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精).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并引发了其他的社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主要研究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劳动关系;现状;问题;对策1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现状及问题(1)市场化劳动关系已形成并逐步占了主导地位。
中国实行渐进式的经济改革政策,其突出的特点是在保持原有制度不变或对原有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实行渐进改革的同时,允许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非公有经济在体制外的发展。
这种改革政策在城镇形成了“二元用工制度”并存的局面:一是政府控制部门,二是市场主导部门。
在市场主导部门即非公有制领域,其劳动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典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
各种类型的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现在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
乡镇企业以前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但事实上近年来大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都进行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变成了私营企业,但统计上仍然按乡镇企业计算。
总之,我国非公有经济的就业人员已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和公有部门,成为我国的就业主体。
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化中的劳动关系至少在数量上占了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政府控制部门通过国有企业内部的改革和不变动所有制基础的改革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改革从此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实行国有经济退出的战略;二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在这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数千万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根本性变化。
(2)由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组成的相对弱势的劳动关系群体初步形成。
1997年以来,国有企业累计下岗2800多万人,虽然大部分已经重新找到了就业岗位,但随着近年来再就业率的下降,一些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日益成为再就业困难的劳动者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
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即按照劳动力市场发育发展的要求,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主体明晰、利益多元的新型劳动关系;2、劳动关系形式多样化。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实现形式适应就业形式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调整方式;3、劳动关系的运行市场化。
即劳动关系协调体制基本建立,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发挥,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4、劳动关系的规范法制化。
即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基本健全,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依据法律规范有序地运行。
劳动关系发展遇到的问题1、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
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
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明年各地将加大并轨进程,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将突出;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中涉及的劳动关系问题十分复杂,随着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还将有一批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关闭破产退出市场,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国有企业改制和分流富余人员中出现的经济补偿标准不统一,劳动关系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还需引导。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保持劳动关系相对稳定成为难点。
2、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等,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就业压力大,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问题上降低标准,甚至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关系的矛盾。
同时,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
非全日制等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弹性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社区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新形式,探索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新方式。
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劳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其发展趋势非常不稳定,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将以《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标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深入探讨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讨论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在发展变化方面有明显进步,如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劳动关系和外部环境的改善等。
其中,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规则,确保了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推动了企业劳动关系的正常发展。
但是,此外,尽管劳动关系处于不断发展和改善的状态,但国内企业劳动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关系失衡,劳动就业供给过度,劳动合同未被充分执行等,渗透了众多社会问题。
其次,对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预计,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未来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各方将更加重视劳动关系的平衡性,努力实现双赢。
为此,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劳动关系的新模式,更有效地管理企业内的劳动关系,构建一个公正的劳动法律环境,激励和引导企业做好社会企业责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的影响。
最后,对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首先,国家应加强劳动力管理,积极推动劳动力流动、多元化、复合化;其次,要加强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增加对劳动合同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此外,还应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人才素质,促进企业和劳动者良性互动,建立公平、稳定的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令人振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得到改善,劳动法律和劳动关系的管理得到规范,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将在荣枯之间走向平衡,企业劳动关系也将稳定发展,为企业员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财务收入,更多的社会保障,更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
论述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论述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 劳动者权益保护不断加强: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
动者权益保护力度逐渐增强。
例如,我国实施了最低工资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等,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2.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提高: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就业结构的
变化,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逐渐提高。
灵活就业形式如临时工、兼职工、自由职业者等越来越多,劳动力供需的匹配程度也在提高。
3.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
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
4. 劳动者参与决策权增强:我国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参与决策
的程度逐渐增强。
例如,一些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使得劳动者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
5. 劳动者素质提升成为重要目标: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已成
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政府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鼓励劳动者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保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就业灵活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者参与决策权以及提升劳动者素质。
这些趋势有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法规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法规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法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
