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全)
最全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1、伤痕文学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小说作品及创作潮流。
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
代表作品有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为文艺的领导与控制等问题。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再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促使文学文艺健康发展。
第四次文代会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彻底开启了由极左路线的影响返归到文艺依自身规律全面发展的拨乱反正。
3、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即"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
所谓"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
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
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是,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
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
7、文化散文文化散文,又称学者散文,大散文,是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有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
风格上大多数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代表作家:余秋雨,周国平,刘小枫等;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等。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成立,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
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发起,会员170多人。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成为其代用机关刊物。
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并在北京、广州、宁波等地设立分会。
“五卅”以后该会活动减少,1931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
2、《文学改良刍议》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3、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4、自叙抒情小说以创造社作家为主的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兴起,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是五四时代发现自我,认识个人的具体表征,他们受到了西方近代主观哲学思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西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日本私小说等多方面影响。
在小说创作中,他们运用浪漫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性心理分析等多种创作方法或技巧,侧重表现自我、主观、内心的欲望要求等,多写青年的性苦闷和经济苦闷等身边题材,宣泄或抒发具有反抗性的甚至变态的情绪,在20年代形成了一个以情绪表现为核心的小说体式和作家群体。
5、京派文学所谓“京派”,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并保持民主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成考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山药蛋派3.伤痕文学二、简答题1.简述“第四种剧本”的创作情况。
2.简述北岛诗歌的创作内容。
3.简述建国初合作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三、分析题请结合倪吾诚的身世经历,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四、论述题结合作品,论述改革文学的创作情况。
1答案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文化和文艺繁荣的方针。
毛泽东指出,在文艺方面,“不同风格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和艺术实践去解决。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界思想的活跃和创作的解放,对纠正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做法、文艺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和左倾实用主义倾向、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端和文艺领导组织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缺陷,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用。
2.“山药蛋派”:是在赵树理创作风格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
其特点是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注重文学的社会效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写作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以及幽默的轻喜剧风格。
3.伤痕文学: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性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
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其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有十分明显的局限,如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二、简答题1.简述“第四种剧本”的创作情况。
答案要点:双百方针颁布后,在文学“干预生活”的倾向中,出现了突破既有的“工、农、兵”三种剧本模式、忠实于生活的独有形态的话剧创作。
当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当代重要的文学潮流,1977年至1979年间,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滥觞,文坛上涌现了一批直面人生苦难,对十年“文革”浩劫进行血泪控诉,揭示极左路线给人们精神上造成内伤的作品,形成一股创作潮流,称为“伤痕文学”。
2.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过去的教训,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再认识、再评价,扩充和深化了文学的历史内容,在题材开阔、思想主题深化、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3.寻根文学:出现于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形势的冲击下,文学创作呈现出主题多元化的局面。
