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交流 《寻觅古文之智慧少年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课例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课例本课例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群文阅读活动,旨在引发学生对古代儿童聪明才智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目标:1. 通过阅读《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这本书,激发学生对古代儿童的好奇心,了解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生活方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问题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思考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创造力。
活动流程: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这本书的背景,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是怎样得到锻炼的?2. 阅读(20分钟):学生阅读《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这本书,并记录下自己遇到的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 讨论(15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4. 深入思考(15分钟):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你认为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有什么启发?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5. 练(20分钟):学生完成一些练题,以检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6. 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概括学生在研究中获得的收获和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
活动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2. 学生在讨论和深入思考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是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课例旨在通过群文阅读来激发学生对古代儿童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其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2. 培养对于文言文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主动阅读文言文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重点以古代群文为主要阅读材料,包括《孟子》、《论语》、《诗经》等。
通过对于这些经典文献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古代文化和思想,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介绍古代文化和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文言文基础知识介绍对于初学者,需要先介绍一些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古代汉字的特点、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等。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进行讲解。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文言文群文,例如《孟子》中的一篇章节。
要求学生先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并标注出生字和生词。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4. 整体讨论让各个小组轮流进行分享,整个班级一起讨论同一篇文言文。
师生共同探讨文言文的句意、文化背景、修辞手法等,并对生字、生词进行解释。
5.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相关文言文群文,例如《论语》或《诗经》中的章节。
鼓励学生主动寻找文本,并进行阅读和理解。
6. 交流展示让学生准备一次文言文群文的展示,可以是口头报告、PPT展示或书面报告形式。
要求学生表达对于文本的理解和个人观点,同时展示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知识。
7. 总结回顾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讨论,对本次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思维发展。
五年级群文阅读《文言文里的智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文言文中的“智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积累语言,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能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智”,从而获得启迪,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能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智”,从而获得启迪,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杨氏之子》《曹冲称象》《谢道韫咏雪》《孔融妙对》四篇文言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二、回顾交流,导入新课1.回顾《司马光砸缸》;2.交流:(1)司马光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儿?(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交流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相机板书学法)3.引入课题三、分层推进,阅读体会(一)指导阅读《杨氏之子》1.阅读提示: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勾画:用横线勾画出最能体现主人公“智”的语句。
批注:用精炼的语言写出从中受到的启示。
交流:文章是怎样写出主人公“智”的?2.小组阅读后交流,师相机指导。
(二)合作学习《曹冲称象》、《谢道韫咏雪》、《孔融妙对》1.出示学习提示;2.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三篇文言文,并完成学习单;3.小组汇报交流阅读情况,教师相机写板书。
四、梳理比较、归纳提升班级交流,比较四篇文言文的异同;1.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2.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交流:在生活中怎样做一名智童?2.你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六、作业布置:背诵《杨氏之子》。
板书设计:文言文中的“智童”借助注释善于思考联系上下文勤于动脑推测想象思维敏捷诵读吟咏言语巧妙…………附:群文阅读学习单:。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小学古诗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小学古诗一、导言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将古诗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个群文阅读教学方案,以小学古诗为主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与感受。
二、活动设计1. 活动前期准备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素材,包括多种古诗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等。
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古诗相关的乐器或道具,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 活动目标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 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古诗,培养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活动过程(这里我们以《静夜思》为例进行活动设计)3.1 了解背景知识在开始阅读《静夜思》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关于李白的一些背景知识,如他的生平、代表作品等。
通过图片展示、小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古诗赏析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频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静夜思》的意境与情感。
然后,逐行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对于诗句的理解与感受。
3.3 诗歌创作在学生对于《静夜思》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进行一次小创作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汇,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关键词创造自己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于夜晚的感受。