以下是对我国劳动关系现状以及相关法规的详细介绍。
一、劳动关系现状1. 劳动力市场我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庞大,拥有近14亿的人口规模和广泛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成为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他们跨越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随着社会结构和职业要求的变化,高技能工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2. 劳动力就业问题尽管我国劳动力市场庞大,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同时,大量农民工也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迁徙寻找工作机会。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创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就业援助。
3. 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
政府加强了劳动力市场监管,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权益,打击违法用工和保护劳动竞争等行为。
二、劳动法律法规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工会法》等。
这些法规明确了劳动者和雇主的权责,并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工资和福利待遇、工时和休假等相关内容。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规范文件,以保障劳动者权益,如国务院发布的《劳动用工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劳动法规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雇主对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不高,导致违法用工和欠薪等问题时有发生。
其次,一些劳动者仍然面临工资低、工时长以及劳动条件差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基层劳动者和农民工。
最后,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纠纷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劳动力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中国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诸多特点。
本文将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劳动力市场的现状1. 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渐减少。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压力。
2.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逐渐提高,大量高学历人才不断涌现,劳动力结构更加多元化。
3. 区域劳动力市场差异: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流入,而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相对较高的失业率。
4. 行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不同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了变化,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就业机会增多。
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三、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劳动力短缺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大量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就业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3)城乡劳动力失衡。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平衡,城市高峰期出现拥堵和饱和。
2. 机遇(1)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人才素质,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需求。
(2)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减少城市压力。
(3)优化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
引导劳动力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转移,以满足经济转型的需求。
四、未来发展趋势1. 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加强人才交流和招聘机构的监管,提高市场效率和公平性。
2. 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
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增长点,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3.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
企业将更加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
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农民工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农民工作为城乡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就业与劳动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关系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就业现状: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主要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和就业岗位不稳定两个方面。
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技能不足、从业经验不丰富等因素限制,农民工更容易陷入低附加值、低薪酬和缺乏保障的就业状态。
2. 经济待遇:农民工的平均收入相对较低,福利保障不完善。
他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包括拖欠工资、加班补偿不足、社会保险缺失等。
此外,农民工的工资支付周期长、工资发放不及时也是常见问题。
3. 工作条件:农民工的工作条件普遍较差。
包括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工时长等问题。
部分农民工还会面临恶劣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4. 劳动关系:农民工的劳动关系相对较为脆弱。
由于法律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他们更容易成为雇佣方侵犯权益的对象。
少数农民工遭遇虐待、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发展趋势分析1. 法律保护力度加强: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法律法规的改善将推动劳动关系更加公平、合理的发展。
2. 技能培训与提升:农民工从业者需要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薪资待遇。
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3. 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和质量: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创造更多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工的就业选择权。
4. 提升工资与福利待遇: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工资监管,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并增加福利待遇,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
5. 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机制:政府、企业和工会应共同参与建立劳动关系沟通机制,加强对劳动争议的调处和解决,促进劳资双方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多元化的用工形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用工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传统的全职员工和兼职员工外,还出现了临时工、派遣工、劳务派遣工、外包工、自由职业者等多种用工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用工形式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给劳动者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用工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匹配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许多新兴行业和职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人才培养与用工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并不高,导致一些行业和企业出现了用人荒的情况。
这也使得一些高端人才的薪酬待遇不断提高。
三、劳动力市场的分化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演变。
一方面,一些行业和企业出现了用人荒的情况,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低端人才的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也出现了分化,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四、劳动者权益意识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的权益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开始关注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一些政策和法律的出台也为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是多元化、分化、人才荒和权益意识提高。
这些变化对企业和劳动者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和经济的变化,灵活运用各种用工形式,提高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劳动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关注自己的权益,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
只有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是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企业、职工以及政府的经济利益,关系着企业的增长与发展。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1、职工维权意识抬头,企业内部劳资纠纷日趋增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职工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职工在追求自身权益时也会主动采取维权行动,而企业内部劳资纠纷也日趋增多。