一批青年作家改变文学视角,立足于构建中国当代小说的“民族品格”,形成了一股潮流。
这些作家注重民族文化心理的探寻,以特定的地域文化现象为描写对象,从特定的地域文化色彩进行文化寻根,在描绘中挖掘民族文化精神。
4.先锋小说:又称为现代派小说,广义上指当时一切与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美学思潮以及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密切相关,且在其直接影响下的,其作品从哲学思潮到艺术形式都有明显的超前性的小说;从狭义上看专指在80年代中期的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彻底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小说。
5.朦胧诗:70年代末80年代初活跃于诗坛的诗作,源于一代青年在“文革”中痛苦迷惘的经历、思考和情感,大胆地借鉴西方象征派、超现实主义,尤其是意象派等现代诗的表现艺术,探索以新的诗艺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与个性。
6.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利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本来面貌。
7.第三代诗人:以自觉叛逆的姿态登上文坛,反对朦胧诗派,称自己为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走向经典不朽,要自觉对抗、极端地断裂。
8.革命样板戏:为了粉饰文革期间文艺界的萧条,填补周扬文艺黑线和文学作品都打倒后留下的空白,并达到某种教育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最新-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精品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三、名词解释1、马原:马原是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最能体现出先锋小说的实验性和反叛性,代表作有《虚构》、《冈底斯的诱惑》等。
其小说的惯用方式之一是作者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使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三位一体,使得叙述行为由传统小说的隐蔽状态转变为裸露状态,并成为小说叙述的主要内容。
马原的小说观念和手法不仅影响了先锋小说家,而且给其他作家也带来启发。
2、韩少功:中国当代优秀作家。
80年代中期,韩少功明确打出“文化寻根”的旗帜。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多是以“知青”的眼光来体察农民的境遇,反映农民在十年大动乱中的坎坷经历。
第二阶段作品的格调、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都与前不同。
它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意识给予现实的影响,进行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则汲取精华,注入现实生活,光大发扬,给当代人来个扶阳补气,益精固本。
第三阶段创作在题材、文体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又发生了变化,以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相比之下,文化态度显得宽容、超然,对传统文化平和、理智乃至某种程度的珍视态度。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等。
3、寻根小说(寻根文学):“寻根文学”在80年代初现轮廓,将视野从政治生活转向对文化的关注,特别表现出对于传统的眷顾。
寻根作家不同程度地受到“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启发,在创作上更倾向于借助各民族、地域的神话系统来表现文明与野蛮、现代与古朴、科学与信仰的纠结,企图从各种矛盾构成的合力中探求中华民族的未来趋势。
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汪曾祺的《受戒》和韩少功的《爸爸爸》等。
4、知青文学:80 年代,“知青文学”是用来描述一种文学现象的概念,一般这一概念所指的范畴并不清晰,但总的来符合两个条件:作者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内容主要是关于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也包括知青在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感情。
知青文学一般专指叙事体裁的创作,因而“知青文学” 也常常成为“知青小说” 。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民歌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山西的作家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主要人物有赵树理、马烽、西戎。
3、伤痕小说得名于卢新华发表在《人民文学》的小说《伤痕》,而伤痕小说潮流的开山之作则是刘心武创作的《班主任》,小说通过宋宝琪和谢惠敏这两个畸形儿形象的塑造,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4、陆文婷、李双双、林道静这三个女性形象分别出自小说《人到中年》、《李双双小传》、《青春之歌》,这些小说的作者分别是谌容、李准、杨沫。
5、王朔是当代文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一人,其作品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看上去很美》。
6、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150篇作品。
7、“三个崛起”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8、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
9、高行健的戏剧《野人》是一部多声部现代诗剧。
10、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包括《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
11、十七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
12、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残害的革命烈士张志新所作。
13、邓友梅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在北平召开,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机构和文艺组织文联。
(2在北京召开。
(3)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①电影《武训传》的导演是孙瑜,主演是赵丹。
②《红楼梦研究》的作者是俞平伯,修改后重新出版《红楼梦简论》,对此首先提出批判的是山东大学的李希凡,字蓝翎。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全)

革命叙事农业题材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特点:呈现出复归传统的现实主义状态和面貌,内容上农业与革命历史题材具有特别大的重要性。
美学上,这一时期的小说特别追求阳刚,明朗与粗犷豪迈的风格列举:简述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1)取材地域集中,具有鲜明的山西地方色彩(2)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热情歌颂农民在新时代中的成长。
(3)赵树理重视农村社会的传统生活的研究。
4.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简析“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形象的特点与典型意义。
