区内需要指挥的道路交叉口等),以保障人员撤离和救援路线的畅通。
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架构技术,来适用不同需求的客户端。
该系统经过近半年多时间,从民防的实际业务工作出发,在民防办和上海数惫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共同合作努力下,第一期基本完成预定方案,2004年顺利通过一期验收,并受到专家的一直认可,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提供了新的模式。
(4)上海市政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以市政局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各行业管理应急分指挥中心和区(县)市政行业应急分指挥中心为依托,实现了受理方式系列化、应急预案系列化、指挥系统网络化、处警信息计算机化、辅助功能联动化、信息文档资料标准化的目标。
主要功能子系统有电话报警受理分系统和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构成。
电话报警受理系统是指挥中心使用的特殊系统,它综合了数字交换、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报警呼叫的排队分配、自动识别主叫号码、快速查询和显示报警电话有关资料,选用预制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快速处警,达到报警畅通、处警及时的目的。
在辅助应急指挥方面,该系统在接到各类报警信息后,及时通过GIS系统定位报警信息所在地的位置和显示相应的有关市政设施情况信息,并按照应急事故等级分类,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动抢修、排障队伍,形成直观的辅助应急指挥决策,提高市政(燃气)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