2、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劳动者社会保障和劳动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尚不完善,劳动者普遍受到不尊重和排斥,社会保障和劳动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许多劳动者不得不饱受着折磨。
3、劳动力技能水平不高,落后的劳动模式制约了企业发展由于劳动力技能水平偏低,我国企业面临着劳动力素质偏低以及落后的劳动模式,这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未来发展趋势1、劳资双方尊重、协商取得共识今后,劳资双方的关系将越来越健康。
双方将以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沟通与协商,而不是在“斗争”的态度中去进行争夺,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双方最终能够取得共识,达成一致。
2、新劳动法规的完善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伴随着要求公平、合理的劳动法规也会逐步完善。
在新劳动法规中,企业和职工都将受到充分的保护,职工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依法保护,劳动法规将立足企业实际,改进劳动权益调整机制,减轻企业经济负担,最大限度改善和保护职工权利,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社会福利政策的改善一方面,政府将加强采取行政手段,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增加对劳动者社会保障的保障,补充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完善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改善职工的待遇。
另一方面,企业要以提升职工素质和能力,打造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新的挑战,双方面向更加和谐的关系,完善合理的劳动法规,不断改善社会福利政策,努力提升劳动力素质以及工作技能,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劳动关系现状情况汇报
劳动关系现状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的用工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的用工需求。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一些劳动力过剩的地区和行业与另一些劳动力短缺的地区和行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劳动者对于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这使得用人单位在管理和激励员工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同时,劳动者的权益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更加注重自身权益的维护,对于违法用工、超时加班等现象的抵制意识不断增强。
再次,劳动关系的协商和谈判机制日益完善。
随着《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到了明确规范。
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也更加多元化和法律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权益保护和纠纷解决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劳动关系的管理和监督也更加便利和高效。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而劳动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权益保护资源。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挑战性的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沟通和协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和公平,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关系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劳动关系朝着更加和谐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希望未来我国劳动关系能够更加公正、平等、和谐地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
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一、引言劳动关系是指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劳动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二、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1. 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行业和地区缺乏劳动力的情况。
这种供需不平衡导致了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遇到困难。
2. 劳动者素质提高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技能培训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具备了更高的素质和技能。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可以更容易地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员工。
3. 劳动合同制度逐渐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企业与员工之间签订正式合同已成为常态。
这种制度可以保护员工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管理。
4. 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对于劳动者来说是好事,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压力。
5. 劳动争议频繁发生由于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劳动争议在我国频繁发生。
这些争议主要包括薪酬、劳动条件、解雇等方面。
三、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趋势1. 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重视员工体验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企业越来越注重员工体验,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
2. 灵活用工模式逐渐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灵活用工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满足企业对于弹性用工的需求,并且可以降低用工成本。
3. 劳动力市场逐渐规范化我国政府正在加强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化管理。
这将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4.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权益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5. 跨国公司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加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涉足中国市场。
这些公司对于劳动关系的管理和影响也日益增强。
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企业和社会三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关系解决中存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关注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推动劳动关系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劳动关系已经走出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企业中劳动关系的演变正在逐步地推进着。
首先,企业劳动关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企业也渐渐充分认识到劳动者的重要性,劳动者也更加关注自身的权益,并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构建企业的民主管理,促进企业高效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化。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出现了关于薪资、福利、激励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诸多纠纷。
这些纠纷反映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协调关系的不均,也反映了企业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不利。
因此,企业要履行它的法律义务,做到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及时解决劳动者的合法诉求,维护劳动者的尊严权益。
此外,企业劳动关系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职业观念的改变,劳动者对企业更加挑剔,更加注重个人发展,企业也需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企业要发展“人力资本”,实现企业、员工和社会三方合作共赢。
此外,促进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平衡,推动企业根据行业需求建立人才管理的制度机制,以保护劳动者权益,在企业中建立安全稳定的劳动关系。
说到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劳动关系将继续处于改革中。
在当前,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更加趋向平等化协调,劳动关系将越来越融洽,企业能够以合法的方式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并在解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未来企业劳动关系还将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努力实现双方的共赢方案,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总之,企业劳动关系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也将持续发展壮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劳动关系管理机制,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实现企业、劳动者及社会共赢。
最新-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有哪些(精选6篇)
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有哪些(精选6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有哪些(精选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劳动关系的内容篇一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2、此外,与劳动关系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劳动争议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关系。
3、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持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等等。
正确处理企业劳动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2、协商为主的解决原则。