形象特点①“小腿疼”和“吃不饱”——以偷懒取巧为性格核心的落后农村妇女的典型。
她们有着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损公肥私,投机取巧的共同性格特征,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
如“小腿疼”的倚老卖老,敢于撒泼;“吃不饱”的工于心计,善于撺掇。
②“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典型意义:第一,探了索农民自身的复杂性和农村生活的新矛盾,提出了教育农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二,对于当时的“浮夸风”和“共产风”是一种抵制。
《红旗谱》朱老忠人物形象:1,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反抗的性格。
2.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格。
3.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出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简析《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形象及其意义。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中国旧农民的典型。
他具有双重性格:善良、朴实、勤劳,又自私、落后和保守。
典型意义:一方面,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这是一个真实可信的、饱满的复杂艺术形象。
另一方面,真实地传达了普通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矛盾、犹豫、彷徨甚至自发地反对变革。
简述《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道路及其意义。
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①成长起点: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个性解放;②成长的转折、发展:共产党的引导、林道静的两次被捕;③成长终点:成为共产主义战士→民族解放。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绪论:1.当代文学的概念:①1949年以后的大陆文学的史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划分,同时有着现阶段对未来文学的新质的指认和预设的内涵。
②80年代产生两分法2、历史分期及其开展状况三分法:十七年、文革、新时期1949—1978 1978——1989 90年代末两分法:1949——1976 1976——---- 十七年文学:总的倾向是还保存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表现在文学上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
1949年——1966年:战争文化心理文革十年: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四人帮的阴谋文学占上风正直文学只能在地下进行。
新时期:80年代文学处于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
恢复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是其最大特征。
90年代,由宏大的历史表达,转向个人的表达立场,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和主体确认。
3、当代文学的性质〔一〕社会形态决定的中国当代文学〔二〕艺术规律调节的中国当代文学〔三〕世界文学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的中国当代文学 4、当代文学开展的两条线索〔一〕正确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适合当代文学开展的社会文学气氛,创作成果丰硕;〔二〕错误思潮,特别是左的错误造成文学运动的曲折,留下重大教训。
5、学习方法:阅读史料、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了解外来文化;密切关注文坛变化,介入当下文学创作;加大作品阅读力度几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出版社、陈志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十七年小说:《登记》《三里湾》《创业史》《铁木前传》第一编 1949——1976年文学第一节 17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第一、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再召开,由郭沫假设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
郭沫假设作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新的人民的文艺》矛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开展的革命文艺》此次大会标志着新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1.潜在写作:是与公开层面上的文学创作相对而言,又称为地下写作。
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旧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创作了许多当时在客观条件下不能公开发表的作品。
2、民间文化形态: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的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他既然拥有民间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传统背景,用政治术语说,民族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
3、民间隐形结构:指当代文学作品,往往由两个文本结构构成——显性文本结构和隐形文本结构。
显性文本结构通常由国家意志下的时代共名所决定,而隐形文本结构则受到民间文化形态的制约,决定着作品的艺术立场和趣味。
隐形结构实际上决定了这个作品的艺术魅力。
共名与无名:重大而同一的时代主题深刻地涵盖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走向,同时也是对知识分子思想和探索问题的制约,这种文化状态称共名;文化思潮和观念只能反映时代的一部分主题,却不能达到一种共名的状态,称无名。
4、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理论探讨集中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传统与正在进行中的抗战所提出的文化要求之间的关系---“民族形成问题”为其集中反映。
文学史的发展:战争新的文学价值结构由单一的知识分子启蒙文化取向分解成了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传统及大众的民间文化形态三分天下的格局。
文学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传统:“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及其影响系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后来的解放区文艺运动,正是来自于战争的伟大实践。
5、革命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及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 60 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他是对传统京剧的第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加入,样板戏过多的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202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现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旳重要阵地。