3.4 比较赏析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分享,并与原诗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表达方式与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5 表演呈现最后,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品、朗诵或合唱等形式的表演。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古诗的魅力,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智慧。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课例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14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适用年级:六年级议题:古代智童带给我们的启示文本分析: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运用最精炼的文字将中国古代文化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呈现给孩子们,并使得这些久远的历史人物,轻松地进入儿童的思想领域,与他们的血脉相连接。
选文中的六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分别讲述了杨氏之子、曹冲、司马光、王戎、谢道韫、陈元方这六个孩子的聪明故事。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教学目标:1、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
3、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思维敏捷,观察仔细,勤于动脑,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
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观察仔细,勤于动脑,思维敏捷,言语巧妙。
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首先温习五年级学过的课文《杨氏之子》,用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同时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目的,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单的学习氛围。
其次,分层推进,阅读体会。
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再小组合作阅读《王戎识李》、《谢道韫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三篇文章。
这一过程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放”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与分享。
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的模式,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然后再进行梳理比较、归纳提升。
在学生读完这六篇文言文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六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后是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孩子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文言文中的智童》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文言文中的智童》教学设计【选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许多多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作者运用最精炼的文字将我国古代文化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呈现给孩子们,并使这些久远的历史人物轻松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灵当中,与他们的血脉相连接,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课堂中的三篇文言文,有课内已经学过的,也有课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分别讲述了杨氏之子、曹冲和谢道韫小时候聪明过人的故事,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博览群书,力争做一名“智童”。
【学情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课标》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也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之前的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只有两篇文言文,现行部编版教材,却安排了八篇,说明国家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
2.静观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毕业试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和古诗词一样都是命题趋势和重要考点。
毕业总复习,我们再也不能只重古诗词,轻视文言文。
文言文复习有何好的策略?我们不妨将文言文归类进行复习,比如,文言文中的寓言;文言文中的神话;文言文中的人物;文言文中的读书方法……通过对文言文的集中复习,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之情。
3.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多读、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上文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但是因为孩子们距离文言文所处的时代太久远,诵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薄弱。
因此,课堂上先用课内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课外的两篇文言文,让学生课内习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并且运用方法,在今后的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夯实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三次不同层次的朗读和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三篇文言文大意。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儿童的智慧》课例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儿童的智慧》课例执教年级三年级群文篇目《文彦博灌水浮球》《王戎识苦李》《能言善辩的小孔融》《谢道韫咏雪》教学目标1.分组阅读,初步了解古代儿童的智慧。
2.比较异同,探究发现文中古代儿童智慧的不同之处,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习得智慧,换发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3.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中国古代儿童智慧故事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唤醒已知1.小朋友们,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一二年级学过的课文中,认识了我国古代哪些有智慧的儿童?(司马光、曹冲、小牧童)简单说说2.他们分别展示出哪些不同的智慧?(急中生智、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知识丰富;生活经验丰富)二、课件激趣,引出课题一二年级时,我们在课内阅读中认识了三个我国中国有智慧的儿童。
(课件)急中生智的司马光,善于动脑的曹冲,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小牧童,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组群文,再去认识几个这样智慧的孩子。
齐读课题:古代儿童的智慧三、分组选读,领略智慧1.选读《文彦博灌水浮球》《王戎识苦李》(1)选读这两篇文章,老师读阅读要求和阅读提示。
阅读要求:请同桌之间一人选一篇,读完后相互简单交流。
阅读提示:●文中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他(她)的智慧体现在哪儿?(2)分享《文彦博灌水浮球》。
●遇到的问题,怎样解决:文彦博和小伙伴玩球时,球掉进树洞,他急中生智,用灌水的方法让掉进树洞的球浮了起来。
●那你觉得他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呢?(生谈自己的体会)(3)分享《王戎识苦李》●遇到的问题,怎样解决:路边李树上接满了沉甸甸的李子。
小伙伴兴奋的去摘,王戎观察了路边的李树后,分别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在文中找出体现智慧的地方并谈体会。
(4)小统整:阅读了这篇文章,文彦博和王戎的智慧一样吗?(不一样。
一个是运用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一个是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
)2.选读《能言善辩的小孔融》《谢道韫咏雪》。
古代儿童的智慧群文阅读教案
古代儿童的智慧群文阅读教案智慧群文阅读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多元思维和丰富想象力。
在古代,儿童文学作品承载了智慧和道德的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本教案旨在通过古代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儿童的智慧群文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儿童了解古代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锻炼儿童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4. 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如《孟子》、《列子》等。