3、以法律为准则。
4、劳动争议预防为主。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善内部劳资关系:1、立法。
2、发挥工会及党组织的'作用。
3、培训主管人员。
4、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5、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劳动关系的分类篇二1、按实现劳动过程的方式来划分,劳动关系分为两类:1)直接实现劳动过程的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由用人单位直接组织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的形式,当前这一类劳动关系居绝大多数。
2)间接实现劳动过程的劳动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通过劳务输出或借调等方式由劳动者为其他单位服务实现劳动过程的形式,这一类劳动关系目前居少数,但今后会逐年增多。
2、按劳动关系的具体形态来划分,可分为常规形式:1)即正常情况下的劳动关系。
2)停薪留职形式。
3)放长假的形式。
4)待岗形式,下岗形式。
5)提前退养形式,应征入伍形式等等。
3、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类,可分为:1)国有企业劳动关系。
2)集体企业劳动关系。
3)三资企业劳动关系。
4)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等等。
4、按劳动关系规范程度划分,可分为:1)规范的劳动关系,即依法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
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概况及展望
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概况及展望郭晓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劳动关系处处长一、当前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情况目前,中国的劳动关系比较突出地呈现出转轨时期劳动关系复杂多样的变化特征,既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问题,也有新形势下的突出矛盾。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正在向市场化的劳动关系逐步转变。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劳动关系主体地位不断明晰,用人单位在用人、分配方面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劳动者拥有了较大的择业自主权,已基本形成了劳动关系的契约化、市场化。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已全面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占到全部国有企业职工的85%以上。
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职工随着国有经济的退出、重组实现了劳动关系的转移或调整。
或与原企业解除、终止了劳动关系,走上了再就业或自主就业之路;或与原企业变更了劳动关系,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实现了新老企业劳动关系的顺利过渡。
许多国有企业还建立了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双方自主、平等签约、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新机制。
——非国企劳动关系市场化发育程度较快,但很不规范,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我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相伴而生。
这些用工主体从一开始就实行市场化的用工制度,即劳动合同制度。
但是,一些非公用人单位为了规避国家法律所规定的经济补偿、缴纳社会保险等义务,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低,目前我国非国有经济就业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仅占50%左右。
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非公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条款不规范,法定条款不全,约定条款违法等现象。
劳动合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依法履行劳动合同,随意拖欠、克扣职工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等。
经常擅自变更劳动合同,而不依法与职工进行协商;劳动合同到期后,不能及时与职工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比较普遍。
因此,在相当数量的非国有企业中,劳动合同的签订率、续订率较低,劳动合同短期化严重,给宏观层面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精)(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祝晏君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种种劳动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增多,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
为适应变化的劳动关系需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在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劳动法律和政策基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我国劳动关系现状(一)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状况还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 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初步得到确立。
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
国有企业在用人、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已成为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
劳动者拥有了较大的择业自主权,初步成为能够拥有并自主支配自身劳动力的独立主体。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和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2. 劳动关系格局初步呈现多元化。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相互交错,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3. 劳动关系的建立初步实现契约化。
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用的制度方面,通过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来替代固定工制度,使劳动关系逐步由过去的行政隶属关系向契约关系转变。
4. 劳动关系的运行初步实现市场化。
劳动就业逐渐从过去的统包统配转向就业市场化和失业公开化,劳动关系的变更与终止逐渐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向市场调节方式,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主体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得到发挥。
劳动关系发展趋势及对策
劳动关系发展趋势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也深刻地塑造着全社会的劳动关系。
本文将重点分析目前劳动关系发展趋势及对策。
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持续增长。
这也促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出现新的动向,当今劳动力市场主要展现出以下特点:1. 全球性跨国流动劳动力日益增长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人才流动日益增加。
据联合国报告,目前世界各地已有超过250万的劳动者出国工作。
由此,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建立生产基地的同时,需要满足不同地区的文化、法律、经济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与当地劳动人民的良好合作关系。
2. 人口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工厂和企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难题,需要通过柔性的就业形式,更好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在年轻人群体中,学习质量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转变也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中进行适应。
3. 技术革新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科技革命的引领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技术的应用将使特定的劳动力被淘汰或萎缩,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和产业增长点。
因此,劳动力市场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劳动力市场的稳步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 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合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非正式就业和农民工等移动就业型劳动力,特别是在低技能、低薪资和缺乏保障的领域中。
这种不规范的就业形式也为企业和劳动者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2. 面临人才短缺尽管劳动力总量庞大,但我国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
落后的教育体系、科技及创新水平、薪资待遇等原因成为了企业招聘难的主要因素。
在高技术领域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
当前的劳动关系现状
当前的劳动关系现状在当前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新型的就业形态也不断涌现。
但是,与此同时劳动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灵活就业渐成主流传统的正式工作形式正在逐渐被灵活就业所取代。
众所周知,灵活就业可以包括诸如个体创业和自由职业等形式。
对于年轻人而言,正式工作缺乏足够的弹性,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为做多份兼职或咨询工作来增加收入或实践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些灵活的就业形式一方面是给了年轻人无限的创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催生了独角兽企业的兴起。
二、劳动力市场由人才稀缺转向职业精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养生”和“创新创业”,这就意味着许多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职业精英们多数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他们寻求带来更多有利工作条件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薪酬回报,他们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三、劳动力市场不施光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更容易通过互联网使用人才数据库及其他在线工具来完成招聘和筛选候选人的工作。
然而,很多人认为这种新的形式缺乏调节机制会让市场变得更加非人性化,劳动市场的人才选拔过程过于相信个人技能和知识储备而忽略和遗漏一些重要的人生经验和精神素质。