19, 胡适刊登《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刊登《文学革命论》, 正式举起文学革命旳旗帜。
周作人19刊登《人旳文学》, 19初刊登《平民文学》, 反对非人旳文学, 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一般男女旳悲欢离合。
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 是为发明社后期, 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 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旳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在短短旳几年内, 他持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 引起了极大旳轰动。
鲁迅毕生共出版了三部小说集, 即《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鲁迅旳名言“人必生活着, 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旳小说《伤逝》废名是一位风格独特, 以抒情见长旳作家, 其代表作有《竹林旳故事》、《浣衣母》、《桥》等。
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旳奉献在于他对“美文”旳倡导和创作, 真正代表了他散文艺术风格因而影响更大, 艺术成就更高旳是那些以“冲淡平和”见称于世旳美文小品。
19下六个月, 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刊登了《斯人独憔悴》等, 就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旳风气。
郁达夫《沉沦》集中旳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 是“青年忧郁病旳解剖”, 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旳感伤抒情基调。
穆时英因其独特旳创作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鬼才”。
茅盾在他旳系列小说中成功塑造了吴荪甫等众多民族资本家形象。
巴金初期旳小说总是满怀激情地吟唱青春赞歌, 他旳小说《家》中成功塑造了大家庭旳叛徒觉慧和多出人觉新两大青年形象。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旳小说以“京味”和“风趣”著称, 善于从文化批判旳视角去审阅笔下旳市民世界, 代表作《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沈从文是京派旳代表作家, 他旳小说以营造唯美旳湘西世界而著称, 长篇小说《边城》意在体现一种“优美, 健康, 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旳人生形式”。
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资料(已整理排版)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次文代会1、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体制,第一次文代会建立起来的由各种团体所组成的文艺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2、它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开端,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为代表的延安文学方向被确立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局限性:(1)第一次文代会“团结的局面”虽然很“宽广”,但也有突出的排异性。
(2)即使是在文学体制的内部,也有着相当明显的等级关系。
●《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开展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危害:1、将思想问题、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进行上纲上线的群众性政治批判,给当代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2、对文艺的主题简单化、绝对化理解,忽视了文艺作为精神产品的复杂性。
●《红楼梦》事件(1954年)人物:俞平伯、李希凡和蓝翎特点:1、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2、具有扩大化、无限化的特点,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
3、“彻底清算胡适流毒”,才是这场批判事件的真正目的。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突出的理论是“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创伤说”,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属于主观型现实主义。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危害:1.败坏了学术风气,扼杀了文学精神。
2.在这些批判中,低下的人身攻击、粗鄙的信口谩骂开始大量出现,其批判文章直如泼妇骂街。
此种话语方式此后形成风气,在“文革”中则严重影响了“红卫兵”一代。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写于1949年秋,短篇小说,发表于1950年的《人民文学》上。
小说共分5节,每节都有一句话的开篇语。
丈夫李克,妻子张英。
小说中“张同志”也就是“我的妻”,是一个崭新的形象,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我们是来改造城市的;还是让城市来改造我们”作者不仅写了“根正苗红”、“苦大仇深”、负有改造城市重任的“革命者”被城市微妙地改造,而且还是以赞赏的语调写了被改造。
★中国当代文学 考试重点 收藏

★中国当代文学★第一章 27年的文艺运和文艺思潮(重点)第一节 27年文学的背景一、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1、左翼文学(革命文学):以解放区文学为主,进入50年代后,成为中国大陆文学的“惟一”。
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其指南。
2、右翼文学:国民党官办文学,张道藩3、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朱光潜、沈从文等,力图“匡正”文学的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走向,试图开拓4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可能,强调文学要“冷静”、“超然”,要远离政治。
有着明确的目标,并有力量左右文学界的走向,对文学加以“规范”的,二、毛泽东的文学思想★毛泽东的文学思想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并在30年代末40初形成“体系”。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带有强烈的“实践性”的特征。
★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核心: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功能),即文学为政治服务。
★他不承认具有独立品格和地位的文学的存在,”“党的文艺工作”,“是服从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
”现实政治是文学的目的,而文学则是政治力量为实现其目标必须选择的手段之一。