2. 分析古代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引导儿童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结合反思与讨论。
4. 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如写作、绘画等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儿童对古代儿童文学的兴趣。
2. 介绍古代儿童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呈现其与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异同点。
3. 小组阅读:将儿童分为小组,每人分配一部分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鼓励他们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分享与讨论:小组内部成员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引导儿童思考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教育意义。
5. 创作活动:鼓励儿童根据所读作品进行创作,可以是写一篇短文、绘制一幅画等形式,展现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
6. 展示活动:每个小组和个人可以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评价儿童对古代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对儿童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注重对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给予肯定。
3. 观察儿童在小组活动和展示活动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评价他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本教案设计,我们可以激发儿童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智慧群文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儿童可以获得智慧和道德的熏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案例交流寻觅古文之智慧少年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案例交流寻觅古文之智慧少年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交流《寻觅古文之智慧少年------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文言文后,先独立思考,结合目标链接的生活中的多种智慧试填阅读记录卡,然后再小组合作,统一意见完善阅读记录卡。
目标链接: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 借助注释 2. 联系上下文 3.二、生活中的种种智慧:逻辑推理 2. 以理服人 3.三、群文阅读资料:(一)道旁李树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取之信然。
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游玩。
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摘李子。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过来,尝一尝,的确是这样。
注释:(1)王戎:字浚(j ùn)冲,西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
⑵尝:曾经。
⑶诸:许多。
⑷游:游玩。
(5)折枝:压断枝条。
(6)竞:争着。
(7)走:跑。
⑻信然:的确这样。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小古文群文阅读智童教案
小古文群文阅读古文一称象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曹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其他物,则象重刻知矣。
古文二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智童教学目标1、了解小古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读小古文。
用自己话复述故事。
2、通过朗读、猜读、品读、悟读等方法理解古文。
3、对比三篇小古文,找“智”。
4、培养古文阅读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古文中部分字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学习第一篇《称象》1、理解题目、猜想、回忆。
2、第一遍朗读:读通、读准。
3、第二遍猜读:猜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4、第三遍品读:试着把你能理解的字、词的含义,用注解的方式写在下面。
5、小组分享交流。
交流字词含义、交流整个故事、交流学习古文的方法。
(三)学习第二、三篇选择一篇古文、用刚才的方法来学习。
(四)对比三篇小古文,找“智”(五)推广·延伸板书设计:智童...... 是为智也。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学童的智慧》课例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学童的智慧》课例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让三年级学生了解古代学童的智慧。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本,探索古代学童的研究方法和智慧启示,培养学生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课程目标- 了解古代学童的研究方法和智慧-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内容 and 活动安排第一部分:导入(10分钟)导入课程主题,与学生分享古代学童的生活场景和研究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简短介绍古代学童的研究方式。
第二部分:群文阅读(20分钟)选择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古代童话或寓言故事,让学生轮流朗读,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朗读,讨论故事中学童的智慧和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思考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学童智慧背后的启示,与学生分享古代学童的研究方式如何与现代研究方法不同,激发学生对研究的思考和认识。
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四部分:创作活动(15分钟)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与古代学童智慧相关的故事或画作。
活动:学生自由创作,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五部分:总结回顾(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古代学童的智慧和研究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研究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
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本古代童话或寓言故事,并思考故事中学童的智慧和研究方式对他们自己的启示,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古代学童智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故事材料;- 调整教学节奏,适应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分享,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尝试。
以上是《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学童的智慧》课例》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完整版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
完整版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如今,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使用现代汉语进行交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群文阅读的兴趣与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的智童。
第一节:了解智童介绍的背景智童学典是一部经典的文言文读本,深受学生及教师的喜爱。
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文言文中发现智慧,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智童学典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中都包含着大量的经典文言文,如《孟子》、《论语》等。
通过逐级阅读,学生逐渐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并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二节:智童学典的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智童学典的作用,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个基于智童学典的优秀教学设计示例:课程名称:《孟子》精读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孟子》的背景和主要观点;2.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古代哲学的能力。
课程内容:1. 概述《孟子》的地位和重要性;2. 介绍《孟子》的基本背景知识,如作者、成书时间等;3. 分析《孟子》中的重要观点,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4. 阅读《孟子》中的精选篇章,并进行深入解读和讲解。