总的来说,当前的劳动关系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问题,其中灵活就业、职业精英和不透明的劳动力市场是最显著的三个问题。
对于职业精英来说,保持敏锐的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劳动市场来说,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建立完善的免责机制,让大家有一个公正、透明的场所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
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
从国内看,我国的劳动关系现状也复杂多变,近年来,随着开放和国
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鼓舞,越来越多的部门法规和法律出台,不断加强对劳动关系的规范化,从而实现了劳动关系的和谐。
二、劳动关系发展趋势
(一)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的权益也在不断得到保障,为了保护劳动者
的权利和利益,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强制规范劳动关系,从而保护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关系法和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完善劳动关系法,为劳动者赋予更多的权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有力
的保护;加强劳动关系争议的解决机制,采取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
和解决劳动关系上的争议,提高劳动关系的和谐度,实现劳动关系的完善。
(三)劳动关系的社会化
随着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升级。
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壮大,新型劳动关系的构建与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旨在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人才优先发展的需要,促进劳动者权益保障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劳动制度创新、机构建设与政策调整等方面介绍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现状。
1.劳动制度创新近年来,我国劳动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劳动关系。
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我国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随着法规完善的同时,劳动制度不断创新,灵活用工制度逐渐成为新型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新形式就业、远程办公、共享经济等新兴行业的出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灵活的工作方式。
2.机构建设为了适应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构的目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主要承担机构建设的部门,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和规范。
同时,我国成立了工会组织,努力代表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监督和协调工作。
这些机构的建设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
3.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推动新型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强调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等方面。
其中,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为劳动者增加了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者的基本保障;改革用工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政策的出台,为新型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4.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新型劳动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为新型劳动关系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问题,包括非正规就业、低工资、无社保等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还需要加强,避免劳资纠纷频发。
综上所述,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关系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它不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因此,如何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一直以来,我国企业都没有明确的劳动合同制度,且用工比较灵活,再加上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和约束机制,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劳资矛盾非常突出。
具体表现在:首先,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职工技能素质较低,违法犯罪率较高,企业劳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考核监督手段。
其次,企业拖欠工资、随意克扣或者无故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比较严重,职工缺乏应有的保障。
再次,企业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单方面强调劳动报酬,签订短期合同,导致长期工作的员工缺乏安全感,频繁跳槽。
最后,企业的福利待遇差,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
此外,还有一部分劳动者缺乏法律意识,也给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带来了困难。
例如,职工为追求更好的待遇,纷纷跳槽,增加了企业招聘难度;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风险,从整体利益出发,要求职工降低自己的辞职请求。
但由于当事人双方未就劳动合同条款进行协商,在工作调动中引发的劳动纠纷,已经成为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劳动关系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很多用人单位忽视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战略思想,认为对劳动者进行管理是劳动行政部门的事。
此外,一些企业认为职工缺乏忠诚度,怕付出成本,更换代价太大。
一旦企业经营出现波动,便选择快速裁员。
新劳动法为缓解企业劳动关系紧张的局面,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如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祝晏君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种种劳动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增多,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
为适应变化的劳动关系需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在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劳动法律和政策基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我国劳动关系现状(一)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状况还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 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初步得到确立。
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
国有企业在用人、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已成为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
劳动者拥有了较大的择业自主权,初步成为能够拥有并自主支配自身劳动力的独立主体。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和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2. 劳动关系格局初步呈现多元化。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相互交错,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3. 劳动关系的建立初步实现契约化。
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用的制度方面,通过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来替代固定工制度,使劳动关系逐步由过去的行政隶属关系向契约关系转变。
4. 劳动关系的运行初步实现市场化。
劳动就业逐渐从过去的统包统配转向就业市场化和失业公开化,劳动关系的变更与终止逐渐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向市场调节方式,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主体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得到发挥。
5. 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逐步清晰化。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逐渐弄成主体明晰、利益多元的新型劳动关系,企业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局部利益的矛盾开始出现并且显形化,劳动争议逐渐增多(二)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改革实践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劳动关系领域发生的变化,我国积极推进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符合经济体制转轨要求的,以劳动法律和政策基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为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加强劳动法制和劳动标准体系建设,使劳动关系调整初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目前,已形成了以《劳动法》为主体,有关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分配、工时休假、劳动争议处理等相配套的劳动关系调整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内容比较完善的劳动标准体系,初步实现了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规范化。
2.实行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法实施以来,签订劳动合同作为贯彻劳动法的核心,首先在企业普遍实施。