“文学从属于政治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
★注重文学的功能和社会效用,三、“文学新方向”的确定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1949年7月2——19日,它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2.第二次全国文代会:1953、9、23——10、6,确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创作的方向。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任务:1、文艺工作以创作为主2、作家应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标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塑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杜鹏程《保卫延安》;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杨沫《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茹志鹃《百合花》;胡万春《谁是奇迹的创造者》冯德英《苦菜花》;王愿坚《党费》;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王汶石《风雪之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峻青《黎明的河边》;李准《李双双小传》;诗歌: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雷锋之歌》;李季《玉门诗抄》;闻捷《天山牧歌》;李瑛、严阵、梁上泉、张永枚、顾工等青年诗人;散文:杨朔《东风第一枝》;刘白羽《红玛瑙集》;秦牧《花城》魏巍《谁最可爱的人》13话剧:老舍《茶馆》;曹禺《明朗的天》;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洪深《千万不要忘记》★文艺理论:理论批评与文艺政策阐释,与对文学作品和作家的价值“裁决”难以分开。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时间是()A、1949年7月2日B、1949年8月1日C、1949年10月1日D、1949年12月2日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时间是()A、1949年10月1日B、1950年5月3日C、1952年3月3日D、1956年5月2日3、《红旗谱》的作者是()A、陆文夫B、邓友梅C、梁斌D、陈翔鹤4、杨沫的代表作品是()A、《青春之歌》B、《黑白》C、《苇塘纪事》D、《东方欲晓》5、《三家巷》中作者着意刻的一个中心人物是()A、区桃B、陈文雄C、陈文婷D、周炳6、茹志娟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是()A、《百合花》B、《静静的产院》C、《剪辑错了的故事》D、《如愿》7、《回延安》的作者是()A、艾青B、臧克家C、郭小川D、贺敬之8、《阿诗玛》这部长篇叙事诗是()A、满族B、蒙古族C、壮族D、彝族9、被称为“语言大师”的是()A、曹禺B、老舍C、叶圣陶D、沈西蒙10、巴金的《随想录》是一部()A、诗集B、小说C、散文集D、戏剧11、下列作品是舒婷的有()A、《回答》B、《致橡树》C、《纪念碑》D、《雪白的墙》12、《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是()A、蒋子龙B、陈世旭C、茹志鹃D、方之13、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是()A、长篇小说B、中篇小说C、短篇小说D、小小说14贾湘农是党的领导者形象,这个形象出自小说()A、《三里湾》B、《创业史》C、《红旗谱》D、《青春之歌》15、《有的人》是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作者是()A、臧克家B、艾青C、何其芳D、公刘16、历史话剧《蔡文姬》共有()A、三幕B、四幕C、五幕D、六幕17、刘白羽的代表作是()A、《红太阳颂》B、《伟大的创业者》C、《日出》D、《长江三日》18、郭小川原名()A、郭恩大B、郭苏C、郭登云D、郭湘云19、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于()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20、《沉重的翅膀》获矛盾文学奖是第()A、一届B、二届C、三届D、四届二、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报告文学的有()A、《歌德巴赫猜想》B、《大雁情》C、《三门李轶闻》D、《月迹》2、下列属于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的有()A、《人到中年》B、《蝴蝶》C、《狗日的粮食》D、《天云山传奇》3、建国后写成的剧本有()A、《一只小马蜂》B、《茶馆》C、《蔡文姬》D、《关汉卿》4、下列作品是古华的有()A、《杏妹》B、《芙蓉镇》C、《莽川歌》D、《贞女》5、巴金是现当代著名的()A、诗人B、小说家C、戏剧家D、散文家6、刘白羽散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是()A、1949至1958年B、1959至1965年C、1979年10月以后D、136至1949年7、田汉改编了京剧()A、《白蛇传》B、《文成公主》C、《西厢记》D、《谢瑶环》8、《吐鲁番情歌》是一组以爱情为题的短诗,包括()A、《苹果树下》B、《葡萄成熟了》C、《金色的麦田》D、《告诉我》9、王愿坚的小说有()A、《党费》B、《七根火柴》C、《映山红》D、《三人行》10、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有()A、《东方》B、《李自成(第二卷)》C、《将军吟》D、《冬天里的春天》11、下列属于“先锋文学”的有()A、《我别无选择》B、《透明的红萝卜》C、《我是谁?》D、《冰河》12、郭沫若解放后创作的历史剧主要有()A、《蔡文姬》B、《武则天》C、《屈原》D、《虎符》13、下列属于“写实文学”作家的有()A、刘亚洲B、郑义C、梁晓声D、残雪14、下列属于赵树理作品的有()A、《小二黑结婚》B、《李有才板话》C、《铁木前传》D、《荷花淀》15、下列人物出自《青春之歌》的有()A、林道静B、林红C、江华D、卢嘉川16、《草木篇》这组托物咏怀散文诗包括()A、《白杨》、《梅》B、《藤》C、《仙人掌》D、《毒菌》17、下列属于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的有()A、《格萨尔》B、《阿诗玛》C、《嘎达梅林》D、《吐鲁番情歌》18、《茶馆》里的人物有()A、王利发B、秦仲义C、常四爷D、祥子19、“天安门诗歌”的艺术特点有()A、朴素真挚B、壮烈悲愤C、机智泼辣D、形式多样20、下列属于知青作家的有()A、韩少功B、张承志C、史铁生D、贾平凹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中国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本文档旨在为您提供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下期末考试的重点复资料。
请注意,本文档仅提供基本知识点,具体细节请结合课堂讲义和课本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前半部分:20世纪初至1949年的文学发展
- 五四新文化运动:介绍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
- 志愿文化:了解其兴起、代表作品及其作家
- 左翼文学:熟悉其倡导的主题和价值观
- "无政府主义"文学:介绍相关作品和主要代表作家
- 抗战文学:了解其主题和影响
二、后半部分:1949年至现在的文学动态
- 新时期文学:介绍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和主要代表作家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熟悉其特征和影响
- "文革"期间的文学:了解"文革"期间的文学发展和作品特点
-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介绍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特征和代表作
家
- 当代文学:了解当代文学的主题、风格和主要代表作品