课堂活动:1. 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课堂演讲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孟子》的初步认识;2. 配置生字表和课本,引导学生阅读并解读精选篇章;3.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4. 分组讨论、课堂辩论或者写作,加深学生对于《孟子》的理解。
作业设计:1. 配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对于《孟子》其他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2. 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孟子》中某一观点或者段落的理解和分析;3. 约定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
第三节:评估与反思评估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程度和兴趣。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中,文言文的学习和阅读显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困惑和陌生。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献。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精选文言文群文,包括诗、赋、论语等不同文体的作品。
2. 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练习。
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掌握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词汇和语法讲解:通过对文言文中的生词和语法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 理解和分析:提出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4. 综合能力训练:结合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等,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一首古代诗歌,通过诗歌的赏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词汇和语法讲解:选取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生词和语法,逐一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理解和分析:让学生逐段阅读文言文群文,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
4. 综合能力训练:结合历史或哲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言文的背景和思想内涵。
5. 总结与扩展: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开扩展研究。
六、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群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品赏析: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文言文作品进行赏析,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讨论和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评,收集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群文选编:准备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群文作品,包括诗、赋、论语等。
2. 辅助材料:提供文言文的辅助材料,如生词表、语法说明等。
八、教学反思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
群文阅读《文言文中的智童》说课稿
群文阅读《文言文中的智童》说课稿本节课选取了四篇短小易懂的文言文,其中一篇在课内讲述XXX之子,而其他三篇在课外讲述了XXX、XXX和XXX这四个聪明的孩子的故事。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初步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从而培养研究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即思维敏捷、观察仔细、勤于动脑,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
本课采用了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即观察仔细、勤于动脑、思维敏捷和言语巧妙,从而获得启迪,在研究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比、对、读、议、整”这几个群文阅读的策略最终达到一个意义的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回顾了学过的课文,让学生思考XXX之子这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的表现和回答的妙处。
然后,引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几个古代智童,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司马光砸缸》这篇文言文,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读出文中的字音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孩子智慧的句子,并想想给自己什么启示。
最后,让学生吟咏诵读,读出韵味,并小组交流和填写阅读表。
本节课采用了群文阅读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讨论、比较归纳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的兴趣。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练和指导。
下一步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更多的文言文阅读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同时,我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幼童的智慧》课例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幼童的智慧》课例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古代幼童的智慧》这本群文阅读材料,让三年级学生了解古代幼童的生活和智慧,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课程目标- 了解古代幼童的日常生活和智慧表现。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
-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从文本中分析并发表个人见解。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内容1. 导入: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古代幼童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阅读文本:学生阅读《古代幼童的智慧》这本群文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信息。
3. 讨论与思辨:展开班级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幼童智慧的理解和个人见解。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思考、讨论以及展示他们对古代幼童智慧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反思自己在研究中的收获与不足。
活动安排- 导入 (5分钟)- 阅读文本 (15分钟)- 讨论与思辨 (20分钟)- 小组合作 (15分钟)- 总结与反思 (5分钟)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尊重不同意见。
-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研究和合作。
- 问答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提高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 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合作能力等。
-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根据课堂要求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
- 成果展示:学生向整个班级展示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成果,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
教学资源- 《古代幼童的智慧》群文阅读材料- 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古代幼童的生活场景- 小组合作任务指导书教学反馈与改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课后的班级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反馈与改进。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现情况,教师可以调整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少年的智慧》课例
三年级群文阅读《古代少年的智慧》课例一、引言《古代少年的智慧》是一本适合三年级学生群体阅读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少年们的智慧、勇敢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三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古代少年的智慧》的课例。