到目前,全国城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基本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依法履行和管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半数以上的从业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制度的普遍实施,实现了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强化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3.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探索建立以集体协商为主的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
做为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我们大力推进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
为贯彻实施劳动法,推动集合同制度的建立,劳动部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并对集体协商的具体程序、主体、管理和争议处理等作出了较完整的规定。
几年来,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到2002年底,全国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达60多万份,涉及职工8000余万人。
通过推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强化了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参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职能,从整体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4.恢复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将劳动争议纳入依法解决的渠道。
为完善劳动关系高速体制,依法解决劳动争议,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重新建立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993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特别是《劳动法》的实施,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国家法律中得到确立。
按照法律规定,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实行三方原则。
劳动争议处理实行“一裁两审”制度。
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全国省、地市、县普遍成立了劳动争议促裁委员会,并在制度建设、处理程序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独立体系。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恢复以来,我国各级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为宗旨,依法、公正、及时的处理了一大批劳动争议案件。
截止2002年底,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累计达92.2万作件。
其中1998年至2002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7万件,涉及劳动者233万多人。
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现有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探索协调劳动体制的最佳实践模式。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
由政府、工会组织与企业组织沟通协调、平衡利益,取得共识,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990年,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44号公约《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工标准公约》;劳动法实施以后,一些地区从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地区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
2001年8月,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建立了国家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
目前,全国省一级基本上都建立了这项制度,对机构建设、制度规范、实际运作等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协调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时,三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对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今后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加快以及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进一步发展,就业方式的灵活变化,劳动关系将比现在更为复杂和多样,劳动关系的利益冲突在一定时期将日趋显性化。
(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
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
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明年各地将加大并轨进程,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将突出;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中涉及的劳动关系问题十分复杂,随着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还将有一批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关闭破产退出市场,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国有企业改制和分流富余人员中出现的经济补偿标准不统一,劳动关系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还需引导。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保持劳动关系相对稳定成为难点。
2.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等,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就业压力大,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问题上降低标准,甚至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关系的矛盾。
同时,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
非全日制等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弹性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社区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新形式,探索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新方式。
3.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的作用尚不明显。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尚未发挥。
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尚需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发展不平衡,非国有企业通过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机制尚未建立;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还不能满足处理劳动争议的需要;三方协调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加强,三方协调机制在如何进一步适应企业劳动关系变化需要、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调整的要求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4.有关劳动关系的立法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经济、混合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等不同类型劳动关系反映出的不同特点,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故意不订立劳动合同,拖欠或克扣职工工资,拖欠职工社会保险费等问题也还存在,已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现行立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力度还不够,尤其是缺乏程序性的规定和可操作的处罚措施。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趋势按照我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规范,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即按照劳动力市场发育发展的要求,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主体明晰、利益多元的新型劳动关系;2.劳动关系形式多样化。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实现形式适应就业形式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调整方式;3.劳动关系的运行市场化.即劳动关系协调体制基本建立,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发挥,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4.劳动关系的规范法制化.即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基本健全,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依据法律规范有序地运行。
三、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发展方向为适应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我们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适应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客观需要,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经验,加快建立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体制,逐步实行劳动关系调整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长期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完善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目标是:力争到“十五”期末,基本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运作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体制。
即以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劳动标准为依据,以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调为基础,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形式,以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工会、企业组织三方协商为导向,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重要调整手段,通过各方面工作的有机衔接,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功能,实现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