三、主题作品分析
- 选择五个主题作品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背景、主题、风格、作者意图等方面
- 分析这些作品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四、作家与作品
- 选择五位重要的作家进行介绍:包括其成就、代表作品、风
格特点等方面
- 了解这些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文学批评与研究
-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
- 选择两个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介绍:包括理论内容、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等方面
请您结合上述重点资料,深入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和相关研究成果,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在考试中,注意观点的提炼和论证的合理性,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您的理解和分析。
祝您考试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叙事农业题材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特点:呈现出复归传统的现实主义状态和面貌,内容上农业与革命历史题材具有特别大的重要性。
美学上,这一时期的小说特别追求阳刚,明朗与粗犷豪迈的风格列举:简述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1)取材地域集中,具有鲜明的山西地方色彩(2)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热情歌颂农民在新时代中的成长。
(3)赵树理重视农村社会的传统生活的研究。
4.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简析“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形象的特点与典型意义。
形象特点①“小腿疼”和“吃不饱”——以偷懒取巧为性格核心的落后农村妇女的典型。
她们有着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损公肥私,投机取巧的共同性格特征,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
如“小腿疼”的倚老卖老,敢于撒泼;“吃不饱”的工于心计,善于撺掇。
②“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典型意义:第一,探了索农民自身的复杂性和农村生活的新矛盾,提出了教育农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二,对于当时的“浮夸风”和“共产风”是一种抵制。
《红旗谱》朱老忠人物形象:1,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反抗的性格。
2.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格。
3.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出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简析《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形象及其意义。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中国旧农民的典型。
他具有双重性格:善良、朴实、勤劳,又自私、落后和保守。
典型意义:一方面,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这是一个真实可信的、饱满的复杂艺术形象。
另一方面,真实地传达了普通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矛盾、犹豫、彷徨甚至自发地反对变革。
简述《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道路及其意义。
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①成长起点: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个性解放;②成长的转折、发展:共产党的引导、林道静的两次被捕;③成长终点:成为共产主义战士→民族解放。
林道静成长:对封建家庭、封建伦理道德超越→对旧我超越→无产阶级的先锋战意义:《青春之歌》体现的不仅是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也是国家的成长过程,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
最后,卢嘉川、江华拥有了林道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国。
同时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茶馆》艺术特色①侧面透露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1.民族地方的特色:北方茶馆2.各色人等的出现,集体亮相3.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4.象征意味: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的缩影。
②人像展览式,超越一人一事。
③结构:坐标式的结构——二维式立体感。
有纵有横,有虚有实,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三个时代的横断面。
④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有名有姓的有70多个任务,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50来个人物。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
2、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个性鲜明,这不能不说是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巨大成功。
在人物肖像塑造上,老舍擅长白描,他的白描总是漫画式的,加入喜剧的因子,于嬉笑怒骂的氛围中凸现人物身上的“可爱或可憎之点”。
《茶馆》中的七十多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来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马五爷的形象。
老舍只用了三句台词,就真切地描绘出其霸道、虚伪、狂傲的洋奴性格。
3、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2)语言的幽默风格。
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政治抒情诗: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
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
(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
从《红高粱》看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
(1)以民间的立场,使用民间话语建构了一个民间世界。
首先,情节框架上,情节由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开辟了现代历史战争题材中的鲜活的民间世界。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上,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正反人物概念。
再次,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种理想状态,使描绘其中粗鄙丑陋的一面变得自然起来。