二、课例内容1. 课程目标:通过阅读《古代少年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课程准备:- 预先准备好足够的《古代少年的智慧》书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本;- 准备教师讲解的PPT,其中包括书籍的背景介绍、作者简介和重点内容提要。
3. 课程步骤:- 第一步:展示PPT,介绍《古代少年的智慧》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 第二步:分发书籍,让学生自由阅读,并提醒他们将重要信息标注或做笔记。
- 第三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感悟,并搜集不同小组的意见和想法。
- 第四步:每个小组从搜集到的问题和想法中选取一个进行展示和分享。
- 第五步:引导学生对展示和分享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展开团队协作和思辨能力的练。
- 第六步: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表达,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三、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对课程的理解,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教师观察学生的阅读过程,注意他们是否能够主动标注和记录重要信息。
- 小组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 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进行评估,如让他们写下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后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古代少年的智慧》的理解和拓展他们的阅读能力,可以开展以下延伸活动:- 带领学生观看与书籍相关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进一步扩展他们的视野。
- 设计和组织与书籍内容相关的手工制作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建议学生选择其他历史题材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以上是一个适用于三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古代少年的智慧》的课例。
希望通过这个课例,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适用年级:六年级议题:古代智童带给我们的启示文本分析: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运用最精炼的文字将中国古代文化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呈现给孩子们,并使得这些久远的历史人物,轻松地进入儿童的思想领域,与他们的血脉相连接。
选文中的六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分别讲述了XXX之子、XXX、XXX、XXX、XXX、XXX这六个孩子的聪明故事。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自己在研究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教学目标:1、培养研究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研究文言文作好铺垫。
3、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思维敏捷,观察仔细,勤于动脑,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
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观察仔细,勤于动脑,思维敏捷,言语巧妙。
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研究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首先温五年级学过的课文《杨氏之子》,用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同时回顾文言文的研究方法,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目的,降低学生研究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单的研究氛围。
其次,分层推进,阅读体会。
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再小组合作阅读《王戎识李》、《谢道韫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三篇文章。
这一过程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放”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与分享。
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的模式,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然后再进行梳理比较、归纳晋升。
在学生读完这六篇文言文后,引导学生比较考虑:这六篇文章有什么不异之处和不同之处?最后是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孩子拓宽阅读面,增长阅读量,养成阅读的惯,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终究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交流《寻觅古文之智慧少年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3.阅读文言文后,先独立思考,结合目标链接的生活中的多种智慧试填阅读记录卡,然后再小组合作,统一意见完善阅读记录卡。
目标链接:
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借助注释2.联系上下文 3.……
二、生活中的种种智慧:
1.逻辑推理
2.以理服人
3. ……
三、群文阅读资料:
(一)道旁李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游玩。
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摘李子。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过来,尝一尝,的确是这样。
注释:(1)王戎:字浚(jùn)冲,西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
⑵尝:曾经。
⑶诸:许多。
⑷游:游玩。
(5)折枝:压断枝条。
(6)竞:争着。
(7)走:跑。
⑻信然:的确这样。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注释:
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⑵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⑸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⑹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戏:玩耍。
⑻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⑼非人哉:不是人啊。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⑽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
〔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⑾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⑿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⒀顾:回头看。
(三)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于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悦,即施行焉。
翻译:曹冲五六岁时,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就可以比得上成人了。
当时孙权送来一头巨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这头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属询问这件事,可众大臣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没过船痕迹的地方刻上记号,称实物装上船,那么比较之下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立刻按照这个办法实施行动。
注释:(1)生:长到。
(2)智:智慧。
(3)意:意识。
(4)若:相比。
(5)尝:曾经。
(6)致:送(7)欲:想要(8)访:询问。
(9)群下:手下群臣。
(10)咸:都(11)理:办法,道理。
(12)置:安放。
(13)物:实物。
(14)校:通“较”,比较。
(15)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16)悦:高兴,开心。
(17)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四)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注释:⑴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⑵甚:很,非常。
⑶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⑷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人称“孔廷尉”。
⑸诣:拜访,拜见。
⑹乃:就,于是。
闻:听说。
⑺设:摆放,摆设。
⑻示:给……看。
(10)未:没有(11)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12)禽:鸟。
四、小组合作要求(时间8-10分钟)
1.在组长指定下,成员依次发言交流,全员参与。
2.针对组内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整理。
3.得出最终结论,并完善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篇目体现主人公智慧的原句相应解释及所用方法简练概括主人公的智慧共同点道旁李树语言形式:文章内容:写作手法:陈太丘与友期行曹冲称象杨氏之子归结点一.疏通文言文文意的方法总结:二.生活中的智慧的方法总结:五、拓展训练(阅读时间5分钟)1.运用多种文言文学习方法,疏通文意口头翻译。
2.开动脑筋,运用智慧.。