(2)写作上的新颖之处: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运用了大量的充满想象力且总是违背常规的比喻和通感等修辞手法。
贾平凹小说有何特色?作者说“欲以商州这个地方,来体验、研究、分析、解剖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生活变化”。
代表作《腊月.正月》、《天狗》、《浮躁》等。
第一,广泛反映农村经济改革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人生方式等方面的冲击及由此引发的乡村中的悲欢离合;第二,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色彩;第三,“在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和艺术韵味上,力求对于中国明清白话小说艺术的吸纳,在文体上力求形成自然、含蓄、富内在韵味的格调。
汪曾祺文化小说有什么特点?汪曾祺以其“文化小说”著称,风格清新隽永,生趣盎然,象一幅幅风俗画。
1.以表现家乡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2,以散文笔调写小说,不重在结构故事。
3,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4,清逸秀异,淡泊高雅的风格。
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
《白鹿原》的史诗品格1.源自其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
小说的架构非常宏大,一方面,小说充分展示了历史的宏阔性与复杂性。
另一方面,作家又表达了对“本质”的历史的怀疑。
2.小说的深度在于作家对特定历史状态下的人生命运与人性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小说所展示的“仁义白鹿村”的毁灭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的悲剧。
3.《白鹿原》还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著。
小说无论从人物的设置上,还是从意象描写上,都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意义。
小说所呈现的家族史的构架,以及大量的文化风俗史的描绘都是小说文化干的根源。
4.《白鹿原》在艺术方面的气魄和力度也与史诗性及其相符。
虽然整体上说,作品在艺术方式上显得传统朴素,但在这种传统和朴实中,我们看到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严肃的艺术态度。
5.《白鹿原》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1、意象鲜明,民族史诗。
2、人物对比,个性分明。
3、语言特殊,大气磅礡(1)作家站在人类共同的立场上,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对中国现代历史进行了全新的体验和认识,将近代以来的政治争斗史,尤其是将国、共间交错复杂的矛盾斗争史,置于农村宗族文化的社会结构中,在家族矛盾与政治斗争中,展现了一段纷纭变化的世事风云,使小说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2)在人物塑造上,作品打破了以往同类题材两元对立的的创作模式,注意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文化和家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塑造出具有崭新意义的人物形象。
(3)作品还成功地对作为民族禁忌的性生活及其在文化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展示。
4)作品还具有浓郁的关中地方特色和乡土色彩。
艺术特色: 1.作品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
作品反复出现的意象有白鹿、鏊子等。
白鹿象征着民族文化精神,例如,作为白鹿原人精神支柱的朱先生逝世时,他妻子看见前院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在原坡上消失。
2《白鹿原》充满了魔幻色彩。
作品不仅引用了神话,而且引入了民间传说。
古典戏剧等神话情节,充满了魔幻、神奇的气氛。
3,《白鹿原》呈现出浓郁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都呈现出关中特有的风情马原小说有何特点?(1)、马原的“元小说”和“叙述圈套”。
•“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
(2)、马原的作品是通过小说的构成方式表达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解的。
在故事和叙述的关系上,马原看重的是叙述,在他看来故事不过是叙述的产物。
马原的小说还试图表明,所谓真实的世界只有通过叙述或虚构的方式去把握,真实的世界存在于虚构之中。
(3)、马原的小说尝试把现代写法与传统写法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
(1)提供可信的故事细节,制造真实感,然后又将它们打碎。
(2)偶然逻辑局部逻辑大势不逻辑《随想录》的思想文化1、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是“一代作家留给后人的遗嘱”,重现了“启蒙”倾向。
2、最撼人心魄的,是作者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
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3、独特的话语方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随想录》的文体价值1、引领散文创作由虚空伪饰走向求真务实。
2、题材广泛,将个人生活、人间真情、凡人俗事都引入了散文。
3、在语言上不是当作“诗”写,而是以文字的本色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是真实自然的心声流露。
摆脱了影响深远的“杨朔模式”。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舒婷诗歌的创作特色。
《致橡树》简析首先,《致橡树》的思想内涵:鲜明的女性意识、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呼唤。
其次,艺术特色:A、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界。
B、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
双桅船第一,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
第二,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
表现出一种甜密的忧郁,一种感伤的希望,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
第三,具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特点。
舒婷的诗采用了隐喻、意象、暗示、象征、通感以及打破时空等等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第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舒婷的诗充满了温情与包容,形成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北岛的诗歌特色。
•首先,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
反思历史和现实,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
•其次,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
•再次,简洁、犀利而又带晦涩的语言,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简言之,北岛的诗歌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
北岛表现出沉思者的姿态,诗风凝重奇峭,眼光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